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丝瓜(Luffa Cylindrica Roem)伤流液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承妹 章振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52-361,共10页
用15—20%(V/V)丝瓜伤流液加入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水稻花药培养力和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诱导培养基中附加15—20%(V/V)丝瓜伤流液,形成愈伤组织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粳稻的愈伤组织分化率高达95%,籼稻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70%,比对照... 用15—20%(V/V)丝瓜伤流液加入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水稻花药培养力和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诱导培养基中附加15—20%(V/V)丝瓜伤流液,形成愈伤组织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粳稻的愈伤组织分化率高达95%,籼稻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70%,比对照提高1倍左右。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显著(p>0.01)高于对照。附加10%、15%、20%、25%(V/V)丝瓜伤流液诱导成的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的重量除了25%(V/V)浓度外,其余都比对照增重5.7—18.09毫克/10块。绿苗的鲜重和干重分别增重20—89.0毫克/10株,13.0—30.0毫克/10株,在10—20(V/V)浓度的丝瓜伤流液范围内,对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5—20%(V/V)浓度的丝瓜伤流液效果最好,经紫外光谱初步测定表明,丝瓜伤流液含有类似细胞激动素以及培养基中有机生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伤流液 水稻 花药培养
下载PDF
Analysis of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Luffa acutangula(L.) Roxb. and Luffa cylindrica(L.)Roem. by ISSR Markers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波 陈龙正 +2 位作者 徐海 郑涛 费月跃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1期2437-2440,共4页
The genetic differences among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Luffa cylindnca (L.) Roem. and their F1 hybrid and F2 population were analyzed by ISSR technolo- 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omic DNA of test mater... The genetic differences among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Luffa cylindnca (L.) Roem. and their F1 hybrid and F2 population were analyzed by ISSR technolo- 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omic DNA of test materials showed a high diversity;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between both parents was only 0.395; the bands of F1 hybrid mainly consisted of both parents'; neither FI nor F2 was inherit- ed singly from male or female parent; there was greater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F2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luffa cylinddca (L.) roem. Interspecific hybrid ISSR
下载PDF
Lucyoside Q,a Triterpenoid Saponin from Leaves of Luffa cylindrica(L.)M.Roem.
3
作者 梁龙 刘昌瑜 +2 位作者 李光玉 鲁灵恩 蔡元聪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7年第4期53-55,共3页
A new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saponin, named lucyoside Q,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Luffa cylindrica. Its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as 21 β hydroxyloleanolic acid 28 O β D glucopyranoside by means of th... A new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saponin, named lucyoside Q,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Luffa cylindrica. Its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as 21 β hydroxyloleanolic acid 28 O β D glucopyranoside by means of the spectral evidence and chemic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ffa cylindrica (L.) M. roem Lucyoside Q APIGENIN
全文增补中
A Higher Plant Myosin in Luffa cylindrica: Electron Microscopic Visualization
4
作者 赵发清 阎隆飞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期22-28,共7页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 higher plant myosin with two 174 kD heavy chains purified from the tendrils of Luffa cylindrica (L.) Roem. was view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myosin exhibited actin_activated MgATP...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 higher plant myosin with two 174 kD heavy chains purified from the tendrils of Luffa cylindrica (L.) Roem. was view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myosin exhibited actin_activated MgATPase activity and could be recognized immunologically by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the skeletal muscle myosin.