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戏剧唱词格律与古典诗词格律之比较 |
许敏云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论“十七年”政治抒情诗对称形式的诗学传统 |
张慧燕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汉剧曲牌音乐对南北曲的继承与发展 |
欧阳亮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23 |
0 |
|
4
|
论通江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 |
甘绍成
|
《音乐探索》
|
2023 |
0 |
|
5
|
听觉话语与“70后”小说的抒情形式 |
颜水生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6
|
大众文艺、民族形式与抒情的重现 |
南帆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7
|
从形式切入发掘中国抒情美学——论高友工的中国美学研究 |
程亚林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1
|
|
8
|
明代复古派的文学本体论 |
孙之梅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9
|
由唱本到读本:苏词在宋代的传播与接受 |
彭文良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0
|
现代之“图腾”——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抒情形式与美学自觉 |
曾攀
|
《美育学刊》
|
2011 |
1
|
|
11
|
论张衡在诗赋形制表现上的创新 |
郭建勋
李慧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萧红的意义:从《呼兰河传》说起 |
曾攀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3
|
新疆当代歌行体诗歌的抒情特征 |
刘坎龙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4
|
抒情传统、意识形态和民间想象--《与妻书》作为红色经典书信的生成 |
蔡西希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3
|
|
15
|
《元曲选》中的两种ABB结构 |
王兴全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6
|
论《天使,望故乡》的抒情风格 |
杨艳兰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7
|
论方文山的歌词艺术 |
陆山花
方磊
|
《丽水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8
|
试析中国画笔墨的写意性 |
王忠
|
《襄樊学院学报》
|
2006 |
7
|
|
19
|
朱彝尊《蕃锦集》平议——兼谈“集句”之价值 |
马大勇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3 |
7
|
|
20
|
汉魏六朝诗歌新变论 |
邬国平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