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human L4-L5 lumbar spinal seg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solid element liga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Zhitao Xiao,1 Liya Wang,1 He Gong,1, ) Dong Zhu,2, ) and Xizheng Zhang3 1)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Trauma No.1,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3)Institute of Medical Equipment,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Tianjin 300161, China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2011年第6期75-80,共6页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NFEM) of L4-L5 lumbar spinal segment with accurate three-dimensional solid ligaments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For the purpose,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surr...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NFEM) of L4-L5 lumbar spinal segment with accurate three-dimensional solid ligaments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For the purpose,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surrounding ligaments are modeled with four-nodal three-dimensional tetrahedral elements with hyper-elastic material properties. Pure moment of 10 N·m without preload is applied to the upper vertebral body under the loading conditions of lateral bending, backward extension, torsion, and forward flexion,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e relationship curves between generalized forces and generalized displacement of the NFEM are compared with the in vitro experimental result curves to verify NFEM. The verified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range of simulated motion i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in vitro experimental data; (2) The NFEM can more effectively reffect the actu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n the FE model using cable and spring elements ligaments; (3) The NFEM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spine NON-LINEAR ligament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ligaments of lumbar spine
2
作者 戴力扬 屠开元 +1 位作者 张文明 成培来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2年第2期132-135,140,共5页
The lumbar liga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pinal biomechanics.The results ofthree-dimensional finite de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one of the functions of lumbar ligaments istransmission of the tensile load between... The lumbar liga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pinal biomechanics.The results ofthree-dimensional finite de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one of the functions of lumbar ligaments istransmission of the tensile load between the lumbar vertebrae.The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sloaded in extension of lumbar spine and the resistance to the tensile load in flexion is providedby other ligaments.These ligaments are subject to much more tension with degeneration of theintervertebral disc so that a series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occur.Relevant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as-pect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CHANICS lumbar VERTEBRAE ligamentS ARTICULAR HUMAN
下载PDF
A Case of Acute Cauda Equina Syndrome for Combined Lumbar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and Yellow Ligament 被引量:2
3
作者 Kazumasa Nakamura Yuichirou Yokoyama +5 位作者 Akihito Wada Yasuhiro Inoue Keiji Hasegawa Shintaro Tsuge Hiroshi Takahashi Yasuaki Iida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6期145-149,共5页
Acute cauda equina syndrome is known as a symptom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ut to date,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s of cases caused by lumbar vertebral ligament ossification. We encountered a 61-year-old female patie... Acute cauda equina syndrome is known as a symptom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ut to date,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s of cases caused by lumbar vertebral ligament ossification. We encountered a 61-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acute cauda equina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lumbar vertebral OPLL and OLF. The symptoms were improved by emergency laminectomy. One year after the surgery, the disturbances of gait and urination have been res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SPINE OSSIFICATION of the YELLOW ligament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Cauda Equina Syndrome
