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Lung Cancer Angiogenesis-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 Report of 56 Cases) 被引量:5
1
作者 Qiang Zhang Jun Guo Hailong Qian Baoqi Shi Jigang Zhang Chunjing Li Ailing Yang Zhuang Tian Baotou No. 7 Hospit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Baotou Cancer Hospital, Baotou 014030,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angiogenesis of lung cancer,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Double-phase enhancementscanning spiral CT and DSA were performed i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angiogenesis of lung cancer,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Double-phase enhancementscanning spiral CT and DSA were performed in 56 pathologically confi rmed lung cancer cases, in order to evaluate angiogenesis of the tumors. The patients included 36 males and 20 females, with ages ranging from 33 to 76 years (average of 53). Assessments and indexes for SCT and DSA examinations were as follows: a) Peak value (PV) of the cancerous focus w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CT value after enhancement and the CT value of a plain scan; b) The abnormally distorted and expanded new vessels of the cancerous focus which could be macroscopically discriminated; c) DSA staining of the focus of cancer was sparse, grid-like and dense. Chemotherapy and embolotherapy via the bronchial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ere conducted. Radiotherapy was added for some of the solid tumors with a diameter exceeding 4 cm. RESULTS a) There were 25 cases with a central-type lesion, among which 4 were small cell lung cancers (SCLC) and 21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 The cases with a peripheral location accounted for 31 of the total, with a maximum diameter of 1.5 to 13.5 cm and a median of 4.2 cm, including 5 small cell lung cancers and 26 NSCLC cases. b) The reinforced PVs of the cancerous foci were as follows: The PV ranged from 45 to 70 Hu in 34 cases, 25 to 45 Hu in 19, and 10 to 25 Hu in 3. Sparse DSA staining occurred in 3 cases, there was uneven grid-like staining in 22 and dense staining in 31; c)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via the bronchial artery was con-ducted twice in 5 cases with the SCLC, and three times in 4 SCLC cases. For 3 of the latter cases, a dose of 5,000 to 7,000 cGy radiation therapy was added during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Complete remissions (CR) were seen in 88.9% of the cases (8/9) and partial remission (PR) in 11.1% (1/9).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as conducted twice in 8 cases with NSCLC and three times in 30 with NSCLC and four times in 9 cases. Among the total cases, 13 received radiotherapy during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ith a radiation dose of 5,000-7,000 cGy; The CR rate was 78.7% (37/47), PR was 14.9% (7/47) and the rate of non-remission was 6.4% (3/47). CONCLUSION Using imaging technology, analysis of angiogenesis of lung cancers was employed to accurately detect and quantify angiogenesis. This analysis was combined f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using embolizing agents and large doses of the anti-tumor drugs and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The agents were selectively delivered into the tumor vessels to eliminate the primary tumor, in order to depress distant metastases and thus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管发生 干预治疗 应用 病例报告
下载PDF
Effect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endostar chemotherapy on serum malignant molecul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被引量:1
2
作者 Hong-Wei Zh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7年第20期109-113,共5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 endostar chemotherapy on serum malignant molecul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 endostar chemotherapy on serum malignant molecul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SCLC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between February 2015 and January 2017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9) and research group (n=59) by random number tabl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paclitaxel + endostar chemotherapy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research group underwen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endostar chemotherapy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serum levels of NSCLC-related tumor markers and angiogenesis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in serum levels of NSCLC-related tumor markers and angiogenesis index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serum TK1, CYFRA21-1, Pro-GRP, CEA, CA125 and SCC-Ag levels of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serum EGFR, COX-2, VEGF, HIF-1 and MMP-2 levels of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Postoperativ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 endostar chemo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rum malignant molecule levels and optimize the illness in patients with local advanced 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CHEMOtherapy Tumor marker angiogenesis index
下载PDF
气管镜下介入联合药物注射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徐凌 叶伟 +1 位作者 吕莉萍 王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评价气管镜下介入联合瘤体药物注射方法对于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试验入排标准的64名患者,对纳入试验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支气管镜... 目的:评价气管镜下介入联合瘤体药物注射方法对于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试验入排标准的64名患者,对纳入试验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支气管镜下介入及局部注射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与单纯含铂双药化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气促分级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7.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联合药物注射治疗中央型NSCLC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气管镜 介入治疗 药物注射
