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Apprehension of the Primary Lung Meridian, Sinew Channel, Divergent Channel, Luo-Connecting Channel Acting as a Single Unit System to Serve Respiration Function Based on Modern Neurophysiology and Kinesiology
1
作者 Peter Chin Wan Fung Regina Kit Chee Kong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2期31-95,共65页
The TCM philosophy of a meridian and associated channels pertains to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one or more organs. We define the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ung Primary Meridian (LUM) together w... The TCM philosophy of a meridian and associated channels pertains to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one or more organs. We define the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ung Primary Meridian (LUM) together with th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ung Sinew (LUSC), Divergent (LUDC), Luo-connecting (LULCC) Channels as a system of routes plus some parts of the body (such as muscles) to fulfil respiration, as a main function under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re is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ung associated channels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TCM. With a clear focus on the function of respiration, we hav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biomedical consequence of stimulating the LUM, analysed the roles played by LUSC, LUDC, and LULCC. The updated LUM and LUDC include acupoints of other meridian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of performing satisfactory respiration starting from checking the quality of the inflow through the nose. The LUSC includes the respiratory muscles (plus the associated connective tissues) extending to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The muscles of the limb (as part of the LUSC) embrace the nerves that provide routes for somatosensory reflexes and play the role of locomotion, providing voluntary respiration via the pectoralis muscles. The muscles of LUSC are bounded by stiff connective tissue layers, forming compartments, and are part of the pulley system for various body locomotions. Within a compartment, the interstitial fluid, blood, lymph flows must be potent to protect the associated nerves related to LUM;the healthy state of the LUSC also provides freedom of various types of locomotion. The LULCC exists because the vagus nerve has a part of it passing through the spinal cords all the way down to the sacrum domain, with exiting nerve innervating two-third of the large intestine. The crucial steps of our deduction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re supported by experimental evidence based on modern neurophysiology and kinesiology. We discover that all the four channels stated above work as a unit system to allow respiration to be possible under various postures/condition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complexity of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is eased off by providing 29 figures and 13 tables for the relevant muscles and nerves. In addition to respiration, the Lung system in TCM context includes interaction of this system with the sweat gland and neuroendocrine system;such aspects will be left to another study.</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meridian Sinew DIVERGENT Luo-Connecting Channels Mechanical Advantage of Muscles Sympathetic Nerves Parasympathetic Nerves Muscles of the Tongue PHARYNX Larynx Intercostal Muscles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 Muscles Swallowing Somatosensory and Segmental Reflexes Acupoints of the lung Urinary Bladder Kidney Governing (DU) Conception (REN) Me-ridians Pulmonary Diseases lung Large-Intestine Connection Acupuncture Bian Stone Therapy
下载PDF
New Insights on Stimulating the Lung Meridian Based on Modern Neurophysiology 被引量:1
2
作者 Peter Chin Wan Fung Regina Kit Chee Kong 《Chinese Medicine》 2018年第3期75-117,共43页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caused 3.2 million deaths worldwide in 2015 [1]. Therapeutic treatments, including acupuncture & herbal medicine have been applied to handle this disease with certain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caused 3.2 million deaths worldwide in 2015 [1]. Therapeutic treatments, including acupuncture & herbal medicine have been applied to handle this disease with certain efficacies in the domai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wever, very few analyses on the mechanisms behind the efficacies can be found in literature.