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考虑断层距的桥梁风险分析
1
作者 李喜梅 苏润田 +1 位作者 李明睿 母渤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为了提高震害预测和结构震后性能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出了一种考虑断层距衰减的主余震序列构造方法,并使用该方法构造了50组相关场地的地震动;以一座三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使用OpenSees抗震分析软件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采用改进的... 为了提高震害预测和结构震后性能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出了一种考虑断层距衰减的主余震序列构造方法,并使用该方法构造了50组相关场地的地震动;以一座三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使用OpenSees抗震分析软件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采用改进的Park-Ang损伤指标建立易损性曲线,分析断层距对连续梁桥在不同设防主余震序列下的损伤指数和破坏概率的影响;提出震后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考虑断层距的主余震序列对桥梁结构的震后风险性影响。结果表明:余震的发生导致结构的损伤概率提高了10倍以上;在断层距10 km范围内的结构发生中度及以上破坏的风险性较大;提高设防地震等级能有效避免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发生严重或倒塌破坏;在震后救援和重建时考虑断层距的影响可以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主余震序列 断层距 易损性分析 风险性分析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塔尔寺中心大塔响应研究
2
作者 张建钰 石玉成 +3 位作者 刘琨 刘北 李韬 池佩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5-664,共10页
目前对建筑结构进行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表明,主震过后的余震往往会造成结构损伤的累积,导致结构裂缝扩展甚至倒塌,但主余震分析在土遗址的分析中却应用较少。以锁阳城塔尔寺中心大塔为研究对象,基于目标谱匹配方法选取6条... 目前对建筑结构进行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表明,主震过后的余震往往会造成结构损伤的累积,导致结构裂缝扩展甚至倒塌,但主余震分析在土遗址的分析中却应用较少。以锁阳城塔尔寺中心大塔为研究对象,基于目标谱匹配方法选取6条自然地震动记录调幅,进行单一主震与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加速度与位移响应沿佛塔高度的变化趋势在主震作用与余震作用下基本一致,加速度与竖向位移最大值位于佛塔顶点,而水平位移最大值位于覆钵体与塔身结合处;结构在主震作用下产生塑性损伤后,余震会扩大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且损伤严重的部位扩大效果最明显。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塔尔寺中心大塔的薄弱位置,提出在合适部位进行支护加固等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土遗址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主余震序列作用对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3
作者 曾庆立 管民生 +1 位作者 王森 杜宏彪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10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14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 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10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14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等作为表征地震动强度的指标,计算了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及仅主震作用下的结构塑性耗能、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增量损伤比及Karl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塑性耗能及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特点和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增量损伤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余震序列作用加剧了结构损伤,其塑性耗能增量平均达24%~28%;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少。基于塑性耗能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与PGV、SED、SI等速度相关的地震动强度表征指标均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可考虑作为选择和调整主余震序列作用地震波的指标;基于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则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剪力墙结构 动力响应 主余震序列作用 塑性耗能 残余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基于等损伤的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PGA放大系数谱研究
4
作者 雍飞 公茂盛 杨游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4-592,共9页
大地震发生后往往会伴随强余震发生,强烈余震会加重结构的破坏程度,在抗震设计及结构损伤评估中考虑余震的影响是一重要课题。采用NGA-West2数据库建立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记录数据集,基于损伤等效思想定义主余震作用下PGA放大系数α,针... 大地震发生后往往会伴随强余震发生,强烈余震会加重结构的破坏程度,在抗震设计及结构损伤评估中考虑余震的影响是一重要课题。采用NGA-West2数据库建立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记录数据集,基于损伤等效思想定义主余震作用下PGA放大系数α,针对单自由度体系结构,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建立不同相对强度、不同场地条件下平均PGA放大系数谱,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构建PGA放大系数谱的预测方程,分析统计结果的离散性。结果表明:PGA放大系数谱受场地条件影响较小,受主余震相对强度影响显著;放大系数谱值随周期增大而减小。谱预测方程能够提供目标损伤下结构的主震PGA放大需求,并可以作为设计谱调整系数使用,以实现在结构抗震设计及结构损伤评估中考虑余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 单自由度体系 峰值加速度 相对强度