下载PDF
基于慢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合理行为疗法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健康行为及积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荣 郑小妹 丁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慢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合理行为疗法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健康行为及积极情绪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合理行... 目的探究基于慢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合理行为疗法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健康行为及积极情绪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合理行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慢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健康行为评分、情绪评分以及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慢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合理行为疗法可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健康行为及积极情绪,降低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慢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 合理行为疗法 中晚期肺癌 健康行为 积极情绪
下载PDF
肺癌诊疗相关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雷嘉文 赵明栋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175-180,共6页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检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和介入技术的应用,肺癌在早期筛查和治疗方面有所改善,5年生存率已经明显有所提高,然而由于晚期并发症的出现,仍有大部分患者未能获得有效治疗,导致他...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检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和介入技术的应用,肺癌在早期筛查和治疗方面有所改善,5年生存率已经明显有所提高,然而由于晚期并发症的出现,仍有大部分患者未能获得有效治疗,导致他们未能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期,这使得肺癌成为全球发病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极其威胁。大多数晚期肺癌患者接受了有效的治疗后会出现放化疗并发症、对药物耐药及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本文综述目前在肺结节的筛查与管理、肺癌化疗与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及肺癌介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工作做出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结节 人工智能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介入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恩沃利单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雪 冯青青 +4 位作者 赵文飞 赵文文 井文君 赵丽丽 魏红梅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本文报道了本院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恩沃利单抗成功治疗的1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诊断为ⅢB期肺腺癌,无常见敏感基因突变,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阴性,但TP53、ATM基因突变。有肺气肿、腹主动脉瘤等基础疾病,治疗... 本文报道了本院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恩沃利单抗成功治疗的1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诊断为ⅢB期肺腺癌,无常见敏感基因突变,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阴性,但TP53、ATM基因突变。有肺气肿、腹主动脉瘤等基础疾病,治疗依从性差,拒绝放化疗,一线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恩沃利单抗疗效及安全性好,无进展生存期达12月余。该病例报道提示抗肿瘤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协同作用,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中安全性好。TP53、ATM基因可能是指导抗免疫治疗的潜在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一线治疗
下载PDF
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正念减压疗法对肺癌晚期患者心境状态、癌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思利媛 高艳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正念减压疗法在肺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正念减压疗法在肺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正念减压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简式简明心境问卷(BPOMS-SF)、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正念减压疗法有助于改善肺癌晚期患者的心境状态,减轻癌痛程度,促进生存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智谋理论的护理干预 正念减压疗法 肺癌晚期
下载PDF
化疗基础上加以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对中心型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菊菊 徐志巧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化疗基础上加以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对中心型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4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0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入研究组(50例)和参考组... 目的分析化疗基础上加以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对中心型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4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0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入研究组(50例)和参考组(50例),参考组患者单纯采用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以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全身疗效、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中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7例,进展2例,总缓解率为82.0%,参考组中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17例,进展10例,缓解率46.0%,研究组病情缓解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值均<0.05);研究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值均<0.05),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治疗后肺功能、生活质量显著升高(P值均<0.05),研究组各项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参考组(P值均<0.05)。结论化疗基础上加以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能有效的促进中心型肺癌患者临床症状快速改善,提高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 中心型肺癌 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 影响
下载PDF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贺克武 高斌 +7 位作者 秦汉林 李劲松 黄永翠 张宇东 彭晓正 汪涛 杨会军 陈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4-558,共5页
