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宋立强 崔昊 +5 位作者 梁文全 刘贵宾 曹博 黄俊 袁震 卫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淋巴结转移数量对预后影响的优化分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21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34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淋巴结转移数量对预后影响的优化分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21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34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指南N分期标准分为T1N1与T1N2+组,其中T1N1组140例,T1N2+组208例。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早期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log-rank检验筛选淋巴结转移数量对预后影响的最优分类。结果:T1N1组3年总体生存率高于T1N2+组(83.9%vs.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N分期、肿瘤大小、脉管癌栓与早期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远期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P=0.04)、肿瘤N分期较晚(P=0.002)、肿瘤>3 cm(P=0.016)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以淋巴结转移数量为截断点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数量等于6时,log-rank检验的χ^(2)值最大(77.5%vs.56.0%,log-rankχ^(2)=23.109,P<0.001),有助于更好地区分不良预后患者。结论:对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年龄≥60岁、肿瘤>3 cm、肿瘤N分期较晚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数量等于6可作为反映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后的有效分类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转移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樊钊强 骆洋 +2 位作者 温小军 韦新闻 钟鸣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No.253淋巴结)的临床病理特点、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43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No.253淋巴结)的临床病理特点、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43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术后随访,进行3年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的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6.48%(28/432),No.253淋巴结阳性病例均有癌旁淋巴结转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转移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57.14%vs.86.38%,P<0.001)、3年无病生存率(50.00%vs.81.43%,P<0.001)均低于无转移的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7 cm(P=0.021)、CEA>5 ng/mL(P=0.006)、肿瘤直径>5 cm(P=0.039)、T_(3)~T_(4)分期(P=0.030)、低分化(P=0.026)、非管状腺癌(P=0.005)是No.253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CEA>5 ng/mL(P<0.001)、T_(3)~T_(4)分期(P=0.038)、低分化(P=0.017)、非管状腺癌(P<0.001)是No.253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A>5 ng/mL、T_(3)~T_(4)分期、低分化、非管状腺癌是No.253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行No.253淋巴结规范化清扫,以达到更好的肿瘤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肠系膜下动脉 淋巴转移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胸中段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生存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丽萍 余志高 +1 位作者 李小菊 叶丹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对治疗胸中段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意义及生存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287例行胸中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放疗组133例和放化疗组...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对治疗胸中段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意义及生存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287例行胸中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放疗组133例和放化疗组154例。并对患者1、3、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放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高于放疗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p T分期、治疗方法和术后化疗周期与患者1、3、5年生存率有关(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p T分期和术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1、3、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P<0.01)。放化疗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早期放疗反应中食管损伤和胃肠道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组(P<0.05,P<0.01)。结论胸中段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术后联合放化疗能有效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转移 食管肿瘤 放化疗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川 李春峰 +2 位作者 李彩莲 杨荣华 王茂龙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36-538,544,共4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1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胸腔、腹腔淋巴结转移数及转移比例,分析其病理学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61例患者共... 