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ganic geochemical evaluation of the oil/gas-generative potential of organic matter in Cretaceous strata from the Lower Benue Trough,Nigeria
1
作者 Minapuye I.Odigi Levi C.Amajor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0年第3期233-241,共9页
An analytical procedure involving Rock-Eval pyrolysis of whole-rocks was adopted on fresh outcrop samples covering the three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in the Afikpo Basin of the Lower Benue Trough. Three petroleum syst... An analytical procedure involving Rock-Eval pyrolysis of whole-rocks was adopted on fresh outcrop samples covering the three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in the Afikpo Basin of the Lower Benue Trough. Three petroleum systems are present in the Cretaceous delta frame: the Asu-River Group, the Eze-Aku Group and proto-Niger Delta sequences. The Afikpo Basin has been correlated to three petroleum systems in the Lower Congo Basin, Niger Delta and the Anambra Basin. The organic geochemistry of the shales, carbonaceous mudstones and coal beds show relatively moderate to high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The best potential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re the Eze-Aku Group and proto-Niger Delta shales, carbonaceous mudstones and coal beds where maturation was attained. The high total organic contents, thermal maturity and terrigenous characters of the Asu-River Group, Eze-Aku Group and proto-Niger Delta sediments,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amount of natural gas with a small quantity of oil accumulation. Variations in source rock facies were observed from one lithostratigraphic unit to another, and initial HI values as a function of TOC were proposed for each lithostratigraphic unit.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OC, HI, OI, S2 and Tmax vary from older to younger rocks. The Tmax values discriminate the rocks into immature and mature source rocks. Source rocks with high Tmax suggest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or recycled organic matter. Also high Tmax and S2 yield indicate late and post maturity. Recycled organic matter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Tmax. The principal source rocks for gas in the Afikpo Basin are the Eze-Aku Group and proto-Niger Delta beds deltaic systems, consisting mainly of III to IV kerogens with a subordinate amount of type II organic matter. Based on the obtained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retaceous shales, carbonaceous mudstones and coals in the Afikpo Basin of the Lower Benue Trough are capable of generating and expelling hydrocarbons in the case of sufficient mat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单位 有机物质 地球化学评价 尼日利亚 尼日尔三角洲 白垩系 热成熟度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大直径盾构施工Peck沉降公式修正
2
作者 梅源 史文艳 +2 位作者 周东波 王蓉 徐望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8-1805,共8页
