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urce Enrichment Control on the Scale of Magmatic-Hydrothermal W-Sn Mineralization:Insights from Triassic and Jurassic Magma Reservoirs in the Continental Crust,Xitian,South China
1
作者 GUO Chunli Simon AWILDE +2 位作者 Coralie SIEGEL CHEN Zhenyu WU Shic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2-149,共18页
There are two factors,source composition and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potentially controlling W-Sn mineralization.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is widely debated and may need to be determined for each individual deposit... There are two factors,source composition and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potentially controlling W-Sn mineralization.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is widely debated and may need to be determined for each individual deposit.The Xitian granite batholith located in South China is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investigating the above problem.It consists essentially of two separate components,formed in the Triassic at ca.226 Ma and Jurassic at ca.152 Ma,respectively.The Triassic and Jurassic rocks are both composed of porphyritic and fine-grained phases.The latter resulted from highlydifferentiated porphyritic ones but they have similar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 assemblages,indicating that they reached a similar degree of crystal fractionation.Although both fine-grained phases are highly differentiated with elevated rare metal contents,economic W–Sn mineralization is rare in the Triassic granitoids and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less fertile source materials than their Jurassic counterparts,with a slightly more enriched isotopic signature and whole-rockεNd(226 Ma)of−10.4 to−9.2(2σ=0.2)compared withεNd(152 Ma)of−9.2 to−8.2(2σ=0.2)for the Jurassic rocks.The initial W-Sn enrichment was derived from the metasedimentary rocks and strongly enhanced by reworking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culminating in the Jur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n mineralization magma reservoir geometry crystal fractionation Xitian Triassic-Jurassic granitic batholith Nanling Range South China
下载PDF
中国花岗岩型锂矿床:重要特征、成矿条件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春丽 张斌武 +6 位作者 郑义 许箭琪 赵迁迁 闫金禹 周睿 符伟 黄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403,共57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不断革新,锂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兴朝阳产业,全球锂资源争夺态势愈发激烈。中国是全球拥有花岗岩型锂矿床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该类型锂矿占全国锂总供应量的1/4,进一步加强对该...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不断革新,锂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兴朝阳产业,全球锂资源争夺态势愈发激烈。