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Background Features and Formation of Chemical Elements of Groundwater in the Region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17
1
作者 Zeng Zhaohu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Geology,Jiangx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Nanchang, Jiangxi Shang Ruoy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0-89,共10页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background features,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K, Na, Ca, Mg, Si, Fe, Mn, Cr, Ni,V, Co, Ti, Mo, Cu, Pb, Zn, As, Hg, Cd, Be, Li, Sr, B,F, Cl, Br and I in the groundwa...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background features,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K, Na, Ca, Mg, Si, Fe, Mn, Cr, Ni,V, Co, Ti, Mo, Cu, Pb, Zn, As, Hg, Cd, Be, Li, Sr, B,F, Cl, Br and I in the groundwater in the region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River and their relations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ater-bearing media, properties of the overly-ing rocks and soils, redox environment, and groundwater flow condition, mineralization and pHof groun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GROUNDWATER chemical element background feature
下载PDF
汾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响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陆志翔 杨永刚 +3 位作者 邹松兵 肖洪浪 尹振良 谢家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以河岔水文站以上的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SWAT模型模拟方法,就汾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流域从1995-2000年,以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变为主;从2000-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主要是对耕地的占... 以河岔水文站以上的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SWAT模型模拟方法,就汾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流域从1995-2000年,以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变为主;从2000-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主要是对耕地的占用.结果显示,在相同气候背景、不同土地利用情景(1995、2000年2010年)下,流域1992-2000年多年平均产水量微弱增加(分别为85.69 mm、85.75 mm和85.82 mm),主要因为耕地持续减少,草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但是各年产水量的大小关系不完全一致,枯水年和平水年与丰水年存在差异,而土壤水分呈现一致的减少状况.子流域水平上,降水条件同样影响水文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程度.以上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等影响下,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并且直接影响流域的水文过程,但是流域水文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还受到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上游 SWA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产水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生态问题诊断与系统修复实践探讨——以山西汾河中上游试点项目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周伟 官炎俊 +6 位作者 刘琪 范彦波 白中科 师学义 胡业翠 黄雨晗 白东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17-8825,共9页
流域生态系统涵盖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各要素,对流域生态系统进行总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抓手。黄土高原地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索黄土高... 流域生态系统涵盖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各要素,对流域生态系统进行总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抓手。黄土高原地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索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从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及存在的生态问题出发,提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治理的四大核心理念:(1)宏观规划调控与局地修复调整相结合理念;(2)区域生态功能提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理念;(3)由"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转向"整体把脉,系统治疗"理念;(4)由"开刀治病"工程治理向"健康管理"自然恢复逐步引导理念。以山西省汾河中上游为例,在梳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践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汾河中上游五大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管涔山汾河源头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汾河干流中上游水生态保护修复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修复区、汾河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区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区)及其修复任务。总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基本经验,并对完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体制建设与技术服务进行展望,以期为黄土高原乃至全国区域开展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 实践设计 黄土高原 汾河中上游
下载PDF
城区河道蓄水对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效琴 郑秀清 +1 位作者 王志文 张玉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91,共3页
采用MODFLOW软件模拟了汾河太原段河道蓄水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预测了蓄水池四周无防渗处理,防渗墙渗透系数为10-5、10-6cm/s的封闭式防渗处理,悬挂式防渗处理4种工况条件下的年渗漏量、最大水位壅高值、回水影响宽度。结果表明:不做防... 采用MODFLOW软件模拟了汾河太原段河道蓄水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预测了蓄水池四周无防渗处理,防渗墙渗透系数为10-5、10-6cm/s的封闭式防渗处理,悬挂式防渗处理4种工况条件下的年渗漏量、最大水位壅高值、回水影响宽度。结果表明:不做防渗处理时,年渗漏量很大,水位壅高值也很大,汾河河道蓄水将引起汾河东岸3 km范围内地下水位抬升,会使蓄水池附近大部分地区受浸没影响;封闭式防渗墙可以有效降低水位壅高值,减小城区受浸没影响的范围,而悬挂式防渗处理的效果远低于封闭式防渗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防渗墙 浸没 封闭式防渗处理 蓄水池 汾河太原段
