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与椎间盘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伟宇 马维虎 +5 位作者 胡旭栋 阮超越 陈云琳 赵刘军 顾勇杰 于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4-740,共7页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完全内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和椎间盘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特殊类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完全内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和椎间盘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特殊类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PEID组和MED组,各42例。随访1年以上,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手术时间35~80min,平均54.4±10.6min;切口长度平均7mm;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3.4±0.6d;透视次数2~5次,平均2.4±0.5次;MED组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5.4±12.4min;切口长度平均18mm;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5.4±1.2d;透视次数2~5次,平均2.3±0.6次。PEID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天数均比MED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次数PEID组与ME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腰痛、腿痛VAS术前分别为2.4±1.0和6.4±1.3;术后1d为1.4±1.2和1.0±0.8;术后1个月时为1.6±1.4和1.2±0.6;术后1年时为2.0±1.6和1.8±1.4;术前、术后1年时的ODI别为(58.4±18.0)%和(18.4±10.0)%。MED组腰痛、腿痛VAS术前分别为2.6±1.2和7.0±1.0;术后1d为2.2±1.0和1.8±1.6;术后1个月时为2.0±1.3和1.6±1.1;术后1年时为2.2±1.5和2.1±1.2;术前、术后1年时ODI分别为(60.2±17.2)%和(20.0±14.2)%。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d时两组间腰痛、腿痛VAS评分PEID组均低于MED组(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年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术后1年优良率分别为90.9%和92.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ID和MED两种微创术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均满意,PEID更具有微创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内镜 椎板切除
下载PDF
C型臂引导下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君 夏庆来 +1 位作者 杨连海 郑宝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416-419,共4页
目的:观察在C型臂引导下,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注射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B组采用等离... 目的:观察在C型臂引导下,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注射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B组采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治疗,C组采用腰椎间盘注射臭氧治疗。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三组患者术后9天、18天、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A组治疗优良率为96.6%(29/30例),B组治疗的优良率为76.6%(23/30例),C组治疗后优良率为70%(21/30例)。A组优良率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或单独应用注射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臂 臭氧 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 注射技术
下载PDF
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吕立江 袁相龙 +7 位作者 应晓明 宋鸿权 陈伟仁 罗华送 汪芳俊 郑如云 何飞军 吴梦晗 《中医正骨》 2010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比较杠杆定位正骨手法与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3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182例,采用杠杆定位正骨手法治疗;Ⅱ组185例,采用一般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 目的:比较杠杆定位正骨手法与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3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182例,采用杠杆定位正骨手法治疗;Ⅱ组185例,采用一般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Ⅰ组膨出型、突出型、游离型患者疗效均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杠杆定位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平面用力推拿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正骨手法 杠杆定位手法
下载PDF
腰椎板减压术后对脊柱稳定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高苏宁 陈长玉 +2 位作者 邹晓波 韩晓光 许竟斌 《中国骨伤》 CAS 1998年第1期6-8,共3页
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作者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48例,对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3年2月。4例原有滑脱范围增加,5例发生滑脱,但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同无滑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 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作者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48例,对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3年2月。4例原有滑脱范围增加,5例发生滑脱,但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同无滑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因此认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做充分后路减压的同时应尽量保留外侧半小关节,常规植骨融合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 椎板减压术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不同康复模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石秀秀 许王莉 +14 位作者 秦江 孙海燕 胡鸢 唐金树 吴金玲 朱家亮 侯树勋 吴新宝 周谋望 王宁华 谢欲晓 赵会 顾新 陆明 李大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06-416,共11页
目的:比较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不同康复模式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康复模式及其他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治疗的900例就诊于北京9家三级甲等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单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其... 目的:比较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不同康复模式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康复模式及其他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治疗的900例就诊于北京9家三级甲等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单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其中男428例,女472例;年龄>18岁,平均(51.42±12.41)岁;根据患者主观意愿和实际居住地情况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及对照组共3组。观察组1给予骨科康复一体化康复模式,观察组2给予骨科康复一体化加分级康复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模式。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评估术后24周的临床疗效。