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获期对秋播糯玉米不同品种产量与淀粉糊化(RVA)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陆大雷 王德成 +2 位作者 赵久然 王凤格 陆卫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048-4054,共7页
【目的】根据收获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确定不同糯玉米品种的适宜收获期。【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8个品种为主区、4个收获期为副区),研究了不同品种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花后30、35、40... 【目的】根据收获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确定不同糯玉米品种的适宜收获期。【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8个品种为主区、4个收获期为副区),研究了不同品种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花后30、35、40和45 d)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收获期延迟,籽粒产量逐渐增加,增加速率以花后35~40 d最快,日增重达5.2%,花后40 d增加缓慢。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在花后35~40 d达到峰值,后期略有下降。收获期对糊化温度没有影响,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峰值时间均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呈先升后降趋势,这几项指标在花后40 d最高,回复值此时最低。RVA谱特征值中,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受收获期的影响较小,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受收获期的影响较大。【结论】综合考虑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间的变化趋势,可认为花后40 d收获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有利于改良糯玉米淀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收获期 产量 淀粉 rva特性
下载PDF
用RVA仪分析玉米淀粉的糊化特性 被引量:53
2
作者 李娜 张英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4,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RVA(快速黏度分析仪),研究了不同浓度玉米淀粉以及在同一浓度下氯化钠、蔗糖以及转速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将RVA糊化程序改为多重RVA程序,然后观察对淀粉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淀粉溶液...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RVA(快速黏度分析仪),研究了不同浓度玉米淀粉以及在同一浓度下氯化钠、蔗糖以及转速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将RVA糊化程序改为多重RVA程序,然后观察对淀粉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淀粉溶液浓度的增加,起始成糊温度降低,淀粉糊的热稳定性降低,凝胶性增强。随氯化钠浓度增大,起始成糊温度逐渐升高,到达峰值时间有所延长,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但凝胶性降低。当蔗糖浓度增加时,淀粉成糊温度、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都随之增加,热稳定性增强,冷却过程中淀粉糊形成凝胶的能力减弱。玉米淀粉在多重RVA程序中,淀粉胶体反复形成并且溶解。添加油脂后的玉米淀粉的黏度曲线的变化是复杂的,由淀粉和油脂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油脂的水溶性以及淀粉颗粒与蛋白质的关系影响着它们的相互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糊化 快速黏度分析仪
下载PDF
RVA分析碳酸钠对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美红 郑建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主要研究了碳酸钠(Na2CO3)对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用粘度速测仪(RVA)分析在浓度为3%、6%的玉米淀粉(MS)和马铃薯淀粉(PS)中加入不同量的碳酸钠(0、0.02、0.04、0.06、0.08g)后的糊化参数。当将0.02、0.04gNa2CO3加入到... 主要研究了碳酸钠(Na2CO3)对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用粘度速测仪(RVA)分析在浓度为3%、6%的玉米淀粉(MS)和马铃薯淀粉(PS)中加入不同量的碳酸钠(0、0.02、0.04、0.06、0.08g)后的糊化参数。当将0.02、0.04gNa2CO3加入到浓度为6%MS中时,未测得第二个峰值粘度,而加入0.06、0.08g时,第二个峰值粘度出现,且发现加入Na2CO3对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糊化性质影响不同。用RVA分析3%、6%PS淀粉乳时,加入0.02gNa2CO3后,除糊化温度和回值外,其它RVA谱特征值显著降低,但进一步增加Na2CO3的量,谱特征值没有明显地变化。而对6%MS而言,由于Na2CO3的加入,使得峰值粘度、崩解值、回值增加而糊化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马铃薯淀粉 碳酸钠 糊化性质 rva
下载PDF
应用RVA测定米粉淀粉成糊温度 被引量:28
4
作者 包劲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3-546,共4页
淀粉的糊化温度是稻米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决定淀粉在食品及工业上的用途,也与食用稻米的蒸煮品质密切相关。淀粉的糊化温度可以用淀粉谱仪(如快速淀粉黏滞性测定仪,Rapid Visco-analyser,RVA)间接测定,但用淀粉谱仪测定的是淀粉的成糊... 淀粉的糊化温度是稻米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决定淀粉在食品及工业上的用途,也与食用稻米的蒸煮品质密切相关。淀粉的糊化温度可以用淀粉谱仪(如快速淀粉黏滞性测定仪,Rapid Visco-analyser,RVA)间接测定,但用淀粉谱仪测定的是淀粉的成糊温度(pasting temperature,PT),它是指淀粉黏度刚开始升高时的温度。在许多情况下,从RVA配套软件Thermocline for Windows中测定的PT是过高的。提出了两种能够用RVA较准确测定成糊温度的方法。一种是改变参数设置来"筛选"出能反映真正成糊温度的点;另一种是手工记录下淀粉黏度刚开始升高时的时间,利用公式(45/3.8)×(T1-1)+50计算出稻米的成糊温度。利用手工计算出的成糊温度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最高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 糊化温度 成糊温度 黏滞性(rva)谱
