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_2O_3逆转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激活转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华蓉 沈建箴 +2 位作者 付海英 沈松菲 范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03-409,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逆转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调节转录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高甲基化的恶性淋巴瘤细胞株CA46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实验对象。采用SRB法检测As2O3对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逆转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调节转录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高甲基化的恶性淋巴瘤细胞株CA46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实验对象。采用SRB法检测As2O3对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增殖、活力的影响;nMSP法检测药物作用后p16甲基化状态变化;RT-PCR法检测p16、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法探讨As2O3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As2O3作用CA46细胞株72小时后p16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被逆转;②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呈微弱表达,As2O3作用72小时后p16基因表达增强,0.5μmol/L组、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p16基因表达阳性条带与β-actin灰度的比值分别为(0.33±0.10)、(0.57±0.11)、(0.67±0.09),阳性对照灰度比值为(0.7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未处理组相比,As2O3作用72小时后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而DNMT1表达不受影响;④与对照组相比,3组不同浓度As2O3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或(和)直接逆转p16基因甲基化状态,使p16基因表达上调,并恢复其活性,从而实现其细胞周期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P16基因甲基化 恶性淋巴瘤 CA46细胞系 DNA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骨水泥的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燕平 宋捷 +3 位作者 马锐 王欣 郭隽 王雪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5-427,445,共4页
目的检测医疗器械进口产品骨水泥的遗传毒性。材料与方法以骨水泥粉体浸提液与其液体混合液为供试液,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和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LA),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检测。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 目的检测医疗器械进口产品骨水泥的遗传毒性。材料与方法以骨水泥粉体浸提液与其液体混合液为供试液,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和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LA),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检测。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检测了25、50、100 ml/皿3个剂量组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TA98、TA100、TA1535、TA1537及大肠杆菌(E.coli)WP2 uvrA的回变菌落数;MLAT采用微孔法检测了终浓度0.125%、0.25%、0.5%(V/V)3个浓度组,在+S9/3 h、-S9/3 h、-S9/24 h三种处理条件下诱发L5178Y细胞tk+/-基因突变频率(MF)和小集落突变百分率(SC%)。结果 Ames试验,50、100 ml/皿剂量组在加入磷酸缓冲液或S9混合液后略有沉淀产生,并对TA100、TA1535、WP2 uvrA产生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无抑菌剂量诱发五株菌的回变菌落数对比DMSO溶媒(阴性)对照组,均无明显增加;MLA,各浓度组在三种处理条件下诱发的MF、SC%与其溶媒(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骨水泥对测试菌株his-/trp-无明显诱变作用,对测试细胞tk+/-及染色体无明显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 遗传毒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海霞 邹红云 +2 位作者 顾霞 盖玉萍 晁亚妮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795-179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在肿瘤组织与血浆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7例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石蜡组织和血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和ELISA法观察组织与血浆中TNF-β表达情况。结果 TNF-β在霍奇金淋巴瘤(HL)...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在肿瘤组织与血浆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7例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石蜡组织和血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和ELISA法观察组织与血浆中TNF-β表达情况。结果 TNF-β在霍奇金淋巴瘤(H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浆细胞肿瘤(PCN)、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LL/CLL)、滤泡性淋巴瘤(FL)、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表达较高,而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表达较低,各种类型淋巴瘤组织TNF-β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L、DLBCL、PCN、SLL/CLL、FL、PTL患者血浆中TNF-β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中TNF-β表达在国际预后指标(IPI)评分的中、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β在组织与血浆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s=0.12,P>0.05)。结论 TNF-β在淋巴瘤组织与血浆中都有不同程度表达,提示TNF-β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TNF-β与淋巴瘤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的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坏死因子类 组织 血浆
