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Main Traits of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1
作者 Jishan XIANG Xiaogang MA +2 位作者 Peiyuan MU Lihua CHEN Hongjun XU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9期1896-1903,共8页
In this study, 9 main traits of 774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have high plant height (with an average of 126.1 cm) and long... In this study, 9 main traits of 774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have high plant height (with an average of 126.1 cm) and long growth period (with an average of 135.2 d), with an average spike length of 9.5 cm, average effectiv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of 5.9, average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of 19.9, average kernel number per spikelet of 3.5, average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of 51.8, aver- age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of 2.0 g, and average 1 000-grain weight of 38.1 g. Specifically, kernel number per spikelet of 2 landraces is larger than 6.0,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of 2 landraces is larger than 100,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of 2 landraces is larger than 4.0 g, 1 000-grain weight of 11 tandraces is larger than 50 g. There is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in those traits except in growth period, and the 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9 traits is in a decreasing order of effectiv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 kernel number per spike 〉 spike length 〉 kernel number per spikelet 〉 1 000-grain weight 〉 plant height 〉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 growth period. There is different relevance among different traits. Growth period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yield traits; grain number traits a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ive to plant height and spike length, but ex- tremel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ive to effectiv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kernel number per spike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ive to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but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1 000-grain weight; 1 000-grain weight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se 9 traits could be included by 5 principal com- ponents (grain number, grain weight, spike length, tiller number and growth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s of these five principal components, 50 landraces including ZM019573, ZM019849, ZM019730, ZM018745, ZM019657, ZM019891, ZM020533, ZM018508, 7M019074 and ZM020026 have good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wheat in Tibet LANDRACE main traits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ritability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Hybrid Glutinous Sorghum 被引量:1
2
作者 倪先林 赵甘霖 +3 位作者 刘天朋 胡炯凌 陈国民 丁国祥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0期2104-2109,共6页
Using 3 sterile lines and 12 restorer of glutinous sorghum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36 hybrid combinations(3×12 NCⅡ) were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ritability of six main agronomic trait... Using 3 sterile lines and 12 restorer of glutinous sorghum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36 hybrid combinations(3×12 NCⅡ) were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ritability of six main agronomic traits,including plant height,panicle length,growth period,1 000-grain weight,per panicle grains and per panicle grain weigh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per panicle grain number all other five agronomic traits have remarkable or extremely remarkabl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Six agronomic traits were found to be control by additive genetic effect.Most of these agronomic traits are more easily influenced by restorers than sterile lines,suggesting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elect restores in hybrid glutinous sorghum breeding.The 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of these agronomic traits were in order growth period plant height per panicle grain weight panicle length 1 000-grain weight per panicle g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glutinous sorghum main agronomic traits Combining ability HERITABILITY