下载PDF
汾河中下游复流前后水环境容量及排污控制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邢肖鹏 王少璇 冯民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7-223,共7页
【目的】明确汾河中下游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促进地区经济与水环境容量的协调发展。【方法】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对排污口进行概化,推导出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根据已有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选... 【目的】明确汾河中下游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促进地区经济与水环境容量的协调发展。【方法】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对排污口进行概化,推导出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根据已有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选取污染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作为河段的主要污染控制因子,计算出复流前枯、平、丰各频率年和复流后COD、氨氮的水环境容量。【结果】汾河中下游复流前枯、平、丰各频率年COD、氨氮的全年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7 454.63 t,1 107.40 t;40 910.53 t,1 621.34 t;55 832.85 t,2 202.48 t。复流后COD和氨氮的全年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6 512.22 t,1 031.60 t。【结论】汾河中下游污染严重,结合现状排污量计算得COD和氨氮在各设计条件下全年削减量分别为0~20 949.08 t和6 443.72~7 614.61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中下游 水环境容量 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污染物削减
下载PDF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水质状况及治理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宋颖 《山西水利科技》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文中对汾河水库及其干流上游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概要性评价,分析了引黄水进入汾河前后水质变化情况,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水体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 汾河水库 汾河上游 水质 保护
下载PDF
汾河中游传统村落的类型与空间特征解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鑫 郭卫雪 《城市建筑》 2020年第7期82-88,共7页
汾河中游是山西省的地理中心与文化中心,省内最重要的河流——汾河流经区域内部,覆盖太原、祁县、平遥、孝义等县市,是晋地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段之一,亦是地方文化和汾水文明的空间载体。本研究从村落集群视角切入,通过文献整理... 汾河中游是山西省的地理中心与文化中心,省内最重要的河流——汾河流经区域内部,覆盖太原、祁县、平遥、孝义等县市,是晋地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段之一,亦是地方文化和汾水文明的空间载体。本研究从村落集群视角切入,通过文献整理、现状调查、地理信息分析,旨在总结典型村落的类型,探索村落集群的空间特征,梳理村落发展的脉络,为乡村遗产价值的合理评价、空间的有序发展提供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中游 传统村落群 乡土遗产 类型 空间特征
下载PDF
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林芳 李华 +2 位作者 党晋华 赵颖 乔鹏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为探究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了汾河上中游流域17个采样点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与水质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汾河上中游流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25科,共37(属)种,且不同采... 为探究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了汾河上中游流域17个采样点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与水质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汾河上中游流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25科,共37(属)种,且不同采样点位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水质环境因子对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大小排序为DO>TP>CON>NH3-N>TN>pH>BOD5,不同种类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水质影响因子不同;汾河上中游流域17个采样点中,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最好为"一般"等级,占总采样点位的29%,"较差"等级采样点位占41%,"差"等级采样点位占30%,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综合评价为"较差"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上中游流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汾河上中游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娟 王飞 +1 位作者 韩文辉 赵颖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91-98,共8页
为综合整治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依据汾河流域2016年水生态监测数据,从涵盖水体物理化学和水生生物特性等方面构建生态系统健康的候选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得出包含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鱼类多样性指... 为综合整治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依据汾河流域2016年水生态监测数据,从涵盖水体物理化学和水生生物特性等方面构建生态系统健康的候选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得出包含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鱼类多样性指数、石油类、溶解氧、硝态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氟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锌、铬、铜和镉这15个指标构成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方法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评判综合多指标条件下的河流健康等级情况。结果表明:汾河上中游流域的37个采样点中"健康"等级有12个,"亚健康"等级有1个,共占35%;"一般"等级有7个,占19%;"较差"和"极差"等级采样点为17个,占46%。其中健康与亚健康等级采样点均位于汾河上中游北部地区,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而较差和极差等级主要位于汾河上中游流域南部河段,城市生活及工业畜牧业排污是导致河流健康受影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河流生态健康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灰色关联度 汾河中上游流域
下载PDF
汾河中游河道生态流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梦瑶 付兴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53,共9页
