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Rare Earth Doped Alumina-Siloxane Gel and Its Modification on ER Effect 被引量:2
1
作者 邱关明 张明 +3 位作者 李幼荣 陆磊 陈海燕 Hiroshi Okamoto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9-253,共5页
A series of samples of alumina-siloxane gel wrapped by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doped with rare earths such as lanthanum, praseodymium, yttrium, gadolinium and europium were prepared. The structure features were... A series of samples of alumina-siloxane gel wrapped by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doped with rare earths such as lanthanum, praseodymium, yttrium, gadolinium and europium were prepared. The structure fea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icrograph,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um, X-ray diffraction spectru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ests indicate that rare earths modify the electrorheological effects of the stable suspensions composed of samples stirred with silicon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alumina-siloxane gel ER effect VISCOSITY rare earths
下载PDF
高分子微孔敷料在小儿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韩雪锋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8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子微孔敷料在小儿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收治的94例烧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敷料(油纱),观察组采取高分... 目的探讨高分子微孔敷料在小儿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收治的94例烧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敷料(油纱),观察组采取高分子微孔敷料,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瘢痕增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分子微孔敷料有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瘢痕增生率,减轻疼痛感,从而提升烧伤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微孔敷料 小儿烧伤创面 护理效果
下载PDF
高渗透长滞留效应理论在肿瘤靶向药物传递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洁 佘振南 邓意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目的综述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简称EPR效应)的发现历史、影响因素及其在大分子药物肿瘤传递中的广泛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50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大分子理化性质... 目的综述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简称EPR效应)的发现历史、影响因素及其在大分子药物肿瘤传递中的广泛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50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大分子理化性质、肿瘤血管结构及血管调节因子对EPR效应有重要影响,临床上使用硝酸甘油、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等外源性物质来提升EPR效应,以加强微粒给药系统的肿瘤靶向效果。结论 EPR效应作为大分子抗癌药物设计的"金标准",为肿瘤靶向药物传递系统设计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长滞留效应 大分子药物 肿瘤血管 药物传递 靶向
下载PDF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氧化物陶瓷超微颗粒的分散作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许珂敬 杨新春 +1 位作者 刘风春 高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18,共4页
本文针对用湿化学法制备氧化物陶瓷超细微粉过程中和其悬浮液的颗粒团聚问题,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对颗粒团聚状态的控制作用,在氧化物陶瓷微粉悬浮液中通过调节PH 值,使颗粒间具有较高静电效应的基础上加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颗粒... 本文针对用湿化学法制备氧化物陶瓷超细微粉过程中和其悬浮液的颗粒团聚问题,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对颗粒团聚状态的控制作用,在氧化物陶瓷微粉悬浮液中通过调节PH 值,使颗粒间具有较高静电效应的基础上加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颗粒间又具有空间位阻效应,防止了颗粒间的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 氧化物陶瓷 微颗粒 分散作用
下载PDF
大分子拥挤对DNA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钟文涛 洪美亚 龚兴国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3-586,共4页
大分子拥挤(macromolecular crowding effect)代表了细胞内高度拥挤状态,其源于非特异性容积排斥效应,是细胞内与pH、离子强度等同等重要的生理因素。生物大分子介导的拥挤环境对于DNA-DNA、D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DNA高级结构、细胞... 大分子拥挤(macromolecular crowding effect)代表了细胞内高度拥挤状态,其源于非特异性容积排斥效应,是细胞内与pH、离子强度等同等重要的生理因素。生物大分子介导的拥挤环境对于DNA-DNA、D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DNA高级结构、细胞核或核区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拥挤环境中,大分子总浓度的增加将增强溶质的浓缩倾向,从而降低溶液的自由能。拥挤效应是胞内大分子环境的,总体反映,具有高度的缓冲性,保证了胞内反应的稳定进行及细胞功能的正常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拥挤 DNA结构 拥挤效应 生物大分子 拥挤试剂 缓冲性
