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of Anti-Cardiolipin and Anti-β2 Glycoprotein Antibodies in India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1
作者 Vandana Pradhan Anjali Rajadhyaksha +3 位作者 Pranaya Joshi Manisha Patwardhan Shruti Dighe Kanjaksha Ghos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1年第3期339-345,共7页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A) like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CA) and anti-β2glycoprotien (anti-β2GP) are important cause of 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and other occlusive vascular diseases. The prevalen...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A) like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CA) and anti-β2glycoprotien (anti-β2GP) are important cause of 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and other occlusive vascular diseases.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antibodies in SLE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is not known in Indian SLE patient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ACA and anti-β2GP autoantibodies in SLE patients and to correlate them with disease activity and immune parameters such as C3, C4 and CRP levels. where 85 SLE patients referred from Rheumatology Department, KEM hospital, Mumbai were studied. SLE disease 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 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 score at the time of evaluation. All patients studied were in an active stage of disease of which 37.6% patients had renal disorders, which were categorized as Lupus Nephritis (LN) and 62.3% patients did not show any renal manifestations (non-LN). ACA and anti-β2GP autoantibodies, to IgG and IgM subclasses were tested by ELISA. C3, C4 and CRP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nephelometer. It was observed that 12.9% patients were IgG-ACA and IgM-ACA positive and ACA positivity was noted more among LN group Anti-β2GP autoantibody positivity was 27.1% for IgG and 31.8% for IgM., IgG-anti-β2GP antibodies were slightly higher in non-LN patients, whereas a higher incidence of IgM-anti-β2GP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in LN patients. Hence detection both ACA and anti-β2GP antibodies along with associated immune parameters were helpful to evaluate their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disease severity in SLE patients. A long term follow up of patients having ACA and anti-β2GP antibodies without thrombotic event is also needed to detect their possible thrombotic event in future along with their clinical pres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CA) anti-β2glycoprotein antibodies (anti-β2GP) lupus nephritis (LN) SLE without nephritis (Non-LN)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anti-GBM与anti-dsDNA和anti-NuA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成海 张聪恪 +1 位作者 赵静 邹国林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BM)与抗双链DNA抗体(anti-ds DNA)和抗核小体抗体(anti-NuA)的关系。方法反馈分析28例anti-GBM阳性的狼疮肾炎患者致肾炎抗体间的关系。结果28例anti-GBM阳性的狼疮性肾炎患者有13例anti-...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BM)与抗双链DNA抗体(anti-ds DNA)和抗核小体抗体(anti-NuA)的关系。方法反馈分析28例anti-GBM阳性的狼疮肾炎患者致肾炎抗体间的关系。结果28例anti-GBM阳性的狼疮性肾炎患者有13例anti-ds DNA阳性和17例anti-NuA阳性。并且,血清anti-GBM的水平与anti-ds DNA和/或anti-NuA水平一致。结论anti-GBM与anti-ds DNA和anti-NuA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这些肾炎抗体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下载PDF
抗C1q抗体与儿童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李永珍 杨金荣 +6 位作者 张育迪 曹艳 李晓燕 帅兰军 王英 沈田 吴小川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5-839,共5页
目的研究抗C1q抗体与儿童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以及对活动性SLE和活动性L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2019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 目的研究抗C1q抗体与儿童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以及对活动性SLE和活动性L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2019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SLE患儿90例为SLE组,所有患儿均检测抗C1q抗体。收集同期住院的7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other autoimmune diseases,OAD)患儿为OAD组,比较两组抗C1q抗体水平差异,分析抗C1q抗体与SLE和LN各指标的相关性,评价抗C1q在SLE和L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SLE组患儿血清抗C1q抗体水平高于OAD组(P<0.05)。SLE疾病活动性指数与抗C1q抗体呈正相关(rs=0.371,P<0.001),与抗双链DNA抗体呈正相关(rs=0.370,P<0.001)。抗C1q抗体诊断活动性SL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90%和53.90%,曲线下面积为0.720(P<0.05),临界值为5.45 U/mL。抗C1q抗体水平对诊断活动性LN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50%和85.00%,曲线下面积为0.675(P<0.05),临界值为22.05 U/mL。结论抗C1q抗体可作为评价儿童SLE疾病活动性或预测LN活动性的无创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抗C1Q抗体 活动性 儿童
下载PDF
