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合金小团簇Au_nX_m(X=La,Lu;m+n=4)的结构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凤丽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8年第4期47-51,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BPW91方法研究了二元合金小团簇Au_nX_m(X=La,Lu; m+n=4)的基态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Au_nX_m(X=La,Lu; m+n=4)体系的基态构型和结合能,Au Lu3体系的结合能最小为8. 24 eV,结构相对不稳定,而Au3La体系的结合能最大为10. ... 采用密度泛函BPW91方法研究了二元合金小团簇Au_nX_m(X=La,Lu; m+n=4)的基态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Au_nX_m(X=La,Lu; m+n=4)体系的基态构型和结合能,Au Lu3体系的结合能最小为8. 24 eV,结构相对不稳定,而Au3La体系的结合能最大为10. 4 eV,结构相对稳定。同时计算了体系的能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nXm(X=La Lu m+n=4) BPW91 结合能 能隙
下载PDF
Pt_nCu_m(n+m=4)对甲醇第一步脱氢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佟永纯 王永成 王清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4-571,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PW91/LANL2DZ(ECP)方法在Gaussian09程序包中计算了二元合金催化剂Pt_nCu_m(n+m=4)催化甲醇第一步脱氢反应的相关几何参数,主要研究了Pt_nCu_m(n+m=4)在甲醇分子表面的吸附和脱氢反应的机理。通过比较Eads...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PW91/LANL2DZ(ECP)方法在Gaussian09程序包中计算了二元合金催化剂Pt_nCu_m(n+m=4)催化甲醇第一步脱氢反应的相关几何参数,主要研究了Pt_nCu_m(n+m=4)在甲醇分子表面的吸附和脱氢反应的机理。通过比较Eads和脱氢能垒等发现,Pt_nCu_m(n+m=4)催化甲醇脱氢的最优反应路径为甲醇分子中的甲基氢吸附在该二元金属催化剂Pt位点上导致的C-H断裂。并对比了Pt_nCu_m(n+m=4)中Pt与Cu比例对甲醇催化脱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元合金催化剂中Pt与Cu的比例为1∶1时,催化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PtnCum(n+m=4) 反应机理 催化活性 甲醇
下载PDF
Au_nAg_m^-(n+m=2~4)负离子团簇光脱附电子谱计算
3
作者 成西会 丁大军 +2 位作者 余永刚 金明星 刘航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5-1030,共6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几何优化和态密度计算了Au_nAg_m^-(n+m=2~4)团簇的光电子光谱,结果显示只有Au_2Ag_2^-团簇的第一个峰发生了0.5eV的红移,而其它团簇的峰位置符合的很好,因此理论计算给出的团簇结构是合理的.
关键词 光电子光谱 Au_nAg_m^-(n+m=2~4)团簇
下载PDF
一锅法制备1-吡啶基-3-哌啶-4-甲酸的合成研究
4
作者 陈艳君 杨伟群 董海仟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N杂环类分子是一类重要的医药切块分子,多用作多肽类医药分子的合成原料中间体。报道了一种N杂环类分子1-吡啶基-3-哌啶-4-甲酸新的合成方法。高压反应釜依次加入3-溴吡啶、4-哌啶甲酸乙酯、碳酸钾、N-甲基吡咯烷酮,反应釜密封好,升温至... N杂环类分子是一类重要的医药切块分子,多用作多肽类医药分子的合成原料中间体。报道了一种N杂环类分子1-吡啶基-3-哌啶-4-甲酸新的合成方法。高压反应釜依次加入3-溴吡啶、4-哌啶甲酸乙酯、碳酸钾、N-甲基吡咯烷酮,反应釜密封好,升温至180℃,压力保持0.5MPa,液质监测反应,反应72h,原料反应完毕。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后抽滤,滤饼用甲醇打浆后再次抽滤,将滤液浓缩后再甲醇重结晶得黄色粉末,产率最高可达46%。该合成方法,碱性高压条件,一锅法得到目标化合物,极大地降低了工业成本,且后处理方法简单且收率高,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溴吡啶 4-哌啶甲酸乙酯 碳酸钾 n-甲基吡咯烷酮 甲醇
下载PDF
A Facile Synthesis of N-alkyl-4'-methyl-1,1'-biphenyl-2-sulfona-mide via Linking DoM Reaction with Suzuki Reaction
5
作者 章军 周智明 +1 位作者 薛为哲 李志怀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3期327-332,共6页
Six N-alkyl-4'-methyl-1,1'-biphenyl-2-sulfonamides were synthesized facilely and efficiently from low cost and readily available benzenesulfonyl chloride and C1-C4 fatty amines via linking DoM reaction with Suzuki r... Six N-alkyl-4'-methyl-1,1'-biphenyl-2-sulfonamides were synthesized facilely and efficiently from low cost and readily available benzenesulfonyl chloride and C1-C4 fatty amines via linking DoM reaction with Suzuki reaction.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synthesized were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1H NMR and MS.This new method makes a feature of low cost and readily available starting material,fewer steps,mild condition,easiness to operate and higher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 m reaction Suzuki cross-coupling reaction n-alkyl-4'-methyl- 1 l'-biphenyl-2-sulfonamide synthesis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4-Chloro-N-(2-(2-nitrophenyl)acetoxy)-N-(m-tolyl)benzamide
