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scovery of Magnesioferrite from Au (Fe, Cu) Magnesian Skarn Deposits and Study of the Magnesioferrite-Magnesiomagnetite Series 被引量:3
1
作者 ZHAO Yiming ZHANG Yinan +1 位作者 BI Chengsi GUO Lih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82-391,共10页
Abstract: Magnesioferrite, a rare metasomatic mineral, was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from the Qinlou Au (Fe, Cu) magnesian skarn deposit, Sanpu, Huaibei, Auhui Province, and the Mulonggou Fe (Mo, Cu) magn... Abstract: Magnesioferrite, a rare metasomatic mineral, was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from the Qinlou Au (Fe, Cu) magnesian skarn deposit, Sanpu, Huaibei, Auhui Province, and the Mulonggou Fe (Mo, Cu) magnesian skarn deposit, Luon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setting, mineral associations, chemical composition, some physical properties,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data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magnesioferrite and magnesiomagnetite are discussed. Magnesioferrite contains 17.66%–13.48% of MgO. Its main associated minerals are clinohumite, chondrodite, serpentine, calcite and magnesiomagnetite. The density of magnesioferrite is 4.537–4.720, reflectances in percent are: 17.8–18.1, hardness is 838–900 kg/mm2, and the cell parameter ao = 8.371–8.379 ?.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magnesioferrite-magnesiomagnetite-magnetite series suggests tha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magnesioferrite molecules in the mineral, the density, reflectances and cell parameters decrease correspondingly, the hardness heightens, and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l band becomes wider.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magnesioferrite is a product of contact metasomatism between hypabyssal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ons and dolomitic marble. It was formed in shallow exocontact zones under relatively oxidize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oferrite magnesiomagnetite Au (Fe Cu) magnesian skarn ANHUI SHAANXI
下载PDF
The origin of ferroan and magnesian anorthosites in the lunar crust
2
作者 Zhu Dan Zhang Mingming Xu Yingk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277-278,共2页
1 Introduction The widely accepted standard model for the lunar feldspathic crust is:the early Moon was wholly or mostly molten,forming Lunar Magma Ocean(LMO).Olivine and pyroxene crystallized first from that magma oc... 1 Introduction The widely accepted standard model for the lunar feldspathic crust is:the early Moon was wholly or mostly molten,forming Lunar Magma Ocean(LMO).Olivine and pyroxene crystallized first from that magma ocean and s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origin of ferroan and magnesian anorthosites in the lunar crust
