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s as potential diagnostic biomarkers for bipolar disorder
1
作者 Bridget Martinez Philip V.Peplow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6期1681-1695,共15页
Abnormal expression of microRNAs is connected to bra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and could provide novel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bipolar disorder. We performed a PubMed search for microRNA biomark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microRNAs is connected to bra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and could provide novel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bipolar disorder. We performed a PubMed search for microRNA biomarkers in bipolar disorder and found 18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on studies performed with human patients and published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23. These studies included microRNA profiling in bloodand brain-based materials. From the studies that had validated the preliminary findings,potential candidate biomarkers for bipolar disorder in adults could be miR-140-3p,-30d-5p,-330-5p,-378a-5p,-21-3p,-330-3p,-345-5p in whole blood, miR-19b-3p,-1180-3p,-125a-5p, let-7e-5p in blood plasma, and miR-7-5p,-23b-5p,-142-3p,-221-5p,-370-3p in the blood serum. Two of the studies had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in microRNA ex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receiving treatment. One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lasma miR-134 compared to baseline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which included typical antipsychotics,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nd benzodiazepines. The other study had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prescribed medications which included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site binders(drug class B) and sedatives, hypnotics, anticonvulsants, and analgesics(drug class C) on microRNA result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two drug classes increas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lts for miR-219 and-29c with miR-30e-3p and-526b* acquiring significance. MicroRNAs were tested to see if they could serve as biomarkers of bipolar disorder at different clinical states of mania, depression, and euthymia. One study showed that upregulation in whole blood of miR-9-5p,-29a-3p,-106a-5p,-106b-5p,-107,-125a-3p,-125b-5p and of miR-107,-125a-3p occurred in manic and euthymic patients compared to controls, respectively, and that upregulation of miR-106a-5p,-107 was found for manic compared to euthymic patients. In two other studies using blood plasma,downregulation of miR-134 was observed in manic patients compared to controls, and dysregulation of miR-134,-152,-607,-633,-652,-155 occurred in euthymic patients compared to controls. Finally, microRNAs such as miR-34a,-34b,-34c,-137, and-140-3p,-21-3p,-30d-5p,-330-5p,-378a-5p,-134,-19b-3p were shown to have diagnostic potential in distinguishing bipolar disorder patients from schizophrenia 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respectively. Further studies are warranted with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having bipolar disorder and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using animal models of the dis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ppressing or overexpressing specific microR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RKER bipolar disorder blood leukocytes blood plasma blood plasma extracellular vesicles/exosomes blood serum brain tissue brain tissue extracellular vesicles/exosomes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 MICRORNA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whole blood
下载PDF
知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德雨 胡颖超 +1 位作者 刘欣 于顾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7,共14页
目的:探索知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知母治疗AD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分析,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取外周... 目的:探索知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知母治疗AD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分析,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构建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建立LCL-SKNMC体外细胞模型。采用MTT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分别检测SKNMC细胞和LCL的活性,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检测共培养模型中生成的活性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共培养模型中生成的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共培养模型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别观察氧化应激、正常状态及热应激状态下N2线虫的寿命,DCFH-DA探针检测N2线虫生成的活性氧,瘫痪实验研究CL4176线虫的瘫痪时间,硫黄素S染色检测CL4176线虫咽部沉积的Aβ。结果:知母具有15个潜在活性成分及103个药物-疾病靶点,可能通过白蛋白、Akt1、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等相关靶点发挥抗AD作用。知母药理作用主要涉及阿尔茨海默病、内分泌抵抗、胰岛素抵抗等生物过程,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路。体外实验显示,知母可减少LCL-SKNMC中活性氧生成和Aβ_(1-42)的产生(均P<0.01),抑制β-分泌酶1、APP、Aβ_(1-42)蛋白的表达(均P<0.05),上调PI3K、Akt、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P<0.05)。体内研究进一步证实,知母可延长应激状态及正常情况下线虫的寿命,减轻活性氧积累及Aβ沉积毒性。结论:知母可减少AD中Aβ的生成,抑制其诱导的氧化应激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GSK-3β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知母 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SKNMC 秀丽隐杆线虫 氧化应激
