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Controlling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in Alkaline Lacustrine Source Rocks:A Case Study of the Late Paleozoic Fengcheng Formation in the Junggar Basin,NW China
1
作者 HUANG Renda JIANG Fujie +7 位作者 HU Tao CHEN Di HUANG Liliang LIU Zheyu WANG Xiaohao ZHANG Chenxi LU Jiahao WU Yu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744-1755,共12页
The late Paleozoic Fengcheng Formation shale(LPF shale)in the Junggar Basin,NW China,is the oldest alkaline source rock discovered in the world,providing a unique perspective with which to explore organic matter(OM)en... The late Paleozoic Fengcheng Formation shale(LPF shale)in the Junggar Basin,NW China,is the oldest alkaline source rock discovered in the world,providing a unique perspective with which to explore organic matter(OM)enrichment in alkaline lake environments.Combined with the organic carbon isotope profile and paleoenvironmental proxies,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LPF shale was deposited in an arid climate with high salinity and a strong reducing environment,accompanied by frequent volcanic activity.High TOC values are concentrated in two intervals with frequent fluctuations in OM types.A negative excursion due to changes in sedimentary OM source is found in the δ^(13)C_(org) profile.The excursion corresponds to the OM enrichment interval and is accompanied by abnormally high values of Sr/Ba and Sr/Cu.This implies that the extreme arid climate has led to high salinity,resulting in strong reducibility and changes in paleontological assemblages,which in turn controlled the differential enrichment of OM.The Fengcheng Fm.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are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climatic events,volcanism,high-salinity water environment and superior hydrocarbon-generating organisms.The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terrestrial alkaline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and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alkaline OM enri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control factors alkaline lake source rocks Fengcheng Formation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被动大陆边缘页岩沉积古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以上扬子渝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2
作者 陈浩 沈均均 +5 位作者 谭光超 王玉满 李姗姗 严佳凯 周林 刘计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2-1089,共18页
目前对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古环境演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上升洋流活动变化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对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据此,以渝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基于岩心/露头、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分析等资料,探讨... 目前对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古环境演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上升洋流活动变化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对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据此,以渝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基于岩心/露头、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分析等资料,探讨被动大陆边缘页岩沉积古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研究表明,区内有机质富集受保存条件、陆源输入和古生产力水平等因素控制,但不同时期主控因素存在差异:鲁丹期(LM1-LM5沉积期),保存条件、陆源输入和古生产力水平共同控制有机质富集,TOC含量最高;埃隆早期(LM6沉积期),盆地进入挠曲—迁移期,构造活动增强,渝北地区障壁开口打开,上升洋流活动增强,保存条件变差是造成TOC含量降低的主因;埃隆中期(LM7沉积期),迁移作用增强,障壁开口进一步打开,上升洋流活动达到最强,保存条件变差和古生产力水平急剧升高是导致TOC含量与LM6沉积期差异不大的主因;埃隆晚期(LM8沉积期),障壁开口向西北方向迁移,TOC含量降低,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与LM1-LM5一致;特列奇早期(LM9沉积期),海平面降至最低,以富氧环境为主,TOC含量降至最低,保存条件是控制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研究区不同时期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变化与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沉积古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渝北地区 黑色页岩 上升洋流 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