下载PDF
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
3
作者 朱红彩 彭东 +5 位作者 王映红 王玲燕 马海涛 窦士树 赵建选 范永胜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89-893,共5页
为利用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了解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对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千粒重、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种质资源的遗... 为利用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了解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对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千粒重、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基础较为丰富;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8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供试材料根据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聚为5类群,第Ⅱ类群在育种中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资源材料加以利用,第Ⅲ类群品种可以作为矮秆抗倒、早熟材料加以应用,第Ⅴ类群品种均属于优质强筋品种,在育种中可以作为优质强筋、高产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麦系列 主要性状 综合分析 育种
下载PDF
不同种植行距对干旱半干旱区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闫文君 李榕鑫 +3 位作者 郑彩霞 杨振常 郭有琴 孙小东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36-239,共4页
为筛选出白银市干旱半干旱区荞麦的适宜种植行距,以平荞2号为指示品种,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行距对荞麦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与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的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株高(r=0.774**)、分枝数(r=0.6... 为筛选出白银市干旱半干旱区荞麦的适宜种植行距,以平荞2号为指示品种,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行距对荞麦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与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的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株高(r=0.774**)、分枝数(r=0.623*)、产量(r=0.358)、主茎节数(r=0.312)、千粒重(r=-0.131)、单株粒重(r=-0.354)。总的来看,行距与株高、分枝数、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播量120万粒/hm2的条件下,种植行距为25 cm时荞麦折合产量最高,为2191.20 kg/hm2,与行距为20、30 cm的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与行距为15 cm的处理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种植行距 主要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干旱半干旱区
下载PDF
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
5
作者 訾金爽 李四方 +1 位作者 汪芳芳 郑文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1169,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本研究利用AMMI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软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及吸水率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 为了深入研究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本研究利用AMMI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软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及吸水率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AMMI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濉溪和新马桥生态试点能够较好地分辨品种湿面筋含量,区分品种面团稳定时间的最佳地点是太和生态试点,阜阳生态试点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品种的吸水率,能较好地区分蛋白质含量的生态试点是新马桥。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表现好的品种是瑞华麦516、天益科麦5号;湿面筋含量中较稳定的品种是华成863和瑞华麦516;天益科麦5号是蛋白质含量平均值较高且较稳定的品种。相对而言,天益科麦5号具有广适、稳定且品质性状优良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AMMI模型 主要品质性状 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 稳定性
下载PDF
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蔡诗怡 虞慧芳 +4 位作者 王建升 祝彪 沈钰森 顾宏辉 盛小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33,共7页
