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ustal structure in the Anyuan Coal Mine and its adjacent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 by P-wave receiver functions
1
作者 Xingmian Zhang Meng Gong +5 位作者 Jian Lü Hongxing Li Jie Hu Junwen He Jianhua Peng Bingyue Liu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4年第1期47-58,共12页
We collected high-quality teleseismic events recorded by 12 broadband seismographs deployed in the Anyuan Coal Mine and its adjacent areas in Pingxiang City,Jiangxi Province for nearly two years.The H-κ-c stacking me... We collected high-quality teleseismic events recorded by 12 broadband seismographs deployed in the Anyuan Coal Mine and its adjacent areas in Pingxiang City,Jiangxi Province for nearly two years.The H-κ-c stack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obtain the crustal thickness and Poisson's ratio distribution,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structure below the station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time-domain linear inversion method.The crustal thickness in the Anyuan Coal Mine and its adjacent areas ranges from approximately 32~35 km,with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33 km,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rustal thickness results in South China from previous studies using the receiver function method.The average Poisson's ratio of the crustal bulk composition in the study area varies between 0.22 and 0.25,which is lower than the global value with a 0.27 average,indicating a predominantly intermediate-acidic or felsic crustal composition.There is a weak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isson's ratio and crustal thickness estimates in the Anyuan Coal Mine and its adjacent areas,suggesting that the absence of mafic-ultramafic materials in the lower crus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crustal delamination.The velocity invers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ust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ree velocity discontinuity interfaces,with the first at a depth of approximately 1.5 km,the second at about 10~15 km,and the third being the Moho.The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H-κ-c stacking method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btained by the H-κmethod,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dispersion of crustal thickness and vP/vS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yuan coal Mine Receiver function H-κ-c stacking Crustal thickness Poisson's ratio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InSAR的煤矿沉降监测与综采面参数反演
2
