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热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的Meta分析
1
作者 陆家颖 黄适 +4 位作者 方威龙 刘俏涓 林学敏 曾繁钦 苏子豪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36-841,848,共7页
目的:评价清热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3年10月发表的清热降逆法治疗... 目的:评价清热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3年10月发表的清热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使用RevMe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含11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清热降逆法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0,95%CI(1.15,1.27),Z=7.34,P<0.00001]和内镜有效率[RR=1.14,95%CI(1.04,1.26),Z=2.76,P=0.006]均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复发率[RR=0.30,95%CI(0.14,0.65),Z=3.06,P=0.002]低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仍需依靠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清热降逆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研究
下载PDF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内服加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罗群带 李丽美 +2 位作者 陶莉莉 伍凯盈 谢爱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妊娠恶阻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2例中途退出,最终纳入57例。对照组采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内服、静脉输液、饮食起...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妊娠恶阻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2例中途退出,最终纳入57例。对照组采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内服、静脉输液、饮食起居护理与情志调护,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穴位贴敷。每日1次,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妊娠恶阻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9%(P<0.01);(2)观察组呕吐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3)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穴位贴敷可显著提高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联合中药内服、静脉输液、饮食起居护理与情志调护可达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恶阻 脾胃虚弱证 穴位贴敷 健脾和胃 降逆止呕
下载PDF
化痰祛瘀、降气平喘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志英 周仲瑛 +3 位作者 金妙文 奚肇庆 汪红 周学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00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降气平喘中药寒喘平口服液和热喘平口服液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分别应用寒喘平、热喘平口服液治疗支气管哮喘共 10 5例 ,并与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者 5 2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方面 ,寒喘平...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降气平喘中药寒喘平口服液和热喘平口服液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分别应用寒喘平、热喘平口服液治疗支气管哮喘共 10 5例 ,并与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者 5 2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方面 ,寒喘平、热喘平治疗组分别为 88.0 0 %、90 .91% ,桂龙咳喘宁对照组为 73.0 8%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 .0 5 ) ;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方面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P<0 .0 5和 P<0 .0 1)。结论化痰祛瘀、降气平喘中药寒喘平、热喘平口服液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肯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祛瘀 降气平喘 支气管哮喘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仲景治肝法探要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林玉 王成宝 +2 位作者 原文涛 李春晓 王付(指导) 《河南中医》 2006年第5期3-5,共3页
肝病证治散见于《伤寒杂病论》诸篇,分别为解肝郁(疏肝解郁,宣通气血);清肝热;退黄疸(清热凉肝,利湿退黄;清热凉血,解毒退黄;散寒燥湿,温运退黄;解表清热,除湿退黄;理气破血,逐瘀退黄);降逆(暖肝祛寒,补虚降逆;镇肝和胃,降气消痰);温通... 肝病证治散见于《伤寒杂病论》诸篇,分别为解肝郁(疏肝解郁,宣通气血);清肝热;退黄疸(清热凉肝,利湿退黄;清热凉血,解毒退黄;散寒燥湿,温运退黄;解表清热,除湿退黄;理气破血,逐瘀退黄);降逆(暖肝祛寒,补虚降逆;镇肝和胃,降气消痰);温通;柔肝体(酸甘敛阴;益胃养阴;防治并重);祛水气;刺期门;实脾。可见,仲景治疗肝病,认识深刻,方法完备,形成了肝病治疗的基本体系,是为后人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治肝法 解肝郁 清肝热 退黄疸 降逆 温通 柔肝体 祛水气 刺期门 实脾
下载PDF
论噎膈的临证治疗要点 被引量:4
5
作者 顼祺 李秉英 《山西中医》 1999年第5期4-6,共3页
根据历代医家治疗噎膈的经验,提出本病的病机早期以气、火、痰、瘀为主,治宜清膈降逆、涤痰散瘀;晚期以正气虚弱为主,治宜攻补兼施;基本病机为津伤血少,因此宜将滋阴润燥、养血生津贯穿治疗始终。
关键词 噎膈 中医药疗法 清膈降逆 涤痰散瘀
下载PDF