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rotary shadowed images of this protein revealed that it had two heads with size and shap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keletal muscle myosin and a relatively short tail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myosin. Luffa tendril actin filaments were also visualized and occasionally other Luffa myosin_like proteins with globular structure at the tail ends were also observed. The structural similarity and immunological cross reactivity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muscle myosin demonstrate that the 174 kD Luffa tendril myosin is a double_headed myosin.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myosin_actin interactions in Luffa tendril contact coiling will be the subject of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SIN STRUCTURE electron microscopy PURIFICATION luffa cylindrica
下载PDF
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ntribution of Embryo Genes to Seedling Traits of Dicotyledon Luffa cylindrica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5
作者 张胜 高灿红 +1 位作者 胡晋 林太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2期299-303,共5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control of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s in dicotyledon plant using a suitable genetic model. [Method] An investigation of three seedling traits of seven parents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control of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s in dicotyledon plant using a suitable genetic model. [Method] An investigation of three seedling traits of seven parents and their F1s was undertaken in a diallel cross of sponge gourd (Luffa cylindrical Roem.) by germinating the seeds in two environments. A genetic model i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embryo effects as well as genotype × environment (G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germination characters. [Result] Variations of the root length, shoot length and shoot dry weight were affected by genetic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effects. The three seedling trait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genetic effect. Embryo dominance effects were the main genetic effect for root length and shoot length. Among the GE interaction effects, there only existed embryo dominance interaction effects for the three seedling traits. General narrow-sense heritabilities of shoot length and shoot dry weight were 7.0% and 27.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resent modified genetic model could be us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genetic control of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s and seedling traits in dicotyledon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otyledon Embryo effects luffa cylindrical roem. GENETIC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jection Molded Poly(lactic) Acid—<i>Luffa</i>Fiber Composites
6
作者 Chhatrapati Parida Sarat Kumar Dash Pinaki Chaterjee 《Soft Nanoscience Letters》 2015年第4期65-72,共8页
The influence of cellulose nano fibers extracted from the fruit of luffa cylindrica (LC) on the tensile, flexural and impact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using poly lactic acid (PLA) processed by micro compoundin... The influence of cellulose nano fibers extracted from the fruit of luffa cylindrica (LC) on the tensile, flexural and impact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using poly lactic acid (PLA) processed by micro compounding and injection molding was studied.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ed promis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impact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d with incorporation of very low content of LC fiber up to 2 wt%. But when the wt of LC fiber in the composite increased (5 wt% and 10 wt%),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reduced probably due to agglomeration of cellulose fibers. However, modulus of composites was enhanced with increase in wt of fiber content in the composites. Before reinforcement, the LC fibers were modified with calcium phosphat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using these composites in biomedical industries. The novelty of this work is that there is no use of compatiblizer and coupling agent during the processing so that the cost of processing is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ffa cylindrica Tensile STRESS FLEXURAL STRESS Impact Strength Cellulose Fiber
