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1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舰艇扩频通信体制研究
1
作者 李尧 赵健康 龙海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水下舰艇通信采用的水声通信方式在长距离传输中信号衰减严重,且因为隐蔽性需求信号功率受限,叠加受到多径干扰和海洋背景噪声干扰,通信误码率较高。为此,提出水下舰艇扩频通信体制研究。设计扩频通信体制,利用扩频通信体制拓宽传输带宽... 水下舰艇通信采用的水声通信方式在长距离传输中信号衰减严重,且因为隐蔽性需求信号功率受限,叠加受到多径干扰和海洋背景噪声干扰,通信误码率较高。为此,提出水下舰艇扩频通信体制研究。设计扩频通信体制,利用扩频通信体制拓宽传输带宽,提升远距离衰减下的通信信噪比;采用类白噪声的伪随机码m序列和OPS序列作为扩频码组建编码序列集,解决白噪声干扰、多径干扰和码分多址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采用m序列的扩频通信结果更优,可以实现-25 dB下误码率低于1%的可靠通信。经过该方法调制后,剔除了噪声干扰和多径干扰,增强了衰减的高频信号,解决了水下通信远距离衰减、多径干扰、背景噪声干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舰艇通信 扩频通信 M序列 OPS序列 误码率 信噪比
下载PDF
2021年老挝M_(S)6.0地震序列研究
2
作者 孙楠 贺素歌 +1 位作者 刘自凤 李利波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云南地震活动与周边强震存在“构造相连,动力同源”的特征,研究周边强震的序列演化特征及发震构造,对云南地区地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2月24日老挝M_(S)6.0地震发生在滇西南地区的NW向整董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地震是一... 云南地震活动与周边强震存在“构造相连,动力同源”的特征,研究周边强震的序列演化特征及发震构造,对云南地区地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2月24日老挝M_(S)6.0地震发生在滇西南地区的NW向整董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地震是一次走滑型破裂事件,破裂方向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老挝M_(S)6.0地震序列属于前震-主震-余震型序列,主震前震中附近出现3~4级地震非常活跃的现象,前震序列参数计算显示b值波动相对幅度较大,h值出现“上翘”形态,而余震序列b值和h值变化均相对平稳,主震的同震库伦应力结果表明老挝地震可能对云南地区有应力加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M_(S)6.0地震 前震序列 余震序列 序列参数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
3
作者 燕茹 王凯茹 +2 位作者 张飞燕 贾绍斌 丛广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背景:血管新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靶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但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不清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 背景:血管新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靶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但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不清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Panglao DB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单细胞转录组荟萃分析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群表达丰度和定位。血管新生小鼠和内皮(心内膜)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小鼠转录组测序数据集探索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2)体内实验验证:建立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对比模型小鼠患侧与健侧缺血后肢7,14和21 d血流灌注情况,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小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CD31的表达定位情况。(3)体外实验验证: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抑制剂(Noggin蛋白)干预组,培养24 h,观察各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内皮细胞是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重要细胞亚群,在血管新生内皮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过表达内皮细胞转录组再分析均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升高,血管新生通路明显激活。(2)缺血7 d小鼠新生血管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血管明显增加(P<0.05),缺血2周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血管明显减少(P<0.001)。(3)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干预后,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和血管出芽明显增加,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Noggin明显减少了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P<0.001),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P<0.01)。(4)结果证实,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靶向性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望改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新生 单细胞RNA测序 批量RNA测序 信号通路 后肢缺血模型 成管实验
下载PDF
81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异常的基因检测分析及临床价值
4
