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by Two Free Floating Aquatic Macrophytes
1
作者 NIRUPAMAMALLICK SHARDEND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99-407,共9页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decrease in biomass, protein, RNA, DNA, and nutrient (NO3- and PO43-) uptake of Lemna minor and Azolla pinnata by Cr, Ni, and Zn was detected. Cr was found to exert maximum toxicity followed ...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decrease in biomass, protein, RNA, DNA, and nutrient (NO3- and PO43-) uptake of Lemna minor and Azolla pinnata by Cr, Ni, and Zn was detected. Cr was found to exert maximum toxicity followed by Ni and Zn. Metal uptake was dependent on time and concentration of metal in the external rnedium. Both the macrophytes, however, showed preference for Zn followed by Ni and Cr. The uptake kinetics also revealed a low Vmax and high Km for Cr. L. minor was more effcient in accumulating Zn and Cr than A. pinnata in Ni. Compared to immobilized algae and bacterial capsules the test macrophytes showed a greater efficiency for metal remo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by Two Free Floating Aquatic macrophytes
下载PDF
Effects of previous drying of sediment on root functional traits and rhizoperformance of emerged macrophytes
2
作者 Farasat Ali Ghulam Jilani +3 位作者 Leilei Bai Chunliu Wang Linqi Tian Helong Ji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415-432,共18页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nstantly wet and dried-rewetted sediments on root functional traits of emerged macrophytes and their nutrients removal abilities.It is based on the hypo...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nstantly wet and dried-rewetted sediments on root functional traits of emerged macrophytes and their nutrients removal abilities.It is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root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s removal abilities of plants will be altered in the course of sediment desiccation.Four emerged macrophytes including two fibrous-root plants(Canna indica and Acorus calamus)and two thick-root plants(Alocasia cucullata and Aglaonema commutatum)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root functional traits and rhizoperformance in both wet and dried-rewetted sediments.Results showed that sediment desiccation followed by rewetting substantially altered the root functional traits(root surface area,radial oxygen loss,and root activity)of plants due to adverse changes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orosity,bulk density,particle density)of dried-rewetted sediments than by wet sediments.Consequently,limited plants growth and removal of nitrogen(N),phosphorus(P)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were recorded in driedrewetted sediments and their pore water than in wet sediments.Radial oxygen loss from plant root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root functional traits,plants growth,and removal of N,P and DOC from pore water and sediment in both sediment types.Among the macrophyte species,the fibrous-root plants having advantages root functional traits,greatly influenced the rhizospheric conditions(pH,dissolved oxygen and redox potential),and demonstrated higher N,P and DOC reduction from both sediment types.While,the thick-rooted plants with thick diameter roots(D>1 mm)and higher rhizome exhibited longer life-span in both sediment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ous-root macrophytes Thick-root macrophytes Nutrients removal Wet sediment Dried-rewetted sediment
原文传递
抗生素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机制综述
3
作者 陈高霖 麦咏芯 +2 位作者 张冬青 吕梦雨 李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9期63-70,共8页