下载PDF
聚合物流体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许元泽 朱坚亭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0-34,共15页
聚合物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研究是近年来有重大进展的领域。本文介绍从力学与物理方法进行渗流机理研究的思路、主要结果和当前活跃的研究课题。流体的非牛顿性对复杂边界条件下均匀流体力学效应的影响已得到了较好的定量处理;揭示... 聚合物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研究是近年来有重大进展的领域。本文介绍从力学与物理方法进行渗流机理研究的思路、主要结果和当前活跃的研究课题。流体的非牛顿性对复杂边界条件下均匀流体力学效应的影响已得到了较好的定量处理;揭示了拉伸流粘弹特性对渗流影响的机理,其定量描述则尚有待努力。进而讨论了石油工程中十分重要的非均一流体渗流的新进展,包括大分子效应与粘性指进效应及其分形描述。对于上述物理效应的综合考虑将使聚合物渗流力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流体 渗流机理 非牛顿性
下载PDF
细胞内的大分子拥挤环境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剑 王志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8-792,共5页
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各种生物大分子 ,它们大约占用细胞容积的 2 0 %~30 % ,总浓度高达 80~ 2 0 0 g/L ,因此任何一种大分子都处于一个充满其他大分子的拥挤环境中 .对源于排斥容积效应的拥挤理论分析表... 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各种生物大分子 ,它们大约占用细胞容积的 2 0 %~30 % ,总浓度高达 80~ 2 0 0 g/L ,因此任何一种大分子都处于一个充满其他大分子的拥挤环境中 .对源于排斥容积效应的拥挤理论分析表明它对所有大分子之间的反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可是以往人们在体外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时几乎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胞大分子拥挤的实际环境 .最近几年建议把大分子拥挤与 pH、离子强度和溶液组成等一样作为常规因素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呼声很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大分子拥挤环境 排斥容积效应 蛋白质折叠 拥挤试剂
下载PDF
分散剂对氧化物陶瓷微粉悬浮液稳定性的影晌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新春 许珂敬 +2 位作者 董云会 周燕 孔凡胜 《现代技术陶瓷》 CAS 1999年第2期21-25,41,共6页
本文利用Zeta电位测定结果和沉降实验结果,讨论了氧化物陶瓷微粉悬浮液的稳定性能。得出的结论是调节介质的pH值,使颗粒间处于较高的静电效应,在此条件下加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颗粒间又具有空间位阻效应,这种静电位阻效应可阻止颗粒... 本文利用Zeta电位测定结果和沉降实验结果,讨论了氧化物陶瓷微粉悬浮液的稳定性能。得出的结论是调节介质的pH值,使颗粒间处于较高的静电效应,在此条件下加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颗粒间又具有空间位阻效应,这种静电位阻效应可阻止颗粒间的团聚,使悬浮液处于高度的均匀分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陶瓷 悬浮液 分散剂 稳定性 微粉
下载PDF
4010NA接枝聚异戊二烯大分子防老剂的制备及在天然橡胶中的抗老化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俊 李春 +1 位作者 陈咏梅 韩锐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6-389,共4页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4010 NA接枝聚异戊二烯大分子防老剂,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在天然橡胶中的迁移速率及热变化。结果表明,防老剂4010 NA成功接枝于聚异戊二烯分子链上;相对于传统防老剂,4010 NA接枝聚...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4010 NA接枝聚异戊二烯大分子防老剂,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在天然橡胶中的迁移速率及热变化。结果表明,防老剂4010 NA成功接枝于聚异戊二烯分子链上;相对于传统防老剂,4010 NA接枝聚异戊二烯大分子防老剂在天然橡胶基体中的迁移速率明显降低,抗老化作用增强;大分子防老剂在天然橡胶基体中可发挥长效抗老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聚异戊二烯 接枝 大分子防老剂 迁移速率 抗老化作用
下载PDF
治痹补骨丹治疗骨质疏松的高分子化学机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世纶 吴士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15,74,共4页
治痹补骨丹是中药经验方经生物增效后的特殊新制剂。生物增效是通过生物学方法,把中草药中的纤维素、粗蛋白、淀粉、果胶等氨基酸类和多糖类高分子物质,这些在惯常制剂(煎、煮、提取等)中无药效的成分,通过生物降解,使之转变为保... 治痹补骨丹是中药经验方经生物增效后的特殊新制剂。生物增效是通过生物学方法,把中草药中的纤维素、粗蛋白、淀粉、果胶等氨基酸类和多糖类高分子物质,这些在惯常制剂(煎、煮、提取等)中无药效的成分,通过生物降解,使之转变为保持原来单元结构的中分子量物质,因而药效大增。这些中分子量中的多糖(低聚糖)、低肽和糖肽皂甙等均具有诱导药物小分子透过以糖苷蛋白为主结构的细胞膜,激活正常细胞的DNA/RNA链节的磷酰基团活性的能力,使慢性病变长期积累的病理性高分子物质的形成过程发生逆转,使生物高分子化学反应趋向于人体自适应的正常平衡状态的能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因骨蛋白骨肽链间或肽链内的高分子交联反应,造成肽链的钙结合活性丧失,从而导致骨钙代谢异常而脱钙,同时,又使肽链上的活性基团,如羟基、竣基、磷酰基和氨基酸残基─NH等失活而发生钙丢失。因此,我们认为,治痹补骨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不是通过直接补钙,而主要是调节生命钙化学反应平衡方向,即通过低肽、糖肽和低聚糖等中分子物质激活DNA/RNA合成酶、活性骨胶原蛋白或通过分子基团的取代反应使在肽链交联反应中失活的基团恢复钙结合活性,同时,还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逆转而防止钙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正常 中分子 逆转 骨质疏松症 肽链 激活 蛋白 RNA 钙化
下载PDF