作者 王咏梅 吴云 +2 位作者 周婷 杨玲 张沁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异常(含结构畸形及软指标)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未明确病因的情况下,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南京... 目的:探讨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异常(含结构畸形及软指标)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未明确病因的情况下,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超声科检查发现胎儿异常,经遗传咨询后选择侵入性产前诊断,抽取绒毛或羊水行CM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81例胎儿,对这些样本再行WES检测。基因变异位点的判定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进行分类。将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变异列为阳性结果,将临床意义未明、良性、可能良性列为阴性结果。结果:81例超声异常者包含47例单系统异常(58.02%)和34例多系统异常(41.98%)。WES共检出14例(17.28%)阳性,其中单系统异常和多系统异常各7例,其余67例阴性(82.72%)。阳性胎儿最多见的超声异常为心血管系统异常和骨骼系统异常,均为5例(35.71%),其次为泌尿系统异常4例(28.57%),此外2例胎儿在早期合并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14.29%),中孕期超声发现多系统异常。结论:超声异常胎儿尤其是合并心血管、骨骼、泌尿系统异常或多系统异常时,如CMA检测未能明确病因,建议行WES检测,有可能发现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 产前诊断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测序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增强的恶意代码分类方法
5
作者 夏冰 何取东 +2 位作者 刘文博 楚世豪 庞建民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针对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序列识别的恶意代码分类方法存在特征描述能力弱和调用关系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增强的恶意代码分类方法。首先,基于函数调用图抽取恶意代码所含的API实体及其调用... 针对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序列识别的恶意代码分类方法存在特征描述能力弱和调用关系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增强的恶意代码分类方法。首先,基于函数调用图抽取恶意代码所含的API实体及其调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恶意代码API知识图谱。其次,使用Word2Vec技术计算携带上下文调用语义的API序列向量,借助TransE技术捕获API知识图谱中的API实体向量,将这两个向量的融合结果作为API特征。最后,将恶意代码所含的API表示为特征矩阵,输入TextCNN进行分类模型训练。在恶意代码家族分类任务中,与基线模型相比,所提方法的准确率有较大提升,达到93.8%,表明知识图谱可以有效增强恶意代码家族分类效果。同时,通过可解释性实验证实了所提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代码 API序列 语义抽取 知识图谱 可解释性
下载PDF
新型超声快速处理活检标本保存不同年限对DNA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石晨曦 朱卫东 +3 位作者 李三恩 李秀明 师逢 丁亚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55-2660,共6页
背景:新型超声组织处理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新型超声处理不同存储年限组织DNA的质量,对进一步分子检测的标本质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新型超声处理活检标本存储不同年限对DNA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分子检测探... 背景:新型超声组织处理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新型超声处理不同存储年限组织DNA的质量,对进一步分子检测的标本质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新型超声处理活检标本存储不同年限对DNA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分子检测探索最佳的标本存储时间。方法:收集40例乳腺穿刺小活检组织,采用超声技术制作石蜡标本,按照存储年限分为4组:<1年组、1-3年组、>3-5年组及>5年组,每组10例,对石蜡标本进行切片,每张切片厚3μm,切片10-15张,提取DNA后通过Nanophotometer N6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和Qubit 4.0荧光计检测DNA的质量浓度,记录A_(260)/A_(280)比值判定DNA的纯度,利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核酸分析仪(Qsep 100)检测DNA片段完整性,以评估DNA片段的质量。结果与结论:4组样本A_(260)/A_(280)均值在1.8-2.0之间,达到纯度要求,无明显差异。4组样本的DNA质量浓度(Qubit浓度)均值分别为30.39,14.33,2.52,1.95 ng/μL;DNA的平均N/Q比值分别为6.48,14.18,24.56,29.86;DNA质量数均值分别为5.64,1.76,1.24,0.80;大片段占比均值分别为56.08%,17.72%,12.68%,7.90%。PCR检测内控基因Ct均值分别为15.32,17.09,18.39,21.24。与<1年组相比,其余3组DNA浓度显著降低,N/Q比值显著增加,DNA质量数和大片段占比均值显著降低,Ct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新型超声处理活检标本,应优先选择存储<1年的样本进行日常分子检测,储存3年内的样本可满足二代测序等检测要求,5年内样本仅可尝试进行PCR等检测,存储超过5年的样本不建议进行后续分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存储年限 DNA质量 片段完整性 降解程度 二代测序
下载PDF
基于全转录组测序探讨褪黑素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
7
作者 徐丽 陈秀娇 +4 位作者 郑伟男 毛馨琳 林丽彬 谢群 金清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0,共8页
目的全转录组测序检测神经胶质瘤细胞非编码RNA(ncRNA)表达谱并构建ceRNA网络,揭示ncRNA参与褪黑素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0、2、4、6、8 mmol·L^(-1)褪黑素干预神经胶质瘤细胞24、48、72 h,CCK-8检测褪黑素对细... 目的全转录组测序检测神经胶质瘤细胞非编码RNA(ncRNA)表达谱并构建ceRNA网络,揭示ncRNA参与褪黑素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0、2、4、6、8 mmol·L^(-1)褪黑素干预神经胶质瘤细胞24、48、72 h,CCK-8检测褪黑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0、4 mmol·L^(-1)褪黑素干预U251细胞24h后,全转录组测序检测差异表达miRNA(DEmiRNA)、lncRNA(DElncRNA)、mRNA(DEmRNA),对DEmRNA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ceRNA网络,采用qRT-PCR验证ceRNA关键基因表达。结果褪黑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0 mmol·L^(-1)与4 mmol·L^(-1)褪黑素组DEmRNA 5049个、DElncRNA 635个、DEmiRNA 146个;DEmRNA主要富集在铁死亡、mTOR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等癌症相关信号通路;ceRNA网络包含4个lncRNA、3个miRNA和48个mRNA,qRT-PCR验证U251细胞hsa-miR-129-5p、hsa-miR-362-5p、LINC00707和SLC16A1-AS1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U87细胞的基因表达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褪黑素通过ncRNA差异表达,影响癌症相关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LINC00707、SLC16A1-AS1、hsa-miR-129-5p、hsa-miR-362-5p构成的ceRNA网络可能参与褪黑素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神经胶质瘤 全转录组测序 ceRNA网络 hsa-miR-129-5p hsa-miR-362-5p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抑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株的作用及转录组学分析
