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soplasticity Approach to Studies of the Cutting Mechanism in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被引量:2
1
作者 LEE WB Rongbin WANG Hao +2 位作者 TO Suet CHEUNG Chi Fai CHAN Chang Yue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19-228,共10页
There have been various theoretical attempts by researchers worldwide to link up different scales of plasticity studies from the nano-, micro- and macro-scale of observation,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crystal plast... There have been various theoretical attempts by researchers worldwide to link up different scales of plasticity studies from the nano-, micro- and macro-scale of observation,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crystal plasticity and continuum mechanics. Very few attempts, however, have been reported in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studies. A mesoplasticity approach advocated by Lee and Yang is adopted by the authors and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studies of the micro-cutting mechanisms in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Traditionally, the shear angle in metal cutting, as well as the cutting force variation, can only be determined from cutting tests. In the pioneering work of the authors, the use of mesoplasticity theory enables prediction of the fluctuation of the shear angle and micro-cutting force, shear band formation, chip morphology in diamond turning and size effect in nano-indentation. These findings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The mesoplasticity formulation opens up a new direction of studies to enable how the plastic behaviour of materials and their constitutive representations in deformation processing, such as machining can be predicted, assessed and deduced from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measurable at the micro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cutting mechanism mesoplasticity shear angle prediction size effect micro-cutting force variation high frequency tool-tip vibration
下载PDF
刀具前角对切削加工振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贵成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对机械加工中刀具前角对切削加工振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和相应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刀具前角增加切削加工振动的振幅逐渐减小.当刀具前角γ0 < 0°时,最大振幅产生在V= 50~70m /m in;而当γ0 ≥... 对机械加工中刀具前角对切削加工振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和相应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刀具前角增加切削加工振动的振幅逐渐减小.当刀具前角γ0 < 0°时,最大振幅产生在V= 50~70m /m in;而当γ0 ≥0°时,最大振幅产生在V= 160~180m /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 振动 振幅 刀具前角
下载PDF
切削速度及刀具前角对加工振动影响的探讨
3
作者 马力 李文辉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72-77,共6页
本文对金属切削中不同切削速度情况下刀具前角对切削振动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其结果表明:随着刀具前角的增加,切削加工振动的振幅逐渐减小:当刀具前角γ_0<0°时,其单向最大振幅发生在v=50~70m/min,... 本文对金属切削中不同切削速度情况下刀具前角对切削振动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其结果表明:随着刀具前角的增加,切削加工振动的振幅逐渐减小:当刀具前角γ_0<0°时,其单向最大振幅发生在v=50~70m/min,当γ_0≥0°时,其单向最大振幅发生在v=160~180m/min。同时还对高速精加工时如何避开振幅最大区域,确保加工质量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速度 刀具前角 措振动
下载PDF
利用辅助系统改善机床相对振动相位特性
4
作者 马力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53-58,共6页
分析辅助系统对机床的相对振动相位特性的影响,提出如何选择设计参数以减小相对振动,分析计算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和绘图。
关键词 辅助系统 机床 相位角 振动
下载PDF
高速超声振动切削的最佳主偏角适用范围
5
作者 徐继业 涂军 余德平 《机械》 2020年第7期52-62,共11页
