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跨文化视域下的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的虚实表现差异比较 |
李春红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2
|
现代性下的抒情传统 |
王德威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9
|
|
3
|
论叙事学视阈中抒情诗的抒情主体 |
谭君强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4
|
“语-图”互文之中叙述主体的生成及其特征 |
于德山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5
|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抒情主体析论 |
吴悦
蔡玉辉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6
|
被动的写作者:昌耀诗歌创作动因 |
张玉玲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7
|
论郭沫若早期诗歌叙述的定型反复性 |
杨四平
魏文文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8
|
新世纪贵州诗歌抒情主体变迁探析 |
颜同林
彭冠龙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2
|
|
9
|
迎向诗意“空白”的世界——论现代汉语新诗咏物形态的创建 |
颜炼军
|
《江汉学术》
|
2013 |
3
|
|
10
|
浮萍:抒情话语下的漂流经验与后现代主体重构——以《她们的名字叫红》为例 |
吴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1
|
论韦庄词的“诗化” |
白静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3 |
2
|
|
12
|
现代之“图腾”——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抒情形式与美学自觉 |
曾攀
|
《美育学刊》
|
2011 |
1
|
|
13
|
西方抒情诗的情感特性和题材特性——兼与中国古代诗的有关情况比较 |
陈本益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4
|
论隐藏于《复活》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
易宋江
谭小红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5
|
贺贻孙对《诗经》抒情主体的彰显 |
李兆禄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6
|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比较 |
李志艳
李志荣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7
|
西亚南亚三种抒情诗的题材比较 |
陈本益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8
|
“动”的精神与艾青诗歌的审美开拓 |
丁晓妮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9
|
再论蒋光慈的《丽莎的哀怨》 |
潘应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1 |
2
|
|
20
|
生命和谐是小说创作的时代追求 |
邵子华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