随着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抗生素进入水体环境,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富集累积到人体中,影响人类健康。人工湿地(CWs)是可替代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绿色生态系统,然而迄今为止,应用CWs去除抗生素的机制尚未清楚。为了进一步研究抗生素在... 随着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抗生素进入水体环境,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富集累积到人体中,影响人类健康。人工湿地(CWs)是可替代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绿色生态系统,然而迄今为止,应用CWs去除抗生素的机制尚未清楚。为了进一步研究抗生素在不同类型CWs中的去除行为,分析了CWs中的基质、微生物和大型植物等关键组成成分,在去除不同抗生素所起到的作用;归纳了去除抗生素的内在关键机制包括土壤基质吸附、植物根系吸收和茎部转移和植物根系微生物降解;总结了影响CWs去除抗生素的因素,包括抗生素的物理化学特性、土壤基质类型、土壤生物酶的种类、pH、氧化还原条件、微生物种类与活性等。最后探讨了利用CWs生态系统提高抗生素去除效率的方法,并就未来减轻CWs中抗生素风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可行性、创新性和高效性的抗生素去除技术提供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人工湿地 土壤基质 大型植物 微生物群落 去除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物质烟气除尘技术实验研究
4
作者 夏少波 段璐 +1 位作者 王建朋 纪任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457-8463,共7页
生物质能是重要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烟气除尘技术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耦合电袋除尘器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电压下耦合电袋除尘器在生物质飞灰脱除领域中除尘性能、运行性能和能耗变化,对比了最佳实验电压下不同结构除尘器的性能... 生物质能是重要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烟气除尘技术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耦合电袋除尘器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电压下耦合电袋除尘器在生物质飞灰脱除领域中除尘性能、运行性能和能耗变化,对比了最佳实验电压下不同结构除尘器的性能和滤料类型对耦合电袋除尘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电压增大,耦合电袋除尘器对大粒径生物质飞灰脱除效率明显提高,出口总尘浓度降低,最终压降降低,由-10 kV对应的920 Pa降至-20 kV时的317 Pa,减小了65.54%;起晕电流增大,总能耗先减后增,综合性能提升。最佳实验电压下,耦合电袋除尘器综合性能较前电后袋式除尘器优越,但能耗较高;电袋除尘器性能优于布袋除尘器。相较燃煤飞灰,耦合电袋除尘器对生物质飞灰脱除效率较高,出口浓度较低,能耗较高,综合性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飞灰 除尘技术 除尘效率 运行性能 质量因子
下载PDF
玻璃炉窑运行时间对陶瓷纤维催化滤管的影响
5
作者 杨广华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5期72-76,共5页
对不同运行时间的玻璃炉窑陶瓷纤维催化滤管进行脱硝性能、压降与显气孔率、C-环强度、SEM-EDS等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随运行时间的增加,玻璃炉窑陶瓷纤维催化滤管脱硝效率略有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粉尘中的钠、钙、镁等碱金属及碱土金属... 对不同运行时间的玻璃炉窑陶瓷纤维催化滤管进行脱硝性能、压降与显气孔率、C-环强度、SEM-EDS等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随运行时间的增加,玻璃炉窑陶瓷纤维催化滤管脱硝效率略有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粉尘中的钠、钙、镁等碱金属及碱土金属造成催化剂中毒以及粉尘在表层集聚和板结覆盖了部分催化剂活性位点。随运行时间的增加,压降逐年上升,显气孔率基本保持不变;C-环强度平均值稍有下降,而最小值略有增强。经扫描电镜观察,滤管表面被粉尘附着,表层存在粉尘搭桥和板结现象,而中层和内层仅存在微量粉尘,除尘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玻璃炉窑 陶瓷纤维催化滤管 运行时间 脱硝 除尘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净化效率研究 被引量:162
6
作者 高吉喜 叶春 +2 位作者 杜娟 孟裕芳 闫自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7-251,共5页
于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慈茹、菱白等7种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的净化率。结果表明,7种试验植物对水体中N、P均有很高的净化率,其中以慈茹和菱白的综合净化率为最高。由于不同植物对N、P的净化率不同,所以多种植物配置可提高植物对面... 于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慈茹、菱白等7种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的净化率。结果表明,7种试验植物对水体中N、P均有很高的净化率,其中以慈茹和菱白的综合净化率为最高。由于不同植物对N、P的净化率不同,所以多种植物配置可提高植物对面源污水的综合净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面源污水 净化 水污染 污染控制
下载PDF
常见沉水植物对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04
7
作者 宋福 陈艳卿 +1 位作者 乔建荣 任久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50,共4页
利用狐尾藻、菹草、苦草、伊乐藻、金鱼藻、篦齿眼子菜、轮藻等7种沉水植物对受污染的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显著去除作用,在试验的27d内,对总氮、总磷的去... 利用狐尾藻、菹草、苦草、伊乐藻、金鱼藻、篦齿眼子菜、轮藻等7种沉水植物对受污染的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显著去除作用,在试验的27d内,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百分率分别为8031%,8982%;重点对7种沉水植物引起水体总氮浓度下降与时间的关系作回归分析,所得结果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总氮浓度呈负指数形式衰减。该文还研究了水体总氮浓度与去除速率之间的关系。每种沉水植物在试验的总氮浓度范围内(2628~16667mg/L)去除速率随总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TNt曲线和V-TN曲线在大型水生植物系统恢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总氮 去除速率 湖泊 富营养化 草海
下载PDF
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 被引量:132
8
作者 李林锋 年跃刚 蒋高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7-342,共6页
