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GM-CSF GENE-MODIFIED ALLOGENIC MACROPHAGES ON TUMOR-BEARING MICE
1
作者 于益芝 曹雪涛 +2 位作者 雷虹 王全兴 陶群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7,共5页
Both the antigen presenting ability and the cytotoxicity of macrophages can be enhanced by GMCSF gene transfer.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tumoral injection with GMCSF genemodified allogenic ... Both the antigen presenting ability and the cytotoxicity of macrophages can be enhanced by GMCSF gene transfer.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tumoral injection with GMCSF genemodified allogenic macrophages on tumorbearing mice observed. Th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of C57BL/6 mice were transfected with GMCSF gene mediated by recombinant adenovirus and the subcutaneous CT26 colon adenocarcinomabearing BALB/c mice were treated by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the above macrophages.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tumorbearing mice were prolonged significantly and some tumor mass disappeared completely. The necroses of the tumor cells and massive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were observed 6 days after treatment. 30 days after treatment, only the leftover of tumor cells and the inflammatory cells remained.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introtumoral injection of GMCSF genemodified allogenic macrophages displayed more pote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preestablished tumorbearing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therapy GMCSF Allogenic macro phages Colon adenocarcinoma Adenovirus.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CT表现特征
2
作者 杨登法 郭宇闻 +3 位作者 杨婷 陈建华 许晓琴 罗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入院胸部CT均表现为团片状渗出实变影,均位于单肺,其中累及单叶8例(80%)、双叶2例(20%);10例(100%)均伴有支气管充气征,9例(90%)有磨玻璃影,8例(80%)局部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隔增厚;1例(10%)病灶呈“扇形”改变,1例(10%)病灶见“反晕症”,9d内复查9例(90%)有进展,表现为病灶融合增大呈更大范围实变或新出现病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鸟(禽)类接触史可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CT
下载PDF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酶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于雷 于丽 +1 位作者 张薇 陆丽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04-407,共4页
自然环境中有超过99%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使用宏基因组技术,人们首次实现了对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开发,这为探索和挖掘新的酶制剂和活性小分子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文重点介绍宏基因组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新酶开发中的成... 自然环境中有超过99%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使用宏基因组技术,人们首次实现了对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开发,这为探索和挖掘新的酶制剂和活性小分子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文重点介绍宏基因组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新酶开发中的成功应用,以期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推进新酶开发,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宏基因文库 酶制剂 富集技术 DNA提取
下载PDF
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及诱导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烈 林广城 +4 位作者 张银辉 夏成静 刘键 张海燕 陆学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符合情况,分析耐药基因检出与生物耐药诱导的关系,并预测细菌耐药流行趋势,从基因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KB纸片法检测本院2004~2005年分离的136株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符合情况,分析耐药基因检出与生物耐药诱导的关系,并预测细菌耐药流行趋势,从基因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KB纸片法检测本院2004~2005年分离的136株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葡萄球菌MsrA、vgb、Sat4、ermA、ermB、ermC、mphA、MefA/E、ereA、ereB 10种耐药基因,并将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进行比较。将对红霉素表型敏感而耐药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诱导,对比诱导前后药敏结果。结果136株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的占80.88%,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占43.38%,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有较高的耐药率。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检出MsrA、Sat4、ermA、ermB、ermC、mphA、ereB 7种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83.82%。其中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C的阳性率最高,占检测基因的67.54%;其次为Sat4、MsrA、ereB、ermA、ermB、mphA,分别占50.00%、28.95%、22.81%、15.80%、9.65%、1.75%。MRSA、MRCNS、MSSA、MSCNS菌株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0.78%、73.08%、55.55%。11株对红霉素敏感而耐药基因阳性的菌株经红霉素诱导后有9株转为耐药,诱导阳性率为81.82%。结论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在部分敏感株中检测出耐药基因,经诱导可产生耐药,提示菌株有潜在耐药性,需特别引起临床的重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同时开展表型及基因型检测,指导临床更加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属 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 基因
下载PDF
个人化因子:对宏大叙事的潜在拆解——以《青春之歌》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松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青春之歌》是一部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小说,但主角林道静在长成的道路上,留下了大量"非革命化"的痕迹,尤其是爱情纠葛中的内心?徨与痛苦,使"革命"染上了人道主义的凄楚与温情。正是... 《青春之歌》是一部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小说,但主角林道静在长成的道路上,留下了大量"非革命化"的痕迹,尤其是爱情纠葛中的内心?徨与痛苦,使"革命"染上了人道主义的凄楚与温情。正是这些因素使作品成为描述"革命"的独特文本,获得了比较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叙事 女性视角 个人化因子
