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ent on “The diurnal variation pattern of choroidal thickness in macular region of young healthy female individuals us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1
作者 Salih Uzun Emre Pehlivan Mehmet Gulme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11期1789-1790,共2页
Dear Editor,We have read and reviewed the article entitled"The diurnal variation pattern of choroidal thickness in macular region of young healthy female individuals us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ear Editor,We have read and reviewed the article entitled"The diurnal variation pattern of choroidal thickness in macular region of young healthy female individuals us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by Zhao et al^([1])with great inte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The diurnal variation pattern of choroidal thickness in macular region of young healthy female individuals us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ycle
下载PDF
The standardized design and application guidelines: A primary-orien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reening system of the lesion sign in the macular region based on fundus color photography
2
作者 Ocular Fundus Diseases Group of Chinese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 Expert Group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Development,and Application +2 位作者 Xiaoxin Li Ming Zhang Yanwu Xu 《Intelligent Medicine》 CSCD 2023年第3期213-227,共15页
With the popularity an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disease screening systems based on AI algorithms are gradually emerging in the medical field.Such systems can be used for primary screening of disease... With the popularity an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disease screening systems based on AI algorithms are gradually emerging in the medical field.Such systems can be used for primary screening of diseases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on primary health care.In recent years,AI algorithms have demonstrated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lesion signs in the macular region of fundus color photography,and a screening system for fundus lesion signs applicable to primary screening is bound to emerge in the future.Therefore,to standardize the desig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cular region lesion sign screening systems based on AI algorithms,the Ocular Fundus Diseases Group of Chinese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in collaboration with relevant experts,developed this guideline after investigating issues,discussing production evidence,and holding guideline workshops.It aimed to establish uniform standards for the definition of the macular region and lesion signs,AI adoption scenarios,algorithm model construction,dataset establishment and labeling,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 design,and image data acquisition for the screening system to gui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reening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reening of the lesion sign in the macular region Primary screening Fundus color photography Lesion sign analysis
原文传递
基于OCTA白内障术后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环形分区分析
3
作者 杨晖 郑卓妮 +3 位作者 苟苏庆 郑宇阳 蔡剑秋 陈如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31-833,共3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前与术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不同层次的血管密度(VD)和中央凹无血管区(FAZ)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黄斑中心4.5 mm×4.5 mm区域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前与术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不同层次的血管密度(VD)和中央凹无血管区(FAZ)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黄斑中心4.5 mm×4.5 mm区域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检查,计算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网膜厚度、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及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VD、FAZ面积等参数。采用自定义的环形分区分别计算并对比VD的变化。结果14例(16只眼)患者,术前术后视网膜厚度及FAZ无明显差异。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SVC)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2 mm范围外的VD均值高于术前(P<0.05)。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DVC)术后3个月2 mm范围外VD均值高于术前(P<0.05)。结果视网膜内层VD的变化比外层VD的变化更明显。VD在外侧区域的变化比内侧区域更为明显。术后1周视网膜各层VD升高,术后1个月略有下降,3个月时仍超过基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术 黄斑区 血管密度 超声乳化 区域分析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
4