下载PDF
普通丝瓜PYL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果实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7
作者 王玉倩 彭丽娟 +3 位作者 刘建汀 温庆放 钟凤林 朱海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8-420,共13页
【目的】探究普通丝瓜PYL基因在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其基因功能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分子抗性育种以及提高普通丝瓜品质和产量提供新思路。【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普通丝瓜PYL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染色体定位,以... 【目的】探究普通丝瓜PYL基因在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其基因功能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分子抗性育种以及提高普通丝瓜品质和产量提供新思路。【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普通丝瓜PYL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染色体定位,以及基因结构、基因共线性、选择压力、进化亲缘关系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并通过qRT-PCR验证在不同浓度ABA下基因特征表达。【结果】在普通丝瓜全基因组中鉴定到11个LcPYL基因,CDS长度576~966 bp,编码蛋白均具有典型PYR_PYL_RCAR_like结构;共线性分析发现7对片段复制基因对,普通丝瓜PYL基因启动子含多个与植物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成员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普通丝瓜果实在不同浓度外源ABA处理下:2 mg/mL ABA处理LcPYLs表达无显著变化,4 mg/mL ABA处理LcPYL5、LcPYL7、LcPYL11显著上调表达,8 mg/mL ABA处理LcPYL1、LcPYL7开花当天显著表达。【结论】对普通丝瓜PYL家族成员进行了系统的鉴定与分析,明确其分子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其中LcPYL1、LcPYL5、LcPYL7和LcPYL11可能是与内源ABA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丝瓜 PYL基因家族 果实发育 外源ABA处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和WGCNA筛选丝瓜果长和果径发育调控相关基因
8
作者 陈敏氡 王彬 +6 位作者 刘建汀 李永平 白昌辉 叶新如 裘波音 温庆放 朱海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506-4522,I0001-I0016,共33页
【目的】鉴定丝瓜果长和果径发育基因共表达模块并筛选关键调控基因,为后续丝瓜果形控制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丝瓜9个发育阶段(开花前2 d以及花后0、2、4、6、8、10、15和20 d)果实为研究材料,测定各阶段的果长和果径... 【目的】鉴定丝瓜果长和果径发育基因共表达模块并筛选关键调控基因,为后续丝瓜果形控制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丝瓜9个发育阶段(开花前2 d以及花后0、2、4、6、8、10、15和20 d)果实为研究材料,测定各阶段的果长和果径,利用WGCNA方法联合分析转录组与果长和果径数据,鉴定与果长和果径发育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筛选关键调控基因。【结果】利用WGCNA鉴定出14个共表达模块,与果长和果径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9)的共表达模块有2个,显著正相关的模块为Turquoise模块,显著负相关的模块为Lightpink4模块。KEGG富集分析发现,Turquoise模块显著富集在内吞作用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与果实膨大、伸长调控密切相关,可作为研究丝瓜果长和果径的关键基因模块。根据Turquoise模块内基因的连接度以及功能注释,筛选出10个关键调控基因,包括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基因XTH23、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基因ADF2、伴侣蛋白基因DnaJ10、扩展蛋白基因(EXPA1、EXPA4和EXLA5)、驱动蛋白基因Kinesin-13A、生长素反应基因SAUR21和Aux/IAA11。RT-qPCR结果显示,10个调控基因的表达量均在果实进入快速生长期(花后8 d)后显著升高,增加倍数约为2—50倍。通过构建基因互作网络,发现部分调控基因与WRKY、bHLH和HSF转录因子家族存在互作关系。【结论】获得了丝瓜果长和果径基因共表达重要模块Turquoise模块,筛选到10个调控基因可作为丝瓜果形控制的潜在候选基因,并发现丝瓜果长和果径的发育调控主要涉及细胞壁的重构、细胞的发育与分化、生长素的调控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WGCNA 丝瓜 果长 果径 调控基因
下载PDF
20个丝瓜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朝文 朱海生 +6 位作者 凌永胜 郑雅超 方桂花 李扬 王智卿 林金秀 郑凯玲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观察丝瓜品种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研究其品种间的差异性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丝瓜品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20个丝瓜栽培品种的花粉进行观察,对所考察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 【目的】观察丝瓜品种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研究其品种间的差异性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丝瓜品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20个丝瓜栽培品种的花粉进行观察,对所考察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参试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相似,均为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裂至接近两极,未相接,均属于N3P4C5型花粉;品种间的花粉极轴长107.03~112.74μm、赤道轴长57.17~61.04μm、花粉大小6164.15~6814.02μm^(2)、花粉外壁均为网状纹饰,网孔密度为0.129~0.220 n·μm^(-2),均存在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花粉分类的主要性状指标有极轴长、赤道长、花粉大小、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对考察的8个花粉性状的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23的水平上,将20个品种聚类为三大类群。【结论】花粉粒极轴长、赤道轴长、形状、大小和网孔密度等性状差异可用作丝瓜品种间亲缘关系及分类鉴定的孢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花粉形态 电镜扫描 分类系统
