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 development and the point of no return in pikeperch( Sander lucioperca L.) larvae 被引量:2
1
作者 许郑超 李彩娟 +3 位作者 凌去非 GAUGHAN Sarah 王国成 韩晓飞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493-1500,共8页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yolk-sac and oil globule absorption and point of no return(PNR) of pikeperch(S ander lucioperca L.) larva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pikeperch was performed at...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yolk-sac and oil globule absorption and point of no return(PNR) of pikeperch(S ander lucioperca L.) larva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pikeperch was performed at(15±2)°C. Yolk-sac absorption, oil globule absorption, larval growth and the first initial feeding rate were observed to analyze the early growth and to determine the PNR of pikeperch larvae. The total length of newly hatched(0 day after hatching, DAH) pikeperch larvae was(4.25±0.22) mm and the volume of the yolk-sac and the oil globule was(0.30±0.12) mm3 and(5.14±2.28) 10-2 mm 3 respectively. The yolk-sac and the oil globule were exhausted at 11 DAH and 14 DAH, respectively. Pikeperch larvae began feeding at 8 DAH with an initial feeding rate about 10.0%. From 9 to 14 DAH, the initial feeding rate increased rapidly, and reached its highest(about 82.7%) at 14 DAH. It declined thereafter, 48.9% at 15 DAH and 35.6% at 16 DAH, thus the pikeperch larvae reached PNR by 15–16 DAH. The appropriate first feeding time for the pikeperch larvae is 11–12 DAH, when the initial feeding rate is higher than half of the maximum initial feed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虫生长 梭鲈 早期发育 摄食率 卵黄囊 PNR 人工繁殖 早期生长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2
作者 鲁翠云 孙志鹏 +4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79±0.000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_(st)=0.207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_(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线粒体COⅠ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下载PDF
Muscl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ikeperches (Stizostedion lucioperca and S. volgense)
3
作者 Asiful ISLAM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06年第2期96-103,共8页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uscle protein expression in two pikeperches(Stizostedion lucioperca and S.volgense)through intra-and intermyomeric composition of white muscles.Using denaturing...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uscle protein expression in two pikeperches(Stizostedion lucioperca and S.volgense)through intra-and intermyomeric composition of white muscles.Using denaturing 10%sodium dodecyl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muscle protein expression was studied in relation to within-and between-species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sex,maturity and age of pikeperches.Myosin,actin and troponin have a distinct role in the contraction and length tension of muscle fibers of these species.No obvious intramyomeric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myosin heavy chain of both species.Myosin light chains(15-38 kDa)have different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The muscle protein of the fingerling and adult S.lucioperca had high molecular weight(50 kDa)myosin in contrast to the other Percid species.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ctins increased comparatively in low-age-group fish.ATP is stored in myosin and released to cause contraction when myosin comes in contact with actin of the experimental fish.Troponin regulates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lightchain myosin in mature fish.Because troponin T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regulation of skeletal muscle kinetics,muscle contraction kinetics was predicted in different age groups.The muscle proteins of both sexes of these species have polymorphism in various age groups but have no difference in similar aged fish.No muscle protein dimorphism was found in these Percid species.The white muscle protein composition and contractile properties affect power production during fast,unsteady movement and swim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 MYOSIN PIKEPERCH Stizostedion lucioperca S.volgense TROPONIN