目的评价CT导引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Ⅲ~Ⅳ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联合治疗组43例57个病灶接受CT导引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联合同步... 目的评价CT导引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Ⅲ~Ⅳ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联合治疗组43例57个病灶接受CT导引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联合同步支气管动脉内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GP),方案灌注化疗2~4个周期;灌注化疗组65例患者74个病灶仅接受支气管动脉内GP方案化疗2~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1、3、6、12个月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8%、56.1%、63.6%、84.0%和2.7%、21.%、41.9%、4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和6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3 d和42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导引下^(125)Ⅰ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放射性粒子游走和胸腔积血,灌注化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患者可以耐受,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患者各化疗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碘放射性核素 近距离放疗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能抑素重组基因表达载体抗肺癌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玉英 钱桂生 +4 位作者 黄桂君 余时沧 王兴友 陈维中 李淑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人血管能抑制素(Canstati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裸鼠肿瘤局部,探索其对肺癌治疗作用。方法: RT-PCR法获取Canstatin cDNA全长,定向克隆法构建Canstatin基因表达载体pCMV-Script-Can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 细胞Canstatin m... 目的:通过构建人血管能抑制素(Canstati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裸鼠肿瘤局部,探索其对肺癌治疗作用。方法: RT-PCR法获取Canstatin cDNA全长,定向克隆法构建Canstatin基因表达载体pCMV-Script-Can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 细胞Canstatin mRNA的表达。台盼蓝拒染法、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基因枪转染重组 载体到荷瘤裸鼠肿瘤局部,CD31单克隆抗体微血管记数检测抗血管生成效应。结果:成功构建pCMV-Script-Cans重组载体, 并在转染的细胞株中检测到Canstatin mRNA的表达。人脐静脉内皮HUV-EC-C细胞株pCMV-Script-Cans质粒转染组比空载 体组3H-FdR掺入量明显减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重组载体转染肿瘤生长缓慢,微血管数显著低于对 照组(P<0.01)。结论:pCMV-Script-Cans重组载体能在转染的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Canstatin,并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而且有 很好的抗肺癌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管能抑素 血管生成 肿瘤治疗 肺癌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辽河 肖湘生 +2 位作者 贾宁阳 董生 董伟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肺癌介入治疗患者46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加增强。其中,26例术前通过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三维重组技术完成肺癌供血动脉MSCTA后行DSA造影及介入... 目的探讨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肺癌介入治疗患者46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加增强。其中,26例术前通过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三维重组技术完成肺癌供血动脉MSCTA后行DSA造影及介入治疗,即为CTA组。20例未行MSCTA重组,即为无CTA组。对两组术中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等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全组46例均插管成功,并完成介入治疗。CTA组术中DSA造影显示供血动脉情况与MSCTA显示一致。两组术中在查找供血动脉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次数、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A组均少于无CTA组。而对支气管动脉变异、多支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的显示,CTA组优于无CTA组。CTA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无CTA组中1例术后出现"脊前动脉综合征"。结论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是较合理、可行的操作方案,术前常规行MSCTA有利于降低术中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提高肺癌介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癌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双途径用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郑琳 郭晨阳 +3 位作者 郭旻 黎海亮 刘东亮 高玉杰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722-724,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双途径用药与同方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纳入晚期NSCLC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介入组(n=30):吉西他滨1000 mg/m^2,顺铂100 mg/m^2,第1天吉西他滨+顺铂总量的1/3采用S... 目的对比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双途径用药与同方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纳入晚期NSCLC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介入组(n=30):吉西他滨1000 mg/m^2,顺铂100 mg/m^2,第1天吉西他滨+顺铂总量的1/3采用Seldinger法插管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顺铂余量于第2~3天静脉滴注。第8天吉西他滨单药静脉滴注用药,21 d为1个周期。全身化疗组(n=30):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总量100 mg/m^2,分3次在第1~3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2组病例均至少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介入组有效率(56.7%)高于化疗组(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获益率(86.7%)和1年生存率(46.7%)亦高于化疗组(分别为63.3%和2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和Ⅰ~Ⅱ度胃肠道反应低于全身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双途径用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介入治疗 吉西他滨 顺铂
下载PDF
肺癌肝转移的血供特点及介入栓塞治疗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继军 刘作勤 +3 位作者 唐军 尚建强 孙增涛 陈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7期759-761,共3页
目的:旨在研究肺癌肝转移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38例临床诊断为肺癌肝转移的患者行肝动脉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其病灶血供特点及局部治疗效果。对有病理诊断的26例,按病理类型分类统计。结果:38例中富血供... 目的:旨在研究肺癌肝转移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38例临床诊断为肺癌肝转移的患者行肝动脉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其病灶血供特点及局部治疗效果。对有病理诊断的26例,按病理类型分类统计。结果:38例中富血供型13例(34.2%),中等血供12例(31.6%),乏血供型13例(34.2%)。介入治疗有效率61.8%。其中鳞癌肝转移灶富血供多见(62.5%),栓塞治疗有效率最高;腺癌多为乏血供(80%),有效率最低。半年、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73.7%(28/38)、28.9%(11/38)、7.9%(3/38)、2.6%(1/38)。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控制肺癌肝转移病灶效果确切;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肝转移灶血供及治疗效果不同;远期生存率偏低,宜多种治疗手段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癌 肺癌 数字减影 栓塞治疗
下载PDF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伴EGFR T790M突变肺腺癌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熊志成 刘洋 +6 位作者 孙鑫 马洁韬 张树玲 孙丽 孙婧 张晓诺 韩琤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44-749,共6页
目的:通过移植瘤动物实验探讨奥希替尼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EGFR T790M突变的H1975人肺腺癌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低剂量奥希替尼组、高剂量奥希... 目的:通过移植瘤动物实验探讨奥希替尼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EGFR T790M突变的H1975人肺腺癌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低剂量奥希替尼组、高剂量奥希替尼组、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每组各5只小鼠,给药方法:奥希替尼2.5 mg/kg/d或5 mg/kg/d,采用每天灌胃处理;贝伐珠单抗5 m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接种后和给药期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给药2周后处死裸鼠,活检整个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HIF-1α、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给药2周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较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HIF-1α、VEGF表达率和MVD显著降低(P<0.05),p-EGFR、p-AKT和p-ERK表达减少(P<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P<0.05),上述因子均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比较,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p-EGFR、p-AKT、p-ER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两个联合组之间,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2),上述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能够显著增加奥希替尼对伴EGFR T790M突变的肺腺癌移植瘤的杀伤能力。贝伐珠单抗与奥希替尼协同作用是通过降低肿瘤中VEGF表达,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抑制EGFR下游信号通路激活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治疗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12