下载PDF
考虑主余震强度比和主震损伤状态的RC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5
作者 宋鹏彦 王晨 赵仰康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5,共12页
大量的地震灾害经验表明:余震可能会对结构造成不可忽略的“二次损伤”,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规范均未明确规定在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考虑余震作用。因此,本文以易损性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将余震纳入到易损性分析框架中。选取40条真实记... 大量的地震灾害经验表明:余震可能会对结构造成不可忽略的“二次损伤”,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规范均未明确规定在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考虑余震作用。因此,本文以易损性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将余震纳入到易损性分析框架中。选取40条真实记录到的主余震序列作为结构地震输入,采用修正的Park-Ang损伤指数描述结构的损伤,从两种角度评估余震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1)将主余震序列看成一条延长的地震动,直接作为结构的地震动输入,考虑4种主余震强度比IM_(A)/IM_(M)(IM即intensity measure),通过建立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2)定义4种主震损伤状态,首先,将主震记录作为输入得到主震损伤结构;其次,对4种主震损伤结构进行余震倒塌易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对增大结构的易损性,当IM_(A)/IM_(M)=0.5~1.2时,结构易损性曲线的中值IM_(M)平均降低了2.6%~26.7%;当经历主震后结构的损伤指数为0.1~0.7时,后续抵抗余震倒塌的能力降低了0.63%~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地震易损性 修正的Park-Ang指数 主余震强度比 主震损伤状态
下载PDF
The 20 April 2013 Lushan, Sichuan, mainshock, and its aftershock sequence: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21
6
作者 Jianshe Lei Guangwei Zhang Furen Xie 《Earthquake Science》 2014年第1期15-25,共11页
Using the double-difference relocation algo- rithm, we relocated the 20 April 2013 Lushan, Sichuan, earthquake (Ms 7.0), and its 4,567 aftershocks recorded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20 April and May 3, 2013. Our res... Using the double-difference relocation algo- rithm, we relocated the 20 April 2013 Lushan, Sichuan, earthquake (Ms 7.0), and its 4,567 aftershocks recorded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20 April and May 3, 2013.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aftershocks are relocated between 10 and 20 km depths, but some large aftershocks were relocated around 30 krn depth and small events extended upward near the surface. Vertical cross sections illustrate a shovel-shaped fault plane with a variable dip angle from the southwest to northeast along the fault. Furthermore, the dip angle of the fault plane is smaller around the mainshock than that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along the faul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may be easy to generate the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place having a small dip angle of the fault, which is somewhat similar to the genesi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Lushan mainshock is underlain by the seismically anomalous layers with low-Vp, low-Vs, and high-Poisson's ratio anomalies, possibly suggesting that the fluid-filled fractured rock matrices might signifi- cantly reduce the effective normal stress on the fault plane to bring the brittle failure.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Lushan and Wenchuan aftershocks is suspected to be vulnerable to future seismic risks at greater depths, if a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han mainshock Aftershock sequence Double-difference algorithm - Shovel-shaped structure Variable dip angle
下载PDF
Hysteretic energy prediction method for 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s 被引量:1