为合理预测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本文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Peck公式在预测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方面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与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对Peck公... 为合理预测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本文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Peck公式在预测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方面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与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对Peck公式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正。结果表明:线性回归后大直径泥水盾构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掘进沉降实测值与Peck公式沉降预测值之间有较大差异;α取值分布在0.1~0.5范围内,β取值分布在0.5~1.0范围内时可以较好反映大直径泥水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对比分析小直径和大直径盾构隧道沉降槽修正系数可知,沉降槽修正系数的变化范围随开挖横截面面积的增大、开挖面土层性质差异的增大而增加。研究成果可扩大Peck公式的应用范围,为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K公式 地表沉降 上软下硬地层 大直径泥水盾构 参数修正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叶友林 刘晓龙 +2 位作者 牛奔 周广宇 徐春一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4,共7页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依托深惠城际2标实际工况,分析不同软硬比及土体参数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土体的失稳模式,借助极限分析法建立符合开挖面失稳轮廓的理论计算模型...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依托深惠城际2标实际工况,分析不同软硬比及土体参数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土体的失稳模式,借助极限分析法建立符合开挖面失稳轮廓的理论计算模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既往文献及实际工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隧道开挖面主动失稳时,变形主要集中在软土层,硬岩层的变形较少;随着开挖面软硬比的增大,隧道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也增大;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与隧道埋深比无关,与土体内摩擦角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离散元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极限分析法 开挖面稳定性 埋深比 内摩擦角 软硬比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数值模拟的地铁盾构隧道椭圆度安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一兆 陈俊生 +4 位作者 闵星 徐世杨 柏文锋 周欢阳 梁粤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8,157,共10页
随着城市地铁运营里程不断增长,盾构隧道过量变形导致的结构安全问题持续出现。对出现过大变形的盾构隧道进行结构分析时,准确的岩土参数难以获取且外部因素十分复杂,在数值模拟中难以全面考虑。以可靠的实测数据作为精细化数值模拟分... 随着城市地铁运营里程不断增长,盾构隧道过量变形导致的结构安全问题持续出现。对出现过大变形的盾构隧道进行结构分析时,准确的岩土参数难以获取且外部因素十分复杂,在数值模拟中难以全面考虑。以可靠的实测数据作为精细化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更有利于还原当前的结构状态。因此,为更真实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盾构隧道的结构安全状况,继而得出基于椭圆度的结构安全控制标准,提出以隧道椭圆度为基准,在保证隧道结构合理的受荷条件下使隧道变形结果与实际相近,结合某上软下硬地层中隧道变形过大的典型案例相互论证,从而进行盾构隧道的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结构主要承受竖向对称荷载时,拱顶接头位置变形与螺栓应力最大;拱顶内侧易出现裂缝,拱腰接缝区域容易出现渗漏;管片椭圆度为0~10‰时,结构较安全;椭圆度在10%~20‰时,结构拱顶内侧开始出现塑性区;椭圆度在20%~30‰时,塑性区不断发展,拱顶螺栓接近进入屈服阶段;通过对比管片损伤、螺栓应力、接缝张开量等随椭圆度增加的变化,结合工程案例中的实际状况,并考虑为隧道结构变形保留适当冗余,可将该区间隧道基于椭圆度判断的变形标准的控制值设为25‰,预警值设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横向变形 椭圆度 数值模拟 上软下硬地层 变形控制标准
下载PDF
青川刨地里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均益 罗永红 +1 位作者 周赞 南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5,共12页
以“5·12”汶川地震诱发的青川县刨地里滑坡为例,现场调查了滑坡的地质特征,并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1号滑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过程,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现场调查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具有近水平“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其... 以“5·12”汶川地震诱发的青川县刨地里滑坡为例,现场调查了滑坡的地质特征,并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1号滑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过程,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现场调查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具有近水平“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其中石坎断层穿过了滑坡后缘;滑坡堆积体的岩性分带特征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下部千枚岩先于上部硅质岩被破坏,且破坏时间早于2号和3号滑坡;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在断层带附近的千枚岩内最强,其放大系数达6.79,导致下层千枚岩首先沿陡倾面产生拉裂破坏,随后上层硅质岩体产生拉裂破坏,结果与现场调查堆积物特征较吻合;断层和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对刨地里滑坡动力响应、变形及破坏起到了控制作用。该研究可为上硬下软且含断层的地震滑坡的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上硬下软地层 石坎断层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下保护层开采扰动卸压效应及瓦斯与煤自燃协同治理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创业 王晓川 +2 位作者 吕有厂 许超宇 李振兴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1,77,共8页