原文传递
梭鲈ghrh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大小个体间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佳 孙志鹏 +5 位作者 吉宇丹 吕伟华 曹顶臣 鲁翠云 刘天奇 郑先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6,共9页
为了探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基因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生长调控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ghrh cDNA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组织表达模式和大小个体间表达模... 为了探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基因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生长调控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ghrh cDNA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组织表达模式和大小个体间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hrh基因cDNA全长为1 100 bp,包含494 bp的5′非编码区、180 bp的3′非编码区和编码14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多重比对发现,梭鲈ghrh与河鲈(Perca fluviatilis)、黄金鲈(P.flavescens)的ghrh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5.04%和94.33%,ghrh基因在鱼类和哺乳动物中都存在一个GLUCA保守结构域(65~91 aa)。ghrh基因在梭鲈各组织均有表达,脑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垂体次之,与其他组织相比差异显著。ghrh基因表达量与梭鲈体质量呈正相关,脑、肝和肌肉组织中ghrh基因表达量均为体质量极大组高于极小组,其中,脑组织中差异显著。因此,ghrh基因可以作为梭鲈生长候选基因用于分子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Sander lucioperca) GHRH 序列特征 生长 表达差异
下载PDF
利用线粒体序列比较分析梭鲈鸭绿江和乌伦古湖群体的遗传结构
5
作者 孙志鹏 鲁翠云 +1 位作者 那荣滨 郑先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6,26,共8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和控制区(D-loop)分析了梭鲈(Sander lucioperca)鸭绿江(YL)和乌伦古湖(XJ)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变异。结果显示:Cyt b和D-loop序列的A+T含量分别为57.37%和66.64%,明显高于C+G含量(42.63%和33.36%)。Cyt b...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和控制区(D-loop)分析了梭鲈(Sander lucioperca)鸭绿江(YL)和乌伦古湖(XJ)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变异。结果显示:Cyt b和D-loop序列的A+T含量分别为57.37%和66.64%,明显高于C+G含量(42.63%和33.36%)。Cyt b序列共检测变异位点2个,包括单变异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各1个。D-loop序列中检测到变异位点26个,其中单变异位点19个,简约信息位点7个。检测到Cyt b序列3个单倍型,YL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0.032±0.031)和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08±0.000 07)均低于XJ群体(0.467±0.043)(0.001 10±0.000 10),YL群体内遗传距离(0.000 076)小于XJ(0.001 102),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0 873;检测到D-loop序列17个单倍型,YL群体Hd(0.466±0.088)和π(0.002 41±0.000 69)略高于XJ群体(Hd=0.435±0.100,π=0.001 91±0.000 67),YL群体内遗传距离(0.002 422)大于XJ群体(0.001 919),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2 269。结果显示,两个群体Cyt b和D-loop的遗传多样性较低。D-loop序列的中性检验结果表明,乌伦古湖群体可能经历种群扩张。Cyt b和D-loop序列分子方差分析(AMOVA)分析显示:梭鲈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64.56%和97.42%),少部分来源于群体间(35.44%和2.58%)。鸭绿江梭鲈群体可能不完全来源于乌伦古湖群体。本研究结果为两个群体在人工繁育中的利用提供了参考,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监测及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细胞色素B基因 线粒体D-LOOP区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一株梭鲈源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赵长臣 江小燕 +5 位作者 刘春花 张德峰 罗霞 曾伟伟 陈总会 黄志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7,共7页
