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荣华 吴开统 +1 位作者 刘杰 李晓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特征。得到了利用地震序列第一天特征来判别地震类型的两个指标:地震频度N和震级级差△M。研究结果表明,这两项指标简单明了,使用方便,且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对地震现场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地震活动性 震级 级差
下载PDF
中国大陆7级大地震强余震震级和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晓健 高孟潭 +1 位作者 郝平 陈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70,共10页
本文研究了中国大陆1966年以来15次7.0~7.9级地震序列强余震空间分布和震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ΔM)与频度(N)的统计关系服从指数分布,统计得到了全部序列平均B值为0.72,12个走滑型地震序列平均B值为0.... 本文研究了中国大陆1966年以来15次7.0~7.9级地震序列强余震空间分布和震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ΔM)与频度(N)的统计关系服从指数分布,统计得到了全部序列平均B值为0.72,12个走滑型地震序列平均B值为0.73;②走滑型地震序列强余震优势分布范围是5~59 km,非走滑型序列优势分布为10~29 km,并且强余震与主震震中距离服从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序列 强余震 空间分布 震级分布
下载PDF
断层旋性与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增建 吴瑾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7-252,共6页
文中以“平行同旋走滑断层减震”的观点论证了兰州、北京、昆明这些位于强震活动区的大城市今后百年内不会发生 6 .5级以上地震。以“平行异旋走滑断层加震”的观点解释了西南棱形块体北边界和南边界在发生大震方面相互促进的现象。对... 文中以“平行同旋走滑断层减震”的观点论证了兰州、北京、昆明这些位于强震活动区的大城市今后百年内不会发生 6 .5级以上地震。以“平行异旋走滑断层加震”的观点解释了西南棱形块体北边界和南边界在发生大震方面相互促进的现象。对于由构造分段求震级来说 ,在遇到不同的横交断层作为分段点时 ,还需考虑将来发震时始破裂点的位置以及发震断层的旋性 ,不然就会造成对震级估计不足 ,继而成为抗震建设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在主震后为了预报余震的强度 ,可应用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理论 ,应用时必须知道断层类型和旋性。对于走滑断层来说 ,左旋余震弱 ,右旋余震强。例如 1997年藏北玛尼 7.5级地震 ,余震仅为 5 .3级 ,震级偏小 ,因主震为左旋的缘故 ;1976年唐山 7.8级地震 ,余震可达 7.1级 ,因主震是右旋。对于逆断层来说 ,上盘错动方向在当地子午面左侧者余震强度大 ,在右侧者余震强度弱。据此讨论了 1999年台湾南投 7.6级大震余震强度达 7.1级是因为主震为逆断层 ,上盘向西错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破裂点 科里奥利力 余震强度 断层旋性 地震地质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河北省唐山地区小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冬圣 蔡玲玲 +3 位作者 贾炯 张丛珍 李雪英 赵英萍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4期36-40,共5页
采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分布特征,由此确定河北省唐山老震区不同震级下限完整目录的起始时间,发现唐山老震区1970年以来ML 2.7以上地震目录较为完备。
关键词 不同时段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Mc
下载PDF
新疆测震台网常用地震定位方法对比 被引量:11
5
作者 孔祥艳 彭笑梅 陈向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3期72-76,共5页
选取2009年新疆测震台网记录的49个ML≥3.0地震,选用相同地震台及相同震相到时数据,分别采用单纯形、Loc Sat和Hypo Sat定位方法重新定位,从定位残差和震中位置对各定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地震台站包围好的浅源地震,3种定位方法... 选取2009年新疆测震台网记录的49个ML≥3.0地震,选用相同地震台及相同震相到时数据,分别采用单纯形、Loc Sat和Hypo Sat定位方法重新定位,从定位残差和震中位置对各定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地震台站包围好的浅源地震,3种定位方法均适合;对地震台站包围不好的浅源地震,Loc Sat定位方法效果较好;对深源地震,Hypo Sat定位方法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震台网 地震定位 定位方法 震中位置 最大震级差 平均震中位置
下载PDF