下载PDF
Prognostic value of interim ^(18)F-FDG PET/CT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被引量:4
4
作者 Zhitao Ying Xuejuan Wang +11 位作者 Yuqin Song Wen Zheng Xiaopei Wang Yan Xie Ningjing Lin Meifeng Tu Lingyan Ping Weiping Liu Lijuan Deng Chen Zhang Zhi Yang Jun Zhu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Objec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The prognostic factor currently used is not accurate enough to predict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DLBCL.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 Objec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The prognostic factor currently used is not accurate enough to predict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DLBCL.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nterim PET/CT in DLBCL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interim 18F-FDG PET/CT after first-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DLBCL. Methods: Thirty-two patients with DLBCL underwent baseline, interim and post-treatment lSF-FDG PET/CT scans. Imaging results were analyzed for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via software SPSS 13.0,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irty-one of the 3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CHOP regimen, and interim 18F-FDG PET/CT of 24 patients was performed after 2 cycles of treatment.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16.7 months, the 2-yea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above and below SUVmax CUt-Off value of 2.5 (P=0.039).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2-year PFS rates if SUVm, cut-offvalues were set as 2.0 and 3.0, respectively (P=0.360; P=0.113). Conclusions: Interim PET/CT could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DLBCL patients with the SUVmax cut-off value of 2.5, but more clinical data should be concluded to confirm this con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deoxy-glucose F18 lyrnphoma large cell DIFFUSE PROGNOSIS standard utility value
下载PDF
人LAPTM4B新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瘤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丽 张青云 +1 位作者 刘晔 钱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人新基因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质B(lysosome-associated protein transmembrane 4 beta,LAPTM4B)多态性与淋巴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基于特异性引物的PCR对350例正常人和166例胃癌患者进行LAPTM4B基因分... 目的探讨人新基因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质B(lysosome-associated protein transmembrane 4 beta,LAPTM4B)多态性与淋巴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基于特异性引物的PCR对350例正常人和166例胃癌患者进行LAPTM4B基因分型,用χ2检验检测淋巴瘤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和其他参数的分布。结果淋巴瘤组中LAPTM4B基因的*2等位基因的频率为34.94%,较对照组(24.14%)显著增高(P<0.001)。基因型分布在淋巴瘤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和*2/2基因携带者患淋巴瘤的危险性分别是*1/1的1.475倍(95%CI:0.994-2.189)与3.532倍(95%CI:1.802-6.923)。*2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淋巴瘤的危险性是*1等位基因的1.710倍(95%CI:1.287-2.271)。LAPTM4B基因型分布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HBV感染、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有无全身症状等参数无明显关系。结论LAPTM4B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瘤易感性相关,*2等位基因可能是淋巴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病例对照研究 LAPTM4B 癌基因蛋白质类 多态现象(遗传学) 易感性
下载PDF
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B细胞刺激因子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季美华 张冬雷 +1 位作者 张桂华 陆徳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1647-1650,共4页