6
作者 贺殿 杨竹青 侯猛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388-1394,共7页
The new title compound 4-chloro-N-(2-(2-nitrophenyl)acetoxy)-N-(m-tolyl)benza- mide (C:2HI7C1N2Os, Mr = 424.82) has been synthesized via the reaction of 4-chloro-N-hydroxy-N- (m-tolyl)benzamide with 2-(2-n... The new title compound 4-chloro-N-(2-(2-nitrophenyl)acetoxy)-N-(m-tolyl)benza- mide (C:2HI7C1N2Os, Mr = 424.82) has been synthesized via the reaction of 4-chloro-N-hydroxy-N- (m-tolyl)benzamide with 2-(2-nitrophenyl)acetyl chloride.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was confirmed by 1H NMR, 13C NMR, IR, HRMS (ESI)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titl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3.0269(10), b =6.7251(6), c = 23.9313(16) A, β = 99.931(6)°, V = 2065.1(3) A3, Z = 4, Dc = 1.366 g/cm3, F(000) = 880,μ = 0.221 mm-1, the final R = 0.0600 and wR = 0.1754 for 1981 observed reflections (I〉 20(/)). X-ra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hloro-phenyl ring (C(10)℃(15)) and the methyl-substituted benzene ring (C(16)℃(21)) are not coplanar with the nitro-substituted benzene ring (C(1)--C(6)), with the dihedral angle to be 70.78° and 63.72°, respectively. Hydrogen bonds C(2)-H(2)...O(2) and C(7)-H(7B)...O(5) are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SYnTHESIS 4-chloro-n-(2-(2-nitrophenyl)acetoxy)-n-(m-tolyl) benzamide
下载PDF
M_3受体激动剂对大鼠和家兔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艳 王玥 +4 位作者 马满玲 张妍 李厚伟 陈庆文 杨宝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研究胆碱对大鼠和家兔心脏M3 受体的激动作用及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经右颈总动脉插管入左心室 ,用八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大鼠和家兔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iv胆碱 10mg·kg-130s后 ,大鼠的心率 (HR)比基础值明显降低 ... 目的 研究胆碱对大鼠和家兔心脏M3 受体的激动作用及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经右颈总动脉插管入左心室 ,用八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大鼠和家兔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iv胆碱 10mg·kg-130s后 ,大鼠的心率 (HR)比基础值明显降低 ,10min后恢复。±dp/dtmax和LVSP于给药 10min后明显降低。上述抑制作用可被选择性M3 受体阻断剂 4 DAMP 0 12mg·kg-1所对抗。家兔iv胆碱 5mg·kg-1后 1min ,心率明显降低 ,此作用可被 4 DAMP所对抗。±dp/dt,LVSP亦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M3 受体阻断剂 4 DAMP对大鼠和家兔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但预先给药可阻断胆碱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 胆碱通过激动心脏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3受体激动剂 胆碱 4-DAmP 血流动力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四嗪二甲酰胺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内外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永列 胡惟孝 +5 位作者 吕亚萍 邱莲女 王文松 杨忠愚 刘建栋 饶国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了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体内抗肿瘤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A549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SRB法、5′-溴-2′脱氧尿苷-ELISA法,观察ZGDHu-1对A549细胞增殖的作... 为了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体内抗肿瘤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A549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SRB法、5′-溴-2′脱氧尿苷-ELISA法,观察ZGDHu-1对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腹腔注射ZGDHu-1后观察其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观察A549细胞bcl-2,bax,p53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改变。结果表明,ZGDHu-1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和活力,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依赖关系。