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8
- 1
-
-
作者
赵娟
-
机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
-
出处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6期77-82,共6页
-
文摘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对于佛、道二教尤其是佛教的理解与体悟。"一僧一道"在太虚幻境与尘世之间示现的形象变幻,旨在告诫世人要破除对脏与洁、丑与美的执着;"一僧一道"同时登场,折射了中国文化史上佛、道二教融合互补的文化态势;"一僧一道"之使命乃是对红楼诸人物的度化指引。
-
关键词
“一僧一道”
佛道融合
中国文化
-
Keywords
"a buddhist monk and a taoist priest"
syncretism of Buddhism and Taoism
Chinese culture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明代僧道度牒制度的变迁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赵轶峰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教授
-
出处
《古代文明》
CSSCI
2008年第2期72-87,共16页
-
文摘
明初通过实行度牒制度,将僧道身份之合法确认权归于国家,实现对制度宗教组织成员的掌控,保持世俗政治文化主导地位及相关经济制度之推行。其基本目标,主要包括限制僧道人口、划分僧俗界限、考试授牒。但僧道定额在正统以后被大幅度突破,成化时期因滥度僧道,已经基本失去效力,虽经弘治时期整理,未根本改变趋势。明中叶以后,僧道中有度牒者,当不低于70万人,其无度牒者,又当远多于有度牒者。嘉靖中叶以后,纳银给度成为主要做法,明初制度精神已然丧失。度牒制度变迁与皇室家族信仰倾向及其利益关系密切。有关争论,基本在官僚士大夫与皇帝、后妃、僧道势力间展开,反映出儒家治国理念与佛道信仰之间的严重冲突。度牒制度由社会控制手段蜕变为财政手段,是明朝社会控制力削弱的过程,也是包括社会救助需求在内的财政压力造成的。
-
关键词
明代
僧道
度牒
变迁
-
Keywords
Ming Dynasty buddhist monks taoist priests Du-die system social Changes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张籍的方外之交及佛道思想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焦体检
-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
基金
河南大学基金资助项目(06YBRW053)
-
文摘
张籍虽一生笃信儒教,但他和僧人道士亦有较为频繁的交往,且有诗歌酬唱赠答。张籍晚年思想较为消沉,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甚至有服食丹药的经历。
-
关键词
张籍
方外之交
佛道思想
-
Keywords
Zhangji
contact with buddhist monks and taoist priests
ideology of Buddhism and Taoism
-
分类号
B24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服饰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承宗
-
机构
苏州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8-71,100,共5页
-
文摘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服饰开始出现,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变化中,形成了一些与中国传统服饰相适应的特点。僧衣的名称较多,形制也逐步中国化。道服则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
-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僧衣
道服
-
Keywords
Wei- Jin and Northern & Southern Dynasties
dress of buddhist monk
dress of taoist priest
-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宋元明时期僧道免丁钱问题探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白文固
赵春娥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8-62,共5页
-
文摘
免丁钱是一种创行于南宋绍兴中期的身丁税,课征对象为寺观僧道,仅盛行于南宋时期。至于元明时期的僧道免丁钱,则是发拨度牒的收费,其性质与宋代不同。
-
关键词
免丁钱
僧道
南宋
-
Keywords
making a levy on buddhist monks and taoist priests
monks
southern Song Dynasty
-
分类号
F129.4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红楼梦》中尼僧道士形象论析
- 6
-
-
作者
孟庆茹
-
机构
北华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5-129,共5页
-
文摘
《红楼梦》塑造了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尼僧道士形象。较具代表性的尼僧有净虚、大了、智通、圆心、智能、妙玉等;道士有张道士、王一贴、贾敬、马道婆等。这些僧道们身在空门而心系世俗,总体上有世俗化的倾向,恶者多善者少。作者把他们刻画得千姿百态,成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群像。他们丰富了古代文学艺术形象的画廊,再现了人生百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表达了曹雪芹对世俗宗教的批判态度和厌恶之情,使《红楼梦》颇具思想深度,对今人也颇有启迪。
-
关键词
《红楼梦》
尼僧
道士
人物形象
-
Key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uddhist monk
taoist priest
Character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