目的:研究B细胞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MM)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lys表达情况,探讨Blys的转录水平与MM、B-NHL的关系,分析Blys在MM和B-NH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FQ-PCR)检测MM... 目的:研究B细胞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MM)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lys表达情况,探讨Blys的转录水平与MM、B-NHL的关系,分析Blys在MM和B-NH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FQ-PCR)检测MM(24例)、B-NHL(104例)患者PBMCBlys mRNA的表达水平,以健康献血员(30例)作为对照,并对B-NHL不同分型及化疗前、后患者PBMCBlys mRNA进行比较。结果:MM、Ⅰ、Ⅱ期和Ⅲ、Ⅳ期B-NHL化疗前PBMCBlys mRN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Ⅰ、Ⅱ期和Ⅲ、Ⅳ期B-NHL化疗前均显著高于化疗后,P<0.01,Ⅲ、Ⅳ期B-NHL化疗前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且B-NHL的不同组织类型化疗前PBMCBlysmRNA各不相同,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化疗后,P<0.01;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显著高于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P值均<0.01。结论:PBMCBlysmRNA的表达水平在MM和B-NHL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升高,且在B-NHL中与组织类型、分期和治疗有关,提示Blys可能参与B细胞恶性肿瘤发病过程,有望成为B细胞恶性肿瘤诊断、判断分期和评价疗效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病理学 B淋巴细胞 膜蛋白质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
7
作者 严云 任梅玉 +3 位作者 祝明洁 邓晓辉 万江波 梁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治疗体会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8月至2005年8月诊治的11例PB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岁,均因乳房无痛性肿块就诊。病理诊断...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治疗体会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8月至2005年8月诊治的11例PB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岁,均因乳房无痛性肿块就诊。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Ⅰ_e期8例,中位随访时间49(29~138)个月;Ⅱ_e期3例,中位随访时间20(6~53)个月。均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化疗,其中有5例再联合放疗。6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21(16~36)个月,其中3例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无一例生存;同侧或对侧乳房复发3例。3年和5年生存率为63.6%和50.9%。结论PBL的临床及一般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后诊断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BL多为B细胞性,以DLBCL最常见。有较高的CNS复发率,提示在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的同时应对CNS进行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乳腺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复发
下载PDF
原发纵隔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0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王伟光 纪树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517-519,T000,共4页
本文对20例原发纵隔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PMNHL)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作了临床分析。以胸腔积液(7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65%)、白血病(75%)及中枢神经系统侵犯(30%)的发生率较高。早期多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主要靠胸部X线... 本文对20例原发纵隔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PMNHL)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作了临床分析。以胸腔积液(7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65%)、白血病(75%)及中枢神经系统侵犯(30%)的发生率较高。早期多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主要靠胸部X线特点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我们主张对PMNHL应以包括蒽环类药物在内的联合化疗为主,在病情完全控制之后再辅以局部放疗。其2年存活率为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纵隔 上腔静脉阻塞 白血病
下载PDF
T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特征
9
作者 梁国桢 庄恒国 +5 位作者 郭瑞珍 肖庆邦 刘绍霖 张逸群 何年馨 李维才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8-12,共5页
本文用形态学、酶组化及免疫学包括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研究10例T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7例原发于淋巴结及扁桃体,形态上依据核的外形分为圆型和曲核型,免疫表型Leu,7例均(+),Leu3a 5例(+),Leu2a均为(—)。3例为OKT3(+),OKT8(+),OKT4(... 本文用形态学、酶组化及免疫学包括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研究10例T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7例原发于淋巴结及扁桃体,形态上依据核的外形分为圆型和曲核型,免疫表型Leu,7例均(+),Leu3a 5例(+),Leu2a均为(—)。3例为OKT3(+),OKT8(+),OKT4(—),OKT6(—),OKB7(—)。讨论了此型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命名、分型及我们对分型的新建议。其中1例皮肤淋巴瘤的形态变化,可能说明T细胞的形形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淋巴细胞 淋巴瘤 T细胞 免疫表型
下载PDF
肺腺癌胸腔积液沉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克唑替尼疗效观察
10
作者 穆晶 曲杨 +5 位作者 赵丹 董宇杰 王重利 张晨 张莉 张海青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5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胸腔积液沉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克唑替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胸腔积液沉渣包埋标本进行ALK基因重排检测的原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胸腔积液沉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克唑替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胸腔积液沉渣包埋标本进行ALK基因重排检测的原发性肺腺癌病例85例,男42例,女43例,年龄30~87岁,平均58岁。采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D5F3抗体试剂盒检测ALK蛋白表达,分析表达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克唑替尼的疗效。结果85例标本中ALK蛋白表达阳性13例(1513%);〈60岁患者ALK蛋白阳性12例,260岁1例(261%,2.6%,χ^2=9015,P=0.002);男性8例ALK蛋白表达阳性,女性5例(19.1%,11.6%,χ^2=0.903,P=0.259);不吸烟组ALK阳性8例,吸烟组5例(17.0%,13.5%,)(χ^2=0.379,P=0.827)。13例ALK阳性患者中6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其中5例EGFR为野生型,1例不同肺叶病灶中检测出19外显子突变。13例ALK阳性患者中接受克唑替尼治疗4例,疗效评价均为部分缓解。结论ALK蛋白阳性多见于晚期肺腺癌中较年轻的患者,ALK阳性患者罕见EGFR基因突变;对原发性肺腺癌合并胸膜转移出现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可根据胸腔积液沉渣包埋标本检测ALK蛋白表达,指导临床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肺肿瘤 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下载PDF