中国是全球拥有花岗岩型锂矿床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该类型锂矿占全国锂总供应量的1/4,进一步加强对该类型锂矿的研究和勘查对提升我国锂资源的自给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对全国40个主要花岗岩型锂矿床的时空分布、岩石序列、矿物演变、地球化学和锂独立矿物等特征的梳理,发现该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尤以华南腹地的南岭地区最为密集;近1/3的成矿岩体隐伏于地下,出露的岩体面积普遍较小,为0.07~5.7km^(2);花岗岩体垂直方向从下至上逐渐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演变为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其上通常发育云英岩和伟晶岩;锂及其他稀有元素(铷铯铍铌钽钨锡)一般在强钠长石花岗岩和云英岩中高度富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锂云母钠长花岗岩→云英岩,岩浆分异程度逐步增加且逐渐从熔体过渡到熔体-流体共存体系,全岩SiO_(2)含量、Nb/Ta和Zr/Hf比值、A/CNK和δEu值发生规律性变化;多数情况下岩体伴生煌斑岩脉、辉长岩脉、辉绿岩脉、花岗斑岩脉、细晶岩脉、霏细岩脉等各类脉体。总结规律提出:(1)伟晶岩壳是较早进入岩浆房内的岩浆与上覆围岩接触而冷却固结的产物,其构成岩浆房与外界的隔绝屏障,使Li、F、P、H_(2)O等易挥发组分无法逃逸;(2)较晚进入岩浆房的岩浆经历了长时间晶粥体与残留熔体的分凝过程,锂等稀有金属元素愈来愈富集于残余熔体中,最终形成富锂花岗岩和云英岩;(3)各类岩脉是岩浆房底部有持续热补给从而使残留含矿熔体能够逐步抽离上升的证据:基性岩脉来源于下伏高温地幔岩浆,不含矿中酸性斑岩脉是岩浆房底部堆晶体重熔的产物,含矿酸性斑岩脉和细粒岩脉来自岩浆房顶部富矿熔体-流体,三者沿地壳裂隙快速上升至地壳浅部就位。正是由于上覆伟晶岩壳形成的封闭体系和下伏幔源岩浆提供的充足热量,才使得岩浆房在热驱动机制下长期保持原地分异状态,最终形成花岗岩型锂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房 高分异花岗岩 伟晶岩壳 各类岩脉 花岗岩型锂矿床 中国
下载PDF
岩浆储库的活化:以浙江西部马头石英二长岩为例
3
作者 陈璟元 周夏冰 +4 位作者 杨志国 张吉衡 孙金凤 朱昱升 杨进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4-784,共21页
东南沿海地区发育大量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早期的碱性岩,主要为石英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然而,这些岩石的成因一直都存在争议。为了明确这些岩石的成因,本论文选择了浙江西部的马头岩体进行研究,分析了其中石英二长岩全岩主微量元素... 东南沿海地区发育大量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早期的碱性岩,主要为石英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然而,这些岩石的成因一直都存在争议。为了明确这些岩石的成因,本论文选择了浙江西部的马头岩体进行研究,分析了其中石英二长岩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和矿物相特征,并结合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锆石微量元素、磷灰石微量元素和斜长石电子探针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马头岩体形成于100±1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野外观察发现,马头岩体中发育大量的闪长质暗色包体。马头石英二长岩中的锆石ε_(Hf)(t)(-10.4~-0.4)变化极大,表明其是由古老陆壳来源的酸性岩浆与地幔来源基性岩浆混合所形成。马头岩体中的锆石结构十分复杂,在CL图像上普遍显示出黑色的核部、白色的幔部以及黑色的边部。最早期的黑色锆石核部具有相对高的Th、U、Hf含量,变化较大的Eu/Eu^(*)(0.5~0)、Zr/Hf(40~70)和Th/U比值、Ti含量,表明它们结晶自地壳中的演化程度较高的低温且结晶度较高的硅质岩浆储库。白色的幔部锆石具有低的Th、U、Hf含量,Eu/Eu^比值相对较高(0.15~0.37),表明由于基性岩浆的注入导致先存岩浆储库发生活化和熔融,使得岩浆储库内温度升高且熔体比例增加,而随着矿物进一步结晶,晶体间隙之中的熔体演化程度升高,其中结晶了最晚期的具有高U和Hf含量、低Eu/Eu和Zr/Hf的黑色锆石边部。斜长石电子探针数据表明,随着斜长石斑晶的结晶,岩浆储库经历了晶体-熔体分离过程,导致活化后储库内的熔体从富钙向富钠演化,最终结晶形成了细粒状的石英和钠长石。石英二长岩中的磷灰石具有较低的Sr含量(113×10^(-6)~417×10^(-6)),较高的U、Y、轻稀土和较低的重稀土含量,表明先存岩浆储库在经历活化之后,也经历了斜长石、榍石和磷灰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锆石记录了岩浆储库的活化和熔融过程,而斜长石和磷灰石等矿物仅记录了岩浆储库活化后的晶体-熔体分离和熔体抽离过程。因此,马头石英二长岩表明其代表岩浆储库活化后经历了熔体抽离的残余岩浆储库,与之同时形成的高硅流纹岩(或高硅花岗岩)是从岩浆储库中抽离出的富硅熔体。最后,我们研究表明岩浆储库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低温、低熔体比例的状态,基性岩浆的注入使得先存岩浆储库经历了活化和熔融,这是浅部地壳岩浆储库能再次经历晶体-熔体分离和火山喷发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补给 岩浆演化 晶粥体 碱性岩 岩浆储库
下载PDF
赣-杭带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成因:浅部地壳岩浆储库活化的产物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志国 陈璟元 +2 位作者 杨进辉 张吉衡 孙大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54,共18页