7
作者 Zhai Changhai Ji Duofa +3 位作者 Wen Weiping Li Cuihua Lei Weidong Xie Lil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277-291,共15页
Structures located in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s may be subjected to mainshock-aftershock(MSAS)sequences.present study selected two kinds of MSAS sequences,with one aftershock and two aftershocks,respectively.The af... Structures located in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s may be subjected to mainshock-aftershock(MSAS)sequences.present study selected two kinds of MSAS sequences,with one aftershock and two aftershocks,respectively.The aftershocksThe MSAS sequence with one aftershock exhibited a 10%to 30%hysteretic energy increase,whereas the MSAS sequence with two aftershocks presented a 20%to 40%hysteretic energy increase.Finally,a hysteretic energy prediction equation is proposed as a function of the vibration period,ductility value,and damping ratio to estimate hysteretic energy for 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steretic energy 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s SDOF system relative intensity prediction equation
下载PDF
边坡主震响应方向性及余震效应的离心模型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超 管龙华 +1 位作者 何健健 汪玉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5-1293,共9页
对含倾斜基岩面的砂土边坡开展50倍重力的离心模型振动台试验,探究主余震序列作用下边坡响应与变形的变化特征。首先通过响应的时程分析和谱分析讨论主震边坡加速度的放大效应,接着借助刚性楔形滑体模型解释主震响应方向性与放大系数的... 对含倾斜基岩面的砂土边坡开展50倍重力的离心模型振动台试验,探究主余震序列作用下边坡响应与变形的变化特征。首先通过响应的时程分析和谱分析讨论主震边坡加速度的放大效应,接着借助刚性楔形滑体模型解释主震响应方向性与放大系数的关系和截断效应产生的机理,最后通过累积变形探讨余震效应及其影响状况。研究表明,放大效应是一个与频率有关的量,随着高程的增加低频部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放大。而按照PGA定义的放大系数需要结合考虑边坡顺-逆坡向不同所导致的响应方向性问题,截断效应及其与响应方向性的关系则体现了边坡变形与响应的耦合作用。余震效应的分析指出某些部位因余震导致的总位移增量可以与主震引起的变形量相当,在工程设计中应当考虑余震的附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离心模型试验 砂土边坡 放大效应 截断效应
下载PDF
考虑主余震序列作用的砌体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强 夏贇 +1 位作者 赵文洋 郭倩勤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1,共10页
鉴于我国砌体结构抗震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砌体结构易损性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汶川地震中1栋典型砌体房屋为依托,开展考虑主余震序列作用的砌体结构易损性研究。首先,建立了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从结构动力特性与损伤... 鉴于我国砌体结构抗震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砌体结构易损性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汶川地震中1栋典型砌体房屋为依托,开展考虑主余震序列作用的砌体结构易损性研究。首先,建立了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从结构动力特性与损伤等方面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其次,选取整体损伤耗能作为结构性能参数,并给出了对应不同破坏等级的结构整体损伤耗能界限值;最后,基于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不同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层间位移角,整体损伤耗能更适用于描述余震对结构的累积损伤效应;随着结构主震损伤程度的加深,余震对结构造成的影响越明显,且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呈现出比主震单独作用下高一个破坏等级的趋势;当ΔPGA小于0.6时,结构的极限状态超越概率最大增幅不超过10%,此时余震的影响较小;当ΔPGA大于0.6时,结构的极限状态超越概率最大增幅可达到33.1%,此时余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砌体结构 IDA分析 整体损伤耗能 易损性分析
下载PDF
余震持时特性对高烈度区渡槽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社荣 刘文杰 +1 位作者 杜敏 王超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0-859,共10页
主震发生后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多次余震,长持时余震是否会对主震受损后的高烈度区渡槽结构造成额外损伤仍需探讨.以滇中引水工程某典型梁式渡槽为工程实例,建立渡槽-水-支座-支撑结构全耦合有限元模型.基于能量持时的定义,以设计反应谱为... 主震发生后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多次余震,长持时余震是否会对主震受损后的高烈度区渡槽结构造成额外损伤仍需探讨.以滇中引水工程某典型梁式渡槽为工程实例,建立渡槽-水-支座-支撑结构全耦合有限元模型.基于能量持时的定义,以设计反应谱为基础,从PEER强震数据库中选择长持时和短持时地震动记录来构造主、余震地震序列,对渡槽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充分考虑主震作用后渡槽的初始损伤状态,提出了渡槽损伤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持时的余震对主震受损后渡槽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余震持时特性对主震受损渡槽的抗震性能有显著影响,长持时余震对主震受损后渡槽结构造成更严重的累积损伤,在渡槽动力响应分析中不容忽视.因此,在渡槽地震安全评估和抗震设计时,除需考虑余震的频谱特性和幅值外,还应重点考虑持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 余震 持时特性 主、余震地震序列 累积损伤