STAT3在艾滋病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波 孙晶晶 +4 位作者 段月勋 邓刚 杨倩 王霖 潘云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1744-1749,共6页
目的:探讨STAT3在艾滋病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DIS/HIV-rel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 y m p h o m a,H I V-D L B 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 1例H I V-D L B CL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对照组15例标本,分别为6例HIV阴性的DLBCL... 目的:探讨STAT3在艾滋病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DIS/HIV-rel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 y m p h o m a,H I V-D L B 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 1例H I V-D L B CL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对照组15例标本,分别为6例HIV阴性的DLBCL(non-HIV-DLBCL)、4例HIV阳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HIV-reactive hyperplasia,HIV-RH)、5例HIV阴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non-HIV-RH)。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样本中STAT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结果:HIV-DLBCL中STAT3总阳性表达率为76.19%,以胞核表达为主占81.25%;non-HIV-DLBCL中STAT3总阳性表达率为66.67%,以胞核表达为主占50%;两组总阳性率及核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 I V-R H和n o n-H I V-R H中,STAT 3仅表达于淋巴滤泡细胞;H I V-D L B CL中STAT 3表达率与良性病变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AT3在non-GCB型HIV-DLBC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CB型HIVDLBCL(P<0.01),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STAT3在HIVD L B CL和n o n-H I V-D L B CL中均呈高表达,且以核表达为主,提示STAT 3过表达与D L B CL的发生有关;STAT3表达与HIV-DLBCL的免疫表型有关,因不同免疫表型DLBCL的预后存在差异,提示STAT3可能是HIV-DLBCL的潜在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免疫表型
下载PDF
儿童成熟B-NHL中BCL-2、BCL-6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12
作者 王舒静 高怡瑾 +7 位作者 孟建华 陆凤娟 李军 王宏胜 翟晓文 苗慧 钱晓文 俞懿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2、BCL-6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999-2011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2例初治儿童B-NHL资料,包括伯基特淋巴瘤(burkitl lymphoma,BL)53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2、BCL-6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999-2011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2例初治儿童B-NHL资料,包括伯基特淋巴瘤(burkitl lymphoma,BL)53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38例,以及介于BL与DLBCL之间未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BL/DLBCL)1例。92例患儿年龄≤16岁。所有病例均经过2家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诊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儿童B-NHL中BCL-2、BCL-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92例儿童B-NHL中47例进行BCL-2蛋白检测,BCL-2表达阳性率在BL和DLBCL中分别为9.7%(3/31)和33.3%(5/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BCL-2蛋白表达与性别、临床分期及预后无相关性(P>0.05)。(2)31例儿童B-NHL进行BCL-6蛋白检测,BCL-6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2年EFS分别为83.3%和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儿童B-NHL中,BCL-6阳性组与阴性组的2年EFS分别为80%和4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儿童B-NHL中BCL-2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BL中BCL-2蛋白一般表达阴性,可用于BL与DLBCL之间的鉴别;儿童B-NHL中BCL-6表达阳性的患儿预后较好,提示BCL-6可能是B-NHL的预后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2 BCL-6基因 儿童
下载PDF
Bcl-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秦 王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讨Bcl-2和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46例2004年1月~2014年6月经行淋巴结活检初诊的DLBCL病例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BCL患者组织中Bcl-2及Bcl-6... 目的 探讨Bcl-2和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46例2004年1月~2014年6月经行淋巴结活检初诊的DLBCL病例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BCL患者组织中Bcl-2及Bcl-6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免疫组化指标与DLBCL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46例DLBCL中行Bcl-2检测,阳性表达率为63.04%(29/46例),行Bcl-6检测,阳性表达率为73.91%(34/46例).②Bcl-2和Bcl-6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全身症状、有无结外侵犯及PS评分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和IPI评分呈正相关(P<0.05).③Bcl-2和Bcl-6表达阳性患者其近期疗效和预后(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和Bcl-6阳性表达提示近期疗效与预后不佳,其水平可被视为独立的DLBCL分析因素,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发展的预测、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CL-2 BCL-6 预后