作者 汪晨星 史凌亚 李瑞东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0期14-20,共7页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矿区沉降的更多细节特征内容,本次研究以西北地区某煤矿矿区为实际案例,综合应用基于Stacking-InSAR的煤矿沉降监测与综采面参数反演方法对该矿区的沉降特征进行监测。首先,以该矿区的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矿区沉降的更多细节特征内容,本次研究以西北地区某煤矿矿区为实际案例,综合应用基于Stacking-InSAR的煤矿沉降监测与综采面参数反演方法对该矿区的沉降特征进行监测。首先,以该矿区的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确定本次应用Stacking-InSAR方法进行建模和解算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其次,在确定应用Stacking-InSAR方法后,对目标矿区的3个典型沉降区域进行解译,对具体沉降速率变化、沉降量特征和季节性变化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以初步明确各个沉降区域的沉降规律,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最后,进一步应用Okada均匀弹性半空间矩形位错模型对综采面参数进行反演,以探究目标矿区综采面开拓煤量,结果显示,反演结果较具准确性,因此初步证明了本次基于Stacking-InSAR的煤矿沉降监测与综采面参数反演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ing-InSAR 煤矿沉降监测 反演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 TOPS模式Stacking技术监测淮南矿区沉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晓博 赵学胜 +4 位作者 葛大庆 刘斌 张玲 李曼 王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0-205,共6页
基于Sentinel-1获取的9景影像,采用新型TOPS成像模式Stacking技术分析淮南矿区地面沉降特征。首先,针对TOPS干涉影像burst间存在相位跳变的问题,采用三步法对影像进行精确配准,配准精度高达0. 001个像元;然后,利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消除差... 基于Sentinel-1获取的9景影像,采用新型TOPS成像模式Stacking技术分析淮南矿区地面沉降特征。首先,针对TOPS干涉影像burst间存在相位跳变的问题,采用三步法对影像进行精确配准,配准精度高达0. 001个像元;然后,利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消除差分干涉图中的趋势性相位;最后,基于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得到研究区的沉降速率。沉降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呈现多个沉降中心,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沉降速率在空间上呈不均一分布,最大年沉降速率在80~90 cm/a;研究区开采沉陷具有幅度大、范围小的特点,沉降幅度在10~80 cm/a间变化,沉降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3. 13%;矿井地面沉降非线性特征明显,即沉降中心在不同时间段的形变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TOPS模式 stacking技术 淮南矿区 地面沉降
下载PDF
煤岩体突水通道骨料灌注运移堆积机制试验
4
作者 苏培莉 杨述 刘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46-4455,共10页
为揭示突水通道中骨料运移堆积的演化规律,开展了动水条件下骨料灌注试验,得到了骨料的初始沉积位置、堆积体形成方向以及堆积体极限堆积高度与水流速、骨料灌注速度等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在1.0 m/s高流速动水环境中,骨料堆... 为揭示突水通道中骨料运移堆积的演化规律,开展了动水条件下骨料灌注试验,得到了骨料的初始沉积位置、堆积体形成方向以及堆积体极限堆积高度与水流速、骨料灌注速度等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在1.0 m/s高流速动水环境中,骨料堆积体形成方向为先逆水流方向生长至投料孔底后转为顺水流方向生长;在0.3 m/s低流速条件下,采用口径36 mm漏斗投料同口径18 mm相比,骨料灌注总量相同时,其堆积体的极限高度提升了41%。基于数值力学模型——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distinct element method,CFD-DEM),研究了骨料灌注期间突水通道内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骨料堆积体的过水阻力作用对突水通道内静水压力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突水 骨料灌注 堆积形态 固-液两相流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堆煤故障监测系统研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锐 冯彦军 +3 位作者 任建超 刘茂福 丁维波 赵燚 《煤矿机械》 2024年第9期157-159,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堆煤故障监测系统。在图像预处理阶段分别采用小波去噪算法和加权平均法进行去噪和灰度化处理,随后采用Canny算子进行堆煤图像边缘检测,进而将检测结果与设定阈值对比后进行堆煤故障判断,若...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堆煤故障监测系统。在图像预处理阶段分别采用小波去噪算法和加权平均法进行去噪和灰度化处理,随后采用Canny算子进行堆煤图像边缘检测,进而将检测结果与设定阈值对比后进行堆煤故障判断,若发生故障则控制继电器关闭井下带式输送机。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对堆煤故障识别的准确率可达96%,可为煤矿安全生产、监测设备及装备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堆煤故障 机器视觉
