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urce Rock and Cap Rock Controls on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Areas 被引量:21
1
作者 NIE Haikuan JIN Zhi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059-1060,共2页
Objective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priority interval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areas, and commercial shale gas has b... Objective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priority interval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areas, and commercial shale gas has been discovered from this interval in Jiaoshiba, Changning and Weiyuan shale gas fields in Sichuan Province. Howe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scovery in other parts of the basin due to the different quality of black shale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ectonic evolution. Based on the progress of shale gas geological theory and exploration discoveries, as well as the theory of "source rock and cap rock control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the Upper Ordovician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Wufeng Formation-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gas enrichment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areas were analyzed, and the source rock and cap rock controls on the shale ga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new insights for the next shale gas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Areas source rock and Cap rock Controls on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下载PDF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s of Ordovician lower assemblage natural gas, Ordos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XU Wanglin LI Jianzhong +9 位作者 LIU Xinshe LI Ningxi ZHANG Caili ZHANG Yueqiao FU Ling BAI Ying HUANG Zhengliang GAO Jianrong SUN Yuanshi SONG W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3期641-654,共14页
Based on drilling cores,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are evaluated;and the natural gas genesis i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gas isotopes, components and fluid inclusions... Based on drilling cores,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are evaluated;and the natural gas genesis i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gas isotopes, components and fluid inclusions, to study the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gypsum salt rock related strata of the Ordovician lower assemblage in Ordos Basin.(1) The natural gas from Ordovician lower assemblage is high thermal evolution dry gas from marine source rock,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ight δ^(13)C value of methane and heavy δ^(13)C value of ethane. The natural gas is identified as gas cracking from crude oil according to component analysis.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 reaction has happened between the hydrocarbon fluid and sulfate as sulfur crystals are found in the cores, hydrogen sulfide is found in the natural gas, and hydrocarbon and hydrogen sulfide fluid inclusions are widespread in secondary minerals.(2) Around the gypsum-salt lows, argillaceous rocks are extensive in the Ordovician lower assemblage, reaching a cumulative thickness of 20–80 m. The effective source rocks include argillaceous rock rich in organic laminae, algal clump and algal dolomit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ource rocks have a dominant TOC of 0.1%–0.5%, 0.31% on average and 3.24% at maximum. The source rocks have an average TOC of 0.58% after recovered through organic acid salt method, indicating the source rocks have high hydrocarbon supply potential.(3) In the sedimentary period, the palaeo-uplift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The inherited secondary palaeo-uplift in Wushenqi–Jingbian east of the central palaeo-uplift and the low uplift formed by thick salt rocks near Shenmu–Zizhou area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of penecontemporaneous grain shoal dolomite reservoirs. The saliniza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gypsum salt rock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dolomite reservoirs, the one with intercrystalline pore, with dissolution pore, and with fracture;intercrystalline and dissolution pores are main reservoir spaces.