大鼠抗GBM肾炎模型的建立及不同病期的生化指标和肾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汤仁仙 简洁 +1 位作者 王迎伟 董红燕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为研究人类新月体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建立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动物模型。方法提取S -D大鼠GBM抗原 ,将此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抗血清 ,再将此抗血清从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给S -D大鼠。实验分 2组 :肾炎模型组及正常对照... 目的 为研究人类新月体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建立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动物模型。方法提取S -D大鼠GBM抗原 ,将此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抗血清 ,再将此抗血清从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给S -D大鼠。实验分 2组 :肾炎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 ,定期于第 4天、第 14天和第 2 1天检测大鼠 2 4h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的含量和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大鼠肾炎模型组 :大鼠注射抗血清后于第 4天出现大量蛋白尿 ;第 14天血肌酐、血尿素显著升高 ,并持续上升 ;肾组织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内细胞数明显增加 ,大量新月体形成及蛋白管型 ,GBM呈不规则增厚 ,足突融合 ,内皮细胞脱落、坏死 ;免疫荧光检查见兔IgG、鼠IgG沿GBM线形分布。大鼠正常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通过动态观察大鼠抗GBM肾炎的病变变化 ,证实该模型病变与人类新月体性肾炎的病变较为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基底膜抗原 肾小球基底膜抗血清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两种方法建立小鼠抗GBM肾炎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向阳 秦苏萍 +4 位作者 颜超 华慧 刘瀛 汤仁仙 郑葵阳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模型的方法。方法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肾炎模型A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A、B组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16ml/kg),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正常兔血清。肾炎模型...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模型的方法。方法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肾炎模型A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A、B组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16ml/kg),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正常兔血清。肾炎模型A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前1周,背部皮内注射正常兔血清进行预免疫;肾炎模型B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后24h,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mg/kg)。于实验第7、14、21、28天取尿液和血清标本,分别检测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并于上述时间点分别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肾炎模型组小鼠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后,第7天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A组升高更明显(P〈0.05)。肾组织病理表现为:。肾炎模型A组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区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融合;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大量新月体形成,肾小球囊腔变窄,并可见肾小球纤维化形成,其病变程度均高于肾炎模型B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肾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免疫球蛋白预免疫法可以更好地建立小鼠抗GBM肾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m。肾炎 兔抗小鼠gbm抗体 脂多糖 小鼠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加速型抗GBM抗体肾炎肾皮质的线粒体膜流动性和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傅红 黎七雄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加速型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肾炎肾皮质线粒体膜流动性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 1,6 -二苯基 - 1,3,5 -己三烯 (DPH)荧光偏振法研究抗GBM肾炎肾皮质的线粒体膜流动性 ,利用定磷法测定线粒体膜ATP酶的...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加速型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肾炎肾皮质线粒体膜流动性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 1,6 -二苯基 - 1,3,5 -己三烯 (DPH)荧光偏振法研究抗GBM肾炎肾皮质的线粒体膜流动性 ,利用定磷法测定线粒体膜ATP酶的活性。结果 川芎嗪能调节抗GBM抗体肾炎肾皮质的线粒体膜流动性 ,同时可以使Na+ -K+ -ATPase、Mg2 + -ATPase、Ca2 + -ATPase活力升高。结论 川芎嗪可能通过改善肾线粒体膜流动性 ,而保护线粒体膜结构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大鼠 加速型 gbm抗体肾炎 肾皮质 线粒体膜流动性 ATP酶 活性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加速型抗GBM肾炎血清抗体补体的影响
7
作者 汪霞 黎七雄 傅红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 (TMP)对大鼠加速型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血清抗体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加速型抗GBM肾炎模型 ,给药组于造模前一天ipTMP 12 0mg·kg-1·d-1,连续 15d ,于造模后第 1、3、5、7、10、14天测 2 4h... 目的 探讨川芎嗪 (TMP)对大鼠加速型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血清抗体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加速型抗GBM肾炎模型 ,给药组于造模前一天ipTMP 12 0mg·kg-1·d-1,连续 15d ,于造模后第 1、3、5、7、10、14天测 2 4h尿蛋白含量 ;并于第 7、14天分两批处死大鼠 ,测定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含量及IgG、IgM、IgA、C3 水平的变化。结果 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 ,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14dBUN、Scr的含量显著减少 (P <0 .0 1) ;第 7、14天血清IgG和第 14天C3 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且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升高 ;IgM随给药时间逐渐降低 ,到 14d时更为明显 (P <0 .0 5 ) ;IgA在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TMP对大鼠加速型抗GBM肾炎有保护作用 ,其可能机制是干预了C3 、IgG、IgM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大鼠 加速型 gbm肾炎 血清抗体 补体 影响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及雷公藤多苷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宗海涛 李亚宁 林雪菲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及雷公藤多苷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肾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及雷公藤多苷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肾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他克莫司及雷公藤多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自身抗体阳性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降低,血清清蛋白、补体(C3)、C4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及雷公藤多苷可多靶点治疗LN,调节各项生化指标,控制病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中西医并重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狼疮性肾炎 雷公藤多苷 他克莫司 抗核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BXSB狼疮小鼠自身抗体产生、TNFα分泌及狼疮性肾炎病理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55
