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氨基酸水平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志跃 戴国俊 +1 位作者 卜柱 仇爱荣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5,共2页
45周龄新扬州鸡种公鸡32只,随机分成四组(同胞、半同胞仿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接受4种处理: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0.24%赖氨酸(Lys)+0.19%蛋氨酸(Met);基础日粮+0.49%Lys+0.... 45周龄新扬州鸡种公鸡32只,随机分成四组(同胞、半同胞仿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接受4种处理: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0.24%赖氨酸(Lys)+0.19%蛋氨酸(Met);基础日粮+0.49%Lys+0.31%Met;基础日粮+1.00%Lys+0.56%Met。结果表明:日粮中Lys、Met水平的高低对种公鸡的采精量、精液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公鸡的体重及有效精子数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公鸡 Lys MET 采精量 精液品质 氨基酸 日粮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透射光谱技术和极限学习机的早期鸡胚雌雄识别 被引量:12
2
作者 祝志慧 洪琪 +2 位作者 吴林峰 王巧华 马美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80-2787,共8页
为了对鸡种蛋胚胎进行雌雄识别,探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进行鸡胚雌雄识别的可行性,搭建了鸡种蛋透射光谱检测系统,采用横向和竖向大头朝上2种放置方式获取210枚鸡种蛋孵化0~15d的光谱,光谱范围为360~1000nm。构建极限学习机(E... 为了对鸡种蛋胚胎进行雌雄识别,探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进行鸡胚雌雄识别的可行性,搭建了鸡种蛋透射光谱检测系统,采用横向和竖向大头朝上2种放置方式获取210枚鸡种蛋孵化0~15d的光谱,光谱范围为360~1000nm。构建极限学习机(ELM)鸡胚雌雄识别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放置方式和孵化天数下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发现竖向放置且孵化第7d的识别效果最好;将竖向放置孵化第7d的光谱初步分为紫外(360~380nm)、可见光(380~780nm)、近红外(780~1000nm)、紫外-可见光(360~780nm)和全波段(360~1000nm)5个不同的波段范围来分析,预测集准确率分别为82.86%,77.14%,75.71%,84.29%和81.43%,筛选出360~780nm的紫外-可见光波段为有效波段;在紫外-可见光(360~780nm)波段,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去噪,并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特征波长降维,建立不经筛选特征波长、CARS筛选特征波长和SPA筛选特征波长的3种ELM模型。其中不经筛选特征波长的ELM模型识别效果最好,但输入变量最多,隐含层神经元为680且激活函数为sig时,预测集准确率为84.29%。SPA筛选特征波长的ELM模型识别效果次之,输入变量有9个,隐含层神经元为840且激活函数为hardlim时,预测集准确率为81.43%。CARS筛选特征波长的ELM模型识别效果最差,输入变量有27个,隐含层神经元为100且激活函数为sig时,预测集准确率为78.57%;用遗传算法(GA)优化ELM模型的权值变量和隐含层阈值,不经筛选特征波长建立的GA-ELM模型,预测集准确率为87.14%,SPA筛选特征波长建立的GA-ELM模型,预测集准确率为87.14%,CARS筛选特征波长建立的GA-ELM模型,预测集准确率为81.43%。紫外-可见光波段不经筛选特征波长的GA-ELM模型识别效果和经SPA筛选特征波长的GA-ELM模型相同,表明SPA筛选的特征波长变量能够有效反映360~780nm波段的信息,SPA使用的变量数仅占紫外-可见光波段的2.14%,因此,雌雄识别最佳模型为紫外-可见光波段经SPA筛选特征波长的GA-ELM模型,预测集准确率为87.14%,其中,雌性识别率为88.57%,雄性识别率为85.71%,单个样本平均判别时间0.080ms。结果表明紫外-可见透射光谱技术和ELM模型为孵化早期鸡胚蛋雌雄识别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蛋 鸡胚 雌雄 识别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脂代谢通路对鸡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左其生 张蕾 +10 位作者 连超 肖天荣 王颖洁 汤贝贝 王飞 纪艳芹 路镇宇 赵瑞峰 张文慧 张亚妮 李碧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539-4550,共12页
