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的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谭捍东 姜枚 +6 位作者 林昌洪 彭淼 吴良士 马欢 王忠凯 李晋津 谭嘉言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0-806,共7页
为配合科学钻探选址,在云南腾冲县城以北至固东镇之间沿东西向布设了4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2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对6条剖面的电磁测深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了6条剖面的电阻率模型。这些剖面具有的主要电性结构... 为配合科学钻探选址,在云南腾冲县城以北至固东镇之间沿东西向布设了4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2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对6条剖面的电磁测深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了6条剖面的电阻率模型。这些剖面具有的主要电性结构特征为:盆地地壳内存在2套低阻, 其中浅部的低阻层沿南北向稳定存在,由含水(热水)的火山岩下部、花岗岩上部与花岗砂砾岩组成, 构成了腾冲盆地的地热资源的热储层, 其主要层位在300~1500 m范围内;深部的低阻体是作为热源的岩浆囊, 位于马站—曲石乡之间的部分深12~30 km, 东西宽25 km以上。以上电性特征为研究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岩浆和火山活动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腾冲 电磁法 火山构造 电性结构 热储层 岩浆囊
下载PDF
腾冲火山构造区马站岩浆囊地球物理特征的再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枚 谭捍东 +6 位作者 彭淼 钱荣毅 张聿文 李庆庆 张立树 许乐红 郭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88-1696,共9页
云南腾冲火山盆地深部存在岩浆囊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存在不同意见.作者此前依据低电阻异常推断出位于小空山、大空山、黑空山等火山口的下部,深13-30km范围内东西向25km,南北向30km的低电阻率的岩浆囊,其东侧为... 云南腾冲火山盆地深部存在岩浆囊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存在不同意见.作者此前依据低电阻异常推断出位于小空山、大空山、黑空山等火山口的下部,深13-30km范围内东西向25km,南北向30km的低电阻率的岩浆囊,其东侧为大盈江断裂.文章利用反射地震、重力、航空磁测资料进一步探讨了岩浆囊的其他地球物理特征.由于火山喷发,不仅在火山口附近形成了局部物质亏损,而且,岩浆囊本身也亏损了岩浆物质,在重力上延图中滤去了表层的火山局部负重力异常后,呈现出大空山北侧的与低阻体相对应的负重力异常,这与岩浆囊高温熔融状态含水低密度物质有密切关系.整体的重力负异常印证了低阻岩浆囊的存在.腾冲马站岩浆囊的温度为397-651℃,平均温度为524℃,其主体中心部位不可能存在磁性体.对航磁资料的处理,消除表层火山岩影响后,仍然发现有较强磁异常,其平面投影范围与低阻体相近,推断磁异常是岩浆囊顶层,在15km深度以上范围内,随着岩浆囊体温度逐步下降,当低于480℃以后会形成新的铁磁性矿物,因此,在囊体上层出现了范围与囊体相近的较强的磁性体.反射地震仅仅在浅部较清楚地观测到较连续的反射波界面,是浅部火山岩、含水层、以及花岗岩顶界面的反映.向深部反射界面很不连续推测是由于多次岩浆上涌,其喷发时间有先后,成分有差异,故岩浆囊物质的不均匀性,虽然由于含水、矿化、熔融体构成了低电阻的共性,可温度的不均匀,却又显示了不同期次岩浆成分有变化,由岩浆囊向地表的通道上,东部花岗岩下为高速,相对于较低温度的物质,在小空山、大空山和黑空山深部沿大盈江断裂带有东西两个大的隐伏花岗岩体之间是最新的火山喷发通道,具有相对低速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火山构造 岩浆囊 负重力异常 磁异常 低阻体 低波速
下载PDF
地热田高地温异常成因机理及温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毛小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4,共9页
在地热研究中地热田高地温的形成原因、为何地热田深部会出现低地温梯度等说法不一,未有定论。本文对前人所提出的地温场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热场正演模拟手段,对有异常热源供热-岩浆囊和无热源的热传导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 在地热研究中地热田高地温的形成原因、为何地热田深部会出现低地温梯度等说法不一,未有定论。本文对前人所提出的地温场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热场正演模拟手段,对有异常热源供热-岩浆囊和无热源的热传导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多数异常热源如岩浆囊,相对于地质演化时间尺度而言,其冷却速度较快,并不能直接为地热田供热;寻找地热田主要在浅部有一定厚度的好的热盖层和深部有高导层的区域进行;构造运动所引起的物性-热传导性的横向不均匀性才是引起高地温场的主控因素;地热田在垂向上温度随深度呈镜像倒影关系,会呈现浅层地温高,向深部地温梯度急剧减小,直到"高导均化深度",大量地热田温度实测结果说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甜点 热传导 构造运动 新能源 岩浆囊
下载PDF
腾冲火山活动监测、预测与对策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皇甫岗 周瑞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1-308,共8页
《腾冲火山活动监测、预测与对策研究》项目是一项集火山活动监测研究、防灾及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火山地质、地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壳形变及地热等诸多相关学科的合理配置和联合攻关。在过去的30年,众... 《腾冲火山活动监测、预测与对策研究》项目是一项集火山活动监测研究、防灾及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火山地质、地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壳形变及地热等诸多相关学科的合理配置和联合攻关。在过去的30年,众多学者和研究实体对腾冲火山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获得一批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其中也不乏说明腾冲火山存在潜在喷发危险性的证据。为了保证本重大项目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有限的人力、财力支撑下,明确研究目标,突出研究重点,实现前人研究背景上的新突破,笔者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腾冲火山活动监测、预测与对策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供正在进行的各专题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岩浆囊 活动性 膳冲火山 火山预报
