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鳢Channa.maculata(♀)×乌鳢C.argus(♂)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小斌 《福建水产》 2013年第2期93-99,共7页
应用RAPD技术研究闽香鳢及其亲本之间在遗传结构、种群多样性上的相互关系,由此为探讨种质鉴定提供依据。在所用的90个随机引物中,有35个引物在闽香鳢及其亲本之间呈现多态。通过RAPD分析,获取了闽香鳢及其亲本的RAPD指纹图带。结果表... 应用RAPD技术研究闽香鳢及其亲本之间在遗传结构、种群多样性上的相互关系,由此为探讨种质鉴定提供依据。在所用的90个随机引物中,有35个引物在闽香鳢及其亲本之间呈现多态。通过RAPD分析,获取了闽香鳢及其亲本的RAPD指纹图带。结果表明闽香鳢与斑鳢或乌鳢的遗传距离要比其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近,即闽香鳢为父母本杂交所产生的后代。闽香鳢种群的多态性比例47.9%与杂合度H=0.122,可作为闽香鳢遗传育种的指标来检测后代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通过多态性比较,获得2条具有群体差异性的DNA片断,大小分别为910 bp和1 011 bp,经过测序后合成特异性引物,此引物可特异性区分上述3种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鳢属 杂交育种 遗传结构 RAPD 指纹图谱 特异性标记
下载PDF
斑鳢(Channa maculata)微囊藻毒素去毒相关基因sGST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
作者 肖圣杰 梁旭方 +2 位作者 廖婉琴 雷腊梅 韩博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4-239,共6页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淡水鱼类斑鳢sGST基因cDNA全序列,推测得到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其结构功能域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斑鳢sGS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98bp,编码225个氨基酸。斑鳢sGST与真鲷、金头鲷、鲽、黑头鲦、川鲽...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淡水鱼类斑鳢sGST基因cDNA全序列,推测得到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其结构功能域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斑鳢sGS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98bp,编码225个氨基酸。斑鳢sGST与真鲷、金头鲷、鲽、黑头鲦、川鲽、大口黑鲈等最新定名为ρ型的sGST氨基酸同源性较高,ρ型sGST为水生生物所特有并共同占据进化树上独立的分枝;与大鼠、小鼠、人等哺乳动物sGST现有所有类型同源性均很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的sGST基因应属于ρ型,可能在鱼类等水生生物对水栖环境的适应上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sGST 克隆 序列分析 微囊藻毒素 去毒
下载PDF
乌鳢(Channa argus)源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移斌 宋怿 +3 位作者 杨秋红 刘永涛 杨先乐 艾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4-202,共9页
对患病乌鳢(Channa argu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乌鳢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从江西南昌某养殖场发病的乌鳢肝、肾、脾和溃烂肌肉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JX15,对JX15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对JX15株... 对患病乌鳢(Channa argu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乌鳢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从江西南昌某养殖场发病的乌鳢肝、肾、脾和溃烂肌肉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JX15,对JX15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对JX15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理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与gyr B[DNA促旋酶(gyrase)B亚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JX15株被鉴定为摩氏摩根菌。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显示,病鱼肝、肾、脾及溃烂皮肤肌肉等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病理变化,人工感染的乌鳢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发病乌鳢体内分离到与菌株JX15一致的菌株,可以断定菌株JX15是本次乌鳢发病的病原菌,其LD_(50)为3.4×10~5cfu·g^(-1)。JX15株对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及头孢噻肟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氯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及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本研究证明了江西南昌某养殖场的乌鳢溃烂病是由摩氏摩根菌感染所引起的,可选用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新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6种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channa argus) 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盐度对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李小勤 刘贤敏 +1 位作者 冷向军 王锡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510,共6页