下载PDF
基因型与地点及互作对小麦淀粉RVA糊化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莉 何贤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6期48-51,55,共5页
试验通过对种植在安徽省10个地点的8个不同强弱筋力小麦品种RVA淀粉糊化特性的分析,研究基因型、地点及互作对淀粉RVA各糊化特性的影响及淀粉RVA各糊化参数的广义遗传率。结果表明,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淀粉RVA糊化特性的影响均达到... 试验通过对种植在安徽省10个地点的8个不同强弱筋力小麦品种RVA淀粉糊化特性的分析,研究基因型、地点及互作对淀粉RVA各糊化特性的影响及淀粉RVA各糊化参数的广义遗传率。结果表明,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淀粉RVA糊化特性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广义遗传力的估算得出淀粉RVA糊化各参数受基因型影响较大,峰值粘度、稀懈值、低谷黏度、反弹值、最终黏度、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的广义遗传率分别为78.27%、63%、67.37%、70.4%、62.78%、85.08%和6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地点 互作 小麦淀粉 rva糊化参数
下载PDF
糯玉米淀粉RVA黏度性状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旭东 章慧敏 +5 位作者 张振良 周广飞 程玉静 石明亮 薛林 郝德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1-2368,共8页
蒸煮食味品质是评价鲜食糯玉米品种优劣的核心指标。为探究糯玉米蒸煮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与亲本遗传距离关系,本研究选用55个糯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组配的156个杂交组合,研究其快速黏度分析(RVA)特征谱配合力效应并结合... 蒸煮食味品质是评价鲜食糯玉米品种优劣的核心指标。为探究糯玉米蒸煮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与亲本遗传距离关系,本研究选用55个糯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组配的156个杂交组合,研究其快速黏度分析(RVA)特征谱配合力效应并结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被测自交系中,ZFF、XH55和NFHH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利用其组配的杂交组合峰值黏度也普遍较高,说明利用这3个自交系组配杂交组合后代产生优势杂交种的潜力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SN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RVA黏度性状杂种优势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普遍偏低(0.162~0.345),说明遗传距离对糯玉米杂交组合RVA黏度性状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但遗传距离与F1黏度性状之间的相关程度不足以准确预测杂种优势。另外,亲本的总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显著相关,决定系数也较高,变幅在-0.781~0.830和-0.662~0.786。结果表明,在预测糯玉米黏度性状的杂种优势时,不能只依靠遗传距离,还应重点考虑亲本的配合力。本研究为后续优质糯玉米品种选育提供了亲本以及杂交组配的理论依据,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优良食味品质糯玉米杂交选育的效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淀粉rva黏度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距离 配合力分析
下载PDF
应用RVA仪分析凉薯淀粉的糊化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章丽琳 付晶晶 张喻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1,共4页
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研究淀粉质量分数、蔗糖质量分数、食盐质量分数、p H及转速对凉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淀粉质量分数的增大,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增大,热稳定性先减弱后增强,凝胶性、... 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研究淀粉质量分数、蔗糖质量分数、食盐质量分数、p H及转速对凉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淀粉质量分数的增大,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增大,热稳定性先减弱后增强,凝胶性、凝沉性逐渐增强;随蔗糖质量分数的增大,淀粉糊化温度逐渐增大,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先增大后减小,热稳定性先增强后减弱,凝胶性、凝沉性逐渐增强;随食盐质量分数的增大,淀粉糊化温度增大,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逐渐降低,热稳定性、凝沉性先增强后减弱,凝胶性先减弱后增强;在酸性条件下,淀粉糊化温度较高,热稳定性、凝胶性、凝沉性稍强,在碱性条件下,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较高;随着转速的增大,淀粉糊化温度逐渐降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先增大后减小,热稳定性、凝沉性逐渐增强,凝胶性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薯淀粉 糊化特性 快速黏度分析仪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沿淮玉米籽粒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雅婷 路梦莉 +2 位作者 余梦奇 程嘉慧 李文阳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6,共11页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沿淮玉米籽粒中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以豫单132、京科968等13个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设置56 250株/hm^(2)、67 500株/hm^(2)、77 250株/hm^(2)等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粒度分布...