将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年龄,年龄分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分组,文化程度,就诊医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术前合并症,术前JOA评分,临床诊断,手术节段,手术术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模式作为自变量,以术后24周ODI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和术后疗效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康复模式与术后24周ODI评分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原因,分析康复模式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完成24周随访,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内固定稳定。(1)疗效评价:①术前3组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功能障碍均降低,术后24周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和对照组、观察组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JOA评分术后3组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术前、术后24周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4周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和对照组、观察组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周疗效影响因素分析:①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年龄分组、文化程度、术前合并症、临床诊断、手术节段、手术术式、术前JOA评分及康复模式与术后疗效有显著相关性(P<0.05);BMI、BMI分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就诊医院、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与术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P>0.05)。②多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康复模式、年龄、术前JOA评分最终进入方程,逐步多元线性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12.294,P=0.000)。其中康复模式中骨科康复一体化加分级康复模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最大(0.176),对术后疗效影响最大。采用常规康复模式较其他两种康复模式术后功能障碍程度更高,男性比女性术后功能障碍程度更高,年龄越大术后功能障碍程度越高,术前JOA总分越低的患者术后功能障碍程度越高。结论:术前JOA评分、性别、年龄可不同程度预测行单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疗效。采用不同康复模式均可提高该类患者术后疗效,骨科康复一体化康复模式和骨科康复一体化加分级康复模式对改善术后功能和缓解疼痛方面均优于常规康复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康复
下载PDF
Sawbones人工合成骨和尸体骨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姜滔 吕一 +1 位作者 沈建国 王昌兴 《中医正骨》 2010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由Sawbones合成材料制作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模型和尸体骨材料制作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模型之间的力学性质差异。方法:采用6根Sawbones第4代合成股骨模型材料作为实验组,6根尸体股骨为对照组,采用GDKri-schak方法进... 目的:比较研究由Sawbones合成材料制作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模型和尸体骨材料制作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模型之间的力学性质差异。方法:采用6根Sawbones第4代合成股骨模型材料作为实验组,6根尸体股骨为对照组,采用GDKri-schak方法进行转子间截骨,使之成为4部分不稳定骨折。经过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后,进行压缩和扭转测试,测量骨折处载荷-位移,载荷-扭转角。结果:两组数据呈现良好线性趋势改变;Sawbone组与尸体骨组之间力学指标接近(P<0.05);Sawbone的标准差跨度范围明显小于尸体骨组。结论:Sawbone材料能较好的模拟人体骨骼,且比尸体骨的性质均一,力学性质稳定,取材便捷,可在骨科临床内固定材料力学测试研究中代替尸体骨骼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不稳定骨折 模型替代品
下载PDF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飞 姜建威 +5 位作者 王鹏 顾琛 成岗 吴震海 李新胜 周怡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57-859,共3页
目的评价臭氧消融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6例既往接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在CT引导下行臭氧消融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月(6~2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3,术后... 目的评价臭氧消融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6例既往接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在CT引导下行臭氧消融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月(6~2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3,术后为3.4分,总有效率为84.6%,无臭氧相关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计算机成像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的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50
8
作者 徐宝山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239-1243,共5页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的常用微创内镜技术。椎间盘镜经后路椎板间隙开窗,原理与传统开窗类似,适用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尤其可动式椎间盘镜更利于显露和操作。经皮椎间孔镜经椎间...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的常用微创内镜技术。椎间盘镜经后路椎板间隙开窗,原理与传统开窗类似,适用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尤其可动式椎间盘镜更利于显露和操作。经皮椎间孔镜经椎间孔自然间隙、也可经椎板间隙入路,在生理盐水下操作,更加微创,但操作范围相对局限,需要精确穿刺,两者分别有独特的操作规范和技巧,适应证既有交叉,也有互补,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内镜
下载PDF
腰椎Activ 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孔超 鲁世保 +5 位作者 海涌 王庆一 康南 藏磊 王宇 袁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Activ 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应用Activ L假体对32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的患者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30例患者共36个假体获得12~46个月(平均28.8个月)... 目的:探讨腰椎Activ 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应用Activ L假体对32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的患者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30例患者共36个假体获得12~46个月(平均28.8个月)的随访,随访2年以上者20例(其中随访3年以上15例)。均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同时测量手术节段和上、下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手术节段和上下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分别以每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为应变量,以末次随访时的活动度、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001)。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而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节段及其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腰椎前凸角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下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r<0.2138,P>0.05)。