(4)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ap rocks, namely tight carbonate rock and gypsum-salt rock, constituting two types of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respectively. The general accumulation model is characterized by marine source rock supplying hydrocarbon, beach facies limy dolomite reservoir, small fractures acting as migration pathways, and structural-lithologic traps as accumulation zones.(5) The third and fourth members of Majiagou Formation are major target layers in the lower assemblage. The Wushengqi–Jingbian secondary paleo-uplift area and Shenmu–Zizhou low uplift are dolomite and limestone transition zone, there develops tight limestone to the east of the uplift zon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gas reservoir sealed by lithology in the updip. Two risk exploration wells drilled recently have encouraging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two uplift zones are important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Ordovician lower assemblage gypsum-salt rock marine source rock dolomite reservoir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下载PDF
Geologic Features of Wangjiatun Deep Gas Reservoirs of Volcanic Rock in Songliao Basin
3
作者 SHAN Xuanlong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 P.R.China) CHEN Shumin (Daqing Petroleum Bureau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Institute, Daqing, 163712, P.R.China) WU Dawei and Zang Yudong (Qianan Oil Product Factory of Ji 《Global Geology》 2001年第2期120-128,共9页
Wangjiatun gas pool is located at the north part of Xujiaweizi in Songliao basin. Commercial gas flow has been found in the intermediate and acid volcanic rock of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which makes a breakth... Wangjiatun gas pool is located at the north part of Xujiaweizi in Songliao basin. Commercial gas flow has been found in the intermediate and acid volcanic rock of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which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deep nature gas prospecting in Songliao basin. The deep natural gas entrapment regularity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by the study of deep strata, structure and reservoir. Andesite, rhyolite and little pyroclastic rock are the main reservoir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volcanic reservoir space assemblage in this area: the pore and fissure and the pure fissure. Changes had taken place for volcanic reservoir space during long geologic time, which was controlled by tectonic movement and geologic environment. The developed degree of reservoir space was controlled by tectonic movement, weathering and filtering, corrosion and Filling.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ource-reservoir-caprock assemblage in this area: lower source- upper reservoir model, upper source-lower reservoir model and lateral change model. Mudstone in Dengluoku formation and the compacted volcanic rock of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are the caprock for deep gas reservoirs. Dark mudstone of deep lacustrine facies in Shahezi formation and lower part of Dengluoku formation are the source rock of deep ga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deep gas pools are mainly volcanic lithologic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jiatun deep gas reservoirs VOLCANIC rock upper JURASSIC - lower Cretaceous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卞保力 刘海磊 +2 位作者 蒋文龙 王学勇 丁修建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录测井资料、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及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方法,厘清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总结出深层火山岩气藏富集规律,明确了...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录测井资料、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及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方法,厘清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总结出深层火山岩气藏富集规律,明确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厚度为100~300 m,面积约为5 400 km2,整体进入生凝析油—干气阶段,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为凹陷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气源。(2)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复杂,爆发作用形成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受到风化淋滤作用,可形成物性较好的风化壳型储层。石炭系—二叠系大型不整合面和广泛发育的深大断裂是重要的输导体系,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泥岩作为区域盖层,为凝析气成藏提供了保存条件,油藏主要分布在高部位,气藏分布于低部位。(3)通过“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技术,提高地震成像精度,联合时-频电磁技术(TFEM),实现了石炭系火山岩的精细刻画,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石西16井的重大突破,证实了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火山岩 风城组烃源岩 上乌尔禾组泥岩盖层 不整合面 深大断裂 “两宽一高”技术 时-频电磁技术 石炭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