9
作者 董妍君 李卫东 +3 位作者 屠呦呦 邹万忠 膝慧玲 林志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76-679,共4页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 (DQHS)对BXSB狼疮模型小鼠几项免疫指标及狼疮性肾炎 (lupusnephri tis,LN)病理改变的影响 ,探讨DQHS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双链DNA...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 (DQHS)对BXSB狼疮模型小鼠几项免疫指标及狼疮性肾炎 (lupusnephri tis,LN)病理改变的影响 ,探讨DQHS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双链DNA(ds DNA)抗体 ,以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 ,对肾脏组织进行HE常规染色及Masson特殊染色。结果 :血清中TNFα、抗ds DNA抗体水平 ,DQHS 12 5mg/kg给药组及DQHS 2 5mg/kg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各组肾脏组织HE、Masson染色病理改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DQHS能抑制BXSB小鼠血清抗ds DNA抗体的生成 ,对BXSB小鼠血清中TNFα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能明显改善BXSB小鼠LN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BXSB狼疮 小鼠 自身抗体 TNFΑ 分泌 狼疮性肾炎 病理改变 影响
下载PDF
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在狼疮肾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尹芳蕊 庞春艳 +3 位作者 吕凤凤 张文兰 赵剑波 王永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7-761,共5页
目的:通过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检测,观察3种抗体阳性的狼疮肾炎(LN)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征,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及3种抗体在L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SLE患者120例,其中LN组60例,非L... 目的:通过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检测,观察3种抗体阳性的狼疮肾炎(LN)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征,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及3种抗体在L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SLE患者120例,其中LN组60例,非LN组60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抗核抗体谱及抗C1q抗体的差异;比较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3种抗体阳性的LN患者(三阳性LN组)和非抗体阳性的LN患者(非三阳性LN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LN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为40.00%,非LN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为21.67%,2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P=0.03);LN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66.67%,非LN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6.67%,2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7,P=0.027);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58.33%,非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40.00%,2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P=0.045);其余抗体U1-snRNP、SmD1、Jo-1、SSA/Ro60kD、SSA/Ro52kD、SSB、scl-70、CENP-B和P0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阳性LN组与非三阳性LN组患者年龄及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沉、白细胞和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阳性LN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和血红蛋白水平较非三阳性LN组降低(P<0.05)。三阳性LN组和非三阳性LN组患者不同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是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三抗体阳性可提高LN的诊断率,三阳性LN组患者补体和血液系统方面损害更严重,肾疾病活动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1Q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狼疮肾炎
下载PDF
抗核小体抗体与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许娜 尹光辉 +3 位作者 孙晓旭 边菁 张世杰 明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 A)和抗ds DNA抗体在狼疮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8例LN患者(LN组)和79例非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非L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nu A和ds-DNA抗体,并进行比较。两组标本行抗Sm抗体、抗n ...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 A)和抗ds DNA抗体在狼疮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8例LN患者(LN组)和79例非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非L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nu A和ds-DNA抗体,并进行比较。两组标本行抗Sm抗体、抗n RN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组患者血清中Anu A和抗ds 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3.69%和67.86%,非LN组阳性率分别为44.21%和51.39%,LN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LN组(P<0.05)。LN组与非LN组和AN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M抗体抗n RNP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u A和抗ds DNA抗体可作为诊断SLE的指标,其与SLE患者发生LN密切相关。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有助于诊断SLE和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抗DSDN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下载PDF