【目的】探索家鸡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脂代谢相关基因以及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完善体外诱导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度较高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原始生殖细胞(primitive germ cells... 【目的】探索家鸡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脂代谢相关基因以及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完善体外诱导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度较高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原始生殖细胞(primitive germ cells,PGC)和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C),提取细胞总RNA。利用RNA-seq高通量分析方法对这三种细胞进行转录组水平测序,进行GO(Gene ontology)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寻找脂代谢相关基因以及信号通路;并利用脂代谢--视黄醇代谢通路终产物视黄酸(retinoic acid,RA)以及抑制剂苯磺酰异羟肟酸(piloty’s acid)在体外诱导ESC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和体外鸡胚注射后孵化,q RT-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检测视黄醇代谢通路上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与RNA-seq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检测雄性生殖细胞标记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GO功能显著性富集和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在ESC向SSC分化过程中共存在328个基因持续参与脂代谢调控,富集到27条脂代谢通路中,包括视黄醇代谢、初级胆汁酸的合成、甾类激素的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甘油酯代谢以及类固醇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在视黄醇代谢通路中ADH5在PGC中特异表达,ALDH1A1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持续上调,ADH5和ALDH1A1在细胞中参与视黄酸的合成;CYP26b1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持续上调,参与视黄酸的降解过程;RA体外诱导ESC向SSC方向诱导试验结果表明ADH5、ALDH1A1和CYP26b1家族基因在体外RA诱导过程中变化与体内分化过程一致,RA诱导组产生的SSC样细胞显著高于控制组和Piloty’s Acid+RA组。鸡胚注射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视黄醇通路被抑制后孵化至18d后SSC细胞表面特异标记基因integrinα6和integrinβ1的表达水平显著的低于正常的孵化组(CON)和阴性对照组(BLANK)【结论】脂代谢--视黄醇代谢通路在家鸡雄性生殖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外利用视黄醇代谢通路终产物RA进行诱导时第2天出现类胚体,第4、6天类胚体逐渐增大,第8天开始裂解,在第10天出现SSC样细胞,而在诱导过程中抑制视黄醇通路信号后则会降低SSC样细胞的产生,而在体外孵化过程中视黄醇通路抑制后也能影响SSC细胞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雄性生殖细胞 视黄酸 脂代谢
下载PDF
BMP4诱导鸡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施青青 张振韬 +5 位作者 李鹏程 郑蒙蒙 王丹 黄晓梅 张亚妮 李碧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49-1757,共9页
旨在探讨BMP4诱导鸡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作用机理。采用单层贴壁培养作为分化模式,分别采用10、20、30和40ng·mL-1 BMP4浓度诱导雄性鸡胚胎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诱导效果。根据细胞形态... 旨在探讨BMP4诱导鸡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作用机理。采用单层贴壁培养作为分化模式,分别采用10、20、30和40ng·mL-1 BMP4浓度诱导雄性鸡胚胎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诱导效果。根据细胞形态变化和差异基因表达量变化,确定了BMP4的适宜诱导浓度为40ng·mL-1。在适宜浓度诱导过程中,诱导4d类胚体开始出现,6~8d类胚体逐渐增大,数量增多,10d部分类胚体开始散开,变为小的圆形细胞,12d在散开后的类胚体周围可观察到少量生殖样细胞,14d生殖样细胞数目增多,且呈聚团生长的趋势。诱导过程中相应基因表达量也发生变化:胚胎干细胞标记基因Nanog、Sox2表达量显著下降(P〈O.01),生殖细胞特异基因Stra8、Dazl、integrina6、c-kit表达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O.01)。BMP4可以引起生殖细胞相应基因的表达,促进雄性鸡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结果为雄性生殖细胞的体外诱导研究提供试验参考,为进一步研究雄性生殖细胞发生和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胎干细胞 雄性生殖细胞 分化 BMP4
下载PDF
优质鸡不同生长期采食行为性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振强 季从亮 +1 位作者 彭志军 张德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6-40,共5页