5
作者 杨海波 冯德浩 +5 位作者 杨小艺 郭文建 韩杨 苏加佳 杨皩 刘成林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6,共11页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及烃源岩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热演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颜色深且厚...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及烃源岩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热演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颜色深且厚度普遍较大,自东北部斜坡区向凹陷中部厚度逐渐增大,并向西部莫索湾凸起逐渐减小,最大泥岩厚度可达536 m。(2)研究区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综合评价为中等—极好,纵向上以平一段有机质丰度最高,平面上以凹陷东北部滴南7井区和滴南19井区最高;平地泉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2)—Ⅲ型,少部分为Ⅱ_(1)型,纵向上以平二段有机质类型最好,平面上凹陷区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1)—Ⅱ_(2)型。(3)热演化史模拟结果显示,凹陷区和斜坡区烃源岩分别在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达到生烃高峰,现今分别处于高成熟阶段和成熟阶段。(4)研究区发育“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2类油气藏,其中平地泉组烃源岩与上乌尔禾组储集层形成“下生上储”油气藏,平二段和平一段的优质烃源岩与湖盆边缘的小型扇三角洲沉积在平地泉组内部形成“自生自储”油气藏,二者油气勘探潜力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高有机质丰度 生烃潜力 热演化史模拟 下生上储 自生自储 平地泉组 二叠系 东道海子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生储盖特征
6
作者 吴炳伟 崔晓磊 +2 位作者 赖鹏 周铁锁 孙转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5期653-661,共9页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发育较齐全.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相分析等研究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辽东地区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将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蛤蟆山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6个层序,分别...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发育较齐全.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相分析等研究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辽东地区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将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蛤蟆山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6个层序,分别发育于陆表海、滨岸、三角洲及河流沉积背景下.通过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格架,探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以体系域为单位的生储盖组合发育特征,认为上古生界区域性烃源岩和盖层主要形成于凝缩段和水进体系域上部、高位体系域下部,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纵向上构成2种类型5套生储盖组合,其中山西组“自生自储型”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最有利的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上古生界 生储盖组合 体系域 辽东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岩相特征及有利源储组合
7
作者 邢浩婷 匡立春 +7 位作者 伍坤宇 张静 张娜 张梦麟 邓立本 陆振华 李亚锋 张庆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2,共13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形成与富集条件,石油资源量可达44.5×10^(8) t,但英雄岭页岩油纵向分布厚度大(>1000m),页岩岩相及岩相组合变化较大,给页岩油的有效勘探开发带来了巨大挑战。以英雄岭页岩典型井柴2-4、柴906、...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形成与富集条件,石油资源量可达44.5×10^(8) t,但英雄岭页岩油纵向分布厚度大(>1000m),页岩岩相及岩相组合变化较大,给页岩油的有效勘探开发带来了巨大挑战。以英雄岭页岩典型井柴2-4、柴906、柴12等12口井578m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储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英雄岭页岩混积特征明显,矿物组成以方解石、白云石和黏土矿物为主;沉积构造以厚度小于1cm的纹层为主。根据“二元”命名原则,可将研究区内页岩岩相划分为5类,包括纹层状灰云岩、纹层状云灰岩、层状灰云岩、层状云灰岩、纹层状黏土质页岩。通过对各类岩相有机地球化学和储集性能综合评价,认为纹层状云灰岩为最优烃源岩相类型,层状灰云岩为最优储层相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甜点综合评价结果和生产实践证实,层状灰云岩与纹层状云灰岩互层为最有利的源储组合模式,各甜点段平面上连通性较好,纵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岭页岩油 岩相 烃源岩 储层 源储组合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及成因机制
8
作者 乔桐 刘成林 +5 位作者 杨海波 王义凤 李剑 田继先 韩杨 张景坤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基于油气地球化学、试油结果与凝析气相态分析实验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前哨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并对凝析气藏的成藏过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 基于油气地球化学、试油结果与凝析气相态分析实验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前哨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并对凝析气藏的成藏过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为构造-岩性油气藏,优质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度为2.70%~16.10%,平均为12.10%,渗透率为0.016~109.000 mD,平均为14.170 mD,属于中孔、低渗储层,与下伏的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2套烃源岩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②研究区凝析油表现为低密度、低黏度、低凝固点和低含蜡量等特征,正构烷烃以低—中碳数为主,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成熟—高成熟阶段的产物。③研究区凝析气藏天然气组分以烃类气为主,甲烷与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布集中,分别为-37.40‰~-36.84‰与-27.55‰~-26.54‰,为腐殖型烃源岩裂解气,来源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④研究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于古近纪早期生成的凝析油气经过不断调整最终于新近纪早期充注形成凝析气藏,从成藏至现今储层流体组分未发生改变,油气藏相态类型也未发生改变,为原生型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凝析气藏 腐殖型裂解气 下乌尔禾组烃源岩 油气藏相态类型 三工河组 侏罗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成藏特征