为提高深部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灾害治理水平,探索合理的下保护层开采条件下瓦斯与煤自燃协同治理方法,以平煤十二矿己18煤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开采扰动被保护层的移动破坏特征,阐明扰动效应对被保护层煤岩体及瓦斯渗流产生的影响规律,制订... 为提高深部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灾害治理水平,探索合理的下保护层开采条件下瓦斯与煤自燃协同治理方法,以平煤十二矿己18煤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开采扰动被保护层的移动破坏特征,阐明扰动效应对被保护层煤岩体及瓦斯渗流产生的影响规律,制订相应的瓦斯治理与煤自燃防治协同技术。结果表明:在己18煤层开采扰动影响下,被保护层卸压效应显著,煤层沿垂直方向膨胀变形量大于0.300%,煤层透气性增大,突出危险性降低;矿井采用的穿层仰孔、顺层长钻孔、高抽巷穿层钻孔、采空区埋管等下保护层工作面立体全覆盖瓦斯抽采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矿井瓦斯问题;同时配合通风管理优化、预测预报、隔离降温的综合防灭火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保护层开采 上覆岩层 卸压增透 瓦斯抽采 防灭火 协同治理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渣土改良试验研究
7
作者 赵兴 许佳磊 张志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8,共9页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存在刀盘“结泥饼”、排渣不畅和刀具磨损等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复合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渣土改良剂的地层适应性和性能测试开展不同地层渣土改良室内试验。研究泡沫剂和膨...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存在刀盘“结泥饼”、排渣不畅和刀具磨损等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复合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渣土改良剂的地层适应性和性能测试开展不同地层渣土改良室内试验。研究泡沫剂和膨润土泥浆等渣土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对上软下硬地层的改良效果,以获得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的渣土改良方案及改良剂合理添加比。结果表明:(1)采用浓度为3%的泡沫剂溶液和配合比1∶8的膨润土泥浆进行联合改良可获得良好效果;(2)粉质黏土地层采用泡沫剂进行改良,渣土坍落度随泡沫添加比增加而增大,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渗透系数随之减小,改良剂合理添加比为19.7%~22.8%;(3)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采用泡沫剂和膨润土泥浆进行联合改良,可有效改善渣土流塑性和抗渗性,当采用全泡沫改良时,合理添加比为22.2%~28.7%,当采用泡沫与膨润土泥浆联合改良时,合理添加比为24.3%~31.5%。现场应用及施工效果反馈表明,采用以上改良方案可有效改善渣土流塑性,盾构推力、刀盘扭矩以及刀具磨损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复合地层 上软下硬地层 室内试验 渣土改良 现场应用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袁侨蔚 刘远明 +2 位作者 欧洵 黄城 李应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开挖面内不同土岩厚度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保持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不变,建立7种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沉降规律,并利用双...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开挖面内不同土岩厚度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保持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不变,建立7种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沉降规律,并利用双线隧道的44组地表沉降数据,拟合出适用于当地复合地层的Peck分段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数值模拟的沉降曲线均为W形,地表最大沉降位于先行隧道上方;穿越红黏土层时地表更易受到扰动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随着土岩厚度比的减小,模拟曲线对称性增强,左右隧道的沉降差缩小,整体沉降值基本表现为减小趋势;总结土岩厚度比与修正系数的关系,图表显示Peck分段公式能较好地预测贵阳上软下硬地层的沉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隧道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修正公式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
9