为了探明优质鸡不同生长期的采食性状,研究以722只温氏N301公鸡的366 432个采食事件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数量的长间隔个数把采食事件数据分为9个集合,并且用正态分布组合模型计算出顿间间隔。结果表明:(1)9个集合的顿间... 为了探明优质鸡不同生长期的采食性状,研究以722只温氏N301公鸡的366 432个采食事件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数量的长间隔个数把采食事件数据分为9个集合,并且用正态分布组合模型计算出顿间间隔。结果表明:(1)9个集合的顿间间隔在941~1 781 s之间,差异较大;(2)分别以集合特异性的顿间间隔、基于混合数据和基于光照时段数据计算出的顿间间隔为依据,计算并比较这9个集合个体的日均顿数后发现,基于混合数据计算出的顿间间隔1 148 s可通用于这9个集合;(3)不同生长期的采食性状差异显著,44~49日龄日均顿数(14.2)最多,而每顿持续时间(3.0 min)、每顿采食量(6.9 g)、采食率(2.6 g/min)和日均采食量(93.2 g)均处于最低值;71~77日龄日均顿数(7.5)最少,而每顿持续时间(5.2 min)最长、每顿采食量(16.8 g)最多。研究结果对优质鸡的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01公鸡 顿间间隔 采食性状
下载PDF
基于种蛋图像血线特征和深度置信网络的早期鸡胚雌雄识别 被引量:12
6
作者 祝志慧 汤勇 +3 位作者 洪琪 黄飘 王巧华 马美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7-203,共7页
为了实现孵化早期鸡胚雌雄识别,构建了机器视觉采集系统,在LED光源下获取180枚鸡种蛋孵化第4天的图像。首先对鸡种蛋图像进行RGB分量提取、中值滤波、感兴趣区域提取等预处理,然后利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形态学处理、最大... 为了实现孵化早期鸡胚雌雄识别,构建了机器视觉采集系统,在LED光源下获取180枚鸡种蛋孵化第4天的图像。首先对鸡种蛋图像进行RGB分量提取、中值滤波、感兴趣区域提取等预处理,然后利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形态学处理、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和八连通域去噪等方法凸显血线纹理,并通过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提取图像的全信息特征和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能量、对比度、相关性、熵、均匀度等5个特征,对HOG全信息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降维,最后利用全信息特征和PCA降维特征-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组合的简化特征,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反向传递(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3种鸡胚雌雄识别模型,并比较不同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试验中,全信息特征比简化特征构建的模型识别准确率高,基于简化特征的BP、SVM、DBN模型测试集识别综合准确率分别为51.67%、60%和58.33%,基于全信息特征的BP、SVM、DBN模型测试集识别综合准确率分别为58.33%、63.33%和83.33%。其中,基于全信息特征的DBN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83.33%。结果表明机器视觉技术为孵化早期鸡胚雌雄识别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无损检测 模型 血线特征 深度置信网络(DBN) 鸡胚 雌雄 识别
下载PDF
睾酮诱导鸡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晨 蒋一秀 +7 位作者 王颖洁 赵瑞丰 王曼 张文慧 靳锴 汪怡临 张亚妮 李碧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18,共7页
试验旨在探讨睾酮对鸡胚胎干细胞(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诱导作用效果。首先对睾酮的适宜诱导浓度进行筛选,再联合支持细胞和维甲酸(RA)对传至2代的ESCs进行诱导,通过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细胞化学对诱导结果进... 试验旨在探讨睾酮对鸡胚胎干细胞(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诱导作用效果。首先对睾酮的适宜诱导浓度进行筛选,再联合支持细胞和维甲酸(RA)对传至2代的ESCs进行诱导,通过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细胞化学对诱导结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睾酮诱导,未出现精原干细胞(SSCs)样细胞;睾酮与支持细胞联合诱导时,在第6天有少许类胚体出现,至第12天,有少量SSCs样细胞;睾酮联合支持细胞和RA诱导过程中,诱导第2天出现类胚体,诱导第12天后出现类SSCs样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睾酮+支持细胞组中,ESCs标记基因Nanog、Sox2表达量均呈持续下调趋势,Dazl、integrinβ1、Stra8表达量持续上调;睾酮+支持细胞+RA共同诱导组中,各标记基因与ESCs向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各基因表达的趋势一致,并且Dazl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睾酮单独诱导不能使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但有促进支持细胞和RA诱导效果的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胎干细胞 雄性生殖细胞 分化 睾酮