A549细胞经ZGDHu-1作用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2-M期;出现DNA片段化,亚G1峰显著增加,AnnexinV+/PI-表达升高,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等。ZGDHu-1以10,20及40mg.kg-1剂量给裸鼠体内用药14d后,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3.7%,56.9%和60.0%。A549细胞经ZGDHu-1作用后,bcl-2基因和蛋白有所下调,但主要是上调bax基因和蛋白,导致bax/bcl-2比值明显增高,p53基因和蛋白表达也上调,均呈现剂量依赖性。ZGDHu-1在体内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体外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A549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p53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嗪二甲酰胺 肺癌 细胞株A549 增殖 细胞凋亡 肿瘤移植
下载PDF
4-乙酰氨基-3-(3-戊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9
作者 贺丽敏 胡艾希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改进可能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化合物4-乙酰氨基-3-(3-戊氧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方法以间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酯化、硝化、催化氢化、烷基化、酰化及水解6步反应制备4-乙酰氨基-3-(3-戊氧基)苯甲酸。结果甲酯化收率86.9%;硝化... 目的改进可能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化合物4-乙酰氨基-3-(3-戊氧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方法以间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酯化、硝化、催化氢化、烷基化、酰化及水解6步反应制备4-乙酰氨基-3-(3-戊氧基)苯甲酸。结果甲酯化收率86.9%;硝化反应采用硝酸/乙酸酐混酸作硝化试剂,收率23.5%;硝基还原用质量分数5%钯-碳作催化剂催化氢化,收率95.8%;烷基化反应中先使酚羟基与氢化钠成盐,然后再与3-溴戊烷反应,收率44.4%;酰化反应用DMAP作催化剂,采用向碎冰上倾倒反应液使产物析出的后处理方法,收率82.8%;酯水解中改用丙酮做溶剂,反应时间由15h缩短至4h,收率86.8%。各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确证。结论改进的反应条件缩短了反应时间,简化了后处理步骤,为今后该类流感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4-乙酰氨基-3-(3-戊氧基)苯甲酸 间羟基苯甲酸 合成
下载PDF
Mg_mB_n(m=1,2;n=1—4)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玉红 张材荣 马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178,共8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MgmBn(m=1,2;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电离势、成键特性、极化率和超极化率等性质进行了理论...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MgmBn(m=1,2;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电离势、成键特性、极化率和超极化率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大多是平面结构,团簇的稳定结构中通常是几个呈负电性的B原子形成一个负电中心,而其他B原子和Mg原子通常处在端位,且显正电性;团簇中通常是B-B键和B-Mg键共存,极少出现Mg-Mg键,计算得到的B-B键键长在0·153—0·182nm之间,B-Mg键键长在0·221—0·231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Bn(m=1 2 n=1—4)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原文传递
3-甲基-4-醛基-N,N-二氰乙基氧乙基苯胺的合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皝明 孟荣娟 +1 位作者 袁芝琴 郑鑫梁 《染料与染色》 CAS 2023年第1期40-42,共3页
采用3-甲基-N,N-二羟乙基苯胺为原料,经过氰乙基化、醛基化合成3-甲基-4-醛基-N,N-二氰乙基氧乙基苯胺。讨论了原料的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并给出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3-甲基-n n-二羟乙基苯胺 氰乙基化 醛基化 3-甲基-4-醛基-n n-二氰乙基氧乙基苯胺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最佳破坏模式基础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裴星洙 倪慧敏 王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65-171,共7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理想破坏模式为连梁—剪力墙底部—框架梁—框架柱。将附加4片剪力墙和M榀框架的12、14、16、18、20层结构作为N层4片剪力墙M榀框架算例模型,利用SNAP软件对其依次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考查随M的增加,N层...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理想破坏模式为连梁—剪力墙底部—框架梁—框架柱。将附加4片剪力墙和M榀框架的12、14、16、18、20层结构作为N层4片剪力墙M榀框架算例模型,利用SNAP软件对其依次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考查随M的增加,N层4片剪力墙M榀框架的破坏模式的变化过程,根据结构的累积滞回耗能分布规律,分析并确定其刚度特征值λ和破坏模式的内在联系,提出满足理想破坏模式要求的临界刚度特征值,从而根据临界刚度特征值计算结构的相对剪力墙刚度。对临界刚度特征值的N层4片剪力墙M榀框架进行分析可知,其周期、壁率、面积率、位移角、受力及其变形特征均符合经验公式和《高规》等要求,表明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4片剪力墙m榀框架 累积滞回耗能 破坏模式 临界刚度特征值