肿瘤多药耐药和大分子载体抗癌药的提高渗透及潴留效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晓飞 许琼明 +1 位作者 敖桂珍 张健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肿瘤多药耐药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现以大分子载体抗癌药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多柔比星(PK1)为例,说明大分子载体抗癌药的提高渗透及潴留(EPR)效应可特异性地克服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介绍了PK1的药动学、Ⅰ期临床研... 肿瘤多药耐药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现以大分子载体抗癌药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多柔比星(PK1)为例,说明大分子载体抗癌药的提高渗透及潴留(EPR)效应可特异性地克服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介绍了PK1的药动学、Ⅰ期临床研究概况及同类型药物净司他丁(zinostatin,Smancs)和培门冬酶(pe-gaspargase,Oncaspar)的研究概况,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大分子载体抗癌药 提高渗透及潴留效应 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多柔比星
下载PDF
钒化合物引发丙烯腈聚合──高分子场效应
12
作者 吴锦远 杨超雄 《广州化学》 CAS 1996年第4期15-29,共15页
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五价钒氧离子(VO)、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负载钒(V)(BAEV)、硫酸氧钒(VOSO4)、杨梅形聚羧酸氧钒(IV)(APCV)、杨酸形聚亚氨二乙酸氧钒(IV)(APIV)、杨梅形聚得偕亚氨二乙酸氧钒(IV)(APOV)、笼形聚羧... 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五价钒氧离子(VO)、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负载钒(V)(BAEV)、硫酸氧钒(VOSO4)、杨梅形聚羧酸氧钒(IV)(APCV)、杨酸形聚亚氨二乙酸氧钒(IV)(APIV)、杨梅形聚得偕亚氨二乙酸氧钒(IV)(APOV)、笼形聚羧酸氧钒(IV)(CPCV)和笼形聚肟偕亚氨二乙酸氧钒(IV)(CPOV)等与硫脲(TU)配住生成活性种并引发丙烯腈(AN)聚合反应。表观聚合速度(Rp)分别是:VO-TU:Rp=2.8X105e-14200/RTC2.2'(AN)c.20(HNO3)c0(V5+)c1.3(TU)BAEV-TU:Rp=1.9X104e-6860/RTc1.2(AN)c1.0'(HNO3)c0.44(PV)c1.0(TU)VOSO4-TU:Rp=0APCV-TU:Rp=2.3X104e-4100/Rtc1.5(AN)c1.5(HNO3)c0.5(PV)c2.0(TU)APIV-TU:RP=2.2X105e-6860/RTc1.0(AN)c2.0(H2SO4)c0.5(PV)c1.5(TU)APOV-TU:RP=1.9X108e-10800/RTc.10(AN)c1.0(HNO3)c0.6(PV)c1.5(TU)CPCV-TU:Rp=9.7X105e-10500/RTc1.0(AN)c1.5(HNO3)c0.5(PV)c0.76(TU)CPOV-TU:Rp=1.0X108e-10500/RTc1.0(AN)c3.0(HNO3)c1.0(PV)c1.5(TU)根据实验结果,认为:(一)钒化合物与硫脲在酸性介质中通过“逐步配位—质子转移”机理产生引发种;(二)钒络合物及其活化后所产生的阳离子自由基(i=0,1,2,…,n)处于大分子引力场内进行链引发,在某些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化合物 丙烯腈 高分子场 协同效应 聚合
下载PDF
稀土对硅铝氧烷凝胶电流变性能的改性及其表征
13
作者 李幼荣 陆磊 +3 位作者 张明 陈海燕 邱关明 井上真一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合成了镧、镨、钇、钆、铕等稀土离子掺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裹的硅铝氧烷凝胶样品,采用显微照片、FTIR,XRD,XRF,TG等方法表征了样品的特性,研究了稀土对其硅油悬浮液的电流变效应的改性作用。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硅铝氧烷凝胶 电流变 粘度 稀土
下载PDF
含水量对淀粉玻璃化转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战希臣 陈淑花 +1 位作者 詹世平 张欣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7-399,共3页
为揭示非晶态高聚物的结块机理,该文对不同含水量的淀粉玻璃化转变特性进了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热膨胀计实验装置测定了玉米、地瓜(甘薯)、荞麦及豌豆4种淀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考察了不同含水量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利用Gordon-Tay... 为揭示非晶态高聚物的结块机理,该文对不同含水量的淀粉玻璃化转变特性进了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热膨胀计实验装置测定了玉米、地瓜(甘薯)、荞麦及豌豆4种淀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考察了不同含水量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利用Gordon-Taylor方程建立了淀粉体系的含水量与玻璃化转变温度间的数学关系式Tg=(-135M+kTg)′/(M+k)与k=-0.00618Tg′+1.10607,其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接近。这为淀粉及其相关制品的加工及储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高分子粉体 玻璃化转变 膨胀计 增塑
下载PDF
纳米TiO_2粉体改性的溶剂化效应研究
15
作者 何其云 钱家盛 +3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陈鹏 程国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6-148,151,共4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大分子改性剂低相对分子量聚丁二烯液体橡胶接枝马来酸酐(LMPB-g-MAH)对纳米TiO_2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调节强、弱极性溶剂比例来研究改性过程中溶剂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探索理想改性环境;运用IR、GPC、粒径、TGA、接触...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大分子改性剂低相对分子量聚丁二烯液体橡胶接枝马来酸酐(LMPB-g-MAH)对纳米TiO_2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调节强、弱极性溶剂比例来研究改性过程中溶剂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探索理想改性环境;运用IR、GPC、粒径、TGA、接触角、亲油化度和沉降实验手段对粉体改性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MPB-g-MAH在有机溶剂环境下均能成功改性纳米TiO_2,但是,混合溶剂环境下LMPB-g-MAH对粉体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溶剂环境,尤以乙酸乙酯∶DMF=9∶1混合环境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改性剂 纳米TIO2 表面改性 溶剂化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琦 张英强 +2 位作者 杨晨熙 胡雨婷 李志杰 《上海塑料》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基于当前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的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各类新型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复合阻燃技术、协效阻燃技术和大分子阻燃技术。指出了引入纳米粒子、多种阻燃剂协效作用及大分子化等阻燃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阻燃技术 高分子材料 协效阻燃 大分子阻燃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13)C NMR spectra of tectonic coals and the effects of stress on structural components 被引量:18