8
作者 康林之 刘振帅 +2 位作者 魏佳旭 常娜 朱大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74-6680,共7页
背景:盐酸青藤碱有抗多种肿瘤的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盐酸青藤碱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目的:探讨盐酸青藤碱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5,1,2,4 mmol/L)盐酸青藤碱处理CEM细胞,CCK-8检测细胞... 背景:盐酸青藤碱有抗多种肿瘤的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盐酸青藤碱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目的:探讨盐酸青藤碱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5,1,2,4 mmol/L)盐酸青藤碱处理CEM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50;倒置显微镜和吉姆萨染色观察CEM细胞形态变化;利用RNA-Seq测序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转录组测序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1,2,4 mmol/L)盐酸青藤碱作用后CEM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1,2,4 mmol/L)盐酸青藤碱作用后CEM细胞中Bcl-2、Bax、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盐酸青藤碱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CEM细胞生长;②盐酸青藤碱干预后CEM细胞数量下降,核固缩;③RNA-seq测序筛出53个异常表达基因,基因本体分析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细胞解剖实体与粘连关系等,信号通路分析与肿瘤相关的是细胞凋亡;④盐酸青藤碱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CEM细胞凋亡;⑤盐酸青藤碱上调CEM细胞中Bax、Caspase-9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由此可见,盐酸青藤碱可诱导CEM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可能与其上调Bax和Caspase-9蛋白表达,以及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CEM细胞 细胞凋亡 RNA-seq测序 增殖抑制 工程化细胞
下载PDF
SF3B1/FOXM1/JUNB轴调控SOX2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高洁 阿依努尔·色义提 +2 位作者 谢丽 夏依拉·艾合买提 侯友翔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10,共6页
目的分析剪接因子3B亚基1/叉头框转录因子M1/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SF3B1/FOXM1/JUNB)轴调控转录因子21抗体(SOX2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的... 目的分析剪接因子3B亚基1/叉头框转录因子M1/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SF3B1/FOXM1/JUNB)轴调控转录因子21抗体(SOX2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F3B1、FOXM1、JUNB、SOX21表达;通过Transwell、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增殖、迁移、侵袭);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SF3B1、FOXM1、JUNB、SOX21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JUNB表达低,FOXM1、SOX21、SF3B1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相比,si-SF3B1/FOXM1/JUNB组0 h OD450值高,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24、48 h)OD450值、SF3B1、FOXM1、JUNB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E-NC组相比,OE-SOX21组迁移细胞数、(0、24、48 h)OD450值、SOX21、侵袭细胞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SF3B1/FOXM1/JUNB+OE-NC组相比,si-SF3B1/FOXM1/JUNB+OE-SOX21组SOX21、SF3B1、FOXM1、JUNB、(0、24、48 h)OD450值、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3B1/FOXM1/JUNB轴通过激活SOX21表达可促进宫颈癌细胞侵袭、增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接因子3B亚基1/叉头框转录因子M1/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 转录因子21抗体 宫颈癌细胞 迁移 侵袭 增殖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绒毛组织中可变剪接的调控分析
10
作者 杨丽 杨静 +2 位作者 叶尔登切切克 韩锐 腊晓琳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的可变剪接(AS)位点,探讨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URSA患者(URSA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ETP组)的绒毛组织样本。采...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的可变剪接(AS)位点,探讨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URSA患者(URSA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ETP组)的绒毛组织样本。采用Hisat2基因组比对软件分析各样本剪接位点,找出可变剪接基因(RASGs)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共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结果RNA-seq测序后共检测出9种已知AS事件分类,其中A3SS发生率最高。共筛选出156个共表达基因,GO主要富集在蛋白质结合,KEGG富集在错配修复通路。5个枢纽基因分别为RAD51AP1、CDK1、BUB1、AURKA及UBE2C,其中RAD51AP1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免疫增强相关,CDK1与调节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增强相关,AURKA与单核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增强相关,BUB1、UBE2C与调节性T细胞免疫增强相关。结论RAD51AP1、CDK1、BUB1、AURKA及UBE2C可能是URSA参与免疫浸润的枢纽基因,是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绒毛组织 可变剪接 转录组测序 免疫浸润