下载PDF
四嗪二甲酰胺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体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永列 吕亚萍 +4 位作者 胡惟孝 邱莲女 王文松 杨忠愚 刘建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HL-60细胞在体外培养,台盼蓝染色、MTT比色法观察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HL-60细胞在体外培养,台盼蓝染色、MTT比色法观察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和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法等分析细胞凋亡。通过NBT试验、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13、CD14、CD64和细胞形态学检测ZGDHu-1对HL-60细胞的分化作用。用Rh123/PI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Box、P53、Fas和线粒体膜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ZGDHu-1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性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活力,10ng·ml^-1 ZGDHu-1作用HL-60细胞24~72h后,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3±0.3)%、(15.8±1.0)%和(21.3±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8h、72h的IC50分别为180、180ng·ml^-1。HL-60细胞经ZGDHu-1作用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2-M期,G0/1期细胞减少;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片端化,经50~1000ng·ml^-1的ZGDHu-1作用后,SubG1由(3.2±1.6)%上升至(67.7±5.9)%,与对照组(0.7±0.5)%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nnexin-V/PI标记升高,TUNEL染色后的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等均证实ZGDHu-1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HL-60细胞经10~100ng·ml^-1 ZGDHu-1作用3d后,细胞发生部分分化,NBT阳性率增加,细胞表面CD11b、CD13、CD14、CD64表达增加。ZGDHu-1诱导HL-60细胞凋亡和分化过程中,Bcl-2表达无变化,但Box表达显著增加,Bax/Bcl-2的比值升高,Fas表达增强,而P53表达无变化。随ZGDHu-1作用的浓度增加,△ψm下降、而线粒体膜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ZGDHu-1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低浓度时诱导HL-60细胞向粒单系分化,高浓度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表达上调,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嗪二甲酰胺 细胞株HL-60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连续荧光监测法测定蛋白酶体活性及其在筛选蛋白酶体抑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永列 吕亚萍 +1 位作者 许武林 胡惟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127-1133,共7页
目的:建立用连续荧光监测法测定蛋白酶体活性的方法,研究其在筛选蛋白酶体抑制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特异性荧光多肽底物Suc-Leu-Leu-Val-Tyr-AMC(Suc-LLVT-AMC)、Z-Val-Val-Arg-AMC(ZVVA-AMC)、Z-Leu-Leu-Glu-βNA(ZLLG-βNA),分别... 目的:建立用连续荧光监测法测定蛋白酶体活性的方法,研究其在筛选蛋白酶体抑制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特异性荧光多肽底物Suc-Leu-Leu-Val-Tyr-AMC(Suc-LLVT-AMC)、Z-Val-Val-Arg-AMC(ZVVA-AMC)、Z-Leu-Leu-Glu-βNA(ZLLG-βNA),分别测定蛋白酶体的糜凝乳蛋白酶样(chy-motrypsin-like,CT-L)、胰蛋白酶样(trypsin-like,T-L)和肽基谷氨酰肽水解酶样(PGPH-like,PGPH-L)活性,对测定条件优化,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用该法测定了硼替佐米(PS-341)和四嗪二甲酰胺(ZG-DHu-1)对纯20S蛋白酶体和B16、Namalwa细胞蛋白酶体提取物抑制作用。结果:连续荧光监测法测定蛋白酶体活性的最适pH为8.2;0.3g/LSDS仅对CT-L活性有激活作用;CT-L、T-L、PGPH-L的Km分别为3.55、4.12、4.88μmol/L;酶反应进程曲线的线性期达20min;线性范围为测定纯20S蛋白酶体时,其蛋白浓度分别达100、120、100μg/L,测定B16细胞蛋白酶体提取物时,其蛋白浓度均达200mg/L;精密度的批内CV为(2.25~5.78),批间CV在(3.75~8.42)。用该法测定了PS-341对20S蛋白酶体CT-L、T-L、PGPH-L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2.36、12.42、24.40nmol/L;测定ZGDHu-1对20S蛋白酶体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24、0.92、0.51μmol/L。结论:连续荧光监测法测定蛋白酶体活性为快速、有效、大规模筛选蛋白体抑制剂类药物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也为临床上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荧光监测法 蛋白酶体 抑制剂 硼替佐米 四嗪二甲酰胺
下载PDF
四嗪二甲酰胺诱导白血病细胞株SHI-1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永列 吕亚萍 +4 位作者 胡惟孝 邱莲女 王文松 刘建栋 吴建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83-489,共7页