下载PDF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带式输送机堆煤检测系统
6
作者 涂多锐 李敬兆 +1 位作者 陈瑞云 黄平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7期152-154,158,共4页
在煤矿行业中,带式输送机的运输通常会采用级联多台的方式,这会导致在转载点处经常出现煤炭堆积的情况。而传统的人工巡检和堆煤传感器无法及时准确判断输送机堆煤故障,这给煤矿生产的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 在煤矿行业中,带式输送机的运输通常会采用级联多台的方式,这会导致在转载点处经常出现煤炭堆积的情况。而传统的人工巡检和堆煤传感器无法及时准确判断输送机堆煤故障,这给煤矿生产的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带式输送机堆煤检测系统。在带式输送机转载点处安装雷达增强处理感知装置以及防尘高清工业相机,通过雷达获取煤堆的全方位状态参数,并结合经过图像算法处理后的高清工业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综合判断带式输送机的堆煤状况,同时配备现场可编程的智能边缘一体机,根据监测结果实时反馈给控制系统,以调整设备参数或执行相应的控制策略。通过对雷达数据及机器视觉的多信息融合,提高了堆煤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预测了潜在的堆煤风险,为煤矿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煤检测 多信息融合 雷达 机器视觉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带式输送机跑偏及堆煤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小梅 《煤矿机械》 2024年第9期164-166,共3页
针对带式输送机跑偏及堆煤故障频发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基准的检测方法对输送带跑偏进行故障诊断,并采用双目相机对煤流堆煤高度进行实时监测,设定对应的阈值对设备不安全状态进行预警。搭建基于机器视觉的带式输送机跑偏及堆煤故... 针对带式输送机跑偏及堆煤故障频发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基准的检测方法对输送带跑偏进行故障诊断,并采用双目相机对煤流堆煤高度进行实时监测,设定对应的阈值对设备不安全状态进行预警。搭建基于机器视觉的带式输送机跑偏及堆煤故障诊断系统,完成硬件选型及上位机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跑偏故障诊断准确率为99%,跑偏程度计算误差小于3%;堆煤故障诊断准确率为97.5%,煤流高度计算误差在5%以内,可用于工业生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带式输送机 跑偏 堆煤 故障诊断
下载PDF
煤矿岩巷TBM掘进随掘地震信号特征及其应用
8
作者 党保全 郭立全 +2 位作者 张延喜 任永乐 李圣林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3,60,共9页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可实现探掘平行,为巷道快速智能掘进场景下实时、精准地质保障提供了可能。随掘震源产生的是复杂、变频、连续信号,信号特征认知直接影响数据处理与成像精度,而目前针对岩巷全断面掘进机(TBM)随掘地震信号特征的认...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可实现探掘平行,为巷道快速智能掘进场景下实时、精准地质保障提供了可能。随掘震源产生的是复杂、变频、连续信号,信号特征认知直接影响数据处理与成像精度,而目前针对岩巷全断面掘进机(TBM)随掘地震信号特征的认知仍不清晰,且暂时还没有针对性开展过信号处理与成像研究工作。针对上述问题,以谢桥煤矿瓦斯治理巷TBM随掘地震超前探测试验为例,分析了刀盘先导信号与岩壁接收信号的时间域、频率域及时频域特征:岩巷TBM随掘地震信号中不同振幅能量成分比例呈现金字塔形,但分布随机,不对称程度较高;机械运转信号能量较大,刀盘先导信号强度是岩壁接收信号的200倍左右;频率域变频特征明显;机械运转信号基础频率较低,刀盘先导信号频率成分主要集中在10~80 Hz与150~200 Hz,主频为36.99 Hz,岩壁接收信号频率成分主要集中在50~200 Hz,主频为137.97 Hz;刀盘先导信号较岩壁接收信号时频域能量团分布更为规则,多次震源激发现象明显,能量团之间的差异性特征表明了多次震源激发时振幅能量与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利用脉冲化算法与绕射叠加偏移成像方法对岩巷TBM随掘地震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与成像试验,结果表明:(1)脉冲化等效单炮记录与利用常规震源得到的超前探测单炮记录特征一致性较强,同相轴清晰且连续性较好,可满足现场探测分析需要。(2)对探测范围内岩体情况的超前预报结果与实际揭露情况一致,说明岩巷TBM随掘地震超前探测可提供有效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岩巷掘进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 随掘地震信号 全断面硬岩掘进机 刀盘先导信号 岩壁接收信号 绕射叠加偏移成像
