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charcoal-induced changes to soil properties in temperate regions of northern Iran
1
作者 Fatemeh Faghih Mostafa Emadi +1 位作者 Fardin Sadegh-Zadeh Mohammad Ali Bahmanyar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063-1071,共9页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and benefits of charcoal application o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forest soils in temperate or non-tropical regions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 in spite of its important r...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and benefits of charcoal application o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forest soils in temperate or non-tropical regions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 in spite of its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warming.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scribe the long-term charcoal-induced changes in organic carbon (OC) content and other soil properties of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s in Mazandaran province, northern Iran. Three sites were sampled to collect composite soil samples from two depths (0–20 and 20–40 cm) inside and outside of a plot of charcoal-enriched soils surrounding a historical charcoal production site (abandoned for more than 120 years). The presence of charcoal in soils for about 120 years elevated significantly the black carbon, total OC, natural soil OC, total nitroge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soil OC density, exchangeable bases,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vailable water capacity and available Fe, Mn and Zn compared to the adjacent reference soils.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and pH were 15.5 cmolc kg^-1 and 0.5 units,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e adjacent reference soils at 0–20 cm soil depth. Howev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bulk density and available Cu were higher in the adjacent reference soil. The aged charcoal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icrobial respiration rate of studied soil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new insights and strong support for the long-term benefi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as a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soil productivity as well as sequestering large quantities of durable carbon in soils of the region and mitigating global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Black carbon Forest soils luvisolS TEMPERATE climate TERRA preta
下载PDF
安徽省石灰岩风化物发育土壤的特性和系统分类 被引量:9
2
作者 顾也萍 冯学钢 巩劼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安徽省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根据土壤特性,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探讨8个土壤剖面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其中2个剖面为黑色岩性均腐土土类;1个剖面为钙质湿润淋溶土土类;5个剖面为钙质湿润雏形土土类。
关键词 安徽 石灰土 土壤 分类 均腐土 淋溶土 雏形土
下载PDF
发生分类淋溶土与系统分类参比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3 位作者 王洪杰 孙维侠 杜国华 龚子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5-853,i013,共10页
利用最新建立的中国 1∶10 0万土壤数据库 ,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为10 5 975 7.8km2 ,分布规律明显 ;与系统分类参比 ... 利用最新建立的中国 1∶10 0万土壤数据库 ,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为10 5 975 7.8km2 ,分布规律明显 ;与系统分类参比 ,发生分类淋溶土分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4个土纲 ,即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和灰土 ,它们分别占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的 72 .8%、2 6 .1%、1.0 %、0 .1% ,其中包含系统分类的 2 5个土类和 4 7个亚类 ,参比关系复杂 ,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分析发生分类某一类型土壤分属于系统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积比例及其标准偏差 ,结果表明土壤参比的单元级别越低 ,越易于参比和把握。为了使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更实用、更易于普及 ,深入开展土壤基层分类研究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必要的 ,也是十分迫切的。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与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溶土 发生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基层分类 土壤数据库 土壤类型 特征研究 中国 新建 发展