通过研究人工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评价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方面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植物其组织中w(TN)和w(TP)差异极显著,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吸收量分别为6.194.0和0.59.0 g/(m^2.a).按全年衡算,湿地植物对TN... 通过研究人工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评价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方面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植物其组织中w(TN)和w(TP)差异极显著,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吸收量分别为6.194.0和0.59.0 g/(m^2.a).按全年衡算,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吸收量分别占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的0.6%17.3%和1.4%41.2%.但由于湿地植物吸收的TN和TP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湿地植物的地下部,通过收获植物地上部的TN和TP吸收量仅占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的0.3%14.1%和0.8%19.6%.由此可见,湿地植物的直接吸收在人工湿地系统氮、磷去除中不占重要地位,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利用应该更注重其间接生态效应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人工湿地 氮磷去除
下载PDF
6种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9
9
作者 王丽卿 李燕 张瑞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4-1139,共6页
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排灌、旅游等多种功能。采用室内透明玻璃桶装置,研究了淀山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6种沉水植物的除磷效... 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排灌、旅游等多种功能。采用室内透明玻璃桶装置,研究了淀山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6种沉水植物的除磷效果都很好,主要表现为沉降吸附;金鱼藻系统和马来眼子菜系统的除氮效果较好;马来眼子菜和穗状狐尾藻对氮磷的去除效率最高;这3种沉水植物可作为淀山湖沉水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2)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比氮好,速度也比氮快,对有机物(CODMn)的去除效果不显著;(3)沉水植物系统使水体中的叶绿素a大幅下降,对DO和pH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4)供试沉水植物系统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方式可分为3类:植物体吸收为主、吸附沉降为主和二者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淀山湖 总氮 总磷 去除率 去除效率
下载PDF
4种水生植物除磷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志超 张志勇 +4 位作者 刘海琴 闻学政 秦红杰 严少华 张迎颖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对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方法]选取4种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分别为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挺水植物香蒲以及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结合滇池富营养化湖水及底泥,构建静态模拟生长体系。[结...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对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方法]选取4种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分别为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挺水植物香蒲以及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结合滇池富营养化湖水及底泥,构建静态模拟生长体系。[结果]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底泥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试验80 d后,凤眼莲、水浮莲和香蒲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0%、94.3%和92.0%。凤眼莲系统中水体磷浓度大幅度降低,底泥中的磷素逐渐释放,凤眼莲所吸收磷素来源于水体和底泥;水浮莲所吸收磷素主要来源于水体;香蒲鲜质量增加极少,在降低水体总磷浓度的同时,促使底泥总磷含量略微增加,从表观上看,水体为其吸收磷素的主要来源;轮叶黑藻植株部分发生腐烂,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仅为62.9%,低于对照,但对底泥中总磷吸收良好,底泥是其吸收磷素的主要来源。[结论]凤眼莲、水浮莲和香蒲能有效降低水体总磷;凤眼莲和轮叶黑藻能够吸收底泥中的磷素;当水体总磷浓度较低时,底泥中的磷素会释放至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 底泥 磷去除 磷迁移
下载PDF
3种挺水植物对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净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钰 李多松 +1 位作者 栾晓丽 强艳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77,131,共4页
选用鸢尾(Iris tectorum)、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酸模(Rumex acetosa L.)3种挺水植物作为湿地植物进行无土栽培,研究它们在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试验集中在春末夏初进行,结果表明,3... 选用鸢尾(Iris tectorum)、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酸模(Rumex acetosa L.)3种挺水植物作为湿地植物进行无土栽培,研究它们在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试验集中在春末夏初进行,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生长良好。当污水停留时间(HRT)为7 d时,鸢尾对COD,TP,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46.74%,17.71%,11.33%;石龙芮对COD,TP,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39.82%,28.59%,8.88%;酸模对COD,TP,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4.69%,20.26%,7.47%。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显著提高,充分表明这3种植物应用于人工湿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水植物 生活污水 生物量 去除率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水体pH值的影响及其脱氮作用 被引量:31