17
作者 JU Yiwen1,2, JIANG Bo1, HOU Quanlin2, WANG Guiliang1 & NI Shanqin2 1. College of Mineral Resource and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2. Laboratory of Computational Geodynamics, College of Geosciences,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9期1418-1437,共20页
High-resolution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a of different kinds of tectonic coal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NMR (CP/MAS+TOSS)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is, after simulation synthesis and division of spec... High-resolution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a of different kinds of tectonic coal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NMR (CP/MAS+TOSS)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is, after simulation synthesis and division of spectra,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carbon functional groups were calculated. Combined with results of Ro, max, XRD testing and element analysis, stress effects on the composition of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s in tectonic coals were studied furth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o, max wa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index for describing coal rank, but was also effective for estimating the stress effect of tectonic coals. Under tectonic stress ac- tion, Ro, max was the most direct indicator of the coal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Changes in the stacking Lc of the coal basic structure unit (BSU) and La/Lc parameters could distinguish the temperature and stress effects on metamorphic-deformed environments, and re- flected the degree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Therefore, on the whole, Lc and La/Lc can be used to index of the degree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tectonic coals. In different metamorphic and de- formed environments, different kinds of tectonic coals are formed under structural stress. The changes 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re such that as the increase in structural deformation becomes stronger, from the brittle deformation coal to ductile deformation coal, the ratio of width at the half height of the aromatic carbon and ali- phatic carbon peaks (Hfa/Hfal ) was increased. As carbon aromaticity was raised further, carbon aliphaticity reduced obviously and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appeared as a jump and wave pattern except for in wrinkle structure coal, which might result chiefly from stress effects on the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of different kinds of tectonic coals. The macro- moecular changes of wrinkle structure coal are reflected mainly on physical structure. In the metamorphic and deformed environments of the middle and high rank coals, different kinds of tectonic coal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metamorphic and deformed environments of low rank coal, have a greater change in Hfa/Hfal, carbon aromaticity, carbon aliphaticity and a different composition of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So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in- creases of coal rank, and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stress effects on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ectonic c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 coal NMR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CHEMICAL component stress effect.
