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的“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控矿新理论——记“川西甲基卡锂矿科学钻探”创新成果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志琴 朱文斌 +8 位作者 郑碧海 李广伟 魏海珍 章荣清 车旭东 李伟强 王国光 高建国 闫浩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3-3146,共14页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首次发现JSD-1中0~900 m深度的晚三叠世浊积岩经历中低压-高温巴罗-巴肯式叠加变质作用和穹状构造特征;(2)揭示JSD-1的100 m深度范围的含锂辉石伟晶岩存在,以及估算了在3211 m深度伟晶岩中的稀有金属丰度及成矿潜力;(3)利用锡石、铌钽矿和独居石的精确定年,确定JSD-1深部伟晶岩形成的两期岩浆-热液事件(210~204 Ma和193~192 Ma);(4)流体包裹体的碱性元素(Li、Na、K、Rb、Cs)和挥发性元素(B、As)的富集指示富锂伟晶岩高度结晶分异。利用JSD-1岩芯Li-B-Fe-Nd同位素示踪了岩浆的演化、流体出熔过程及成矿机制,揭示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的花岗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结晶分异促进大量流体的出熔,从而在浅部形成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为主的矿体。这些结果不支持含锂伟晶岩是地壳深熔作用的直接产物;(5)揭示与甲基卡伟晶岩锂矿有密切成因关系的马颈子S型花岗岩体,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是一个具有深根的大花岗岩基,而是由若干“无根”的穹状花岗岩席与岩席之间的变质岩及侵入其中的含矿伟晶岩群组成的“多层三明治”结构。由此我们提出了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的“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颠覆性的控矿理论;(6)提出了在松潘甘孜造山带基墨里造山过程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过程:经历230~190 Ma以来的深部剪切熔融、岩浆沿裂隙向上注入、在半塑性上地壳域中沿已存在的逆冲断裂(或剪切带)生成花岗岩席岩浆库、伴随岩浆上升减压造成岩席的穹状隆起,以及围岩中伴随巴罗-巴肯式变质作用,造成在多期岩浆-热液的作用下的伟晶岩成矿过程;(7)提出甲基卡锂矿区的下部类似丹巴式深地壳混合岩化基底的深熔作用是甲基卡花岗岩席的成因和岩浆源区的假设;(8)岩芯的低温年代学反演结果表明甲基卡矿区存在三个阶段的剥露速率变化,并估算了甲基卡锂矿区成矿(<200~190 Ma)以来的总体剥蚀厚度为5±1 km,推断新生代以来甲基卡穹隆较低的剥蚀速率为该区锂矿的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9)提出甲基卡式富锂伟晶岩成矿的6大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 科学钻探 巴罗-巴肯式变质作用 穹状花岗岩席 多阶段岩浆-热液作用
下载PDF
关于南岭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问题的思考——与吴福元教授等商榷 被引量:3
2
作者 汪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3-2031,共9页
笔者等针对吴福元等(2023)“南岭高分异花岗岩成岩与成矿”一文(后简称“吴文”)提出两个不同认识:(1)南岭地区广泛出露的燕山早期花岗岩,常构成复式花岗岩体的主体。吴文依靠3个幔源物质(玄武岩、微粒包体和基性岩脉)的证据,认为这些... 笔者等针对吴福元等(2023)“南岭高分异花岗岩成岩与成矿”一文(后简称“吴文”)提出两个不同认识:(1)南岭地区广泛出露的燕山早期花岗岩,常构成复式花岗岩体的主体。吴文依靠3个幔源物质(玄武岩、微粒包体和基性岩脉)的证据,认为这些花岗岩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笔者认为这些“幔源物质”的存在不足以作为“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实际上为沿着地壳剪压断裂主动侵位的同造山花岗岩(主体花岗岩)。(2)吴文认为,这些复式花岗岩体中的补体花岗岩(小岩体)也是燕山早期的,为“同源岩浆”的高分异演化的产物。笔者等对前半句持否定性的看法,但认同后半句的结论,并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表明,初始花岗岩浆是在重力和热量对流下的深部岩浆房中经历20 Ma以上的分离结晶作用,才可能在岩浆房上部形成含巨量成矿物质的残余花岗岩浆。这些残余花岗岩浆在早白垩世的拉张环境中,快速地被动上侵而溶离成两部分(流体和熔体),分别形成岩浆热液矿床和造山后花岗岩(补体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浆热液矿床 分离结晶作用 燕山运动 南岭
下载PDF
喜马拉雅成矿带嘎波锂矿铌铁矿族矿物学特征及对岩浆-热液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4
3
作者 付建刚 李光明 +7 位作者 郭伟康 张海 张林奎 董随亮 周利敏 李应栩 焦彦杰 石洪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50,共17页