下载PDF
镁质熔剂性球团回转窑结圈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宗恒 田铁磊 +2 位作者 张玉柱 杨广庆 龙跃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探究镁质熔剂性球团回转窑结圈物生成行为,基于唐山某钢厂球团原料,分析了回转窑结圈物化学组成、矿相组成及熔融特性,揭示了结圈物的固结机理。在此基础上对球团粉末进行压块,模拟镁质熔剂性球团回转窑结圈过程,探索了MgO对镁质熔剂... 为探究镁质熔剂性球团回转窑结圈物生成行为,基于唐山某钢厂球团原料,分析了回转窑结圈物化学组成、矿相组成及熔融特性,揭示了结圈物的固结机理。在此基础上对球团粉末进行压块,模拟镁质熔剂性球团回转窑结圈过程,探索了MgO对镁质熔剂性球团粉末压块抗压强度、液相生成温度及矿相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镁质熔剂性球团回转窑结圈物以固相固结为主;随着MgO的增加,压块抗压强度降低,变形温度和软化温度升高;压块赤铁矿含量减少,铁酸镁含量增加,Mg^(2+)固溶于磁铁矿中阻碍了磁铁矿氧化,且形成的铁酸镁减少了液相生成,使赤铁矿晶体扩散及重结晶减弱,且镁质熔剂性球团粉末压块强度降低。所以提高MgO含量能够降低结圈物强度,减少结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 镁质熔剂性球团粉末 回转窑 结圈
下载PDF
新疆北部的富镁火成岩 被引量:25
4
作者 赵振华 王强 +3 位作者 熊小林 牛贺才 张海祥 乔玉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96-1707,共12页
本文重点讨论的富镁安山岩(MAs)是指 SiO_2>53%,Mg~#≥55的安山岩,也包括富镁英安岩和富镁闪长岩。阿尔泰南的富锾安山岩形成于中泥盆世,东、西天山和阿拉套山的富镁安山岩形成于石炭纪。本区富镁安山岩 SiO_2 53%~65%,TiO_2含量低... 本文重点讨论的富镁安山岩(MAs)是指 SiO_2>53%,Mg~#≥55的安山岩,也包括富镁英安岩和富镁闪长岩。阿尔泰南的富锾安山岩形成于中泥盆世,东、西天山和阿拉套山的富镁安山岩形成于石炭纪。本区富镁安山岩 SiO_2 53%~65%,TiO_2含量低于1%(0.21%~1.08%),平均0.72%;MgO 平均5.90%,与国外玻安岩平均值相比,Mg 含量较低,Ti、K、Na 含量较高。稀土元素总合量低(<100×10^(-6),范围15~95×10^(-6)),相对富重稀土(La/Yb)_N0.98~6.4,多数在4±;Eu 弱亏损到无亏损(Eu/Eu~*0.65~1.15)。相容微量元素 Cr、Ni 含量高,分别为72×10^(-6)~790×10^(-6)和29×10^(-6)~276×10^(-6);高场强元素 Nb、Ta、Ti 明显亏损;相对富集流体中富集的大离子亲石元素 Rb、K、Pb;Y 含量较高(>15×10^(-6));Sr/Y 比值较低(4.4~6.2)。(^(143)Nd/^(144)Nd)_i 值变化范围较大0.51221~0.51255,ε_(Nd)(t)+0.28-+7.2,Nd 模式年龄 t_(DM)485~1220Ma;(^(87)Sr/^(86)Sr)_i 值变化范围较大0.7029~0.7065,在ε_(Nd)(t)-(^(87)Sr/^(86)Sr)_i 图解中位于第一象限。上述特点表明,本区富镁安山岩源区为复合源,包括有蚀变洋壳、弧前增生棱柱的不成熟、新生地壳物质及地幔楔橄榄岩。成岩作用具复合性,既有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又有俯冲板片熔体对地幔楔橄榄岩的熔体交代作用。形成于特殊构造环境:高地热梯度和富挥发分;导致弧前增生棱柱俯冲的俯冲剥蚀作用;由俯冲板片撕裂、断离所形成的软流圈窗或洋脊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镁安山岩 晚古生代 板片熔体交代 俯冲剥蚀 软流圈窗 新疆北部
下载PDF
新疆哈图早二叠世富镁闪长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可能的成因机制 被引量:30
5
作者 尹继元 袁超 +5 位作者 孙敏 龙晓平 邱华宁 王毓婧 任江波 关义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71-2182,共12页
西准噶尔别鲁阿嘎希地区广泛发育富镁闪长质小岩体和岩墙。对岩墙全岩样品的Ar-Ar测年获得了292±3Ma的坪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这些小岩体和岩墙均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宽的SiO2(51.9%~62.6%)、高的MgO(Mg#>60)、Cr... 西准噶尔别鲁阿嘎希地区广泛发育富镁闪长质小岩体和岩墙。对岩墙全岩样品的Ar-Ar测年获得了292±3Ma的坪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这些小岩体和岩墙均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宽的SiO2(51.9%~62.6%)、高的MgO(Mg#>60)、Cr(45.8×10-6~539×10-6)、Ni(17.2×10-6~197×10-6)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Th和U)、亏损高强场元素(如Nb、Ta、Ti),富集LREE,亏损HREE。这些特征类似于日本中新世Setouchi火山岩带中的赞岐岩。这些岩体/岩墙很可能是在俯冲过程中,经洋壳板片的脱水形成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而成。这表明,西准噶尔别鲁阿嘎希地区早二叠世为岛弧环境。而富镁闪长岩的形成过程也有利于铜-金矿床的形成,显示该区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镁闪长岩 岩墙 俯冲带 铜-金矿化 西准噶尔