下载PDF
鸡睾丸的荐部副交感神经分布——CB-HRP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瑞中 郭和以 马仲华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38-242,共5页
将CB-HRP注入鸡的一侧睾丸内,通过逆行和跨节追踪证明:一侧睾丸受双侧荐部副交感神经支配,双侧传入和传出神经元无显著差异。传入神经元位于S_1-S_8脊神经节内,集中在S_4-S_6,高峰在S_5,以小型细胞为主,其传人纤维经背根投射到荐髓内分... 将CB-HRP注入鸡的一侧睾丸内,通过逆行和跨节追踪证明:一侧睾丸受双侧荐部副交感神经支配,双侧传入和传出神经元无显著差异。传入神经元位于S_1-S_8脊神经节内,集中在S_4-S_6,高峰在S_5,以小型细胞为主,其传人纤维经背根投射到荐髓内分为内、外侧纤维束。外侧纤维束较粗大,沿I-V层外缘走行,内侧纤维束细小,在背角中部行走,两条纤维束在副交感节前柱及背侧形成密集的终末区。节前神经元位于S_3-S_7髓节的副交感节前柱内,高峰在S_5髓节,均属小型多突神经元。节后神经元位于泄殖神经节内。荐部副交感神经的传入和传出神经均通过后部肠神经与睾丸发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副交感神经 CB-HRP
下载PDF
性激素促进鸡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慧 蒋一秀 +6 位作者 王颖洁 左其生 李东 连超 汤贝贝 张亚妮 李碧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6,共7页
试验分别探讨了睾酮和FSH诱导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作用效果。首先筛选睾酮和卵泡刺激素(FSH)的适宜诱导浓度,在RA和支持细胞的诱导基础上分别添加适宜浓度的睾酮和FSH对传至2代的ESCs进行诱导... 试验分别探讨了睾酮和FSH诱导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作用效果。首先筛选睾酮和卵泡刺激素(FSH)的适宜诱导浓度,在RA和支持细胞的诱导基础上分别添加适宜浓度的睾酮和FSH对传至2代的ESCs进行诱导,通过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细胞化学对诱导结果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睾酮和FSH的适宜诱导浓度分别为15 ng/m L和25 ng/m L,单独使用睾酮和FSH诱导均未出现类SSCs样细胞;二者联合支持细胞和RA诱导,诱导2 d出现类胚体,随后类胚体体积逐渐变大,诱导12 d类胚体解体出现类SSC样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睾酮和FSH分别与支持细胞和RA共同诱导组中,Stra8表达量持续上调,integrinβ1、Dazl表达量显著上调,ESCs标记基因Nanog、Sox2表达量均呈持续下降趋势;睾酮的多因素诱导组中,Dazl的表达量明显高于RA和支持细胞诱导组;而FSH的多因素诱导组中Stra8的表达量相对于RA和支持细胞诱导组也显著升高。结果表明睾酮和FSH单独诱导不能引起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但可以促进支持细胞和RA诱导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作用效果,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胎干细胞 雄性生殖细胞 分化 睾酮 卵泡刺激素
下载PDF
鸡睾丸的交感传入神经分布——HRP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瑞中 郭和以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本研究应用CB—HRP法对支配鸡睾丸的初级交感传入神经元进行了定位,对这些神经元中枢突向中枢的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一侧睾丸受双侧交感传入神经元的支配。交感传入神经元位于双侧T_1-L_4脊神经节内,集中于T_5-T_7,高峰在T_6,其传... 本研究应用CB—HRP法对支配鸡睾丸的初级交感传入神经元进行了定位,对这些神经元中枢突向中枢的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一侧睾丸受双侧交感传入神经元的支配。交感传入神经元位于双侧T_1-L_4脊神经节内,集中于T_5-T_7,高峰在T_6,其传人纤维由背根进入脊髓背外侧束,分为内、外侧纤维束。外侧纤维束粗大.沿背角外沿下行到V层,少量纤维向内到Terni氏柱;内侧纤维束细小,经背角中部到灰质背连合和Terni氏柱背侧部;两者主要终止于Ⅰ层、V层和Terni氏柱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交感传入神经 HRP
下载PDF
鸡睾丸交感传出神经元的定位——CB-HRP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瑞中 郭和以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将CB-HRP注入鸡的一侧睾丸内,通过逆行和跨节追踪证明,支配鸡睾丸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位于T_1——S_8椎旁节内,集中于T_5——L_1,在T_5——L_1和S_4——S_6区间出现2个标记高峰,在L_3——S_2出现1个少标记区;交感节后神经元还位于腹腔神经... 将CB-HRP注入鸡的一侧睾丸内,通过逆行和跨节追踪证明,支配鸡睾丸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位于T_1——S_8椎旁节内,集中于T_5——L_1,在T_5——L_1和S_4——S_6区间出现2个标记高峰,在L_3——S_2出现1个少标记区;交感节后神经元还位于腹腔神经节、肠系膜前神经节、前部主动脉神经节、肾上腺前后极神经节、肾上腺的被膜和实质内。支配鸡睾丸的长轴突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T_1——L_2髓节,集中于T_5和T_6髓节的Terni氏柱内。此外,在直肠前端、回肠末端的肠神经节内含有大量的节后神经元支配鸡睾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交感神经元