嘎波伟晶岩型锂矿位于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的库拉岗日穹窿东北端,是最近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含矿伟晶岩主要赋存在库拉岗日穹窿滑脱系的大理岩中,成矿元素以锂为主,共生铍铌钽等稀有金属。本文对锂辉石伟晶岩脉中铌铁矿族矿物开... 嘎波伟晶岩型锂矿位于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的库拉岗日穹窿东北端,是最近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含矿伟晶岩主要赋存在库拉岗日穹窿滑脱系的大理岩中,成矿元素以锂为主,共生铍铌钽等稀有金属。本文对锂辉石伟晶岩脉中铌铁矿族矿物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背散射电子成像和能谱元素面扫描分析。岩相学研究表明锂辉石伟晶岩中铌铁矿族矿物内部结构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正向条带结构、反向条带结构、韵律环带结构和复杂结构4种类型。铌铁矿族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成分特征,有效记录了锂辉石伟晶岩形成演化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应于正岩浆阶段的末期,形成铌铁矿族矿物核部,成分相对均一,没有环带的晶体,以富Nb和Fe为特征;第二阶段,对应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早期,形成铌铁矿族矿物的正向条带结构、反向条带结构和韵律环带结构,以Nb、Ta、Fe、Mn元素含量周期性变化为特征;第三阶段,对应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晚期,该阶段形成铌铁矿族矿物的复杂结构,以大量富Ta和富Mn流体交代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铌铁矿族矿物内部结构对揭示锂辉石伟晶岩的形成过程与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 铌铁矿族矿物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 岩浆-热液过渡 库拉岗日穹窿 喜马拉雅成矿带
下载PDF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再探——以湘西紫云山和桂东北石板弯复式花岗岩体为例
4
作者 马鑫 汪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7-2081,共35页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湘、赣、桂及其邻区,其岩体数量之多、出露面积之广使得它们成为华南花岗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它们的构造属性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仍众说纷纭。笔者等选取湘西双峰县紫云山和桂东北资源县石板弯...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湘、赣、桂及其邻区,其岩体数量之多、出露面积之广使得它们成为华南花岗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它们的构造属性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仍众说纷纭。笔者等选取湘西双峰县紫云山和桂东北资源县石板弯两个印支期复式花岗岩体,对它们的主体相和补体相分别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化学和锆石学的系统研究,从而确定:①这两个复式花岗岩体的主体相的岩性分别为(紫云山)花岗闪长岩和(石板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正常的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如:SiO_(2)含量为67.23%~71.94%、FeO^(T)含量为2.03%~3.73%),富相容的微量元素(如:Ba、Sr、Zr等),不明显的Eu负异常(Eu/Eu*平均值为0.49);它们的岩浆锆石U-Pb年龄和ε_(Hf)(t)值分别为239.6±2.3 Ma和-4.9~-1.0(紫云山花岗闪长岩)、239.7±3.3 Ma和-8.8~-1.1(石板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因此,它们属于印支早期的同造山花岗岩。②这两个复式花岗岩体补体相的岩性分别为(紫云山)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石板弯)二云母碱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73.92%~76.55%)和较低的FeO^(T)含量(0.71%~1.21%),富不相容的微量元素(如:Rb、Ta、U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平均值为0.14);它们的热液锆石U-Pb年龄和ε_(Hf)(t)值分别为217.4±2.8 Ma和-7.3~-1.3(紫云山白云母碱长花岗岩)、217.4±2.2 Ma和-10.3~-3.1(石板弯二云母碱长花岗岩)。因此,它们属于印支晚期的造山后花岗岩。另外,石板弯复式花岗岩体中云头界钨矿石中的热液锆石U-Pb年龄和ε_(Hf)(t)值分别为217.7±2.8 Ma和-10.5~-3.7,与石板弯二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的热液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完全一致,说明两者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笔者等认为:在早三叠世,华南板块受到印支板块、华北板块、太平洋板块等多个构造单元的挤压作用,造成华南地块地壳加厚和深熔作用;在~239 Ma,该区的挤压作用达到高峰,深部岩浆房中的初始花岗岩浆主动侵位形成同造山花岗岩(即复式花岗岩体的主体相);挤压高峰后,深部岩浆房中巨量的花岗岩浆开始漫长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岩浆房上部出现高度富集成矿物质的残余岩浆;在~225 Ma,该区的构造环境由挤压转为伸展,并在~217 Ma达到伸展作用的高峰期,此时深部岩浆房中高度分异的、体量很小的残余岩浆沿着张性断裂被动侵位;由于压力和温度的骤减,上升过程中的残余花岗岩浆发生流体—熔体溶离作用而分解为含大量成矿物质的硅质流体和碱性过铝质熔体,前者形成石英脉型或云英岩型岩浆热液矿床,而后者则形成造山后花岗岩(即复式花岗岩体的补体相)。根据该区同造山花岗岩的定位年龄所代表的挤压作用高峰期(~239 Ma)和造山后花岗岩的定位年龄所代表的伸展作用高峰期(~217 Ma)及大量的成岩和成矿作用的年代学资料,笔者等建议华南印支运动的时间范围可分为挤压环境的印支早期(250~225 Ma)和伸展环境的印支晚期(225~215 Ma)两个阶段,而绝大多数的岩浆热液矿床应该形成在印支晚期伸展作用的高峰期(~21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印支运动 岩浆热液矿床