下载PDF
俯冲带复杂的壳幔相互作用 被引量:53
6
作者 赵振华 王强 熊小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7-284,共8页
俯冲带除俯冲板片脱水形成的富大离子亲石元素流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岛弧钙碱性玄武岩 安山岩 英安岩 流纹岩及相应侵入岩组合外,还存在由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埃达克岩 富铌玄武岩 富镁安山岩组合,从而构... 俯冲带除俯冲板片脱水形成的富大离子亲石元素流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岛弧钙碱性玄武岩 安山岩 英安岩 流纹岩及相应侵入岩组合外,还存在由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埃达克岩 富铌玄武岩 富镁安山岩组合,从而构成了俯冲带的流体交代与熔体交代两大类壳幔相互作用体系及相应的岩石组合。熔体交代作用的显著特点是Mg、高场强元素Nb、Ti、P等含量增加,Nd Sr值增高,而Si、K、Na及La Yb降低。洋壳板片或洋脊俯冲、玄武质岩浆底侵使地壳增厚,或板片断离、撕裂等作用均可产生埃达克质熔体并随之产生熔体交代作用。流体和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俯冲带复杂的地球化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交代作用 壳幔相互作用 安山岩 地幔 埃达克岩 洋壳 熔体 板片 熔融
下载PDF
La_2O_3和CeO_2对CH_4-CO_2重整Ni/MgO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吉祥 邱业君 +1 位作者 张继炎 苏万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NiO-MgO、NiO-La2O3-MgO、NiO-CeO2-MgO三种催化剂,用BET、XRD、TPR、XPS、TG及活性评价等方法考察了La2O3、CeO2助剂对NiO-MgO物化性质和CH4-CO2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中镍物种以镍镁固溶体... 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NiO-MgO、NiO-La2O3-MgO、NiO-CeO2-MgO三种催化剂,用BET、XRD、TPR、XPS、TG及活性评价等方法考察了La2O3、CeO2助剂对NiO-MgO物化性质和CH4-CO2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中镍物种以镍镁固溶体形式存在.与NiO-MgO相比,NiO-La2O3-MgO、NiO-CeO2-MgO具有较高比表面积,且其镍物种可还原能力有所增强,NiO-CeO2-MgO尤为明显.La2O3、CeO2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iO-MgO的CH4-CO2重整反应性能,提高了镍晶粒的抗烧结能力.但二者的作用机制有所差异,La2O3和CeO2分别主要作为结构助剂和电子助剂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一二氧化碳重整反应 负载型镍基催化剂 稀土氧化物助剂 共沉淀方法 氧化铈 氧化镧 结构 性质
下载PDF
西准噶尔包古图富镁闪长质岩墙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铜金成矿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尹继元 陈文 +6 位作者 喻顺 龙晓平 袁超 张彦 李洁 孙敬博 刘新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0-1043,共14页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广泛发育富镁闪长质岩墙。对这些岩墙进行角闪石Ar-Ar和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313.1±3.5)Ma和(316.3±3.8)Ma的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晚石炭世。闪长质岩墙以富Si(SiO2=56.8%~62.9%)、Mg(MgO=2.39%~4.04%...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广泛发育富镁闪长质岩墙。对这些岩墙进行角闪石Ar-Ar和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313.1±3.5)Ma和(316.3±3.8)Ma的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晚石炭世。闪长质岩墙以富Si(SiO2=56.8%~62.9%)、Mg(MgO=2.39%~4.04%、Mg#=54-62)、Cr(Cr=30×10-6~80×10-6)、Ni(Ni=20×10-6~62×10-6)为特征,具有弱的Eu负异常和高Sr/Y比值(36~44),强烈亏损HREE(Yb=1.32×10-6~1.54×10-6、Y=13.1×10-6~15.5×10-6),富集LILE(K、Sr、Ba),亏损HFSE(Nb、Ta、Ti)。这些特点显示,这些闪长质岩墙可能是由俯冲的板片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而成,与洋脊俯冲有关。而闪长质岩墙的形成过程也有利于铜金矿床的形成,显示该区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古图 富镁闪长岩 岩墙 锆石U-Pb 角闪石Ar-Ar 铜金矿化 LA-ICP-MS