A型花岗岩是一类特殊的花岗岩,其独特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使其有别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钙碱性花岗岩。虽然前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多种A型花岗岩成因模型,但是它的成因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总结了赣-杭带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A型... A型花岗岩是一类特殊的花岗岩,其独特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使其有别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钙碱性花岗岩。虽然前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多种A型花岗岩成因模型,但是它的成因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总结了赣-杭带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A型花岗岩及相关花岗岩类岩石的数据(年代学、地球化学、同位素),试图通过建立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从而限定这些A型花岗岩的成因。对于硅质火山-侵入杂岩(例如相山火山-侵入杂岩),我们的研究表明硅质火山岩较硅质侵入岩具有更高的分异程度。硅质火山岩代表了从岩浆储库中抽离的高硅熔体,硅质侵入岩代表了岩浆储库中的残余堆晶。对于赣-杭带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及相关岩石,本文根据岩石结构,将其划分为斑状-似斑状花岗岩和等粒花岗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的数据表明,两类花岗岩均由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与地幔来源基性岩浆混合所形成。而且二类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形成时代、相似的矿物组成及类似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和连续的主微量元素变化趋势,这些特征表明它们的原始岩浆来自于同一岩浆储库,而它们岩石特征的差别是由岩浆储库内的晶体-熔体分异所主导。斑状-似斑状花岗岩以低SiO 2含量和Rb/Sr比值,高Sr、Ba含量和Eu/Eu*值为特征,代表残余的岩浆储库;等粒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并且具有极高的SiO 2含量和Rb/Sr比值,极低的Sr、Ba含量以及Eu/Eu*比值,表明它们是从岩浆储库中抽离至浅部地壳的高硅熔体。斑状-似斑状花岗岩中广泛发育暗色包体,而且等粒花岗岩中广泛发育晶洞构造,这些特征表明,幔源基性岩浆的注入和粒间熔体中挥发份的出溶作用导致先前存在的岩浆储库活化,使得高硅熔体抽离岩浆储库并向上迁移,到达地壳浅部后形成了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等粒花岗岩,而残余堆晶在岩浆储库底部结晶形成了斑状-似斑状花岗岩。我们的研究表明,A型花岗岩可以通过浅部岩浆储库内晶体-熔体分离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火山-侵入杂岩 岩浆储库 岩浆演化 华南
下载PDF
地壳中的岩浆储库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振新 张少兵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7-1027,I0005,共12页
岩浆储库是地壳内岩浆储存和演化的主要场所,是地球内外部圈层能量和物质交换的桥梁。对岩浆储库的研究贯穿在整个岩浆岩的研究历史中,并逐渐形成了多种理论假说。本文介绍了岩浆、晶粥等基本概念,总结了地球物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岩浆储库是地壳内岩浆储存和演化的主要场所,是地球内外部圈层能量和物质交换的桥梁。对岩浆储库的研究贯穿在整个岩浆岩的研究历史中,并逐渐形成了多种理论假说。本文介绍了岩浆、晶粥等基本概念,总结了地球物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数值模拟三种常用的研究手段及其适用范围,重点探讨了大岩浆房模型、晶粥模型和多层岩浆系统模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进展,系统比较了不同模型的异同点。这些假说模型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可能反映了岩浆储库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状态。最后,本文探讨了岩浆储库模型对岩浆过程、火山喷发和地壳生长等科学问题带来的新的认识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储库 大岩浆房模型 晶粥模型 多层岩浆系统模型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L区块早白垩世Aptian期火山喷发旋回特征与Itapema组介壳灰岩沉积
6
作者 赵健 赵俊峰 +4 位作者 任康绪 王红平 王朝锋 阳孝法 杨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9-552,共14页
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与储层发育关系密切。本文以盆地L区块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火成岩岩石学、年代学测试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等,首次明确了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对介壳灰岩沉积过程的控制,... 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与储层发育关系密切。本文以盆地L区块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火成岩岩石学、年代学测试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等,首次明确了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对介壳灰岩沉积过程的控制,并指出介壳灰岩储层的分布特征。