下载PDF
藏西北绒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和可变剪接事件的综合分析
11
作者 德吉 索朗达 +6 位作者 魏宇辰 王斌 阿旺措吉 仁青措姆 崔久增 张磊 巴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9-1436,共8页
背景:藏西北绒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藏西北绒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及可变剪接的认识还未明确。目的:分析并挖掘藏西北绒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基因和可变剪接事件。方法:在妊娠第5天和第15天(... 背景:藏西北绒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藏西北绒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及可变剪接的认识还未明确。目的:分析并挖掘藏西北绒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基因和可变剪接事件。方法:在妊娠第5天和第15天(分别代表容受前子宫内膜组和容受性子宫内膜组),分别随机选取3只藏西北绒山羊,采集子宫内膜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蛋白白血病抑制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提取子宫内膜组织总RNA,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寻找差异表达的m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和miRNA,进行功能预测,并分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可变剪接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结果与结论:(1)与容受前子宫内膜组比较,容受性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白血病抑制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测序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多为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包括250个上调的mRNA、193个上调的长链非编码RNA、135个下调的mRNA和123个下调的长链非编码RNA,显著富集于Wnt、Hedgehog和Hippo信号通路;(3)可变剪接事件分析显示有8个差异表达的可变剪接转录本,均为mRNA分子,其中2个下调、6个上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细胞运动和胚胎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西北绒山羊 子宫内膜容受性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可变剪接 白血病抑制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12
作者 孙成涛 孙广江 +2 位作者 戚晓楠 程茗 姚啸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12-2821,共10页
背景:骨质疏松导致的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亟需探索其病理生理、潜在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及有效药物。骨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对骨代谢的维持至关重要。近几年,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被开发用于表征单个细胞的转录组,并逐... 背景:骨质疏松导致的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亟需探索其病理生理、潜在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及有效药物。骨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对骨代谢的维持至关重要。近几年,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被开发用于表征单个细胞的转录组,并逐步应用到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目的:综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使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9-2023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bone marrow derived stromal cells,osteoblasts,osteocytes,osteoclasts,immune cells,Bone marrow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中文检索词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免疫细胞,骨髓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阅读筛选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9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能够深入了解细胞发育、增殖、分化的轨迹及其调控机制。②影响骨密度的候选基因主要富集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亚群,其中Sox9是关键的转录因子。③成骨细胞不同亚群中差异表达Runx2控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④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RAB38与组蛋白修饰和转录调控动态变化有关。⑤单细胞层面研究证实,骨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间通讯,破骨细胞可能通过CD160-TNFRSF14配体-受体结合进行细胞间通讯;中性粒/单核细胞与成骨细胞间可能通过RESISTIN通路进行交互;浆样树突状细胞与成骨细胞系通过表皮生长因子通路进行交流;均可以为靶点预测和药物研发提供方向。⑥新的骨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亚群,称为S型内皮细胞,完全起源于骨骺次级骨化中心,甚至比H型血管更具有可塑性。⑦文章从细胞角度总结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表征不同骨组织细胞的分化命运和分化轨迹、识别新的细胞亚群、鉴定细胞调控因子及明确细胞间通讯的研究进展,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筛选潜在诊断标志物、预测治疗靶点及探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细胞层面的信息。⑧未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将向单细胞多组学(基因组、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方向及结合其他诸如空间转录组技术为骨组织细胞变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骨质疏松 骨代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免疫学 骨髓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单分子实时测序在α珠蛋白基因三联体及其复合变异等位基因鉴定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张宇 方艳平 +3 位作者 朱碧青 梁丽仪 周万军 江凌晓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2-37,43,共7页