本研究探讨四嗪二甲酰胺(ZGDHu-1)诱导白血病细胞株SHI-1凋亡作用的机制。以不同浓度的ZGDHu-1在体外培养SHI-1细胞,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等分析细胞凋亡。用R... 本研究探讨四嗪二甲酰胺(ZGDHu-1)诱导白血病细胞株SHI-1凋亡作用的机制。以不同浓度的ZGDHu-1在体外培养SHI-1细胞,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等分析细胞凋亡。用Rh123/PI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GDHu-1诱导SHI-1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bax、p53、Fas蛋白和线粒体膜蛋白的表达变化。用RT-PCR观察经ZGDHu-1作用后SHI-1细胞bcl-2、bax、p53基因表达改变;同时利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ZGDHu-1能诱导SHI-1细胞凋亡,呈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片段化,亚G1峰检出并显著增加;Annexin-V/PI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细胞发生凋亡的特征性改变。SHI-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ZGDHu-1体外培养后,bcl-2基因和蛋白有所下调,但主要是bax基因和蛋白上调,导致bax/bcl-2比值明显增高,p53基因和蛋白与Fas蛋白表达也上调,均呈剂量依赖性。随ZGDHu-1作用浓度的增加,ΔΨm下降,而线粒体膜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ZGDHu-1通过上调p53基因、bax基因和bax/bcl-2比值,使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下降的线粒体通路是ZGDHu-1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Fas也参与其中,端粒酶有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嗪二甲酰胺 细胞株 SHI-1 细胞凋亡 线粒体 端粒酶
下载PDF
磺酰胺类染料中间体的合成与表征
16
作者 李云霞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0年第1期40-41,65,共3页
以乙酰苯胺、间苯二胺为主要原料,经磺酰化、酰胺化、脱乙酰基,合成了替代致癌染料中间体N,N'-1,3-苯基二-(4-氨基)苯磺酰胺,并优化了酰胺化反应条件。产物分别经元素分析、红外、质谱和核磁表征确证了结构。
关键词 染料中间体 n n'-1 3-苯基二-(4-氨基)苯磺酰胺 间苯二胺 合成
下载PDF
间苯二胺、间氨基酚与间苯二酚混合液的萃取分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秀芬 张春娟 肖如亭 《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52-54,65,共4页
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分别以正丁醇(BuOH)、醋酸正丁酯(BuAc)及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作为萃取剂,对间苯二胺、间氨基酚及间苯二酚的水溶液混合体系进行萃取分离研究.HPLC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水溶液中H+浓度的增加,分离出间苯二酚... 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分别以正丁醇(BuOH)、醋酸正丁酯(BuAc)及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作为萃取剂,对间苯二胺、间氨基酚及间苯二酚的水溶液混合体系进行萃取分离研究.HPLC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水溶液中H+浓度的增加,分离出间苯二酚的效果增强;而随着混合水溶液中OH-浓度的增加,分离间苯二胺的效果将大大增强;作为萃取剂,醋酸正丁酯和甲基异丁基甲酮优于正丁醇,能对水溶液混合体系中的三组分进行完全有效的分离,其中以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效果最好.实验得到的最佳分离条件是:萃取剂为甲基异丁基甲酮,混合溶液中n(H+)/n(-NH2)≥1.32∶1时,萃取相中仅有间苯二酚;混合溶液中n(OH-)/n(-OH)≥1.11∶1时,萃取相中仅有间苯二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胺 间氨基酚 间苯二酚 醋酸正丁酯 甲基异丁基甲酮 正丁醇 萃取
下载PDF
TLR4/NF-κB信号通路与丙泊酚抑制内毒素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释放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雪 孙赳 +1 位作者 曾思 兰志勋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1-764,共4页
目的评价T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与丙泊酚抑制内毒素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释放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提取、培养肺泡巨噬细胞,接种于6孔板(1×106个/孔)和96孔板(1×104个/孔)。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评价T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与丙泊酚抑制内毒素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释放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提取、培养肺泡巨噬细胞,接种于6孔板(1×106个/孔)和96孔板(1×104个/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8):对照组(C组)PBS继续培养;二甲基亚砜组(D组)加入二甲基亚砜,终浓度5mg/ml;LPS组(L组)加入LPS,终浓度1Ixg/ml;丙泊酚组(P组)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5μmol/L(4.46μg/m1);LPS+丙泊酚组(L+P组)加入LPS和丙泊酚,终浓度分别为1μg/ml和25μmol/L(4.46p,g/m1)。培养或孵育24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浓度,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TLR4表达和NF—κB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L组、L+P组细胞活力和上清液TNF—α浓度升高,TLR4表达上调,NF—κB活性增强(P〈0.05),D组和P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L+P组细胞活力和上清液TNF—α浓度降低,TLR4表达下调,NF—κB活性减弱(P〈0.05),细胞形态变化减轻,伸出的伪足数减少。