L区块内火成岩分属晚白垩世Santonian期—Campanian期和早白垩世Aptian两期岩浆活动产物,并以Aptian期为主,至少经历了7次不连续喷发和3次侵入过程,形成了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和玻基斑状玄武岩(含再沉积玻基斑状玄武岩)等喷发相火成岩和以辉绿岩(局部属粗玄岩)、煌斑岩形式产出的侵入相火成岩。Aptian期岩浆多期活动重塑了古地貌,形成了局部构造凸起,促成并控制了下白垩统Itapema组至少6期介壳灰岩沉积,最终形成了~620 m厚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介壳灰岩储层呈透镜体形状,以“散点式”不连续分布在Aptian期盆内古隆、古断阶(坡)等区域,横向连续性差,垂向连通性受限,其发育规模和质量受古地貌及水深条件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L区块 早白垩世Aptian期岩浆 岩浆活动期次 火山喷发旋回 介壳灰岩储层
下载PDF
相山高位岩浆房分异机制和演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3 位作者 张诚 R.Clocchiatti J.L.Joron J.Dardel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5-221,T001,共18页
相山中生代含铀火山杂岩的钙碱性火山岩浆是在活动大陆边缘或洋-陆碰撞带的特定构造环境下形成,由具有高度混合比的壳(下地壳)幔(富集地幔)混合物部分熔融产生。U、Th在低度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中初步富集。这种熔体仅少量被萃取和喷发,... 相山中生代含铀火山杂岩的钙碱性火山岩浆是在活动大陆边缘或洋-陆碰撞带的特定构造环境下形成,由具有高度混合比的壳(下地壳)幔(富集地幔)混合物部分熔融产生。U、Th在低度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中初步富集。这种熔体仅少量被萃取和喷发,大部分侵入至上部挤压岩石圈的高位岩浆房内(深度在12~13km),发生强烈分异,U、Th等强亲湿岩浆元素强烈富集,与之共生的3-d型过渡元素Ti、Sc、Co、Zr等明显亏损。西太平洋-库拉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末期,区域张性构造相产生,高位岩浆房内强烈分异的富U(及Th)碱性硅质岩浆大规模喷发、侵出和侵入。火山作用晚期的脱气和岩浆结晶固化过程中释放的热液流体,使得火山杂岩中已经预富集的铀再活化、迁移和富集。含铀火山岩系具有特定的区域岩石地球化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山 岩浆房 分异机制 演化
下载PDF
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马站-固东岩浆囊的地球物理模式 被引量:27
8
作者 姜枚 谭捍东 +5 位作者 张聿文 彭淼 李庆庆 张立树 许乐红 王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1-739,共9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火山活动规模宏大。为配合国家深部探测专项科学钻探选址,在腾冲盆地北部马站到固东、曲石乡一带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射地震和重磁测量的工作。...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火山活动规模宏大。为配合国家深部探测专项科学钻探选址,在腾冲盆地北部马站到固东、曲石乡一带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射地震和重磁测量的工作。本文依据电磁法取得的成果划分出了盆地地壳内的2个低阻低速层,其中浅部的低阻层由含水(热水)的火山岩下部、花岗岩上部与花岗砂砾岩组成,构成了腾冲盆地的地热资源的热储层,其主要层位在300到1500m范围内;深部的低阻体是作为热源的岩浆囊,位于马站—固东—曲石乡三镇的深12~30km,东西宽25km以上,向南可能与腾冲北的岩浆囊相连。小空山、大空山和黑空山火山口具有典型的火山口重磁场特征,特别是由于喷发造成物质亏损形成的重力负异常与火山地形呈清晰的镜像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腾冲 火山构造 热储层 岩浆囊
下载PDF
惠民凹陷岩浆作用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小莉 冯乔 +2 位作者 查明 巨银娟 杨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5-662,共8页
岩浆活动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主要包括岩浆上拱作用、热烘烤作用和热液作用。岩浆上拱作用往往使上覆岩层中产生裂缝。而热烘烤作用使周围碎屑岩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如使泥岩变质为板岩。轻微变质的板岩一般为有效封盖层,变质程度相对高... 岩浆活动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主要包括岩浆上拱作用、热烘烤作用和热液作用。岩浆上拱作用往往使上覆岩层中产生裂缝。而热烘烤作用使周围碎屑岩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如使泥岩变质为板岩。轻微变质的板岩一般为有效封盖层,变质程度相对高的板岩,易发育裂缝而成为有效储集层。另外,岩浆活动造成局部地温梯度高异常,促使周围烃源岩热演化生成的烃类、有机酸、二氧化碳,与岩浆携带的无机二氧化碳一起注入周围碎屑岩储层中,使储层原始孔隙得以保留并产生次生孔隙。在基性岩浆侵入或喷溢活动中,岩浆中的Fe2+、Mg2+,有利于周围碎屑岩中的蒙脱石向绿泥石转化。而在酸性介质条件下,碎屑中长石颗粒蚀变提供的K+,有利于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结果出现火成岩体周围储层中粘土矿物组合具富绿泥石而贫高岭石以及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 储层 粘土矿物 热烘烤变质作用 次生孔隙 板岩