下载PDF
旱作褐土中铁氧化物的厌氧还原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孙丽蓉 王旭刚 +3 位作者 郭大勇 王利朋 刘素云 郭永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异化铁还原是厌氧环境中有机物降解的重要微生物过程,不仅影响Cr、U等无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还与CH4、N2O、H2S等温室气体的释放关系密切。本文选择7个旱作褐土样品,采用泥浆厌氧恒温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旱作褐土中氧化铁的厌氧还原特... 异化铁还原是厌氧环境中有机物降解的重要微生物过程,不仅影响Cr、U等无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还与CH4、N2O、H2S等温室气体的释放关系密切。本文选择7个旱作褐土样品,采用泥浆厌氧恒温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旱作褐土中氧化铁的厌氧还原特征,结果表明旱作褐土在淹水条件下可以发生铁氧化物的异化还原,其还原潜势介于4.47~5.95 mg g-1之间,还原速率常数介于0.15~0.27 d-1之间。褐土中部分晶态铁氧化物可在这一过程中被还原,游离铁的平均还原率为41.95%。经过40 d厌氧培养后,99.26%的NO-3和88.82%的SO24-被还原。还原过程的速率常数k、Vmax、Tmax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还原潜势与土壤SO24-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褐土 铁氧化物 厌氧还原 氮硫循环
下载PDF
北亚热带湿润淋溶土的土属划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克宁 李贵宝 徐盛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3-320,共8页
本文以北亚热带湿润淋溶土为对象,研究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属的划分依据和指标,它们是颗粒大小级别、矿物学类型、土壤温度级别,土属命名以主要鉴别属性加亚类名称连续命名。
关键词 亚热带 湿润淋溶土 基层土壤分类 土属划分
下载PDF
石灰岩分布区茶园土壤系统分类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新民 潘根兴 +1 位作者 尹力初 周运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本文对池州市石灰岩分布区茶园土壤特性进行了分析,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将该区土壤分成淋溶土纲和富铁土纲和雏形土土纲。从而解决了石灰岩分布区种茶的土壤学上的一些认识问题。
关键词 石灰岩分布区 土壤系统分类 淋溶土 富铁土 雏形土 茶园土壤
下载PDF
黑土层厚度及心土培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匡恩俊 刘峰 高中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6-269,共4页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典型岗地白浆土土层结构为基础,通过改变黑土层的厚度研究了心土层对大豆产量的贡献;并通过混施磷肥和钙肥,研究了心土培肥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黑土厚度的增加,大豆株高和产量显著增加,白浆土心土对大豆产量的贡...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典型岗地白浆土土层结构为基础,通过改变黑土层的厚度研究了心土层对大豆产量的贡献;并通过混施磷肥和钙肥,研究了心土培肥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黑土厚度的增加,大豆株高和产量显著增加,白浆土心土对大豆产量的贡献很低,仅为4.7%;各心土培肥处理比心土混层增产9.7%~18.1%,比白浆土原状土壤增产16.0%~34.1%,土壤施磷后增加了Ca2-P、Ca8-P和Al-P的含量。因此,白浆土心混施钙磷肥对大豆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黑土 白浆土 心土 培肥 产量
下载PDF
黑龙江省漂白淋溶土基层分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辛刚 张之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对漂白淋溶土的基层分类进行了研讨,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9)的要求,将黑龙江漂白淋溶土划分为5个土族,17个土系,并对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的科学依据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 黑龙江 基层分类 土壤系统分类 漂白淋溶土 土族 土系
下载PDF
发生分类半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2 位作者 王洪杰 杜国华 龚子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4,共5页
利用最新建立的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半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归属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发生分类半淋溶土总面积为427 843.1 km2,可参比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4个土... 利用最新建立的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半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归属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发生分类半淋溶土总面积为427 843.1 km2,可参比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4个土纲,即淋溶土、雏形土、均腐土、人为土,分别占发生分类半淋溶土总面积的51.3%、35.2%、10.7%和2.8%,其中包含了系统分类的22个土类和38个亚类.对发生分类某一类型土壤分属于系统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积比例及其标准偏差的分析表明,土壤参比归属的单元级别越低,越易于参比和把握.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参比 土壤分类 半淋溶土
