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叶黄素米糠油体乳液的制备及理化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张文冠 郝佳 许朵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142,共6页
叶黄素因其优异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关注,但水溶性差、易降解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该研究以副产物米糠为原料,提取米糠油体作乳化剂,负载叶黄素的稻米油为油相,制备米糠油体叶黄素乳液,对乳液的物理稳定性、... 叶黄素因其优异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关注,但水溶性差、易降解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该研究以副产物米糠为原料,提取米糠油体作乳化剂,负载叶黄素的稻米油为油相,制备米糠油体叶黄素乳液,对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包封效果、流变特性、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乳液组分间相互作用以及乳液的储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乳液的理化稳定性随着体系中油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油相体积分数为10%时,乳液粒径为(481.03±34.39)nm,zeta电位值为(-38.07±0.46)mV;叶黄素与米糠油体主要通过氢键结合;在经过22 d的加速氧化后乳液中叶黄素的保留率接近65%。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植物油体递送载体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米糠油体 乳液 相互作用 理化稳定性
下载PDF
精炼过程中大豆油色素含量的变化及叶绿素的脱除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迎章 陈秋军 +3 位作者 周梅升 杨龙娟 王鲁飞 李翠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1,共3页
为了改善成品大豆油外观发绿、发暗的情况,测定了大豆油精炼过程中3种色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并研究了叶绿素的脱除。结果表明:在现有精炼工艺条件下,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可以被完全脱除,当大豆原油的叶绿素含量大于2... 为了改善成品大豆油外观发绿、发暗的情况,测定了大豆油精炼过程中3种色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并研究了叶绿素的脱除。结果表明:在现有精炼工艺条件下,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可以被完全脱除,当大豆原油的叶绿素含量大于2.0 mg/kg时,叶绿素含量很难降到0.20 mg/kg以下;添加0.075%的活性炭对大豆原油进行脱色可使叶绿素含量不超过0.20 mg/kg。综上,通过目前加工手段及调整加工助剂,基本可以脱除大豆油中的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精炼 叶绿素 叶黄素 Β-胡萝卜素 脱除
下载PDF
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油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薛永强 王谦 李洪江 《化学工程师》 CAS 2004年第12期57-59,共3页
本文介绍了用萃取的方法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油的实验过程 ,其中对萃取液进行了筛选 ,详细考察了溶剂量、时间。
关键词 万寿菊 叶黄素 温度 筛选 剂量 收率 溶剂 萃取液 研究 实验过程
下载PDF
在高温油脂中叶黄素的热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3
4
作者 庞慧丽 李大婧 刘春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47-151,共5页
应用HPLC法监测叶黄素在高温油脂中的变化,进而了解叶黄素的降解规律,以期为改善油炸食品加工、油脂精炼工艺和开发含叶黄素的功能性食用油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该方法采用C30-HPLC-DAD监测叶黄素分别在130、150、170、190℃大豆油和棕... 应用HPLC法监测叶黄素在高温油脂中的变化,进而了解叶黄素的降解规律,以期为改善油炸食品加工、油脂精炼工艺和开发含叶黄素的功能性食用油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该方法采用C30-HPLC-DAD监测叶黄素分别在130、150、170、190℃大豆油和棕榈油中的保留率变化,计算出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叶黄素在大豆油和棕榈油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任一组来说,温度越高,热处理时间越长,则全反式叶黄素及其顺式异构体在油脂中的浓度越小;在同一温度时,与棕榈油相比,它们在大豆油中的残存量相对较大,但在190℃时,在两种油脂中的降解反应都很剧烈;在同一温度下的同种油脂中,各顺式异构体的降解速率常数大于全反式叶黄素,13-顺式/13’-顺式叶黄素比9-顺式/9’-顺式叶黄素更易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热降解 动力学 大豆油 棕榈油
下载PDF
万寿菊油树脂制取高纯度叶黄素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孟丽 赵文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71-74,共4页
研究万寿菊油树脂中叶黄素酯的分离纯化过程。结果表明,较优的分离纯化条件为:丙酮溶解万寿菊油树脂的条件为:料液比1:3(m/V)、温度50℃、冷却时间3h;正丁醇处理丙酮浓缩物的条件为:料液比1:3.5(m/m)、温度50℃、冷却时间4h,正丁醇处理... 研究万寿菊油树脂中叶黄素酯的分离纯化过程。结果表明,较优的分离纯化条件为:丙酮溶解万寿菊油树脂的条件为:料液比1:3(m/V)、温度50℃、冷却时间3h;正丁醇处理丙酮浓缩物的条件为:料液比1:3.5(m/m)、温度50℃、冷却时间4h,正丁醇处理物再经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得纯度可达85%以上的叶黄素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酯 万寿菊油树脂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纳米分散高含量叶黄素微囊化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迪 邵斌 +3 位作者 许新德 周玉春 刘爱琴 代志凯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5,共6页
叶黄素不溶于水,微溶于植物油,有限的溶解性和对氧化的高敏感性,阻碍了合成得到的粗产品在食品和饲料染色中的直接使用,为增加得色量并增加可吸收性和生物利用率,必须将活性物质的粒径减小到10μm以下,甚至有的达到了纳米级,因为叶黄素... 叶黄素不溶于水,微溶于植物油,有限的溶解性和对氧化的高敏感性,阻碍了合成得到的粗产品在食品和饲料染色中的直接使用,为增加得色量并增加可吸收性和生物利用率,必须将活性物质的粒径减小到10μm以下,甚至有的达到了纳米级,因为叶黄素的着色效力和生物利用率与其在介质中的粒径和分散性直接相关,为此本文研究了以叶黄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油、溶解温度、时间、喷雾干燥工艺对微囊化叶黄素产品的影响,确定了瞬时高温油溶和喷雾冷凝法微囊化叶黄素新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从产品感观质量和稳定性入手,确定了合理的水溶性5%叶黄素微囊化产品配方,解决了高含量叶黄素产品的稳定性、异构和高脂溶难吸收的三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瞬时高温油溶法 微胶囊化 雾喷冷凝法 高含量