针对汾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流量不足的问题,选择兰村和赵城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学及水力学等6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汾河中游河道的生态流量,并进行了保障性与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断面的生态流量有相同的... 针对汾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流量不足的问题,选择兰村和赵城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学及水力学等6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汾河中游河道的生态流量,并进行了保障性与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断面的生态流量有相同的变化规律,1、2及12月份生态流量很小,3月份生态流量较大,总体上汛期生态流量大于非汛期;在1996年之前,两个断面生态流量的年际保障率总体较高,1997-2008年保障率下降,2008年之后呈波动增大趋势;年内保障率波动变化,但兰村断面3月份保障率较高,赵城断面3月份保障率很低,应重点考虑3月份汾河中游河段的灌区用水及水库蓄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比6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逐月频率法不适用于汾河流域,1、2、12月份生态流量推荐采用Tennant法计算结果,一般用水期的计算推荐Q_(p)法,汛期推荐年内展布法,3月份兰村断面推荐湿周法、赵城断面推荐Tennant法,推荐方法计算的逐月生态流量过程能够反映年内不同水期的丰枯变化,可为汾河中游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文学法 水力学法 保障性 汾河中游
下载PDF
Meiyu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1736 被引量:30
11
作者 GE QuanSheng GUO XiFeng +1 位作者 ZHENG JingYun HAO ZhiX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1期107-114,共8页
"Yu Xue Fen Cun" record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dates of Meiyu at the period of 1736―1911. These results, along with the instrumental meteorological records, ar... "Yu Xue Fen Cun" record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dates of Meiyu at the period of 1736―1911. These results, along with the instrumental meteorological records, a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series of length and precipitation of Meiyu during 1736―2000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iyu are analyzed since 1736. Moreover, the strength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locations of rainband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of Meiyu and the Index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dates and the length of Meiyu have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Apart from 7―8 years, 20―30 years and 40 years cycles for the lengths of Meiyu, the centennial oscillation is also presented. The length of Meiyu, monsoon rainband movement over eastern China, and the strength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have a very good correlation, which can be expressed in the following: during the periods of 1736―1770, 1821―1870 and 1921―1970, the EASM was stronger, and the monsoon rainband was located in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easily, corresponding to the decreased length of Meiyu. Whereas during the periods of 1771―1820, 1871―1920 and 1971―2000, the EASM was weaker and monsoon rainband usually stopped a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orresponding to the increased length of Meiy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长江流域 梅雨 季风
原文传递
汾河下游河道生态基流分析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扬 孙小平 《山西水利科技》 2018年第1期1-4,38,共5页
通过分析汾河下游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分别采用最小月平均流量法、Tennant法和代表年法,对河道生态基流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不同生态环境标准下的生态流量,计算结果可为汾河下游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汾河下游 生态基流 分析计算
下载PDF
汾河运城段河道现状及整治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引栓 《山西水利科技》 2010年第2期29-30,共2页
运城段汾河处于汾河最下游,全长145.2km,是汾河防洪功能最薄弱的河段,文中针对该段河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六方面整治措施,使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关键词 汾河运城段 河道现状 整治措施
下载PDF
汾河临汾市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对城市防洪的影响
14
作者 张德仑 《山西水利科技》 2010年第4期73-74,共2页
汾河临汾市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将完全改变该河段的水流状况,工程实施前必须分析它对于该段河流的防洪会产生什么影响。水文计算表明,工程兴建后,该河段的防洪标准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关键词 综合治理 防洪能力 汾河城区河段
下载PDF
汾河干流中下游河段水质监测及评价
15
作者 贾晓宇 乔怡娜 杨孟科 《化工管理》 2021年第3期117-118,共2页
通过对汾河干流中下游河段12个断面水质在不同季节变化情况的监测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溶解氧、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掌握汾河中下游河段的水环境状况,为下阶段开展汾河环境治理与修复提... 通过对汾河干流中下游河段12个断面水质在不同季节变化情况的监测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溶解氧、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掌握汾河中下游河段的水环境状况,为下阶段开展汾河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中下游 水质 监测 评价
下载PDF
汾河兰村至柴村桥段河道整治方案
16
作者 路正锋 《山西水利科技》 2012年第2期68-69,共2页
汾河兰村至柴村桥段河道由于采砂破坏严重,河道逐年下切,已严重威胁两岸大堤及一坝枢纽安全。为了控制河道继续下切,在比较了2种控制方式后,选择了布置3处侵蚀控制面的方案。文中着重介绍了该段河道整治设计方案。
关键词 汾河 采砂破坏 河道下切 整治方案
下载PDF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工程高喷防渗墙施工技术
17
作者 贾宇珍 《山西水利科技》 2007年第3期29-30,33,共3页
文中通过对地基高喷防渗墙从试验到施工各环节的简要介绍,分析了高喷防渗墙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 汾河太原城区段 高喷防渗墙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