下载PDF
陆相拗陷湖盆细粒沉积有机质富集机制研究: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山口组为例
3
作者 孟庆涛 张训 +9 位作者 杨亮 高家俊 刘招君 胡菲 邢济麟 张成铭 康嘉楠 崔博 董秦玮 张恩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15,共15页
松辽盆地作为白垩纪形成的大型陆相拗陷含油气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湖相细粒沉积,近年来在非常规油气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勘探潜力,其中青山口组是松辽盆地页岩油的重点攻关层系,细粒沉积有机质富集机制对于非常规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在松辽盆... 松辽盆地作为白垩纪形成的大型陆相拗陷含油气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湖相细粒沉积,近年来在非常规油气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勘探潜力,其中青山口组是松辽盆地页岩油的重点攻关层系,细粒沉积有机质富集机制对于非常规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在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分别选取位于不同沉积区的3口井,针对其青一段水进体系域的细粒沉积岩,借助岩心观察、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技术手段,讨论在不同沉积环境和水进过程中,有机质来源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的变化,分析有机质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并建立相关的有机质富集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细粒沉积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整体呈现有机质丰度南低北高、下低上高的特征;饱和烃中正构烷烃主要表现为单峰、前峰型,具有微弱奇数碳优势;萜类化合物中以三环萜烷和五环三萜烷为主;甾类化合物中C_(27-29)规则甾烷以C_(27)规则甾烷丰度最高;芳香烃中三芴系列化合物以二苯并噻吩为主。研究区青一段细粒沉积岩有机质来源以湖泊内源菌藻类为主,含有一定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古水体整体为弱还原的半咸水环境。其中,有机质来源和古盐度是控制有机质富集的关键因素。在平面上,半深湖—深湖沉积区相较三角洲外前缘沉积区,受河流影响较弱,陆源输入较弱,水体盐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有机质更加富集。在垂向上,随着水体加深,河流影响减弱,水体盐度呈升高的趋势,有机质类型变好,有机质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拗陷湖盆 细粒沉积 有机质富集 控制因素 青山口组一段 白垩系 长岭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子杰 唐玄 +4 位作者 张金川 翟刚毅 王玉芳 梁国栋 罗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37,共14页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且不同沉积区域有机质孔隙发育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针对位于上扬子板块东部鄂西裂陷槽的EYY1井、板块西部浅水陆棚相的W001-4井以及板块北部汉南古陆的SNY1井3个不同沉积区域的钻...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且不同沉积区域有机质孔隙发育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针对位于上扬子板块东部鄂西裂陷槽的EYY1井、板块西部浅水陆棚相的W001-4井以及板块北部汉南古陆的SNY1井3个不同沉积区域的钻井样品进行分析,根据矿物组成划分了岩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发现:(1)不同区域牛蹄塘组页岩矿物及岩性组成有差异,EYY1井、W001-4井页岩取样段岩性包括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和过渡型页岩3类,而SNY1井取样段岩性均为硅质页岩;(2)牛蹄塘组有机质分为原生有机质和运移有机质,原生有机质均具有较高的C/O比值,平均为6.74;运移有机质C/O值相对较低,平均为2.71;(3)EYY1井与SNY1井有机质孔隙发育较好,面孔率达到6%~28%,而W001-4井有机孔发育较差,面孔率为3%~10%。牛蹄塘组有机孔孔径分布均为单峰型,EYY1井和SNY1井有机质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2~50 nm,W001-4井样品有机质孔隙大小普遍在5~25 nm;硅质页岩有机质面孔率普遍高于钙质页岩;(4)牛蹄塘组页岩中运移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好于原生有机质,有机质生烃增孔作用和压实减孔作用相互叠加影响有机孔的发育。黏土矿物是制约页岩有机质孔隙微观发育机制的重要因素,富黏土的硅质页岩可能是寒武系页岩气甜点选择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地区 牛蹄塘组页岩 岩性 有机质孔隙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研究: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侏罗系自流井组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美洲 朱筱敏 +3 位作者 姜振学 朱德宇 叶蕾 谌志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6-822,共17页