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1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胸腔、腹腔淋巴结转移数及转移比例,分析其病理学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61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828枚,病理学检查证实癌转移的阳性淋巴结165枚(19.9%);其中清扫胸腔淋巴结243枚,胸腔癌转移阳性淋巴结27枚(11.1%),清扫腹腔淋巴结585枚,腹腔癌转移阳性淋巴结138枚(23.6%)。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对贲门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影响(χ^(2)=16.796、8.765,P<0.05),肿瘤浸润深度越浅,淋巴结转移危险性越小(OR=0.306,95%CI=0.102~0.915,P<0.05),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越大(OR=3.032,95%CI=1.200~7.657,P<0.05)。结论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以腹腔淋巴结转移为主。贲门癌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 胃肿瘤 淋巴转移 肿瘤浸润 细胞分化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预测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志英 薛波 +1 位作者 李丹霞 刘希光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预测值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且术前分期为Ⅰ期的NSCLC病人171例。病人术前均行^(...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预测值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且术前分期为Ⅰ期的NSCLC病人171例。病人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纵隔内淋巴结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淋巴结转移病人31例归为A组,淋巴结未转移病人140例归为B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A组病人女性所占比例更大(χ~2=4.401,P<0.05),吸烟史较B组短(t=15.924,P<0.05),^(18)F-FDG PET/CT显像原发病灶最大标准吸收值(SUVmax)、原发灶放射摄取体积(MTV)明显高于B组(t=3.616、3.630,P<0.05),术后病理检查增殖抗原Ki67明显高于B组(t=2.465,P<0.05),肿瘤原发病灶直径明显较B组大(t=3.112,P<0.0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高表达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χ~2=30.11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灶MTV为术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显示NSCLC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应结合病人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对于高度怀疑纵隔淋巴结转移病人建议必要时行纵隔淋巴结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电脑断层扫描 非小细胞肺 纵隔 淋巴转移 诊断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淋巴漏的动物实验
6
作者 徐顺利 吕翔 王义生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淋巴漏的主要原因。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选择左右侧腹股沟区作为实验侧和对照侧,通过剥离髂血管周围淋巴管模拟临床牵拉伤,3d后应用亚甲蓝示踪了解表浅和深部淋巴显影情况。结果对照侧可见浅表及深部淋...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淋巴漏的主要原因。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选择左右侧腹股沟区作为实验侧和对照侧,通过剥离髂血管周围淋巴管模拟临床牵拉伤,3d后应用亚甲蓝示踪了解表浅和深部淋巴显影情况。结果对照侧可见浅表及深部淋巴管和淋巴结显影良好,无亚甲蓝漏出;实验侧中8例显示髂外静脉周围淋巴漏,但髂总静脉处淋巴结和淋巴管未显影;2例显示髂外静脉周围显影剂无漏出,而髂总静脉处淋巴结显影。结论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淋巴漏的主要原因为术中移动髂血管时对深淋巴结和淋巴管造成了损伤,应对其一些步骤进行改良以避免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漏 影响因素分析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密度对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厚良 乔莎莎 +1 位作者 韦有亮 陈琼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对患者肿瘤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1年随访期间内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对患者肿瘤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1年随访期间内是否发生肿瘤远处转移分为无转移组(24例)和转移组(2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微血管上皮细胞CD34及淋巴管上皮细胞D2-40的表达,计数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LVD,分析癌组织MVD、LVD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癌组织MVD、LVD预测胰腺癌术后肿瘤1年内远处转移的价值。分析MVD、LVD对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转移组癌组织中MVD和LVD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2.52±9.73)个/400倍视野比(51.73±7.95)个/400倍视野、(23.78±6.87)个/400倍视野比(14.00±5.66)个/400倍视野],无转移组癌组织中MVD和LVD也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3.20±6.52)个/400倍视野比(54.79±5.80)个/400倍视野、(16.25±5.15)个/400倍视野比(13.62±5.03)个/400倍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2 cm、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TNM高分期患者的癌组织MVD显著增高(P<0.05),肿瘤长径≥2 cm、肿瘤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TNM高分期患者的癌组织LVD显著增高(P<0.05)。癌组织中MVD和LVD预测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799(95%CI0.659~0.939)、0.803(95%CI0.676~0.929),预测临界值(Cut-off值)分别为70.5、20.5个/400倍视野,灵敏度分别为73.9%、69.6%,特异度分别为87.5%、83.7%。高MVD值和高LVD组术后1年内累积肿瘤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低MVD组和低LVD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2 cm(OR=1.757,95%CI1.536~3.846,P<0.05)、淋巴结转移(OR=2.364,95%CI1.036~4.175,P<0.05)、高MVD(OR=4.345,95%CI1.245~3.736,P<0.05)和高LVD(OR=3.637,95%CI1.426~4.035,P<0.05)是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腺癌组织中MVD和LVD增高,是术后肿瘤1年内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可用于预测患者术后1年内有无肿瘤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