设置盐度为0(对照组)、5.0、7.5、10.0的4个水体,饲养平均体重为(402.4±44.6)g的乌鳢30天,测定乌鳢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肌肉物理性能指标,研究盐度对乌鳢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乌鳢的增重率分别为37.7%... 设置盐度为0(对照组)、5.0、7.5、10.0的4个水体,饲养平均体重为(402.4±44.6)g的乌鳢30天,测定乌鳢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肌肉物理性能指标,研究盐度对乌鳢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乌鳢的增重率分别为37.7%、33.9%、31.5%、6.3%,成活率分别为100%、100%、100%和63.6%,表现出随盐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盐度0、5.0、7.5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在盐度为10.0的水体中,乌鳢成活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随盐度增加,肌肉水分和肌肉失水率增加,而脂肪含量减少;肌肉蛋白含量和胶原蛋白含量在盐度0、5.0、7.5各组间无差异,但在盐度10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盐度7.5组的肌原纤维耐折力增加,肌纤维直径减小;随盐度升高,肌肉质构指标(硬度、弹性、黏性、咀嚼性、凝聚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肌肉游离氨基酸方面,随盐度增加,肌肉游离呈味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盐度10.0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8.2%、42.7%(P<0.05)。上述研究表明,适宜的盐度可改善乌鳢的肌肉品质,结合鱼体生长性能,适宜的盐度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盐度 生长 肉质
下载PDF
鄱阳湖凶猛性鱼类鲶和乌鳢对克氏原螯虾幼体的捕食选择性研究
5
作者 赵明光 陈建华 +2 位作者 冯广朋 王海华 张燕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9-807,共9页
自长江禁渔以来,鄱阳湖凶猛性鱼类数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为明确凶猛性鱼类的捕食活动是否会对克氏原螯虾的种群造成影响,研究以鲶(Silurus asotus)、乌鳢(Channa argus)为捕食者,选择8种不同种类的饵料生物,即3种规格[小:(39.20±1.... 自长江禁渔以来,鄱阳湖凶猛性鱼类数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为明确凶猛性鱼类的捕食活动是否会对克氏原螯虾的种群造成影响,研究以鲶(Silurus asotus)、乌鳢(Channa argus)为捕食者,选择8种不同种类的饵料生物,即3种规格[小:(39.20±1.30)mm;中:(49.82±2.13)mm;大:(58.99±1.16)mm]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体、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猎物,分别开展鲶和乌鳢对饵料生物种类和克氏原螯虾幼体规格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1)鲶、乌鳢均喜好在夜间捕食,并且鲶、乌鳢的捕食高峰期均集中在为20:00—8:00;(2)多种饵料生物同时存在时,鲶、乌鳢均未捕食克氏原螯虾幼体,并且对鲤、食蚊鱼和日本沼虾表现出较明显的捕食偏好性。(3)同种规格克氏原螯虾幼体的组合中,鲶对小规格克氏原螯虾幼体存在明显的捕食偏好性,同时乌鳢捕食小规格克氏原螯虾幼体的数量也显著高于大规格的数量(P<0.05)。(4)多种规格克氏原螯虾幼体等量混养组合中,鲶、乌鳢对小规格克氏原螯虾幼体存在明显的捕食偏好性,并且这种偏好性随克氏原螯虾幼体间规格差距增大而升高。综上,在多种饵料生物共存时,克氏原螯虾不是凶猛性鱼类的最佳猎物;但当其他饵料生物种类及数量较少时,较小的克氏原螯虾幼体依旧面临较高的捕食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乌鳢 饵料生物 克氏原螯虾幼体 捕食选择性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有效磷含量对乌鳢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
6
作者 张嘉文 张玲 +2 位作者 李民 陈秀梅 王桂芹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3,共8页
试验为探究不同水平NaH_(2)PO_(4)对乌鳢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确定乌鳢幼鱼的最佳有效磷需要量。将540尾乌鳢随机分为6组,并饲喂不同水平的有效磷(0.41%、0.64%、0.86%、1.09%、1.31%和1.57%,0.41%组为对照组)饲料;饲喂... 试验为探究不同水平NaH_(2)PO_(4)对乌鳢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确定乌鳢幼鱼的最佳有效磷需要量。将540尾乌鳢随机分为6组,并饲喂不同水平的有效磷(0.41%、0.64%、0.86%、1.09%、1.31%和1.57%,0.41%组为对照组)饲料;饲喂8周后,测定其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用回归线性模型分别拟合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全鱼磷含量,确定其有效磷最佳需要量。结果显示,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在有效磷0.86%和1.09%水平时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效率在1.09%水平时显著高于其他水平组(P<0.05);有效磷含量低于1.09%时,脏体比随有效磷水平上升而呈现总体下降(P<0.05)。全鱼磷含量在饲料有效磷含量为1.09%时显著增加而后开始下降。椎骨和鳞片中灰分与含磷量随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对照组全鱼粗脂肪含量高于NaH_(2)PO_(4)添加组(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随饲料有效磷含量升高而下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饲料中有效磷的升高而升高(P<0.05)。基于乌鳢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全鱼磷含量进行抛物线回归分析得出,最佳有效磷含量分别为0.98%、1.06%和1.19%。为减少养殖水环境富营养化风险,乌鳢饲料推荐有效磷含量为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磷 乌鳢 生长 体组成 血清