“坐球高度”是评价花椰菜品种是否适合机械化采收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为了解析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的遗传规律,使用早熟、紧实型花椰菜F 7代自交系ZAASC4101与芥蓝F_(6)代自交系ZAASJ1401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_(1)、P_(2)、F_(1)、F_... “坐球高度”是评价花椰菜品种是否适合机械化采收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为了解析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的遗传规律,使用早熟、紧实型花椰菜F 7代自交系ZAASC4101与芥蓝F_(6)代自交系ZAASJ1401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_(1)、P_(2)、F_(1)、F_(2)、B_(1)、B_(2)的6个联合世代群体,利用主茎高度(六世代群体)和叶痕间距(F_(2)群体)两个指标来锚定“坐球高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F_(2)群体中主茎高度与叶痕间距数值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52),并且这两个指标均为连续性的近似正态分布,符合数量遗传的特征;主茎高度的六世代群体遗传分析和叶痕间距的F_(2)群体遗传分析结果均表明,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表明该性状主要受两对主基因+多个微效基因的控制,并且遗传率达到97.84%。因此,可以利用连锁分子标记在早期世代对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进行辅助选择和遗传改良。综上,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定位和挖掘控制花椰菜“坐球高度”性状的关键基因,最终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育成适宜机械化采收的花椰菜新品种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坐球高度 六世代群体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数量性状
下载PDF
中国主栽葡萄芽变品种及其性状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文 徐文清 +2 位作者 付广清 上官凌飞 房经贵 《落叶果树》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芽变选种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周期短和进程快的育种方法。中国通过芽变选种选育的葡萄品种较多,对夏黑、巨峰等主栽品种的芽变品种及其性状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 葡萄 主栽品种 芽变 芽变性状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叶片皱缩性状的遗传分析
8
作者 叶雪莲 陈靖雯 +2 位作者 姚祥坦 权新华 黄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684-3694,共11页
【背景】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mpestrisL.ssp.chinensis(L.)Makino)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栽培的叶菜类蔬菜作物。在叶片性状中,叶面的皱缩是不结球白菜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不仅决定不结球白菜的外观商品性,... 【背景】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mpestrisL.ssp.chinensis(L.)Makino)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栽培的叶菜类蔬菜作物。在叶片性状中,叶面的皱缩是不结球白菜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不仅决定不结球白菜的外观商品性,还因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而对其产量、营养品质、抗逆性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目前对该性状的遗传和形成机制尚无清晰认识,从而限制了对该性状的高效遗传改良。【目的】对不结球白菜的叶片皱缩性状进行数量化描述,探究不结球白菜叶片皱缩性状的遗传和形成机制,提高对该性状的高效选择和调控,从而指导不结球白菜的育种工作。【方法】以不结球白菜中叶片皱缩明显的塌菜(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var.rosularisTsen et Lee)为亲本之一构建6个不同F2群体,通过指标“最大叶叶面凸起数量”在莲座期对F2植株进行叶片皱缩性状的量化,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对这一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F2群体单株间叶片皱缩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呈现连续性变化,拟分布曲线呈现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计算方法对叶片皱缩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显示不结球白菜叶片皱缩性状的最佳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2MG-ADI),主基因遗传率为99.08%,第1主基因的显性效应使皱缩程度减弱,而第2主基因的显性效应使皱缩程度加强,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导致叶片皱缩程度加深。两主基因加性×加性互作效应、加性×显性互作效应对叶片皱缩程度起到减效作用,显性×加性、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对性状呈现增益效果。【结论】不结球白菜叶片皱缩性状是由2对主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主基因在该性状的形成调控中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叶片皱缩性状 数量性状 塌菜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下载PDF
适宜福清市种植的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筛选
9
作者 薛扳佟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福清市种植的优质甘薯品种,于2023年引进10个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广薯87作为对照,开展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泉薯19丰产性好,产量位居第1位,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薯块大小均匀,薯身光滑,食味品质优;莆薯12... 为筛选出适宜福清市种植的优质甘薯品种,于2023年引进10个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广薯87作为对照,开展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泉薯19丰产性好,产量位居第1位,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薯块大小均匀,薯身光滑,食味品质优;莆薯12丰产性好,产量位居第2位,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较多,薯块较大,商品薯率、干物率和淀粉率高;龙薯601丰产性好,产量位居第3位,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较多,薯块大小中等,商品薯率较高,食味品质较优;以上3个品种综合表现突出,可进一步在福清市扩大示范;福宁紫5号丰产性较好,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大小均匀,食味品质良好;普薯32和榕紫薯1号虽较对照减产,但薯块大小均匀,薯身光滑,商品薯率、干物率和淀粉率较高,食用品质较优;以上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建议继续开展田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优质食用型 品种比较 主要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化学调控剂对旱地冬小麦主要性状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10
作者 尤艳蓉 李世成 纪粉霞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27-530,共4页