吉林松原5级震群的重新定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亮 李君 +1 位作者 顾强强 何荣淼 《防灾减灾学报》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吉林省松原地区2013年10月31日开始发生了5次5级地震,地震活动呈震群态势。震群位于北东向的扶余—肇东断裂南端,台网定位结果显示震群活动集中于一点,没有明显的展布方向。由于该次震群中5级及以上地震较多,最大地震达到了5.8级,推测... 吉林省松原地区2013年10月31日开始发生了5次5级地震,地震活动呈震群态势。震群位于北东向的扶余—肇东断裂南端,台网定位结果显示震群活动集中于一点,没有明显的展布方向。由于该次震群中5级及以上地震较多,最大地震达到了5.8级,推测地震引起的断层破裂应有一定的距离。为深入探讨震群与断裂的关系以及震群展布方向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用双差定位的方法,利用2008年以来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台网数据对吉林松原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吉林松原5级震群呈北西近东西向分布,且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向东展布的态势。且震源深度变化较大。分析认为松原震群所处的地下断层较为复杂,可能发生在两条断裂相交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松原5级震群 北西近东西向断层
下载PDF
山东长清M4.1地震序列重定位、发震构造及震级偏差
7
作者 张志慧 李亚军 +1 位作者 董腾超 崔鑫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第S01期90-94,共5页
基于山东数字地震台网震相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0年山东长清M4.1地震序列中可定位地震进行重定位;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而分析本次地震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长清M4.1地震序列分布收敛明显,线... 基于山东数字地震台网震相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0年山东长清M4.1地震序列中可定位地震进行重定位;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而分析本次地震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长清M4.1地震序列分布收敛明显,线性条带特征清晰,余震沿NW向延伸;地震错动类型为走滑兼正断型,近NS方向拉张。针对此次长清地震震级偏差问题,经过对不同震中距台站的震级标定测试,得出地震速报时选用台站策略:选用震中距近且包围震中好的5~6个台站确定震中位置,用震中距在100~200 km内的10~20个台站确定震级,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用台站参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长清M4.1地震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震级偏差 地震速报
下载PDF
新疆境内各相邻区域地震活动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张嘉敏 张小飞 蒋志英 《高原地震》 2013年第4期35-43,共9页
新疆地震活动分布区域广,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西昆仑、阿尔泰、阿尔金山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衔接地带。各地震带地震活动水平不尽相同,其中南天山与北天山地震带以及帕米尔—西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地震活动呈西强东... 新疆地震活动分布区域广,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西昆仑、阿尔泰、阿尔金山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衔接地带。各地震带地震活动水平不尽相同,其中南天山与北天山地震带以及帕米尔—西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地震活动呈西强东弱的特点。自2011年以来新疆境内地震活动呈现出5级地震连发,6级地震活动频繁,且各地震带均有分布的特点。利用新疆历史地震目录,分析新疆境内各片区发生地震活动是否具有相关性,并从中获得各片区地震活动相关性的量度,以此可以将这些量度作为新疆境内各片区地震中长期预报的辅助性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相关性 地震目录 震级差 印度板块
下载PDF
1902年与1906年两次新疆强震震级
9
作者 张相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4年第4期16-21,共6页
根据古登堡-里克特《全球地震活动性》(Seismicityoftheearth,1954)一书未公开发表的手稿记录的1902年新疆喀什地震与1906年玛纳斯地震震级资料,严格地按照古登堡震级计算公式和程序,对这两次地... 根据古登堡-里克特《全球地震活动性》(Seismicityoftheearth,1954)一书未公开发表的手稿记录的1902年新疆喀什地震与1906年玛纳斯地震震级资料,严格地按照古登堡震级计算公式和程序,对这两次地震震级进行了复算,并指出现今所公开发表的强震目录中其震级间差异的原因。认为:1902年8月22日新疆喀什地震震级取1906年12月23日玛纳斯地震震级取M_s=7.9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强震 新疆 地震数据