下载PDF
乌鳢不同部位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7
作者 路美明 相欢 +3 位作者 陈胜军 胡晓 薛勇 黄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7期61-68,共8页
目的:比较乌鳢不同部位肌肉营养成分,为乌鳢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分别测定乌鳢前部背肉、中部背肉、尾肉、腹肉四部分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在四部分肌肉中,水分、灰分、... 目的:比较乌鳢不同部位肌肉营养成分,为乌鳢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分别测定乌鳢前部背肉、中部背肉、尾肉、腹肉四部分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在四部分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最高的部位分别是中部背肉、腹肉、尾肉,腹肉的脂肪含量最高,四个部位常规的营养成分测定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每部分肌肉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半胱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在32.23%~35.41%和41.10%~44.17%之间;腹肉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最高。结论:对乌鳢肌肉分部位进行检测,可为淡水鱼营养成分分析提供一个新思路,为人群食用乌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不同部位肌肉 肌肉营养成分 评价
下载PDF
预制乌鳢鱼片的微波熟化工艺
8
作者 胡澳 郭兵兵 +5 位作者 章蔚 汪兰 陈胜 石柳 熊光权 李玮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90,共9页
该实验以预制乌鳢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160、320、480、640和800 W的微波功率加热处理下温度分布、熟化度、感官评分、质构及水分子分布的变化,优化预制鱼片的微波熟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160、320、480、640和800 W... 该实验以预制乌鳢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160、320、480、640和800 W的微波功率加热处理下温度分布、熟化度、感官评分、质构及水分子分布的变化,优化预制鱼片的微波熟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160、320、480、640和800 W下鱼肉在70~80℃之间鱼肉已完全熟化,通过熟化度、感官评价确定不同微波功率由低到高相应的最佳熟化时间分别在8、6、4、3和2 min,其对应最小剪切力为67.85、51.9、63.70、71.39、66.44 g。随着样品表面温度不断升高,肌肉蛋白变性,肌肉对水的束缚能力下降,自由水比例不断升高,鱼肉的剪切力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熟化度、感官评分、质构分析和水分子分布的结果,640 W处理3 min,鱼肉完全熟化,剪切力最高,其鱼肉嫩度最受欢迎,感官评分最佳,为预制乌鳢鱼片最适微波熟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微波熟化 感官 肌肉品质 水分子分布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或牛磺酸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9
作者 李培佳 闫辰 +5 位作者 侯冬强 李敏 彭凯 黄文 曹俊明 赵红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91,共13页
实验旨在探讨饲料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或牛磺酸(Taurine)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幼鱼肠道生长、消化、抗氧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均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 实验旨在探讨饲料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或牛磺酸(Taurine)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幼鱼肠道生长、消化、抗氧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均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以及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3%N-氨甲酰谷氨酸、1%牛磺酸的3种实验饲料,记作对照组,0.03%NCG组和1%Taurine组,饲喂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3%NCG或1%Taurine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蛋白质沉积率(P<0.05),提高肠道淀粉酶和肌酸激酶活性(P<0.05),促进前肠肌层厚度、中肠绒毛宽度、中肠肌层厚度和后肠肌层厚度生长(P<0.05),增强肠道厚壁菌群和支原体属丰度(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和肠道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降低肠道梭杆菌群和梭菌属丰度(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0.03%NCG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缓解肠道病理状态(P<0.05),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钠钾ATP酶活性(P<0.05),促进前肠绒毛长度、前肠绒毛宽度和后肠肌层厚度生长(P<0.05),并显著提高肠道OUT占比、Chao和Ace指数(P<0.05),增强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NCG在增强肠道抗氧化活性,缓解肠道氧化损伤方面优于添加牛磺酸,但饲料添加牛磺酸可以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维持肠道稳态并促进肠道生长,其作用效果优于补充N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甲酰谷氨酸 牛磺酸 生长性能 肠道 杂交鳢