下载PDF
老化窖泥己酸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代金凤 罗雯 +6 位作者 廖作敏 罗政 文春平 许艳 吴正云 周山大慶 张文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152,共5页
浓香型白酒的独特风味与窖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以己酸为前体物质的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中最重要的香气成分。该实验采用宏转录组技术对产己酸关键酶基因crt1、bcd、etfA1、etfB1、hbd1、nfnA和nfnB在老化窖泥中的表达以及老化窖泥... 浓香型白酒的独特风味与窖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以己酸为前体物质的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中最重要的香气成分。该实验采用宏转录组技术对产己酸关键酶基因crt1、bcd、etfA1、etfB1、hbd1、nfnA和nfnB在老化窖泥中的表达以及老化窖泥中的己酸代谢途径进行了研究,为白酒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根据关键酶基因的物种注释结果,推测脱卤厌氧杆菌(Anaeromyxobacter dehalogenans)可能是窖泥中一类重要微生物;同时,窖泥中己酸的合成可能并非己酸菌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非己酸菌共同作用产生。在老化窖泥中,D-乳酸和L-乳酸之间不能通过乳酸消旋酶相互转换,丙酮酸通过丙酮酸氧化还原酶或2-氧代酸氧化还原酶而不是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催化生成乙酰辅酶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窖泥 己酸 宏转录 关键酶基因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ompP2基因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7
作者 于江 杜以军 +7 位作者 李俊 丛晓燕 孙文博 时建立 陈智 陈蕾 吴家强 王金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4,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PS)ompP2基因的功能,根据已发表的副猪嗜血杆菌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PCR扩增HPS LZ株外膜蛋白ompP2基因,获得大小为1 158bp的核苷酸片段,该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EASY-Blunt载体,转化后鉴定,再与真核... 为了进一步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PS)ompP2基因的功能,根据已发表的副猪嗜血杆菌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PCR扩增HPS LZ株外膜蛋白ompP2基因,获得大小为1 158bp的核苷酸片段,该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EASY-Blunt载体,转化后鉴定,再与真核表达质粒pCI-neo经过酶切和连接反应,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rans-T1,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并测序。通过脂质体法将pCI-neoompP2转染猪肺泡巨噬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质粒是否表达。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含ompP2基因的副猪嗜血杆菌真核表达载体pCI-neo-ompP2,提取转染该质粒的猪肺泡巨噬细胞的mRNA,进行RT-PCR扩增,在1 000bp^2 000bp之间可见1条明显的条带。Western blot发现在42ku处出现目的条带。试验结果为后期研究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ompP2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猪肺泡巨噬细胞 表达
下载PDF
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三)
8
作者 孙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3期156-157,共2页
简要介绍了生命科学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植物试管授精的突破、免疫介导性疾病防治的重大进展、模仿大脑记忆和遗忘过程的研究成果、运用基因工程培育超级杂草、只杀癌细胞不损伤健康组织的新型生物大分子的成功开发等。
关键词 植物试管授精 免疫介导性疾病 基因工程 生物大分子
下载PDF
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薇 刘洋 +4 位作者 饶秋华 罗钦 王为刚 宋永康 罗土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为揭示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采集了6个站点的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解析沉积物中ARGs的分布特征,同时运用... 为揭示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采集了6个站点的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解析沉积物中ARGs的分布特征,同时运用化学分析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的环境因子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对ARGs与环境因子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共检出781个ARGs亚型,分属于38种抗生素抗性类型;不同站点的优势ARGs抗生素抗性类型基本一致,主要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为外排泵。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PNGM-1与电导率和TN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其余丰度前20的ARGs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丰度前20的ARGs均与丰度前20的菌属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P<0.05或P<0.01)。研究表明,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ARGs,微生物群落是影响沉积物中ARGs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 大黄鱼养殖海域 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10
作者 黄娟 傅金英 吕孝丽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261-2269,共9页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从40只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建立围绝经期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坤安煎剂组及雌激素组,连续灌胃10周。HE染色...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从40只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建立围绝经期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坤安煎剂组及雌激素组,连续灌胃10周。HE染色观察肝脏、腹主动脉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 2)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含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SH、TC、TG、ALT、AST含量升高,E 2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坤安煎剂组大鼠血清FSH、TC、LDL-C、ALT、AST含量降低,E 2、HDL-C含量升高(P<0.01)。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肝细胞和腹主动脉形态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脂肪变性,伴细胞坏死;腹主动脉细胞排列不规则,内膜增厚。与模型组比较,坤安煎剂组和雌激素组大鼠肝细胞和腹主动脉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宏基因组测序显示,在种水平上,坤安煎剂组大鼠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Lactobacillus johnsonii丰度较模型组升高(P<0.05)。