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Compound Fluid Rubber Sensor for Practical Usage on &gamma;-Irradiation and Energy Harvesting for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s 被引量:1
1
作者 Kunio Shimada Ryo Ikeda +1 位作者 Hiroshige Kikura Hideharu Takahashi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9年第9期205-231,共27页
We have performed sequential studies on new types of soft rubber for their application as artificial skin in robots and haptic sensors. Based on a proposed electrolytic polymerization method and novel adhesion techniq... We have performed sequential studies on new types of soft rubber for their application as artificial skin in robots and haptic sensors. Based on a proposed electrolytic polymerization method and novel adhesion technique for rubber and a metal that utilizes a metal complex hydrate, we have developed an MCF rubber sensor. This sensor uses a magnetic compound fluid (MCF), natural rubber (NR-latex) or chloroprene rubber latex (CR-latex), and requires the applica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developed sensor in various engineering scenarios and our daily lives is significant. In this regard,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gamma;-irradiation, infrared radiation, microwaves, and a thermal source on the MCF rubber sensor. We established that the MCF rubber is effective enough to be used for power generation of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s from &gamma;-rays to microwaves, including the range of the solar spectrum, which i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he remarkable attribute is that the MCF rubber sensor dose is not degraded by &gamma;-irradiation. We also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CF rubber sensor in energy harv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IRRADIATION Photovoltaics Energy Harvesting Mechanical Property Thermal Source Infrared Rays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duced Voltage Natural RUBBER CHLOROPRENE RUBBER Adhesion Electrolytic Polymerization magnetic Cluster magnetic Field magnetic compound fluid (mcf) Sensing Robot
下载PDF
<i>γ</i>-Ray Irradiation Effect on MCF Rubber Solar Cells with both Photovoltaics and Sensing Involving Semiconductors Fabricated under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s
2
作者 Kunio Shimada Ryoju Kato +2 位作者 Ryo Ikeda Hiroshige Kikura Hideharu Takahashi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20年第8期95-119,共25页
For cases in which a robot with installed solar cells and a sensor operates in a nuclear reactor building or in space for extravehicular activity, we require elastic and extensible solar cells. More than two different... For cases in which a robot with installed solar cells and a sensor operates in a nuclear reactor building or in space for extravehicular activity, we require elastic and extensible solar cells. More tha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ensing are also required, minimally with photovoltaics and built-in electricity. Magnetic compound fluid (MCF) rubber solar cells are made of rubber, so they are elastic and extensible as well as sensitive. To achieve flexibility and an effective photovoltaic effect, MCF rubber solar cells must include both soluble and