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沿淮玉米籽粒中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以豫单132、京科968等13个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设置56 250株/hm^(2)、67 500株/hm^(2)、77 250株/hm^(2)等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56 250~77250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递减趋势,淀粉含量呈递增趋势,即淀粉/蛋白质比率增加。玉米籽粒大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小型淀粉粒却显著降低。增加种植密度后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等黏度参数均呈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籽粒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与小、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与中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植密度影响玉米籽粒淀粉粒度分布、淀粉黏度参数和组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种植密度 粒度分布 糊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春、夏套作对籽粒淀粉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宁堂原 李增嘉 +4 位作者 焦念元 赵春 申加祥 张光辉 王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2,共6页
试验以早、中、晚熟代表品种鲁原单 14 (LD14 )、掖单 2 2 (YD2 2 )和掖单 13(YD13)为对象 ,两两相互套作 ,研究春、夏玉米套作对玉米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春玉米与不同品种夏玉米套作 ,春玉米的淀粉含... 试验以早、中、晚熟代表品种鲁原单 14 (LD14 )、掖单 2 2 (YD2 2 )和掖单 13(YD13)为对象 ,两两相互套作 ,研究春、夏玉米套作对玉米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春玉米与不同品种夏玉米套作 ,春玉米的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无显著差异 ,但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与不同品种春玉米套作 ,夏玉米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差异显著。就全年玉米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的综合表现而言 ,晚熟春玉米YD13与中熟夏玉米YD2 2套作 ,春夏玉米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及支 直较高 ,直链淀粉含量较低 ,各黏度值最高。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值、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呈负相关 ,与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呈正相关 ;峰值时间与糊化温度呈正相关 ,且达极显著水平 ;其余淀粉组成指标和黏度指标间相关关系则相反。直链淀粉含量和支 直可以作为衡量淀粉糊化特性的外在指标。峰值黏度与低谷黏度、稀值、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是淀粉糊化特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套作 淀粉含量 淀粉糊化特性 rva
下载PDF
浸泡温度及米水比例对小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石磊 王世清 +1 位作者 陈海华 张岩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采用RVA(快速黏度分析仪)方法,对浸泡温度、米水比例对金谷米和金苗米淀粉的RVA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浸泡温度、不同米水比例对小米淀粉的糊化温度有显著性影响,当浸泡温度高于60℃时,小米淀粉的RVA特性发... 采用RVA(快速黏度分析仪)方法,对浸泡温度、米水比例对金谷米和金苗米淀粉的RVA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浸泡温度、不同米水比例对小米淀粉的糊化温度有显著性影响,当浸泡温度高于60℃时,小米淀粉的RVA特性发生明显变化,最适的浸泡温度是20~40℃,最适米水比例为1∶5(W∶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a 糊化特性 浸泡 小米淀粉
下载PDF
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志伟 钟雨越 +6 位作者 吴权明 王文斌 高杰 刘香香 康慧敏 郭东伟 薛吉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60,共8页
【目的】研究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理化特性,为高直链淀粉玉米新品种的培育及高直链玉米淀粉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源自13份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和1份普通玉米自交系的籽粒为材料,研究了高直链玉米淀粉和普通玉米淀粉的淀... 【目的】研究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理化特性,为高直链淀粉玉米新品种的培育及高直链玉米淀粉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源自13份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和1份普通玉米自交系的籽粒为材料,研究了高直链玉米淀粉和普通玉米淀粉的淀粉粒表型特征、热特性、糊化特性、溶解度和膨胀势的差异。【结果】普通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27.72%;高直链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44.22%~78.81%,可分为Ⅳ、Ⅴ、Ⅵ、Ⅶ4个级别。