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eptide of 17 aminoacids from the N-terminal region of maize plastidial transglutaminase is essential for chloroplast targeting
1
作者 Nefertiti Campos Enrique Villalobos +2 位作者 Pilar Fontanet Josep M. Torné Mireya Santos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12年第3期245-257,共13页
Transglutaminases (TGases, EC 2.3.2.13) catalys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by establishing ε-(γ-glutamyl) links and covalent conjugation of polyamines. In plants,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se enzymes ... Transglutaminases (TGases, EC 2.3.2.13) catalys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by establishing ε-(γ-glutamyl) links and covalent conjugation of polyamines. In plants,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se enzymes is scarcely known. The maize transglutaminase gene (tgz), the only cloned plant TGase, produces major alterations in thylakoid membrane architecture when the transglutaminase (chlTGZ) protein was over-expressed in tobacco chloroplasts,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grana stacked layers.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nuclear transformation of rice plants starting from a tgz gene truncated in 17 N-terminal aas (tgzt) non altered chloroplast thylakoid structures. F3 transformed plants were analysed for TGase activity, chlTGZ presence and tgzt transcription levels. Transformed plants exhibited double the in vitro TGase activity of the non-transformed plants. Immunoblot and quantitative RT-PCR analysis results of tgzt-rice plants grown under different illumination periods revealed that chlTGZ maintains its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depending on the light regime. Nevertheless, the maize protein was localis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in the cell wall of transformed rice cells. TEM analyses of the transformed cells showed normal, non-altered chloroplast thylakoid structures with the maize protein preferentially located in the cell walls.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tgz eliminated sequence is essential for chloroplast targeting, being its absence sufficient to the lack of protein expression in its original plastidal compartment. Interestingly, the immunolocalization of a putative endogenous rice TGase protein is also showed. These data give further information on plant TGase functiona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hotosynthetic memb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PLAST Transit peptide Localization maize TRANSGLUTAMINASE Nuclear Transformation Oryza Sativa ZEA Mays
下载PDF
Small-Molecule Ligands as Challenge f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of Peptide Receptors in Neurons and Microglia of the Brain
2
作者 Margit Pissarek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9年第4期294-327,共34页
Neuropeptide and chemokine receptors of th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 family belong to different classes and subgroups providing different docking sites and special binding behavior at extracellular and also t... Neuropeptide and chemokine receptors of th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 family belong to different classes and subgroups providing different docking sites and special binding behavior at extracellular and also transmembrane domains for small molecules potentially suitable f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The contribution gives an overview updating developments of small-molecule, nonpeptide ligands at a selection of peptide and chemokine receptors, expressed in neurons and microglia of the brain, regarding the last five years. Orexin 1 and orexin 2 receptors (OX1R;OX2R) and neuropeptide Y1 and Y2 receptors (NPY1R, NPY2R) were chosen as representatives of Class A neuropeptide receptors, chemokine receptor CX3C (CX3CR1) as Class A, protein-activated receptor, highly expressed in activated microglia, and 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 1 (CRFR1) as representative Class B1 receptor.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binding domains and their endogenous ligands as well as parallel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cells and generally low density of these receptors in brain tissue are factors making the search for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ligands more difficult than for classical GPCR receptors. Main progress in ligand development is observed for NPY 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 orexin receptors, search for suitable ligands can be supported with modelling approaches, as recently the complet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se receptors is available. Small molecules, binding at CRFR1, as for other Class B1 receptor ligands, in PET and investigations of pharmacodynamics revealed rather allosteric binding modes, although, the complete crystal structure of CRFR1 as prototype of Class B1 provides, hitherto, improved possibilities for understanding binding mechanisms. Highly specific as a marker of microglia among?the GPCRs, CX3CR1 is focused as target of PET during inflammation of brain and spinal c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ITRON Emisson Tomography BRAIN small-molecule Ligand peptide RECEPTORS Neuron MICROGLIA