下载PDF
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的成岩和成矿作用:矿化和未矿化岩体的比较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武斌 单强 +4 位作者 赵振华 罗勇 于学元 李宁波 牛贺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9-1704,共16页
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由801和802两个岩体组成:801岩体为典型的稀有稀土矿化碱性花岗岩,其中锆和稀土元素的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802岩体稀土元素和某些稀有元素含量也较高,但未形成工业矿床。对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 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由801和802两个岩体组成:801岩体为典型的稀有稀土矿化碱性花岗岩,其中锆和稀土元素的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802岩体稀土元素和某些稀有元素含量也较高,但未形成工业矿床。对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和未矿化碱性花岗岩体为同源岩浆,具有富集地幔源的特征,在其侵位过程中没有受到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在脱离源区时802岩体的原始岩浆演化程度明显高于801岩体的原始岩浆,因此802岩体的成矿潜力应大于801岩体。801岩体具有明显的岩相分带,可以分上下2个岩相带:上部为钠长石花岗岩带,下部为钠闪石花岗岩带。在上部岩相带中分布着相当数量的伟晶岩块(壳)和晶洞,在该岩相带的石英(斑晶和伟晶岩)中存在着大量的流体-熔体包裹体以及岩石具有明显的稀土四分组效应,这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暗示801岩体的原始岩浆在侵位后发生充分的分异演化;802岩体具有典型的浅成-超浅成侵入相岩石的结构特征,且该岩体岩石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相对均匀,表明802岩体的原始岩浆在侵位后没有经历明显的分异演化过程。显然,岩浆侵位后分异演化程度对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的稀有稀土元素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哲 碱性花岗岩 岩浆-热液演化 超大型稀土-铌-铍-锆矿床 矿化和未矿化
下载PDF
朱拉扎嘎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岳清 江思宏 +5 位作者 聂凤军 张建华 刘妍 李福喜 王剑民 贾林柱 《地质与资源》 CAS 2001年第3期146-152,共7页
朱拉扎嘎金矿是一个大型矿床 ,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变质钙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大理岩、流纹岩 .主矿体和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划分出两个矿带 ,总体走向 35° .矿体受层间裂隙控制 ,共发现 5 6个矿体 ,规模为长10余米到 30 0m ,厚... 朱拉扎嘎金矿是一个大型矿床 ,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变质钙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大理岩、流纹岩 .主矿体和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划分出两个矿带 ,总体走向 35° .矿体受层间裂隙控制 ,共发现 5 6个矿体 ,规模为长10余米到 30 0m ,厚度几十厘米到 4 5m ,延伸可达 2 0 0m .主要蚀变有透辉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冰长石化 ,还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 .矿石类型有蚀变变质砂岩型、蚀变火山岩型、交代岩型、喷流沉积岩型和石英脉型 .自然金和银金矿是矿石中金的最主要赋存形式 .含金较高的原始沉积岩层 ,比较发育的层间裂隙或破碎带 ,与多次构造活动相伴的多次热液活动和多次矿化作用 ,便形成本区的岩浆热液蚀变型金矿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蚀变岩型 岩浆热液 花岗斑岩 朱拉扎嘎 内蒙古 成因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巴尔哲超大型稀有稀土矿床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牛贺才 单强 +2 位作者 罗勇 杨武斌 于学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49-2154,共6页