结论:腰椎Activ 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的近中期疗效满意,近中期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下位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临床疗效 影像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Wiltse入路单侧TLIF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建文 张科峰 陆继收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单间隙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92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Wiltse入路组及后正中入路组,每组46例。记录两组病人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单间隙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92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Wiltse入路组及后正中入路组,每组46例。记录两组病人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椎间融合率、JOA腰痛评分及下肢痛VAS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Wiltse入路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后正中入路组(t=20.93~30.15,P<0.05)。术后1年时,Wiltse入路组JOA及VAS评分显著优于后正中入路组(t=3.73、5.10,P<0.05),而两组椎间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两种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率相近,但Wiltse入路创伤更小,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腰椎间撑开器的研制及其在腰椎滑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知训 何二兴 +3 位作者 郭倞 陈镜臣 郭练锦 高巨州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5期269-274,共6页
目的设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腰椎间撑开器,探讨其在腰椎滑脱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国人腰椎解剖特点,在Solidworks软件平台上设计并定制一套厚度递增的腰椎间撑开器。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 目的设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腰椎间撑开器,探讨其在腰椎滑脱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国人腰椎解剖特点,在Solidworks软件平台上设计并定制一套厚度递增的腰椎间撑开器。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腰椎滑脱伴严重椎间狭窄患者,行腰椎间撑开器单侧椎间孔椎间复位、双侧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腰椎间撑开复位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量120~300 m L,平均出血量150 m L。术中未出现神经根、硬脊膜囊损伤。12例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7.5个月)。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滑脱间隙高度、腰椎滑脱距离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8.9%、68.1%,平均腰椎滑脱改善率为91.8%。完全复位5例,基本复位7例。随访期间未发现断钉断棒及融合器退出、下沉并发症。结论自行研制的腰椎间撑开器安全实用,能有效撑开严重狭窄的腰椎间隙,辅助腰椎滑脱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间隙狭窄 椎间撑开器 内固定器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附48例报告
12
作者 尉禹 关丽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提高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手术证实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所见及治疗经过。结果 本症的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4.5岁,临床症状较复杂、疼痛较重,同时伴有括约肌功能... 目的 提高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手术证实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所见及治疗经过。结果 本症的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4.5岁,临床症状较复杂、疼痛较重,同时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结论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所见提示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特别是有马尾神经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清除游离的髓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治疗 临床特点 马尾神经损伤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固定在腰椎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刘海明 杨刚 +1 位作者 潘兵 张志敬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固定结合改良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腰椎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3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26例腰椎翻修患者,收集分析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分析翻...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固定结合改良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腰椎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3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26例腰椎翻修患者,收集分析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分析翻修术前、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临床疗效评估采用29分法(JOA)评分,并计算临床疗效改善率。结果:手术切口长度为(4.1±0.5)cm、手术时间为(119.3±25.8)min、术中出血量为(193.3±14.6)mL,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术前为(4.98±0.65)分和(7.21±0.34)分,末次随访为(0.90±0.69)分和(1.41±0.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为(13.8±4.4)分,末次随访为(24.1±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法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腰背痛缓解快,是腰椎翻修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翻修术 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支红 郭建国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7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腰椎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76例,经CT轴位平扫(2DCT)后进行三维重建(3-DCT)即表面遮盖(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将其图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3-DCT能立体、直观显示腰椎创伤性...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腰椎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76例,经CT轴位平扫(2DCT)后进行三维重建(3-DCT)即表面遮盖(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将其图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3-DCT能立体、直观显示腰椎创伤性骨折的部位、类型、三柱结构、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等情况。结论:3-DCT作为2DCT的重要补充,对腰椎创伤性骨折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SSD及MPR既有良好形态学又有密度层次的图像,可协助三维显示椎间盘碎裂、突出和膨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创伤 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慢性腰背痛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春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4年第4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腰背痛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某些患者作出定性诊断。方法所有病例均拍腰椎正侧、双斜位片。疑椎间盘病变者作CT或/和 Mm检查。结果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椎弓峡部崩裂和脊柱滑脱23例,先天变异38例。... 目的分析慢性腰背痛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某些患者作出定性诊断。方法所有病例均拍腰椎正侧、双斜位片。疑椎间盘病变者作CT或/和 Mm检查。结果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椎弓峡部崩裂和脊柱滑脱23例,先天变异38例。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对慢性腰背痛患者的病因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背痛 腰椎间盘突出 影像学