作者 唐强 杨竹梅 +1 位作者 刘欢 赵雪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19-2323,共5页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108只眼)HM合并PICC患者,将其设为A组;同时,选取同一...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108只眼)HM合并PICC患者,将其设为A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单纯HM患者(108只眼)与108名体检健康者(108只眼)分别设为B组与C组。3组受检者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OCTA)检查,扫描范围为受检眼黄斑区3 mm×3 mm。比较3组受检者黄斑区全层视网膜厚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密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并分析A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DCP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的相关性。结果(1)3组受检者全层视网膜厚度比较:A组、B组全层视网膜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C组;A组全层视网膜厚度下半侧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mGCC厚度比较:A组mGCC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黄斑区SCP血流密度比较:A组黄斑区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SCP血流密度均明显低于B、C组,中心凹区SCP血流密度明显高于C组,中心凹区S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黄斑区DCP血流密度比较:A组黄斑区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D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C组,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明显高于C组;A组黄斑区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相关性分析:A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呈正相关(P<0.05)。A组患眼黄斑区下半侧区域DCP血流密度与下半侧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HM合并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各个区域mGCC厚度、SCP血流密度与下半侧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单纯HM患者患眼,变化最为明显的为黄斑区下半侧区域SCP血流密度、mGCC厚度,且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 黄斑区 视网膜血流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状况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青楠 刘炯 +4 位作者 杨光 刘爽 李静 吴怡 许兰芳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状况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因单眼RRD在我院成功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视网膜复位满意后3... 目的探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状况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因单眼RRD在我院成功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视网膜复位满意后3个月的患眼为研究组,对侧健眼为对照组,对两组行OCTA检测,获取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黄斑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处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密度、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及总体血流密度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眼轴长度、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BCVA、CMT低于对照组;而FAZ面积及周长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处SCP、DCP血流密度、旁中心凹处SCP血流密度及总体血流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旁中心凹处DCP血流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RD离患者在接受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有明显变化,OCTA检查可检测患者术后视网膜结构、血流变化,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复位术 黄斑区
下载PDF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用于眼底病治疗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孟凡毅 黄明可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于眼底病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价值以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眼底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联合组(n=40)、单一组(n=40),单一组应用沃丽汀用药治疗3个月,联合组应用沃丽汀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3个月,观... 目的探讨对于眼底病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价值以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眼底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联合组(n=40)、单一组(n=40),单一组应用沃丽汀用药治疗3个月,联合组应用沃丽汀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中心凹容积、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单一组80.00%(P<0.05);治疗1个月、3个月两组视力较治疗前提高,而联合组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中心凹容积均较治疗前提高,且与但一组比较联合组在各项指标上均显著更高(P<0.05);联合组与单一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2.50%低于单一组15.00%(P<0.05)。结论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眼底病效果满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改善眼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眼底病 治疗效果 视力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中心凹容积
下载PDF
眼底OCT成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卫红 何永红 +5 位作者 李鹏 朱毅 邵永红 梁瑞生 曾楠 马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8-443,共6页
研究了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技术在眼科学的应用。由于近红外光很容易穿透人体眼睛介质,所以利用中心波长为854.8 nm的宽带弱相干光源SLD,采用傅里叶域光学快扫描延迟线实现了快速扫描成像。自行设计了一种用于眼底信号探测的眼科探头... 研究了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技术在眼科学的应用。由于近红外光很容易穿透人体眼睛介质,所以利用中心波长为854.8 nm的宽带弱相干光源SLD,采用傅里叶域光学快扫描延迟线实现了快速扫描成像。自行设计了一种用于眼底信号探测的眼科探头,包括眼底OCT成像光路,眼底照明光路和眼底照相光路,并获得了眼底黄斑和眼底视神经乳头的照片以及OCT图像,成像深度为3 mm。实验结果表明:OCT成像技术能非侵入、无接触地对活体内部的结构与生理功能进行检测,在眼底检测时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快速扫描光学延迟线 黄斑 视神经乳头
下载PDF
单次Nd-YAG激光治疗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 被引量:5
8