下载PDF
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的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谭捍东 姜枚 +6 位作者 林昌洪 彭淼 吴良士 马欢 王忠凯 李晋津 谭嘉言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0-806,共7页
为配合科学钻探选址,在云南腾冲县城以北至固东镇之间沿东西向布设了4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2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对6条剖面的电磁测深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了6条剖面的电阻率模型。这些剖面具有的主要电性结构... 为配合科学钻探选址,在云南腾冲县城以北至固东镇之间沿东西向布设了4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2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对6条剖面的电磁测深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了6条剖面的电阻率模型。这些剖面具有的主要电性结构特征为:盆地地壳内存在2套低阻, 其中浅部的低阻层沿南北向稳定存在,由含水(热水)的火山岩下部、花岗岩上部与花岗砂砾岩组成, 构成了腾冲盆地的地热资源的热储层, 其主要层位在300~1500 m范围内;深部的低阻体是作为热源的岩浆囊, 位于马站—曲石乡之间的部分深12~30 km, 东西宽25 km以上。以上电性特征为研究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岩浆和火山活动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腾冲 电磁法 火山构造 电性结构 热储层 岩浆囊
下载PDF
岩浆去气作用碳硫同位素效应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郑永飞 傅斌 张学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3-53,共11页
根据开放体系条件下的瑞利分馏原理,并考虑岩浆中可能溶解的合碳和含硫组分,从理论上定量模式了岩浆去气作用对火成岩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CO2去气作用能够导致岩石中碳酸盐显著亏损13C,其δ13C值能够从... 根据开放体系条件下的瑞利分馏原理,并考虑岩浆中可能溶解的合碳和含硫组分,从理论上定量模式了岩浆去气作用对火成岩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CO2去气作用能够导致岩石中碳酸盐显著亏损13C,其δ13C值能够从原始-5‰变化到-20‰(PDB);岩浆CH4去气作用则导致岩石中碳酸盐相对富集13C,其δ13C值能够从原始-5‰变化到+4‰。岩浆SO2去气作用可以导致岩石中硫化物显著亏损34S,其δ34S值能够从0‰变化到-8‰(CDT);岩浆H2S去气作用则导致岩石中的硫化物相对富集4S,其δ34S值能够从0‰变化到+6‰。因此,除源岩原始同位素不均一性和地壳物质混染能引起火成岩的碳、硫同位素组成发生较大变化外,岩浆去气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去气作用 碳同位素 硫同位素 火成岩
下载PDF
火成岩有利储层与油气成藏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动力 汪勇 张秀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0,共5页
火成岩油气藏是一种隐蔽的岩性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含油气盆地中火成岩储层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基础,结合中国已发现的各种火成岩油气藏,阐述了常见火成岩的岩相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有利储集相带。分析了火成... 火成岩油气藏是一种隐蔽的岩性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含油气盆地中火成岩储层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基础,结合中国已发现的各种火成岩油气藏,阐述了常见火成岩的岩相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有利储集相带。分析了火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其储集空间一般可分为原生和次生2个大类、19个小类。讨论了火成岩油气藏特有的成藏条件,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到烃源岩的位置、保存条件、构造及岩浆活动4方面的共同影响,邻近烃源岩、油气聚集之前适度的构造运动以及岩浆活动有利于形成火成岩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储层 岩相 储集空间 岩浆活动 成藏条件
下载PDF
阜新盆地的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伟锋 陆诗阔 +2 位作者 谢向阳 郭玉新 孙月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在阜新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研究基础上,通过油气成藏期以后断裂的封闭史、构造抬升剥蚀、岩浆活动、地下水活动性、盖层封闭性和控油断层封闭性的定性、定量分析,用以模糊评判为主的评价方法对阜新盆地的油气藏保存条件进行了评价,探讨... 在阜新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研究基础上,通过油气成藏期以后断裂的封闭史、构造抬升剥蚀、岩浆活动、地下水活动性、盖层封闭性和控油断层封闭性的定性、定量分析,用以模糊评判为主的评价方法对阜新盆地的油气藏保存条件进行了评价,探讨了断陷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油气藏 保存条件 断层 岩浆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成藏系统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吉光 张宝玺 陈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8,59,共5页