9
作者 岑永静 梁锋 +3 位作者 王立恩 刘倩虞 张鑫哲 丁熊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8,共10页
通过钻井、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气藏的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期,随着海水侵入,古陆多被淹没或侵蚀夷平,盆地逐渐演变为碳酸盐岩台地。灯二上亚... 通过钻井、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气藏的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期,随着海水侵入,古陆多被淹没或侵蚀夷平,盆地逐渐演变为碳酸盐岩台地。灯二上亚段沉积期,川中北斜坡蓬莱—中江地区以发育台地边缘滩相和台地边缘丘相为特色,并可细分为滩核、滩缘、滩间海、丘核、丘缘、丘间海6种亚相,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2)研究区灯二上亚段储层以藻云岩、藻砂屑云岩为主要储集岩,发育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型、粒内溶孔+藻格架孔型、裂缝型与孔洞型4种类型的储层,储层厚度分布特征与沉积相分布特征较吻合,位于台地边缘丘滩核的储层累积厚度大。(3)研究区灯二上亚段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及热演化程度高,气藏具备较好的烃源条件和封盖条件,具有“上生下储上盖”和“旁生侧储上盖”2种较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4)研究区油气充注主要发生于三叠纪—白垩纪,为多期“准连续”型,灯二上亚段气藏主要经历了奥陶纪—志留纪古油气藏聚集阶段、志留纪—石炭纪古油藏破坏阶段、二叠纪—三叠纪再次生烃成油藏阶段和三叠纪—侏罗纪原油裂解生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相 藻云岩 藻砂屑云岩 旁生侧储 上生下储 原油裂解生气 筇竹寺组烃源岩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中江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扬子北缘下组合优质烃源岩分布及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70
10
作者 腾格尔 高长林 +4 位作者 胡凯 方成名 吕俊祥 翟常博 张长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米苍山-大巴山冲断构造带南缘海相下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作为新领域、新地区其勘探程度很低。根据对城口、南江地区可能烃源岩层位的系统观测、采样和有机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研究指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中下部、上奥陶统五峰组-... 米苍山-大巴山冲断构造带南缘海相下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作为新领域、新地区其勘探程度很低。根据对城口、南江地区可能烃源岩层位的系统观测、采样和有机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研究指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中下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各发育一套黑色页岩,厚度数十米至百余米,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大于1%),有机质类型属藻腐泥型,生烃潜力高(其中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S1+S2高达2.86-3.65 mg/g,S2为2.66-3.36 mg/g),均是优质烃源岩;下寒武统烃源岩在本区燕山中晚期褶皱隆升、剥蚀前最大埋藏时达到了过成熟早期生干气阶段,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进入了生凝析油-湿气为主的高成熟阶段,处于生气高峰期,而因埋深增加和持续埋深等原因,处在推覆体之下或毗邻凹陷腹部的现今热演化程度也许会有所升高,成为以生干气为主的气源岩。认为该2套优质海相烃源岩的存在,可为川东地区尤其是南江、镇巴-万源地区下组合的油气生成、成藏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生烃潜力 热演化史 上扬子北缘下组合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81
11
作者 蒋裕强 漆麟 +3 位作者 邓海波 王毓俊 蒋婵 罗明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已发现以盆地中部(简称川中)为主体的多个石油富集构造。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①烃源岩条件好,资源量丰富;②储层物性差,但大面积分布,储盖组合优越;③圈闭类型多样。通过开展成藏模式研究,指出... 四川盆地侏罗系已发现以盆地中部(简称川中)为主体的多个石油富集构造。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①烃源岩条件好,资源量丰富;②储层物性差,但大面积分布,储盖组合优越;③圈闭类型多样。通过开展成藏模式研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域:①川中平缓构造区油藏分布不受构造控制,高能介屑滩、砂体叠加区及裂缝发育带是石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具备大面积低渗透油藏叠加连片分布的特征;②川东褶皱带向斜区侏罗系地层保存完整,成藏条件与川中基本相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③龙门山、大巴山冲断带前缘可能发现多种类型的油藏或油气藏。建议开展老油田的挖潜工作,同时加大对川中北部及川东向斜区的勘探,寻找原油持续稳产的接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纪 油气藏形成 条件 烃源岩 生储盖组合 圈闭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09
12
作者 李双建 肖开华 +2 位作者 沃玉进 龙胜祥 蔡立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2-880,共9页
从全球古气候和古海洋特征出发,结合中国南方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特征,并利用中上扬子地区典型剖面系统的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V/(V+Ni)、Ni/Co、Ceanom、δEu和δ13Corg等... 从全球古气候和古海洋特征出发,结合中国南方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特征,并利用中上扬子地区典型剖面系统的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V/(V+Ni)、Ni/Co、Ceanom、δEu和δ13Corg等地球化学指标与有机碳含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的异常匀表明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发育于缺氧环境。但是,从古气候和古海洋洋流的研究结果看,上奥陶统五峰组烃源岩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发育因素有明显的不同,五峰组沉积处于全球冰期的高峰阶段,在扬子地区发育强劲的上升洋流,提高了该地区的有机质的生产率,现今广泛分布在扬子地区的高有机质丰度的薄层硅质岩,是上升洋流的最好标志。龙马溪组沉积处于全球冰期过后的暖期,不利于上升洋流的大规模形成,上升洋流的影响范围仅局限于当时扬子克拉通盆地周缘深水斜坡部位。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海侵的初期,主要是因为海侵初期海平面的快速上升,限制了陆源碎屑的大规模注入,海底的缺氧环境得以保存。而海侵的后期由于深层海水和表层海水有充足的时间混合,致使底部缺氧环境遭受破坏,有机质保存条件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海相 烃源岩 上奥陶统-下志留统 地球化学 上升洋流