作者 孟晓红 冉黎 +1 位作者 李世迎 王一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单次Nd-YAG激光治疗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非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临床诊断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6例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进行了Nd-YAG激光行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引流术。术后1... 目的探讨单次Nd-YAG激光治疗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非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临床诊断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6例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进行了Nd-YAG激光行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引流术。术后1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进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和记录术后BCVA变化、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消退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患者年龄23~60岁。其中4例年轻患者发病与咳嗽有关;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镜检查显示黄斑区舟样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BCVA从数指(count finger,CF)到0.05,平均视力0.03;发病时间5 h至12 d。Nd-YAG激光单次治疗后所有患者视力即刻部分恢复,积血吸收平均时间为2周,术后3个月OCT检查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平复,中心凹形态恢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2例患者分别于激光术后2周和1个月因玻璃体大量出血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手术。结论单次Nd-YAG激光治疗单纯性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黄斑区 内界膜下出血 视网膜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黄斑中心区域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被引量:1
9
作者 沈伟 蔡琴华 +2 位作者 夏蔚 丁洁 李龙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中心区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RPE)病变的疗效。方法:黄斑中心区域RPE病变患者38例39眼,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和能量进行TTT治疗,治疗范围以...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中心区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RPE)病变的疗效。方法:黄斑中心区域RPE病变患者38例39眼,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和能量进行TTT治疗,治疗范围以覆盖渗漏点、RPE脱离范围和其周边失代偿的RPE为度。随访时复查视力、眼底、中心视野及FFA。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和视野明显好转,治疗后15,30d平均视力分别为0.67±0.26和0.90±0.31,与治疗前视力0.38±0.23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5.22,8.41,P<0.01)。治疗后2mo,36眼(92%)视力提高,平均视力及平均光敏感度(MS)分别为0.95±0.34和25.46±1.74dB,较TTT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8.67,8.84,P<0.01),FFA示36例37眼渗漏均已停止,但有1例在随访期内复发。结论:TTT治疗黄斑中心区域RPE病变简便安全有效,未见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黄斑中心区域 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伟 蔡琴华 李龙标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0-882,89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证实的黄斑部CNV患者19例20眼,...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证实的黄斑部CNV患者19例20眼,治疗参数为光斑直径800~3000 μm,能量120~480 mW,曝光时间均为60 s,光凝数量1~4点.随访视力、中心视野及FFA,时间为2~8个月(平均4.90个月).结果视力改善6眼(占30.00%),视力稳定13眼(占65.00%),视力下降1眼(占5.00%).治疗后视力平均为0.12,与治疗前的平均视力0.09比较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FFA显示治疗后CNV完全闭合者占20.00%,CNV较治疗前面积减小、渗漏减轻者占70.00%,CNV增大和渗漏增加者占10.00%.结论 TT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黄斑部CNV治疗方法,可使大部分患者视力稳定或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疗法 黄斑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氪红激光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研究
11
作者 沈伟 蔡琴华 +1 位作者 吴燕琴 李龙标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用氪红激光温热疗法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证实的黄斑部CNV20例(20眼),采用低能量大光斑氪红激光治疗,参数为光斑直径500~1000μm(平均600.00μm),能量70—100m... 目的探讨用氪红激光温热疗法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证实的黄斑部CNV20例(20眼),采用低能量大光斑氪红激光治疗,参数为光斑直径500~1000μm(平均600.00μm),能量70—100mW(平均87.75mW),曝光时间1—10s(平均3.108),光凝数量1~12点(平均4.80点)。随访检查视力、中心视野及FFA,时间为14—48月(平均22.75月)。结果视力:改善7眼(35.00%),稳定10眼(50.00%),下降2眼(10.00%)。治疗后视力平均为0.35,与治疗前的平均视力0.26比较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05)。12眼进行FFA检查,显示治疗后CNV完全闭合者4眼(33.33%),CNV较治疗前面积减少、渗漏减轻者6眼(50.00%),CNV增大和渗漏增加者2眼(16.67%)。结论氪红激光温热疗法是一种町被临床选用的且行之有效的黄斑部CNV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氪红激光 黄斑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分析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鲍伟利 高健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分析正常人与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DM)黄斑区变化。方法共纳入患者85例(共144眼),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DM患者41例(共74眼)为NDR组,慢性结膜炎等眼表疾病患者44例(共70眼)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分析正常人与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DM)黄斑区变化。方法共纳入患者85例(共144眼),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DM患者41例(共74眼)为NDR组,慢性结膜炎等眼表疾病患者44例(共70眼)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需先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及眼底检查,然后行OCTA检查,使用最新版分析软件,获取受检者的视网膜厚度、图像质量、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非圆指数(AI)以及中心凹旁300μm血流密度(FD-300)、旁中心凹浅层及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等一系列参数。结果 NDR组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的厚度和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DR组与对照组相比,FAZ面积及周长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DR组与对照组相比,A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DR组与对照组对比,FD-300及中心凹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OCTA分析,DM患者在出现眼底视网膜病变之前,FAZ面积、周长及AI增加,FD-300及旁中心凹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下降,这为DM患者出现临床眼底改变之前提供新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区变化