下载PDF
丝瓜(Luffa cylindrica)EST-SSR分子标记的验证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骆彩霞 罗剑宁 +3 位作者 赵钢军 何晓莉 周玲艳 吴海滨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410-6417,共8页
丝瓜中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较少,严重阻碍了丝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进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发的8523对EST-SSR标记的基础上进一步挑选出406对,在有棱丝瓜自交系S304(Luffa acutangula(Linn.)Roxb.)、... 丝瓜中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较少,严重阻碍了丝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进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发的8523对EST-SSR标记的基础上进一步挑选出406对,在有棱丝瓜自交系S304(Luffa acutangula(Linn.)Roxb.)、普通丝瓜P93075(Luffa cylindrica(Linn.)Roem.)及二者杂交后代F1中进行了验证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06对EST-SSR标记中,352对在S304、P93075及二者杂交后代F1中有扩增产物,占合成标记的86.70%;其中297对标记具有多态性,占可扩增标记的84.38%;在297对具有多态性的标记中,除了二碱基重复序列中重复次数为9及三碱基重复序列中重复次数为7的标记外,标记的多态性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增强,且重复次数到一定值时标记的多态性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本研究发现的关于标记多态性与重复次数之间关系的规律将为EST-SSR标记的高效筛选提供参考价值;筛选并验证的标记丰富了丝瓜EST-SSR标记的数量,为下一步丝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luffa cylindrica) EST-SSR 分子标记 多态性
原文传递
低温弱光下普通丝瓜的生理响应及转录组测序分析
11
作者 王炫榛 程玉琦 +6 位作者 陈敏氡 刘建汀 花秀凤 叶新如 李永平 温庆放 朱海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53-63,共11页
对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品种农福806的幼苗分别进行10℃和5℃低温弱光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其生理指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转录组测序等方法研究了普通丝瓜幼苗对低温弱光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对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品种农福806的幼苗分别进行10℃和5℃低温弱光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其生理指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转录组测序等方法研究了普通丝瓜幼苗对低温弱光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5℃弱光处理期间(0~24 h),普通丝瓜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0℃弱光处理期间(0~10 d),丝瓜幼苗的POD活性以及MDA、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他3个指标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丝瓜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与POD、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ro含量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SOD活性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对6个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在5℃下提取出3个主成分,在10℃下提取出2个主成分。转录组测序获得了7.13亿条Clean data,在3个低温处理组丝瓜幼苗的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基因共有4945个,下调基因共有5065个,涉及24种生物学过程,差异表达基因涉及代谢过程、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内吞作用和植物─病原互作。总之,低温弱光对普通丝瓜幼苗的光保护系统破坏性较大,光合效率降低会间接引起幼苗脱水萎蔫;SOD活性是丝瓜幼苗响应低温弱光胁迫的主要生理指标;差异表达基因涉及Ca^(2+)转运、海藻糖代谢等生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丝瓜 低温 弱光 生理响应 光合特性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苏小俊 徐海 +1 位作者 袁希汉 陈劲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68-1472,共5页
选用始雌花节位有差异的普通丝瓜品种配制‘五叶香丝瓜’ב短圆筒丝瓜’(L1×L2)和‘短圆筒丝瓜’ב蛇形丝瓜’(L2×L3)2套组合,通过调查P1、P2、F1、B1、B2和F2植株的始雌花节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 选用始雌花节位有差异的普通丝瓜品种配制‘五叶香丝瓜’ב短圆筒丝瓜’(L1×L2)和‘短圆筒丝瓜’ב蛇形丝瓜’(L2×L3)2套组合,通过调查P1、P2、F1、B1、B2和F2植株的始雌花节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始雌花节位遗传规律。结果显示:L1×L2始雌花节位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L2×L3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L1×L2组合的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6.13%、51.29%和68.27%,L2×L3组合的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82.02%、64.87%和65.62%;L1×L2组合B1、B2和F2群体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23.43%、48.69%和31.73%,L2×L3组合B1、B2和F2群体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4.27%、55.40%和34.38%。结果表明: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是由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早熟性(较低的始雌花节位)不太可能通过杂种优势来实现;始雌花节位遗传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丝瓜 始雌花节位 遗传 数量性状 定向选择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下载PDF
丝瓜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梁龙 刘昌瑜 +2 位作者 李光玉 鲁灵恩 蔡元聪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从丝瓜(LuffacylindricaRoem.)叶中分得一种新的五环三萜皂甙和芹菜素,用光谱和化学方法确定该皂甙的结构为21β-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贰,命名为丝瓜皂甙Q.