巴尔哲矿床是一个超大型稀有稀土多金属矿床,它受巴尔哲碱性花岗岩体(株)控制,稀有稀土矿体分布在巴尔哲岩体上部的钠长石碱性花岗岩中。本文在钠长石碱性花岗岩的石英中发现了大量的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激光拉曼光... 巴尔哲矿床是一个超大型稀有稀土多金属矿床,它受巴尔哲碱性花岗岩体(株)控制,稀有稀土矿体分布在巴尔哲岩体上部的钠长石碱性花岗岩中。本文在钠长石碱性花岗岩的石英中发现了大量的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研究。与一般含盐类晶体矿物的三相流体包裹体不同,巴尔哲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的晶体不是盐类矿物,而是长石、云母等硅酸盐矿物;同时,该类包裹体内还广泛分布着稀土碳酸盐矿物。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的发现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巴尔哲含矿钠长石碱性花岗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并为阐述巴尔哲岩体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提供了新思路。稀土碳酸盐矿物在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中广泛地分布则充分说明,巴尔哲碱性花岗岩演化到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体系内的稀土元素已经达到足以形成独立稀土矿物的富集程度,其稀土元素矿化受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哲超大型矿床 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 碱性花岗岩 岩浆-热液过渡阶段 稀有稀土元素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二长花岗斑岩岩浆-热液过渡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秦志鹏 多吉 +3 位作者 汪雄武 刘鸿飞 周云 彭惠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1-509,共9页
以原始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电子探针数据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从岩石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甲玛矿区二长花岗斑岩岩浆-热液过渡的特征及成矿作用。甲玛二长花岗斑岩岩浆热液过渡以电气石-钠/钙硅酸盐化、似伟晶细晶岩壳(脉)和... 以原始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电子探针数据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从岩石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甲玛矿区二长花岗斑岩岩浆-热液过渡的特征及成矿作用。甲玛二长花岗斑岩岩浆热液过渡以电气石-钠/钙硅酸盐化、似伟晶细晶岩壳(脉)和具"冰长石"结构特征的钾长石、蠕状石及显微晶洞(或空腔)构造为特征;地球化学上表现为Na、K的反消长和挥发分含量的涨落,并伴随着Cu、Mo、Au等成矿物质从晚期岩浆的逃逸。甲玛二长花岗斑岩的岩浆热液过渡过程可划分为以超临界流体为代表的液相不混溶阶段和超临界流体逃逸为特征的气液分馏阶段。其中前者决定了岩浆晚期的矿质分馏程度,而后者控制了含矿蒸汽和成矿热液流体的形成,进而分别形成浸染状矿化和脉状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斑岩 岩浆热液过渡 成矿作用 甲玛铜多金属矿 冈底斯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华南地区构造–岩浆活化与热液铀成矿的分形动力学 被引量:6
9
作者 谢焱石 尹建文 +7 位作者 谭凯旋 唐振平 段先哲 胡杨 王正庆 李春光 王昭昭 冯志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0-519,共10页
华南地区位于东亚壳体东南缘,包括东南地洼区和江南地洼区两个典型的华夏型地洼区,该区多阶段的复杂构造–岩浆演化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并导致大量多因复成热液铀矿床的形成。这些花岗岩体、断裂构造及铀矿床的空间分布均具... 华南地区位于东亚壳体东南缘,包括东南地洼区和江南地洼区两个典型的华夏型地洼区,该区多阶段的复杂构造–岩浆演化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并导致大量多因复成热液铀矿床的形成。这些花岗岩体、断裂构造及铀矿床的空间分布均具有分形特征。东南地洼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为1.6800,明显大于江南地洼区的1.5939,显示前者更有利于热液铀成矿作用的发生。花岗岩体空间分布盒维数D总体上随其规模增大而增大,较大的周长–面积分形维数DPA会导致盒维数D增大,显示其构造–岩浆活动的复杂性增强。其中燕山晚期、燕山早期和印支期较大的D和DPA显示其更有利于热液铀成矿的发生。华南地区热液铀矿床空间分布盒维数为1.0254,明显小于两个不同构造区断裂构造空间分布的分维值,表明华南地区铀矿床的发育程度低于断裂。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断裂和成矿演化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其分维值随时间逐渐增大,到中晚期断裂分维值增高至超过临界值后才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成矿分维值显著增大。多阶段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分形演化导致了华南地区多因复成热液铀成矿的分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浆活化 断裂构造 花岗岩 热液铀矿 分形 华南
下载PDF
国外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凤山 石准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5-80,共6页