12
作者 赵联芳 朱伟 莫妙兴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7,共4页
研究了伊乐藻和菹草光合作用对水中pH值的改变及其对脱氮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和菹草处理组中的pH值升高,促进了氮的去除;伊乐藻比菹草有更强的脱氮能力,其在12 d内去除的总氮量高于菹草25 d内的去除量;植物生物量较大时,pH... 研究了伊乐藻和菹草光合作用对水中pH值的改变及其对脱氮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和菹草处理组中的pH值升高,促进了氮的去除;伊乐藻比菹草有更强的脱氮能力,其在12 d内去除的总氮量高于菹草25 d内的去除量;植物生物量较大时,pH值发生较小的变化即可促进系统中氮的去除。试验条件下,生物量越大,则对氮的去除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PH值 脱氮 伊乐藻 菹草
下载PDF
温度对五种沉水植物生长和营养去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闫志强 刘黾 +6 位作者 吴小业 刘燕 潘美婷 王嘉华 蔡丽桃 李秋宇 陈章和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9-844,共6页
研究温度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在霍格兰氏水培条件下的生长和营养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温度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在霍格兰氏水培条件下的生长和营养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五种沉水植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除苦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外,其余四种植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五种植物的生长速度有显著性差异,以伊乐藻、竹叶眼子菜、黑藻生长较快。对TP和CODCr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对NH4-N的去除率除竹叶眼子菜外,呈单峰曲线,去除率最适温度为25℃。五种沉水植物对TP的去除率通常差异不显著;竹叶眼子菜对NH4-N去除率显著低于其他植物(p<0.05),而对CODCr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温度 生长 营养去除
下载PDF
两种水生植物对重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常会庆 王世华 +1 位作者 徐晓峰 何俊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2-265,共4页
为了探索重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选取了两种水生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采用漂浮生长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伊乐藻在水... 为了探索重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选取了两种水生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采用漂浮生长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伊乐藻在水面漂浮条件下可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对总氮、氨态氮、硝态氮、总磷、COD、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62.9%,90.83%,53.90%,71.21%,43.33%,50.05%;漂浮植物黄花水龙对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别为93.56%,97.38%,99.44%,97.74%,52.49%,58.34%。变异分析表明,两者对这些养分的去除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黄花水龙对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漂浮培养条件下的伊乐藻,适合重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去除,而伊乐藻则在水质维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 去除效果
下载PDF
利用大型围隔研究沉水植被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戴莽 倪乐意 +2 位作者 谢平 王建 高村典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8-101,共4页
在严重富营养化的东湖设置大型围隔(20×29m)两个,并在其中引种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crispusL.),探讨了菹草的恢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菹草的恢复,使两个大型围隔中的各种营养盐水平都显著地低于围隔外围的湖水(P... 在严重富营养化的东湖设置大型围隔(20×29m)两个,并在其中引种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crispusL.),探讨了菹草的恢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菹草的恢复,使两个大型围隔中的各种营养盐水平都显著地低于围隔外围的湖水(P<0.01),溶解氧和透明度显著升高,电导率明显下降,即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又将其中一个围隔中已恢复的菹草全部收割并移出,在一个多月的期间,未被收割的围隔内水体中各种营养盐浓度比已收割围隔稍低,但未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6),对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也没有显著影响。即在短期(一个月左右)未使水质明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围隔试验 水生植物 水体富营养化 湖泊
下载PDF
不同植物湿地系统对高盐再生水的除氮能力比较 被引量:17
16
作者 鞠瑾 张志扬 +2 位作者 唐运平 付春平 张洪芬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56-58,共3页