清胃降逆汤联合中医护理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鱼富丽 许栗晓媛 +1 位作者 郑荣心 马媛 《河南中医》 2018年第8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观察清胃降逆汤联合中医护理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清胃降逆汤,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 目的:观察清胃降逆汤联合中医护理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清胃降逆汤,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灼热、反流及胸痛等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胃降逆汤配合中医护理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肝胃郁热证 清胃降逆汤 中医护理
下载PDF
疏利清降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庄海萍 《山西中医》 2001年第5期9-10,共2页
采用疏利清降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68例 ,并设单纯西药治疗 3 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 3 1例 ,好转 3 5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7.1% ;对照组治愈 11例 ,好转 17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77.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Uc=14... 采用疏利清降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68例 ,并设单纯西药治疗 3 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 3 1例 ,好转 3 5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7.1% ;对照组治愈 11例 ,好转 17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77.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Uc=14 .2 94 5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性胃炎 疏性清降汤 疏肝利胆 清热降逆
下载PDF
《金匮要略》情志病治法 被引量:3
8
作者 魏东生 邵卫 +1 位作者 张忠文 刘兵舰 《河南中医》 2018年第4期495-498,共4页
《金匮要略》中治疗情志病的方法有养阴清热法,主要运用于百合病及虚劳虚烦不得眠病证中;化痰解郁,顺气降逆法,主要用于梅核气的治疗;降逆平冲法,用于肝气不疏、气郁化火所致冲脉上逆和阳气受伤不固,冲气上逆而发奔豚;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金匮要略》中治疗情志病的方法有养阴清热法,主要运用于百合病及虚劳虚烦不得眠病证中;化痰解郁,顺气降逆法,主要用于梅核气的治疗;降逆平冲法,用于肝气不疏、气郁化火所致冲脉上逆和阳气受伤不固,冲气上逆而发奔豚;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法,适用于虚劳病脾胃阴阳两虚证;益气养血安神法,适用于心之气血亏虚证;温通心阳,镇静安神法,适用于心阳亏虚,神气浮越之证;养心安神,和中缓急法,适用于脏躁脏阴不足,心脾两虚证;温肾补虚法,适用于肾阳虚弱,温煦失职,膀胱气化不利,浊阴上扰所致心烦诸证;温肾补阳救逆法,适用于肾阳虚衰,阴盛格阳,虚阳浮越所致戴阳郁冒证;行气散结法,适用于气血郁滞,气机不畅而化热证;活血破瘀法,适用于瘀血闭阻较甚,瘀血内结上扰心神所致神志异常;清热活血,调和少阳法,适用于邪热传经入里与瘀血互结于血室,扰于心神而所致谵语;温经活血,养阴清热法,适用于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虚内热所致咽干烦热证;清热祛湿法,适用于湿热之邪内蕴中焦,扰于心神所致各种情志异常;泻热通腑法,适用于实热结于胃肠之阳明腑实证;清热泻火法,适用于邪热之火上扰心神所致心烦懊恼不适之证,此虚烦非阴虚等虚证,而是指无形邪热未与有形之邪相结;祛痰化饮法,适用于痰饮之邪壅盛于内,闭阻气机,心神受扰所致烦躁不安、坐不得眠等症;安蛔杀虫止烦法,适用于因蛔上扰所致心烦之证,也可用于寒热错杂所致心烦不适。《金匮要略》对神志病的辨证准确详实,为后世情志病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书中对情志病相关治疗的论述远不止上述所列,比如湿家诸烦的治疗,也比如针刺的治疗,也比如呕吐法的运用等,在情志异常相关疾病诊疗中需要因人而异,因病因病机不同而异,切忌千篇一律,离开辨证施治可能就会谬之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病 《金匮要略》 养阴清热法 化痰解郁 顺气降逆法 降逆平冲法 补虚安神法 活血化瘀法 清热安神法 祛痰化饮法 安蛔杀虫止烦法 张仲景
下载PDF
《备急千金要方》哕病辨治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聪 郝征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2期1802-1805,共4页
孙思邈降逆气止哕主要从肺胃两个方面入手,用药多为橘皮、枇杷叶、前胡、淡豆豉、生姜等,其运用肝升肺降规律,佐金和胃降逆以止呕哕。肺胃同降,肺为脏,以收敛为务,以肃降为主;胃为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肺主肃降,胃主通降,二者的相互... 孙思邈降逆气止哕主要从肺胃两个方面入手,用药多为橘皮、枇杷叶、前胡、淡豆豉、生姜等,其运用肝升肺降规律,佐金和胃降逆以止呕哕。肺胃同降,肺为脏,以收敛为务,以肃降为主;胃为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肺主肃降,胃主通降,二者的相互协助是全身气机调畅的重要方面,肺气下行可助胃气和降通顺,传送糟粕;胃气和顺通降,可以助肺气下行。孙思邈此法对后世从肺辨治脾胃病有所启迪,后世医家有提到"胃气者,肺之母气也",通过调理肺胃之气而治疗脾胃和肺系疾病。《备急千金要方》哕病的辨治亦记载了许多食疗治哕之法。此外,孙思邈在组方中也常配伍药食同源之品,如牛乳、羊乳、大枣、生米、粳米、大豆汁等,这与其主张疾病治疗过程中,积极提倡"食疗"的思想密不可分。《备急千金要方》中除了内治哕证外,还运用外治法治哕,如针灸治疗,情志治疗等。孙思邈既继承了仲景辨治思路,又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中有所创新,特别是提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先食后药,重视食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 降逆气止哕 食疗 针灸治疗 情志治疗
下载PDF
运用《伤寒论》寒热并用法治疗慢性胃肠疾病探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英信 《河南中医》 2008年第2期9-10,共2页
在《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法为治疗慢性胃肠疾病的常用治法,将辛温或辛热药物与苦寒或苦辛寒凉药物合用,以开通气机,祛寒化湿,泄热消积,降逆和胃。实践证明,寒热并用法治疗慢性胃肠疾病,具有升清降浊、分消湿热、疏通气机之功。本文首先... 在《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法为治疗慢性胃肠疾病的常用治法,将辛温或辛热药物与苦寒或苦辛寒凉药物合用,以开通气机,祛寒化湿,泄热消积,降逆和胃。实践证明,寒热并用法治疗慢性胃肠疾病,具有升清降浊、分消湿热、疏通气机之功。本文首先阐明了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和寒热并用法的治病机制,并针对仲景调和肠胃除痞、柔肝涩肠止利、清上温下降逆三法在寒热并用法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热并用法 调和肠胃除痞 柔肝涩肠止利 清上温下降逆