探讨陆相淡水湖盆页岩层段的有机质富集机理及主控因素,对于指导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的东岳庙段和大安寨段发育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其有机质富集机理有待探索。以自流井组页岩为研究对象... 探讨陆相淡水湖盆页岩层段的有机质富集机理及主控因素,对于指导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的东岳庙段和大安寨段发育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其有机质富集机理有待探索。以自流井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心描述、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有机碳含量、干酪根镜检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测试,对沉积古环境进行恢复并明确了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自流井组页岩的有机碳含量为0.29%~3.43%,平均值为1.32%。干酪根类型指数主要分布在24~52之间,平均值37,表明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和Ⅱ2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等水生生物与陆源高等植物的混合。古气候指标C值、Sr/Cu值、古风化指标CIA值以及古盐度指标Sr/Ba值表明,自流井组沉积时期四川盆地为一个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淡水湖盆。湖盆水体的中等生产力为有机质的富集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物质基础,富氧的底水环境导致有机质被氧化消耗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TOC与多个古环境指标交汇图分析表明,自流井组页岩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到古生产力、古气候、沉积速率的控制。只有在相对潮湿的气候条件、相对较高的古生产力和适当的沉积速率背景下,有机质才会富集。氧化还原条件和盐度不是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这与海相页岩和陆相咸水湖盆页岩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自流井组 页岩 微量元素 有机质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地质主控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廷山 陈雷 +5 位作者 梁兴 张介辉 任官宝 计玉冰 秦何星 张涵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地处四川盆地边缘,由于其具有典型“强改造、过成熟、复杂应力”的盆外山地页岩气特征,进而导致示范区页岩气富集具有复杂性。为了明确示范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地...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地处四川盆地边缘,由于其具有典型“强改造、过成熟、复杂应力”的盆外山地页岩气特征,进而导致示范区页岩气富集具有复杂性。为了明确示范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从沉积古地貌、岩性岩相、水文环境、储集空间以及保存条件等方面对页岩气的富集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示范区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古地貌具有分区分带特征,直接控制了页岩气储层在不同地貌单元内具有不同的储层品质,其中斜坡带和水下隆起区页岩储层品质相对较好;②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具有“控储控气”的特征,含黏土/灰混合质页岩(M-3)和混合质页岩(M-2)为示范区优势岩相;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关键在于水体的氧化还原保存条件;④纳米孔隙的大量发育为页岩气的富集提供了充足的储集空间;⑤良好的顶底板封盖是示范区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地质因素。结论认为,“水下古地貌是基础、有机质保存是关键、优势岩相控储控气、纳米孔隙系统发育、顶底板封盖”是示范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地质构成要素,该认识可以为我国具有类似地质条件的页岩气新区勘探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古地貌 页岩岩相 有机质富集 页岩气富集 地质主控因素
下载PDF
莱阳凹陷莱阳群黑色页岩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特征与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续学 张祥玉 +2 位作者 李守军 张家豪 张振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3-744,共12页
咸化湖盆泥岩和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咸化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对山东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群泥岩和页岩的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RSE,包括Mo、Cr、Zn、Cu、Ni、Co、V、As、U和Th)和总有机碳(TOC)进行分析,旨在... 咸化湖盆泥岩和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咸化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对山东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群泥岩和页岩的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RSE,包括Mo、Cr、Zn、Cu、Ni、Co、V、As、U和Th)和总有机碳(TOC)进行分析,旨在恢复研究区氧化还原环境和探讨盐湖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瓦屋夼组和止凤庄组泥岩的TOC含量较低,RSE没有明显富集,RSE及其比值(U/Th、Cu/Zn、V/Cr和Ni/Co)反映该沉积时期为氧化环境;水南组黑色泥页岩的TOC含量骤增,RSE显著富集,反映该沉积时期为弱还原环境;龙旺庄组和曲格庄组TOC含量迅速减小,RSE含量较低,反映该沉积时期为富氧环境。水南组黑色页岩有机质的富集与古气候、古生产力、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综合因素有关,其中古气候是导致古生产力、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因素变化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莱阳凹陷 水南组 黑色页岩 有机质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忠宝 王鹏威 +2 位作者 聂海宽 李鹏 李倩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94-3707,共14页
