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丘罗罗腔文化特征的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安娜 王鹏龙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2-43,47,共3页
罗罗腔是灵丘区域特色和区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为戏剧的传承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灵丘本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载体。罗罗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独具特色的台步、原汁原味的乡音以及亦庄... 罗罗腔是灵丘区域特色和区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为戏剧的传承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灵丘本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载体。罗罗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独具特色的台步、原汁原味的乡音以及亦庄亦谐的剧情上,从而对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罗腔 文化特征 传承 弘扬
下载PDF
鸟居龙藏与西南中国——以其著《西南中国行纪》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志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68-75,共8页
20世纪初,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所进行的人类学调查之旅,其调查成果不仅受到当时在日中国学者的关注,对民国时期中国南方民族的分类等带来影响,并且鸟居提出中国西南诸族与日本的渊源关系等观点也成为战后日本民族起源论... 20世纪初,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所进行的人类学调查之旅,其调查成果不仅受到当时在日中国学者的关注,对民国时期中国南方民族的分类等带来影响,并且鸟居提出中国西南诸族与日本的渊源关系等观点也成为战后日本民族起源论的滥觞。基于此次调查,鸟居龙藏先后出版了两部有关中国西南民族的重要著作,其中《苗族调查报告》一书1936年被译成中文出版,然另一本基于调查日志整理而成的《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南中国》虽然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却一直未有完整的中译本问世。近期,《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南中国》中译本即将由商务印书馆更名为《西南中国行纪》出版发行。值此之际,笔者拟以该书为中心,就其颇具“深描”功底呈现出的资料价值、鸟居龙藏一些重要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与本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若干回顾与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居龙藏 西南中国行纪 苗族 彝族(罗倮) 人类学旅行调查
下载PDF
云南楚雄双柏“老虎笙”舞蹈成因分析
3
作者 山雨彤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1-74,共4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小麦地镇冲村的"老虎笙"以其独特的演绎方式,浓缩了崇拜虎的古老形式。仪式以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来表达"罗罗人"的一颗感恩的心,集"罗罗人"日常生产、生活于一体,融合了自娱...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小麦地镇冲村的"老虎笙"以其独特的演绎方式,浓缩了崇拜虎的古老形式。仪式以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来表达"罗罗人"的一颗感恩的心,集"罗罗人"日常生产、生活于一体,融合了自娱、自乐的传统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笙 罗罗之系 祖先崇拜 舞蹈成因
下载PDF
中国彝族与东南亚倮倮族的比较述略
4
作者 杨甫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5-72,共8页
中国彝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倮倮族,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自称“蛮彝”,基本上是从云南迁徒去的,他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与云南彝族相当,婚姻家庭、丧葬习俗、原始宗教、居住服饰、文化艺术等与云南彝族有诸多相似,但也融入了当地民族的文化因... 中国彝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倮倮族,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自称“蛮彝”,基本上是从云南迁徒去的,他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与云南彝族相当,婚姻家庭、丧葬习俗、原始宗教、居住服饰、文化艺术等与云南彝族有诸多相似,但也融入了当地民族的文化因素。近几十年来,东南亚倮倮族社会经济激剧变化,民族同化,人口减少,民族文化特点式微乃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彝族 东南亚倮倮族 风俗习惯 发展变迁
下载PDF
非遗视野下灵丘罗罗腔的文化价值
5