苏仁诺尔断隆带位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北部,是晚白垩世以来隆升的断裂构造带,其轴向由北北东向转为北东东向,北东东段为收敛段,南西段为撒开段,中段弧顶向北西突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该断裂带经历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由早、... 苏仁诺尔断隆带位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北部,是晚白垩世以来隆升的断裂构造带,其轴向由北北东向转为北东东向,北东东段为收敛段,南西段为撒开段,中段弧顶向北西突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该断裂带经历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由早、中期的右旋张扭转为晚期左旋压扭,局部构造和地层的发育时序及岩浆活动时序都有由收敛端向撒开端迁移的规律,因之使其油气成藏系统具有被弧形构造控制的特殊规律性。该断隆带处于烃源岩区,虽缺乏深埋条件,但岩浆活动造成了相对高古地热条件,使上侏罗统南屯组烃源岩成熟、大磨拐河组烃源岩低成熟,形成西部下气(二氧化碳及其它非烃气)上油而东部以油(低熟轻质油)为主的成藏系统,主要有4种成藏模式:侧向运移为主的披覆背斜型,双向运移断块型,垂向运移为主的逆牵引背斜型,侧向运移为主的滑陷背斜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油气藏 油气聚集带 盆地
下载PDF
裂谷盆地岩浆侵入对泥质围岩储集性能的影响——以东营凹陷纯西地区辉长岩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闵敏 万丛礼 +2 位作者 李敏 金强 赵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19,共4页
岩浆侵入活动大大改变了其周围泥岩的储集性能,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系统分析了东营凹陷纯西地区沙河街组侵入岩周围泥岩中裂缝的类型、特征和形成机理。岩浆侵入时的瞬时高压引起泥质围岩的脆性破裂,形成拉张和挤压裂... 岩浆侵入活动大大改变了其周围泥岩的储集性能,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系统分析了东营凹陷纯西地区沙河街组侵入岩周围泥岩中裂缝的类型、特征和形成机理。岩浆侵入时的瞬时高压引起泥质围岩的脆性破裂,形成拉张和挤压裂缝;岩浆的高温一方面使周围泥岩产生水热增压和生烃增压而形成大量微裂缝,另一方面还使围岩中的矿物发生热变质作用,为后期形成构造裂缝奠定了基础。最终岩浆将周围泥岩由非储层变为特殊的、发育多种裂缝的较好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岩浆侵入 围岩 储集性能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岩浆岩接触变质带煤储层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乔 胡宝林 +1 位作者 刘会虎 杨高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95,共4页
为了研究岩浆侵入对煤储层吸附性能带来的影响,对采自于朱庄和朱仙庄矿两个井田内的10块煤样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煤质分析、等温吸附试验等室内实验,分析了煤样的兰氏体积与其距岩浆岩距离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煤储层吸附能力产生... 为了研究岩浆侵入对煤储层吸附性能带来的影响,对采自于朱庄和朱仙庄矿两个井田内的10块煤样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煤质分析、等温吸附试验等室内实验,分析了煤样的兰氏体积与其距岩浆岩距离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煤储层吸附能力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各个煤矿岩浆侵入实际情况的不同,煤储层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别,研究区内煤的变质程度仍然是影响煤储层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煤中水分在侵入体上部部分范围内失去影响作用;侵入体上部和下部煤储层的吸附能力出现差异,在距岩浆岩体同等距离时,侵入体上部煤储层吸附能力比下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 煤储层 镜质组反射率 兰氏体积 煤质分析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金伯利岩和碱性岩浆岩的深源特征矿物信息及其资源能源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普胜 赵九江 +3 位作者 温利刚 汪双清 张小涛 王十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26-2639,共14页