下载PDF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microalgal extracts against Epstein-Barr virus DNA release from lymphoblastoid cells
3
作者 Yih-Yih KOK Wan-Loy CHU +8 位作者 Siew-Moi PHANG Shar Mariam MOHAMED Rakesh NAIDU Pey-Jiun LAI Shui-Nyuk LING Joon-Wah MAK Patricia Kim-Chooi LIM Pauline BALRAJ Alan Soo-Beng KHOO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35-345,共11页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methanol extracts from the microalgae Ankistrodesmus convolutus,Synechococcus elongatus,and Spirulina platensis against Epstein-Barr virus(EBV) in three Burkitt&...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methanol extracts from the microalgae Ankistrodesmus convolutus,Synechococcus elongatus,and Spirulina platensis against Epstein-Barr virus(EBV) in three Burkitt's lymphoma(BL) cell lines,namely Akata,B95-8,and P3HR-1.The antiviral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quantifying the cell-free EBV DNA using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technique.The methanol extracts from Ankistrodesmus convolutus and Synechococcus elongatus displayed low cytotoxicity and potent effect in re-ducing cell-free EBV DNA(EC50<0.01 μg/ml) with a high therapeutic index(>28 000).After fractionation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the fraction from Synechococcus elongatus(SEF1) reduced the cell-free EBV DNA most effectively(EC50=2.9 μg/ml,therapeutic index>69).Upon further fractionation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the sub-fraction SEF1'a was most active in reducing the cell-free EBV DNA(EC50=1.38 μg/ml,therapeutic index>14.5).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microalgae could be a potential source of antiviral compounds that can be used against E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LGAE Ankistrodesmus convolutus Synechococcus elongatus Spirulina platensis lymphoblastoid cells Epstein-Barr virus(EBV)
原文传递
^(60)Coγ射线照射淋巴细胞诱导PIG3和GADD45基因mRNA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潘艳 李玉文 +3 位作者 封江彬 陆雪 刘青杰 苏旭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9-313,共5页
用^(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后,初步分析受照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状况,并探讨上述基因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及意义。用^(60)Coγ射线照射淋巴细胞,采用不同剂量(0~10Gy)照射和照射后... 用^(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后,初步分析受照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状况,并探讨上述基因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及意义。用^(60)Coγ射线照射淋巴细胞,采用不同剂量(0~10Gy)照射和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72h)收集细胞,抽提mRNA,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高而增加,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5Gy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淋巴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高,在8h时均达到最高,随后开始降低。PIG3和GADD45基因对辐射均较敏感,其表达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但相比而言,PIG3的表达随照射剂量和照射后时间的变化更加显著,更有潜力作为生物剂量计以满足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淋巴细胞 PIG3 GADD45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永生细胞系的建立及几种EB病毒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系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苏瑛 张海军 +3 位作者 徐春宏 单云峰 单祥年 史庭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7-450,共4页
永久保存珍贵的家系材料,是对该家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此采用EB病毒(Epstein Barrvirus,EBV)转化淋巴细胞的方法对中国江苏淮阴地区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行建系工作。该家系患者呈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且研究发现患者中均具有线粒体DNA... 永久保存珍贵的家系材料,是对该家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此采用EB病毒(Epstein Barrvirus,EBV)转化淋巴细胞的方法对中国江苏淮阴地区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行建系工作。该家系患者呈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且研究发现患者中均具有线粒体DNA12SRNAA1555G突变,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非综合征耳聋家系之一,在该家系的建系过程中使用了4种不同的方法。建系结果分别为:微量全血法1株,冻存全血法1株,冻存白细胞法14株及环孢霉素A(CyA)法36株,共计52株。文章就建系工作及这4种转化方法作一简单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永生细胞系 非综合征耳聋
下载PDF