结论丙?白酚抑制内毒素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释放的机制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nF-ΚB 二异丙酚 内毒素类 巨噬细胞 肺泡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两种新型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含能离子盐的合成、表征及性能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敏 许诚 +5 位作者 葛忠学 毕福强 朱勇 卜建华 苏海鹏 肖啸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29,55,共7页
以氨基-1,2,4-三唑和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HDNMNT)为原料,通过中和反应合成出两种新型含能离子盐——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3-氨基-1,2,4-三唑盐(3-ATDNMNT)和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4-氨基-1,2,4-三唑盐(4-ATDNMNT),收率分别为9... 以氨基-1,2,4-三唑和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HDNMNT)为原料,通过中和反应合成出两种新型含能离子盐——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3-氨基-1,2,4-三唑盐(3-ATDNMNT)和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4-氨基-1,2,4-三唑盐(4-ATDNMNT),收率分别为95.4%和96.7%;利用FT-IR、1 H NMR、13C NMR、15 N NMR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3-ATDNMNT和4-ATDNMNT的爆轰性能;在标准状态下(膨胀比为70∶1),利用最小自由能原理,分别计算了两种离子盐在丁羟复合推进剂中的能量性能。结果表明,3-ATDNMNT的爆速和爆压分别为8.587km/s和33.58GPa,4-ATDNMNT的爆速和爆压分别为8.693km/s和34.31GPa。以3-ATDNMNT部分取代丁羟复合推进剂中的AP后,丁羟复合推进剂的理论比冲可达2 635.7N·s/kg。以4-ATDNMNT部分取代丁羟复合推进剂中的AP后,当HTPB、Al、AP及4-ATDNMNT各组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0%、5%、15%及70%时,获得该丁羟复合推进剂的最高理论比冲为2 677.2N·s/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离子盐 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3-氨基-1 2 4-三唑盐 3-ATDnmnT 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4-氨基-1 2 4-三唑盐 4-ATDnmnT 爆轰性能 丁羟复合推进剂 HTPB
下载PDF
四嗪二甲酰胺诱导肺癌细胞株EBC-1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周永列 许武林 +2 位作者 王珍妮 吕亚萍 胡惟孝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6-891,共6页
目的 研究四嗪二甲酰胺(ZGDHu-1)诱导肺癌细胞株EBC-1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EBC-1细胞在体外培养,采用5′-溴-2′脱氧尿苷(BrdU)-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ZGDHu-1对EB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采用Anne... 目的 研究四嗪二甲酰胺(ZGDHu-1)诱导肺癌细胞株EBC-1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EBC-1细胞在体外培养,采用5′-溴-2′脱氧尿苷(BrdU)-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ZGDHu-1对EB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采用Annexin V/PI双标记染色与ELISA法测定凋亡细胞核小体等技术检测ZGDHu-1诱导EBC-1细胞凋亡的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ZGDHu-1作用后EBC-1细胞磷酸化p38MAPK和Stat3表达的变化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Fas、p5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ZGDHu-1能抑制EBC-1细胞增殖,并呈现作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作用24、48和72 h后的IC50分别为(295±25)ng/ml、(112±8)ng/ml和(23±2)ng/ml.经ZGDHu-1作用后,EBC-1细胞中的Annexin V+/PI-细胞升高,细胞内核小体含量显著增加,二者均呈现剂量依赖性.EBC-1细胞与50、200和500 ng/ml的ZGDHu-1培养48 h后,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率分别为67.4%、88.2%和91.1%,空白对照组为10.6% 而磷酸化Stat3的表达率分别为56.5%、43.6%和34.6%,空白对照组为89.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升高,Bax、Fas和p53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Bcl-2的表达没有变化,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则明显下调.结论 ZGDHu-1能显著抑制EBC-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Fas介导的线粒体途径可能是ZGDHu-1诱导EBC-1细胞凋亡的通路之一,p38MAPK和Stat3激活也参与了ZGDHu-1诱导EBC-1细胞凋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嗪二甲酰胺 肺肿瘤 EBC-1细胞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