为探索化学调控剂在冬小麦生育进程中的作用,利用吨田宝或磷酸二氢钾分别在冬前3~4叶期、起身期和灌浆初期处理小麦,观察其对生育期、生育动态、主要性状和产量等效应。结果表明,在冬前3~4叶期喷施化学调控剂可以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 为探索化学调控剂在冬小麦生育进程中的作用,利用吨田宝或磷酸二氢钾分别在冬前3~4叶期、起身期和灌浆初期处理小麦,观察其对生育期、生育动态、主要性状和产量等效应。结果表明,在冬前3~4叶期喷施化学调控剂可以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构建冬前壮苗;冬前3~4叶期和起身期同时喷施更利于增加有效分蘖、降低株高防止倒伏。起身期和灌浆初期同时喷施化学调控剂可有效增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产量,且喷施吨田宝效果总体好于喷施磷酸二氢钾。冬前3~4叶期、起身期和灌浆初期同时喷施吨田宝750 mL/hm^(2)兑水225 kg处理冬小麦折合产量最高,为5573.33 kg/hm^(2),较喷清水对照增产10.00%。综上,冬前3~4叶期、起身期和灌浆初期喷施吨田宝750 mL/hm^(2)更利于冬小麦优质高产,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控剂 冬小麦 主要性状 产量
下载PDF
肃州区‘蓝蜜’西梅丰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杨娟 于加明 +2 位作者 徐文潮 王洁玉 茹荡忠 《北方果树》 2024年第5期33-36,共4页
肃州区引进西梅新品种‘蓝蜜’后陆续引进‘红喜梅’‘法兰西’等品种,经过20多年的栽培发展,‘蓝蜜’表现最优,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害,幼树易成花,自花结实好,连续结果能力强,早果丰产。果实颜色独特,含糖量高达20%以上,... 肃州区引进西梅新品种‘蓝蜜’后陆续引进‘红喜梅’‘法兰西’等品种,经过20多年的栽培发展,‘蓝蜜’表现最优,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害,幼树易成花,自花结实好,连续结果能力强,早果丰产。果实颜色独特,含糖量高达20%以上,是市场前景较好的高端商品果。肃州区2020年大面积推广‘蓝蜜’,目前种植面积达348 hm^(2),挂果面积200 hm^(2),已成为肃州区主要发展的经济林果优势树种之一。该品种的种植对调整肃州区林果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总结出西梅‘蓝蜜’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蜜’西梅 主要性状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区不同年代审定品种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星邈 谢建国 +4 位作者 郑海洋 郭梦瑶 赵雨轩 王曙明 张井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析,对于指导大豆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1941—2019年东北春大豆区育成的33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信息,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春大豆区大豆品种随着年代增加,平均分枝数降低,1940s最高,3.50个,2010s最低,降至0.86个。平均株高在1980s之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之后平稳上升,2010s最高,为88.20 cm,1950s最低,为73.50 cm。平均生育期在20世纪70年代最长,为123.86 d,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10s降至116.67 d。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只在20世纪60~70年代间有所升高,其他相邻年代间均呈下降趋势,在1940s最高,为41.40%,在2010s降至39.48%,平均脂肪含量波动较大,在1940s最高,为21.90%,1990s最低,为20.05%。平均百粒重在1990s最高,达到21.03 g,之后呈下降趋势,在2010s最低,为19.17 g。平均单产随年代变化持续增加,由1940s的1770.00 kg·hm^(-2)增长到2857.06 kg·hm^(-2)。育成品种的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大豆育种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区 不同年代 主要性状 演变分析
下载PDF
加工型辣椒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娅楠 程志芳 +4 位作者 常晓轲 董晓宇 刘勇鹏 王丹 姚秋菊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64,共6页
为了提高加工型辣椒优势组合的选配概率,以5个不同来源的辣椒材料作为亲本(P_(1)~P_(5)),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p(p+1)/2]组配杂交组合,对亲本和F1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单... 为了提高加工型辣椒优势组合的选配概率,以5个不同来源的辣椒材料作为亲本(P_(1)~P_(5)),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p(p+1)/2]组配杂交组合,对亲本和F1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株高和株幅的杂种优势潜力较大。果肉厚度和茎粗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80%和12.25%。配合力分析表明,P_(4)可以作为培育出单株结果数较多品种的亲本;P_(5)可以作为培育出大果、高产品种的亲本;P_(1)×P_(2)为单果质量较大的杂交组合;P_(1)×P_(4)为株高和株幅较大、果肉厚度较小、单株结果数多的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和果实横径的狭义遗传力大于90%,受加性效应控制;株幅和茎粗的环境方差均大于遗传方差。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单株产量与果肉厚度、果实横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加工型辣椒育种进程中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型辣椒 双列杂交 主要性状 遗传效应
下载PDF
不同甘蔗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的生长表现简报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亚伟 覃振强 +3 位作者 李德伟 李涛 梁阗 高轶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甘蔗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的生长表现及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为甘蔗高产高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桂糖29号、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9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为试材,比较各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 [目的]探讨不同甘蔗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的生长表现及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为甘蔗高产高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桂糖29号、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9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为试材,比较各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伸长期株高生长量及成熟期株高、茎径、单茎重和锤度等农艺性状。