下载PDF
三江平原漂白冷凉淋溶土垦殖后肥力退化及调控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学民 薛友和 +1 位作者 蔡德利 张之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5-8,共4页
三江平原漂白冷凉淋溶土垦殖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酸度增高,土壤养分元素有增有减。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因有机质的减少和耕作而变差,土壤的生物学性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采取秸秆还田、施用石灰、平衡施肥及合理耕作等措施,可使土壤... 三江平原漂白冷凉淋溶土垦殖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酸度增高,土壤养分元素有增有减。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因有机质的减少和耕作而变差,土壤的生物学性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采取秸秆还田、施用石灰、平衡施肥及合理耕作等措施,可使土壤肥力得到恢复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白浆土 土壤退化
下载PDF
太白山北坡基带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 被引量:5
11
作者 常庆瑞 冯立孝 雷梅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50-54,共5页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太白山北坡基带土壤腐殖质累积较弱,淋溶作用中等,土壤溶液呈中性反应,阳离子代换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剖面分化发育好,形成具有典型硅铝特性的粘化B层,铁的...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太白山北坡基带土壤腐殖质累积较弱,淋溶作用中等,土壤溶液呈中性反应,阳离子代换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剖面分化发育好,形成具有典型硅铝特性的粘化B层,铁的游离度低而活化度高,土壤风化弱,发育程度较低。基带土壤属于系统分类中的简育干润淋溶土土类、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特性 系统分类 基带土壤 太白山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土壤的黏化作用及黏化层的鉴定问题讨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明奎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2期53-57,共5页
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土壤黏化作用可分为淀积黏化、残积黏化和次生黏化等3种,但淋溶土鉴定的诊断层——黏化层的形成只涉及淀积黏化作用和次生黏化作用2种。中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土壤脱硅富铁铝化明显、土壤铝饱和度高、黏粒矿物中有较多的... 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土壤黏化作用可分为淀积黏化、残积黏化和次生黏化等3种,但淋溶土鉴定的诊断层——黏化层的形成只涉及淀积黏化作用和次生黏化作用2种。中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土壤脱硅富铁铝化明显、土壤铝饱和度高、黏粒矿物中有较多的1:1型矿物,多数情况下难以发生淀积黏化作用。而次生黏化作用一般发生在温带地区,其气候条件主要为半干润。因此,除一些石灰性母质发育的土壤外,南方山地丘陵地区一般不具备淋溶土形成的成土环境。而该区某些土壤上下层质地的差异常常是漫长历史时期表蚀的结果,把这类上下质地差异的土壤划归为淋溶土不符合土壤发生分类原则。建议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的黏化层定义中参照美国土壤分类系统中黏化层的定义,把盐基饱和(即盐基饱和度大于50%)作为鉴定黏化层的一个指标,避免在土壤调查中夸大南方山地丘陵地区淋溶土的出现范围,以解决南方山地淋溶土与雏形土鉴定上的不确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溶土 黏化作用 黏化层 南方丘陵山地土壤
下载PDF
淮北平原冬小麦土壤含水率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海婷 黄娟萍 +3 位作者 朱永华 吕海深 刘勇 王振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淮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冬小麦灌溉和田间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2—2018年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的土壤含水率数据和适宜土壤含水率阈值,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M-K检验法)、滑动T... 【目的】探讨淮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冬小麦灌溉和田间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2—2018年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的土壤含水率数据和适宜土壤含水率阈值,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M-K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克里金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淮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冬小麦全生育期10、20 cm土层深度含水率呈下降趋势,而50 cm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10、20和50cm的土壤含水率未发生突变,其变化处于正常波动范围。(2)冬小麦生育期内,拔节—抽穗阶段、抽穗—乳熟阶段和乳熟—成熟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低于适宜含水率下限值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8.5%、46.2%和46.2%,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而返青—拔节阶段土壤含水率均高于适宜含水率下限值,出现干旱胁迫的可能性较低。(3)在空间分布上,冬小麦全生育期表层土壤含水率西南部最高,中部较低,而中层50cm则呈从南向北减少的整体态势。(4)在拔节—抽穗阶段,土壤含水率的低值区出现在蚌埠和蒙城的概率为45.5%和50.0%,而在抽穗—乳熟阶段其概率分别为62.0%和38.1%。【结论】未来淮北平原表层土壤含水率可能呈下降趋势,冬小麦生长受干旱胁迫的可能性较大,蚌埠和蒙城地区应加强冬小麦的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适宜土壤含水率阈值 时空变化 砂姜黑土 淮北平原