为查明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凸眼病病原,从患病梭鲈病灶眼、肝、脾和肾分离纯化病原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开展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血清型及MLST分型,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 为查明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凸眼病病原,从患病梭鲈病灶眼、肝、脾和肾分离纯化病原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开展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血清型及MLST分型,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命名为SL1701株)为本次引发梭鲈病害的致病菌,Ib-ST261型。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菌SL1701对健康梭鲈具有非常强的致病性,4.5×105CFU/m L时可使80%受感染梭鲈死亡,并可复制出自然发病鱼的症状。菌株SL1701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链球菌,γ溶血,生理生化特性与普通无乳链球菌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同源性最高,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SL1701对氟苯尼考、氟罗沙星等1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磷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结果表明,分离菌株SL1701为Ib-ST261型无乳链球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及氟罗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γ溶血 16S RRNA 生理生化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梭鲈ho1基因的克隆及其低氧胁迫下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吉宇丹 孙志鹏 +5 位作者 吕伟华 鲁翠云 曹顶臣 刘天奇 周佳 郑先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6,共9页
梭鲈(Sander lucioperca)对低氧极敏感,在集约化养殖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易发生低氧应激和死亡现象。为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在梭鲈响应低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梭... 梭鲈(Sander lucioperca)对低氧极敏感,在集约化养殖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易发生低氧应激和死亡现象。为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在梭鲈响应低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梭鲈ho1基因,其cDNA全长为1256 bp,包含840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62 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5'-UTR)和254 bp的3'-UTR,编码279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显示,梭鲈HO1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1.84%、88.69%和88.11%。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o1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脑组织中高表达,其次是肾、肝、鳃等组织。低氧刺激前3 h,梭鲈ho1主要在皮肤、鳃中响应;低氧胁迫3 h后,ho1主要在心、肝、肾中发挥转录调控作用。复氧12 h,除肝脏外,梭鲈其他组织ho1的相对表达量均可恢复正常,低氧刺激对肝组织ho1的表达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表明,ho1基因参与梭鲈响应低氧的分子调节机制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为深入了解梭鲈低氧胁迫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ho1 基因克隆 低氧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四种常用鱼药对梭鲈鱼种的急性毒性实验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罗明 凌去非 +1 位作者 魏宾 张振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492-495,共4页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和氯化钠4种常用水产药物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 L.)鱼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鱼种规格体长范围为2.9 ̄3.4 cm,平均体重0.25 g。结果表明,硫酸铜安全浓度为0.481 mg.L-1,高锰酸钾...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和氯化钠4种常用水产药物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 L.)鱼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鱼种规格体长范围为2.9 ̄3.4 cm,平均体重0.25 g。结果表明,硫酸铜安全浓度为0.481 mg.L-1,高锰酸钾安全浓度为0.337 mg.L-1,晶体敌百虫安全浓度为0.213 mg.L-1,氯化钠浓度为980.020 mg.L-1。梭鲈鱼种对实验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晶体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氯化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硫酸铜 高锰酸钾 晶体敌百虫 氯化钠 毒性试验
下载PDF
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饲料对梭鲈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佳毅 叶元土 +2 位作者 张伟涛 汪军涛 袁建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4-480,共7页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为1.57±0.12)、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最大,分别为98.44%±2.38%和30.88%±3.83%;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为变量因子,以梭鲈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梭鲈最大生长速度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9.80%,脂肪含量为8.79%,总能为18.53MJ/kg,脂肪蛋白比为0.22,能量蛋白比为46.56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76%,脂肪含量为9.18%,总能为18.65MJ/kg,脂肪蛋白比为0.24,能量蛋白比为48.12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能量保留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55%,脂肪含量为9.45%,总能为18.72MJ/kg,脂肪蛋白比为0.25,能量蛋白比为48.56kJ/g;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可以降低鱼类耗能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表明饲料脂肪对蛋白质有节约效应;饲料的能量蛋白比过高(58.79kJ/g)或过低(42.54kJ/g)时,梭鲈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均显著低于其他能量蛋白水平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幼鱼 脂肪蛋白比 生长