下载PDF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砌体结构累积损伤分析
11
作者 周强 肖晖 +2 位作者 陈东 余天昀 赵文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0-777,共8页
一次强震过后通常伴随有多次余震发生,多次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震害往往比单独主震作用时更为严重。为探索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砌体结构的累积损伤,对已开展的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 一次强震过后通常伴随有多次余震发生,多次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震害往往比单独主震作用时更为严重。为探索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砌体结构的累积损伤,对已开展的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真实的主余震地震动对原型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以最大层间位移角、结构损伤耗能作为损伤指标,对比分析了主余震序列对结构累积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损伤耗能对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更敏感;结构损伤耗能受主震和余震强度的影响,其结构损伤耗能比与主震强度大致呈二次关系,与余震强度大致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数值模拟 振动台试验 结构损伤耗能 累积损伤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增量损伤与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宁 徐建 +2 位作者 潘鹏 王国波 王鸿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3-211,共9页
强震过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余震会对主震损伤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针对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多是基于单次主震作用,对余震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为研究主余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性能劣化及增量损伤,以2层3跨地铁车站为原型建立土-地... 强震过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余震会对主震损伤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针对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多是基于单次主震作用,对余震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为研究主余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性能劣化及增量损伤,以2层3跨地铁车站为原型建立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模型,选取14次真实地震中的85组天然主震记录和对应的主余震序列为输入,对比研究了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考虑主余震作用时地下结构的地震损伤程度一般要比仅考虑主震作用时严重,但其增量幅度及扩展范围与主余震序列峰值加速度比ξ、地震动特性和主余震“极性”等因素有关;由于地下结构的损伤累计效应,在相近主余震峰值强度作用下(ξ≈1.0),地铁车站在余震时的层间位移反应较主震更大;当主震与余震的峰值加速度相差较大时(ξ≥1.4),余震对结构造成的附加损伤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主余震 抗震性能 地震损伤 增量损伤
下载PDF
钢筋锈蚀与余震对RC框架结构地震损伤与易损性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周洲 于晓辉 +1 位作者 吕大刚 韩淼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3-213,256,共12页
为量化钢筋锈蚀与余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选取两栋按我国现行规范设计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未锈蚀和由低到高三种不同锈蚀率(5%、10%和15%)的四种工况,采用真实主余震序列作为输入,选取Par... 为量化钢筋锈蚀与余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选取两栋按我国现行规范设计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未锈蚀和由低到高三种不同锈蚀率(5%、10%和15%)的四种工况,采用真实主余震序列作为输入,选取Park-Ang损伤指数作为结构损伤指标,开展了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未锈蚀与锈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损伤评估与易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锈蚀率的提高加剧了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结构累积损伤,其增长率最大可超过50%。由钢筋锈蚀单一因素引起的结构损伤在主余震累积损伤中的占比最高可超过30%。此外,钢筋锈蚀因素会导致结构的主余震易损性曲线发生显著提升。当锈蚀率较大时,钢筋锈蚀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与余震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相接近。钢筋锈蚀和余震两个因素的耦合作用会使结构的易损性水平发生更为显著的提升。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主余震性能评估中考虑钢筋锈蚀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钢筋锈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损伤分析 易损性分析