80年代以来国外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取得重大进展。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热在成矿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与中酸性岩有关的热液成矿理论进展尤为突出,不仅提出了全新的岩浆热浪成矿理论,而且在热液体系、含矿流体金属来源、矿化与非矿... 80年代以来国外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取得重大进展。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热在成矿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与中酸性岩有关的热液成矿理论进展尤为突出,不仅提出了全新的岩浆热浪成矿理论,而且在热液体系、含矿流体金属来源、矿化与非矿化花岗岩、开放的岩浆热浪成矿体系、成矿作用的复杂性等诸方面都有重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成矿理论 岩浆 热液成矿
下载PDF
华南印支期湘东北三墩铜铅锌多金属矿岩浆热液成因: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鲲 徐德明 +2 位作者 胡俊良 卢友月 黄皓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5年第3期253-260,共8页
本文对三墩铜铅锌多金属矿进行了系统矿石微量元素、矿石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探讨其矿床成因。微量元素结果表明:三墩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元素Cu、Pb、Zn明显富集,Ag、Au比较富集。稀土元素研究表明,矿石稀土总量较低,... 本文对三墩铜铅锌多金属矿进行了系统矿石微量元素、矿石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探讨其矿床成因。微量元素结果表明:三墩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元素Cu、Pb、Zn明显富集,Ag、Au比较富集。稀土元素研究表明,矿石稀土总量较低,稀土模式配分曲线与花岗岩稀土模式配方曲线类似,成矿作用与岩浆作用相关。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暗示矿床硫同位素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的深源岩浆,有部分围岩地层物质的混入。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充填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阜山岩体 岩浆热液 S同位素 钦杭成矿带
下载PDF
浅谈花岗岩浆热液的形成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鹏 张德会 +1 位作者 吴鸣谦 张继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9-719,共21页
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主要是与其具有时-空及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岩浆能否出溶热液且出溶相当数量热液是花岗岩类成矿的必要前提,直接制约岩浆岩的成矿潜力。基于前人和作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中发育的单向固结结构... 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主要是与其具有时-空及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岩浆能否出溶热液且出溶相当数量热液是花岗岩类成矿的必要前提,直接制约岩浆岩的成矿潜力。基于前人和作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中发育的单向固结结构(UST结构)、石英眼、晶洞以及雪球结构等是岩浆挥发分相饱和出溶的标志,岩浆岩组成对于成矿潜力判别的贡献基于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物理化学条件,挥发组分中卤化物含量的高低和岩石中主量元素的丰度不能作为成矿潜力的判别标志,而微量元素是识别花岗岩类成矿潜力的地球化学指纹。高场强元素以及现出系统地球化学行为变化的稀土元素特征有望成为成矿潜力的最佳判别标志。花岗岩类含矿潜力的评价研究为岩浆热液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预测和勘查评价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也指出在研究花岗岩含矿潜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矿床 花岗岩含矿性 出溶热液 UST结构 石英眼 雪球结构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黄山运动及其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77-1728,共52页
中国东南部存在着一系列早白垩世中—晚期Ⅰ型花岗岩与A型花岗岩复合在一起的北东向岩带。本研究选取这些岩带中的苏州、黄山、灵山和福州Ⅰ型花岗岩与A_(2)型花岗岩组合的复式岩体,对它们开展岩相学、岩石化学和锆石学的系统研究,从而... 中国东南部存在着一系列早白垩世中—晚期Ⅰ型花岗岩与A型花岗岩复合在一起的北东向岩带。本研究选取这些岩带中的苏州、黄山、灵山和福州Ⅰ型花岗岩与A_(2)型花岗岩组合的复式岩体,对它们开展岩相学、岩石化学和锆石学的系统研究,从而首次确定:(1)作为复式花岗岩体中主体相的岩性为(含普通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由弱分异的壳源花岗岩浆结晶而成,其锆石U-Pb年龄的平均值为127.1±1.8 Ma,代表同造山花岗岩的定位年龄;(2)作为复式花岗岩体中补体相的岩性为铁锂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为典型的A_(2)型花岗岩),由与主体花岗岩同源的高分异花岗岩浆结晶而成,其锆石U-Pb年龄的平均值为105.4±1.3 Ma,代表造山后花岗岩的定位年龄;(3)与这些复式花岗岩体伴生的岩浆热液矿床中的锆石U-Pb年龄的平均值为106.4±2.3 Ma,代表中国东南部一次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时代。