下载PDF
野生和养殖梭鲈肌肉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志鹏 曹顶臣 +6 位作者 裴玥 何立川 李崇文 吴学工 王炳谦 苗建发 郑先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2,共8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2018年4—7月在乌苏里江抚远江段用挂网捕获的体长43.5~50.9cm、体质量1.6~2.5kg的野生和体长38.5~40.0 cm、体质量0.8~1.0kg的养殖梭鲈Sander lucioperca肌肉的营养成分,并用标准方法评价了梭鲈的营养品质。结果显示...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2018年4—7月在乌苏里江抚远江段用挂网捕获的体长43.5~50.9cm、体质量1.6~2.5kg的野生和体长38.5~40.0 cm、体质量0.8~1.0kg的养殖梭鲈Sander lucioperca肌肉的营养成分,并用标准方法评价了梭鲈的营养品质。结果显示:梭鲈肌肉(鲜重)中蛋白质含量为20.23%~21.03%,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9.73%~40.74%和38.93%~40.10%。野生梭鲈(20.23%)肌肉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养殖梭鲈(21.03%)(P<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高达77.03%~81.10%,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根据氨基酸评分(AAS),梭鲈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梭鲈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5.67%~45.85%,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高达30.66%~30.96%。野生和养殖梭鲈肌肉中脂肪含量分别为0.75%和0.70%,差异不显著(P>0.05);水分和灰分含量也无显著差异。养殖梭鲈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高于野生梭鲈,其中MUFA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两者PUFA含量相似(45.85%和45.67%)。野生梭鲈肌肉中EPA含量(10.31%)高于养殖梭鲈(6.43%),而DHA含量(20.65%)则显著低于养殖梭鲈(24.23%)(P<0.05),二者EPA和DHA总含量接近,分别为30.96%和30.66%。综上所述,梭鲈肌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优质脂肪酸的健康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梭鲈胚胎及仔鱼发育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金善 郭家祥 +1 位作者 刘奕 蔡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69,共5页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Linnaeus)的胚胎发育及仔鱼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梭鲈受精卵为圆球型,呈淡黄色;吸水前平均卵径为0.96 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0 m...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Linnaeus)的胚胎发育及仔鱼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梭鲈受精卵为圆球型,呈淡黄色;吸水前平均卵径为0.96 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0 mm。梭鲈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24期,在水温16.0~17.2℃范围内,受精75 min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43 h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约94 h开始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平均为3.8 mm;从受精到孵化出膜总积温为1 616.8℃.h。梭鲈的仔鱼发育过程可分为出膜仔鱼、眼黄色素期、眼黑色素期、鳔一室期、卵黄吸尽期5个发育期,在17~18℃水温下历时约159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下载PDF
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车轮虫的灭杀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秋实 王乐 +5 位作者 裴月 曹顶臣 李崇文 郑先虎 吴学工 王炳谦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水温22.5~24℃条件下,将体质量(3.59±0.19)g的梭鲈Sander lucioperca幼鱼暴露在0.40mg/L、0.70mg/L、1.22mg/L、2.14mg/L、3.75mg/L和6.57mg/L的6个硫酸铜浓度中,研究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和灭杀车轮虫的有效浓度。结果表... 在水温22.5~24℃条件下,将体质量(3.59±0.19)g的梭鲈Sander lucioperca幼鱼暴露在0.40mg/L、0.70mg/L、1.22mg/L、2.14mg/L、3.75mg/L和6.57mg/L的6个硫酸铜浓度中,研究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和灭杀车轮虫的有效浓度。结果表明:硫酸铜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58 mg/L、2.35 mg/L和1.88mg/L,安全浓度为0.59mg/L。硫酸铜浓度在0.7mg/L以下,对梭鲈幼鱼的存活没有影响,硫酸铜浓度在0.4~0.7mg/L下作用24h,对车轮虫的杀虫率可达100%。建议全池泼洒0.4~0.7mg/L硫酸铜,或使用1.5mg/L硫酸铜浸泡2h,间隔1d再以同剂量药浴一次,可有效治疗梭鲈幼鱼的车轮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硫酸铜 车轮虫 灭杀
下载PDF