作者 刘泉维 邵小康 +4 位作者 黄成 李琛 叶守杰 江玉生 杨志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失稳特点,在假定开挖面附近因土体失稳而由软硬地层分界线先向上诱发形成部分楔形体、再呈倒圆台状向地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先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部分楔形体计算模型;再依据修正后的楔形体计算模...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失稳特点,在假定开挖面附近因土体失稳而由软硬地层分界线先向上诱发形成部分楔形体、再呈倒圆台状向地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先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部分楔形体计算模型;再依据修正后的楔形体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上覆土压力和开挖面前方部分楔形体的受力;最后依托青岛地铁6号线某区间工程开展数值模拟,验证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支护应力比条件下的土体变形范围有所差异,土体变形主要发生在开挖面前方和上方并呈泡状延伸;数值模拟得到的开挖面失稳形态基本符合理论计算模型的假定形状;理论计算得到该例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应力比为0.21,与数值模拟的误差率为5%;当开挖面支护力小于极限支护力时,上软下硬地层开挖面水平变形会突然迅速增大;开挖面附近的岩土体变形主要发生在上部软弱部分,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上部软土中心附近,开挖面上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与开挖面上方地表最大竖向位移间的相关性较高,两者变形规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上软下硬地层 开挖面稳定性 极限平衡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基于衬砌结构弯矩最小化的隧道横断面优化设计
10
作者 张慧鹏 张涛 +2 位作者 石钰锋 赖世华 刘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191,199,共7页
[目的]为有效防止隧道衬砌破损及渗漏水,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横断面进行衬砌结构弯矩最小化设计研究。[方法]根据复合地层隧道围岩压力特点及合理假设,提出软土-硬土及土-岩两类复合地层隧道衬砌结构荷载作用模式。基于最理想的零弯... [目的]为有效防止隧道衬砌破损及渗漏水,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横断面进行衬砌结构弯矩最小化设计研究。[方法]根据复合地层隧道围岩压力特点及合理假设,提出软土-硬土及土-岩两类复合地层隧道衬砌结构荷载作用模式。基于最理想的零弯矩复合地层隧道优化思路,建立隧道横断面半结构力学模型,计算得出零弯矩隧道横断面合理轴线方程,以及复合地层分界线处及隧道横断面水平中线处直径解析表达式。简述了复合地层隧道横断面弯矩最小化设计流程。[结果及结论]软土-硬土隧道零弯矩横断面合理轴线呈梨形,土-岩隧道零弯矩横断面合理轴线呈类马蹄形;实际工程可基于隧道横断面合理轴线方程,通过综合评估和加权平均法来确定隧道横断面设计所需关键参数,从而设计出新型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横断面,以期最大限度减少复合地层隧道横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隧道横断面 衬砌结构 弯矩最小化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沉降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鹏 谭庆振 +2 位作者 潘随伟 任安琪 章善保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研究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以某地铁工程大岭山东站—松山湖站区间盾构掘进项目为依托,通过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及硬层比对地表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双线盾构掘进地表横向沉... 为了研究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以某地铁工程大岭山东站—松山湖站区间盾构掘进项目为依托,通过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及硬层比对地表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双线盾构掘进地表横向沉降规律分别呈V形和W形变化;盾构掘进时对前后地表变形影响的范围约为40 m,其中前方5 m至后方15 m范围内的地表沉降变化率最大;地表沉降随地质硬层比的增加逐渐减小,硬层比为16.7%~83.3%时,地表沉降变化较大,可将硬层比83.3%、16.7%作为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研究的上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法 硬层比 地表沉降 地铁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双轮铣+液压抓斗组合快速成槽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和顺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229-232,共4页
文章以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复兴路站为依托,针对上部为黏土、粉土等软土,下部为中风化石英砂岩等硬岩的地质状况,综合多种必选成槽施工工艺及其组合工艺,最终选择液压抓斗+双轮铣组合施工地下连续墙槽段,探寻液压抓斗与双轮铣如何配合衔接... 文章以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复兴路站为依托,针对上部为黏土、粉土等软土,下部为中风化石英砂岩等硬岩的地质状况,综合多种必选成槽施工工艺及其组合工艺,最终选择液压抓斗+双轮铣组合施工地下连续墙槽段,探寻液压抓斗与双轮铣如何配合衔接,能够快速成槽。通过实践,最终达到在上软下硬地层中快速成槽的效果,形成一套成熟的快速成槽施工工艺,为今后类似施工工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地下连续墙 双轮铣 快速成槽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中大直径竖井机械化施工方法
13