结合上述研究结果、中国东南部构造地质资料和花岗岩浆活动及其成矿作用的年代学数据,笔者认为,库拉板块于早白垩世初期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引起中国东南部地壳深部I型花岗岩浆房的形成和部分I型花岗岩浆上升定位;挤压高峰后,深部岩浆房中巨量的Ⅰ型花岗岩浆开始漫长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岩浆房上部出现高度富集成矿物质的残余岩浆;至早白垩世末期,中国东南部的构造环境进入伸展高峰期,深部岩浆房中高度分异的、体量极小的残余岩浆沿着张性断裂被动侵位;由于压力和温度的骤减,上升过程中的残余花岗岩浆发生流体—熔体溶离作用而分解为含大量成矿物质的硅质流体和碱性过铝质熔体,前者形成石英脉型矿床(或云英岩型/矽卡岩型矿床),后者形成A_(2)型花岗岩。造成中国东南部上述花岗质岩浆活动及其成矿作用的驱动力来源于一次新的造山作用——笔者命名其为“黄山运动”,该造山作用具有两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以同造山花岗岩(即I型花岗岩)的定位年龄(~127 Ma)为代表的挤压作用高峰期和以造山后花岗岩(即A_(2)型花岗岩)的定位年龄(~105 Ma)为代表的伸展作用高峰期,两者之间的转换(即构造环境由挤压转变为伸展)出现在~110 Ma。显然,通过严格地组合构造—岩浆—成矿3种不同的地质事件于一体,本研究恰好地揭示了中国东南部在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基本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花岗岩 A_(2)型花岗岩 复式花岗岩体 岩浆热液矿床 黄山运动 中国东南部
下载PDF
论德尔尼黄铁矿型铜钴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与塞浦路斯铜矿的区别 被引量:18
14
作者 段国莲 《化工矿产地质》 CAS 1998年第4期287-294,共8页
通过对德尔尼铜钴矿床与塞浦路斯铜矿的对比,进一步明确了德尔尼铜钴矿床为与印支期黑云花岗岩有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矿区的超基性岩或超基性火山角砾岩都是不含矿的,与矿床无成因联系;底辟上升侵位也不存在。将德尔尼铜... 通过对德尔尼铜钴矿床与塞浦路斯铜矿的对比,进一步明确了德尔尼铜钴矿床为与印支期黑云花岗岩有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矿区的超基性岩或超基性火山角砾岩都是不含矿的,与矿床无成因联系;底辟上升侵位也不存在。将德尔尼铜钴矿床作为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系列中的最基性端员缺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钴矿床 黄铁矿型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原生锡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历史和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吉良 喻亨祥 何国朝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3期202-206,共5页
阐述并分析了前人在锡矿床研究领域中的实际资料和研究成果,对锡矿床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探讨了当前锡矿床研究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及锡矿床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途径,提出了可望在近期取得突破的若干研究课题。
关键词 锡矿床 成矿理论 综述 花岗岩 热液对流循环
下载PDF
清原花岗—绿岩区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卞伟国 张玉华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共6页
清原地区是一个花岗——绿岩区,绿岩是在晚太古代年轻地体裂谷期形成。该区的金矿床基本是在绿岩带形成之后由不同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共分四种成因类型。该区是个金矿集中区,也是一个金矿找矿的重要靶区。
关键词 花岗-绿岩区 金矿床 成因
下载PDF
辽宁省下大堡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志锋 刘长纯 温德娟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18-22,25,共6页
下大堡金矿是辽北清原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地,并且极具代表性,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在该地区寻找同熔岩浆热液型金矿类型的金矿。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清原群红透山组地层并且为金矿床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 下大堡金矿是辽北清原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地,并且极具代表性,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在该地区寻找同熔岩浆热液型金矿类型的金矿。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清原群红透山组地层并且为金矿床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印支期南口前岩体岩性为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它为金质的活化、运移提供了热源和热液,而北西向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同时也是容矿的有利位置,而下大堡金矿正是在这样的"三位一体"的成矿条件下产出的。在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详实研究的基础上,又对矿床形成的温压条件、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的研究,最终确定了下大堡金矿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透山组 黑云母花岗岩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同熔岩浆热液型金矿