3种重金属离子和2种杀虫剂对梭鲈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罗明 凌去非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研究了铜(Cu)、锌(Zn)、镉(Cd)3种重金属离子和甲醛、晶体敌百虫2种杀虫剂对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ca)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对梭鲈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d2+>Cu2+>Zn2+;当甲醛浓度为100...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研究了铜(Cu)、锌(Zn)、镉(Cd)3种重金属离子和甲醛、晶体敌百虫2种杀虫剂对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ca)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对梭鲈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d2+>Cu2+>Zn2+;当甲醛浓度为1000mg/L时,对梭鲈胚胎的毒性影响较强,而高浓度的晶体敌百虫对梭鲈胚胎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在梭鲈繁殖用水中使用杀虫剂时,甲醛和晶体敌百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00mg/L和0.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胚胎发育 重金属 杀虫剂
下载PDF
白梭吻鲈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晓飞 凌去非 +2 位作者 李彩娟 许郑超 王国成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了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切实做好亲本遗传管理,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利用2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新疆野生群体及山东和苏州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中18个有扩增产物,14个呈现... 为了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切实做好亲本遗传管理,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利用2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新疆野生群体及山东和苏州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中18个有扩增产物,14个呈现多态性;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6个,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57~3.3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085~0.5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931~0.4764,表明3个白梭吻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遗传多样性大小为:新疆群体>苏州群体>山东群体。群体的Fst为0.1798,表明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在白梭吻鲈人工繁殖与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亲本遗传结构监测并维持一定数量的亲本规模,以利于其产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梭吻鲈 微卫星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梭鲈的淋巴细胞培养及其核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金善 范兆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采用RPMI l640全培养基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Linnaeus)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空气干燥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鲈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亚端部着丝... 采用RPMI l640全培养基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Linnaeus)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空气干燥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鲈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24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对和随体。梭鲈核型公式为2n=48,2m+10sm+12st+24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淋巴细胞 核型
下载PDF
梭鲈与加州鲈、鳜鱼的肌肉品质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汪涛 沈勇 +4 位作者 孙龙生 田立立 王剑桥 丛宁 吴志强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7期17-23,共7页
该研究旨在比较梭鲈与加州鲈和鳜鱼的营养成分与风味品质,科学评价其食用价值。分别测定了3种鱼肌肉的常规养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肌苷酸含量及肌肉组织学性状,结果表明:梭鲈肌肉粗蛋白水平(20.99%)显著高于加州鲈(18.63%)和... 该研究旨在比较梭鲈与加州鲈和鳜鱼的营养成分与风味品质,科学评价其食用价值。分别测定了3种鱼肌肉的常规养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肌苷酸含量及肌肉组织学性状,结果表明:梭鲈肌肉粗蛋白水平(20.99%)显著高于加州鲈(18.63%)和鳜鱼(18.90%)(P<0.05),粗脂肪水平(0.63%)显著低于加州鲈(4.58%)和鳜鱼(2.56%)(P<0.05),粗灰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梭鲈肌肉中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5种甜味氨基酸及2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加州鲈和鳜鱼(P<0.05),3种鱼肌肉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均较接近,EAA/TAA超过40%。梭鲈与加州鲈的PUFAs、DHA和EPA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鳜鱼(P<0.05),鳜鱼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梭鲈和加州鲈(P<0.05)。此外,梭鲈的花生四烯酸和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加州鲈和鳜鱼(P<0.05)。梭鲈肌肉钾、磷、镁含量显著高于加州鲈和鳜鱼(P<0.05),3种鱼肌肉中11种微量元素(铝、锌、铁、铜、总砷、钡、锰、铅、铬、镍、镉)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梭鲈肌肉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肌苷酸(IMP)、PUFAs、钾元素等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加州鲈和鳜鱼(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加州鲈 鳜鱼 营养 肌肉品质 评价 比较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体质量梭鲈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付监贵 张振早 +2 位作者 李彩娟 顾军 凌去非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10期18-22,共5页