下载PDF
乌鳢(Channa argus)胃蛋白酶原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翠红 黄圆圆 +2 位作者 蔡秋凤 郑志松 曹敏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3-738,共6页
采用RT-PCR和3′RACE技术,首次从乌鳢胃组织中克隆了一种胃蛋白酶原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086bp编码361个氨基酸,递交Gene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GQ303143。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该乌鳢胃蛋白酶原氨基酸序列与鳜... 采用RT-PCR和3′RACE技术,首次从乌鳢胃组织中克隆了一种胃蛋白酶原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086bp编码361个氨基酸,递交Gene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GQ303143。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该乌鳢胃蛋白酶原氨基酸序列与鳜鱼类的胃蛋白酶原A2亲缘关系最近,从而推测本研究克隆的乌鳢胃蛋白酶原属于胃蛋白酶原A2类。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预测了该乌鳢胃蛋白酶原的理化参数及其高级结构,结果表明,该乌鳢胃蛋白酶原的相对分子量为38.8kDa,理论等电点为4.56。采用同源建模法建立了乌鳢胃蛋白酶原的三维结构模型,预测了其活性位点及6个必需半胱氨酸残基的位置。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乌鳢胃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胃蛋白酶原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的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肝脏免疫反应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11
作者 李培佳 陈冰 +5 位作者 李敏 彭凯 胡俊茹 黄文 曹俊明 赵红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81,共13页
为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抗氧化酶活性、葡萄糖代谢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 为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抗氧化酶活性、葡萄糖代谢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1.34%(低,LC组)、27.45%(高,HC组)和27.38%(添加Arg,Arg组)的3种实验饲料饲喂8周。结果显示,与低碳水化合物饲料(LC组)相比,高碳水化合物饲料(HC组)显著降低杂交鳢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沉积率(PDR),饲料系数(FCR)提高,精氨酸组(Arg组)的添加显著降低了FCR,显著提高了WGR、SGR、PDR、全鱼粗蛋白和血浆蛋白含量。与LC组相比,HC组血浆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显著升高,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肝脏POD、GSH-Px活性、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氧化应激和肝脏炎症提示,喂食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的杂交鳢患有肝脏疾病。饲喂添加Arg的饲料可以通过减少MDA的含量和增强T-AOC、POD、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与HC组饲料相比,饲喂添加Arg饲料的杂交鳢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抗炎因子TGF-β、HSP70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量显著升高,提示饲料补充Arg后肝脏炎症反应得到缓解。研究表明,Arg通过上调肝脏胰岛素相关基因蛋白激酶B(AKT)、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丙酮酸激酶(PK)的表达来促进胰岛素的产生和糖原分解,从而调节鱼类的肝糖代谢。综上,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可诱发杂交鳢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而补充Arg可增强抗氧化活性,缓解炎症,促进葡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精氨酸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黑水虻对乌鳢(Channa argus)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营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恒甲 黄辉 +4 位作者 戴瑜来 郭炜 王宇希 谢楠 刘新轶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7,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50%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鱼粉组(D0组)相比,黑水虻干虫对乌鳢的摄食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试验饲料50%鱼粉对鱼体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干虫组(D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50%鱼粉后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肌肉部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都有所降低。替代50%鱼粉后,肌肉脂肪酸中月桂酸(C12:0)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提升(P<0.05),EPA、DH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D2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D1组。研究结果揭示,黑水虻干虫、虫粉替代乌鳢饲料50%鱼粉对其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其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说明黑水虻虫粉替代鱼粉补充鱼油后乌鳢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生长性能 饲料利用 营养组成 乌鳢