下载PDF
多层叠置含煤系统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孟江 周泽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基于煤层瓦斯地质理论,通过大量的煤田勘探采样数据分析,研究总结陈家沟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矿区煤层瓦斯赋存主要受地质、构造、煤岩特征、顶底板岩性、埋藏深度等的影响。陈家沟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瓦斯分带以CH4带为主;瓦... 基于煤层瓦斯地质理论,通过大量的煤田勘探采样数据分析,研究总结陈家沟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矿区煤层瓦斯赋存主要受地质、构造、煤岩特征、顶底板岩性、埋藏深度等的影响。陈家沟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瓦斯分带以CH4带为主;瓦斯含量随着煤层的埋藏深度增加而有增大趋势,埋深达到700 m左右时,瓦斯含量达到最高;区内可分为三个独立含气系统,分别为C1~C12、C14~C26、C31~C69含气系统。经过研究分析,今后在矿井开发中应考虑相应合层排采独立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采煤层 瓦斯含量 瓦斯分带 多层叠置 含气系统
下载PDF
影响煤堆氧化升温自燃因素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蔡国忠 冯庭有 +4 位作者 唐超平 严聪 江永 丁柏中 唐强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70-75,80,共7页
阐述了露天煤场煤堆出现自燃现象会给电厂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为了探究相关因素对煤堆自燃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煤堆缓慢氧化反应模型,研究煤种、孔隙率和煤堆体积因素的影响,得到煤堆内部的温升曲线和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 阐述了露天煤场煤堆出现自燃现象会给电厂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为了探究相关因素对煤堆自燃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煤堆缓慢氧化反应模型,研究煤种、孔隙率和煤堆体积因素的影响,得到煤堆内部的温升曲线和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煤种发热量越高,活化能越低,到达临界自燃温度的时间越短,自燃风险越大。相比发热量,活化能对煤自燃的影响更大;孔隙率越小的煤堆,到达临界自燃温度的时间更长,但是其具有自燃风险的区域也随之增大;体积更大的煤堆,内部高温区域面积更大,自燃的风险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场 自然堆存 多孔介质模型 温度分布 临界自燃时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数字化精确堆取煤技术研究
11
作者 尹新伟 王艳春 程伟良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为保证煤场堆取料的大型设备斗轮机的高效运行,并确保煤粉混合均匀,提高电厂的锅炉燃烧效率,需要实现电厂用煤的数字智能化精确堆取。煤场数字智能化是当前智慧电厂亟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能够为煤场管理及效能提升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撑... 为保证煤场堆取料的大型设备斗轮机的高效运行,并确保煤粉混合均匀,提高电厂的锅炉燃烧效率,需要实现电厂用煤的数字智能化精确堆取。煤场数字智能化是当前智慧电厂亟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能够为煤场管理及效能提升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撑,也是煤场无人值守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数字化煤场技术包括自动实现煤炭的分类存放与精确提取,煤场数据的实时监控与传输,以及对所有操作进行同步控制与统一优化。为进行数字化煤场中的精确堆取煤技术分析研究,在满足普遍适应性、鲁棒性及实用性前提下,提出了基于视觉的定位技术及精度提升的优化算法,探讨了将基于视觉的定位方法应用于斗轮机的具体条件和改进策略,以便合理调整好成本与精度需求之间的关系,实现满足安全要求的情况下,最大化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智能化 斗轮机 定位算法 堆取料 煤场
下载PDF