下载PDF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的识别及大陆地壳生长 被引量:17
9
作者 冯艳芳 邓晋福 +8 位作者 王世进 肖庆辉 陆松年 刘翠 崔显岳 公凡影 甄世民 贾德龙 齐钒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9-1129,共11页
本文基于汇集的39个锆石SHRIMP和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186件岩石化学样品,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初步年代格架:(1)新太古代早中期(2741~2612Ma);(2)新太古代晚期(2563~2500Ma);(3)古元古代早期(2... 本文基于汇集的39个锆石SHRIMP和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186件岩石化学样品,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初步年代格架:(1)新太古代早中期(2741~2612Ma);(2)新太古代晚期(2563~2500Ma);(3)古元古代早期(2494~2435Ma)。探讨与之相对应的岩石组合和演化趋势:(1)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2)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花岗岩(G2)-石英二长岩(QM),同时兼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和钙碱性演化趋势;(3)花岗岩(G2)-石英二长岩(QM),具钙碱性演化趋势。基于SiO2-MgO和SiO2-FeO*/MgO关系,提出T1T2G1绝大部分具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的性质,指示它们形成于洋俯冲环境,并结合岩石组合的类型,论证了第一、二、三期花岗岩类分别形成于岛弧、大陆边缘弧和大陆碰撞环境。进而认为,第一、二、三期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不成熟陆壳,过渡性的半成熟陆壳和成熟的陆壳。这样,鲁西地区从新太古代早中期,经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早期的花岗岩类,记录了鲁西地区大陆地壳形成的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区 花岗岩类岩石组合类型 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 构造环境与陆壳成熟度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角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崴平 唐菊兴 应立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458,共15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角岩中黑云母按其产状可区分为原生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本文采用扫描电镜对两类产出状态的黑云母进行了观察,采用电子探针(EPMA)对这两类黑云母进行了微区原位成分分析,并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了黑云母的矿物化学式。...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角岩中黑云母按其产状可区分为原生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本文采用扫描电镜对两类产出状态的黑云母进行了观察,采用电子探针(EPMA)对这两类黑云母进行了微区原位成分分析,并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了黑云母的矿物化学式。角岩中的原生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均属于镁质黑云母,二者都经受了热液流体的改造作用。从原生黑云母到热液黑云母Fe3+和Fe2+分异程度加大,Fe3+含量升高,Fe2+含量降低,指示了岩浆-热液流体逐渐向氧化态过渡。相比于原生黑云母,Cu元素更易于在热液黑云母中富集。角岩型矿石中的Cu含量与热液黑云母的Fe2+/(Fe2++Mg2+)比值呈正相关,与其Fe3+/Fe2+比值呈负相关,对于热液黑云母所在的角岩型岩矿石样品,其矿化强度或可以黑云母的Fe2+/(Fe2++Mg2+)比值来衡量;而Mo元素在两类黑云母中均广泛分布,不具有选择性赋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岩 原生黑云母 热液黑云母 镁质黑云母 化学特征 Cu Mo 成矿指示 SEM EMPA
下载PDF
五台山新太古代绿岩带中高镁安山岩(HMA)的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永忠 刘翠 +5 位作者 邓晋福 李德胜 周继华 赵凤清 赵祯祥 孙占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7-194,共8页