SEM结果显示,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A型淀粉粒形态由饱满光滑、有蜡质光泽的球体或多面体变为皱缩无光泽的不规则多面体,B型淀粉粒则由饱满光滑的小球体逐渐变为无蜡质光泽的椭圆形,直至扭曲成不规则颗粒。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初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最终温度(Tc)、温变范围(To-Tc)逐渐升高,焓变(ΔH)则逐渐降低。普通玉米淀粉有明显的粘度峰,糊化曲线呈现出典型的'双峰'特征,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粘度峰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逐渐消失,曲线呈'S'型。普通玉米淀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溶解曲线和膨胀曲线都显示了相同的趋势,但溶解度和膨胀势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结论】与普通玉米淀粉相比,高直链玉米淀粉在淀粉粒形态、热特性、糊化特性、溶解度和膨胀势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差异,且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差异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直链淀粉 热特性 糊化特性 溶解度 膨胀势
下载PDF
基肥配比和拔节期追氮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陆大雷 陆卫平 +1 位作者 赵久然 王德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53-1258,共6页
为明确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变化,从而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以糯玉米品种苏玉糯4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肥处理(纯N75kghm-2、纯N75kghm-2+K2O70kghm-2、纯N75kghm-2+P2O565kghm-2和纯N75kghm-2+P2O56... 为明确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变化,从而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以糯玉米品种苏玉糯4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肥处理(纯N75kghm-2、纯N75kghm-2+K2O70kghm-2、纯N75kghm-2+P2O565kghm-2和纯N75kghm-2+P2O565kghm-2+K2O70kghm-2)和拔节期追氮(0、150和300kghm-2)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仅基施氮相比,增施磷或(和)钾可显著降低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提高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逐渐升高,回复值先升后降,而崩解值在追施氮150kghm-2和300kghm-2时无显著差异,但均大于不施追肥处理。峰值黏度与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7**和0.75**),糊化温度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2*和-0.60*)。在适宜基肥的基础上,增加拔节期追氮量,可以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中,基施氮或氮磷并拔节期追施纯氮300kghm-2及平衡基施氮磷钾并拔节期追施纯氮150kghm-2时,RVA谱特征值较为理想(峰值黏度最高且回复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淀粉 rva 基肥配比 拔节期追肥 施氮量
下载PDF
羟丙基磷酸交联糯玉米淀粉的性质及其作为面条品质改良剂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侯汉学 董海洲 +3 位作者 汪建民 张锦丽 刘传富 宋晓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21,共5页
研究了羟丙基磷酸交联糯玉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糊的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 ,并将其添加到普通面粉中制作面条 ,结果表明 。
关键词 羟丙基磷酸交联糯玉米淀粉 性质 面条 品质改良剂 糊化特性 烹煮特性 冻融稳定性
下载PDF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石德杨 张海艳 董树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3-643,共11页
【目的】淀粉粒粒度分布是评价淀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对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较大,水分和氮肥是玉米高产优质栽培中的主要农艺措施。因此,明确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与淀粉糊化特性、粒重和... 【目的】淀粉粒粒度分布是评价淀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对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较大,水分和氮肥是玉米高产优质栽培中的主要农艺措施。因此,明确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与淀粉糊化特性、粒重和淀粉组分之间的关系,能为玉米淀粉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利于玉米淀粉的定向加工利用。【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设置雨养(W1)与补充灌溉(W2)两个水分处理,其中补充灌溉处理以土壤含水量是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来确定是否灌水,以灌水后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来确定灌水量,其计算公式为m=10ρbH(?i-?j),式中m为补灌量(mm),H为该时段补充灌溉深度(cm),ρb为补充灌溉深度土壤容重(g·cm-3),βi为目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目标相对含水量),βj为自然含水量;按每生产100 kg籽粒耗氮3 kg,在67 500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达10 500 kg·hm-2的标准设计最高氮肥处理,即设0(N1)、160(N2)、320(N3)kg·hm-2 3个氮肥处理。