下载PDF
带非对称阻尼器的柔性支撑框架主余震作用分析
14
作者 谷子 樊圆 +1 位作者 袁苗苗 卢文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研究主余震耦合作用下具有非对称弹塑性特征的非对称摩擦阻尼器(asymmetrical friction damper, AFD)对柔性支撑框架结构的减震作用。传统扁钢柔性支撑(tension-only brace, TOB)存在松弛问题导致柔性支撑结构在主余震耦合作用下性能严... 研究主余震耦合作用下具有非对称弹塑性特征的非对称摩擦阻尼器(asymmetrical friction damper, AFD)对柔性支撑框架结构的减震作用。传统扁钢柔性支撑(tension-only brace, TOB)存在松弛问题导致柔性支撑结构在主余震耦合作用下性能严重退化。研究表明:AFD适用于柔性支撑结构,具有非对称弹塑性特征,静摩擦阶段发挥非线性“自拉紧”效应,提供较大的恢复力;在滑动摩擦阶段提供稳定的附加阻尼。该研究对静摩擦阶段和滑动摩擦阶段分别给出了简化模型,对滑动摩擦阶段给出附加阻尼比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AFD的拉紧保护模式和阻尼耗能模式。对比分析柔性支撑框架结构TOB方案和2种AFD方案的主震和主余震耦合弹塑性时程反应,TOB方案在中震主余震及大震主震下屈服,而在大震主余震分析下松弛导致结构破坏,证实柔性支撑结构在主余震耦合作用下存在较大风险;而2种AFD方案可有效保护结构,拉紧保护模式为结构提供更高的减震上限,阻尼耗能模式同样有效防止TOB过度松弛,在主余震作用下提升结构减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阻尼器 非对称弹塑性模型 柔性支撑(TOB) 主余震耦合 非线性动力分析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典型六层RC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15
作者 林天成 陈灯红 +2 位作者 刘云龙 贺路翔 潘子悦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6-1056,共11页
为研究RC框架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易损性,以一典型六层RC框架结构为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和易损性分析,进行不同主余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不同性能状态下超越概率的对比分析。选取10条满足场地条件的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分别以反应谱加速... 为研究RC框架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的易损性,以一典型六层RC框架结构为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和易损性分析,进行不同主余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不同性能状态下超越概率的对比分析。选取10条满足场地条件的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分别以反应谱加速度为强度指标(I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损伤指标(DM),对IDA曲线簇进行分位分析。依据地震强度指标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并根据已定义的结构性能水准对框架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和主余震作用相对于单向主震作用都会增加结构的易损性指数;结构在遭遇地震强度Sa(T1,5%)=0.5g时,余震造成易损性指数的上限值、平均值和下限值分别增幅6.3%、8.5%、11.5%;双向地震相对于单向地震造成易损性指数的上限值、平均值和下限值分别增幅15.5%、20.1%、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主余震序列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地震动强度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16
作者 靳天姣 王纯 +2 位作者 于海丰 郝贵强 李志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4-212,共9页
为研究余震对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钢框架-拉链柱式中心支撑结构和传统钢框架-人字形中心支撑结构为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2种结构在主余震、主震作用下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对比了2种结构地震易损性差异,根据抗... 为研究余震对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钢框架-拉链柱式中心支撑结构和传统钢框架-人字形中心支撑结构为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2种结构在主余震、主震作用下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对比了2种结构地震易损性差异,根据抗倒塌储备系数评价了2种结构的抗倒塌性能。结果表明:余震会增加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其影响程度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变大而增加;与人字形中心支撑结构相比,拉链柱式中心支撑结构在高强度地震下处于重度损伤和倒塌2种极限状态时的失效概率更低,抗倒塌储备系数更大,抗倒塌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 中心支撑结构 失效概率 地震易损性 抗倒塌性能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错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17
作者 武倩倩 刘德稳 +3 位作者 赵甜鸽 郑艳萍 张远 雷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9,129,共9页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是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体系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强主震发生后会伴随着大量的余震出现,余震会使结构造成更大损伤。研究新型错层隔震结构分别在单独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与损伤,采用ETABS有限元软件建...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是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体系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强主震发生后会伴随着大量的余震出现,余震会使结构造成更大损伤。