采用高镁安山岩(HMA)新的分类方法,描述了五台地区新太古代绿岩带中HMA的化学特征,并与实验的HMA以及自然界中典型的HMA(日本的Chichijima地区HMA和Setouchi地区HMA)进行了对比,显示该区HMA具有与上述HMA类似的化学特征。初步认为五台... 采用高镁安山岩(HMA)新的分类方法,描述了五台地区新太古代绿岩带中HMA的化学特征,并与实验的HMA以及自然界中典型的HMA(日本的Chichijima地区HMA和Setouchi地区HMA)进行了对比,显示该区HMA具有与上述HMA类似的化学特征。初步认为五台新太古代HMA产于洋俯冲带的环境,进而表明板块构造理论的适用时间范围可推演到新太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安山岩(HMA) 五台绿岩带 新太古代 板块构造理论
下载PDF
贵州西北部泥盆系镁菱铁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军波 杨瑞东 +2 位作者 陶平 程伟 郑禄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5-1320,共16页
贵州西北部地区(主要包括水城地区和赫章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产出有多个大型、中型镁菱铁矿床和菱铁矿床。赫章和水城地区是贵州省最重要的两大铁矿富集区,矿床赋存于泥盆系和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中。本文报道了贵州赫章水塘、雄飞... 贵州西北部地区(主要包括水城地区和赫章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产出有多个大型、中型镁菱铁矿床和菱铁矿床。赫章和水城地区是贵州省最重要的两大铁矿富集区,矿床赋存于泥盆系和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中。本文报道了贵州赫章水塘、雄飞和铁矿山矿段泥盆系镁菱铁矿床岩石学、矿物学及矿床地球化学结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产出,矿石类型以米黄色和灰色镁菱铁矿为主,其构造类型有块状、条带状及米粒状构造。与镁菱铁矿共生产出有白云石、长石、黄铁矿及石英等矿物。与长石紧密共生的白云石具有典型的鞍状结构,表明其遭受了明显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水塘和雄飞镁菱铁矿床的钍(0.4×10-6~2.3×10-6,平均1.1×10-6;0.2×10-6~3.2×10-6,平均1.3×10-6)、锆(2.7×10-6~20.6×10-6,平均8.1×10-6;1.3×10-6~17.8×10-6,平均7.5×10-6)和钪(0.5×10-6~3.9×10-6,平均1.3×10-6;0.1×10-6~3.6×10-6,平均1.4×10-6)及Al2O3(0.24%~1.78%,平均0.85%;0.06%~2.77%,平均1.18%)含量较铁矿山铁矿(Th含量为0.2×10-6~0.8×10-6,平均0.4×10-6,Zr含量为0.6×10-6~9×10-6,平均4×10-6,Sc含量为0.1×10-6~1.7×10-6,平均0.5×10-6,Al2O3含量为0.01%~1%,平均0.38%)偏高,表明水塘和雄飞铁矿成矿过程中有较强的陆源风化物质参与。铁矿山铁矿具有较高Eu/Eu*值(6.73~8.94,平均7.68)和低Y/Ho值(26.67~33.33,平均30.01),暗示热液作用对铁矿山铁矿成矿贡献更大。结合矿床硫同位素及有机碳分析结果,认为区内镁菱铁矿床属于沉积——改造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菱铁矿 泥盆系 贵州西北部
下载PDF
西藏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消减证据 被引量:9
13
作者 尹滔 李威 +3 位作者 尹显科 张伟 袁华云 裴亚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5-1115,共11页
对拉萨地块北部阿翁错地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年龄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定年测得花岗闪长岩U-Pb年龄为(114.4±1.9)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典型镁安山岩/闪长岩(MA)... 对拉萨地块北部阿翁错地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年龄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定年测得花岗闪长岩U-Pb年龄为(114.4±1.9)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典型镁安山岩/闪长岩(MA)的地球化学特征,所有样品均具有较高Mg#值(45.42~54.29),低的TFeO*/MgO值(1.58~2.26);所有样品都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研究表明,阿翁错花岗闪长岩是班公湖—怒江洋壳在俯冲消减背景下,由俯冲洋壳脱水熔融产生的溶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为晚中生代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南向俯冲消减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 镁安山岩/闪长岩 俯冲消减 锆石U-PB测年 地质调查工程 拉萨地块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岛弧带晚白垩世地壳伸展期间碳的壳内循环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扬 曲晓明 +2 位作者 辛洪波 王志云 杜德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33,共9页