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mechanisms behind any medical treatment is the bottle-neck to advancement of possibly effective therapy of any kind. Based on this argument, we start off a series of studies on the neurophysiological consequence of acupuncture/acupressure applied to the Lung Meridian. We explain how the sensory signals (by sympathetic nerves) follow the spinothalamic tracts to the thalamus and then to the primary sensory cortex. The neurons of these ascending tracts synapse the motor neurons which activate some of the different organ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diaphragm, nose, larynx, scalene muscles, trachea, lungs, intercostal and supporting abdominal muscles. The sensory signals at the neo-cortex are then passed on to the motor neurons in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The activated neurons project mainly along two descending tracts: anterior and 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s. Neurons of these tracts project to activate again some of the respiratory organs, plus the motors neurons related to the digestive system, including the large intestine. On the other hand, an intrinsic, automatic breathing system in the brainstem sends rhythmic signals through the bulbospinal tract system, which contains a special type of neurons—the pre-sympathetic neurons. These neurons, via interneuron relay, synapse motor neurons which mobilize the organs of the respiratory organs to function. Since the “Lung Meridian induced” signals and the intrinsic signals are sent by different types of neurons, we propose that stimulating the Lung Meridian might activate/supplement the action of the intrinsic system during some pathological states. Though the initial suggestion is supported by in vitro/(in vivo) experiments in detailed steps, clinical trials await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ung meridian Acupuncture ACUPRESSURE Moxibustion Spinothalamic Anterior CORTICOSPINAL Lateral CORTICOSPINAL and Bulbospinal Tracts Respiratory Centers Pre-Sympathetic Neuron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Sleep APNEA
下载PDF
经络拍打联合五音疗法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护理的价值
3
作者 林静 冯林焰 +1 位作者 冯锦绣 李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9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手太阴肺经拍打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手太阴肺经拍打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取编号(1~90号)后根据单双号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手太阴肺经拍打联合中医五音疗法。比较2组的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症状情况、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距离。结果护理前,2组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CV)比值(FEV1/FCV)、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mMRC、COPD评估测试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以及6MWT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4、8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FEV1/FCV[4周后,(54.69±4.04)vs.(57.72±4.18);8周后:(55.95±4.28)vs.(59.85±3.44)]、FEV1%[4周后,(51.37±3.85)%vs.(54.08±4.26)%;8周后,(53.89±3.94)%vs.(58.63±4.07)%]更高,mMRC级别3~4级比率(4周后,46.81%vs.19.15%;8周后,38.30%vs.14.89%)更低,CAT评分更低[4周后,(18.25±5.12)分vs.(15.46±4.35)分;8周后,(14.19±4.25)分vs.(12.08±3.36)分],6MWT距离更长[(4周后,(438.58±32.69)m vs.(459.42±31.86)m;8周后,(466.49±30.57)m vs.(482.08±29.15)m]。结论在稳定期COPD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手太阴肺经拍打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干预,对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有显著效果,有助于减轻其呼吸困难程度及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促进患者的活动耐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太阴肺经拍打 中医五音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护理 肺功能 活动耐力
下载PDF
初探手太阴肺经教学设计及课程思政
4
作者 于冬冬 王永欣 +4 位作者 庄语 马田田 魏星宇 张晨 王文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1-3,共3页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流注的起始经脉,是经络腧穴学腧穴各论教学的先行经脉和重点经脉。因此,讲授好手太阴肺经,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文章提出几点手太阴肺经的教学设计与问题思考:以问题为导向阐释经脉循行原文;巧妙...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流注的起始经脉,是经络腧穴学腧穴各论教学的先行经脉和重点经脉。因此,讲授好手太阴肺经,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文章提出几点手太阴肺经的教学设计与问题思考:以问题为导向阐释经脉循行原文;巧妙记忆经脉腧穴个数;重点腧穴探讨学习;重视腧穴的定位,旨在探索革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巧妙地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当中,培养优质的针灸学人才,为针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太阴肺经 教学设计 经络腧穴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陈友谋 解明然 +10 位作者 吴生兵 马佳 孙叶晗 张婉君 张浩 刘佳保 刘畅 刘新如 王高祥 吴明胜 祝永福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肺经腧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文版莱斯...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肺经腧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文版莱斯特咳嗽问卷(Mandarin Chinese version of the 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 LCQ-M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各项炎性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LCQ-M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并用可有效改善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肺外科手术 咳嗽 肺经
下载PDF
肺经中药治疗风温肺热型肺炎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亚格 王文杰 +3 位作者 赵梦琦 董金歌 梁军 夏永刚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1-117,共7页