下载PDF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防治
16
作者 王培增 苏炜 +1 位作者 桑仲亮 郭少华 《实用骨科杂志》 1999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因、临床、诊治及预防等方面的问题。方法:分析11例腰椎间盘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经30天~139 天,平均75.5天的保守治疗,所有病人均达痊愈。结论:医源性感染和病...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因、临床、诊治及预防等方面的问题。方法:分析11例腰椎间盘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经30天~139 天,平均75.5天的保守治疗,所有病人均达痊愈。结论:医源性感染和病人抵抗力低下是该并发症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长时间顽固性难治性腰痛、活动受限是其主要特点。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血沉加快,腰椎X线、CT扫描及MRI检查等。强调早期发现和保守治疗。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术 术后 椎间隙感染 病人 并发症 保守治疗 诊断 预防 早期发现 痊愈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后根节嵌压(附9例报告)
17
作者 王宝炎 沈美文 +3 位作者 房宏生 曹勇兵 徐小明 丁辉斌 《河北医学》 CAS 2001年第11期969-971,共3页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后根节 (DRG)嵌压机理。方法 :9例发现髓核切除术后神经根张力仍较大 ,沿神经根探查 ,发现腰骶神经背根节受嵌压 ,充血肿大 ,嵌压物为增生的关节炎和肥厚的关节囊韧带 ,共查 10个DRG ,合并神经根异常...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后根节 (DRG)嵌压机理。方法 :9例发现髓核切除术后神经根张力仍较大 ,沿神经根探查 ,发现腰骶神经背根节受嵌压 ,充血肿大 ,嵌压物为增生的关节炎和肥厚的关节囊韧带 ,共查 10个DRG ,合并神经根异常 (NRA) 3例。结果 :随访 0 .5~ 3.5年 ,平均1.5年。优 5例 ,腰腿痛完全缓解 ,恢复原来工作 ,良 3例 ,劳累后轻度腰痛 ,可 1例 ,仍有轻度腰腿涌 ,下肢肌力减弱。结论 :腰椎间关节及间盘退变引起关节突增生 ,关节囊韧带增生肥厚导致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 ,腰骶神经根变异 ,DRG位置相对内移并受嵌压是产生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神经根及DRG变异畸形属先天性发育异常 ,并非是造成临床症状的直接因素 ,而是发病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腰骶神经DRG 并发症 嵌压 神经根异常 病理
下载PDF
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杨敬瑞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以及牵引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牵引的同时进行按摩,患者俯卧在牵引床上,分别固定患者的胸部及双下肢,做向下肢单方向牵引,角度25°-30°,分3次将牵引强度增至70№,每...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以及牵引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牵引的同时进行按摩,患者俯卧在牵引床上,分别固定患者的胸部及双下肢,做向下肢单方向牵引,角度25°-30°,分3次将牵引强度增至70№,每次治疗30min。结果患者1356例,治愈698例,显著进步404例,好转219例,无效35例。总效率97.4%。结论牵引按摩治疗LDH的疗效高、痛苦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 按摩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8在大鼠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repertaxin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健东 高建清 +2 位作者 林叶艳 陈鑫 陈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26-182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大鼠疼痛表现与白细胞介素(IL)-8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IL-8抑制剂reper|axin对疼痛是否具有镇痛作用。方法大鼠平均分为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1、5、10、20、30、40、5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大鼠疼痛表现与白细胞介素(IL)-8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IL-8抑制剂reper|axin对疼痛是否具有镇痛作用。方法大鼠平均分为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1、5、10、20、30、40、50、60d分别检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机械痛阀值和热痛闽值;相应的在同1天俭测两组大鼠脊髓以及背根神经节IL-8mRNA的表达。另外,在手术后第10天鞘内注射repertaxin,检测对30min、1、3、5h后对模型大鼠痛阈值的影响。结果大鼠造模同侧脚在手术1d后即产生机械性疼痛,一直持续到60d,而在10d的时候才H1观热辐射痛,直至60d。同时,与止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IL-8mRNA的表达在60d中均显著上升。存术后10d鞘内注射IL-8受体的抑制剂repertaxin对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结论IL-8与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密切相关,其抑制剂可以用来治疗此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腰椎间盘突出 疼痛 大鼠
原文传递
中老年骨质疏松调查及不同部位骨密度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俊 赵兰芳 +1 位作者 王雪君 方贞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城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检测,了解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比较分析腰椎及股骨颈两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结果。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到东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40~89岁居民进行调查并应用双能X线... 目的通过对城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检测,了解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比较分析腰椎及股骨颈两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结果。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到东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40~89岁居民进行调查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正位L1~L4及股骨颈部BMD,根据调查和检测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对不同部位BMD及值进行两组比较时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调查检测444例对象,其中男性74例,占16.67%,女性370例,占83.33%,平均年龄(63.18±8.93)岁。共检出骨质疏松症175例,占39.46%,骨量减少210例,占47.39%。腰椎及股骨颈两部位骨质疏松检测结果一致性差(Kappa=0.316)。腰椎BMD显著高于股骨颈BMD,但两个部位最低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椎部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股骨颈部位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随年龄升高显著升高,但腰椎部位在60~岁和70~89岁两个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椎部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随体质量指数(BMI)升高而降低,但股骨颈部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仅在消瘦组有升高现象,在其他三组BMI组中未见明显变化趋势。结论目前宁波城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非常严峻;年龄增大与雌激素退化两因素对股骨颈骨密度均有较大影响,而其中仅雌激素退化对腰椎骨密度有明显影响;BMI对腰椎BMD的影响呈线性相关,但对股骨颈BMD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体质量指数 腰椎 股骨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