insoluble rubbers, Fe<sub>3</sub>O<sub>4</sub>, TiO<sub>2</sub>, Na<sub>2</sub>WO<sub>4</sub>∙2H<sub>2</sub>O, etc. On the basis of this constitution, we propose a consummate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MCF rubber solar cel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ells result from the semiconductor-like role of the molecules of TiO<sub>2</sub>, Fe<sub>3</sub>O<sub>4</sub>, Ni, Na<sub>2</sub>WO<sub>4</sub>∙2H<sub>2</sub>O,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natural rubber (NR), oleic acid, polyvinyl alcohol (PVA), water and magnetic cluster involved in the MCF rubber. Their tendencies can be deduced by synthesizing knowledge about the enhancement of the reverse-bias saturation current <em>I</em><sub><em>S</em></sub> and the diode ideality factor <em>N</em>, with conventional knowledge about the semiconductor affected by <em>γ</em>-irradiation and the attenuation of the photon energy of <em>γ</em>-r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Irradiation Irradiation Effect RUBBER magnetic compound fluid (mcf) Electrolytic Polymerization Photovoltaics Solar Cells magnetic fluid Natural Rubber Silicone Rubber Aggregation magnetic Field Sensor Piezo-Electricity Built-in Electricity Induced Voltage Adhesion magnetic Cluster Robot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Novel Magnetic Responsive Intelligent Fluid, Hybrid Fluid (HF), for Production of Soft and Tactile Rubber
3
作者 Kunio Shimada Ryo Ikeda +1 位作者 Hiroshige Kikura Hideharu Takahashi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21年第10期187-203,共17页
For the purpose of the replacement of Magnetic Fluid (MF) which is effective in the production of an artificial soft and tactile skin for the robot, etc. by utilizing a rubber solidification method with electrolytic p... For the purpose of the replacement of Magnetic Fluid (MF) which is effective in the production of an artificial soft and tactile skin for the robot, etc. by utilizing a rubber solidification method with electrolytic polymerization, we proposed a novel magnetic responsive intelligent fluid, Hybrid Fluid (HF). HF is structured with water, kerosene, silicon oil having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and Polyvinyl Alcohol (PVA) as well as magnetic particles and surfactant. The state of HF changes as jelly or fluid by their rates of the constituents and motion style.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F: the viscosity and the magnetization are respectively equivalent to those of other magnetic responsive fluids, MF and their solvents. For the structure, HF is soluble simultaneously with both diene and non-diene rubbers. The diene rubber such as Natural Rubber (NR) or Chloroprene (CR) has a role in the feasibility of electrolytic polymerization and the non-diene rubber such as silicon oil rubber (Q) has a role in defense against deterioration. Therefore, the electrolytically polymerized HF rubber by mixing NR, CR as well as Q is effective for the artificial soft and tactile skin. It is responsive to pressure and has optimal property on piezoelectricity in the case of the mixture of Ni particles as filler. HF is effectiv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artificial soft and tactile skin made of rub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fluid Hybrid fluid (HF) magnetic fluid magnetic compound fluid (mcf) Piezoelectric Effect RUBBER Artificial Skin Sensor Electrolytic Polymerization magnetic Cluster magnetic Field Artificial Skin Robot