风温肺热型肺炎是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对肺炎的一种分类,常表现出高热、喘咳、胸闷痛、痰黄或铁锈色痰、苔黄等症状,与西医认为的由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类似。基于脏腑论治原则并结合中药归经理论,肺经中药已被大量应用于风... 风温肺热型肺炎是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对肺炎的一种分类,常表现出高热、喘咳、胸闷痛、痰黄或铁锈色痰、苔黄等症状,与西医认为的由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类似。基于脏腑论治原则并结合中药归经理论,肺经中药已被大量应用于风温肺热型肺炎的治疗中。但目前尚无系统性的关于风温肺热型肺炎中肺经中药应用的相关综述,故本文系统整理了中医理论体系下风温肺热型肺炎历史沿革,阐述了基于归经理论指导下的治法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治疗风温肺热型肺炎的肺经中药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肺经中药的选择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为从传统肺经中药中开发治疗肺炎相关疾病的新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归经 归肺经中药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从肺论治内障眼病初探
7
作者 龙琰 巢国俊 +3 位作者 王雪瑶 罗越毅 张琦 赵巧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42-445,共4页
内障眼病外无见症,在现代眼科中主要包括眼后段疾病,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目病常统于肺”是阐述内障眼病病因病机的重要理论。肺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在眼的生理功能和病因病机中具有关键作用。肺对眼内气、血、津液有疏通和调节作... 内障眼病外无见症,在现代眼科中主要包括眼后段疾病,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目病常统于肺”是阐述内障眼病病因病机的重要理论。肺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在眼的生理功能和病因病机中具有关键作用。肺对眼内气、血、津液有疏通和调节作用,尤以肺气宣降为要,在视网膜血氧调节中可见一斑;玻璃体属于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为阴经气化活动的开始,玻璃体在内眼中亦是如此。在现代研究中也可发现,玻璃体微粒在内障眼病中起着调节和信使的作用。本文分别从理论研究和现代研究2个方面,分析从肺论治内障眼病的依据,着重从经络和藏象的角度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太阴肺经 内障眼病 玻璃体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成人面罩循经叩背在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8
作者 张玲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8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面罩循经叩背在重症监护室(ICU)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收治的ICU肺部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 目的:观察成人面罩循经叩背在重症监护室(ICU)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收治的ICU肺部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振荡排痰系统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成人面罩循经叩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命体征、炎性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治疗后,两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面罩循经叩背在ICU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稳定生命体征,降低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面罩 循经叩背 重症监护室 肺部感染 炎性指标
下载PDF
自制鼻通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杨桂华 康诵清 +1 位作者 彭丽娜 张明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9-73,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制鼻通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小儿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鼻通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 目的 探讨自制鼻通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小儿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鼻通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治疗4周后评估患儿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气道应激反应、炎症因子、治疗安全性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为77.50%(31/40)。治疗后,观察组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包括喷嚏频繁、清稀鼻涕、嗅觉迟钝、气短懒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应激反应指标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脂质过氧化氢(LHP)、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1(CysLTR1)、白介素-9(IL-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10.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鼻通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中医症候,抑制气道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表达,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肺经伏热型 自制鼻通膏 中药敷脐治疗 中医症候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鼻炎方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小儿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
10
作者 苏洁 吴婷 况琦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7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鼻炎方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小儿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参照组及联合组各46例。参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联合组给予鼻炎方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 目的:观察鼻炎方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小儿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参照组及联合组各46例。参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联合组给予鼻炎方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中医症状评分、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喷嚏、鼻塞、流涕、鼻痒、鼻黏膜肿胀、咽干、咽痒、咽红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上述8项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4^(+)水平及CD4^(+)/CD8^(+)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CD4^(+)水平及CD4^(+)/CD8^(+)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2组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CD8^(+)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参照组80.43%(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炎方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小儿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疗效理想,不但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免疫功能,还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小儿 肺经伏热 鼻炎方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48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李桂云 王雅乐 +4 位作者 许苗 曾庆涛 詹群璋 黄海 吴红彦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及吴红彦名中医门诊诊治的96例痤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实用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全部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每...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及吴红彦名中医门诊诊治的96例痤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实用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全部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及临床疗效,同时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结果:2组治疗6周后,GAG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7.92%)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10.42%)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清肺饮 痤疮 肺经风热证 痤疮综合分级系统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名中医殷克敬用经络别通治疗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经验