作者 张安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5-98,共4页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丘罗罗腔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它既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又是灵丘乃至晋北地区地域文化的缩影,并且在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的当下,坚守历史传承中保留的审美精神和文化品格,坚守对本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丘罗罗腔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它既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又是灵丘乃至晋北地区地域文化的缩影,并且在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的当下,坚守历史传承中保留的审美精神和文化品格,坚守对本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生机盎然的传承新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丘罗罗腔 历史文化积淀 地域文化缩影
下载PDF
反结构与秩序重建:楚雄彝族倮倮支系丧葬仪式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单江秀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133-138,共6页
运用特纳的仪式过程中的"反结构"概念分析楚雄彝族倮倮支系的丧葬仪式,认为丧葬过程是仪式的阈限期,此时社会结构处于空白阶段,仪式主体处于"反结构"过程中,并在该过程中汲取力量,重建社会秩序,开始新的结构性的生... 运用特纳的仪式过程中的"反结构"概念分析楚雄彝族倮倮支系的丧葬仪式,认为丧葬过程是仪式的阈限期,此时社会结构处于空白阶段,仪式主体处于"反结构"过程中,并在该过程中汲取力量,重建社会秩序,开始新的结构性的生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结构” 秩序重建 丧葬仪式 彝族倮倮支系
下载PDF
砂砾土公路边坡生态景观恢复技术探讨——以雒洛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建设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挺 《绿色科技》 2014年第5期27-30,共4页
介绍了雒洛高速公路S1-S2段边坡的现状,分析了砂砾土的成因及其特点,提出了在继承传统护坡做法的基础上,创新高速公路护坡生态恢复工程的技术措施,阐述了该高速公路生态恢复建设的效果,以期为同行在高速公路边坡建设中提供借鉴。
关键词 砂砾土 边坡工程 三维网技术 生态恢复 雒洛高速公路
下载PDF
乌蛮历史源流考说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甫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1-99,共9页
"乌蛮"是西南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部落共同体。西南彝族形成的历史,就是一部乌蛮发展史,乌蛮是今天彝族形成的主源。秦汉时期,昆明、叟两大族群经过数百年的分化、重组、融合,隋唐以后成为"乌蛮"的主源。至隋唐时期,&q... "乌蛮"是西南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部落共同体。西南彝族形成的历史,就是一部乌蛮发展史,乌蛮是今天彝族形成的主源。秦汉时期,昆明、叟两大族群经过数百年的分化、重组、融合,隋唐以后成为"乌蛮"的主源。至隋唐时期,"乌蛮"之称广泛出现于汉文献中,并正式为尚黑民族的一种专称。宋元时期乌蛮加快了重组和分化,分布格局基本定型,特别是"罗罗"称谓的出现,标志着今彝语支民族的初步形成。明、清时期,乌蛮进一步分化、发展和融合,各民族名称的记载更加具体、明确,并逐渐演化、发展为今天西南地区彝族各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蛮 昆明 罗罗 彝族
下载PDF
“罗罗”论——从“罗罗摩”到“罗罗斯宣慰司”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楚臣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罗罗"原意龙虎,是一个美好的语汇。彝族族源是多元的,元代设立罗罗斯宣慰司,标志着彝族族源另一元的成立。元代开始,罗罗成为彝族先民的概称。用大量文献史料,从"罗罗摩"到"罗罗斯宣慰司"的追溯中,论述... "罗罗"原意龙虎,是一个美好的语汇。彝族族源是多元的,元代设立罗罗斯宣慰司,标志着彝族族源另一元的成立。元代开始,罗罗成为彝族先民的概称。用大量文献史料,从"罗罗摩"到"罗罗斯宣慰司"的追溯中,论述了彝族族源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彝族族源的多元论以及罗罗为彝族先民的改称,并分析了"罗罗"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罗 罗罗摩 龙虎 罗罗斯先慰司
下载PDF
哀牢山彝区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以摩哈苴所属沙村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普珍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12期15-23,共9页
哀牢山地区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有一个特点:由于晚期封建国家和现代国家的影响,在几百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一般社会发展史上几千年才能完成的变迁。摩哈苴所属的沙村是哀牢山区的典型实例,它与哀牢山区的历史和社会经济之发展是密切联系着... 哀牢山地区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有一个特点:由于晚期封建国家和现代国家的影响,在几百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一般社会发展史上几千年才能完成的变迁。摩哈苴所属的沙村是哀牢山区的典型实例,它与哀牢山区的历史和社会经济之发展是密切联系着的,在很大程度上,沙村"罗罗"彝的发展史,可以反映和代表哀牢山区的一般情况。因此考察沙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史,其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彝族的经济发展史,而且还丰富我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沙村 罗罗彝 生产方式 历史变迁
下载PDF
故宫藏东川府属《猓猡译语》考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鹏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2期223-231,共9页