下载PDF
韧带损伤影响腰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银倩 吕杰 +5 位作者 丁立军 王多多 郭潘靖 曹金凤 周楠 吕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86-3292,共7页
背景:韧带是维持腰椎稳定的重要结构,由于产生的机械应力这些结构容易退化,而对于韧带损伤的研究较少。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韧带损伤,确定各个韧带在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及应力方面的作用,系统探讨韧带受损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和... 背景:韧带是维持腰椎稳定的重要结构,由于产生的机械应力这些结构容易退化,而对于韧带损伤的研究较少。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韧带损伤,确定各个韧带在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及应力方面的作用,系统探讨韧带受损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和生物力学意义。方法:建立腰椎L4-L5有限元模型,约束L5下表面所有自由度,施加5 N·m力矩模拟腰椎的各个运动状态,通过改变韧带弹性模量模拟韧带渐进式受损。结果与结论:①大部分韧带损伤伸展活动度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大;相比之下侧弯活动度无明显变化。②关节囊韧带受损后前屈、后伸和侧弯的活动度明显增大;前纵韧带受损后伸展活动度明显增大;横突韧带损伤导致侧弯活动度明显增大。③单韧带损伤后,伸展时活动度变化最为显著;单韧带受损后剩余韧带应力增大,尤其是关节囊韧带;整体来看棘间韧带和黄韧带应力变化最不明显;韧带应力在侧弯状态下变化最小,而扭转状态下变化最大。④韧带受损并未导致椎间盘压力发生重大变化,提示韧带损伤导致腰椎活动度增大,影响腰椎稳定性。⑤关节囊韧带稳定前屈、后伸和侧弯;前纵韧带稳定后伸;横突韧带稳定侧弯。⑥后伸运动对韧带损伤敏感,可通过后伸运动检查韧带病理变化。⑦单韧带损伤后剩余韧带给予应力补偿以维持腰椎稳定性。⑧棘间韧带和黄韧带损伤对周围韧带影响最小,关节囊韧带损伤对周围韧带影响最大。⑨韧带损伤对侧弯运动下的剩余韧带应力影响最小,而对扭转运动下的韧带应力影响最大,韧带损伤患者应避免扭转运动;韧带损伤不影响椎间盘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腰椎 韧带 渐进性损伤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蒋玲玲 李云 +3 位作者 盛奎 张丽丽 胡阳 张野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前路腰方肌阻滞(QLB-LSAL)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LPH)后镇痛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LPH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弓状韧带组和腹横平面组,每组29例。弓...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前路腰方肌阻滞(QLB-LSAL)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LPH)后镇痛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LPH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弓状韧带组和腹横平面组,每组29例。弓状韧带组在术前进行双侧QLB-LSAL,腹横平面组在术前进行双侧肋缘下TAPB,2组均每侧给予0.33%的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2组患者术后2、4、6、12、24和48 h静息和运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术前1 d、术后1和3 d进行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PCIA按压次数,48 h补救镇痛药使用例数,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结果与腹横平面组相比,弓状韧带组术后2、4、6、12、24和48 h运动NRS评分,术后2、4、6、12和24 h静息NRS评分降低(P<0.05),术后1 d和3 d QoR-15评分增加(P<0.05),弓状韧带组患者围手术期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使用补救镇痛药物比例、镇痛泵按压次数、PONV发生率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降低(P<0.05)。结论QLB-LSAL阻滞对LPH术后镇痛效果和恢复质量优于TABP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疼痛 手术后 麻醉恢复期 腹横肌平面阻滞 弓状韧带上前路腰方肌阻滞
下载PDF
腰椎全韧带叠加损伤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多多 吕杰 +4 位作者 郭潘靖 丁立军 曹金凤 周楠 吕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49-5256,共8页
背景:韧带是稳定腰椎的重要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化,目前关于腰椎韧带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在一定的韧带损伤顺序下,前屈、后伸、侧弯、扭转4种运动状态时,不同韧带叠加损伤的组合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背景:韧带是稳定腰椎的重要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化,目前关于腰椎韧带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在一定的韧带损伤顺序下,前屈、后伸、侧弯、扭转4种运动状态时,不同韧带叠加损伤的组合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L4-L5节段腰椎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应的力矩模拟前屈、后伸、侧弯、扭转4种运动状态,按顺序进行韧带的组合损伤,得到腰椎的活动度及各个韧带的应力。