12
作者 田曜铭 王瑞辉 +2 位作者 殷克敬 尚羽倩 高天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403-1406,共4页
狭窄性腱鞘炎较为常见,属于中医学中“筋痹”范畴,其病机主要在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客于关节所致。名中医殷克敬秉承着阴阳平衡的理念,在临床中以经络诊察辨别患病之经络,根据《黄帝内经》中“开”“阖”“枢”的理论,推衍出经络别... 狭窄性腱鞘炎较为常见,属于中医学中“筋痹”范畴,其病机主要在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客于关节所致。名中医殷克敬秉承着阴阳平衡的理念,在临床中以经络诊察辨别患病之经络,根据《黄帝内经》中“开”“阖”“枢”的理论,推衍出经络别通阴阳相配的选穴方法,并使用白虎摇头的针刺手法引邪外出,接通经络之气;殷老师又秉承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通过节气受天气调控的自然现象,并根据肺气通于天,肺主治节的理论,以象取类,调肺经之气以通利关节,在临床中选取肺经的郄穴孔最穴治疗狭窄性腱鞘炎,取金之气攻伐木所受邪气,又可生水坚骨,并配合恢刺法,每每施于寥寥数针,起效迅速,为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性腱鞘炎 经络诊察 经络别通 肺主治节 白虎摇头 恢刺
下载PDF
不同频次铜砭循经刮痧对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金亦芬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247-125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铜砭循经刮痧对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诊治的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铜砭循经刮痧对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诊治的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1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铜砭循经刮痧治疗,每周1次,观察2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铜砭循经刮痧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同观察1组,变更刮痧频次为每周2次。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值(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6min步行距离试验(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CA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1组治疗后CA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观察2组CA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观察1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FEV1、FEV1/FVC、6MWD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1组FEV1、FEV1/FVC、6MWD高于常规组,观察2组FEV1、FEV1/FVC、6MWD高于观察1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采用铜砭循经刮痧治疗均有效,每周2次的铜砭循经刮痧治疗方案效果优于每周1次的治疗方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胀 痰浊阻肺型 铜砭循经刮痧
下载PDF
基于“阳常不足”理论探讨督脉灸干预痰浊阻肺型肺胀的中医临床研究
14
作者 熊妍 杜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阳常不足”理论探讨督脉灸干预对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影响。方法研究纳入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共计80例(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将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督脉灸组,各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疗法及... 目的探讨基于“阳常不足”理论探讨督脉灸干预对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影响。方法研究纳入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共计80例(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将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督脉灸组,各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疗法及定喘汤加减治疗,督脉灸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督脉灸治疗,各组数据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等)变化、血清白介素-4(IL-4)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肺功能指标变化、6 min步行实验(6MWT)指标变化、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督脉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等)、IL-4及CRP水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6MWT指标与SGRQ评分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等)、IL-4及CRP水平、FVC、FEV1、FEV1/FVC、6MWT指标与SGRQ评分等均改善,督脉灸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等)、IL-4及CRP水平、FVC、FEV1、FEV1/FVC、6MWT指标与SGRQ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基于“阳常不足”以督脉灸治疗痰浊阻肺型肺胀效果显著,患者症状、肺功能均恢复较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胀 痰浊阻肺型 阳常不足 督脉灸 定喘汤加减 中医证候
下载PDF
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联合呼吸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15
作者 朱小英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4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联合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康复护理,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联合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联合呼吸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6MWT)]、排痰量、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咳嗽、喘息、痰多且白黏、口黏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6MWT、排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联合呼吸康复护理可减轻COPD患者临床证候,改善肺功能,促进排痰,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康复护理 循经络取穴振动排痰法 肺功能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鼻舒宣痹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鼻窦炎(肺经风热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公维志 丁晓明 刘跟莉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678-681,共4页