下载PDF
铁山垅钨矿成矿花岗岩锆石拉曼光谱研究
18
作者 郭小飞 王庆龙 荆一洪 《中国钨业》 CAS 2022年第2期9-15,34,共8页
为了探究南岭地区晚中生代与钨锡成矿有关的花岗岩锆石辐射损伤情况及其对U-Pb年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的方法,对赣南铁山垅钨矿成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形态及拉曼光谱特征分析。发现其锆石主要为颜色较浅的低铀锆石和颜色... 为了探究南岭地区晚中生代与钨锡成矿有关的花岗岩锆石辐射损伤情况及其对U-Pb年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的方法,对赣南铁山垅钨矿成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形态及拉曼光谱特征分析。发现其锆石主要为颜色较浅的低铀锆石和颜色较深的高铀锆石。前者激光拉曼谱线显示出跟标准锆石类似的峰值特征,后者一般较为平坦。锆石形态及激光拉曼研究结果表明,锆石受到了流体作用影响,花岗岩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时期。赣南乃至华南晚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存续时间较长,岩浆热液过程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拉曼光谱 成矿花岗岩 岩浆热液过程 铁山垅钨矿
下载PDF
赣西大港花岗岩型锂矿床锂赋存状态及成岩成矿年代学
19
作者 龚敏 吴俊华 +5 位作者 季浩 徐敏林 况二龙 姜宝亮 李国猛 李艳军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70-4386,共17页
大港锂矿床是赣西地区近年来新探明的超大型花岗岩型锂矿之一,成矿与白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研究开展了云母矿物学特征及电子探针分析确定锂赋存状态,并利用锆石和锡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精确厘... 大港锂矿床是赣西地区近年来新探明的超大型花岗岩型锂矿之一,成矿与白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研究开展了云母矿物学特征及电子探针分析确定锂赋存状态,并利用锆石和锡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精确厘定成岩成矿时代.年代学结果显示I型热液锆石Tera-Wasserburg U-Pb下交点年龄为129±2 Ma,而颜色较暗的II型锆石下交点年龄为100±4 Ma.锡石核部和边部Tera-Wasserburg U-Pb下交点年龄分别为125±3 Ma和108±7 Ma,同期结果与锆石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这些年龄数据显示大港锂矿呈多期次成矿特点.成矿作用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与江南造山带中段燕山期大规模稀有金属成矿时限一致.大港锂矿床中云母主要为富锂白云母、铁锂云母和锂云母,且云母具有明显环带特征,边部较核部富Si、Li和F等元素.云母微观结构及矿物化学特征表明大港高演化花岗岩型锂矿床经历了早期岩浆分异和晚期热液交代两个阶段.晚期富氟富锂热液对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强烈的交代改造,使锂元素在云母边部高度富集,从而形成富锂矿物.九岭南缘高演化花岗岩型锂矿床的厘定指示了江南造山带中段具有良好的锂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锂矿床 副矿物U-Pb定年 赋存状态 岩浆-热液演化 大港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甘肃北山地区拾金坡式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模式建立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玉玺 曹海龙 刘杰 《甘肃地质》 2012年第1期12-18,共7页
通过对拾金坡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环境(含矿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质来源、含矿热液运移方式及矿体赋存形态等)分析认为:拾金坡金矿床矿质主要来源于拾金坡复式岩体,受断层构造控制,后期构造活动及热液扰动促使了成矿作... 通过对拾金坡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环境(含矿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质来源、含矿热液运移方式及矿体赋存形态等)分析认为:拾金坡金矿床矿质主要来源于拾金坡复式岩体,受断层构造控制,后期构造活动及热液扰动促使了成矿作用的发生。本文总结归纳了主要成矿要素,揭示了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尝试性的建立了拾金坡式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模式,以期指导拾金坡—金场沟侵入岩区金成矿带的矿产勘查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金坡 岩浆热液型金矿 斑状花岗岩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