研究新型错层隔震结构分别在单独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与损伤,采用ETAB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24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主-余震作用下,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核心筒损伤主要集中在框架隔震层和核心筒隔震层之间,框架的塑性铰集中在框架隔震层以下部分,框架隔震层角柱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且比核心筒隔震层角部隔震支座耗能好。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最大隔震层位移均出现在框架隔震层。在余震作用下,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损伤会显著增加。框架隔震层以上框架部分和以下框架部分以及核心筒的损伤分别增加8%、10%和19.80%。余震对隔震层的影响更大,框架隔震层和核心筒隔震层的层间位移分别增加78.70%和6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 主-余震作用 地震动 响应分析 滞回耗能
下载PDF
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对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定量影响研究
18
作者 雍飞 公茂盛 霍逸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0-384,共5页
为探讨主余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特征,量化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对结构地震反应参数的影响,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一个3层典型RC框架结构模型,并选取594条实际台站记录到的真实主余震地震动记录作为结构反应分析的输入激励,开展了... 为探讨主余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特征,量化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对结构地震反应参数的影响,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一个3层典型RC框架结构模型,并选取594条实际台站记录到的真实主余震地震动记录作为结构反应分析的输入激励,开展了结构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了余震与主震相对强度、场地条件和地震动输入强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余震地震动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显著,最大可达90%,余震地震动对结构响应影响程度与其对主震的相对强度相关性较大,与场地条件相关性较小,规律不明显,余震强度对结构地震损伤影响明显.本文结果可供考虑主余震作用的结构抗震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型地震 RC框架结构 地震反应
下载PDF
门源M_(s)6.9地震序列及祁连山地震带余震序列的统计特征研究
19
作者 张成军 严武建 康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3,共8页
基于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余震序列数据和祁连山地震带24次5.0级以上地震余震序列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门源M_(s)6.9地震震源机制与余震序列类型,以及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性、余震序列类型及分布规律、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关... 基于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余震序列数据和祁连山地震带24次5.0级以上地震余震序列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门源M_(s)6.9地震震源机制与余震序列类型,以及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性、余震序列类型及分布规律、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关系及余震序列类型与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门源M_(s)6.9地震为主余型类型地震;该地震带5.0级以上中强地震存在3个丛集活动阶段且持续时间约为4 a,门源M_(s)6.9地震的发生意味着祁连山地震带进入了中强地震活跃阶段;以主余型余震序列类型为主,震群型和孤立型余震序列为辅,具有显著的分区特性,且主余型序列类型主震震级与1 a内最大余震震级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余震序列主震与主震断层类型以主震破裂滑动型为主,占比达到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9级地震 祁连山地震带 序列类型 最大余震震级 主震断层性质
下载PDF
基于分布调幅法的钢框架结构主余震易损性分析
20
作者 羌鑫楠 范存新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3年第3期16-22,47,共8页
传统主余震易损性分析仅将主震及单一余震强度作为地震动输入,并只采用易损性曲线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能,这会导致结构进行主余震易损性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分布调幅法按不同余震幅值比对余震进行调幅处理,对结构... 传统主余震易损性分析仅将主震及单一余震强度作为地震动输入,并只采用易损性曲线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能,这会导致结构进行主余震易损性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分布调幅法按不同余震幅值比对余震进行调幅处理,对结构进行不同余震强度下的主余震易损性分析。此外,基于主余震极限状态概率曲线与破坏状态概率曲线,计算不同余震强度下的主余震易损性指数,从易损性指数及易损性曲线两个角度,研究不同余震强度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不同余震强度下结构的失效概率使得主余震易损性曲线结果更加详细;主震在定义结构破坏状态中虽然起到主导作用,但是余震强度的变化有可能会造成结构破坏状态的跃迁;从易损性曲线及易损性指数两个角度,可以使结构进行主余震易损性分析时更加全面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 分布调幅法 余震幅值比 易损性分析 易损性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