联合检测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兆珍 宋丽婷 +3 位作者 郭欣 韩丽 杜柏延 关秀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LN122例)和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应用欧蒙印迹法测定抗双链DNA抗体。结果 406例SLE患者,AN...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LN122例)和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应用欧蒙印迹法测定抗双链DNA抗体。结果 406例SLE患者,ANA阳性率平均为94.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A阳性者核型,LN组核均质型和核颗粒型占84.35%,不伴肾炎组占72.12%(P<0.05)。ANA滴度:LN组较不伴肾炎组,低滴度结果低,而高滴度结果高(P<0.05)。ANA阳性者检测抗双链DNA抗体,其阳性率为:LN组65.22%;不伴肾炎组51.67%(P<0.05)。抗双链DNA抗体滴度,低滴度结果LN组64.00%,不伴肾炎组81.30%;高滴度结果LN组36.00%,不伴肾炎组18.70%(P<0.05)。两组抗双链DNA抗体高滴度时,其相应的ANA滴度:LN组高滴度结果占绝大多数,不伴肾炎组结果分布较均匀,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ANA及抗双链DNA抗体,并综合分析判断,对提高LN的诊断率及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抗体 抗核 抗双链DNA抗体 滴度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建华 陈樱花 +5 位作者 陈独群 刘霞 刘正钊 章海涛 刘志红 胡伟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6-532,共7页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LN临床和病理联系。方法:2012年-2016年经临床和肾活检病理明确诊断的新发LN 228例[女性187例、男性41例,中位年龄29岁(11-73岁)]...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LN临床和病理联系。方法:2012年-2016年经临床和肾活检病理明确诊断的新发LN 228例[女性187例、男性41例,中位年龄29岁(11-73岁)]。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ATA)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其中任何一种阳性定义为ATA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亚临床甲减和低T3综合征。分析LN患者ATA阳性率、甲状腺功能异常和AITD的发生率,探讨其与LN临床和病理的联系。结果:228例LN患者中97例(42.5%)ATA阳性,其中Tg Ab、TPOAb、TRAb和Tg Ab+TPOAb+TRAb阳性率分别为34.2%、22.4%、28.5%和14.9%,LN患者女性TPOAb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25.7%vs 7.3%,P〈0.05)。167例(73.2%)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减18例(7.9%),亚甲减29例(12.7%),甲亢5例(2.2%)和低T3综合征115例(50.4%)。AITD 26例(11.4%),其中桥本甲状腺炎22例(9.6%),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4例(1.8%)。ATA阳性组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血白细胞减少和贫血发生率及抗C1q抗体、抗磷脂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ATA阴性组。甲减、亚甲减和低T3综合征组狼疮活动评分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亚甲减组尿蛋白定量高于低T3综合征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LN各病理类型间ATA阳性率、甲状腺功能异常和AITD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N患者ATA阳性率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AT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及活动性相关,但与肾脏病理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甲状腺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伴MPO-ANCA阳性的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附18例报告) 被引量:7
14
作者 戎殳 赵学智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 :分析伴髓过氧化物酶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MPO- ANCA )阳性的狼疮性肾炎 (L N )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 18例伴 MPO- ANCA阳性 L 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并将不同临床转归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 :这 18... 目的 :分析伴髓过氧化物酶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MPO- ANCA )阳性的狼疮性肾炎 (L N )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 18例伴 MPO- ANCA阳性 L 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并将不同临床转归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 :这 18例伴 MPO- ANCA阳性 L 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有以下特点 :(1)均有肾外病变 ,突出表现为血液系统病变、高血压和浆膜腔炎 ;(2 )肾脏病变主要为蛋白尿伴血尿 ,肉眼血尿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高 ;(3)多种自身抗体阳性 ,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也较高 ;(4 )肾脏病理 ,多数患者为 型 L N,表现为节段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伴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和间质血管炎 ;(5 )预后情况 ,终末期肾衰 (ESRF)发生率和死亡率与一般 L N相近 ,预后差的患者肾小管萎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结论 :MPO- ANCA阳性的 L N患者有别于一般 L N,但 MPO- ANCA阳性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无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狼疮性肾炎 免疫反应 MPO-ANCA
下载PDF
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判断及狼疮肾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江超 青玉凤 周京国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狼疮肾炎(LN)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n=89)、疾病对照组(n=56)和正常对照组(n=42)血清中的抗C1q抗体阳性率,并与SLE患者临床实验室...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狼疮肾炎(LN)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n=89)、疾病对照组(n=56)和正常对照组(n=42)血清中的抗C1q抗体阳性率,并与SLE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活动性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C1qAb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P<0.05);C1qAb阳性的SLE患者肾损发生率、活动性狼疮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C1qAb阴性患者(P<0.05);C1qAb与SLEDAI活动性评分、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及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P<0.05)。结论抗C1q抗体对SLE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价值;抗C1q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1Q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抗DSDNA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汤爱国 皮兰敢 曾立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6-549,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6例SLE患者,8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 目的评价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6例SLE患者,8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成人Still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N-uA,并记录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和部分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ANuA的关系。结果SLE患者ANuA的阳性率为65.2%,疾病对照组仅有1.2%的阳性率,正常对照组全部为阴性;SLE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ANuA在SLE检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2%和99.1%,ANuA阳性组的SLE患者在皮疹、脱发和狼疮性肾炎(LN)的发生率分别为90.7%,58.1%和69.8%,明显高于ANuA阴性组34.8%,21.7%和39.1%(P<0.05)。SLE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ANuA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NuA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浓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AN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50.0%,57.1%和64.4%。结论ANuA可作为诊断SLE和判断SLE活动期的一个很有用的指标,尤其对AN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阴性及合并LN的SL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小体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狼疮性肾炎