下载PDF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法减轻消化道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化疗应用中药治疗减轻毒副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8例中医科消化道晚期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来处理毒副反应,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药处理毒副反应,实施辨证施护。结果观...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化疗应用中药治疗减轻毒副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8例中医科消化道晚期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来处理毒副反应,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药处理毒副反应,实施辨证施护。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18%,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化疗应用中药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结合辨证施护,能明显改善化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化疗 健脾和胃 降逆止呕 毒副反应
下载PDF
和中降逆法配合穴位埋针治疗小儿呕吐临床观察
12
作者 程瑾 吴洁镁 +2 位作者 程雪芳 冯丽萍 潘志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9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和中降逆法配合穴位埋针治疗小儿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小儿呕吐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四磨汤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 目的分析和中降逆法配合穴位埋针治疗小儿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小儿呕吐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四磨汤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和中降逆法配合穴位埋针治疗,对比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起效时间、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食欲减退、腹痛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中降逆法配合穴位埋针治疗小儿呕吐,可有效缓解症状,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中降逆法 穴位埋针 小儿呕吐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基于“诸呕吐酸,皆属于热”理论探究清热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13
作者 张雪薇 文卫 李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428-1431,1437,共5页
“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是《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之一,该理论揭示了呕吐吞酸等上逆症状都与“热”密切相关,治疗可从治“热”入手。本文结合中医脏腑八纲辨证理论,从病机、治法两方面分析该理论在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诊治中具有的重要指... “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是《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之一,该理论揭示了呕吐吞酸等上逆症状都与“热”密切相关,治疗可从治“热”入手。本文结合中医脏腑八纲辨证理论,从病机、治法两方面分析该理论在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诊治中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该病的主要病因为“热”,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与肝胆脾肺肾肠等脏腑有关,热分虚实上下,治宜攻补和降。拟为深入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临证应用同病异治。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病机十九条 吐酸 清热降逆
原文传递
脾胃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立忠 郭健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12-514,共3页
《黄帝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李东垣开脾胃论之先河,成为补土派的鼻祖。脾胃同居中焦,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而且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脾与胃的生理功能不相同,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特... 《黄帝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李东垣开脾胃论之先河,成为补土派的鼻祖。脾胃同居中焦,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而且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脾与胃的生理功能不相同,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化和纳、升和降、湿和燥3个方面。临床上根据病证的不同表现可采用不同的治法,主要有:健脾化痰,理气和中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法;健脾养胃,益气和中法;和胃降逆,开结散痞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健脾化痰、理气和中法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法 健脾养胃、益气和中法 和胃降逆、开结散痞法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 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