下载PDF
多量级应急数据无监督离散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天宇 王庆荣 +1 位作者 杨妍 马辰坤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在对连续的多量级应急数据进行离散化时,采用传统无监督离散化方法难以找出量级变化点完成离散。提出一种针对多量级应急数据的无监督离散化方法。根据量级变化的差异性将离散数据由大到小排序,结合拟合函数和二阶导数计算得到准确的量... 在对连续的多量级应急数据进行离散化时,采用传统无监督离散化方法难以找出量级变化点完成离散。提出一种针对多量级应急数据的无监督离散化方法。根据量级变化的差异性将离散数据由大到小排序,结合拟合函数和二阶导数计算得到准确的量级变化点作为数据截断点,将截断所得较大数据构成的离散类移出待离散数据集,不断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待离散数据满足设定的离散系数阈值,最终完成全部数据的离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地震相关多量级应急数据的均匀离散,其离散系数较等频离散化、层次聚类离散化等传统方法更低,可有效离散化隐藏多量级差异的应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量级差异 应急数据 离散化 离散系数 地震信息
下载PDF
地震辐射能量测定方法研究及其在汶川8.0级地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韩东 刘瑞丰 +3 位作者 边银菊 李赞 王子博 胡岩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75-4788,共14页
地震辐射能量是关于震源定量的特征量,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是地震定量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本文基于点源震源模型,开展了地震辐射能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推导了计算地震辐射能量的理论公式,自主研发了一套利用远场垂直向P波记录测定... 地震辐射能量是关于震源定量的特征量,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是地震定量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本文基于点源震源模型,开展了地震辐射能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推导了计算地震辐射能量的理论公式,自主研发了一套利用远场垂直向P波记录测定地震辐射能量的软件系统,能够快速测定全球范围内5.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地震辐射能量.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为例,检验了地震辐射能量测定方法和软件系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的地震辐射能量为2.84×10^(16) J,各台站地震辐射能量的分布与震中距和方位角都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说明使用理论格林函数法消除路径效应对地震辐射能量测定的约束效果较好;(2)汶川地震的能量震级M_(e)为8.04,震源机制校正可以使能量震级测定结果的标准差更小,结果更稳定;(3)反演得到汶川地震的地震矩为8.97×10^(20) N·m,转化为矩震级M_(W)为7.9,M_(e)比M_(W)高0.14,说明汶川地震的地震辐射能量偏高.(4)汶川地震的能矩比为3.17×10^(-5),约为全球浅源地震平均能矩比的2.6倍,约为全球逆冲型地震平均能矩比的4倍,地震辐射能量释放效率明显偏高;能矩比取对数可得慢度系数为-4.50,慢度系数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地震辐射能量释放效率的高低,更适合在普通群众中推广.(5)地震辐射能量、能量震级、能矩比、慢度系数和等效震级差这些新的地震参数,能够定量表示震源的动态特性,对于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辐射能量 汶川地震 能量震级 能矩比 慢度系数 等效震级差
下载PDF
喀什基准台宽频带井下和地表地震计记录数据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瑞胜 危自根 +1 位作者 闫新义 黄瑜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8-907,共10页
对比分析喀什基准台麦盖提井下和相邻地表宽频带地震计记录的背景噪声、麦盖提M_(L)3.1近震和棉兰老岛M_(L)6.6远震波形记录以及功率谱,并进一步研究了相关的震级差和台站下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井下和地表地震计记录到的波形特征和功... 对比分析喀什基准台麦盖提井下和相邻地表宽频带地震计记录的背景噪声、麦盖提M_(L)3.1近震和棉兰老岛M_(L)6.6远震波形记录以及功率谱,并进一步研究了相关的震级差和台站下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井下和地表地震计记录到的波形特征和功率谱既存在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井下地震计记录的近、远震波形更清晰、简洁,且功率谱也相对较低。麦盖提台站下方地壳厚度约50km,井下地震计下方59m和地表地震计下方47m深度范围内的平均S波速度分别为0.59km/s和0.47km/s。井下地震计得到的近震和远震震级分别比地表地震计得到的震级小0.518和0.025。本文研究结果对合理布设地表和井下地震计,以及利用其观测数据进行地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和地表地震计 功率谱 近震和远震 RZ比 震级差 接收函数H-κ叠加