该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20、24、26、28、32℃)对体质量(19.39±2.06)g和(33.41±2.96)g梭鲈幼鱼耗氧率(R_O)、排氨率(R_N)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20~32℃时,2种规格的梭鲈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都随... 该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20、24、26、28、32℃)对体质量(19.39±2.06)g和(33.41±2.96)g梭鲈幼鱼耗氧率(R_O)、排氨率(R_N)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20~32℃时,2种规格的梭鲈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2种规格的梭鲈幼鱼耗氧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_O和R_N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体质量(19.39±2.06)g方程分别为:R_O=0.0573e^(0.0459T)(R^2=0.9748),R_N=16.62e^(0.0356T)(R^2=0.9890);(33.41±2.96)g方程分别为:R_O=0.0154e^(0.0866T)(R^2=0.9623),R_N=4.511e^(0.0665T)(R^2=0.8697);梭鲈幼鱼的窒息点在0.830-1.100 mg/L。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两种体质量的梭鲈幼鱼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但对排氨率和窒息点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幼鱼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窒息点
下载PDF
白梭吻鲈冷藏期间鲜度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荣珍 李彩娟 +1 位作者 王永玲 凌去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0-64,共5页
研究白梭吻鲈在4℃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鲜活白梭吻鲈宰杀后去鳞、去尾、去内脏,将头部和切块的肌肉分装并储存于4℃冰箱中。在第0、3、6、9、12、15天时取样分析,以感官评价(quality index,QI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 研究白梭吻鲈在4℃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鲜活白梭吻鲈宰杀后去鳞、去尾、去内脏,将头部和切块的肌肉分装并储存于4℃冰箱中。在第0、3、6、9、12、15天时取样分析,以感官评价(quality index,QI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可挥发性盐基氮值(total volatile basic-nitrogen,TVB-N)、p H值和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作为评估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延长,感官评价值(QI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可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向,而p H值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第9天时QI分值为8.7,TBA值为0.64 mg/100 g,TVB-N值为19.64 mg/100 g,TVC值为5.08 lgCFU/g,各指标虽未超出但已接近食品安全限值,此时白梭吻鲈肌肉已经腐败变质,将不再具可食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时间 白梭吻鲈 冷藏 品质变化 鲜度
下载PDF
不同生物饵料驯化派克鲈鱼稚鱼采食配合饵料效果的研究
19
作者 Bódis M Kucska B Bercsényi Mv 《饲料博览(技术版)》 2007年第5期60-60,共1页
试验比较了四种不同的投喂方法驯化派克鲈鱼(Sander lucioperca)稚鱼开口期采食配合饵料的效果。对照组鱼苗采用直接投喂配合饲料(P组)的方法,试验组使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C组)、颤蚓(T组)和水蚤(D组)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 试验比较了四种不同的投喂方法驯化派克鲈鱼(Sander lucioperca)稚鱼开口期采食配合饵料的效果。对照组鱼苗采用直接投喂配合饲料(P组)的方法,试验组使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C组)、颤蚓(T组)和水蚤(D组)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试验的12d内,每3d调整一次比例,使配合饵料的比例从0提高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配合饲料 生长率 死亡率 Sander lucioperca 开口期
下载PDF
梭鲈不同月龄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月书 李彩娟 +1 位作者 许郑超 凌去非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研究梭鲈幼鱼期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征,对1—4月龄梭鲈的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口裂和体质量等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并计算肥满度。结果表明:梭鲈各月龄各性状间多为正相关,体长与全长、体质量... 为研究梭鲈幼鱼期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征,对1—4月龄梭鲈的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口裂和体质量等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并计算肥满度。结果表明:梭鲈各月龄各性状间多为正相关,体长与全长、体质量相关性最显著,1月龄梭鲈尾柄高与口裂相关系数最小。梭鲈各月龄主成分分别为:1、4月龄第一主成分与长度发育有关,2、3月龄第一主成分与体质量发育有关;1、2月龄第二主成分与尾柄发育有关,3、4月龄第二主成分与口裂发育有关;1、2、3月龄第三主成分别与体高、体厚、尾柄发育有关。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得到各月龄梭鲈判别函数,总判别准确率为95.6%。4月龄梭鲈肥满度最大(1.275),3月龄梭鲈肥满度最小(1.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肥满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