目的观察鼻舒宣痹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急性鼻窦炎(ARS)(肺经风热证)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于本院就诊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观察鼻舒宣痹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急性鼻窦炎(ARS)(肺经风热证)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于本院就诊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鼻舒宣痹汤。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评分、鼻纤毛传输功能以及炎症指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治疗后,两组鼻涕、鼻塞、嗅觉减退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MCC、MT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鼻舒宣痹汤联合针灸治疗ARS(肺经风热证)的疗效良好,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鼻纤毛传输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鼻窦炎 鼻舒宣痹汤 针灸 肺经风热证 鼻纤毛传输
下载PDF
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光耀 李雅婷 +3 位作者 李萍 傅佩骏 杨新伟 陈春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635-638,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2020年5月—2020年12月治疗玫瑰痤疮女性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脉冲光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强... 目的:观察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2020年5月—2020年12月治疗玫瑰痤疮女性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脉冲光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强脉冲光组治疗第0周、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进行双波长强脉冲光照射治疗,中药组服用清肺凉血方,联合组在强脉冲光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清肺凉血方;疗程为8周。采用玫瑰痤疮观察指标评分表评价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和IL-37含量。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强脉冲光组的71.4%和清肺凉血方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灼热、干燥等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评分低于中药组,而灼热及干燥评分低于强脉冲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IL-17和IL-3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17和IL-37水平低于强脉冲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可以有效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17及IL-37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女性 肺经风热 清热凉血方 双波长强脉冲光 IL-17 IL-37
下载PDF
秦裕辉教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验案二则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焰 李翔 +1 位作者 符超君 秦裕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报道国家级名中医秦裕辉教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验案2则。慢性鼻-鼻窦炎病机复杂,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为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虚者多因肺脾气虚,兼受风寒所致。久治不瘥,肺脾愈虚,气机逆乱,清阳不升,湿浊上干,湿聚为痰,壅塞鼻窍,郁而化火,... 报道国家级名中医秦裕辉教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验案2则。慢性鼻-鼻窦炎病机复杂,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为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虚者多因肺脾气虚,兼受风寒所致。久治不瘥,肺脾愈虚,气机逆乱,清阳不升,湿浊上干,湿聚为痰,壅塞鼻窍,郁而化火,后期往往发展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治疗颇为棘手。秦裕辉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散寒与清热并施,散寒以羌活、防风、辛夷、白芷类药物通窍止痛,清热用薄荷、广藿香、龙胆芳香化浊,清泄肺经、胆经郁火;同时还应健脾益气,扶正固本。秦裕辉教授通过辨证施治本病,疗效显著,可为该病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肺经风热 胆腑郁热 肺脾气虚 风寒袭表 医案 秦裕辉
下载PDF
督灸护理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莉 程亚男 +1 位作者 宗辉 王岩梅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7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究中医督灸技术护理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哮喘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督灸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 目的:探究中医督灸技术护理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哮喘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督灸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06%(66/68),高于对照组的86.76%(59/6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肺活量/潮气量比值及最大呼气峰流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3、干扰素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35%(5/68),对照组为10.29%(7/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督灸技术护理能有效降低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生活质量 肺功能 督灸护理
下载PDF
基于“鼻不闻香臭,口不仁”症状探析针刺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治中发挥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征 王昱皓 于楠楠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79-83,共5页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未完全结束,新冠肺炎病毒毒株不断变异,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嗅觉和味觉减退的症状,与中医学“鼻不闻香臭,口不仁”的描述相对应。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古籍文献以及现代研究的整理和分析,探寻新冠肺炎...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未完全结束,新冠肺炎病毒毒株不断变异,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嗅觉和味觉减退的症状,与中医学“鼻不闻香臭,口不仁”的描述相对应。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古籍文献以及现代研究的整理和分析,探寻新冠肺炎侵袭肺脾两经的经络循行依据,从而提出经络辨证指导下针刺疗法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治中发挥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前扭转病势,缓解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扶助正气来达到邪去正安以及未病先防的效果,旨在为针刺疗法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治中的临证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针刺疗法 经络辨证 肺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