煤堆非均质分布及其自热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坤 林琦 杨红阳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为了掌握煤堆内的非均质分布状态以及非均质煤堆的自热过程,利用颗粒动力学原理提出了基于颗粒下落堆积演化规律的堆体数值重构方法,研究了不同倾倒高度和颗粒粒径下所形成堆体的内部空隙分布情况,将所得空隙分布变化规律及与空隙关联... 为了掌握煤堆内的非均质分布状态以及非均质煤堆的自热过程,利用颗粒动力学原理提出了基于颗粒下落堆积演化规律的堆体数值重构方法,研究了不同倾倒高度和颗粒粒径下所形成堆体的内部空隙分布情况,将所得空隙分布变化规律及与空隙关联的变量编成自定义函数、进行非均质煤自热模拟,分析非均质煤堆内部温度场、压力场、组分浓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空隙率随堆体内部垂直方向距离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而在内部相同高度的水平方向上空隙分布近乎均匀;0.55~0.95 m的倾倒高度大小变化以及1.1~1.9 cm的粒径粗细变化对堆体内部空隙率影响较小;非均质煤自燃中,高温区域逐渐缩小成靠近迎风侧、背风侧与底部接触的两个温度极高、对煤堆安全威胁最大的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落堆积 空隙分布 非均质 自定义函数 煤自热模拟
下载PDF
绿水洞煤矿选煤厂粗煤泥系统改造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光伟 刘斌 +2 位作者 林晓峰 袁文春 翟德平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绿水洞煤矿选煤厂由于缺少粗煤泥回收环节,导致1~0.25 mm部分粗煤泥直接回收作为中煤,造成粗精煤泥产品的损失,影响了选煤厂综合经济效益。结合现场实际及工艺分析,制定并实施了分级旋流器+FBS流化床分选机+叠层高频细筛+煤泥离心机的... 绿水洞煤矿选煤厂由于缺少粗煤泥回收环节,导致1~0.25 mm部分粗煤泥直接回收作为中煤,造成粗精煤泥产品的损失,影响了选煤厂综合经济效益。结合现场实际及工艺分析,制定并实施了分级旋流器+FBS流化床分选机+叠层高频细筛+煤泥离心机的粗煤泥回收系统优化改造方案。改造实践表明,系统稳定运行,粗精煤泥灰分稳定控制在10%~10.5%范围内,粗精煤泥产量5.88万t/a,有效减少了精煤损失,为选煤厂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粗煤泥分选 流化床分选机 叠层高频细筛 脱泥降灰 技术改造
下载PDF
黔西小屯井田煤层气多层合采产层组合优化
14
作者 叶嗣暄 曾正端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贵州小屯井田龙潭组煤系具有煤层数量多、煤层间距小、煤层厚度薄等特点,煤层气开发需以多层合采为主要方式;与单一厚层状煤层相比,多煤层合采易发生层间干扰,影响合采效果及资源动用程度。基于小屯井田钻孔岩性与含气性分析,识别出有... 贵州小屯井田龙潭组煤系具有煤层数量多、煤层间距小、煤层厚度薄等特点,煤层气开发需以多层合采为主要方式;与单一厚层状煤层相比,多煤层合采易发生层间干扰,影响合采效果及资源动用程度。基于小屯井田钻孔岩性与含气性分析,识别出有利、较有利与不利3种煤岩层组合类型,考查各煤层厚度、埋深、含气量等特征,对比各煤层的煤层气资源条件,综合考虑储盖组合、含气性、渗透性、储层压力、地应力等因素,划分出Ⅰ(6上煤+6中煤+6下煤)、Ⅱ(7煤)、Ⅲ(33煤+34煤)共3套叠置煤层气系统;在此基础上,优化合采产层组合,并确定有序开发模式为优先开发上部产层组合(6上煤+6中煤+6下煤),其次为下部组合(33煤+34煤),最后考虑经济与时间成本确定是否单独开发7煤;确立了资源条件分析-含气系统划分-产层组合优化的多-薄煤层发育区煤层气合采层位优选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置煤层气系统 多煤层合采 解吸压力 产层组合 储层物性
下载PDF
基于子波分解的叠前煤层压制方法及应用
15
作者 秦德文 胡伟 +2 位作者 李键 李琴 石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174-10183,共10页
西湖凹陷X区平湖组地层煤层广泛发育,且具有厚度薄、层数多、阻抗低的特征,在地震上呈现的强振幅掩盖了砂泥岩的地震响应特征,从而降低了砂岩储层的预测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子波分解的叠前煤层压制方法,首先对叠前道集进行子波... 西湖凹陷X区平湖组地层煤层广泛发育,且具有厚度薄、层数多、阻抗低的特征,在地震上呈现的强振幅掩盖了砂泥岩的地震响应特征,从而降低了砂岩储层的预测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子波分解的叠前煤层压制方法,首先对叠前道集进行子波分解,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带有Ricker子波意义的窄带道集,再针对窄带道集具有的不同煤层响应特征分别实施相应的处理,其中低频道集薄煤层响应弱,无需进行针对性的压煤处理,高频道集煤层地震响应特征明显,通过强振幅衰减法对煤层强能量进行压制,最后将处理后的各频段信号重构得到煤层压制后的道集,在此基础上开展储层预测,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升,为煤系地层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道集 煤层压制 强振幅衰减 子波分解
下载PDF
大屯选煤厂粗煤泥提质增效改造方案研究
16
作者 许斌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通过对大屯选煤厂粗煤泥分选与回收系统进行定量检测与系统诊断,发现该厂粗煤泥回收系统中捞坑分级效果较差,并未起到应有的脱泥降灰作用,煤泥分级旋流器的浓缩效果显著降低了叠筛的脱泥效果,同时叠筛筛下和离心机离心液中“跑粗”现象... 通过对大屯选煤厂粗煤泥分选与回收系统进行定量检测与系统诊断,发现该厂粗煤泥回收系统中捞坑分级效果较差,并未起到应有的脱泥降灰作用,煤泥分级旋流器的浓缩效果显著降低了叠筛的脱泥效果,同时叠筛筛下和离心机离心液中“跑粗”现象较为严重,导致最终粗精煤泥产品灰分超标,使重介精煤为之“背灰”。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修缮捞坑+取消煤泥分级旋流器+捞坑底流进入叠筛”的工艺改造方案。经计算,该方案可降低粗精煤泥灰分,提高粗精煤和重介精煤产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粗煤泥 脱泥 捞坑 叠筛 改造方案
