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长时期伊拉公兔肌内磷脂脂肪酸动态沉积规律及PLS2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薛山 贺稚非 李洪军 《肉类研究》 2014年第4期5-10,共6页
以伊拉公兔的背部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左后腿肌(left rear leg muscle,LL)和腹部肌肉(abdominal muscles,AM)为实验原料,运用气相色谱测定了不同日龄和部位伊拉公兔肌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经对比分析显示:随着日... 以伊拉公兔的背部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左后腿肌(left rear leg muscle,LL)和腹部肌肉(abdominal muscles,AM)为实验原料,运用气相色谱测定了不同日龄和部位伊拉公兔肌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经对比分析显示:随着日龄的增加,伊拉公兔的LD、LL和AM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磷脂含量显著减少(P〈0.05)。在测试的3个部位中,左后腿肌内磷脂相对含量最高,背部最长肌次之,腹部所占比例最小,但是在此期间伊拉兔肌内脂肪和磷脂在肌肉中所占的绝对比例(新鲜肌肉%)变化均不显著。在35-90d,三个部位肌内磷脂的SFA与MUFA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与之相对应的是3个部位的PUFA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经PLS2分析可知,35d兔肉的营养价值较好,而90d兔肉更适宜加工,不同日龄LD、LL和AM的肌内磷脂脂肪酸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LL肌内磷脂不仅相对含量较其他部位高,而且从脂肪酸组成来说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公兔 肌内磷脂脂肪酸 动态沉积 生长时期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