班公湖镁质碳酸岩体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在岩浆和流体作用下,含碳物质壳内循环作用的产物。本文利用LA-MC-ICP-MS测试技术对镁质碳酸岩样品中的交代型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分析,其加权平均年龄为80.3±1.2Ma(MSWD=3.8),说明... 班公湖镁质碳酸岩体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在岩浆和流体作用下,含碳物质壳内循环作用的产物。本文利用LA-MC-ICP-MS测试技术对镁质碳酸岩样品中的交代型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分析,其加权平均年龄为80.3±1.2Ma(MSWD=3.8),说明班公湖地区交代型镁质碳酸岩形成于晚白垩世,与这一地区同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岩体中菱镁矿和菱铁矿δ13CV-PDB在0.9‰~1.6‰之间,平均为1.25‰;δ18OV-SMOW值在15.9‰~21.7‰,平均为18.65‰,指示碳来自于围岩中的海相碳酸盐岩。碳循环条件研究认为,大量的流体作为碳循环的载体,来自于大气降水,循环温度可能在300~350℃之间,循环范围从地表以下100m到2.1km左右。班公湖岛弧带白垩纪晚期伸展松弛的构造背景为下部岩浆上涌、天水下渗循环、加快CO2气体排放、加速碳的壳内循环提供了重要的驱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镁质碳酸岩体 LA—MC—ICP—MS测年 同位素 西藏 班公湖
下载PDF
离子探针U-Pb体系研究识别阿波罗11号月壤及新发现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秋立 刘宇 +2 位作者 李金华 陈意 李献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04-1810,共7页
本文报道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珍藏的一件阿波罗月壤样品(E21)进行的玄武岩岩屑定年工作。受限于岩屑大小,不能采用前人对阿波罗样品中大岩屑构建常规Pb-Pb等时线来定年的方法,我们采取了以单个含锆矿物(斜锆石、钙... 本文报道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珍藏的一件阿波罗月壤样品(E21)进行的玄武岩岩屑定年工作。受限于岩屑大小,不能采用前人对阿波罗样品中大岩屑构建常规Pb-Pb等时线来定年的方法,我们采取了以单个含锆矿物(斜锆石、钙钛锆石和静海石)颗粒来限定玄武岩岩屑年龄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μ-XRF的X射线的穿透性来遴选出具有含锆矿物的岩屑,再制作树脂样品靶后精细抛光,在扫描电镜下利用Zr元素的x-射线面分布图来定位暴露到表面的含锆矿物,再以离子探针3μm小束斑加Pb信号多接收的分析技术来获得Pb同位素组成以计算年龄。共识别出4个年龄组分的岩屑,分别为3570±14Ma、3700±8Ma、3850±5Ma和3900±12Ma。其中前三个年龄与前人报道的阿波罗11号月壤中玄武岩年龄分布一致,是判定该样品为阿波罗11号月壤样品的重要证据。~3900Ma岩屑为新发现组分,据长石成分An=93,辉石Mg^(#)~79判别为苏长岩。此外,根据主矿物Pb同位素分析,绝大多数玄武岩岩屑落在~3570Ma的Pb-Pb等时线上,指示该期次玄武岩为阿波罗11号采样区域最主要火山活动事件,这对于撞击坑统计定年曲线上的年龄选择给出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壤 阿波罗11号 离子探针 U-Pb体系 镁质岩套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镁质耐火材料中次量及微量成分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本辉 梁献雷 +1 位作者 彭西高 曹海洁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镁质耐火材料中SiO2,Al2O3,Fe2O3,TiO2,CaO,K2O,Na2O,MnO等次量及微量成分。通过试验确定了熔样方法、仪器最佳工作参数、ICP分析条件、分析谱线等,同时研究了基体效应。结果表明,...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镁质耐火材料中SiO2,Al2O3,Fe2O3,TiO2,CaO,K2O,Na2O,MnO等次量及微量成分。通过试验确定了熔样方法、仪器最佳工作参数、ICP分析条件、分析谱线等,同时研究了基体效应。结果表明,样品用四硼酸锂和碳酸锂混合熔剂在1 000℃左右的温度下熔融,可以完全分解试样;引进试液中大量锂和基体镁对测定有影响,用基体匹配的方法克服,含量较高的钙、铁和铝对含量低的其他元素没有光谱干扰。用本法分析了镁质耐火材料标样BCS319和BHO116-3,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耐火材料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基体效应
下载PDF
西藏蓬湖西镁质榴辉岩中的出溶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夏斌 刘维亮 +5 位作者 周国庆 韦振权 王冉 李建峰 钟云 胡西冲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86,共31页