作者 薛永涛 赵修旺 +2 位作者 贾正文 朱毅 马啸天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4-334,共11页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中大直径竖井机械化建造困难的问题,以深圳大坪区间2标段2#工作井为背景,提出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大直径竖井机械化施工方法。该方法在软岩段采用CJM沉井掘进机进行施工,在软硬交界段进行工法转换,在硬岩段采用机...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中大直径竖井机械化建造困难的问题,以深圳大坪区间2标段2#工作井为背景,提出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大直径竖井机械化施工方法。该方法在软岩段采用CJM沉井掘进机进行施工,在软硬交界段进行工法转换,在硬岩段采用机械破岩方式施工。本文对前述大直径竖井机械化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关键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预制拼装竖井结构设计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大直径竖井装配式井筒结构设计方案,最后对大直径竖井机械化施工过程中井筒结构内力和周围地层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竖井周围地层影响较小,井筒结构受力最不利位置位于土岩交界面以上附近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竖井 机械化施工 工法转换 结构设计 施工影响
下载PDF
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差异富集历史的动态模拟——以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
14
作者 李斌 钟笠 +4 位作者 吕海涛 杨素举 徐勤琪 张鑫 郑斌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3-1066,共14页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针对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复杂的差异富集历史,采用成藏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深层油气的生排烃、运聚和调整改造的历史恢复。研究表明:①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反映出不同构造带...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针对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复杂的差异富集历史,采用成藏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深层油气的生排烃、运聚和调整改造的历史恢复。研究表明:①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反映出不同构造带的生排烃过程及其强度具有明显不同,是导致深层油气相态差异的主要原因。②走滑断裂和不整合面等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控制深层油气早期运移聚集和后期调整,中寒武统台内膏盐岩阻止深层油气的垂向运聚,致使深层油气呈现明显的“断控”特征,其中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和深层油气运移低势区叠加有利于汇聚成藏,且主要沿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③成藏动态模拟揭示“源-断-缝-膏-保”时空配置控制塔河深层油气的差异富集,奥陶系经历多期充注、垂向运聚、侧向调整改造的成藏历史,深层油气一直处于运移聚集和逸散的动态平衡中。④油气残留量统计显示塔河油田深层奥陶系鹰山组和蓬莱坝组仍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潜力,超深层中上寒武统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前景。研究为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的动态定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可以为古老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相关油气成藏演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塔里木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差异富集 动态成藏模拟 流体势技术 塔河油田 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模拟 深层—超深层
下载PDF
快凝低强度浆液填仓法盾构带压开仓换刀施工技术研究
15
作者 安向阳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11期55-59,共5页
在软硬不均和溶洞区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极易造成刀盘磨损严重和地表沉陷等不良后果。针对衡盾泥开仓法工期长、费用高的缺点,研发一种适合上软下硬及岩溶地层的快凝低强度浆液填仓开仓换刀技术。该技术从优化惰性浆液填仓提升气... 在软硬不均和溶洞区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极易造成刀盘磨损严重和地表沉陷等不良后果。针对衡盾泥开仓法工期长、费用高的缺点,研发一种适合上软下硬及岩溶地层的快凝低强度浆液填仓开仓换刀技术。该技术从优化惰性浆液填仓提升气密性、改进浆液拌制工艺、实施土仓内渣气置换及加强土仓气密性检测4个技术方面,明确惰性浆液填仓法的施工原理,总结在高岩溶发育区采用惰性浆液填仓法进行盾构带压开仓换刀的施工流程,并对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现场实践表明,惰性浆液填仓法高质高效实现土仓保压,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成功助力盾构机穿越高岩溶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施工 盾构 衡盾泥法开仓法 惰性浆液 上软下硬地层 填仓法 开仓换刀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开挖围岩变形及应力特征研究
16
作者 玉达变 刘栋 +1 位作者 赵炜 徐平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6期23-28,共6页
