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余震对边坡抗滑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雷泉龙 张腾 +1 位作者 宋健 侯回位 《红水河》 2023年第1期118-121,149,共5页
目前在边坡的抗震稳定性分析中,大多仅考虑了主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而忽视了余震的作用。为更深入地了解主余震对边坡抗滑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笔者以我国西南某水电站边坡为研究对象,假定该边坡为均质边坡,建立动力分析模型,基于强度折... 目前在边坡的抗震稳定性分析中,大多仅考虑了主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而忽视了余震的作用。为更深入地了解主余震对边坡抗滑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笔者以我国西南某水电站边坡为研究对象,假定该边坡为均质边坡,建立动力分析模型,基于强度折减法,以塑性应变能突变和塑性区贯通为失稳判据,对该边坡在单主震以及主余震作用下的抗滑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主震作用,主余震作用下边坡的塑性应变能更大以及塑性区更深;单主震及主余震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分别为1.35和1.32,说明仅考虑主震而忽视余震的作用会夸大边坡的安全裕度,在边坡抗震稳定性分析中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 边坡稳定性 安全系数 塑性应变能 塑性区贯通
下载PDF
芦山M_S7.0地震余震期间大地电磁视电阻率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立凤 赵国泽 +7 位作者 陈小斌 汤吉 蔡军涛 詹艳 韩冰 程远志 赵凌强 肖骑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7,共14页
以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后5月3—24日距主震震中约7km处所观测到的大地电磁数据为基础,分析地下电阻率变化与较大余震(MS>3.0)活动的关系.为确保用于地震异常分析的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基于大地电磁方法的特点,使用稳定估算(ro... 以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后5月3—24日距主震震中约7km处所观测到的大地电磁数据为基础,分析地下电阻率变化与较大余震(MS>3.0)活动的关系.为确保用于地震异常分析的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基于大地电磁方法的特点,使用稳定估算(robust)技术和相干度因子约束等方法得到各频点一定数量的自功率谱和互功率谱,再根据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的分布形态,剔除引起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突变的谱值之后得到高质量的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此外,根据曲线形态和误差分布来判断数据质量,剔除可能受到干扰影响的数据,以获得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电阻率变化的视电阻率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测期内的yx极化模式的视电阻率值总体呈非单调的增大趋势,最大增幅达27%;yx极化模式的视电阻率值几乎在每个相对集中的较大余震丛集后均会出现高值,而较大余震丛集期间对应的则是视电阻率低值.从物理机制上分析地震的电阻率效应源于微裂隙内孔隙流体的变化,故推测芦山地震余震期间电阻率的增加趋势是由于震后应变释放区应力恢复和孔隙度恢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较大余震 大地电磁 视电阻率变化 干扰分析
下载PDF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几个地质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孙玮 罗志立 +3 位作者 杨荣军 刘树根 雍自权 代寒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通过对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结合龙门山断裂带浅部和深部构造特征,回答了人们关注的几个构造地震问题,认为汶川大地震是陆内俯冲(C-俯冲)引起的构造地震,可能为双震余震型地震,因而震级大、破坏性强。并通... 通过对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结合龙门山断裂带浅部和深部构造特征,回答了人们关注的几个构造地震问题,认为汶川大地震是陆内俯冲(C-俯冲)引起的构造地震,可能为双震余震型地震,因而震级大、破坏性强。并通过对比龙门山断裂带和成都平原的发震地质条件,认为成都平原处于稳定的扬子古板块内,不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汶川 大地震 陆内俯冲 双震余震型 成都
下载PDF
华北地区大地震的长余震序列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辉 刘勉 +2 位作者 李振 曹建玲 荆燕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共12页
作为活化的古老克拉通,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非常频繁。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曾经发生了1966年邢台M7.2,1975年海城M7.3和1976年唐山M7.8等地震。2012年5月28日,在唐山地震震源区又发生了M4.8地震,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 作为活化的古老克拉通,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非常频繁。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曾经发生了1966年邢台M7.2,1975年海城M7.3和1976年唐山M7.8等地震。2012年5月28日,在唐山地震震源区又发生了M4.8地震,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还是唐山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新一轮地震活动开始的预兆。本文利用华北地区过去40多年的地震活动资料,研究了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研究结果显示,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过去30多年的小震活动明显高于这些地区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及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应是余震。同时由GPS资料计算的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的地壳水平应变率也明显高于华北地区的背景值。这些小震活动和地壳水平应变率同时表明邢台、海城和唐山强震区的余震数十年后仍在持续。震后粘性松弛可能是华北地区长时间余震持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长余震序列 地壳形变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泸定M_(S)6.8地震的应急余震序列自动统计程序研发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经纶 李杰飞 +2 位作者 苗春兰 张莹莹 徐泰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5期193-198,共6页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破坏性强,地质灾害多发,震后紧急会商要求提高,余震序列统计的时效性要求相应提高。传统人工汇编模式已无法适应需求,为此研发应急余震序列自动统计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泸定M_(S...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破坏性强,地质灾害多发,震后紧急会商要求提高,余震序列统计的时效性要求相应提高。传统人工汇编模式已无法适应需求,为此研发应急余震序列自动统计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泸定M_(S)6.8地震余震信息进行条件查询和数据获取,并按照地震编目规范,对地震目录数据进行合并筛选和导出,实现了对此次地震余震序列的即时产出。利用该程序进行余震统计,可减轻人工复核工作量,为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和震后趋势研判提供数据基础,有效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大震应急 余震统计 地震目录 程序研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