《猓猡译语》是清代乾隆年间采录的彝汉对译系列辞书,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现藏五种,其中一种标注“东川府属”。该书最初由云南巡抚督办,语料采自今云南会泽一带。与同系列译语相比,该书特别之处在于其所录彝文与注音汉字并非一一对应... 《猓猡译语》是清代乾隆年间采录的彝汉对译系列辞书,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现藏五种,其中一种标注“东川府属”。该书最初由云南巡抚督办,语料采自今云南会泽一带。与同系列译语相比,该书特别之处在于其所录彝文与注音汉字并非一一对应。这一现象应与采录流程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清代彝语书面语与口语间的差异。此外,从彝汉对音及汉语方言特征来看,该书采录人可能并非会泽当地人,而应是昆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川府属《猓猡译语》 彝汉对应 采录流程 音系特征
下载PDF
《多罗罗》从漫画到电影转变的编辑解读
12
作者 牛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9-101,104,共4页
日本漫画《多罗罗》在1969年和2007年先后被改编成动画和电影作品,在从漫画到动画再到电影的媒介转变过程中,编辑活动的改变和媒介特征的转化共同创造了不同媒介中的《多罗罗》文本。在对《多罗罗》从漫画到电影的过程的分析中,以电影... 日本漫画《多罗罗》在1969年和2007年先后被改编成动画和电影作品,在从漫画到动画再到电影的媒介转变过程中,编辑活动的改变和媒介特征的转化共同创造了不同媒介中的《多罗罗》文本。在对《多罗罗》从漫画到电影的过程的分析中,以电影和漫画的媒介属性为切入点,将动画作为过渡媒介,分析媒介转变过程中的编辑作用,并从编辑的视角对媒介转换过程中的文本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漫画 动画作品 电影作品 《多罗罗》 媒介转变 编辑活动 文本解读
下载PDF
彝语倮倮话的体范畴
13
作者 赵小保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2-57,共6页
倮倮话属彝语中部方言,根据所表达的语法差异及其相关的个性特征,倮倮话的体范畴划分为持续体、进行体、完成体、开始体、将形体、经历体六类,体范畴的语法形式由动词搭配对应的体助词构成,动词在前,体助词在后。持续体,用动词V+体助词l... 倮倮话属彝语中部方言,根据所表达的语法差异及其相关的个性特征,倮倮话的体范畴划分为持续体、进行体、完成体、开始体、将形体、经历体六类,体范畴的语法形式由动词搭配对应的体助词构成,动词在前,体助词在后。持续体,用动词V+体助词l■^55表示;进行体,用动词V+体助词■^55l■^55表示;完成体,用动词V+体助词wa^33表示;开始体,用动词V+体助词■^55wa■^33或动词V+体助词■^55l■^55wa^33表示;将形体,用动词V+体助词pa^33或V+体助词pia^35或V+体助词pa^33pia^35三种形式表示;经历体,用动词V+体助词ko^21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 中部方言 倮倮话 体范畴
下载PDF
基于乾隆“猓猡译语”的彝语东部方言历时音变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鹏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8,F0003,共9页
“猓猡译语”是清代乾隆年间采录的彝-汉对译系列辞书,其中四册所记为彝语东部方言。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四册译语彝-汉对译规律及清代西南官话语音材料,分析270余年来彝语东部方言不同土语中出现的若干音变现象。
关键词 猓猡译语 彝-汉对译 彝语方言 历时音变
原文传递
《猓猡译语》的版本及校勘 被引量:8
15
作者 孔祥卿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82,共12页
《猓猡译语》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彝汉对译辞书,现版本有日本的两种和故宫的五种。本文讨论各版本的关系,重点校勘日本和故宫的两种。
关键词 猓猡译语 版本 校勘
原文传递
《永宁属水潦猓猡译语》校释 被引量:6
16
作者 聂鹏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96,F0003,共17页
《永宁属水潦猓猡译语》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彝汉对译词汇集,京都大学和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今四川叙永水潦彝语及相关资料对该书进行校释,并就其编纂流程及译者身份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永宁属水潦猓猡译语》 校释 编纂流程 译者身份
原文传递
清华简“奴卢之戎”试考
17
作者 史党社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0,154,共9页
清华简《系年》所记商周之际的"奴卢之戎",与秦封泥中的"奴卢"、《汉书》所记河西"罗虏"可以对读,本属于西北地区的羌系人群。从先秦到秦代的"奴卢"、汉代的"罗虏",再到唐代作为彝... 清华简《系年》所记商周之际的"奴卢之戎",与秦封泥中的"奴卢"、《汉书》所记河西"罗虏"可以对读,本属于西北地区的羌系人群。从先秦到秦代的"奴卢"、汉代的"罗虏",再到唐代作为彝族先民的西南乌蛮一部的"卢鹿",以及近代的"罗罗"(彝族),可能存在源流关系。结合秦封泥及其他历史资料分析,"奴卢之戎"是秦奴婢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奴卢之戎 罗虏 卢鹿 罗罗 彝族
原文传递
从“猓猡译语”看乾隆西南官话知庄章组分合
18
作者 聂鹏 孔祥卿 《语言历史论丛》 2022年第2期33-55,2-3,共25页
“猓猡译语”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彝汉对音系列辞书。根据书中对音规律可知彼时西南官话知庄章组分合情况:章组、知庄二(梗摄除外)和庄三止摄为一类,对应彝语ts-组;庄三(止摄除外)和知庄二梗摄为一类,对应彝语ts-组。知庄章两分格局与... “猓猡译语”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彝汉对音系列辞书。根据书中对音规律可知彼时西南官话知庄章组分合情况:章组、知庄二(梗摄除外)和庄三止摄为一类,对应彝语ts-组;庄三(止摄除外)和知庄二梗摄为一类,对应彝语ts-组。知庄章两分格局与“南京型”一致,佐证了西南官话的形成与明代江淮(南京)官话有深刻历史渊源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猓猡译语 彝汉对音 乾隆 西南官话 知庄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