软岩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较大,且容易发生失稳破坏。以桂林市某引水隧洞工程为例,基于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隧洞开挖后围岩的稳定状态。为进一步探究开挖断面区域上软下硬地层不同占比条件下,隧道开挖围岩稳定状态的变化机制,通... 软岩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较大,且容易发生失稳破坏。以桂林市某引水隧洞工程为例,基于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隧洞开挖后围岩的稳定状态。为进一步探究开挖断面区域上软下硬地层不同占比条件下,隧道开挖围岩稳定状态的变化机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开挖断面区域软岩地层占比分别为0%、25%、50%、75%、100%五种工况条件下隧道开挖围岩的稳定状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吻合性较好;隧道开挖后最大主应力在地层分界处有明显分界现象;随着上部软岩占比的增大,监测断面处水平位移由向外扩张变形转为向内侧的收敛变形,拱顶沉降逐渐增大,底板隆起在占比为75%之前变化不大,在全软岩断面时变形量会远大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上软下硬地层 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状态
下载PDF
复合地层中双线隧道引起的土体位移预测
17
作者 徐银锋 杨波 +1 位作者 齐永洁 魏纲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双线平行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引起的地表及深层土体位移规律,根据复合地层开挖特点,基于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双线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 为研究双线平行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引起的地表及深层土体位移规律,根据复合地层开挖特点,基于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双线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变化规律相类似,土体损失是引发地层沉降的主要因素,且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沉降槽宽度减小,中心沉降值增大,单双线工况下沉降曲线分别为V形和W形;随着开挖间距减小,土体总体沉降量将会增大。研究可为复合地层中双线隧道掘进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双线平行隧道 土体位移预测 盾构开挖影响
下载PDF
滨海土岩地层浅埋暗挖车站临时支撑拆除优化分析
18
作者 杨明媚 杨宏伟 +1 位作者 殷建国 李文斌 《路基工程》 2024年第5期215-220,共6页
以滨海地区某地铁暗挖车站初支拱盖法开挖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临时支撑拆除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围岩沉降最大值位于拱顶部位,两侧拱腰附近的位移量小于拱顶,围岩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最后拆除与拱... 以滨海地区某地铁暗挖车站初支拱盖法开挖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临时支撑拆除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围岩沉降最大值位于拱顶部位,两侧拱腰附近的位移量小于拱顶,围岩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最后拆除与拱顶连接的竖撑对控制拱顶初支沉降效果较好,且在拆除过程中可保证横撑与竖撑有连接部分;优化后的拆除方案考虑二衬施作,下部竖撑采用间隔拆除的方法,拱脚二衬对拱盖上部围岩提供支撑保护作用,可控制拱顶附近发生过大沉降;拆撑时应加强监测,现场实测数据可见采用优化后的拆除方案,地表沉降、拱顶沉降与净空收敛变化趋势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上软下硬地层 浅埋暗挖 拱盖法 支撑拆除 监控量测 方案优化 沉降控制
下载PDF
强烈岩溶控制型崩塌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林锋 冯亮 +2 位作者 孙赤 张维顺 曾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8-414,共7页
2006年1月27日,贵州省威宁县猴场镇腰岩脚发生崩塌。腰岩脚高陡坡为软弱基座型,上覆硬岩为碳酸盐岩,下伏软岩中有近水平可采煤层。基于灾害特征及过程分析,建立了崩塌发生机制概念模型,即高陡斜坡中因强烈岩溶作用发育有深切溶蚀裂缝和... 2006年1月27日,贵州省威宁县猴场镇腰岩脚发生崩塌。腰岩脚高陡坡为软弱基座型,上覆硬岩为碳酸盐岩,下伏软岩中有近水平可采煤层。基于灾害特征及过程分析,建立了崩塌发生机制概念模型,即高陡斜坡中因强烈岩溶作用发育有深切溶蚀裂缝和水平溶洞,形成高陡岩墙,坡体深部煤层向坡面过度回采,导致岩墙下部应力集中过大而发展为破坏。基于MIDAS/GTS分析软件量化分析了崩塌发生机理及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采空率下回采工作面距离陡崖面的临界安全距离,可为类似条件下煤矿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岩脚崩塌 岩溶作用 上硬下软型边坡 回采率 临界安全距离
下载PDF
从《水浒传》看传统中国下层民众的社会理想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处辉 胡翼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3,126,共8页
《水浒传》是一部以民众武装反叛、暴力对抗官府为主要叙述內容的小说。作为市场化的通俗文艺作品,《水浒传》的接受主体是普通的社会大众,因此《水浒传》的广泛流播,折射出下层民众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即希冀快意恩仇、能够酣畅淋漓地满... 《水浒传》是一部以民众武装反叛、暴力对抗官府为主要叙述內容的小说。作为市场化的通俗文艺作品,《水浒传》的接受主体是普通的社会大众,因此《水浒传》的广泛流播,折射出下层民众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即希冀快意恩仇、能够酣畅淋漓地满足物质一肉体欲望,对团结互助、充满友爱之情的理想人际关系的追求,和对保障人身安全与安居乐业的理想秩序的向往。考察这部小说及其传播表现的社会理想,是探索中国“小传统”文化中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把握民间社会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社会理想 下层民众 通俗文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