郯庐断裂带是太平洋西岸的中国东部乃至东北亚最重要的一条深断裂带,影响着中国东部的岩浆活动和有关固体矿产(金多金属、金刚石等)和能源(油气)的产出。该断裂的山东段被称为沂沭断裂带,其东侧的胶东金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床集中区... 郯庐断裂带是太平洋西岸的中国东部乃至东北亚最重要的一条深断裂带,影响着中国东部的岩浆活动和有关固体矿产(金多金属、金刚石等)和能源(油气)的产出。该断裂的山东段被称为沂沭断裂带,其东侧的胶东金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床集中区,西侧则分布有金刚石(蒙阴金伯利岩群)、石油(胜利油田)等资源-能源,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经济意义重大。借助于场发射扫描电镜支持下的自动矿物识别表征系统(AMICS),笔者从郯庐断裂带西侧的深部岩浆岩(金伯利岩和碳酸岩-碱性杂岩)矿物组合中,识别出具有标志性的矿物组合,主要包括:(1)金伯利岩的典型矿物组合为镁铝榴石-钙铁榴石-钙钛矿-金云母-磁铁矿-铬铁矿±斜硅镁石±自然硅±金刚石等,并首次观察到自然硅,蚀变矿物组合——金云母-富钛磁铁矿-钛铁矿-富钛尖晶石-绿泥石等,这种矿物组合充分反映了较为还原的深部流体条件;(2)碱性杂岩的典型矿物组合——方解石-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叠加改造矿物组合——重晶石-天青石-白云石等。在碱性杂岩中,还观察到黄铁矿中含有异常高的深源的稀贵金属元素(Au、Co、Pt、Ru、Os、Ir、 Re等)。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沂沭断裂带)岩浆岩中深部来源的矿物组合特征,为矿床成因研究和深部资源探测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深源岩浆 油气藏 贵金属 成藏成矿
下载PDF
济阳坳陷花沟—高青气田CO2气成因与成藏机制——兼对莺歌海盆地CO2气成因的质疑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高健 陈建渝 +3 位作者 张冬梅 曹忠祥 项希勇 车燕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年第5期295-301,共7页
花沟-高青气田是济阳坳陷唯一的纯气田, 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天然气藏, 以CO2气藏为主.气藏围绕青城凸起分布, 天然气组成呈东西分区特点(烃类气藏分布于东部-北部, 西部以CO2气藏为主), 这与凸起东邻博兴生烃洼陷以及西部火山活动强烈有关... 花沟-高青气田是济阳坳陷唯一的纯气田, 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天然气藏, 以CO2气藏为主.气藏围绕青城凸起分布, 天然气组成呈东西分区特点(烃类气藏分布于东部-北部, 西部以CO2气藏为主), 这与凸起东邻博兴生烃洼陷以及西部火山活动强烈有关.西部气藏中CO2含量高达70%以上, δ13CCO2值范围为-3.4‰~-4.5‰, He气含量大于1%, 3 He/*$4 He比值为3.55×10-6~4.49×10-6, 为岩浆-幔源成因; 花501井馆陶组气藏CO2含量大于30%, 而N2含量大于50%, 系幔源成因为主的CO2-N2气藏.有利于形成CO2气藏的大地构造环境是地幔隆起和超壳断裂-岩浆活动带.花沟-高青气田CO2气藏正处于上新世-中新世玄武岩分布区内, 每一期岩浆的侵入和喷出就是一次成气期和可能的成藏期.上新世是本区最主要的非烃类气体的成藏期.在岩浆活动以前形成并与气源断裂直接连通的构造为CO2气聚集的有利圈闭.与此相比, 莺歌海盆地CO2气不大可能是含钙砂泥岩的热解产物,其形成很可能与中新世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花沟-高青气田 成藏机制 CO2气藏 岩浆-幔源成因 成藏期 岩浆热液活动 二氧化碳
下载PDF
热力背斜生物气藏的构造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永林 邓瑞健 马力宁 《断块油气田》 CAS 1999年第5期17-19,39,共4页
通过借助钻井、地震、重力、磁力资料,对背斜的形态、展布及基底响应进行研究。探讨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生物气藏热力背斜的构造特征及对生物气藏的贡献,背斜的形成机制及与气藏的关系。认为三湖地区热力背斜生物气藏背斜构造... 通过借助钻井、地震、重力、磁力资料,对背斜的形态、展布及基底响应进行研究。探讨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生物气藏热力背斜的构造特征及对生物气藏的贡献,背斜的形成机制及与气藏的关系。认为三湖地区热力背斜生物气藏背斜构造的发育、发展对生物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起着积极的建设作用。深部断裂与岩浆活动是形成热力背斜的地质基础,通过与此相关的信息,为生物气藏的勘探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背斜构造 生物气藏 深层断裂 气藏 成因
下载PDF
火成岩油气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67
20
作者 赵海玲 刘振文 +4 位作者 李剑 狄永军 罗霞 刘清华 赵国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火成岩油气储层具有分布范围广、地质时代长、不具岩石类型的专属性。火成岩冷却后所形成的晶间孔、收缩孔等原生孔隙不受压实作用的影响 ,与沉积岩储层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对寻找深层油气藏具有巨大的优势。根据火成岩油气储层特... 火成岩油气储层具有分布范围广、地质时代长、不具岩石类型的专属性。火成岩冷却后所形成的晶间孔、收缩孔等原生孔隙不受压实作用的影响 ,与沉积岩储层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对寻找深层油气藏具有巨大的优势。根据火成岩油气储层特征 ,形成演化机制、火成岩的时空展布及储层预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火成岩油气储层需要加强火成岩岩石学、火山地质、热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储层 火成岩岩石学 火山地质 热力学 流体动力学 地球物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