下载PDF
熔石英元件磁性复合流体抛光去除特性研究
4
作者 叶卉 李壮 +2 位作者 王健 姜晨 孙来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225,共12页
基于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抛光技术开展了熔石英元件抛光工艺研究,对比了传统MCF和超声辅助MCF(以下简称UMCF)抛光对熔石英材料去除特性的影响,探究了不同抛光时间下MCF和UMCF抛光对熔石英材料去除量/去除率和表... 基于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抛光技术开展了熔石英元件抛光工艺研究,对比了传统MCF和超声辅助MCF(以下简称UMCF)抛光对熔石英材料去除特性的影响,探究了不同抛光时间下MCF和UMCF抛光对熔石英材料去除量/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构建了与抛光应力和抛光时间有关的材料去除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MCF,UMCF在提高材料去除率和降低表面粗糙度方面均有优势。两种抛光方式下材料去除机制均为弹塑性去除,UMCF抛光获得的表面粗糙度相比于MCF抛光优化了68.88%。由于流体动压力和超声振动压力的联合作用,UMCF抛光材料去除率最高可达5.74×10^(-3)mm^(3)/min,相比于MCF抛光提升了4.04倍。MCF和UMCF抛光材料去除率与抛光应力和抛光时间均呈现幂函数相关性,且在UMCF抛光中抛光应力对去除率的影响权重大于MCF抛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抛光 超声振动辅助 材料去除率 粗糙度 抛光应力
下载PDF
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过程中水分对抛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有良 高熙淳 +1 位作者 张文娟 郭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559-3569,共11页
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具有优异的抛光性能,然而MCF抛光液中的水分在抛光过程中流失,抛光性能随之降低,这将增加抛光成本并严重影响MCF抛光的工程应用。针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液在抛光过程中水分流失的问题,探究了... 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具有优异的抛光性能,然而MCF抛光液中的水分在抛光过程中流失,抛光性能随之降低,这将增加抛光成本并严重影响MCF抛光的工程应用。针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液在抛光过程中水分流失的问题,探究了抛光过程中MCF水分含量对MCF形貌特征、抛光区域温度、正压力与抛光质量的关系,构建MCF中水分对抛光质量的影响机理。首先,分析了抛光过程中不同水分占比抛光液对抛光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工业相机观察MCF抛光液抛光前后的形貌特征。然后,通过总结抛光过程温升-磁流体状态-抛光作用力-抛光质量的内在联系,构建不同水分含量MCF的抛光机理。最后,通过向MCF抛光液中定量补充水分,有效地缓解了MCF抛光液抛光效果降低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1)当MCF抛光液水分占比为45%时初始抛光效果较好,抛光10 min内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由0.410μm下降到0.007μm;而使用已持续抛光50 min的MCF加工10 min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由0.576μm下降到0.173μm。MCF随着抛光时间的增加MCF抛光性能大幅下降;(2)随着抛光液中含水量的降低,抛光时磁性颗粒形成的链状结构恢复能力变差,进而影响其抛光性能;(3)在抛光过程中向MCF抛光液补充水分后,抛光结束时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下降率由无添加时的69.97%提高至86.69%,材料去除率由0.95×10^(8)μm^(3)/min提升到1.45×10^(8)μm^(3)/min,抛光正压力由3.7 N提升到4.2 N。当抛光过程中补充水分,使MCF的水含量占比维持在45%左右时,可以保持其长效稳定的抛光能力,有效地延长MCF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 抛光温度 抛光性能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率
下载PDF
小曲率凹面光学玻璃的磁性混合流体精密抛光 被引量:1
6
作者 陆政凯 郭会茹 吴勇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4-1324,共11页
为实现小曲率凹球面光学玻璃的高效超精密抛光,充分发挥旋转磁场下磁性混合流体兼具黏度和粒子动态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半球头抛光装置。使用Ansoft Maxwell仿真分析轴向充磁圆柱永磁体及其上方分别加装平面铁块和凹面铁块3种磁... 为实现小曲率凹球面光学玻璃的高效超精密抛光,充分发挥旋转磁场下磁性混合流体兼具黏度和粒子动态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半球头抛光装置。使用Ansoft Maxwell仿真分析轴向充磁圆柱永磁体及其上方分别加装平面铁块和凹面铁块3种磁源结构下的磁场分布,发现加装凹面铁块能强化“边缘效应”,获得更集中分布的大磁场区,进一步仿真优化磁体尺寸和偏心距。比较不同抛光液组分和磁体偏心距下的磁性混合流体行为,确定了抛光液的最佳组分以及磁体偏心距。最后,对曲率半径为15.4 mm、中心深度为2.24 mm的凹球面K9玻璃进行抛光实验,90 min后,面形精度RMS由0.719μm降低至11.7 nm,表面粗糙度Ra由0.552μm降低至9.656 nm。新型抛光装置能够实现小曲率凹球面工件的高效纳米级抛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加工 磁性混合流体 小曲率凹球面 边缘效应 磁场优化 抛光液行为