下载PDF
油棕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小丽 梁远学 +2 位作者 郜凌超 李东栋 郑育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共5页
以油棕果为材料,分别提取油棕果5个发育时期的类胡萝卜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鉴定其中叶黄素、蕃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的成分和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油棕果中的叶黄素、蕃茄红素、... 以油棕果为材料,分别提取油棕果5个发育时期的类胡萝卜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鉴定其中叶黄素、蕃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的成分和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油棕果中的叶黄素、蕃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完全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随着油棕果实成熟度的增加,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在果实发育后期,β-胡萝卜素是α-胡萝卜素的3~4倍;相反地,叶黄素从青果期到成熟期的含量是逐渐减少的;蕃茄红素的含量变化不大。油棕在成熟过程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增加,主要转化为以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类胡萝卜素 高效液相色谱 叶黄素 蕃茄红素 α-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
下载PDF
单甘酯和豆甾醇混合物固化葵花籽油的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蒋兆景 刘忠博 +1 位作者 马汉军 刘本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2-30,共9页
植物油在凝胶剂的作用下固化形成的油凝胶能够减少食品中反式和饱和脂肪酸的应用,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还可用作脂溶性功能成分的载体,在食品工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食源性凝胶剂的开发是目前食品油凝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考察单甘... 植物油在凝胶剂的作用下固化形成的油凝胶能够减少食品中反式和饱和脂肪酸的应用,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还可用作脂溶性功能成分的载体,在食品工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食源性凝胶剂的开发是目前食品油凝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考察单甘酯(monoglyceride,MG)和豆甾醇(stigmasterol,ST)混合物对葵花籽油的固化效果,系统研究MG/ST配比、质量分数及贮藏温度对油凝胶的质构、流变、热力学性质及叶黄素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MG/ST配比对其凝胶剂最低成胶质量分数有明显影响,当凝胶剂质量分数大于4%时所有配比均形成凝胶。在5℃贮藏温度下,MG或ST型油凝胶的硬度、黏度和咀嚼性等质构性质高于MG-ST型油凝胶。而在20℃的贮藏温度下,MG-ST型油凝胶具有更高的质构指标水平。流变学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油凝胶均为假塑性流体,具有相似的流变学特性。油凝胶的凝胶温度由凝胶剂质量分数和配比决定,与贮藏温度无关。MG/ST配比为2∶8时具有最高的凝胶温度(80℃),凝胶温度随ST比例减小而下降。所得油凝胶均能明显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且MG/ST配比为8∶2时油凝胶呈现出最好的叶黄素保护效果。本研究对于开发新型食用油凝胶产品,推动叶黄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单甘酯 豆甾醇 葵花籽油 叶黄素
下载PDF
叶黄素油悬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乔宣宣 徐建中 +2 位作者 贾新超 高江涛 高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0,共5页
以叶黄素油悬液稳定性系数R%值为指标,从流变学、油悬液黏度、粒径、叶黄素晶体中脂肪酸含量等方面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加速试验下粒子形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温度的升高,叶黄素晶体颗粒会发生团聚,加剧油悬液分... 以叶黄素油悬液稳定性系数R%值为指标,从流变学、油悬液黏度、粒径、叶黄素晶体中脂肪酸含量等方面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加速试验下粒子形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温度的升高,叶黄素晶体颗粒会发生团聚,加剧油悬液分层。随着粒径的增大、黏度的降低,稳定性系数R%下降、流变学系数升高。晶体中值粒径D_(50)和油悬液体系黏度μ值满足某一范围且D_(50)^(2)/μ越小,体系越稳定。叶黄素晶体中脂肪酸含量对油悬液的黏度影响较大,合适的脂肪酸含量有利于提高油悬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油悬液 稳定性 粒径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脂精炼过程中色素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亚 刘启东 +2 位作者 孙百创 朱飞堂 陈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47,共5页
以精炼各工段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为原料,通过定量检测其中4种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及叶绿素)的含量,考察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脂的色素组成及在精炼各工段的含量范围,研究精炼过程中各色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原... 以精炼各工段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为原料,通过定量检测其中4种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及叶绿素)的含量,考察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脂的色素组成及在精炼各工段的含量范围,研究精炼过程中各色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原油中色素总量大小排序为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3种植物油脂中色素组成也不相同。在中和工段,菜籽油中叶黄素、玉米油中叶绿素衰变较明显,其他色素衰变不明显;各色素在脱色工段衰变较为明显;脱臭工段叶绿素总去除率分别为大豆油85.7%~98.7%、菜籽油97.9%~99.9%、玉米油92.3%~98.9%,而脱臭油中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含量均低于检出限。