结果与结论:①每去除一根韧带,剩余韧带应力会增加,4种工况下都是关节囊韧带所受应力最大,尤其是前屈时;随着韧带的去除,腰椎活动度也在不断增加;②前屈时,去除第一根韧带关节囊韧带后,剩余韧带应力变化平均值最大,其次是去除棘上韧带后;去除关节囊韧带后,腰椎活动度变化率最大,去除后纵韧带后,腰椎活动度变化率最小;③后伸时,所有韧带都是在去除关节囊韧带后应力变化率最大,去除关节囊韧带后,腰椎活动度变化率最大,去除后纵韧带后,腰椎活动度变化率最小;④侧弯时,棘间韧带的应力变化率在去除横突韧带后减小,棘上韧带此时增加较多,去除关节囊韧带和去除横突韧带后,活动度变化率有较大的增加;⑤扭转时,去除关节囊韧带后,剩余韧带应力变化率远大于其他韧带损伤组合;也是在去除关节囊韧带后,活动度变化率最大,其余情况活动度变化率不超过8%;⑥一根韧带损伤,其余韧带会进行应力补偿,韧带损伤会影响腰椎的稳定性,侧弯情况下影响最小,腰椎不稳患者要避免前屈和后伸运动,通过前屈和后伸运动更容易检查出韧带的病理状况;⑦关节囊韧带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棘上韧带在前屈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要保持腰椎全韧带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腰椎韧带 韧带损伤 关节囊韧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纵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何强 高志宇 +2 位作者 包阿如汗 郭圳 邢文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04-209,共6页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比较常见,约占椎体前中柱骨折的60%,合并后纵韧带断裂时易出现神经损伤^([1-2])。不同类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3种术式,然而最佳的治疗方式目...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比较常见,约占椎体前中柱骨折的60%,合并后纵韧带断裂时易出现神经损伤^([1-2])。不同类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3种术式,然而最佳的治疗方式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纵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及手术方式进行综述。1后纵韧带损伤的判断后纵韧带是维持脊柱中柱稳定性的重要组织,其与椎间盘纤维环及椎体上下缘连接较为紧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纵韧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腰椎-骨盆-髋关节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文鹏飞 李亚宁 +5 位作者 路玉峰 郝林杰 王亚康 马涛 宋伟 张育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741-5746,共6页
背景:髋腰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完善的腰椎-骨盆-髋关节模型以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目的:建立正常成人腰椎-骨盆-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研究髋腰疾病和相关手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参... 背景:髋腰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完善的腰椎-骨盆-髋关节模型以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目的:建立正常成人腰椎-骨盆-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研究髋腰疾病和相关手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方法:获取正常成人CT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Hypermesh、Abaqus等软件构建正常的腰椎-骨盆-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所得模型进行各个工况分析,得到椎体活动度、椎间盘及股骨头应力分布进行模型有效性验证。之后进一步构建坐位模型,比较分析站立位和坐位2种姿势下的生物力学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建立了正常成人腰椎-骨盆-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②构建的模型在各工况分析中结果均在既往文献数据的参考范围内,确认模型有效,可进一步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③从站立位到坐位姿势变化后,L_(4)-L_(5)及L_(5)-S_(1)椎间盘的应力呈上升趋势,其中L5-S1应力变化最明显;对于髋关节应力分布而言,在站立位时,应力在髋臼的前、上、后3个方向都有分布,而在坐位时应力则主要集中在髋臼前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盆 髋关节 韧带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应力 数字模型
下载PDF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魏巍 王天昊 +4 位作者 刘建恒 毛克亚 李慧 潘春昂 赵永飞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324-328,334,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量化评价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建立正常的腰骶椎(L_(1)-S_(1))三维有限元模型(normal model,Nm),分别建...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量化评价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建立正常的腰骶椎(L_(1)-S_(1))三维有限元模型(normal model,Nm),分别建立单纯融合模型(fusion model,Fm)、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模型(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odel,PLIFm)、切除上邻近节段PLC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模型(PLC resection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odel,PR&PLIFm),在相同的预载荷和力矩加载下进行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分析比较4组模型手术及邻近节段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接触力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正常有效的腰骶椎有限元模型及3种融合模型。3种融合模型均出现邻近节段ROM和椎间盘应力的不同程度增加,PLIFm和PR&PLIFm在邻近节段ROM、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接触力的增加更显著,切除PLC在前屈时对上邻近节段所受影响更大。结论腰椎融合导致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负荷的增加,切除后方韧带复合体导致邻近节段的应力增加,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后方韧带复合体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邻近节段退变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置钉联合改良PLIF在退行性脊柱侧弯矫形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亮 梁梅 +3 位作者 王聪聪 沈世彬 黄浩然 周政纲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062-1069,共8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椎弓根钉置入联合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47例,随...