中国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 被引量:5
6
作者 薛雅丽 王琦 +8 位作者 史忠诚 刘岸 张钰 黄小义 黄承滨 陈白滨 杨焕杰 傅松滨 李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7-158,共2页
本文采用EBV(Epstein BarrVirus)上清液转化B淋巴细胞 ,并加入环胞霉素A(CyclosporineA)抑制T淋巴细胞 ,成功地对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达斡尔族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 ,其中鄂温克族49株 ,鄂伦春族40株 ,达斡尔族51株 ... 本文采用EBV(Epstein BarrVirus)上清液转化B淋巴细胞 ,并加入环胞霉素A(CyclosporineA)抑制T淋巴细胞 ,成功地对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达斡尔族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 ,其中鄂温克族49株 ,鄂伦春族40株 ,达斡尔族51株 ,总计140株。永久保存我国特有民族的基因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细胞系 EBV 少数民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下载PDF
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与保存 被引量:7
7
作者 史晓红 杨泽 +5 位作者 孙玉茹 吕泽平 郑陈光 韦勇 唐雷 胡才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建立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 ,为长寿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 用 EB病毒 (Epstein- Barr virus)转染长寿老人外周血 B淋巴细胞 ,采用 2 0 % FBS RPMI1 640培养液 ,配合环胞霉素 A和 PHA,置 37℃ 5% CO2 培养箱内培... 目的 建立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 ,为长寿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 用 EB病毒 (Epstein- Barr virus)转染长寿老人外周血 B淋巴细胞 ,采用 2 0 % FBS RPMI1 640培养液 ,配合环胞霉素 A和 PHA,置 37℃ 5% CO2 培养箱内培养。及时加液或少量换液 ,当细胞增长到一定数量时分瓶传代 ,分瓶传代到 1 6瓶及以上予以冻存 ,之后复苏以证明冻存成功情况。结果 成功地对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家庭的 2 4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其中 ,百岁老人 6株 ,90~ 99岁老人 1 2株 ,长寿老人≤ 66岁的直系亲属 6株。结论 所有建成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 1 0 0 %。经染色体 G显带分析未见异常 ,表明建立细胞株的方法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长寿老年人 永生细胞株 巴马
下载PDF
简单可行的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敏 吴雄文 +2 位作者 吴锋 杨志章 赵修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74-275,278,共3页
介绍两种简便可行的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方法,即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与环孢霉素A法相比较,这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所需血样少,无需环孢霉素A等优点。这些特点尤其是在进行大量样本转化时显得更为突出。用微量全血法和冻存... 介绍两种简便可行的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方法,即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与环孢霉素A法相比较,这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所需血样少,无需环孢霉素A等优点。这些特点尤其是在进行大量样本转化时显得更为突出。用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共进行79例转化试验,转化成功率分别为46%与85%。对于影响这两种EB病毒转化结果的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株 EB病毒
下载PDF
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淋巴细胞株的差异基因表达谱 被引量:6
9
作者 陆雪 李玉文 +2 位作者 封江彬 陈德清 刘青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用基因芯片来筛选不同剂量辐射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快速生物剂量指标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用0.5、3和8Gy 60Coγ射线照射指数增长期的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标记后用基因芯片筛选各剂量点的差异表... 用基因芯片来筛选不同剂量辐射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快速生物剂量指标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用0.5、3和8Gy 60Coγ射线照射指数增长期的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标记后用基因芯片筛选各剂量点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实时荧光PCR对某些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0.5、3和8Gy剂量组分别有16、240和4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三个剂量组均上调或下调的基因分别为4个和3个。对TP53I3基因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电离辐射诱导的TP53I3、GDF15、CDC43EP5、S100A4、IGJ和KLF2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有可能与照射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淋巴细胞 60Coγ射线
下载PDF
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玫 高建华 +2 位作者 严欣 刘晓军 陈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60-1762,共3页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和建株后10、20、30、35代的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成功地对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建株后10代、20代的细胞株染色体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培养30代、35代的细胞株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的异常。结论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在用做遗传学分析时宜在转化早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家系 EB病毒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 染色体
下载PDF
低剂量γ射线辐照对人淋巴母细胞基因表达转录谱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颖 沈先荣 +7 位作者 钱甜甜 王庆蓉 蒋定文 刘玉明 侯登勇 陈伟 李珂娴 刘琼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0-29,共10页