下载PDF
4种堆积方式治理燕子山煤矿自燃矸石山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李素媛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利用价值低,通常被丢弃在矸石场,逐渐形成矸石山。煤矸石长期堆积过程中经常发生自燃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以山西省燕子山煤矿矸石山为研究对象,阐述了4种典型煤矸石堆积方式的特...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利用价值低,通常被丢弃在矸石场,逐渐形成矸石山。煤矸石长期堆积过程中经常发生自燃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以山西省燕子山煤矿矸石山为研究对象,阐述了4种典型煤矸石堆积方式的特点,分析了4种堆积方式下矸石山内部区域的温度水平和CO、 O_(2)体积分数。结果表明:黄土隔离和黄土分层堆积方式能够有效抑制煤矸石山内部温度升高的过程,降低煤矸石的CO产量和O_(2)消耗量;在黄土分层堆积中,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矸石山自燃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矸石山 堆积方式 自燃
下载PDF
叠层高频细筛在选煤厂粗煤泥处理中的应用
18
作者 黄和瑞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120-122,共3页
选煤厂粗煤泥处理系统中粒级<0.15 mm的高灰细泥含量较高,导致得到的粗精煤泥产品灰分较高(普遍在14%以上)且振动弧形筛底流“跑粗”问题突出,给后续浮选系统带来影响。在对粗煤泥回收工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D5Z1216叠层高频细... 选煤厂粗煤泥处理系统中粒级<0.15 mm的高灰细泥含量较高,导致得到的粗精煤泥产品灰分较高(普遍在14%以上)且振动弧形筛底流“跑粗”问题突出,给后续浮选系统带来影响。在对粗煤泥回收工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D5Z1216叠层高频细筛代替振动弧形筛优化改造粗煤泥系统。对D5Z1216叠层高频细筛结构及运行原理进行分析,并探讨现场应用效果。结果表明,D5Z1216叠层高频细筛代替振动弧形筛后可有效减少粗精煤泥产品灰分含量并避免底流“跑粗”问题,有助于实现浮选轻量化,改造后选煤厂精煤产率提升约3%,年增加精煤产量约4.5万吨,直接增加销售收入约1350万元,D5Z1216叠层高频细筛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洗选 粗煤泥 叠层高频细筛 高灰细泥
下载PDF
基于叠后地震几何属性融合的煤层大尺度裂缝预测
19
作者 李智 吴海波 +1 位作者 刘钦节 白泽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2期297-304,共8页
煤层大尺度裂缝是导致煤矿瓦斯突出和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煤层中的大尺度裂缝对于煤层气开发和矿井水害治理至关重要。本文以叠后地震数据为基础,提取能够反映目标层位裂缝几何特征和分布信息的叠后地震几何属性;为避免单... 煤层大尺度裂缝是导致煤矿瓦斯突出和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煤层中的大尺度裂缝对于煤层气开发和矿井水害治理至关重要。本文以叠后地震数据为基础,提取能够反映目标层位裂缝几何特征和分布信息的叠后地震几何属性;为避免单一地震几何属性在预测煤层大尺度裂缝时出现的多解性或不确定性问题,通过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相结合)模型对相干、曲率、倾角、方差等地震几何属性进行融合,预测得到目标煤层大尺度裂缝分布特征。通过对比预测结果与实际揭露情况,90%的断层位置与大尺度裂缝发育区相一致,融合结果与构造解释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基于地震几何属性融合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煤层大尺度裂缝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大尺度裂缝 叠后地震几何属性 PCA-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双鹤选煤厂煤泥分选系统的优化改造实践
20
作者 王兴旺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解决原粗煤泥回收用高频筛筛下“跑粗”,致使浮选入料粒度超限,以及浮选环节处理能力不足、分选效果差而限制系统整体入选能力等诸多煤泥分选系统问题,双鹤选煤厂基于生产问题的分析,采用增设粗煤泥分选环节和增设浮选机的方式进行了... 为解决原粗煤泥回收用高频筛筛下“跑粗”,致使浮选入料粒度超限,以及浮选环节处理能力不足、分选效果差而限制系统整体入选能力等诸多煤泥分选系统问题,双鹤选煤厂基于生产问题的分析,采用增设粗煤泥分选环节和增设浮选机的方式进行了技改。技改结果表明:干扰床分选效果良好,数量效率达98%,其溢流采用高频振动叠层细筛,脱泥脱水效果好,使粗精煤泥灰分较改造前降低了0.23个百分点,水分也有所下降;浮选入料中>0.25mm粒级物料大大减少,相应地浮选尾矿灰分升高至67%左右,相较改造前提升约27个百分点,效果显著;同时,选煤厂综合精煤产率由75.40%增加至78.57%,原煤年处理量由0.4Mt提升至1.20Mt,满负荷生产年精煤可增产0.64Mt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汰选煤 煤泥分选 筛下“跑粗” 粗煤泥分选 叠层细筛 浮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