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椎弓根钉置入联合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3例患者,男11例,女12例;年龄54~76岁,平均(63.09±6.22)岁;均选择常规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及PLIF的手术方式。观察组24例患者,男11例,女13例;年龄51~72岁,平均(60.64±5.65)岁;在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定手术方案后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及保留后纵韧带复合体的改良P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脊髓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变化,术前及末次随访Cobb角变化,置钉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实际置入的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进钉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以及椎弓根钉外展角度等指标与术前椎弓根钉置入的测量情况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置钉可接受率及准确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的比较均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3.20±2.51)个月。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VAS、JOA评分及OD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辅助置钉联合改良PLIF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提高手术效率及手术的安全性,有效地减少了手术产生的二次创伤及透视辐射伤害,使术中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保护,可以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对患者术后脊柱功能的恢复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3D打印技术 后方棘突韧带复合体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腰椎间孔韧带的解剖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勇 余克强 +5 位作者 李义凯 汪进良 肖建国 冷鹏 付宇 梁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韧带的形态及特点,以探讨其在腰腿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正常人体腰椎防腐标本,解剖椎间孔区,对椎间孔韧带的起止点、形态特征和分布特点等进行观测。结果:所有标本均含有椎间孔韧带,80%椎间孔存在韧带组织,...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韧带的形态及特点,以探讨其在腰腿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正常人体腰椎防腐标本,解剖椎间孔区,对椎间孔韧带的起止点、形态特征和分布特点等进行观测。结果:所有标本均含有椎间孔韧带,80%椎间孔存在韧带组织,韧带以上腰椎多见,左右椎间孔韧带分布无对称性。椎间孔韧带平均厚度(0.36 ± 0.44)mm,以带状韧带为主。椎间孔垂直径、神经根孔垂直径和神经根直径分别为(17.09±2.92)mm、(11.19±3.06)mm、(4.37±1.08)mm。横孔韧带多分布在上位椎间孔,体横韧带多见于L5S1椎间孔处。结论:①腰椎间孔韧带形态变异较大,分布广泛而有一定的规律,应为正常的组织结构;②当椎间孔周围组织出现退变时,椎间孔韧带的存在可能会增加血管和神经根遭遇受挤压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孔 韧带 体横韧带 横孔韧带 腰腿痛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髂腰韧带CT三维显示及其在腰椎节段定位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庆余 陈健宇 +2 位作者 陈燕涛 梁碧玲 刘尚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研究髂腰韧带能否在CT上显示以及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定位中的作用。方法:128例腰椎患者进行了CT容积扫描检查,采用横断、矢状、冠状多平面重建图像分析髂腰韧带的结构特点。128例患者中有11例为移行椎患者,均经X线片证实。结果:11... 目的:研究髂腰韧带能否在CT上显示以及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定位中的作用。方法:128例腰椎患者进行了CT容积扫描检查,采用横断、矢状、冠状多平面重建图像分析髂腰韧带的结构特点。128例患者中有11例为移行椎患者,均经X线片证实。结果:117例腰骶正常节段的患者髂腰韧带均起自L5横突。83%的髂腰韧带前、后束之间间隔脂肪组织,前、后束可分辨,横断位上前束较扁,向外侧走行止于髂棘后1/3内侧缘,后束较短而厚,向外后侧走行止于髂后上棘内侧骨面,冠状位上髂腰韧带前、后束均呈类三角形改变,尖端指向髂棘,底边与L5横突相连,矢状位上髂腰韧带前束呈薄条带状或小点状,后束呈宽厚条带状或结节状。17%的髂腰韧带前、后束之间缺乏脂肪组织,前、后束不能分辨,横断位上韧带呈宽厚条带状或扇形向外后方行走,止于髂棘,冠状位上韧带呈类三角形改变,矢状位上韧带呈结节状或不规则条带状改变。以髂腰韧带作为L5椎体水平的定位标记,11例移行椎均准确定位。结论:CT三维多平面重建可准确显示髂腰韧带的形态和走行特点。髂腰韧带起自L5横突,根据这一特点能对腰椎节段进行准确的定位,特别是在合并有腰骶部移行椎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腰韧带 腰椎 计算机断层摄影 移行椎
下载PDF
腰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 被引量:5
13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高明暄 薛云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53-854,共2页
黄韧带骨化可见于脊柱各节段,临床相关报道均集中于颈椎及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较少提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起因不同,腰椎黄韧带骨化多为腰椎管狭窄症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及钙盐沉着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变,严重者易导致不可逆性重度... 黄韧带骨化可见于脊柱各节段,临床相关报道均集中于颈椎及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较少提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起因不同,腰椎黄韧带骨化多为腰椎管狭窄症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及钙盐沉着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变,严重者易导致不可逆性重度椎管狭窄。自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该类患者5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黄韧带骨化 腰椎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MRI诊断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承 王艺伟 +6 位作者 李斌 蒋毅 张丛笑 左如俊 石岩 吴磊 曹俊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9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MRI诊断方法与效果,分析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4月~2015年4月选择在笔者医院骨科诊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都进行MRI诊断与手术探查确诊。