下载PDF
眼镜鱼Mene maculata(Bloch et scheider)骨骼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仲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3-77,共5页
泪骨特大,其余的眶下骨为极薄的小骨片.犁骨无齿.翼耳骨发达,较长.有上颞窝.上枕嵴特别发达.前上颌骨无齿,上颌骨较大,厚实.腭骨有齿.角舌骨有长裂孔.1~2鳃弓的咽鳃骨无齿,3~4鳃弓的咽鳃骨瓜仁状,具小齿.下咽骨"S"形,腹侧... 泪骨特大,其余的眶下骨为极薄的小骨片.犁骨无齿.翼耳骨发达,较长.有上颞窝.上枕嵴特别发达.前上颌骨无齿,上颌骨较大,厚实.腭骨有齿.角舌骨有长裂孔.1~2鳃弓的咽鳃骨无齿,3~4鳃弓的咽鳃骨瓜仁状,具小齿.下咽骨"S"形,腹侧面具小齿.后匙骨剑形,颇长,腰带骨特异,颇大,左右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鱼 骨骼系统 形态学 鲈形目
下载PDF
乌鳢种质及其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娴 陈红菊 +2 位作者 安丽 朱树人 朱永安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5-182,共8页
乌鳢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因适应性强广泛分布在除青藏和西北以外的全国各主要流域,但水环境变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使其野生资源受到严重影响。从种质资源分布保存、种质特性、繁殖、养殖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乌鳢的研究及开发... 乌鳢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因适应性强广泛分布在除青藏和西北以外的全国各主要流域,但水环境变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使其野生资源受到严重影响。从种质资源分布保存、种质特性、繁殖、养殖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乌鳢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情况,并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绿色养殖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乌鳢种质的研究、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种质 养殖 繁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浓度NaCl及TGase腌制液对乌鳢鱼片的影响
15
作者 齐鑫娟 尹明雨 +1 位作者 张龙 王锡昌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1期155-158,共4页
探究不同浓度Na Cl及TGase腌制处理对新鲜乌鳢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鱼片出品率升高,在浓度为4.0%时达到平衡状态,出品率不再显著增加;当TGase浓度为2.0%时,鱼片出品率最高,而随着浓度的增大,鱼片出品率不断下... 探究不同浓度Na Cl及TGase腌制处理对新鲜乌鳢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鱼片出品率升高,在浓度为4.0%时达到平衡状态,出品率不再显著增加;当TGase浓度为2.0%时,鱼片出品率最高,而随着浓度的增大,鱼片出品率不断下降。NaCl浓度的增加可以减少鱼片水分损失,与对照相比离心损失率分别下降21.74%、33.08%、47.31%,蒸煮损失率分别下降41.74%、61.62%、69.62%;TGase不会显著影响鱼片的离心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2.0%TGase使鱼片横、纵截面的结构更加紧密,但过度添加会使其表面粗糙程度增大,结构松散性强,孔隙变大。说明NaCl的添加会嫩化鱼片,而TGase则会增加鱼片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鱼片 食用品质 持水性 质构特性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构的乌鳢整皮剥离系统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翟晓东 赵明岩 +3 位作者 蒋昕余 林敏 王炜智 黄章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针对乌鳢脂肪层薄、皮肉分离难度大、手工剥取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基于三维重构的乌鳢整皮自动剥离系统。针对其头部、鱼身、鱼尾截面变化剧烈,表皮黏滑难以固定、臀鳍坚硬严重干扰剥皮作业等特点,采集并分析其形... 针对乌鳢脂肪层薄、皮肉分离难度大、手工剥取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基于三维重构的乌鳢整皮自动剥离系统。针对其头部、鱼身、鱼尾截面变化剧烈,表皮黏滑难以固定、臀鳍坚硬严重干扰剥皮作业等特点,采集并分析其形态特征参数,设计了装夹机构、切割机构、皮肉分离机构及剥皮终端。开发了视觉系统,对待剥皮对象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结果,通过算法控制、规划各执行机构路径,实现了乌鳢整皮快速、准确剥取。以单台乌鳢整皮剥离机的单尾鱼皮剥离时长、鱼皮剥取率、皮肉分离指数及鱼皮破损率为指标,对样机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单尾鱼平均剥离时长为183 s,鱼皮剥取率均值为94.60%,皮肉分离指数均值为9.93,鱼皮破损率均值为6.25%,符合整皮剥离工艺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鱼类整皮剥取自动化系统的研发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试验 鱼皮剥离机 乌鳢 三维重构
下载PDF
我国乌鳢Channa argus(Cantor)的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17
作者 李生武 杨红权 《现代渔业信息》 1998年第11期6-8,共3页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我国乌鳢的养殖现状,分析了乌鳢的养殖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了开发乌鳢养殖业的对策。
关键词 乌鳢 养殖现状 发展前景 开发对策 养殖技术
下载PDF