15
作者 夏冰 谭艳榕 +1 位作者 张秀菊 王晴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7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6例行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充分、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护理、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结果:7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在不同程度上减缓了...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6例行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充分、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护理、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结果:7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在不同程度上减缓了症状、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一项新技术,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125^I放射性粒子 护理 介入性治疗
下载PDF
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韦国桢 殷小伟 +1 位作者 薛跃君 张旭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结...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结果全组18例18个病灶共植入粒子812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45.1粒。2个月后采用CT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变化(NC)1例,总有效率(CR+PR)为94%(17/18)。结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为一种近期疗效满意、微创、低毒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肺癌 介入治疗 微创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丹 黄东 +1 位作者 陈艳 高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6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3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癌患者,共48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3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癌患者,共48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循证护理组就术后皮下血肿、动脉血栓、肾功能损害、生活质量、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周时,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循证护理组皮下血肿发生率较低(4.16%比25.00%,P<0.05),动脉血栓发生率较低(0.00%比12.50%,P<0.05),血肌酐含量明显降低[(145.32±48.10)μmol/L比(196.11±57.43)μmol/L,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均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降低[(8.72±1.12)分比(14.69±3.39)分,P<0.05],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显著降低[(62.58±6.42)分比(71.29±9.12)分,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91.67%比66.67%,P<0.05)。结论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疗效,从而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肺癌患者 介入治疗 术后康复
下载PDF
采用双重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史跃 高从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支气管肺癌行肺动脉灌注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双重介入DAI(PAI、BAI)双重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行DAI(PAI、BAI)的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 9例占 15 % ,部分缓解 4 5例占 75 ... 目的 探讨中晚期支气管肺癌行肺动脉灌注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双重介入DAI(PAI、BAI)双重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行DAI(PAI、BAI)的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 9例占 15 % ,部分缓解 4 5例占 75 % ,无变化 6例占 10 % ,显效率 90 %。中位生存期达 10 .8和 12 .4个月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该法治疗中晚期支气管肺癌病人可以增加疗效 ,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肺癌 联合用药 双重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钟文昭 吴一龙 +4 位作者 谷力加 程超 翁毅敏 冯卫能 黄邵洪 《循证医学》 CSCD 2002年第2期67-70,共4页
背景 支气管动脉灌注介入治疗能否真正给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益处仍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肺癌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反应率、生活质量、生存期中的意义。检索策略 通过CBM disc、MEDLINE等数据库全面检索国内外已... 背景 支气管动脉灌注介入治疗能否真正给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益处仍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肺癌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反应率、生活质量、生存期中的意义。检索策略 通过CBM disc、MEDLINE等数据库全面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标准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以铂类为基础的全身静脉化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资料收集和分析 由2位评价者按照上述检索策略收集文献,排除不符合选择标准的试验,主要对反应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以铂类为基础的全身静脉化疗相比,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反应率提高11%,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仍不能把支气管动脉灌注介入治疗作为一种与手术、化疗或放疗并行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模式。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实施良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解决这一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支气管动脉 化疗 META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蒲德利 张福君 +3 位作者 廖江荣 陈栋 韩建军 李传行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3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Ⅳ期),均先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静脉化疗2~3个周期,再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TPS治疗计划系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Ⅳ期),均先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静脉化疗2~3个周期,再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TPS治疗计划系统算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数量、粒子分布情况、进针方向。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实质内及肿瘤边缘。结果 2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NC)1例,进展(PD)0例。中位生存期14月,1年生存率76.92%。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有化疗不良反应(Ⅰ~Ⅳ度急性骨髓抑制,Ⅰ~Ⅲ度恶心呕吐,少量脱发)。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介入治疗 化疗 放射性125I粒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