以氮营养物为去除目标,研究了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内的生态砾石床及4种水生植物湿地床的除氮效果。结果表明,单纯的砾石床对高盐再生水的除氮能力比水生植物湿地床的差,在水葱、美人蕉、三棱草和芦苇等4种水生植物湿地床中,以芦苇床的除... 以氮营养物为去除目标,研究了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内的生态砾石床及4种水生植物湿地床的除氮效果。结果表明,单纯的砾石床对高盐再生水的除氮能力比水生植物湿地床的差,在水葱、美人蕉、三棱草和芦苇等4种水生植物湿地床中,以芦苇床的除氮效果最佳;4种植物湿地床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其次是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则较差;进水中总氮和氨氮负荷的变化对水生植物湿地床的除氮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河道 高盐再生水 湿地 水生植物 除氮 芦苇
下载PDF
太湖五里湖生态修复示范区水质改善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章铭 于谨磊 +7 位作者 何虎 李宽意 陈非洲 关保华 胡耀辉 苏雅玲 杜瑛珣 刘正文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0-244,共5页
鱼类清除和沉水植被恢复常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手段。为探讨这种生态系统修复方式对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太湖五里湖水质的改善效果,论文研究了五里湖生态修复区与未进行任何修复的对照湖区为期6个月(2010年7~12月... 鱼类清除和沉水植被恢复常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手段。为探讨这种生态系统修复方式对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太湖五里湖水质的改善效果,论文研究了五里湖生态修复区与未进行任何修复的对照湖区为期6个月(2010年7~12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以及悬浮质(TSS)浓度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区低43.4%、48.3%、65.5%和78.9%,透明度则明显升高,约为对照区的3倍。本研究表明以鱼类清除和沉水植被恢复为主要手段的生态系统修复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体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沉水植被重建 鱼类清除 水质改善 五里湖
下载PDF
模拟湿地中磷的去除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来胜 周怀东 +1 位作者 董哲仁 王雨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5,共5页
通过在人工构建湿地“小宇宙”系统开展受控模拟实验,研究湿地湿生植物对水环境中磷的吸收和去除规律.本 次研究,选择对比四种不同类型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在不同体系环境条件下(如溶解氧、pH)对水环境中磷吸收和去 除.模拟实验通... 通过在人工构建湿地“小宇宙”系统开展受控模拟实验,研究湿地湿生植物对水环境中磷的吸收和去除规律.本 次研究,选择对比四种不同类型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在不同体系环境条件下(如溶解氧、pH)对水环境中磷吸收和去 除.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四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系统,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湿生植物对环境中磷的吸收强度和作用方式 有较大的差别.总体来看,实验体系水体中正磷酸盐浓度下降趋势大致呈现的“三阶段”变化模式,即:坡降期、陡降期、平 台期,不同期内磷去除率分别为:35.53%、29.98%和7.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湿地 磷去除率 水力停留时间 水生植物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能力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唐静杰 成小英 张光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70-273,共4页
目前,中国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环境现状令人堪忧。如何有效利用更多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氮、磷(特别是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不同总氮(总磷一定)浓度下香根草、水葫芦、水芹等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培养水质... 目前,中国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环境现状令人堪忧。如何有效利用更多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氮、磷(特别是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不同总氮(总磷一定)浓度下香根草、水葫芦、水芹等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培养水质、根际细菌总数及植物体氮、磷含量进行监测,来分析其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水质参数、根际细菌总数及水生植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中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和根际微生物系统对净化水质的作用。试验分析得出:3种水生植物去除营养盐氮、磷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所设置的3个总氮(TN)浓度下,各有一种植物能够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且能较好地促进根际细菌的生长。比较而言,水芹系统对高浓度氮的吸收能力强,水葫芦系统对高浓度磷的吸收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 水生植物 根际微生物 氮磷去除能力
下载PDF
SBR系统中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谢珊 李小明 +2 位作者 曾光明 杨国靖 杨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以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反应器中研究了不同运行模式(有厌氧段和无厌氧段两种模式)和不同碳氮比(COD与NH4+-N质量比取6、10、14)下,颗粒污泥对氨氮、总无机氮的去除情况.比较了2种运行模式应用于颗粒污泥脱氮中的差别和优劣.采... 以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反应器中研究了不同运行模式(有厌氧段和无厌氧段两种模式)和不同碳氮比(COD与NH4+-N质量比取6、10、14)下,颗粒污泥对氨氮、总无机氮的去除情况.比较了2种运行模式应用于颗粒污泥脱氮中的差别和优劣.采用分段函数的方法对不同碳氮比下的氨氮去除曲线进行了分割,对曝气第一阶段(碳源富足阶段)和曝气第二阶段(碳源贫乏阶段)的氨氮去除曲线进行了拟合,发现其线性化特征明显.计算了不同碳氮比下曝气前后期氨氮去除速率,并简要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生物脱氮 运行模式 碳氮比 硝化反硝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