下载PDF
高抗激光损伤阈值光栅后处理抛光技术研究
7
作者 洪小兰 姜晨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071-2079,共9页
脉冲压缩光栅是实现高能量激光的核心光学元器件,其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污染物和微结构缺陷成为限制高功率激光系统发展的技术瓶颈,为了提升光栅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提出利用磁性复合流体进行脉冲压缩光栅(PCG)后处理抛光研究。对抛光... 脉冲压缩光栅是实现高能量激光的核心光学元器件,其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污染物和微结构缺陷成为限制高功率激光系统发展的技术瓶颈,为了提升光栅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提出利用磁性复合流体进行脉冲压缩光栅(PCG)后处理抛光研究。对抛光前后光栅样品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衍射效率和激光诱导损伤阈值等参数进行测量,进行抛光前后光栅表面质量和光栅性能的评估。研究发现,磁性复合流体抛光能够在不破坏实际光栅结构的前提下抑制加工过程产生的毛刺,微结构缺陷等;经3 min抛光后,光栅顶部表面粗糙度从21.36 nm下降到3.73 nm;激光诱导损伤阈值从2.8 J/cm^(2)提高到3.8 J/cm^(2),抗激光损伤性能提升35.7%,且不影响衍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是一种可以提高光栅元件表面质量,提升光栅元件光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压缩光栅 多层介质膜光栅 磁性复合流体 激光诱导损伤阈值 表面形貌
下载PDF
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氧化锆陶瓷的工艺优化
8
作者 张泽林 周宏明 +2 位作者 冯铭 张祥雷 陈卓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2-719,共8页
为提高氧化锆陶瓷工件的表面质量,采用磁性复合流体(由包含纳米级铁磁颗粒的磁流体与包含微米级羰基铁颗粒的磁流变液混合而成)对氧化锆陶瓷进行抛光,以达到降低材料表面粗糙度和减少表面与亚表面损伤的目的。利用田口方法设计3因素3水... 为提高氧化锆陶瓷工件的表面质量,采用磁性复合流体(由包含纳米级铁磁颗粒的磁流体与包含微米级羰基铁颗粒的磁流变液混合而成)对氧化锆陶瓷进行抛光,以达到降低材料表面粗糙度和减少表面与亚表面损伤的目的。利用田口方法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着重分析磁铁转速、加工间隙和抛光液磨粒粒径对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对2个评价指标的影响权重。可达到最低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磁铁转速,300 r/min;加工间隙,0.5 mm;磨粒粒径,1.25μm。可达到最高材料去除率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磁铁转速,400 r/min;加工间隙,0.5 mm;磨粒粒径,2.00μm。根据优化的工艺参数进行抛光,表面粗糙度最低可达4.5 nm,材料去除率最高可达0.117μm/min,优化效果显著。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抛光预测模型,预测误差为3.9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抛光 氧化锆陶瓷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 田口方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TA1纯钛毛细管化学辅助磁性复合流体抛光实验研究
9
作者 薛玉峰 张文韬 +3 位作者 武韩强 孙旭 郑旸轲 吴勇波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7-667,共11页
对医用TA1纯钛毛细管内表面进行镜面抛光,有助于减小检测样本残留、提高毛细管移液精度,从而提高体外诊断设备的检测精度与可靠性。针对纯钛毛细管内表面质量差、材质难抛光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化学辅助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方法,将化学氧... 对医用TA1纯钛毛细管内表面进行镜面抛光,有助于减小检测样本残留、提高毛细管移液精度,从而提高体外诊断设备的检测精度与可靠性。针对纯钛毛细管内表面质量差、材质难抛光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化学辅助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方法,将化学氧化与机械去除相结合,实现对毛细管内表面的高效精密抛光。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抛光液中的铁粉质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与苹果酸质量分数对毛细管内表面材料去除率和粗糙度的影响,获得最佳抛光参数;检测在抛光过程中毛细管内表面的材料去除与元素变化,分析该技术用于纯钛毛细管内表面的综合抛光效果。结果表明:在铁粉质量为2 mg、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7.2%、苹果酸质量分数为6%的条件下抛光90 min后,纯钛毛细管内表面粗糙度由R_(a)675 nm降至R_(a)75 nm,无原始裂隙的平整抛光区域粗糙度低至R_(a)19.5 nm,材料去除深度达28μm,原始表面的细微裂痕被基本去除,粗壮裂隙减小;抛光过程没有引入其他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辅助磁性复合流体抛光 TA1纯钛毛细管 内表面 粗糙度
下载PDF
磁性复合抛光体配制及其抛光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续跃 吴勇波 +2 位作者 姜健 加藤正名 徐文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2-836,共5页