[结果]不同甘蔗品种伸长期主茎株高均大于一级分蘖茎,其中桂糖42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前期生长较快,主茎与分蘖茎株高差异显著;桂糖29号、桂糖44号和桂糖49号主茎和一级分蘖茎伸长中期生长较快,后期与桂糖42号、桂柳05136、新台糖22号的生长差异逐渐缩小。成熟期各品种主茎株高、茎径和单茎重均大于一级分蘖茎,株高除桂柳05136、茎径除桂糖49号、单茎重除桂糖44号外,主茎与一级分蘖茎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主茎单茎重分别比一级分蘖茎提高了19.31%~41.73%,其中桂糖42号增幅最大,达41.73%,桂柳05136增幅最小,为19.31%;各品种主茎锤度均大于或等于一级分蘖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桂糖42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伸长前期生长快、封行早,可适当加大下种量,确保基本苗;而桂糖29号、桂糖49号和桂糖44号生长慢、封行迟,可适当减少下种量,促早期分蘖,以提高甘蔗产量和含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主茎 分蘖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尖把王’与‘尖把梨’主要性状的比较
15
作者 王家珍 蔡忠民 +4 位作者 李宏军 姜晓艳 王杰 于福海 沙守峰 《北方果树》 2023年第5期24-26,共3页
以‘尖把梨’为对照,对大果芽变‘尖把王’的主要性状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表明,‘尖把王’与‘尖把梨’物候期基本一致,树体和枝条节间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尖把王’当年生新梢变粗,较‘尖把梨’增加24.6%。‘尖把王’叶片变长变宽变厚,... 以‘尖把梨’为对照,对大果芽变‘尖把王’的主要性状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表明,‘尖把王’与‘尖把梨’物候期基本一致,树体和枝条节间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尖把王’当年生新梢变粗,较‘尖把梨’增加24.6%。‘尖把王’叶片变长变宽变厚,百叶变重,依次较‘尖把梨’增加16.2%、20.9%、21.4%、26.6%,而叶柄长二者无显著差异;‘尖把王’的花瓣变长变宽、花冠直径加大,依次较‘尖把梨’增加32.0%、20.8%、10.8%,而花柄长、直径无显著差异;‘尖把王’果实的单果重变重,是‘尖把梨’的2.2倍,纵、横径变大,分别比‘尖把梨’增加26.4%、37.0%;果心占比减小13.1%;‘尖把王’果实石细胞、总酸含量降低,比‘尖把梨’降低0.07%和0.35%,而果皮厚度、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把王 尖把梨 主要性状
下载PDF
大菊品种花期和主要观赏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志慧 张玉鸽 +7 位作者 高康 田园凯 张秋玲 方志军 王朔 刘昊 季玉山 戴思兰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以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大菊品种自然群体及7个杂交群体为实验材料,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开花期和7个主要观赏性状的变异特点及其相关性,为筛选杂交亲本和选育早花优良品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大菊自然群体的8个性... 以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大菊品种自然群体及7个杂交群体为实验材料,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开花期和7个主要观赏性状的变异特点及其相关性,为筛选杂交亲本和选育早花优良品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大菊自然群体的8个性状中,除开花期外,其余性状变异系数均高于1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开花期和封顶叶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开花持续期与开花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舌状花轮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群体的8个性状中,除开花期外,变异系数均高于15%,但各杂交群体的开花期性状变异系数明显高于自然群体;杂交群体Ⅲ和Ⅴ的瓣型与花色更为丰富,且花期也较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开花期和瓣型、舌状花轮数、封顶叶片数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和花色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开花持续期和舌状花轮数、舌状花数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和瓣型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和花色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开花期和开花持续期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有性杂交可以获得开花期变异更广泛的子代植株,从而筛选开花期更早的大菊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菊 花期性状 主要观赏性状 变异 相关性
下载PDF
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学习范式转型:建立主体责任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27,35,共8页
对于学习目标及其价值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目标的基础。学习个体的个人特质与认知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容易导致理解的不一致性,并通过学习的结果商数体现出来。从学习的视角理解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构建有利于促进个体发挥主... 对于学习目标及其价值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目标的基础。学习个体的个人特质与认知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容易导致理解的不一致性,并通过学习的结果商数体现出来。从学习的视角理解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构建有利于促进个体发挥主体性的学习生态,建立具有相同学习价值追求的共同体,以高品质发展作为共同理想,建立相互信任与尊重,推动个体形成主体责任。学习空间设计需要尊重学习个体的身体、生理与心理等特质,具备调整功能,让学习个体能够具身参与学习、具生参与学习、具心参与学习,推动学习从形式向范式转型。范式的形成是因为实践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并且范式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实践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范式就可能会转型。学习范式的转型依赖于研究与实践领域形成关于学习的共同认识,并有助于促进认识的发生,但外部支持条件的变化才可以让转型的理念转化为实践。重构的新型学习范式,应当能够唤醒学习个体的主体意识,主动发挥学习的主体决策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数字化转型 学习空间 学习范式 主体责任 学习决策 结果商数 身生心特质
下载PDF