下载PDF
玉米小分子肽在赖氨酸发酵中应用探究及工艺优化
3
作者 王金多 李澜潇 徐庆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23,共6页
为了降低赖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排放,减少成分复杂的玉米浆对发酵液的影响,提高分离提取良品率,该研究优化了L-赖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菌LS260的发酵条件,通过氮源分析,采用近似等效替代法,使用玉米小分子肽替代玉米浆,通过5 ... 为了降低赖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排放,减少成分复杂的玉米浆对发酵液的影响,提高分离提取良品率,该研究优化了L-赖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菌LS260的发酵条件,通过氮源分析,采用近似等效替代法,使用玉米小分子肽替代玉米浆,通过5 L生物反应器发酵试验探究清洁发酵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优化试验进一步优化了培养基营养成分,结合营养适量流加发酵控制工艺,确定了最适合LS260的发酵条件。结果显示,通过氮源等效替代试验,赖氨酸产量为124 g/L,转化率提高至71.5%;通过营养适量流加工艺将产量提高至136 g/L,发酵上清液透光率提高至84.4%;由单因素试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可知,生物素、KH_(2)PO_(4)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3.2 mg/L、4.11 g/L,最适接种量为25.49%。在试验所得的最适条件下,赖氨酸产量达到160.3 g/L,转化率达到71.5%。结果显示,最终产量和转化率与模型数值基本相符,发酵液上清液透明度大幅降低,为提取工艺进一步优化创造了条件,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玉米小分子肽 清洁发酵 谷氨酸棒杆菌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玉米多肽脱色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书云 万菡 +2 位作者 周光朝 熊杜明 刘良忠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5-29,共5页
探讨了粉状活性炭、粒状活性炭、白土、硅藻土和双氧水对玉米多肽的脱色效果,确定了粉状活性炭为最佳的脱色剂,并用其对玉米多肽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比较各因素(粉状活性炭用量、pH值、温度、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状... 探讨了粉状活性炭、粒状活性炭、白土、硅藻土和双氧水对玉米多肽的脱色效果,确定了粉状活性炭为最佳的脱色剂,并用其对玉米多肽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比较各因素(粉状活性炭用量、pH值、温度、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状活性炭最佳脱色工艺为:粉状活性炭用量2.0%,pH 5.0,温度60℃,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69.7%,氮回收率为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多肽 活性炭 脱色
下载PDF
玉米蛋白粉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潘旭琳 曹龙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53-57,共5页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湿法生产的副产物。文中介绍了玉米蛋白粉的组成及营养价值,综述了玉米蛋白粉深加工的新方法和新工艺,包括玉米醇溶蛋白和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玉米抗氧化肽的制备以及它们的应用。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玉米醇溶蛋白 玉米黄色素 玉米抗氧化肽
下载PDF
外源钒胁迫对甜玉米幼苗植物螯合肽相关蛋白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侯明 李明沅 杨心瀚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9-334,共6页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钒(V)浓度(0、5、10、20、40 mg·L^(-1))胁迫后,甜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谷胱甘肽(GSH)、植物螯合肽(PCs)、非蛋白巯基(NPT)和类金属硫蛋白(MTL)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V胁迫浓度升高,植株地上部与地...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钒(V)浓度(0、5、10、20、40 mg·L^(-1))胁迫后,甜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谷胱甘肽(GSH)、植物螯合肽(PCs)、非蛋白巯基(NPT)和类金属硫蛋白(MTL)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V胁迫浓度升高,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中GSH含量均先升高后下降,PCs含量和NPT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MTL含量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地上部是GSH的主要存在部位,而地下部是PCs、NPT和MTL的主要存在部位。当V胁迫浓度为10 mg·L^(-1),地上部GSH含量达最大,比对照增加18.86%;V胁迫浓度为5 mg·L^(-1),地下部PCs含量达最低,比对照组降低了14.93%,地下部NPT含量比对照组下降4.27%,随着V胁迫浓度的增加,NPT含量增大,当V胁迫浓度为40 mg·L^(-1),地下部MTL含量比对照组增加12.31%。外源V对植物PCs的合成与GSH变化呈现消长关系,表明受到重金属胁迫后GSH含量由于PCs的合成而下降,GSH和PCs在植物不同部位承担着对重金属的解毒功能。NPT是螯合重金属离子的重要物质,MTL中有大量的巯基,可结合重金属离子以减轻其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地下部NPT和MTL含量增加,表明玉米幼苗根部是抵御重金属毒害的重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植物螯合肽 谷胱甘肽 非蛋白巯基
下载PDF
玉米蛋白综合利用的研究
7
作者 王晶 孔保华 《农产食品科技》 2007年第1期31-33,36,共4页
本文综述了由玉米蛋白制备醇溶蛋白、黄色素以及各种活性肽,包括高F值寡肽、抗氧化肽、降血压肽及醒酒肽的研究情况,通过对玉米蛋白的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玉米蛋白的附加值,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玉米蛋白 醇溶蛋白 玉米黄色素 生物活性肽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高活性玉米抗氧化肽 被引量:12
8
作者 刁静静 曹龙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87-191,共5页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玉米抗氧化肽进行分离,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XAD-7HP树脂为最适树脂,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的静态吸附能力和不同解吸剂的静态解吸能力等实验,确定玉米抗氧化肽吸附分离的基本参数为pH7.0、解吸剂体积分数70%...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玉米抗氧化肽进行分离,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XAD-7HP树脂为最适树脂,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的静态吸附能力和不同解吸剂的静态解吸能力等实验,确定玉米抗氧化肽吸附分离的基本参数为pH7.0、解吸剂体积分数70%。通过动态吸附分离实验得出,该树脂可以达到分离纯化玉米抗氧化肽的目的,而且分离后的玉米肽的抗氧化活性比原液提高了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玉米抗氧化肽 静态吸附 解吸