关键词 丝瓜 丝瓜皂甙Q 芹菜素 叶瓜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光周期对丝瓜幼苗生长生理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和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雪霞 尚静 +3 位作者 张圣美 朱宗文 张爱冬 查丁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12-1818,共7页
以该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普通丝瓜(BG-1-1-3-1)为材料,采用人工遮光的方式,研究不同光周期[6、8、10和14 h/d(自然光周期,CK)]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生理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和性别分化的影响,为丝瓜设施栽培中的光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 以该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普通丝瓜(BG-1-1-3-1)为材料,采用人工遮光的方式,研究不同光周期[6、8、10和14 h/d(自然光周期,CK)]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生理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和性别分化的影响,为丝瓜设施栽培中的光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随着光周期的缩短,丝瓜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以光周期为10 h/d时最高。(2)丝瓜幼苗叶片GA3、IAA和ZT含量在光周期为8和10 h/d时较低,而在光周期为6和14 h/d时较高,但ABA含量变化趋势却相反。(3)当光周期为10 h/d时,丝瓜的第一雌花节位、第一雄花节位均最低,雌花总数和果实产量最高。研究发现,适当的短日处理可以促进丝瓜雌花的分化和果实产量提高,并以光周期10 h/d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周期 普通丝瓜 幼苗生长 内源激素 性别分化
下载PDF
丝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苏小俊 徐海 +3 位作者 陈龙正 宋波 袁希汉 陈劲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6,共5页
利用ISSR标记,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丝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9个引物,对43份丝瓜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6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7个,多态性位... 利用ISSR标记,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丝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9个引物,对43份丝瓜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6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8.3%。丝瓜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37~0.98之间,暗示了丝瓜栽培种内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43份丝瓜种质被划分为6个类群,类群的划分与形态学性状较吻合,而且与地理来源也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ISSR
下载PDF
丝瓜根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1
16
作者 唐爱莲 刘笑甫 +7 位作者 陈旭 周潮 李栋霖 苏文生 高妍 唐祖年 韦玉先 梁勇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73-775,共3页
目的 研究丝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丝瓜根的水煮液经大孔树脂柱层析 ,6 0 %乙醇洗脱得到粗提物 ,用硅胶柱层析 ,以氯仿 ;氯仿 -丙酮 ;氯仿 -甲醇不同比例洗脱 ,分别得到 11种成分。结果 经理化、TL C、光谱分析及标准品比较 ,确定为... 目的 研究丝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丝瓜根的水煮液经大孔树脂柱层析 ,6 0 %乙醇洗脱得到粗提物 ,用硅胶柱层析 ,以氯仿 ;氯仿 -丙酮 ;氯仿 -甲醇不同比例洗脱 ,分别得到 11种成分。结果 经理化、TL C、光谱分析及标准品比较 ,确定为三萜皂苷 ,其中鉴定了 4种成分的结构 ,它们分别是 :齐墩果酸 (L- cy- 1) ;2 1β-羟基齐墩果酸 (L-cy- 2 ) ;3- O- β- D-葡萄吡喃糖 - 2 1β-羟基常春藤皂苷 (L- cy- 3) ;2 α-羟基常春藤皂苷元 - 3- O- β- D-葡萄吡喃糖苷 (L- cy-6 )。结论 以上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线瓜根 化学成分 三萜皂苷 大孔树脂柱层析
下载PDF
丝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9
17
作者 熊淑玲 方乍浦 曾宪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3-234,共2页
从丝瓜中分离到4个结晶,经化学与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丝瓜皂甙C,丝瓜皂甙H,α-菠甾醇及Δ ̄(7,22,25)豆甾三烯醇的混合物,α-菠甾醇甙及Δ ̄(7,22,25)豆甾三烯醇葡萄糖甙的混合物。
关键词 丝瓜 皂甙 甾醇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丝瓜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和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向军 高义霞 +2 位作者 袁毅君 张志昌 张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85,共5页
