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钳子管道残留组织胶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马久红 毕正琴 +3 位作者 张云 周梦娇 李贤煌 黄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评价残留组织胶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8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患者使用后的胃镜41条,清洗消毒后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法观察内镜... 目的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评价残留组织胶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8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患者使用后的胃镜41条,清洗消毒后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法观察内镜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并进行微生物检测,比较有无残留组织胶内镜组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和菌落数分布情况。结果41条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使用后的钳子管道,清洗消毒后28条有组织胶残留,发生率为68.29%。组织胶残留部位以距离钳子管道出口0~2 cm处为主(23条),组织胶残留形状多呈块状(23条)。28条残留组织胶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为46.43%(13条),13条无组织胶残留的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两组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4,P=0.003)。残留组织胶内镜组和无组织胶残留内镜组的菌落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7,P<0.001)。28条残留组织胶内镜重复清洗消毒合格率为53.57%(15条),与残留组织胶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P=0.593)。残留组织胶内镜重复清洗消毒后菌落数与首次清洗消毒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5,P=0.236)。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发生率高,导致钳子管道清洗消毒不合格率及细菌检出率高,降低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 钳子管道 组织胶 微生物检测 管腔检测仪
下载PDF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佳伟 曹元 +1 位作者 杨春艳 张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管腔检测仪、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的3种检测方式对管腔器械清洗效果监测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0件管腔器械,经常规清洗消毒干燥后分别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3种检测方式,对器械内部... 目的:分析探讨管腔检测仪、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的3种检测方式对管腔器械清洗效果监测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0件管腔器械,经常规清洗消毒干燥后分别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3种检测方式,对器械内部管腔的污物、水份残留以及锈蚀和(或)损坏进行监测,对比3种检测方式监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管腔检测仪、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在器械内部管腔污物检查中的发现率分别为5%、1%和1.5%;管腔检测仪与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8,x^2=3.896;P<0.05);在水份残留检查中发现率分别为36%、4.5%和35%,目测+带光源放大镜与管腔检测仪和气枪吹气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42,x^2=58.693;P<0.05);在锈蚀和(或)损坏检查中发现率分别为34%、1.5%和2.5%,管腔检测仪与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1,x^2=60.966;P<0.05)。结论:采用管腔检测仪对管腔器械清洗效果进行监测,其精确度高,操作简单,可作为管腔器械日常监测的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腔器械 管腔检测仪 目测+带光源放大镜法 气枪吹气法 消毒供应
下载PDF
单一材质单端开口的管腔器械最难灭菌部位的研究
3
作者 陈辉 徐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1期36-38,46,共4页
目的:利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探索单一材质单端开口的管腔器械(单通管腔器械)最难灭菌部位。方法:选用3组单一材质单通管腔器械:硅胶材质单通管腔器械(直型快装手柄)、木质材质单通管腔器械(翻修起子手柄)、不锈钢材质单通管腔器械(金属套... 目的:利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探索单一材质单端开口的管腔器械(单通管腔器械)最难灭菌部位。方法:选用3组单一材质单通管腔器械:硅胶材质单通管腔器械(直型快装手柄)、木质材质单通管腔器械(翻修起子手柄)、不锈钢材质单通管腔器械(金属套管),使用Big Dipper温度压力检测仪,并应用美国STERIS世纪型灭菌器CENTURY Medium V-160H,参照(《大型蒸汽灭菌器技术要求自动控制型》GB 8599-2008)标准来判定灭菌器性能正常与否。将温度压力检测仪探头分别置于单一材质单通管腔器械的管腔中间位置、管腔底部,观察在灭菌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参数。结果:单通管腔器械,硅胶材质包裹的管腔器械和木质管腔器械管腔底部比管腔中间部位升温延迟更明显;金属材质管腔器械无升温延迟现象。结论:在单一材质单通管腔器械压力蒸汽灭菌过程中,相对于管腔中间部位,管腔底部达到灭菌温度存在延迟的可能性大,特殊材质单通管腔器械导热性能较差,器械最难灭菌部位的升温延迟现场值得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压力检测仪 管腔器械 灭菌参数 升温延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