下载PDF
2002年腾冲火山区微震观测
5
作者 蔡绍平 刘学军 +1 位作者 叶建庆 蔡明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2期138-146,共9页
20 0 2年 6月 13日至 9月 13日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了腾冲火山区及周边地区的 2 92次地震事件。对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 ,在本次观测期间 ,腾冲火山区南部地区火山地震活动仍然频繁 ,以微震为主。选用发生在火山区的 33个地... 20 0 2年 6月 13日至 9月 13日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了腾冲火山区及周边地区的 2 92次地震事件。对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 ,在本次观测期间 ,腾冲火山区南部地区火山地震活动仍然频繁 ,以微震为主。选用发生在火山区的 33个地震震源参数计算得出的拐角频率为 4 37~11 87Hz、应力降为 0 0 0 5~ 0 2 77MPa ,显示该区域尚属低应力分布区。S波湮灭图像的再次出现 ,充分表明在腾冲县城西南至热海的马鞍山火山、老龟坡火山一带有岩浆囊熔融体存在的可能 ,深度不超过 10km。文中还展示了台网记录到的S波湮灭、微破裂高频地震、波形特征类似火山颤动 (包络型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观测 S波湮灭 岩浆囊 腾冲火山区
下载PDF
Causes of geothermal fiel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in China 被引量:6
6
作者 MAO Xiao-ping LI Ke-wen WANG Xin-wei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1期15-28,共14页
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on energy source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geothermal fields, so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sha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e thermal conduc... 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on energy source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geothermal fields, so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sha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e thermal conduction forward method of geothermal field is used to simulate cooling rate of abnormal heat sources and heat transfer of the paleo-uplift model. Combin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geothermal field exploration cases and oil exploration well temperature curv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1) According to the magmatic activity time, the magmatism activitie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Magma active areas(activity time < 500 000 years) and weak/magma inactive areas(activity time > 500 000 years). The latter has a fast cooling rate(the cooling time of the magma pocket buried around 10 km is less than 200 000 years) after it has intruded into the shallow layer and it has no direct contribution to modern geothermal fields;(2) China belongs to a weak/magma inactive area such as Tengchong region and Qinghai-Tibet region because the chronological data of these regions show that its magma activity time is more than 500 000 years;(3) The temperature of most geothermal fields can be obviously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 segment(Segment H) at the surface, then a low geothermal gradient segment(Segment L) at a secondary depth, and finally a lower temperature segment(Segment D) at a deeper depth. The temperature isoline presents a mirror reflection relation on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indicating that geothermal field is dominated by heat conduction, rather than having an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to provide heat;(4) Near-surface(0-5 km) materials' lateral heterogeneity caused by tectonic movement shall probably b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of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 BASEMENT HEAT flow Geothermal FIELD magma pocket Coefficient of HEAT conduction Palaeouplifth MAGNETOTELLUR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