下载PDF
华南中上扬子早志留世古地理与生储盖层分布 被引量:24
13
作者 周恳恳 牟传龙 +2 位作者 许效松 葛祥英 梁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3-632,共10页
依据"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思路,重建华南中上扬子地区早志留世鲁丹期、埃隆期和特列奇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并从盆地沉积演化的角度总结生储盖层发育条件与时空分布规律。赫南特期末期冰川消融后全球的快... 依据"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思路,重建华南中上扬子地区早志留世鲁丹期、埃隆期和特列奇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并从盆地沉积演化的角度总结生储盖层发育条件与时空分布规律。赫南特期末期冰川消融后全球的快速海进和构造挤压造成的地壳挠曲,导致中上扬子地区在鲁丹期形成以深水陆棚为主的古地理格局,发育的多个坳陷区成为有利烃源岩的沉积中心。埃隆期处于构造挤压的间歇期,由于相对海平面下降等因素,形成特殊的混积型碳酸盐缓坡,以礁滩相为主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沿岸的潮下高能带。特列奇期构造运动加剧,盆地整体抬升。东部作为构造挤压的前锋带,形成滨岸/潮坪/三角洲组成的复合性海岸环境,有利于储集砂体的发育,其中以小河坝组的临滨砂坝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最具储集潜力,而广泛分布的韩家店组潮坪—陆棚相泥页岩可作为下伏含油气层系的良好封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 早志留世 古地理 烃源岩 储集层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泉头组三、四段河流相储层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顺 崔坤宁 +1 位作者 张晨晨 金明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1-419,429,共10页
依据大量钻井、测井、地震及实验室分析资料,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及油气成藏理论,通过成藏条件研究认识到,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河流相低孔、低渗储层,上覆的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湖相泥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区域性盖层,因此具有上... 依据大量钻井、测井、地震及实验室分析资料,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及油气成藏理论,通过成藏条件研究认识到,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河流相低孔、低渗储层,上覆的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湖相泥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区域性盖层,因此具有上生下储式成藏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垂直下排最大距离可达550 m,平均约300 m。明水组沉积末期,盆地反转应力场产生了大量断穿烃源岩及扶杨油层的断层并在源岩及储层内产生大量裂缝,同时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于是在构造应力及生烃超压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及裂缝下排到扶杨油层而成藏。因此,明水组沉积末期成为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曲流河点砂坝具有较好的物性,是油气的主要储集体。受浅水湖泊形成的泥岩盖层影响,形成了两套含油层系,油藏主要发育在近油源的扶余油层,盆地范围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青山口组一段高成熟烃源岩控制了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区,较低的砂地比决定了扶杨油层以发育岩性油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砂地比 上生下储 河流相储层 岩性油藏 泉头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发育的古环境恢复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双建 肖开华 +2 位作者 沃玉进 周雁 龙胜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0-458,共9页
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是中国南方海相4套主力区域烃源岩之一,有关它形成与发育环境的研究是南方海相油气成藏理论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选择中上扬子南缘2条代表性剖面,对上奥陶统—下志留统沉积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提取其中... 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是中国南方海相4套主力区域烃源岩之一,有关它形成与发育环境的研究是南方海相油气成藏理论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选择中上扬子南缘2条代表性剖面,对上奥陶统—下志留统沉积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提取其中对沉积古环境有指示意义的地化指标,对该段地层的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段主要集中在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V/(V+Ni)、Ni/Co、Ceanom、δEu和δ13Corg等地球化学指标与有机碳含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的异常均表明优质烃源岩发育于缺氧环境。而龙马溪组上部地层的有机碳含量较低,各种地球化学指标也显示,此时缺氧环境遭到了破坏,这与当时的沉积环境多为高能环境、不利于烃源岩发育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 上奥陶统-下志留统 烃源岩 古环境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下扬子区海相油气勘探选区评价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金之钧 刘光祥 +2 位作者 方成名 张长江 彭金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3-479,486,共8页
下扬子区中古生代发育了多类型的盆地,构建了海相下组合、上组合2套成油气组合,但受印支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改造和盆地叠加,海相层系油气生成演化、运聚成藏十分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有利区带优选。从"... 下扬子区中古生代发育了多类型的盆地,构建了海相下组合、上组合2套成油气组合,但受印支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改造和盆地叠加,海相层系油气生成演化、运聚成藏十分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有利区带优选。从"源—盖控烃"出发,通过对加里东末期、印支末期、中燕山末期及现今等关键时期烃源灶与盖层的匹配组合关系研究和有利油气聚集与保存区的预测,利用多层多期多元复合成藏预测模型预测了有利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组合 上组合 烃源灶 盖层 源-盖匹配 海相油气勘探 下扬子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振宏 席胜利 刘新社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4-181,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广覆式生烃特征;储集层在宏观上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微观上受同沉积火山物质的影响;油气成藏经历了从异常高压向异常低压的演化,异常高压控制着油气的初次运移方向。