西藏蓬湖西发现了有别于一般榴辉岩和石榴石辉石岩的超高压镁质榴辉岩,具有平衡变晶结构,广泛发育复杂多期的出溶结构.根据矿物出溶关系可分出三个世代的单斜辉石(Cpx)和三个世代的石榴石(Grt)和对应地三个单斜辉石(Cpx)石榴石(Grt)对,... 西藏蓬湖西发现了有别于一般榴辉岩和石榴石辉石岩的超高压镁质榴辉岩,具有平衡变晶结构,广泛发育复杂多期的出溶结构.根据矿物出溶关系可分出三个世代的单斜辉石(Cpx)和三个世代的石榴石(Grt)和对应地三个单斜辉石(Cpx)石榴石(Grt)对,此外还有出溶的斜方辉石、铝铬铁矿和钠长石.对具代表性的单斜辉石石榴石和单斜辉石斜方辉石矿物对,得到三个阶段温度压力:阶段Ⅲ1的平衡条件为4GPa和1113℃~1129℃;阶段Ⅲ2的平衡条件为3GPa和863℃~1033℃;阶段Ⅲ3平衡条件为2GPa和502℃~667℃.蓬湖西镁质榴辉岩P T路径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Ⅰ,蓬湖西榴辉岩形成,压力范围可能为0.5~1.5GPa;阶段Ⅱ,特提斯洋关闭,洋壳向深部俯冲,致使镁质榴辉岩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稳定域穿过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稳定域并最终到达1400℃和5GPa的柯石英稳定域,形成了在超高压条件下结构均一的、稳定的"单斜辉石+石榴石+斜方辉石"固溶体;阶段Ⅲ,洋壳折返过程中温度和压力降低使得原来稳定的"单斜辉石+石榴石+斜方辉石"固溶体发生出溶作用,形成多期次、多种类型的出溶物.阶段Ⅲ再分为三个次阶段,其温压变化范围大,为2~4GPa,502℃~1129℃.镁质榴辉岩中矿物出溶肯定与压力温度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蓬湖西镁质榴辉岩 矿物出溶 深俯冲-折返
下载PDF
镁及镁合金的化学镀镍 被引量:44
18
作者 戴长松 吴宜勇 +1 位作者 王殿龙 胡信国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38,,47,,共5页
研究了镁及镁合金的化学镀镍工艺,并对镀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测试,所得镍磷非晶态镀层、结合力好,并具有良好的耐蚀和耐磨性能。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镀镍 耐蚀性
下载PDF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中橄榄石斑晶及其尖晶石包裹体的岩浆成因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小龙 徐义刚 +1 位作者 杨启军 陈林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53-1564,共12页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富含橄榄石斑晶,其核部Fo含量变化较大(94~75%),由大斑晶(〉1mm)、中等粒径斑晶(0.3~1mm)至小斑晶(〈0.3mm),Fo含量总体变小;橄榄石斑晶CaO含量大于0.1wt%,随着Fo含量的降低,MnO含量...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富含橄榄石斑晶,其核部Fo含量变化较大(94~75%),由大斑晶(〉1mm)、中等粒径斑晶(0.3~1mm)至小斑晶(〈0.3mm),Fo含量总体变小;橄榄石斑晶CaO含量大于0.1wt%,随着Fo含量的降低,MnO含量升高,而NiO含量降低,并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分异趋势,均为岩浆成因,但来源复杂;大斑晶和中等粒径斑晶的核部Fo含量明显与全岩MgO不平衡,均属于捕虏晶来源。橄榄石斑晶中的尖晶石包裹体高Cr#(0.77~0.94)、低Mg#(0.17~0.65),具有较低的Al2O3含量(〈10wt%);尖晶石包裹体的TiO2含量总体上较低(〈1.0wt%),暗示了绝大部分橄榄石属于岛弧型岩浆成因,来源于富集交代的方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岩浆;少量高TiO2尖晶石包裹体(1.36~3.96wt%)的存在则暗示了部分橄榄石斑晶的形成可能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大斑晶和中等粒径斑晶橄榄石均具明显的成分梯度变化,由核部、幔部至边部。其Fo、NiO含量降低而MnO、CaO含量增大,并且边部成分特征与小斑晶橄榄石相类似,其源区至少存在两次岩浆作用过程,核部成分变化反映的是早期高Mg#岩浆中的橄榄石结晶分离作用过程,而边部以及小斑晶橄榄石的成分变化则反映了后期喷发岩浆(Mg#略低)体系中橄榄石的结晶分离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橄榄石 尖晶石包裹体 高镁富钾火山岩 滇西
下载PDF
出口镁质耐火材料的ICP-AES测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哲平 欧阳昌俊 赵守成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37-240,共4页
本文采用 Li2 B4O7熔样、Mg O基体匹配、ICP- AES法同时测定出口镁质耐火材料的主要成分及杂质元素。RSD<2 .7% ,加标回收率为 97.6 %— 10 3.2 %。方法快速、简便 。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镁质耐火材料 化学成分 杂质 测定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