下载PDF
2022年芦山M_(S)6.1和马尔康M_(S)6.0地震前地震调制比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婷 张新东 +1 位作者 王晓山 章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扫描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和马尔康M_(S)6.0地震震前不同震级档调制比图像,同时给出震前b值分布图像,结果表明:2次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不同震级档调制比均出现高值异常。最小扫描震级越高,调制比扫描结果越稳定清晰,调制比高值异常出现... 扫描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和马尔康M_(S)6.0地震震前不同震级档调制比图像,同时给出震前b值分布图像,结果表明:2次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不同震级档调制比均出现高值异常。最小扫描震级越高,调制比扫描结果越稳定清晰,调制比高值异常出现时间越晚,同时最小扫描震级越高,异常范围、幅度也越大,异常与震中位置和发震时间关联性越强。调制比异常的幅度和范围与应力水平有关,2次地震震前震中附近均出现低b值区域,且马尔康M_(S)6.0地震震中附近调制比异常和低b值异常都比芦山M_(S)6.1地震更突出,推断马尔康M_(S)6.0地震孕震区应力水平可能高于芦山M_(S)6.1地震孕震区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地震 马尔康M_(S)6.0地震 调制比 不同震级档 B值
下载PDF
芦山地震和九寨沟地震台站实测震级差异性分析
14
作者 孙冬军 刘芳 毕波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本文选取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波形,重新量取垂直向振幅,计算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分析各台站实测震级出现方向性差异的原因。其中,通过572个宽频带台站实测芦山地震震级M_(S(BB))7.1,通过603个宽频带台站实测九寨沟地... 本文选取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波形,重新量取垂直向振幅,计算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分析各台站实测震级出现方向性差异的原因。其中,通过572个宽频带台站实测芦山地震震级M_(S(BB))7.1,通过603个宽频带台站实测九寨沟地震震级M_(S(BB))6.9。芦山地震实测震级大于M_(S(BB))7.3的台站呈现WN-ES向分布,与断层倾向一致;实测震级小于M_(S(BB))7.0的台站呈现NE-WS向分布,与其所在断层走向一致。九寨沟地震实测震级大于M_(S(BB))7.0的台站分布呈现NE向分布,与断层倾向一致;实测震级小于M_(S(BB))6.8的台站总体分布较为离散,大体呈现NW-SE向分布,与树正断裂走向一致。实测震级偏大的台站方向性分布与多普勒效应和P波辐射花样联系不明显。对比分析芦山地震和九寨沟地震,去除场地响应和仪器自身影响,台站实测震级差异性仍然存在,因此,台站实测震级差异性是由于受到了多普勒效应、辐射花样、仪器和场地响应之外的因素影响。综合考虑地震震级涉及的影响因素,芦山地震和九寨沟地震的台站实测震级差异性可能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九寨沟地震 M_(S(BB)) 台站震级差异性 影响震级因素
下载PDF
四川地区同一地震垂直向与水平向震级测量的差异性分析
15
作者 颜利君 魏娅玲 黄春梅 《四川地震》 2018年第4期16-20,共5页
选取四川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四川及周边50 km以内地区2014~2015年达到速报范围(M_L≥3. 6)的174个(后续研究加入了2013年能测量MS的12个地震)地震波形数据,在仿真与不仿真情况下分别测定水平向和垂直向的M_L与MS震级,得到696个震级数... 选取四川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四川及周边50 km以内地区2014~2015年达到速报范围(M_L≥3. 6)的174个(后续研究加入了2013年能测量MS的12个地震)地震波形数据,在仿真与不仿真情况下分别测定水平向和垂直向的M_L与MS震级,得到696个震级数据。分析同一地震水平向和垂直向测定的震级值得到结论如下:在不仿真情况下,水平向测量M_L比垂直向测量的M_L偏大,其中偏大0. 2级的占85. 62%;在仿真情况下,水平向测量比垂直向测量的M_L偏大,其中偏大0. 2级的占82. 19%,仿真与不仿真情况下测得的M_L存在线性关系;在不仿真和仿真基式情况下测量的MS震级,水平向测量与垂直向测量震级差值略大,偏差范围为-0. 1~0. 3,其中偏大0. 1的样本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水平向 垂直向 差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