2017—2022年焦作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金艳 李金峰 +5 位作者 李林峰 王士苗 周晓超 刘骏 牛秀丽 杜立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情况及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焦作及同一生态地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2022年焦作小麦区域试验694个参试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 【目的】分析近年来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情况及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焦作及同一生态地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2022年焦作小麦区域试验694个参试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对生育期、基本苗、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和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参试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7%~20.23%,平均为13.19%,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460~2.0838,平均为1.9561。小麦产量整体水平较高,不同年份的小麦产量在5125.92~8602.19 kg/ha,有效穗数在742.70万~551.05万穗/ha,穗粒数高于31粒(2018年除外),千粒重为43.39~50.10 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与产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粒数(r=0.556)>基本苗(r=-0.460)>生育期(r=0.412)>千粒重(r=0.387)>株高(r=0.158)>有效穗数(r=-0.05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表现为穗粒数(r=0.629)>生育期(r=0.462)>有效穗数(r=0.363)>千粒重(r=0.342)>基本苗(r=-0.297)>株高(r=0.1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贡献大小依次为穗粒数(0.5970)>生育期(0.5054)>基本苗(∣-0.4563∣)>千粒重(0.4068)>株高(0.2015)>有效穗数(∣-0.0402∣);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和有效穗数为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结论】综合分析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今后小麦育种和生产中应注重产量三要素间的协同平衡,通过育种和栽培手段稳定并增加小麦穗粒数是焦作及同一生态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主要农艺性状 产量 焦作
下载PDF
银杏叶产量性状和莽草酸途径主要代谢物含量株间变异及叶用单株选择
19
作者 尤晨曦 刘玉华 +1 位作者 余鹏飞 郁万文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3,共11页
[目的]研究莽草酸途径中银杏叶主要代谢物含量及叶产量性状的株间差异,并筛选叶用和特异单株,为银杏莽草酸途径主要代谢物代谢研究和定向培育提供材料。[方法]以55个银杏单株为材料,分析了银杏叶产量性状(单叶面积、单叶干质量、比叶干... [目的]研究莽草酸途径中银杏叶主要代谢物含量及叶产量性状的株间差异,并筛选叶用和特异单株,为银杏莽草酸途径主要代谢物代谢研究和定向培育提供材料。[方法]以55个银杏单株为材料,分析了银杏叶产量性状(单叶面积、单叶干质量、比叶干质量、单位枝长叶干质量)及莽草酸途径主要代谢物(莽草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总黄酮)含量的株间差异及相关性,基于叶产量性状、主要代谢物含量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多层次筛选出特异单株。[结果]1)银杏叶产量性状和莽草酸途径主要代谢物含量的9个指标在株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变异系数均超过10%。2)单叶面积与莽草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比叶干质量分别与莽草酸含量、色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酪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单位枝长叶干质量分别与酪氨酸含量、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基于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的排名前五的单株(23#、24#、20#、29#、34#)的单叶面积、单叶干质量、比叶干质量、单位枝长叶干质量、莽草酸含量、色氨酸含量、酪氨酸含量、苯丙氨酸含量、总黄酮含量的均值比排名后五位的单株(49#、1#、2#、43#、51#)的均值分别提高了41.93%、99.39%、40.47%、53.87%、19.40%、44.87%、49.75%、27.79%、13.26%;基于叶产量性状筛选出高叶产量单株7个(20#、21#、23#、24#、32#、34#、36#),低叶产量单株11个(1#、2#、9#、13#、17#、22#、25#、35#、37#、51#、56#);基于莽草酸途径主要代谢物含量筛选出主要代谢物含量高的单株4个(24#、27#、28#、35#),主要代谢物含量低的单株8个(1#、2#、3#、10#、16#、42#、53#、56#)。[结论]参试银杏单株的叶产量性状、莽草酸途径主要代谢物含量在株间存在丰富遗传差异,筛选潜力大;基于叶产量性状、主要代谢物含量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多层次筛选出特异单株,为定向培育特异用途的专类园及莽草酸途径主要代谢物代谢研究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叶产量性状 主要代谢物 叶用单株选择
下载PDF
玉米F2群体轴部相关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20
作者 于冲 张凤云 +1 位作者 黄浩 路运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5期13-20,共8页
本研究采用遗传模型预测的方法,探究玉米轴部性状的遗传机理,以期为育种家指明育种方向,提高育种效率。以FBHJ和MBUB两亲本组配的含390个家系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分离分析软件包中的F2单世代分析方法,对其穗轴长、粒长、穗轴粗... 本研究采用遗传模型预测的方法,探究玉米轴部性状的遗传机理,以期为育种家指明育种方向,提高育种效率。以FBHJ和MBUB两亲本组配的含390个家系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分离分析软件包中的F2单世代分析方法,对其穗轴长、粒长、穗轴粗、粒宽、穗轴重、百粒重、粒厚等7个轴部相关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轴粗、粒长、粒宽3个性状最适遗传模型为A-0,即无主基因遗传;穗轴重和粒厚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符合B-1模型;穗轴长和百粒重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最适模型分别为A-1、A-3,各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介于28.37%~59.11%,其中百粒重性状的遗传率最大。各性状均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Y)对其他农艺性状的回归方程为Y=-57.126+0.176X1+3.069X2+2.890X3+5.108X4,拟合度为0.723。通径分析中粒宽的间接作用和粒长的直接作用表现最大。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轴部性状的遗传解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分析 农艺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F2群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