介绍一种新的磁性复合抛光体(M PT)的配制及检测方法.新的磁性抛光体是将磁性复合流体和磨粒、植物纤维素均匀混合,通过外加磁场压缩制成的,在磁场作用下为半固态.M PT的主要成分及规格:煤油基纳米直径F e3O4的磁流体(M F)、微米级直径... 介绍一种新的磁性复合抛光体(M PT)的配制及检测方法.新的磁性抛光体是将磁性复合流体和磨粒、植物纤维素均匀混合,通过外加磁场压缩制成的,在磁场作用下为半固态.M PT的主要成分及规格:煤油基纳米直径F e3O4的磁流体(M F)、微米级直径的铁粉、微米级直径的纯A l2O3磨粒.对几种混合比例的M PT分别进行了SEM的显微观察和抛光作用力的三维检测,在给定压力下对M PT的剪切力和抛光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磁性复合抛光体的配比影响着M PT最大剪切力,具有承受剪切力大的磁性抛光体的抛光效果较好.该研究为复杂曲面的高效、高质量抛光提供了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抛光 磁性复合抛光体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光学元件磁性复合流体抛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卉 李晓峰 +4 位作者 段朋云 焦德礼 艾今朝 罗辉 姜晨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2-348,共7页
采用磁性复合流体(MCF)对BK7玻璃进行定点抛光实验,对抛光斑进行三维模型重构,并对磁场空间分布进行仿真与实验分析,阐明抛光材料去除机理,确定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及硬度随抛光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材料去除量与磁通密度的关系曲... 采用磁性复合流体(MCF)对BK7玻璃进行定点抛光实验,对抛光斑进行三维模型重构,并对磁场空间分布进行仿真与实验分析,阐明抛光材料去除机理,确定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及硬度随抛光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材料去除量与磁通密度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抛光形成的抛光斑表面轮廓为蝶形,其沿抛光轮轴向的截面轮廓呈“W”形;材料去除量与磁场强弱及抛光时间密切相关,抛光深度去除率最高可达553 nm/min;表面粗糙度随抛光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MCF抛光可获得表面粗糙度Ra<6 nm的光滑表面,且粗糙度与硬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抛光 磁场分布 材料去除率 粗糙度 硬度
下载PDF
磁性复合液的性质及其在抛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兰惠清 李德才 白晓旭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6-168,共3页
详细介绍了磁性复合液的概念和性质,并与磁性液体和磁流变液的性质作了对比。最后概述了磁性复合液在抛光中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磁性液体 磁流变液 磁复合液 抛光
下载PDF
磁场分布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材料去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焦黎 吴勇波 郭会茹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9-84,共6页
针对光学玻璃抛光效率和抛光精度不断提高的需求,提出采用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抛光轮进行抛光加工的方法,并自行研制出相应的抛光试验装置。运用标量磁位法、矢量叠加原理,建立MCF抛光轮外部空间磁场分布的解析... 针对光学玻璃抛光效率和抛光精度不断提高的需求,提出采用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抛光轮进行抛光加工的方法,并自行研制出相应的抛光试验装置。运用标量磁位法、矢量叠加原理,建立MCF抛光轮外部空间磁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比分析磁铁磁场强度的解析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说明解析表达式能较好地反映抛光轮外部空间磁场的分布规律。以Preston方程为依据,分析磁场产生的磁化压力对被加工工件表面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上利用磁性复合流体对熔融石英玻璃进行120 min的往复抛光加工,当两个环形磁铁采用NS-SN和NS-NS磁极布置方式时,最大材料去除深度分别为13 m和8 m,而且采用NS-NS磁极布置方式时,在工件中部的材料去除量几乎为零,因此NS-SN磁极布置方式由于其产生的磁场强度较大,从而导致其材料去除率也较大,验证不同磁场分布对熔融石英玻璃材料去除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 抛光 磁场分布 材料去除率
下载PDF
硅油基磁性复合流体斜轴抛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逢军 徐志强 +1 位作者 程振勇 尹韶辉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37,共4页
根据磁流体和磁流变体在流体性能方面各自特点,制备了硅油基磁性复合流体并对不锈钢材料进行了斜轴抛光试验,以研究硅油基磁性复合流体斜轴抛光特性。硅油基磁性复合流体由纳米级的Fe3O4,微米级的金刚石磨粒,微米级的铁粒子和α纤维素... 根据磁流体和磁流变体在流体性能方面各自特点,制备了硅油基磁性复合流体并对不锈钢材料进行了斜轴抛光试验,以研究硅油基磁性复合流体斜轴抛光特性。硅油基磁性复合流体由纳米级的Fe3O4,微米级的金刚石磨粒,微米级的铁粒子和α纤维素以及硅油等组成。测试了磁性复合流体的磁场流变特性,分析了磁性复合流体在磁场作用下形成磁链的质量和长度。在斜轴抛光设备上利用硅油基磁性复合流体进行抛光不锈钢表面试验,并测量了不锈钢表面微观形貌,获得R a0.020μm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基 磁性复合流体 斜轴抛光 不锈钢
下载PDF
复合分散剂液体磁性磨具的分散机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唯东 张再 +1 位作者 李文辉 杨胜强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9-42,51,共5页