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成份分析,油气成...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广覆式生烃特征;储集层在宏观上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微观上受同沉积火山物质的影响;油气成藏经历了从异常高压向异常低压的演化,异常高压控制着油气的初次运移方向。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成份分析,油气成藏过程主要经历了常温常压、异常高温高压、次异常高温次高压和常温低压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根据岩性圈闭与烃源岩的关系,将上古生界的成藏组合划分为源储互层式、近源式和远源式3种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烃源岩 储集层 异常压力 成藏组合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时保宏 刘亚楠 +2 位作者 武春英 黄正良 任军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0-61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发育白云岩储层,其特征明显有别于靖边气田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储层。通过储层岩性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结合钻井、地球化学、试油等相关资料,从烃源、储层、沉积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古...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发育白云岩储层,其特征明显有别于靖边气田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储层。通过储层岩性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结合钻井、地球化学、试油等相关资料,从烃源、储层、沉积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马55、马57和马59亚期处于次一级海侵沉积背景,水动力条件强,滩相沉积发育,在隆起周边形成自形程度高的粗粉晶-细晶结构的晶粒状白云岩储层,具有晶粒均一、连通性好且发育白云石晶间孔等特征;受加里东末期构造抬升运动影响,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顶部剥露为中组合地层,与上覆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直接接触,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受上倾方向岩相变化控制,在空间上中组合滩相白云岩逐渐相变为泥晶灰岩,形成分布不连续、局部富集的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中组合 马家沟组 奥陶系 古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37
19
作者 魏国齐 焦贵浩 +5 位作者 杨威 谢增业 李德江 谢武仁 刘满仓 曾富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9,共5页
迄今为止,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勘探程度仍然很低,对天然气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此,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图,开展成藏综合研究。结论认为,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有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迄今为止,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勘探程度仍然很低,对天然气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此,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图,开展成藏综合研究。结论认为,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有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优质泥质烃源岩,以及震旦系—奥陶系岩溶白云岩、灯影组台缘高能白云岩以及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3大类储层,存在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2套成藏系统,共发生4期烃类充注:第1期早成熟液态烃类充注发生在加里东期;第2期大规模液态烃充注发生在印支期;第3期充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以原油裂解为主;第4期发生在喜山期,主要为古气藏调整定型。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核部的岩溶风化壳、古隆起翼部的构造圈闭和川东志留系致密砂岩及震旦系台缘高能带是盆地内3大有利勘探领域。上述成果和认识将对该领域天然气的勘探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世—早古生代 成藏条件 烃源岩 储集层 有利勘探区 包裹体 沉积岩相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下组合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3
20
作者 徐旺林 李建忠 +9 位作者 刘新社 李宁熙 张才利 张月巧 付玲 白莹 黄正良 高建荣 孙远实 宋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9-561,共13页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烃源岩、储集层评价,并通过天然气同位素组成、天然气组分、流体包裹体分析,开展天然气成因识别等工作,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奥陶系下组合膏盐岩相关地层的天然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①下组合天然气...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烃源岩、储集层评价,并通过天然气同位素组成、天然气组分、流体包裹体分析,开展天然气成因识别等工作,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奥陶系下组合膏盐岩相关地层的天然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①下组合天然气为来自海相烃源岩的高热演化干气,其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偏轻、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偏重。天然气组分判识结果是原油裂解气。烃类流体与硫酸盐发生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依据是岩心中见到硫磺晶体,天然气中发现硫化氢,烃类及硫化氢流体包裹体广泛发育。②奥陶系下组合环绕盐洼带大面积发育泥质岩,累计厚度为20~80 m。有效烃源岩大多为富有机质纹层泥质岩或者藻团块、藻云岩,有机碳测试含量主体范围为0.1%~0.5%,平均值为0.31%,最高可达3.24%。有机酸盐恢复后平均有机碳含量可达0.58%,表明烃源岩具备较好供烃潜力。③沉积期古隆起控制储集层分布。中央古隆起东侧发育乌审旗—靖边继承性次级古隆起,神木—子洲附近发育厚层盐岩形成的低隆,均控制准同生颗粒滩白云岩储集层分布。膏盐岩咸化环境对储集层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下组合发育白云岩晶间孔型、溶蚀孔型和裂缝型3类储集层,其中晶间孔和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④下组合发育致密碳酸盐岩和膏盐岩两类盖层,分别控制形成两类生储盖组合。总体是海相源岩供烃、滩相灰云岩储集、小微断裂输导、构造-岩性圈闭聚集的成藏模式。⑤下组合马家沟组三段和四段是重要目的层,平面上乌审旗—靖边次级古隆起和神木—子洲低隆是白云岩与灰岩交互过渡带,隆起带东侧发育致密石灰岩,利于形成岩性上倾遮挡气藏,近期两口风险井钻探效果良好,表明两个隆起带是重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下组合 膏盐岩 海相烃源岩 白云岩储集层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