下载PDF
酶法制备玉米胚芽ACE抑制肽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泽汝 宁梦茹 +1 位作者 刘昆仑 陈复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49,共6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研究一种安全有效的ACE抑制剂十分迫切。以玉米胚芽蛋白为原料,优化玉米胚芽ACE抑制肽的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酶种类、酶解时间、底物浓度、pH值、加酶量、温度对酶解产物水解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研究一种安全有效的ACE抑制剂十分迫切。以玉米胚芽蛋白为原料,优化玉米胚芽ACE抑制肽的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酶种类、酶解时间、底物浓度、pH值、加酶量、温度对酶解产物水解度和ACE抑制率的影响,选择风味酶为后续试验用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依据Box-Benhnken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影响ACE抑制率的3个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pH值、温度和加酶量。确定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3%、酶解时间120 min、pH 6、温度40℃、加酶量13300 U/g,此条件下ACE抑制率达到(85.64±0.98)%,与预测值接近。玉米胚芽蛋白ACE抑制肽具有功能因子和天然食物的双重特性,此研究可为降血压药物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 ACE抑制肽 制备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玉米根尖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新宇 黄玉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玉米根系在缺氧前经2~4h的低氧锻炼预处理后,能显著提高根尖对缺氧的耐受力。本文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用肽质量指纹谱鉴定蛋白技术,分析并鉴定了玉米幼苗根尖在低氧胁迫状态时的蛋白表达情况,以及相关功能蛋白的表达对玉米根尖适... 玉米根系在缺氧前经2~4h的低氧锻炼预处理后,能显著提高根尖对缺氧的耐受力。本文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用肽质量指纹谱鉴定蛋白技术,分析并鉴定了玉米幼苗根尖在低氧胁迫状态时的蛋白表达情况,以及相关功能蛋白的表达对玉米根尖适应低氧胁迫所起的作用。获得了玉米幼苗在低氧胁迫锻炼时有关基因表达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氧胁迫 2-DE 肽质量指纹谱 逆境蛋白
下载PDF
玉米蛋白酶解液的脱色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敏 郑喜群 刘晓兰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8,共4页
对玉米蛋白酶解液的活性炭脱色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酶解液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为:pH 3.13,活性炭用量1.25%,温度45℃,反应时间1h,在此条件下,脱色率和得率分别达到了86.24%和88.... 对玉米蛋白酶解液的活性炭脱色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酶解液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为:pH 3.13,活性炭用量1.25%,温度45℃,反应时间1h,在此条件下,脱色率和得率分别达到了86.24%和8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玉米肽 活性炭 脱色
下载PDF
玉米蛋白粉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文扬 康明丽 +1 位作者 王蕾娜 郭小磊 《食品工程》 2014年第2期3-5,共3页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加工的副产物之一,其中含有蛋白质、淀粉以及玉米黄色素。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保鲜剂,可以采用乙醇或是超声波提取;玉米黄色素可用于食品的着色,通常采用有机溶剂、酶或是超声波提取;玉米蛋白水用酶解制...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加工的副产物之一,其中含有蛋白质、淀粉以及玉米黄色素。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保鲜剂,可以采用乙醇或是超声波提取;玉米黄色素可用于食品的着色,通常采用有机溶剂、酶或是超声波提取;玉米蛋白水用酶解制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肽,具有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蛋白质 玉米黄色素 生物活性肽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全基因组分泌蛋白预测与分析
13
作者 曹言勇 张立立 +5 位作者 李慧敏 韩胜博 侯梦薇 段灿星 施艳 张新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8,共9页
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玉米茎腐病。为明确九州镰孢菌的分泌蛋白,运用SignalP 6.0、ProtComp 9.0、TMHMM 2.0、big-PI Predictor、TargetP 2.0等软件对九州镰孢菌全基因组12225条蛋白质序列进... 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玉米茎腐病。为明确九州镰孢菌的分泌蛋白,运用SignalP 6.0、ProtComp 9.0、TMHMM 2.0、big-PI Predictor、TargetP 2.0等软件对九州镰孢菌全基因组12225条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泌蛋白的预测和筛选。结果表明,九州镰孢菌195全基因组蛋白中共有539条序列具有典型的分泌蛋白特征,占总序列数的4.41%。信号肽-3和-1位置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其切割位点属于A-X-A型。分泌蛋白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九州镰孢菌的分泌蛋白中共有264个效应蛋白,其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壁组分降解。对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CAZymes)进行预测发现,九州镰孢菌分泌蛋白组中共有168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为进一步探究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筛选新的镰孢菌致病效应蛋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九州镰孢菌 生物信息学 分泌蛋白
原文传递
玉米大斑病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PS6基因ATMT敲除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美丽 肖淑芹 +2 位作者 张莉 张跃文 薛春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3,共5页
载体构建是利用农杆菌介导建立真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以双元载体pPZP100为骨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以及去磷酸化将标记基因NptⅡ及StNPS6基因侧翼序列导入目标载体pPZP100中,构建玉米大斑病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6基因敲除载体... 载体构建是利用农杆菌介导建立真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以双元载体pPZP100为骨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以及去磷酸化将标记基因NptⅡ及StNPS6基因侧翼序列导入目标载体pPZP100中,构建玉米大斑病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6基因敲除载体,并采用冻融法将pPZP100NptⅡNPS6转入农杆菌菌株A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菌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6 敲除载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