研究丝瓜过氧化物酶最适温度、最适pH值、Km、Vmax及最适底物,同时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抑制剂组合对丝瓜过氧化物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丝瓜过氧化物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5.0,以邻苯三酚为最适底物,Km=0.001516mol/L,Vmax=440... 研究丝瓜过氧化物酶最适温度、最适pH值、Km、Vmax及最适底物,同时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抑制剂组合对丝瓜过氧化物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丝瓜过氧化物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5.0,以邻苯三酚为最适底物,Km=0.001516mol/L,Vmax=440.7U(/min.g)。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抑制剂组合为6mmol/L柠檬酸+6mmol/L EDTA+6mmol/L半胱氨酸+6mmol/L VC。在此条件下抑制率为5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过氧化物酶 特性 褐变
下载PDF
不同影响因素下普通丝瓜果肉褐变度、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多酚质量比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树苹 徐长城 +5 位作者 谈杰 张敏 王春丽 陈霞 甘莉 谈太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36,共6页
以普通丝瓜为试材,探讨了果实发育程度、不同品种、生长季节对丝瓜果肉褐变度、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多酚质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当天果肉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多酚质量比最高,此后逐渐降低,花后9d果肉的褐变度相对较低,可以作为... 以普通丝瓜为试材,探讨了果实发育程度、不同品种、生长季节对丝瓜果肉褐变度、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多酚质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当天果肉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多酚质量比最高,此后逐渐降低,花后9d果肉的褐变度相对较低,可以作为采摘的最佳时期;不同品种丝瓜的褐变度和多酚质量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白皮丝瓜的褐变度和多酚质量比相对较低;秋季丝瓜果肉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多酚质量比显著高于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丝瓜 褐变度 多酚氧化酶活性 多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丝瓜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朱海生 温文旭 +6 位作者 刘建汀 叶新如 陈敏氡 王彬 张前荣 李永平 温庆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5-313,共9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是苯丙烷途径代谢的关键酶,在果蔬褐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丝瓜中PAL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丝瓜果实为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技术从丝瓜果肉中分离获得丝瓜PAL基因,命名为Lc PAL,G...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是苯丙烷途径代谢的关键酶,在果蔬褐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丝瓜中PAL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丝瓜果实为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技术从丝瓜果肉中分离获得丝瓜PAL基因,命名为Lc PAL,Gen Bank登录号为:KP341758。该基因全长2406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2145个碱基;预测编码71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Mw)为77.69 k D,等电点(p I)为6.11,编码的蛋白与黄瓜和香瓜的同源蛋白相似性均在93%以上,显示其高度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丝瓜与同为葫芦科的黄瓜、香瓜的PAL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聚为同一类。Motif Scan分析显示,Lc PAL编码的蛋白包含有PAL-HAL(60~525位)、PLN02457(8~715位)及phe_aml_yase(24~705位)3个保守结构域和1个酶活性中心序列(197~212位),属于典型的Lyase_I_Like超家族。Wolf Psort预测其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或内质网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Lc PAL基因在普通丝瓜果实、花、茎、叶和根中均有表达。Lc PAL在所选的8个丝瓜品种中表达存在一定差异,在普通丝瓜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有棱丝瓜;在普通丝瓜品种闽丝3号鲜切及采后储藏褐变过程中,Lc PAL初期表达上调,后期表达量受到抑制,且与其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普通丝瓜Lc PAL表达与果肉褐变的发生过程高度相关,表明Lc PAL在普通丝瓜果肉褐变中发挥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褐变 过氧化物酶(PAL) 表达分析 PAL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