结果MRI诊断为...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MRI诊断方法与效果,分析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4月~2015年4月选择在笔者医院骨科诊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都进行MRI诊断与手术探查确诊。结果MRI诊断为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28例,手术所见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30例,为此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MRI诊断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3.3%和100.0%。随着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程度的增加,脊髓损伤百分比明显增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腰椎间盘病变和骨赘为导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比较常见,体重指数、腰椎间盘病变和骨赘为主要的危险因素,MRI诊断具有很好的敏感度、特异性,能有效反应损伤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 MRI黄韧带 棘间韧带
下载PDF
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马凯 姜长明 +5 位作者 杨群 吴春明 唐开 李正维 姜滨 王以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8-922,共5页
目的评价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取8个新鲜腰骶椎标本,根据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8个完整腰骶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B组:A组测试后,切除L3~53个全椎板,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即为保留脊柱后... 目的评价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取8个新鲜腰骶椎标本,根据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8个完整腰骶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B组:A组测试后,切除L3~53个全椎板,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即为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扩大术(改良术式);C组:B组测试后,将保留的韧带复合体切除,即为传统术式。3组均行轴向压缩实验、三点弯曲实验及扭转实验。2000年6月-2006年6月,收治30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其中男152例,女157例;年龄20~80岁,平均57.2岁。病程3个月~41年。单纯腰椎管狭窄症55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54例,其中合并L4、5椎间盘突出105例,L4~S1椎间盘突出56例,L5、S1椎间盘突出86例,L2、3高位腰椎间盘突出7例。术后采用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分标准、患者手术满意度及影像学观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轴向压缩实验:前屈时,A、B组应变、应力、轴向位移均小于C组(P<0.01);轴向刚度大于C组(P<0.01)。后伸时,A、B、C3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弯曲实验:在相同弯矩下,挠度、倾角、弯曲刚度A、C组及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实验:相同扭角条件,B组承载的扭矩大于C组(P<0.01);相同扭矩条件,B组扭角小于C组(P<0.01),B组扭转刚度大于C组(P<0.01)。临床应用结果:术中神经根牵拉伤7例;术后脑脊液漏5例,伤口感染4例,经处理后痊愈。30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年。根据JOA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6.0%;其中优163例,良112例,可34例,优良率89%。X线片未见椎体不稳。患者手术满意度为87%。结论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力学稳定性,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减压术 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腰5峡部裂合并不同椎间节段退行变与髂腰韧带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永峰 靳安民 +3 位作者 汤善华 朱立新 于博 林荔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第5腰椎峡部裂合并不同椎间节段退行变与髂腰韧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L5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病例分为两组:16例合并L4-5椎间盘突出、16例合并L5滑脱,对照比较两组病例间的L5横突的相对宽度(RT值)。结果:L5峡部裂合并... 目的:探讨第5腰椎峡部裂合并不同椎间节段退行变与髂腰韧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L5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病例分为两组:16例合并L4-5椎间盘突出、16例合并L5滑脱,对照比较两组病例间的L5横突的相对宽度(RT值)。结果:L5峡部裂合并L4-5椎间盘突出组比合并L5滑脱组的RT值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5峡部裂合并L4-5椎间盘突出的髂腰韧带强度比合并L5脊椎滑脱高。L5峡部裂合并不同节段椎间盘突出或合并滑脱的病因可能除了与峡部裂引起脊椎失稳及椎间盘退变有关外,还与髂腰韧带力学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 腰椎 退行变 髂腰韧带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转归预测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俞鹏飞 刘锦涛 +3 位作者 马智佳 钟鸣 李晓春 姜宏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6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后突出物的转归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对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单纯接受保守治疗的14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MRI随访。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后突出物的转归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对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单纯接受保守治疗的14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MRI随访。