为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作用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单次辐照后,人淋巴母细胞基因表达转录谱的变化。采用0.1 Gy、0.5 Gy和1.0 Gy剂量的γ射线照射人淋巴母细胞,未照射细胞为对照组。照射后4 h提取细胞总RNA,用含有45 033个基因... 为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作用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单次辐照后,人淋巴母细胞基因表达转录谱的变化。采用0.1 Gy、0.5 Gy和1.0 Gy剂量的γ射线照射人淋巴母细胞,未照射细胞为对照组。照射后4 h提取细胞总RNA,用含有45 033个基因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基因本体论分析和通路分析,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3个剂量组均上调表达的基因1330个,下调表达的基因1002个。基因表达量与吸收剂量相关的基因共18个,其中与剂量正相关的基因16个,负相关的基因2个。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实验组中,0.1 Gy和1.0 Gy照射组差异表达基因相似程度最高。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到多条通路,如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碱基切除修复、RNA转运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CASP9(caspase 9)mRNA在照射后4 h随吸收剂量表达变化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阐明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与辐射剂量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可能成为低剂量辐射暴露的生物剂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低剂量电离辐射 人淋巴母细胞 基因本体论 通路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下载PDF
线粒体遗传疾病细胞模型的构建:永生淋巴细胞系和转线粒体细胞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吉吉 赵晓旭 +6 位作者 乔丽华 梅霜 聂志鹏 张青海 冀延春 蒋萍萍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6-673,共8页
线粒体基因组突变会引发多种线粒体遗传疾病。永生淋巴细胞系和转线粒体细胞系是线粒体遗传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永生淋巴细胞系使特殊遗传信息在细胞水平得以永久保存。转线粒体细胞系技术的发展为线粒体遗传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 线粒体基因组突变会引发多种线粒体遗传疾病。永生淋巴细胞系和转线粒体细胞系是线粒体遗传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永生淋巴细胞系使特殊遗传信息在细胞水平得以永久保存。转线粒体细胞系技术的发展为线粒体遗传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体外细胞平台。早期转线粒体细胞系的胞质供体直接来源于未进行永生化的患者各组织细胞或血小板。本文结合永生化手段,以线粒体4401A>G为例,详细介绍了从冻存全血构建永生化淋巴细胞,然后再与ρ0 206一起构建转线粒体细胞系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路线,并将两种细胞模型的构建归纳为4个步骤:(1)永生淋巴细胞构建;(2)转化;(3)筛选;(4)鉴定。为真实反应线粒体突变的功能,本文对构建的永生淋巴系和转线粒体细胞系的线粒体突变位点、拷贝数以及转线粒体细胞系的细胞核型进行了分析与鉴定,选取了各参数一致的细胞系用于贮存与分析,以减少实验误差对后续突变位点功能研究的影响。两种细胞模型在细胞水平上为诠释线粒体遗传疾病的分子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应用中需注意它们的局限性,尤其是组织特异性的线粒体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遗传疾病 永生淋巴细胞系 转线粒体细胞系 转化 融合
下载PDF
中国10个民族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小义 刘岸 +8 位作者 于旸 马琳琳 史榕茜 吕芙蕖 蒋妍 孙文靖 薛雅丽 傅松滨 李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3-645,共3页
永久保存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遗传信息是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内容,为此,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SvirusEBV)上清液及Hepes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加入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A)抑制T淋巴细胞,成功地对中国哈萨克族、满族、朝鲜族、赫... 永久保存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遗传信息是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内容,为此,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SvirusEBV)上清液及Hepes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加入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A)抑制T淋巴细胞,成功地对中国哈萨克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锡伯族、回族、布依族、四川汉族和福建汉族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其中哈萨克族64株,朝鲜族58株,赫哲族18株,锡伯族43株,回族63株,布依族67株,满族65株,蒙古族62株,四川汉族51株,福建汉族58株。总计549株。为保存我国各民族遗传资源、分析各少数民族间的遗传学差异及其起源,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族 永生细胞系 保存 B淋巴细胞 EBV 半量冻存
下载PDF
醋酸棉酚对Raj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玮 李玉梅 +1 位作者 杨大俊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7-532,共6页
目的观察醋酸棉酚对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和噻唑蓝(MTT)法观察醋酸棉酚对Raji细胞生长存活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和Annexin V-FITC标记流式细胞... 目的观察醋酸棉酚对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和噻唑蓝(MTT)法观察醋酸棉酚对Raji细胞生长存活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和Annexin V-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比色法测定Raji细胞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结果5μmol/L以上浓度醋酸棉酚能抑制Raji细胞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效应与药物浓度及给药时间呈正相关。醋酸棉酚作用后,Raji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比色法显示Caspase-3样蛋白酶活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到Bcl-2蛋白表达下调,且与Caspase-3活化在时间上存在同步趋势。结论醋酸棉酚能抑制Raji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其原因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及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棉酚 RAJI细胞 增殖 凋亡 BCL-2蛋白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新突变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燕荣 陶谦民 +7 位作者 陈君柱 陶明 郭晓纲 尚云鹏 朱建华 张芙荣 郑良荣 王兴祥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572,共7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 familial, 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多发黄色瘤、高水平血浆 LDL、早发性冠心病及有阳性家...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 familial, 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多发黄色瘤、高水平血浆 LDL、早发性冠心病及有阳性家族史。本研究通过临床症状结合血脂测定诊断出一个 FH 家系, 其纯合子 FH 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高达 19.05 mmol/L, LDL 达17.06 mmol/L, 并有黄色瘤; 而杂合子 FH 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为 7.96 mmol/L, LDL为5.55 mmol/L, 并有心绞痛症状和黄色瘤。我们对该FH 家系患者LDLR 基因的PCR 扩增DNA片段进行测序, 发现纯合子FH 患者LDLR 基因Exon4 区域内发生了GAG683GCG 突变, 即编码 LDLR 第 683 位的谷氨酸被丙氨酸替换, 而杂合子 FH 患者该位点呈现杂合突变。此基因型与临床诊断遗传谱完全一致。同时, 利用获得Epstein-Barr(EB)病毒转化型人永生淋巴细胞株(EBV-Ls)与荧光探针DiI标记的LDL结合反应, 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具有功能性LDLR 的EBV-Ls 细胞比例, 在纯合子FH 患者(7.02%)和杂合子FH 患者(62.64%)均比健康对照者(84.69%)低, 纯合子FH 患者LDLR 活性仅为健康对照者的8.29%、而杂合子FH 患者LDLR 活性约为健康对照者的73.96%, 前者呈现非常显著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Epstein—Barr~~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 流式细胞仪 突变位点