下载PDF
陕西省烟叶主产区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谈晔 李新平 +5 位作者 李文斌 张立新 周军 高梅 韦成才 马英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6-320,共5页
为了明确陕西省烟叶主产区土壤类型归属,选取了陕西省烟叶适宜种植区中洛南县、陇县、旬阳县3个典型剖面,分别进行了野外观察描述土壤性状和室内测试土壤剖面各层次的基本理化性质。在研究了各取样地土壤形成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按照《... 为了明确陕西省烟叶主产区土壤类型归属,选取了陕西省烟叶适宜种植区中洛南县、陇县、旬阳县3个典型剖面,分别进行了野外观察描述土壤性状和室内测试土壤剖面各层次的基本理化性质。在研究了各取样地土壤形成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检索结果表明,陕西洛南、陇县、旬阳3个烟叶种植基地土壤分别为普通铁质湿润淋溶土、普通钙积干润均腐土、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同时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进行了比较,以便于今后陕西省烟叶种植区对土壤系统分类的推广及利用,并为陕西省烟叶种植基地土壤规划利用和国际间土壤学术交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土壤系统分类 淋溶土 均腐土
下载PDF
Trends and rates of holocene soil evolution in the North Caucasian Piedmont
15
作者 A.L.ALEXANDROVSKY S.N.SEDOV A.A.GOLYEV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S1期193-199,共7页
In the piedmont of the North Caucasus a 3500 yr B.P. steppe was replaced by forest asclimate became moister. Steppe Chernozems were preserved under high (up to 8 m) burial mounds(kurgans) constructed about 5000 yr B.P... In the piedmont of the North Caucasus a 3500 yr B.P. steppe was replaced by forest asclimate became moister. Steppe Chernozems were preserved under high (up to 8 m) burial mounds(kurgans) constructed about 5000 yr B.P. On natural landsurfaces surrounding the kurgans,Chernozems evolved to Luvisols. On the kurgans made of loess and Chernozem soil, matureLuvisols formed during the forest stage. On the kurgans covered with artificial limestone paving,the Luvisol profile is less developed.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ubstances occur throughoutthe whole kurgan pile. These include fissures and earthworm channels filled with clay-humusmaterial or secondary carbonates, gleyed mottles, iron oxides, and neoformed gypsum. Theseprocesses cause dia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buried Chernozems even at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CASIAN PIEDMONT burial mounds Chernozems luvisolS soil and landscape EVOLUTION HOLOCENE
原文传递
湿润淋溶土、雏形土系统分类的参比
16
作者 吴克宁 曲晨晓 吕巧灵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在北亚热带的汉中、南阳、南京选取了十个代表性土壤剖面 ,分析其理化性质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征 ,并对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和土壤发生分类制的类型进行参比 .
关键词 淋溶土 雏形土 中国 土壤系统分类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 参比 诊断层 诊断特性
原文传递
土壤侵蚀作用对黄土高原黏化层鉴定和淋溶土分类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蕾 张凤荣 +1 位作者 李超 靳东升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68,共8页
黏化层是淋溶土的首要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黏化层是在长期相对稳定的湿润淋溶条件下形成的。但黏化过程很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和土壤侵蚀作用而被打断。本文以山西土系调查16个淋溶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剖面黏化层与上覆下伏层、各... 黏化层是淋溶土的首要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黏化层是在长期相对稳定的湿润淋溶条件下形成的。但黏化过程很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和土壤侵蚀作用而被打断。本文以山西土系调查16个淋溶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剖面黏化层与上覆下伏层、各剖面间的基本特征及其理化性状分析,探索土壤侵蚀作用对黄土高原黏化层鉴定和淋溶土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16个淋溶土剖面中大多数黏化层与上覆层之间的形态特征过渡明显,胶膜、黏化率、粉黏比以及石灰性强弱等理化性质均表明黏化层主要是淋溶淀积的结果;(2)根据诊断层与诊断特性,将这16个淋溶土剖面进一步分为表蚀铁质干润淋溶土、石化钙积干润淋溶土、简育钙积干润淋溶土和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等不同亚类;(3)表蚀亚类的黏化率明显低于其他几个亚类,而粉黏比与之相反;(4)依据胶膜存在而被鉴别为黏化层的诊断层是古土壤黏化层受地质剥蚀作用剥蚀后而出露地表的。这一结果与土壤系统分类诊断剖面只限于近地表1.5 m、最多不超过2.0 m深度有关,而如果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则这些古土壤黏化层会被认定为"红黏土母质"并在土属一级得到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黏化层鉴定 淋溶土分类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