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退逐步回归法),分析患者性别(X1)、年龄(X2)、病程(X3)、突出率(X4)、Komori分型(X5)、MSU分型(X6)、Iwabuchi分型(X7)、Pfirrmann分级(X8)、相邻椎体Modic改变(X9)、椎管形态(X10)、马尾沉降征Schizas分型(X11)共11项二分类变量与突出物吸收率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经随访,共发现64例突出物重吸收(吸收率≥30%),占43.5%。其中病程<1年(P=0.006)、MSU分型3型(P=0.001)、Iwabuchi分型1或5型(P=0.000)、马尾沉降征Schizas分型A型或B型(P=0.004)的患者最容易发生重吸收。回归方程Y=-10.363+1.916X3+1.446X4-1.445X5+2.070X6+4.679X7+1.125X9+1.023X10+2.223X11。而年龄、性别、Pfirrmann分级和椎管形态对突出物重吸收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非手术治疗后可出现突出物的重吸收现象,其中病程<1年、MSU分型3型、Iwabuchi分型1或5型、马尾沉降征Schizas分型A型或B型的患者最容易发生重吸收,可作为突出物转归预测的关键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后纵韧带 预测
下载PDF
髂腰韧带在脊柱外伤CT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泽兵 曹骁 +1 位作者 杨碧林 乔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74-176,179,共4页
目的 :探讨髂腰韧带在脊柱外伤CT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因脊柱外伤行CT检查的53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髂腰韧带的形态、位置及走行,对比脊柱正常序列与移行椎髂腰韧带起源的关系;并分别采用髂腰韧带定位法、腰大肌起点定位... 目的 :探讨髂腰韧带在脊柱外伤CT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因脊柱外伤行CT检查的53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髂腰韧带的形态、位置及走行,对比脊柱正常序列与移行椎髂腰韧带起源的关系;并分别采用髂腰韧带定位法、腰大肌起点定位法、髂嵴定位法、第12肋定位法等6种方法进行对比定位分析。结果:脊椎序列变异对髂腰韧带的起始位置影响很小,髂腰韧带定位法对脊柱节段判定的准确率高达99.25%,明显高于其他5种定位法(P<0.05)。结论:髂腰韧带位置相对恒定,在脊柱外伤CT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椎体及肋骨变异者能够快速、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腰韧带 脊柱外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滑脱与棘间韧带MRI的T2WI高信号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经齐峰 沈水军 +2 位作者 董毅 王俊 周金柱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与MRI棘间韧带T2WI高信号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对棘间韧带信号改变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临床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滑脱43例患者的MRI资料,男19例,女24例,年龄50~92岁,平均69岁。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与MRI棘间韧带T2WI高信号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对棘间韧带信号改变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临床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滑脱43例患者的MRI资料,男19例,女24例,年龄50~92岁,平均69岁。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调阅影像,记录滑脱节段与非滑脱节段棘间韧带出现T2WI高信号的分布情况和发生率,利用Spearman分析棘间韧带的T2WI高信号与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结果:除8条韧带因图像显示不佳未计入统计结果外,43例患者共207个腰椎椎体和相应的棘间韧带入组研究。根据Meyerding分型法,43例患者共有48个节段出现滑脱,Ⅰ度滑脱41个节段,Ⅱ度滑脱7个节段。滑脱节段对应的棘间韧带出现T2WI高信号30例,其中L_(2,3)节段3例,L_(3,4)节段3例,L_(4,5)节段20例,L5S1节段4例;159个非滑脱节段对应的棘间韧带出现T2WI高信号53例,其中L1,2节段6例,L_(2,3)节段6例,L_(3,4)节段13例,L_(4,5)节段7例,L_(5)S_(1)节段21例。滑脱节段与非滑脱节段相比,棘间韧带T2WI高信号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棘间韧带T2WI高信号的出现与腰椎滑脱程度呈正相关(r=0.264,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中滑脱椎体的棘间韧带出现T2WI高信号更多见,T2WI高信号的出现与椎体滑脱的程度呈正相关,在影像诊断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棘间韧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疾病棘间韧带MRI表现及其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毅 龚水根 +2 位作者 张伟国 陈金华 谭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疾病棘间韧带MRI表现及其病理学意义 .方法 :对 30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和 30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 (实验组 )进行腰椎功能性X线摄影和MRI检查 .根据MRI信号强度将L1 S1 棘间韧带的MRI特征分为 5种类型 :1A ,1B ...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疾病棘间韧带MRI表现及其病理学意义 .方法 :对 30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和 30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 (实验组 )进行腰椎功能性X线摄影和MRI检查 .根据MRI信号强度将L1 S1 棘间韧带的MRI特征分为 5种类型 :1A ,1B ,2 ,3和 4型 ,并选择 1 0例棘间韧带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对照组 94 %棘间韧带为 1A型 ;实验组棘间韧带表现为 :1A型 6 0个 ,1B型 31个 ,2型 1 8个 ,3型 1 6个和 4型 2 5个 .1B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和椎间盘退变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腰椎不稳与 2型存在相关 ,而很少发生于 1A和 1B型 .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1B型主要为纤维束骨化和坏死 ,2型为炎性细胞弥漫增生 ,3型为脂肪变性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间韧带 腰椎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