下载PDF
建立海南黎族永生细胞库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冬娜 区彩莹 陈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1-22,共2页
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加环胞霉素A 法,建立了含54 株海南黎族永生细胞库(男性56% ,女性44% ),有亲缘关系者占13% 。供血者身体健康,三代无与其他民族或支系通婚史。
关键词 永生细胞株 黎族 人类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鉴定人永生细胞实验条件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敏 王立斌 +3 位作者 王玉炯 吕淑陶 王桂杰 潘月英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鉴定人永生淋巴细胞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在常规染色体制片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分别观察不同PHA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永生淋巴细胞分裂增殖的影响;然后,选择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细胞,观察染色体... 目的:探索利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鉴定人永生淋巴细胞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在常规染色体制片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分别观察不同PHA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永生淋巴细胞分裂增殖的影响;然后,选择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细胞,观察染色体分散程度和中期分裂相的形态。结果:在永生淋巴细胞培养48h,PHA终浓度为0.1mg/mL,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4μg/mL,且其作用时间为1.5~2h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细胞染色体标本分裂相较多、染色体较长、分散较好、利于带型分析。结论:利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鉴定人永生淋巴细胞提供了技术保证,降低了实验成本,并且缩短了实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淋巴细胞 G显带 PHA 秋水仙素
下载PDF
电离辐射诱导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889bp和3895bp缺失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封江彬 陆雪 +1 位作者 陈德清 刘青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2-315,共4页
探索电离辐射是否诱导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mtDNA 889bp和3895bp缺失。对指数生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照射10Gy ^(60)Coγ射线,照射后24h、48h提取纯线粒体DNA,用巢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 探索电离辐射是否诱导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mtDNA 889bp和3895bp缺失。对指数生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照射10Gy ^(60)Coγ射线,照射后24h、48h提取纯线粒体DNA,用巢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线粒体DNA 889bp、3895bp缺失分析,与未照射细胞系进行比较;并将纯化的第二轮PCR产物进行测序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用于分析线粒体DNA 3895bp缺失的引物,可特异性扩增出10Gy照射诱导的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3895bp缺失,该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证实线粒体缺失发生在线粒体DNA序列的548-4443bp之间。研究发现,用于扩增线粒体DNA 889bp的引物在扩增出目的DNA片段的同时,也可扩增出未发生缺失的DNA片段。第二轮缺失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证实线粒体缺失发生在线粒体DNA序列的11688-12576bp之间。所有未照射细胞无线粒体DNA 889bp和3895bp的缺失。说明电离辐射可诱导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889bp和3895bp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 线粒体DNA缺失
下载PDF
47例染色体异常患者永生淋巴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世秀 王应太 +7 位作者 杨艳丽 李怡 黄飞飞 郝冰涛 王兆才 朱文玉 司艳梅 王亚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06,共4页
采用 4种不同的血细胞 /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比率系列转染冻存血方法建立永生淋巴细胞株 ,建株成功率达 97 87% ,并成功地对 4 7例染色体异常患者建立了永生淋巴细胞株 。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患者 永生淋巴细胞株 EBV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祖明 高健 +4 位作者 何长伦 王一淳 戴宇东 王寿明 郑纪山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9期23-26,F0003,共5页
目的在体外建立HBV感染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并鉴定其HLA-A基因亚型。方法利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使之永生化,用环胞菌素A(Cys A)抑制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活性;用PCR-SSP法检测血样本的HLA-A基因亚型。结果成功建立了HBV... 目的在体外建立HBV感染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并鉴定其HLA-A基因亚型。方法利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使之永生化,用环胞菌素A(Cys A)抑制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活性;用PCR-SSP法检测血样本的HLA-A基因亚型。结果成功建立了HBV感染者的永生细胞株16株,其中急性乙肝4例,慢性乙肝10例,携带者2例。所有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细胞株的HLA-A基因亚型包括1101、0201、0101、2403等。结论转化后的LCL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既可能作为人源单抗的来源,也可作为体外研究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永生化细胞HLA-A基因亚型的鉴定有可能使其成为异体相应亚型体外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EB病毒 永生化 B淋巴母细胞系 HLA—A基因亚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