为查明寒武系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及有利勘探区带,通过页岩沉积、烃源、储集特征及典型页岩气井综合解剖与对比,明确寒武系页岩气发育的地质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评价优选出了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页岩整体具有厚度大... 为查明寒武系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及有利勘探区带,通过页岩沉积、烃源、储集特征及典型页岩气井综合解剖与对比,明确寒武系页岩气发育的地质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评价优选出了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页岩整体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差及含气性差的地质特点,页岩气富集受沉积相带、储集性能及保存条件3个因素控制,表现为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的发育是页岩气“成烃”的物质基础,页岩储集性能好是页岩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决定页岩气“富集程度”的关键保障;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叠合评价的方法,在建造条件方面以深水陆棚相带及其控制下的优质页岩厚度为核心参数,在改造条件方面强调构造上“动中找静”、热演化程度“高中找低”、埋藏深度适中的评价原则,提出川西南井研—犍为—威远—资阳、川北南江及中扬子宜昌地区为页岩气勘探最有利地区,长宁—资阳—南江一线的深层地区、隶属于湘、鄂、黔等省份的志留系、奥陶系开孔的向斜区是值得关注的潜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有机质孔 筇竹寺组 牛蹄塘组 富集主控因素 中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基于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的页岩古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关系——以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杨丽亚 沈均均 +5 位作者 陈孔全 王玉满 计玉冰 王灿辉 王鹏万 孟江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54,I0003,I0004,共17页
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在中上扬子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富集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全岩X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探讨研究区页岩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形成环境,与黔北斜坡区的进行对比,... 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在中上扬子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富集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全岩X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探讨研究区页岩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形成环境,与黔北斜坡区的进行对比,分析古环境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西地区筇竹寺组以硅质页岩相为主,不同沉积时期岩相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筇一段(w(TOC)平均为3.24%)及筇二段上部(w(TOC)平均为2.32%)硅质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同时发育陆源硅和生物硅,筇二段中下部(w(TOC)平均为1.22%)及筇三段(w(TOC)平均为0.45%)硅质页岩有机质含量较低,以陆源硅为主,有机质含量为筇一段>筇二段上部>筇二段中下部>筇三段的特征;黔北斜坡区筇一段(w(TOC)平均为5.13%)及筇二段(w(TOC)平均为3.82%)以生物成因的硅质页岩相为主,有机质含量远高于川西地区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主要受陆源输入、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水平及水体滞留程度的综合控制,筇一段及筇二段上部海平面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具有低的陆源输入、缺氧的底水条件、高的古生产力水平和半滞留的水体性质等沉积环境,有机质含量较高;筇二段中下部及筇三段海平面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陆源输入增多,底水含氧量升高,水体滞留程度增强,古生产力水平降低,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较弱的上升洋流作用和高的陆源输入是导致研究区有机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该结果为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区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黔北斜坡区 筇竹寺组 沉积古环境 页岩 有机质富集 矿物岩石学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上升洋流
下载PDF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波 刁慧 +4 位作者 王宁 何俊辉 施佳铖 胡碧瑶 周晓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4-74,共11页
通过对丽水凹陷近些年完钻的多口探井开展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系统探讨了研究区古新统古盐度、古气候、古水深、氧化还原环境以及古生产力特征,为厘清凹陷内优质烃源岩形成及发育主控因素起到积极作用。研究认为,丽水凹陷古新统离物... 通过对丽水凹陷近些年完钻的多口探井开展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系统探讨了研究区古新统古盐度、古气候、古水深、氧化还原环境以及古生产力特征,为厘清凹陷内优质烃源岩形成及发育主控因素起到积极作用。研究认为,丽水凹陷古新统离物源区较近,相对富集Li、Ti、V、Zn、Ga、Rb、Ba、Hf、Th元素,Cr、Mn、Co、Ni、Cu、Sr、Nb、Zr、Ta、U元素则相对亏损(对比岩石圈上地壳微量元素含量),其母岩主要与酸性岩浆岩有关。由Li、Sr、Ni、Ga元素含量以及Sr/Ba值指示古新统整体处于淡水-半咸水的环境,水体深度较浅。Sr/Cu值的变化指示古新统气候整体表现为干热的气候条件,但垂向上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古新统中早期处于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晚期则为温湿-干热-温湿的交替变化气候。由Ni/Co、V/Sc以及Mo含量等参数指示古新统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利用Ba元素的生物含量(w(Ba生物))分析古新统的生产力情况,认为其整体生产力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尤其是灵峰组生产力最高,勘探潜力较大。古新统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与古生产力参数、氧化还原性参数、古盐度参数之间呈现较好的相关性,指示沉积环境的诸多因素会对凹陷内优质烃源岩的发育起到协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新统 烃源岩 有机质富集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主控因素 丽水凹陷