下载PDF
雷珠单抗和傲迪适对黄斑区微血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剑 谢九冰 赵连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和傲迪适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眼科收治并确诊的RVO-ME所有患者纳入筛选范围,选取10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按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成A、B...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和傲迪适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眼科收治并确诊的RVO-ME所有患者纳入筛选范围,选取10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按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成A、B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50例,A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傲迪适治疗,将2组年龄、性别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DCP)及其他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比较其治疗治疗差异。结果(1)A、B组治疗前BCVA、CMT、SCP、DC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后延,A、B组的BCVA、CMT、SCP、DCP均显著改善,且B组较A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治疗后3、6个月时治疗总有效率各94.12%、98.04%,B组各84.00%、88.00%,且B组较A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傲迪适治疗能有效的改善RVO-ME患者的黄斑区微血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傲迪适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黄斑区微血管结构
下载PDF
基于“五轮八廓”学说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之思路初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秉文 谢立科 赵健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87-191,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由视网膜静脉血流阻塞所致,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E)已成为导致RVO患者视力受损的重要原因。保护患者黄斑区视功能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一线治疗方...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由视网膜静脉血流阻塞所致,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E)已成为导致RVO患者视力受损的重要原因。保护患者黄斑区视功能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一线治疗方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虽短期疗效显著,但ME易复发,需多次反复用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手术风险,且治标而未治本。本文结合中医眼科传统"五轮八廓"学说,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传承发展,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视网膜血管病,创新提出"黄斑八廓"假说。借助现代眼科检测设备,从分析RVO继发黄斑周围区域视功能损伤的中医发病机理等方面,浅析基于脏腑辨证、生物全息律,个体化治疗RVO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视功能 “五轮八廓”学说 “黄斑八廓”假说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黄斑拱环形态及血流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钟丽欣 王晓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目的应用OCT技术对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的黄斑拱环形态、大小和黄斑区血流密度进行观察。方法本研究共涉及研究对象有60例,共120只眼。其中,有20例为正常人,40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余40例为糖尿病患者,共80只眼,作为糖尿病组。对各组患者... 目的应用OCT技术对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的黄斑拱环形态、大小和黄斑区血流密度进行观察。方法本研究共涉及研究对象有60例,共120只眼。其中,有20例为正常人,40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余40例为糖尿病患者,共80只眼,作为糖尿病组。对各组患者进行全面眼部检查,并采用OCT血管成像技术着重观察黄斑区。结果在黄斑区血流密度方面,三组研究对象在浅层视网膜血管血流密度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拱环形态方面,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技术在对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改变的早期诊治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血管成像技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区血流密度
下载PDF
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结构的相关性
16
作者 郭乔茜 刘峰利 +2 位作者 李淼 鲍春丽 弓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结构的相关性,以为近视患者视力控制和相关眼底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94例近视患者(94眼)为研究对象,依据患眼屈光度[用等...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结构的相关性,以为近视患者视力控制和相关眼底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94例近视患者(94眼)为研究对象,依据患眼屈光度[用等效球镜度数(SER)表示]将其分为低度组(-0.75 D~<-3.00 D,28例)、中度组(-3.00 D~<-6.00 D,34例)和高度组(≥-6.00 D,32例)。三组均采用电脑验光仪测定SER;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定黄斑区不同方位RT及DVD;采用微型视野计测定黄斑区不同方位MS。比较三组黄斑区不同方位RT、DVD及MS;分析ER与黄斑区不同方位RT、DVD及MS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黄斑区中心凹RT、DVD及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低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低于低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ER与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存在相关性(P<0.05),与黄斑区中心凹RT、DVD及MS无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近视患者屈光度的增加,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微循环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度 黄斑区 微循环结构