物种差异性分析显示,空白组大鼠的特征微生物包括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居海事城球杆菌属(Phocaeicola)及埃氏拟杆菌(Bacteroides eggerthi)等。模型组大鼠的特征微生物包括联合乳杆菌属(Ligilactobacillus)、鼠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murinus)、动物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animalis)等。坤安煎剂组大鼠的特征微生物包括黏液乳杆菌属(Limosilactobacillus)、罗伊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粪普雷沃菌(Prevotella copri)等。与模型组比较,坤安煎剂组大鼠D-丙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通路的丰度升高,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的丰度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血脂(LDL-C、HDL-C、TC、TG)水平与Lactobacillus johnsonii、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丰度存在相关性。结论:坤安煎剂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发挥改善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安煎剂 肠道菌群 脂代谢 宏基因组 大鼠
下载PDF
化瘀通阳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施丽婕 刘苏仪 +5 位作者 于潇 陈杨 杨洁 王静 刘雷蕾 何俗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731-1737,共7页
目的探讨化瘀通阳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复制组16只。模型复制组采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0只大鼠随机分为化瘀通阳组和模型组,每组5只。化... 目的探讨化瘀通阳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复制组16只。模型复制组采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0只大鼠随机分为化瘀通阳组和模型组,每组5只。化瘀通阳组予浓度为0.54g/ml化瘀通阳方2ml保留灌肠,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肠,连续10天。干预结束后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并采集大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宏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结构紊乱,黏膜下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化瘀通阳组大鼠结肠黏膜结构恢复正常,可见个别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增生活跃。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指数(TDI)评分升高、属水平和种水平普雷沃氏菌属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瘀通阳组大鼠结肠TDI评分降低、属水平普雷沃氏菌属及种水平鼠乳杆菌增加、苯丙氨酸降解减少、赖氨酸生物合成增加(P<0.05或P<0.01)。Lefse分析模型组差异菌为梭菌属、Turicibacter、Faecalibaculum,化瘀通阳组差异菌群主要为乳杆菌属和Akkermansia。结论化瘀通阳方可以促进UC大鼠肠黏膜愈合,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乳杆菌属和Akkermansia的富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化瘀通阳方 肠道菌群 氨基酸代谢 宏基因
原文传递
来源于土壤宏基因组中漆酶Lac13H9基因克隆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斌斌 吴萍 +2 位作者 刘晓青 丁伟 伍宁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71,共8页
漆酶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在有机农药残留和木质素的降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工业价值。从土壤宏基因组中得到了一个全长为1 389 bp漆酶基因lac13H9,编码462个氨基酸,预测理论分子量为50 k Da,含有一个1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与NCBI蛋白数据库... 漆酶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在有机农药残留和木质素的降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工业价值。从土壤宏基因组中得到了一个全长为1 389 bp漆酶基因lac13H9,编码462个氨基酸,预测理论分子量为50 k Da,含有一个1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与NCBI蛋白数据库比对结果表明是一个新的漆酶基因。将lac13H9转入到大肠杆菌Transseta(DE3)中通过微好氧发酵进行异源表达,并通过Ni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的重组漆酶Lac13H9具有良好的酶学性质,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 H为6.0,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50℃下保温90 min还有60%的剩余酶活力,同时发现低浓度的Fe2+促进漆酶酶活,高浓度则抑制酶活。良好的酶学性质为该酶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宏基因组 漆酶 基因克隆 酶学性质
原文传递
质子泵抑制剂与氯吡格雷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党国宏 刘治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1-756,共6页
对2010年Mdeline收载的关于质子泵抑制剂(PPIs)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PPIs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与多个因素相关: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合用时,PPIs与氯吡格雷之间无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当单用氯吡格... 对2010年Mdeline收载的关于质子泵抑制剂(PPIs)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PPIs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与多个因素相关: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合用时,PPIs与氯吡格雷之间无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当单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时,PPIs对其药效的影响显著,而且不同的PPIs之间的作用强度有差异;以微观指标(如ADP或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度)为标准,则氯吡格雷和PPIs之间存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但以宏观指标(如一级事件发生率)为标准则无临床意义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PPIs对氯吡格雷的影响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快代谢型患者PPIs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影响显著,慢代谢型无明显影响;与单用氯吡格雷相比,PPI+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胃肠道出血事件,对心血管系统没有不良影响。因此,对于PCI术后短期内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聚集患者,临床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任何一个PPIs;对于单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患者,应该首选与泮托拉唑合用;PPIs合用阿司匹林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而且显著减少胃肠道出血事件,因此在必须应用PPIs的情况下,阿司匹林是氯吡格雷的一个有效替代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药物相互作用 基因多态性 宏观指标 微观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