下载PDF
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凡武 《中国煤炭地质》 2016年第11期25-29,共5页
为快速确立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合理布设生产试验井。对P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样品进行含气性、有机地化、岩石物性、矿物组成实验分析,探讨彭水地区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实验研究认为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层厚大、有机质丰度... 为快速确立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合理布设生产试验井。对P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样品进行含气性、有机地化、岩石物性、矿物组成实验分析,探讨彭水地区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实验研究认为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层厚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生气条件较好;有机质微孔隙多、上下盖层为致密的含泥质灰岩、灰岩且厚度大,储气能力较好;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深度在3 000 m以浅,利于压裂造缝,产气前景较好。彭水地区页岩有机碳、微孔含量较高与页岩含气量呈正相关,是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有机碳 微孔隙 富集 主控因素 彭水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3亚段异常高有机质沉积富集因素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翰林 邹才能 +8 位作者 邱振 潘松圻 张文正 荆振华 郝记华 尹帅 吴松涛 李士祥 郭秋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20-1541,共2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其中延长组7段3亚段(长7_(3)亚段)沉积了一套异常高有机质的黑色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高达35.8%,是目前中国陆上"进源找油"的重要战略性接替资源。基于全盆TOC含量统计,对异...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其中延长组7段3亚段(长7_(3)亚段)沉积了一套异常高有机质的黑色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高达35.8%,是目前中国陆上"进源找油"的重要战略性接替资源。基于全盆TOC含量统计,对异常高有机质样品(TOC≥6%)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结合矿物岩石学以及微体(超微)生物化石的埋藏学特征,探讨了异常高有机质沉积的富集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7_(3)亚段异常高有机质富集段发育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陆相淡水—微咸水环境,光照充足、水系发育、具有适量的陆源碎屑输入,草莓状黄铁矿形貌及粒径分布特征指示了底水以"贫氧"条件为主,营养元素含量、磷酸盐化石及金藻休眠孢囊化石埋藏特征等证据均指示沉积期湖盆处于超富营养状态。鄂尔多斯盆地长7_(3)亚段在高初级生产力水平背景下,动荡的"贫氧—氧化"底水环境和稳定的"贫氧"底水环境均可以形成异常高有机质沉积(TOC≥6%)的规模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有机质 沉积环境 草莓状黄铁矿 微体生物化石 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页岩有机质纳米力学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晓蕾 司树杰 阿窦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5-128,共14页
页岩有机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行为目前不够明确且利用常规实验仪器无法准确获得,表征其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质,对于搭建微观-宏观岩石力学模型和实现高效水力压裂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基于近年国内外关于页岩有机质纳米力学性质表征等方面... 页岩有机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行为目前不够明确且利用常规实验仪器无法准确获得,表征其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质,对于搭建微观-宏观岩石力学模型和实现高效水力压裂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基于近年国内外关于页岩有机质纳米力学性质表征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常用的表征技术、力学性质主要特征及主控因素。综合结果表明,纳米压痕和原子力显微镜是目前表征纳米力学性质常用的技术与方法,两者在精度、分辨率、设备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各自的优势或缺陷;目前有机质纳米力学性质的测定主要集中在弹性模量和硬度,成熟度和温度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有机质的内部结构,从而改变其力学性质;提出了"多尺度""多技术""多角度""多学科"等工作设想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质 纳米力学性质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