下载PDF
ⅠE~Ⅱ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放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金晶 李晔雄 +5 位作者 姚波 房辉 刘新帆 周立强 吕宁 余子豪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 分析ⅠE~Ⅱ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以放疗为主的治疗结果。方法 1983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105例经免疫组化证实的Ⅰ~Ⅱ期原发鼻腔T/NK细胞淋巴瘤。根据Ann Arbor分期,Ⅰ期83例,ⅡE期22例。根据原发肿瘤局限于鼻腔或直接侵... 目的 分析ⅠE~Ⅱ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以放疗为主的治疗结果。方法 1983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105例经免疫组化证实的Ⅰ~Ⅱ期原发鼻腔T/NK细胞淋巴瘤。根据Ann Arbor分期,Ⅰ期83例,ⅡE期22例。根据原发肿瘤局限于鼻腔或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将Ann ArborⅠE期分为局限ⅠE期(37例)和超腔ⅠE期(46例)。全组31例接受单纯放疗,34例放疗后化疗,37例化疗后放疗,3例单纯化疗。结果 全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1%和59%。ⅠE、ⅡE期5年OS分别为78%、46%(P〈0.01),5年PFS分别为63%、40%(P〈0.01)。91例(87%)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接受先放疗的65例中,54例达CR(83%);而先接受化疗的40例中,仅有8例达CR(20%)。接受单纯放疗或综合治疗的102例中,单纯放疗的5年OS、PFS分别为66%、61%,综合治疗的分别为76%、61%(P〉0.05)。结论 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对常规化疗的反应率明显低于放疔。放疗为主的治疗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化疗加入放疗未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鼻腔/放射疗法 淋巴瘤 鼻腔/化学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以全身照射为主的预处理方案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效果
15
作者 董伟民 曹祥山 +2 位作者 王彪 凌云 华晓莹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964-2966,共3页
目的探讨以全身照射(TBI)为主的预处理方案治疗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12例资料。随访TBI+CY预处理方案移植后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 目的探讨以全身照射(TBI)为主的预处理方案治疗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12例资料。随访TBI+CY预处理方案移植后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10-15d,血小板数≥20×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11-16d。随访时间为8-60个月,复发率25%(3/12),病死率16.7%(2/12),2年的无病生存率75%(9/12)。结论以TBI为主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预处理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A20及TNF基因的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倩 孙勤暖 +5 位作者 李海燕 刘红刚 叶洪涛 周小鸽 高子芬 宫丽平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检测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中A20基因及TNF基因数目的变化,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原发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1例,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 目的检测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中A20基因及TNF基因数目的变化,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原发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1例,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使用商品化6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自制位点特异性探针A20和TNF,检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病例中6号染色体、A20以及TNF基因数目的异常。结果41例样本中,A20杂合性缺失2例(4.88%);TNF基因多拷贝5例(12.20%),其中3例与6号染色体多体同时存在;无A20缺失与TNF多拷贝同时存在的病例。结论中国少部分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存在A20基因杂合性缺失及TNF位点多拷贝的遗传学改变,A20的缺失与TNF位点多拷贝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边缘区 眼肿瘤 基因 A20 基因 TNF 原位杂交荧光
原文传递
2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建 李卫 +4 位作者 胡明军 蔡林波 岑波 朱泳鹏 林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治疗及效果。方法收治29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6例患者肿瘤切除范围较小(包括2例活检),因颅高压不能承受进一步的治疗;7例术后接受放疗;16例术后接受放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治疗及效果。方法收治29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6例患者肿瘤切除范围较小(包括2例活检),因颅高压不能承受进一步的治疗;7例术后接受放疗;16例术后接受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出院后皆随访。结果单纯手术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3.20个月,手术+放疗和手术+放疗+化疗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2及40个月,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单纯手术不能有效控制PCNSL的发展,术后及时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应以充分降低颅内压为目的,使患者能承受进一步的放疗和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