目的探究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技术在α珠蛋白基因三联体(简称α三联体)及其复合变异等位基因鉴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α三联体阳性样本36例,其中经PCR-导流杂交技术确认28例、经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确认8例。36例样本包含α三... 目的探究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技术在α珠蛋白基因三联体(简称α三联体)及其复合变异等位基因鉴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α三联体阳性样本36例,其中经PCR-导流杂交技术确认28例、经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确认8例。36例样本包含α三联体复合变异顺式或反式排列未明样本ααα^(anti4.2)复合α^(CS)α2例,ααα^(anti4.2)复合-α^(3.7)10例,HKαα/--SEA型待确证2例,均采用SMRT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检测。另招募一个基因型为ααα^(anti4.2)复合-α^(3.7)变异病例的家系,包含先证者(Ⅱ-1)和其父亲(Ⅰ-1)、母亲(Ⅰ-2),采用PCR-导流杂交和SMRT技术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结果SMR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36例样本中共检出35例α三联体,1例αααα^(anti4.2)型α珠蛋白基因四联体(简称α四联体)。2例ααα^(anti4.2)复合α^(CS)α变异样本中ααα^(anti4.2)与α^(CS)α均为反式排列,基因型为ααα^(anti4.2)/α^(CS)α,10例ααα^(anti4.2)复合-α^(3.7)变异样本中ααα^(anti4.2)与-α^(3.7)为顺式排列样本9例,基因型为HKαα/αα,ααα^(anti4.2)与-α^(3.7)为反式排列样本1例,基因型为ααα^(anti4.2)/-α^(3.7)。相较PCR-导流杂交技术,SMRT技术多检出1例大片段缺失型β珠蛋白基因变异和2例未知变异,阳性检出率提高10.71%(3/28)。家系分析表明,先证者(Ⅱ-1)ααα^(anti4.2)和-α^(3.7)变异均遗传自母亲(Ⅰ-2),其基因型为HKαα/αα,与SMRT技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SMRT技术不仅能够准确检测α三联体、α四联体及其复合变异等位基因,而且具有高准确性、一步到位识别2种变异顺式或反式排列、地贫基因变异覆盖全等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珠蛋白基因三联体 HKαα 单分子实时测序 PCR-导流杂交技术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外囊泡靶向巨噬细胞干预自身免疫性疾病
14
作者 姚兰宣 王雪菲 +4 位作者 刘洋 杨雨佳 赵怡 齐芳芳 李颖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772-6781,共10页
背景: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巨噬细胞可以产生不同的极化表型,并发挥相应的炎性免疫作用。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较多数量的细胞外囊泡到机体内环境中,具有细胞间信号传导及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表... 背景: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巨噬细胞可以产生不同的极化表型,并发挥相应的炎性免疫作用。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较多数量的细胞外囊泡到机体内环境中,具有细胞间信号传导及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可以影响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从而治疗机体免疫炎症性疾病。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来源细胞外囊泡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来干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信号机制,以及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24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以“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凋亡小体,凋亡囊泡,巨噬细胞极化,M1极化,M2极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泪腺炎,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工程化外泌体,药物递送”为中文检索词;以“macrophage polarization,M1 macrophage,M2 macrophage,autoimmune disease,type 1 diabetes,multiple sclerosis,rheumatoid arthriti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utoimmune dacryadenitis,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mesenchymal stem cells,extracellular vesicles,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engineering exosomes,drug delivery”为英文检索词,阅读每篇文献的文题、摘要进行初筛,最终筛选出70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释放或间接作用于功能性蛋白来调节M1/M2极化;②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作用于炎症小体调控巨噬细胞M2极化;③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与常用药物组合以增强药物疗效;④间充质干细胞受到炎性刺激后可以调控细胞外囊泡的释放影响巨噬细胞极化;⑤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可以通过PTEN、NOTCH、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PI3K/AKT等通路靶向巨噬细胞极化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⑥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可以实现非侵入式靶向给药,延长药物半衰期,推动外泌体口服给药,减轻移植物异体反应,提高中草药生物利用度并攻克血脑屏障,开辟了一条药物递送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巨噬细胞极化 M1/M2极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工程化细胞外囊泡