下载PDF
饲料营养水平对乌鸡肉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炎坤 董国栋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3-4,共2页
将 2 0 0只雄性雏乌鸡随机分为 4组 ,第一组全程使用中等营养水平饲料 ,第二组全程使用较高营养水平饲料 ,第三组于 6周龄前用中等营养、以后用较高营养料 ,第四组与第三组相反 ,共饲养 13周。结果第二组增重最高 ,第三组次之 ,第一组最... 将 2 0 0只雄性雏乌鸡随机分为 4组 ,第一组全程使用中等营养水平饲料 ,第二组全程使用较高营养水平饲料 ,第三组于 6周龄前用中等营养、以后用较高营养料 ,第四组与第三组相反 ,共饲养 13周。结果第二组增重最高 ,第三组次之 ,第一组最低 ;饲料转化率的测定结果与体增重情况相似。各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试验期末商品鸡的整齐度第三组最好 ,第二组次之 ,第四组最差。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明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营养水平 乌鸡 产肉性能 饲料转化率 增重
下载PDF
科新903蛋鸡父母代羽速自别雌雄的培育
13
作者 崔铭鼎 王新城 +5 位作者 张敬 于振斌 朴香淑 边家林 武平 王楠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0-53,共4页
根据羽毛伴性遗传的理论,在科新903褐壳蛋鸡配套系选育过程中,为了培育父母代鸡在初生雏时,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的相对长度自别雌雄,将父本父系A 系和母本父系C 系培育成纯合快羽基因型纯系,将父本母系B 系和母本母系D 系培育成纯... 根据羽毛伴性遗传的理论,在科新903褐壳蛋鸡配套系选育过程中,为了培育父母代鸡在初生雏时,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的相对长度自别雌雄,将父本父系A 系和母本父系C 系培育成纯合快羽基因型纯系,将父本母系B 系和母本母系D 系培育成纯合慢羽基因型纯系。用A 系公鸡与B 系母鸡交配,用C 系公鸡与D 系母鸡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即父母代,可根据快慢羽自别雌雄,快羽为母鸡,慢羽为公鸡。纯系繁殖羽速类型的准确率达99%以上。生产父母代羽速鉴别雌雄的准确率达98%以上。鉴别速度快,准确率高,不损伤鸡体,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新903 褐壳蛋鸡 鉴定
下载PDF
支配鸡睾丸脊髓腹角神经元的定位——HRP法
14
作者 王瑞中 于培珍 +1 位作者 杨品钟 尹洪仙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301-304,共4页
将CB-HRP注入鸡一侧睾丸内,通过逆行追踪证明支配鸡睾丸的脊髓腹角神经元出现干T_2-L_3髓节,高峰在T_7髓节。标记细胞主要位于腹角的腹内侧腹外侧(97.39%),少见于腹角的背内侧(2.61%),为大、中型神经元,均径为35×28μm。
关键词 神经元 脊髓腹角 睾丸
下载PDF
初生鸡的雌雄鉴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远蓉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19-22,共4页
现代养鸡业的生产 ,无论是蛋鸡还是肉鸡 ,都需要进行公母分饲。对肛门鉴别法、机械鉴别法、伴性性状鉴别法 3种初生鸡的雌雄鉴别技术进行了比较 ,阐述了各自的鉴别方法 ,并分析其鉴别准确率、对鸡体影响等方面的优劣 。
关键词 雌雄鉴别 饲养
下载PDF
1~28日龄慢速型黄羽肉公鸡饲粮代谢能需要量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蒋守群 王薇薇 +4 位作者 阮栋 李龙 苟钟勇 洪平 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3-1110,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确定1~28日龄慢速型黄羽肉公鸡的饲粮代谢能需要量(MEr)。选用1 200只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慢速型岭南黄羽肉鸡公雏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1.14、11.56、11.92和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确定1~28日龄慢速型黄羽肉公鸡的饲粮代谢能需要量(MEr)。选用1 200只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慢速型岭南黄羽肉鸡公雏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1.14、11.56、11.92和12.59 MJ/kg的试验饲粮,采用限量饲喂,试验期28 d。测定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试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胴体品质、空体成分、能量沉积率以及肌肉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提高,试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极显著增加(P<0.01),上述各试验组对应的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分别为206.45、214.79、220.77和235.82 kJ/d。