为提高水基液体磁性磨具的稳定性,选定六偏磷酸钠(SHMP)与聚丙烯酸(PAA)作为复合分散剂,纳米二氧化硅为辅剂,对悬浮液中固相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并研究其影响稳定性机理;对单个固相粒子进行微观分析,表征其物理特性,同时以沉降率和零磁场... 为提高水基液体磁性磨具的稳定性,选定六偏磷酸钠(SHMP)与聚丙烯酸(PAA)作为复合分散剂,纳米二氧化硅为辅剂,对悬浮液中固相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并研究其影响稳定性机理;对单个固相粒子进行微观分析,表征其物理特性,同时以沉降率和零磁场黏度为指标研究改性后的水基液体磁性磨具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PAA与纳米二氧化硅最佳的配方比例大致为0.19∶0.40∶0.41,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磁性磨具 稳定性 复合分散剂
下载PDF
微小非球面纳米抛光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红杰 李一浩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针对微小非球面斜轴镜面磨削时存在的表面/亚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均匀性差以及传统抛光工艺难以抛光微小非球面等一系列难题,开发一种利用磁性复合流体和斜轴抛光方式进行微小凹非球面超精密抛光的新工艺。以口径在10mm以下的超精密微... 针对微小非球面斜轴镜面磨削时存在的表面/亚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均匀性差以及传统抛光工艺难以抛光微小非球面等一系列难题,开发一种利用磁性复合流体和斜轴抛光方式进行微小凹非球面超精密抛光的新工艺。以口径在10mm以下的超精密微细透镜及微细模具中的各种微小球面、微小凹非球面为主要加工对象,展开磁性复合流体抛光工艺研究。分析磁性复合流体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和表面去除率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解决了微小非球面纳米抛光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 纳米微细抛光 微小非球面
下载PDF
永磁电火花复合深小孔加工流场排屑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明国 杨胜强 曹明让 《电加工与模具》 2009年第4期17-20,共4页
阐述了永磁电火花复合加工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加工过程的流场模型。用FLUENT软件对深小孔加工流场、有无磁场条件下的加工排屑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流场对排屑的作用及磁场对加工屑在流场中运动轨迹、速度和滞留时间的影响。
关键词 永磁电火花复合 流场 磁场力
下载PDF
磁性液体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梅 孙传尧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07年第1期31-35,共5页
介绍了铁氧体磁性液体、金属磁性液体、氮化铁磁性液体、掺杂磁性液体以及不同基液磁性液体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磁性液体制备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磁性颗粒 磁性液体 复合材料
下载PDF
SHMP与CMC复合分散剂液体磁性磨具性能研究
19
作者 李唯东 杨胜强 +2 位作者 李文辉 李秀红 张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4-709,共6页
为了提高水基液体磁性磨具的抗沉降稳定性能并研究其对工件的光整加工性能,以羰基铁粉为磁性颗粒,绿碳化硅为磨粒,以同时达到低沉降率及适合的零场黏度为研究目标,在调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六偏磷酸钠(SHMP)两个单体分散剂影响水基... 为了提高水基液体磁性磨具的抗沉降稳定性能并研究其对工件的光整加工性能,以羰基铁粉为磁性颗粒,绿碳化硅为磨粒,以同时达到低沉降率及适合的零场黏度为研究目标,在调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六偏磷酸钠(SHMP)两个单体分散剂影响水基液体磁性磨具稳定性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极端顶点法确定两种分散剂和纳米SiO_2混合的最佳分散剂配比,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研究了其对硬铝(YL12)工件表面光整加工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当m(SHMP)∶m(CMC)∶m(纳米SiO_2)=0.225∶0.055∶0.72时,水基液体磁性磨具沉降率的综合最优值为3.34%、零场黏度的综合最优值为265.07mPa·s;通过加工实验,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从初始0.388μm降到0.090μm.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复合分散剂SHMP与CMC比单一使用一种分散剂分散效果好,提高水基液体磁性磨具的稳定性提升,且其加工效果良好,被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大大降低,镜面效果明显,且加工后的再分散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分散剂 液体磁性磨具 稳定性 羧甲基纤维素钠 六偏磷酸钠
下载PDF
磁流体非导体型特殊组合电容传感模型与参数优化(英文)
20
作者 曹东 刘桂雄 +1 位作者 邱东勇 程韬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3期285-287,293,共4页
分析磁流体传感模式,建立非导体型特殊多介质带缝隙半圆柱组合电容传感模型,综合考虑电容传感灵敏度以及电容值进行多目标优化。借助电容值函数特点分析,将多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利用坐标轮换法优化方法。进行多维参数优化... 分析磁流体传感模式,建立非导体型特殊多介质带缝隙半圆柱组合电容传感模型,综合考虑电容传感灵敏度以及电容值进行多目标优化。借助电容值函数特点分析,将多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利用坐标轮换法优化方法。进行多维参数优化。可以推广于其他磁流体传感建模及优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传感器 多介质 非导体型 组合电容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