下载PDF
1 064nm泵浦乙烷1.55μm拉曼激光研究
15
作者 王海洋 徐明 +5 位作者 蔡向龙 刘栋 孙景露 钱飞宇 李俊涛 郭敬为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受激拉曼散射(SRS)作为一种高效的激光频率改变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但是拉曼激光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波长缺少连续调谐的能力,因此需要开发更多的拉曼活性介质,提高拉曼频移覆盖密度。以波长为1 064 nm的激光作为泵浦源,以高压乙烷作... 受激拉曼散射(SRS)作为一种高效的激光频率改变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但是拉曼激光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波长缺少连续调谐的能力,因此需要开发更多的拉曼活性介质,提高拉曼频移覆盖密度。以波长为1 064 nm的激光作为泵浦源,以高压乙烷作为拉曼活性介质,产生了波长为1 550 nm的一阶拉曼(S_(1)),实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后向拉曼和高阶拉曼,通过优化实验条件,降低激光诱导击穿(LIB),使S_1的光子转化效率提高到了20.7%,最高脉冲能量达到21.2 mJ。并且首次测量了乙烷对1.55 μm激光的吸收系数和吸收截面,它们分别是5.71×10^(-8) m^(-1)·Pa^(-1)和2.35×10^(-24)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激拉曼散射 1.55μm激光 转化效率 吸收系数 乙烷
下载PDF
罗汉果苷V调控高糖状态巨噬细胞M1极化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16
作者 叶枝茂 惠久莹 +2 位作者 钟晓霞 麦昱颖 李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968-3975,共8页
背景:糖尿病微环境会造成巨噬细胞过度M1极化,这种高糖炎症状态会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影响糖尿病骨缺损的愈合。研究表明罗汉果苷Ⅴ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但其能否调节高糖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M1极化及骨髓间... 背景:糖尿病微环境会造成巨噬细胞过度M1极化,这种高糖炎症状态会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影响糖尿病骨缺损的愈合。研究表明罗汉果苷Ⅴ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但其能否调节高糖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M1极化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罗汉果苷Ⅴ在高糖炎症状态下调节巨噬细胞M1型极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糖尿病C57BL/6小鼠模型,从正常和糖尿病小鼠分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分别培养于低糖和高糖培养基。使用脂多糖和干扰素γ作为炎症刺激诱导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同时以160,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干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4/80^(+)CD86^(+)细胞比例,q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使用低糖或高糖成骨诱导液诱导成骨分化,添加M1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作为炎症刺激,以及320μmol/L罗汉果苷Ⅴ干预,成骨诱导14 d后采用q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因子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成骨诱导21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及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的F4/80^(+)CD86^(+)细胞比例明显低于高糖炎症对照组(P<0.05);②qRT-PCR结果显示160,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白细胞介素6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糖炎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糖炎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③ELISA结果显示160,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较高糖炎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④320μmol/L罗汉果苷Ⅴ干预后,高糖炎症状态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钙盐沉积增加(P<0.05),且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因子2和骨桥蛋白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果表明,罗汉果苷Ⅴ可通过抑制高糖炎症状态下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及炎症因子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苷Ⅴ 巨噬细胞 M1型极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反应 成骨分化 高糖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to predict immunotherapy response in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a phase II trial of pembrolizumab
17