采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成熟期玉米籽粒淀粉粒体积、数目和表面积分布特性,借助RVA仪测定淀粉糊化特性,采用双波长法测定淀粉组分含量,并对淀粉粒体积分布与糊化特性、粒重、产量及淀粉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玉米籽粒淀粉粒粒径分布范围为0.38—39.78μm,其上限介于30.07—39.78μm。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表现为三峰分布,参照小麦研究中以双峰曲线凹处为分界线的分类方法,以3.5μm和7.4μm为界线,将玉米淀粉粒分为小型(<3.5μm)、中型(3.5—7.4μm)和大型(>7.4μm)三类。淀粉粒的数目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中小型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的98%以上。增施氮肥及补充灌溉降低小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和数目的百分比,提高大型淀粉粒体积的百分比。施氮和补充灌溉增加玉米淀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及籽粒产量、粒重、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及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与小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粒重、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与小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分和氮肥处理显著影响淀粉粒的粒度分布和糊化特性,补充灌溉和施氮320 kg·hm-2时小型淀粉粒体积比最低,大型淀粉粒体积比最高,淀粉糊化特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补充灌溉 施氮 淀粉 粒度分布 糊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搅拌值及其它淀粉糊化特性指标_注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邵春水 田纪春 张永祥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4,共4页
以 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 ,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 (RVA)研究了不同筋力品种间搅拌值的差异及搅拌值与其它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搅拌值有一定差异 ,酶浓度对搅拌值有显著影响。搅拌值与面团筋力无一致性 ,与糊化温度... 以 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 ,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 (RVA)研究了不同筋力品种间搅拌值的差异及搅拌值与其它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搅拌值有一定差异 ,酶浓度对搅拌值有显著影响。搅拌值与面团筋力无一致性 ,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相关不显著 ,但是与高峰粘度、低谷粘度、粘度破损值、最终粘度以及回冷值等 5项淀粉糊化指标显著正相关。同时求出了这 5项淀粉糊化指标依搅拌值变化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搅拌值 淀粉糊化特性指标 粘度 rva
下载PDF
普通、甜、糯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和颗粒分布差异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陆大雷 郭换粉 +1 位作者 董策 陆卫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1-338,共8页
以普通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淀粉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和颗粒分布等在果穗不同部位(基部、中部和顶部)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甜玉米淀粉糊化特征值各项指标均为顶部籽粒较高;普通玉米淀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亦为顶部籽粒较... 以普通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淀粉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和颗粒分布等在果穗不同部位(基部、中部和顶部)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甜玉米淀粉糊化特征值各项指标均为顶部籽粒较高;普通玉米淀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亦为顶部籽粒较高,回复值在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糯玉米淀粉崩解值为顶部籽粒最高,峰值黏度和回复值在各部位间相对稳定。甜玉米淀粉转变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均为基部籽粒较高,而普通玉米在各部位间差异较小,糯玉米以中部籽粒较高,热焓值在3个类型玉米各部位间变化不一。淀粉颗粒体积均呈双峰分布,>17μm的体积比例以顶部籽粒最低,中部籽粒最高,<17μm的体积比例以顶部籽粒最高,中部籽粒最低。碘结合力在糯玉米不同部位间差异较小,而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以顶部籽粒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颗粒体积分布和碘结合力等指标与糊化和热力学特征值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表明果穗不同部位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差异主要由颗粒分布及淀粉链长分布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糊化特性 热力学特性 果穗部位 粒度分布 碘结合力
下载PDF
籼米淀粉粘滞性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英文) 被引量:7
17
作者 包劲松 沈圣泉 夏英武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7-1013,共7页