原文传递
大分子网络体系中的反常扩散动力学机制
18
作者 张轩钰 戴晓彬 +3 位作者 陈文龙 魏文杰 高丽娟 燕立唐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8-637,共10页
生物大分子网络是多种生物软质体系共同的结构基础之一.深入理解纳米尺度的粒子在大分子网络中的扩散动力学对于阐明众多生命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以及设计和制造具有优异性能的生物医用功能材料有重要意义.纳米粒子在大分子网络中的运动... 生物大分子网络是多种生物软质体系共同的结构基础之一.深入理解纳米尺度的粒子在大分子网络中的扩散动力学对于阐明众多生命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以及设计和制造具有优异性能的生物医用功能材料有重要意义.纳米粒子在大分子网络中的运动可能会受到其周围网络链的显著影响.从物理角度看,各种生物或合成聚合物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本征物理性质,这些性质可以显著改变纳米粒子所经历自由能势垒的高低与分布,进而决定纳米粒子的扩散动力学行为.本文从网络链的柔顺性、网格拓扑特征以及网络的动态共价连接三个方面的本征物理性质出发,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年来针对该问题基于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理论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这些现象背后的熵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最后对大分子网络中粒子扩散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网络 扩散 动力学异质性 网络拓扑 熵效应
原文传递
EPR作用及其在抗肿瘤大分子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郝爱军 张宁 +1 位作者 郭兴家 张相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516-2520,共5页
研究表明肿瘤或炎症附近组织的渗透性比正常组织大,大分子物质较易进入并积聚到肿瘤细胞附近,实现肿瘤的被动靶向。这种作用被称为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即EPR效应。EPR效应的发现在药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EPR作用在靶向药物设计和开... 研究表明肿瘤或炎症附近组织的渗透性比正常组织大,大分子物质较易进入并积聚到肿瘤细胞附近,实现肿瘤的被动靶向。这种作用被称为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即EPR效应。EPR效应的发现在药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EPR作用在靶向药物设计和开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EPR靶向作用机理,近年来陆续研究和开发了许多高分子药物,其中很多已经上市。本文主要综述了有关EPR效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和基于EPR效应的靶向药物设计原理,探讨了EPR效应在抗癌药物靶向传递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R效应 大分子药物 肿瘤靶向
原文传递
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对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
20
作者 陶勇 黎晓新 姜燕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观察病理状态下视网膜对大分子物质直径的通透极限变化以及视网膜不同亚层对于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差异。方法光动力(PDT)方法制作小型猪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模拟视网膜水肿状态,2d后处死取出双眼视网膜,另外未造模... 目的观察病理状态下视网膜对大分子物质直径的通透极限变化以及视网膜不同亚层对于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差异。方法光动力(PDT)方法制作小型猪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模拟视网膜水肿状态,2d后处死取出双眼视网膜,另外未造模眼作为对照,使用自行设计的膜通透装置进行视网膜通透性研究。使用相对分子质量为376.0×10^3的羧基荧光素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10^3、9.3×10^3、19.6×10^3、38.9×10^3、71.2×10^3、150.0×10^3的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葡聚糖(FITC-葡聚糖),将其溶于RPMI 1640溶液,与视网膜内界膜面或光感受器面相接触,不同时间段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通过视网膜的FITC-葡聚糖溶液进行浓度检测,计算后得出视网膜对大分子物质通透的极限直径;将视网膜进行冰冻切片和荧光观察,观察视网膜不同亚层的荧光分布,了解视网膜不同层对大分子物质的阻挡能力。结果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3的FITC-葡聚糖接触到视网膜内侧面时,内核层阻挡了绝大部分FITC-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9.6×10^3~71.2×10^3的FITC-葡聚糖接触到视网膜内侧面时,神经纤维层和内丛状层阻挡了绝大部分FITC-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150.0×10^3的FITC-葡聚糖接触到视网膜内侧面时,神经纤维层阻挡了绝大部分FITC-葡聚糖;而相对分子质量4.4×10^3~150.0×10^3的FITC-葡聚糖接触到视网膜外侧面时,外核层阻挡了绝大部分FITC-葡聚糖。无论是接触视网膜内侧面还是外侧面,羧基荧光素能通过全层视网膜,主要聚集在内核层和外核层。BRVO后视网膜内层发生水肿,出现囊样空腔,失去了屏障作用,和正常视网膜相比,大分子物质通透极限由(6.5±0.39)nm增加到(6.18±0.54)nm(t=4.143,P=0.0001)。结论BRVO后视网膜内层屏障功能破坏,大分子物质通透极限增大,但很有限。外核层是决定视网膜通透性的最主要屏障,视网膜外层遭受损伤后会明显影响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药物疗法 通透性/药物作用 大分子物质/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