作者 RYUL KIM JOO KYUNG PARK +5 位作者 MINSUK KWON MINAE AN JUNG YONG HONG JOON OH PARK SUNG HEE LIM SEUNG TAE KIM 《Oncology Research》 SCIE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Background: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are effective in a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solid tumors.However,the patients who would benefit most from ICIs in biliary tract cancer(BTC)are still controversial... Background: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are effective in a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solid tumors.However,the patients who would benefit most from ICIs in biliary tract cancer(BTC)are still controversial.Materials and methods:We molecularly characterized tissues and blood from 32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TC treated with the ICI pembrolizumab as second-line therapy.Results:All patients had microsatellite stable(MSS)type tumors.Three of the 32 patients achieved partial response(PR),with an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of 9.4%(95%confidence interval[CI],2.0–25.2)and nine showed stable disease(SD),exhibiting a disease control rate(DCR)of 37.5%(95%CI,21.1–56.3).For the 31 patients who had access to PD-1 ligand 1(PD-L1)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testing(cut-off value≥1%),the ORR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ose who had PD-L1-positive(PD-L1+;1/11,9.1%)and PDL1-(2/20,10.0%)tumors(p=1.000).The 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of PD-L1+BTC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PD-L1-BTC(p=0.630).TMB and any exonic somatic mutations were also not predictive of pembrolizumab response.Molecular analysis of blood and tumor samples demonstrated a relatively high natural killer(NK)cell proportion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before pembrolizumab treatment in patients who achieved tumor response.Moreover,the tumors of these patients presented high enrichment scores for NK cells,antitumor cytokines,and Th1 signatures,and a low enrichment score for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onclusions:This study shows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efficacy of pembrolizumab in BTC of the MSS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brolizumab Whole-exome sequencing Whole-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Biliary tract cancer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促进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
18
作者 方俊 魏伟 +5 位作者 薛亚婷 崔臣龙 卫嘉晟 石筱 杨丽娟 杨保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320-5327,共8页
背景:目前对于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的研究多集中于促进伤口愈合及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其对小胶质细胞表型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对于小胶质细胞的表型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①提取骨髓... 背景:目前对于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的研究多集中于促进伤口愈合及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其对小胶质细胞表型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对于小胶质细胞的表型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①提取骨髓原代巨噬细胞,用50 ng/m L白细胞介素4刺激巨噬细胞24 h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②提取和鉴定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③将小胶质细胞BV2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脂多糖组、治疗组,对照组不做处理,脂多糖组加入500 ng/m L脂多糖干预24 h,治疗组同时加入500 ng/m L脂多糖和25μg/m L 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干预24 h,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量,q RT-PCR检测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酶1、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0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酶1的蛋白表达以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明显增多;与脂多糖组相比,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减少而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增多;②q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 RNA表达升高;与脂多糖组相比,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 RNA表达降低,白细胞介素10、精氨酸酶1 m RNA表达升高;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升高;与脂多糖组相比,治疗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降低,而精氨酸酶1蛋白表达升高;(4)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中P65、p-IκB-α蛋白表达降低;与脂多糖组相比,治疗组P65、p-IκB-α蛋白表达升高。结果表明: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可以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促进小胶质细胞表型由M1型向M2型极化,其机制可能与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巨噬细胞 外泌体 小胶质细胞 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神经病理性疼痛 极化