下载PDF
海德堡OCT在黄斑区轻度视网膜挫伤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刘彩辉 康艳杰 张鑫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048-1050,1054,F0004,共5页
目的 分析海德堡Spectralis HAR+OCT在黄斑区轻度视网膜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赤峰朝聚眼科医院就诊,确诊为黄斑区轻度视网膜挫伤的34例(34眼)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眼科常规检查、眼底彩照、海德堡Spect... 目的 分析海德堡Spectralis HAR+OCT在黄斑区轻度视网膜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赤峰朝聚眼科医院就诊,确诊为黄斑区轻度视网膜挫伤的34例(34眼)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眼科常规检查、眼底彩照、海德堡Spectralis HAR+OCT检查,对其临床特点及O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12~52岁,平均年龄(34.03±9.22)岁,34例患者均因眼球钝挫伤就诊,表现为受伤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病程在2 d之内,最佳矫正视力0.4~1.0,眼底镜检查及眼底彩照均未发现黄斑区明显异常,OCT检查双眼黄斑内环区、中央区与外环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值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近红外成像定位像上,受伤眼黄斑中心凹周围见细点状低反射,与之对应的断层成像上,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周围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带不规整、轻度隆起,嵌合体带模糊,反射增强,部分病例嵌合体带下见低反射。临床治疗后,随访2~6个月,34例患者视力均恢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海德堡Spectralis HAR+OCT近红外成像及断层扫描成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黄斑区轻度视网膜挫伤,可以为临床提供影像诊断依据,防止漏诊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区 视网膜挫伤 OCT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眼黄斑区微视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海霞 楚艳华 +2 位作者 刘玉燕 彭素芬 韩泉洪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利用微视野计分析病理性近视眼黄斑区无特殊病理改变时光敏感度的变化和固视情况。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天津市眼科科医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黄斑区无特殊病变的患者35例44只眼(A组),同时以年龄相匹... 目的利用微视野计分析病理性近视眼黄斑区无特殊病理改变时光敏感度的变化和固视情况。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天津市眼科科医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黄斑区无特殊病变的患者35例44只眼(A组),同时以年龄相匹配的中低度近视眼15例27只(B组)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测量,采用MAIA微视野计检测黄斑100总体平均光敏感度(meansensitivity,MS总)、2°、4°固视率(P1、P2)、固视稳定率。并将黄斑中心10°分5区,记录各区平均光敏感度(MS上、MS颞、MS鼻、MS下、MS中)。结果A组与B组相比,除下方(MS下)(t=-1.400,P=0.166)外,黄斑中心10°平均光敏感度(MS总),各分区平均光敏感度(MS上、MS颞、MS鼻、MS中)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2.689、-2.063、-2.731、-2.018,P=0.019、0.009、0.043、0.008、0.048);两组2°、4°固视率、固视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0、-1.947,P=0.086、0.056,r=1.042,P〉0.05)。结论病理性近视眼无黄斑病变时黄斑区整体平均光敏感度下降且改变呈区域性,固视可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黄斑中心 平均光敏感度(MS) 固视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治疗高原地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娅琴 李凌 +1 位作者 马雪英 关瑞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高原地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开放性非对照研究。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采用PDT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患者44例47只眼,随访半年的临床疗效。其中,经...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高原地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开放性非对照研究。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采用PDT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患者44例47只眼,随访半年的临床疗效。其中,经典为主型(典型CNV≥整个病灶的50%)31只眼(31/47占65.96%),微小经典型(典型CNV〈整个病灶的50%)16只眼(16/47占34.04%)。治疗前视力0.02—0.6,病灶平均最大线性距离(GLD)为950.0~2712.3μm。结果47只眼随访半年,术后视力稳定41只眼(41/47占87.23%),下降6只眼(6/47占12.77%);术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渗漏无增加44只眼(44,47占93.62%),渗漏增加3只眼(3/47占6.38%)。治疗后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7。P〈0.01)。有2例术后发生腰背部酸痛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2/47)。结论PDT可以有效治疗高原地区新生血管性AMD,减轻新生血管的渗漏,保持AMD患者视力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安全;但治疗后仍有复发需再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高原地区
原文传递
TT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20
作者 沈伟 蔡琴华 +1 位作者 丁洁 李龙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病变涉及黄斑中心区域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疗效和预后。方法对病变涉及黄斑中心区域的CSC患者18例18只眼进行TTT...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病变涉及黄斑中心区域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疗效和预后。方法对病变涉及黄斑中心区域的CSC患者18例18只眼进行TTT治疗,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和能量。随访时复查视力、眼底,中心视野及FFA。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视野均明显好转,治疗后2月94.44%患者视力提高,平均视力及平均光敏感度(MS)分别为1.07和27.38dB,较TTT前差异有显著性(t=8.43、10.01;P〈0.01),FFA示所有病例渗漏均停止,但有2例复发。结论TTT治疗CSC简单有效,尤其适合病变涉及黄斑中心区域的CSC,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黄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