下载PDF
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铭明 张锐 +1 位作者 肖会 徐建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LN)以及疾病活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SLE患者以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 目的探讨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LN)以及疾病活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SLE患者以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C4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肾脏损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肌酐(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以及通过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抗体(Anu A)判断其在SLE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总体SLE患者抗C1q抗体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94.3%,在SLE中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疾病活动LN组、疾病稳定LN组和疾病活动非LN组抗C1q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稳定非LN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疾病稳定LN组、疾病活动LN组与疾病活动非L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活动期中,抗C1q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ds-DNA、hs-CRP呈正相关性(P<0.05),与C4呈负相关性(P<0.05),C3和24 h UPQ仅在疾病活动LN组中呈相关性;在疾病稳定期中,抗C1q抗体水平只有在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LN组中与24 h UPQ呈正相关性,与C3、C4呈负相关性。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 A、抗C1q抗体显著提高稳定期LN的诊断价值。结论抗C1q抗体对SLE的诊断和LN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抗C1q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 A、抗C1q抗体有助于SLE稳定期肾脏损害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C1Q抗体 狼疮性肾炎
下载PDF
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小云 姜玉章 +3 位作者 唐朝贵 张迎梅 刘蓓蓓 连建春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及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10例SLE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水平.110例SLE患者按LN判定标...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及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10例SLE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水平.110例SLE患者按LN判定标准分为LN组(41例)和非LN组(69例).比较分析其与补体C3、C4、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anti-dsDNA)抗体的相关性,并通过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及抗dsDNA抗体判断其在LN中的临床价值.结果SLE患者中血清抗C1q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1.90±23.83)U/mL vs(2.73±4.18)U/mL,P<0.05].LN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与抗dsDNA抗体、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补体C3、C4含量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显著提高LN的诊断价值.结论抗C1q抗体水平能反映SLE的疾病活动程度,并与SLE肾损害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有助于LN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1Q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下载PDF
抗C1q抗体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的病理学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瑾岚 郑爱萍 +4 位作者 姜蕾 张悦 熊子波 罗琼 熊祖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46例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滴度进行检测,分析抗Clq抗体与病理表现(Austin肾脏病理评分和Banff...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46例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滴度进行检测,分析抗Clq抗体与病理表现(Austin肾脏病理评分和Banff肾小管病变TIL评分)间的关系。结果抗C1q抗体在LN病理活动患者中阳性率为42.9%。抗Clq抗体与Austin肾脏病理评分CI呈负相关(r=-0.315,P<0.05);与Banff肾小管病变TIL病理评分的I值、L值呈负相关(r=-0.321,P=0.046;r=-0.397,P=0.012),抗Clq抗体与肾小球硬化率呈负相关(r=-0.335,P=0.023)。抗C1q抗体在各病理类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C1q抗体阳性率与LN肾脏间质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肾小管间质病变 抗C1Q抗体 Banff评分 Austin评分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加速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傅红 黎七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 (TMP)对大鼠加速型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 )抗体肾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加速型抗GBM抗体肾炎模型 ,给药组于造模前 1dip给予TMP 12 0mg·kg-1·d-1,连续 15d。于造模后d 1、3、5、7、10、14测 2... 目的 探讨川芎嗪 (TMP)对大鼠加速型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 )抗体肾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加速型抗GBM抗体肾炎模型 ,给药组于造模前 1dip给予TMP 12 0mg·kg-1·d-1,连续 15d。于造模后d 1、3、5、7、10、14测 2 4h尿蛋白含量 ;并于d 7,14分两批处死大鼠 ,测定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含量 ,制备肾皮质胞浆、线粒体 ,观察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 川芎嗪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 ,尿蛋白含量降低 (P <0 0 1) ;14dBUN、Scr含量减少 (P <0 0 1) ;胞浆、线粒体GSH Px、Cat、SOD活性均增加 (P <0 0 5 ,P <0 0 1)而MDA含量降低 (P <0 0 5 )。结论 TMP对大鼠加速型抗GBM抗体肾炎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gbm肾炎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