为了研究高速超声振动切削过程中主偏角对切削力的影响,建立了高速超声振动切削的理论模型。首先分析了高速超声振动切削在不同主偏角下的切削力分布,然后计算了不同切削区域的切削厚度和单位切削宽度,以及四个金属切削变形区的切削力,... 为了研究高速超声振动切削过程中主偏角对切削力的影响,建立了高速超声振动切削的理论模型。首先分析了高速超声振动切削在不同主偏角下的切削力分布,然后计算了不同切削区域的切削厚度和单位切削宽度,以及四个金属切削变形区的切削力,最终建立了高速超声振动切削在0~90°主偏角下的切削力模型。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主切削力而言,主偏角变化范围为20°~55°时,高速超声振动切削主切削力小于常规切削主切削力;对于进给抗力而言,主偏角适用范围为15°~40°;对于吃刀抗力而言,主偏角适用范围为15°~45°。为了使高速超声振动切削的切削效果达到最好,最佳主偏角适用范围为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超声振动 主偏角 切削力 直线切削刃 微加工
下载PDF
大应变切削制备的超细晶纯铜切屑热稳定性的研究
6
作者 吴春凌 周龙 聂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84,共6页
采用不同前角的刀具对纯铜进行大应变切削加工,对获得的超细晶纯铜切屑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维氏硬度测量仪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前角和退火温度对超细晶纯铜切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 采用不同前角的刀具对纯铜进行大应变切削加工,对获得的超细晶纯铜切屑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维氏硬度测量仪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前角和退火温度对超细晶纯铜切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前角刀具进行大应变切削加工后,切屑晶粒平均尺寸为0.3μm、硬度为160HV,在200~280℃退火时晶粒处于回复、再结晶阶段,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退火温度高于280℃时,晶粒尺寸大幅增加、硬度显著下降;用-20°前角刀具进行大应变切削加工后,切屑晶粒平均尺寸为0.2μm、硬度为168HV,在200~320℃下退火时晶粒处于回复、再结晶阶段,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退火温度高于320℃时,晶粒尺寸大幅增加、硬度显著下降;刀具前角越小,超细晶纯铜切屑热稳定性越好;相比于0°前角刀具,-20°前角刀具加工的超细晶切屑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纯铜切屑 大应变切削 刀具前角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刀具前角对单晶硅超精密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明海 王福宁 +2 位作者 王奔 刘琪 尤思尧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0-46,共7页
为了解决单晶硅加工表面质量各向异性的问题,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刀具前角对单晶硅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建立4种调整前角的切削模型,分析单晶硅相变、应力、切削力和摩擦系数。切削单晶硅(111)[-211]晶向的结果表明,负前角并不是越... 为了解决单晶硅加工表面质量各向异性的问题,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刀具前角对单晶硅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建立4种调整前角的切削模型,分析单晶硅相变、应力、切削力和摩擦系数。切削单晶硅(111)[-211]晶向的结果表明,负前角并不是越大越好。刀具前角调整到-20°时,产生的具有5、6配位数的硅原子数最少,亚表面损伤程度最低,此时的静压峰值也是最小的。通过调整切削前角,刀具产生最适静应力,从而控制高压相变的发生,实现对加工表面各向异性的消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分子动力学 刀具前角 各向异性 亚表面损伤 超精密加工
下载PDF
球头铣刀加工倾角对薄壁件切削振动和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元元 刘维伟 +1 位作者 李锋 李晓燕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12年第6期1-4,9,共5页
基于最小变形量和振动加速度幅值,得出较优倾角类型对应的走刀方式和加工倾角范围,该研究结果为实际加工薄壁件过程中刀具姿态的选取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薄壁件铣削,10°~20°的正侧倾角为较优加工倾角。
关键词 前倾角 侧倾角 走刀方式 切削振动 变形
原文传递
刀具前角对超细晶纯铜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邹志杰 吴邦晛 刘良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利用不同前角刀具对纯铜材料进行了大应变挤出切削加工,并将制备的超细晶纯铜切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通过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维氏硬度检测等手段,分析了材料在变形前后及热处理前后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3... 利用不同前角刀具对纯铜材料进行了大应变挤出切削加工,并将制备的超细晶纯铜切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通过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维氏硬度检测等手段,分析了材料在变形前后及热处理前后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30°前角刀具加工时,纯铜材料晶粒已明显细化,由大约100μm粗晶细化至亚微米级拉长晶,并且宏观硬度从基体的85 HV0.05提升至135 HV0.05;而10°刀具加工时,晶粒进一步细化为等轴细晶,甚至出现部分纳米晶,硬度也进一步提升至150 HV0.05。同时,前角越小,开始再结晶温度越低,再结晶完成时晶粒越小,硬度值越高;此外,无论10°还是30°刀具加工,超细晶纯铜材料均可在240℃下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纯铜 大应变挤出切削 刀具前角 组织 硬度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