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a)无性系种群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动态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庆钟 章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6-70,共5页
依据Harper(1977)提出的构件生物(modularorganism)种群理论,将源于同一地下根茎的每一竹子视为一个构件。把斑苦竹竹子构件无性系种群的生活史小循环划分为8个阶段,用Leslie矩阵表述和预测了四... 依据Harper(1977)提出的构件生物(modularorganism)种群理论,将源于同一地下根茎的每一竹子视为一个构件。把斑苦竹竹子构件无性系种群的生活史小循环划分为8个阶段,用Leslie矩阵表述和预测了四川缙云山该种群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用Leslie矩阵来预测靠无性繁殖来扩大种群数量的竹类植物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苦竹 无性系 种群 年龄结构 数量动态
下载PDF
乌鳢(Channa argus)MHC Class I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强强 贾伟章 黄泽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7-173,共7页
旨在探究乌鳢(Channa argus)MHC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方式及多态性。应用抑制差减杂交(SHH)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并鉴定了乌鳢全长MHC I c DNA序列Char-Ia-1、Char-Ia-2和Char-Ib,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硬骨鱼MHC I基因同源... 旨在探究乌鳢(Channa argus)MHC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方式及多态性。应用抑制差减杂交(SHH)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并鉴定了乌鳢全长MHC I c DNA序列Char-Ia-1、Char-Ia-2和Char-Ib,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硬骨鱼MHC I基因同源。Char-Ia-1和Char-Ia-2 c DNA序列包含1 167和1 083 bp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388和360 aa的膜型Ⅰ类分子;而Char-Ib c DNA序列包含97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5 aa,显著截短的羧基末端显示Char-Ib为潜在的分泌型Ⅰ类分子。比较发现Char-Ia与Char-Ib在3'非转录区存在显著差异,在细胞外区、跨膜区和细胞质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较低,推测二者来自不同的MHC I基因座。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乌鳢MHC I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较保守,在α1和α3结构域均出现硬骨鱼特征性的氨基酸残基缺失。进化树分析表明Char-Ia-1和Char-Ia-2聚为一簇,与Char-Ib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进一步证实Char-Ia与Char-Ib分别由不同MHC I基因座编码。RT-PCR分析显示乌鳢MHC I在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设计基因专一性引物检测乌鳢Char-Ia与Char-Ib两类MHC I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har-Ia以较低的浓度表达于所有被检测组织,而Char-Ib主要表达于脾、肠、鳃和外周血,呈现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提示两类MHC I分子在鱼类免疫反应中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基因座 表达特征 乌鳢
下载PDF
海南岛宽额鳢(Channa gachua)群体遗传变异与生物地理过程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佳琪 李潮 +3 位作者 张雯君 李炜 高天扬 赵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91-2602,共12页
为了解海南岛宽额鳢(Channa gachua)的群体遗传分化和亲缘生物地理过程,采集了云南元江和海南岛5个水系(昌化江、陵水河、藤桥河、万泉河及南渡江)共6个种群168个宽额鳢个体,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1142 bp)对其遗传多... 为了解海南岛宽额鳢(Channa gachua)的群体遗传分化和亲缘生物地理过程,采集了云南元江和海南岛5个水系(昌化江、陵水河、藤桥河、万泉河及南渡江)共6个种群168个宽额鳢个体,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1142 bp)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进行了评估,并探讨了地质和气候等因素如何塑造了这一物种的亲缘地理结构及演化历史。基于Cyt b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结果将所有个体分成两个主要谱系(A和B),谱系A包括海南岛所有种群,其中,部分昌化江个体形成独立的亚支(A2),其余个体聚为另一亚支(A1),谱系B为云南元江的全部个体,各谱系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均较高。种群历史动态分析表明,各谱系均没有发生种群扩张,但A1亚支与谱系B曾在约1万年前发生过有效种群数量减小的事件。根据研究结果推测,更新世冰期期间,北部湾因海平面下降而暴露,大陆和海南岛的水系发生接触,越南北部水系(包括元江/红河)通过一条联系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古河道流入南海,因而冰期期间宽额鳢有机会从元江(红河)扩散至海南岛西南部,随后在海南岛内部,宽额鳢进一步扩散,并以五指山为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重要地理障碍,各水系间种群发生基因交流和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云南元江(红河) 宽额鳢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种群历史动态 生物地理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