下载PDF
Perilipin-2 mediates ferroptosis in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 and myelin injury after ischemic stroke
19
作者 Jian Yang Jiang Wu +7 位作者 Xueshun Xie Pengfei Xia Jinxin Lu Jiale Liu Lei Bai Xiang Li Zhengquan Yu Haiying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7期2015-2028,共14页
Differentiation of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 into mature myelin-forming oligodendrocytes contributes to remyelination.Failure of remyelination due to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death can result in severe n... Differentiation of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 into mature myelin-forming oligodendrocytes contributes to remyelination.Failure of remyelination due to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death can result in severe nerve damage.Ferroptosis is an iron-dependent form of regulated cell death caused by membrane rupture induced by lipid peroxidation,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ischemic stroke.However,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ferroptosis.We analyze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data from GEO databases and identified a role of ferroptosis in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death and myelin injury after cerebral ischemia.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perilipin-2(PLIN2)was involved in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ferroptosis.PLIN2 is a lipid storage protein and a marker of hypoxia-sensitive lipid droplet accumulation.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we established a mouse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We found significant myelin damage after cerebral ischemia,as well as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death and increased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s around the infarct area.The ferroptosis inhibitor,ferrostatin-1,rescued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death and subsequent myelin injury.We also found increased PLIN2 levels in the peri-infarct area that co-localized with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Plin2 knockdown rescued demyelination and improved neurological deficit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argeting PLIN2 to regulate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ferroptosis may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rescuing myelin damage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INFORMATICS bulk RNA sequencing ferroptosis ischemic stroke myelin injury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perilipin-2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I2的分离及相关降解基因功能验证
20
作者 孙君珂 张婉莹 +4 位作者 邓若竹 王娟 牛秋红 胡凡 柯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纤维素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物质,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可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和纤维素酶一直是生物能源等领域研究的热点。该研究筛选分离了1株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短小芽孢杆菌I2,通过基因组测序,... 纤维素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物质,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可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和纤维素酶一直是生物能源等领域研究的热点。该研究筛选分离了1株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短小芽孢杆菌I2,通过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参与纤维素降解的基因,并对纤维素酶的功能进行验证。I2分离自河南南阳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落叶及长期堆积小麦秸秆的堆体等样本富集后的混合菌系,具有降解滤纸的能力,48 h内可以降解大部分滤纸。基因组组装分析显示,I2的基因组大小为4.2 Mbp,含有4635个基因。利用CAZy碳水化合物数据库注释和酶活性测定实验,对数据库检测到的182个基因进行分析,明确I2中4个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后具有纤维素酶活性。其中,G2269纤维素内切酶活性最高,在pH 5.0,温度55℃条件下,酶活力可达49.02 U/mL。金属离子Ca^(2+)、Zn^(2+)对于G2269的活性有明显提高作用,Mn^(2+)和Cu^(2+)对G2269活性抑制比较明显,Mg^(2+)、Co^(2+)、K^(+)、Ni^(2+)、NH_(4)^(+)对于G2269的活性无显著影响。此外,G2269还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在65℃保持30 min后仍保留70%的活力,在食品加工和饲料生产等领域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