水稻精米中大约含有90%的淀粉,因此淀粉的特性对水稻的食味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淀粉粘滞性是预测稻米食用、蒸煮和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4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配置的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来分析淀粉粘滞性指标(崩解值... 水稻精米中大约含有90%的淀粉,因此淀粉的特性对水稻的食味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淀粉粘滞性是预测稻米食用、蒸煮和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4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配置的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来分析淀粉粘滞性指标(崩解值、回复值和消减值)的胚乳、细胞质和母体基因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崩解值、回复值和消减值的遗传变异中,遗传主效应方差分量占了64%以上,表明它们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同时也受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崩解值、回复值和消减值的总遗传率分别为67.8%、79.5%、79.5%,而且普通遗传率占了总遗传率的75%以上,表明对这些性状的早世代选择有效,且在不同环境中选择效果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粘滞性 rva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拔节期追氮对不同季节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陆大雷 景立权 +4 位作者 王德成 韩晴 郭换粉 赵久然 陆卫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9-555,共7页
明确基因型、生长环境和栽培措施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可以调控淀粉品质。以垦粘1号、苏玉糯1号和苏玉糯5号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追氮量(0、150kghm-2和300kghm-2)对春季和秋季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节对淀粉糊化特... 明确基因型、生长环境和栽培措施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可以调控淀粉品质。以垦粘1号、苏玉糯1号和苏玉糯5号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追氮量(0、150kghm-2和300kghm-2)对春季和秋季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节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大于基因型和拔节期追氮处理。秋季生长条件下的糯玉米淀粉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拔节期适量追氮处理下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较不追氮差异较小,但过量追氮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升高。相关分析表明,峰值黏度和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以及糊化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垦粘1号为材料,春季条件下生长并拔节期追施氮300kghm-2,秋季条件下生长并拔节期追施氮150kghm-2,淀粉的糊化特性较优,即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淀粉 糊化特性 生长季节 拔节期追氮
下载PDF
高静压物理变性法对糯玉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瑞林 刘培玲 +1 位作者 包亚莉 李彦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9,共7页
通过对30%的A-型糯玉米淀粉(100%支链)进行高静压处理,来探究不同压力处理对淀粉晶体颗粒形貌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静压处理前后糯玉米淀粉颗粒形貌发生明显变化,且高静压处理使得糯玉米淀粉的透光率减小;溶解度和膨胀度... 通过对30%的A-型糯玉米淀粉(100%支链)进行高静压处理,来探究不同压力处理对淀粉晶体颗粒形貌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静压处理前后糯玉米淀粉颗粒形貌发生明显变化,且高静压处理使得糯玉米淀粉的透光率减小;溶解度和膨胀度减小,表现出限制性膨胀的特点;析水率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冻融稳定性减小,黏弹性下降,凝沉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淀粉 高静压 rva 溶解度 膨胀度 稳定性 理化性质 颗粒形貌
下载PDF
普通玉米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粒位间差异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鑫 陆大雷 +2 位作者 闫发宝 徐仁超 陆卫平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0,共4页
以6个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粒位间差异。结果表明:总体上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粒位间无显著差异,但RVA黏度特征值中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基部粒位较高,糊化温度基部粒位较低。DSC... 以6个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粒位间差异。结果表明:总体上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粒位间无显著差异,但RVA黏度特征值中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基部粒位较高,糊化温度基部粒位较低。DSC研究表明,热焓值、终值温度和回生值各品种粒位间均无显著差异,而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品种间表现不一。总体上,基部籽粒淀粉粒平均粒径较低,直径9~13及17μm以上淀粉粒比例较低。相关分析表明,直径17μm以上淀粉粒分布比例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负相关,且粒径与峰值黏度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粒位 直链淀粉含量 rva热力学特性 淀粉粒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