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影响试鸡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和血浆尿酸含量(P<0.01),显著影响试鸡胸肌脂肪含量(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胸肌脂肪含量指标,确定1~28日龄[体重:(30±1) g~(297±10) g]慢速型黄羽肉公鸡的饲粮MEr为235.82 kJ/d,相应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59 MJ/kg,该阶段的代谢能需要析因模型为:MEr(kJ/d)=0.138 7BW^(0.75)(g)+5.156 2AD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速型黄羽肉鸡 代谢能 需要量 生长性能
下载PDF
鸡睾丸内的神经分布——HRP法
17
作者 王瑞中 于培珍 +1 位作者 刘大友 张永良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19-321,共3页
将CB—HRP注入鸡的一侧睾丸内,对睾丸内的神经分布进行标记。结果表明鸡睾丸的间质、被膜内及血管周围有大量的神经纤维和少量的神经元分布。神经元为小型细胞,突起清晰,多单一存在。
关键词 睾丸 神经分布
下载PDF
鸡睾丸的迷走神经分布——CB-HRP法研究
18
作者 王瑞中 郭和以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71-75,共5页
将CB-HRP注入鸡睾丸内,通过逆行和跨节追踪证明:支配鸡睾丸的迷走神经传入神经元位于结状节和颈静脉节内,主要位于结节内(74.5%),其传入纤维投射到延髓的孤束核、孤束、孤束连合核和迷背核内,以闩前0.70mm处孤束核内最密集;迷走神经的... 将CB-HRP注入鸡睾丸内,通过逆行和跨节追踪证明:支配鸡睾丸的迷走神经传入神经元位于结状节和颈静脉节内,主要位于结节内(74.5%),其传入纤维投射到延髓的孤束核、孤束、孤束连合核和迷背核内,以闩前0.70mm处孤束核内最密集;迷走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延髓的迷背核、中间核、中间带和疑核内,主要位于迷背核内,它们在迷背核内具有明显的代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迷走神经
下载PDF
卵泡刺激素诱导鸡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一秀 许厚强 +5 位作者 左其生 张蕾 李东 施青青 张亚妮 李碧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0-15,共6页
文章探讨了卵泡刺激素(FSH)诱导鸡胚胎干细胞(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作用效果。首先对FSH的适宜诱导浓度进行筛选,再将传至2代的ESCs,在RA和支持细胞诱导的基础上添加适宜浓度的FSH进行诱导,通过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 文章探讨了卵泡刺激素(FSH)诱导鸡胚胎干细胞(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作用效果。首先对FSH的适宜诱导浓度进行筛选,再将传至2代的ESCs,在RA和支持细胞诱导的基础上添加适宜浓度的FSH进行诱导,通过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细胞化学对诱导结果进行检测。筛选出适宜的FSH浓度为25 ng/mL。单独使用FSH诱导,未出现类SSCs样细胞;FSH与支持细胞诱导至第6天出现类胚体,至第12天,出现少量精原样细胞;FSH联合支持细胞和维甲酸(RA)进行诱导,至第2天出现类胚体,第12天出现类SSC样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SH+支持细胞组、FSH+支持细胞+RA组中,Stra8、integrinβ1、Dazl表达量都持续上调,ESCs标记基因Nanog、Sox2表达量均呈持续下调趋势。添加FSH的诱导组中Stra8的表达量相对于各对照组上调显著。FSH单独诱导不能引起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但具有促进支持细胞和RA诱导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作用效果,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胎干细胞 雄性生殖细胞 分化 卵泡刺激素
下载PDF
佐剂对鸡补体水平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马本江 王君伟 李海滨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3,共3页
60只未免疫的伊莎褐雄鸡雏分成4组,于24日龄开始用试管法以50%溶血度为标准抽样检测补体。31日时A、B、c三组分别皮下注射司盘-80+白油、氧氧化铝胶和BCG,D组对照;46日龄时再次注射。从31日龄至56日龄每隔5天检测一次。结果表明,佐剂... 60只未免疫的伊莎褐雄鸡雏分成4组,于24日龄开始用试管法以50%溶血度为标准抽样检测补体。31日时A、B、c三组分别皮下注射司盘-80+白油、氧氧化铝胶和BCG,D组对照;46日龄时再次注射。从31日龄至56日龄每隔5天检测一次。结果表明,佐剂使鸡的补体水平普遍升高。于每次注射后第5天达到高峰,第10天左右接近正常,其中BCG影响更大,并于51日龄时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1<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莎褐雄鸡 佐剂 补体水平 雏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