食用植物油脂精炼过程色素的定量分析,可以为植物油脂适度精炼及精准加工提供可靠的评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精炼 叶黄素 叶绿素 玉米黄质 Β-胡萝卜素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干果及枸杞籽油中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桂娟 朱捷 +3 位作者 汤丽华 谢芳 王紫昕 朱燕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209-211,共3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枸杞及枸杞籽油中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的方法。[方法]试样经皂化使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释放为游离态,用乙醚-正己烷-环己烷(40+40+20,V/V)提取,C_(30)(250 mm×4.6 mm,5...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枸杞及枸杞籽油中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的方法。[方法]试样经皂化使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释放为游离态,用乙醚-正己烷-环己烷(40+40+20,V/V)提取,C_(30)(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结果]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在不同浓度下其峰强度和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样品添加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83.9%~111.1%,RSD为1.5%~9.5%(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适用于枸杞及枸杞籽油中3种类胡萝卜素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枸杞干果 枸杞籽油 玉米黄质 Β-胡萝卜素 叶黄素
下载PDF
叶黄素油悬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汶坤 郭明津 +3 位作者 易余艳 黄椿鉴 付虬声 倪莉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8-422,共5页
对乳化法制备叶黄素油悬液的配方组成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选择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乳化转速为参数,以叶黄素油悬浮液稳定系数R值为稳定性评价指标,优化叶黄素油悬液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以卵磷脂和单硬脂酸甘... 对乳化法制备叶黄素油悬液的配方组成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选择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乳化转速为参数,以叶黄素油悬浮液稳定系数R值为稳定性评价指标,优化叶黄素油悬液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以卵磷脂和单硬脂酸甘油脂(质量比1∶1)复配作为乳化剂、乳化剂添加量4%(质量百分比)、乳化温度65℃、乳化转速16 000 r.min-1和乳化时间30 min时制备的产品稳定性最佳,静置6个月未发现析油分层的现象,并且色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油悬液 稳定系数 乳化工艺
原文传递
叶黄素酯的微波辅助提取及对油脂的抗氧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卫 杨中林 +1 位作者 高彦祥 刘本国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0-183,共4页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从万寿菊原料中提取叶黄素酯,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W微波功率下,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20s;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确...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从万寿菊原料中提取叶黄素酯,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W微波功率下,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20s;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确定叶黄素酯的脂肪酸组成;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叶黄素酯对菜籽油、色拉油和猪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叶黄素酯能够有效延缓猪油、菜籽油、大豆色拉油的氧化,随着叶黄素酯添加量的增大,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酯 微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 液质联用分析 油脂
原文传递
叶黄素制品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莉华 许新德 +4 位作者 邵斌 周慧 洪毅敏 虞雷明 章鹏飞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叶黄素微胶囊和叶黄素油悬浮液两种叶黄素制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叶黄素的LC-MS/MS测定方法。考察大鼠分别灌胃给予100 mg/kg叶黄素微胶囊或叶黄素油悬浮液后血药浓度变化,应用DAS ... 目的:研究叶黄素微胶囊和叶黄素油悬浮液两种叶黄素制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叶黄素的LC-MS/MS测定方法。考察大鼠分别灌胃给予100 mg/kg叶黄素微胶囊或叶黄素油悬浮液后血药浓度变化,应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根据叶黄素微胶囊和叶黄素油悬浮液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叶黄素浓度5 ng/ml^2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定量下限为为5 ng/ml;10 ng/ml、50 ng/ml和160 ng/ml三个浓度剂量组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69.7%、94.9%和98.1%;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5.3%、70.9%和73.4%。大鼠单剂量给予叶黄素微胶囊和叶黄素油悬浮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65.8±38.9)mg/L和(48.3±17.3)mg/L,Tmax分别为(4.7±3.0)h和(3.7±0.8)h,AUC(0-32)分别为(566.6±203.6)mg/L·h和(385.2±107.3)mg/L·h,叶黄素微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7.1%。结论:所建立LC-MS/MS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大鼠叶黄素血药浓度的测定和药动学研究。以叶黄素油悬浮液为参比制剂,叶黄素微胶囊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微胶囊 叶黄素油悬浮液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