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 male flower extract o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flammation 被引量:14
1
作者 Jian-Ying Wang Xiao-Jun Chen +3 位作者 Lei Zhang Ying-Yi Pan Zu-Xi Gu Ying Yu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19-328,共10页
Background:Eucommia ulmoides Oliv. is a medicinal plant native to China, with its bark (Eucommiae Cortex) traditionally being used for medicinal purpose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Eucommia male flowers can exe... Background:Eucommia ulmoides Oliv. is a medicinal plant native to China, with its bark (Eucommiae Cortex) traditionally being used for medicinal purpose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Eucommia male flowers can exert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antibacterial,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immune regulation.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the 70% ethanol extract of male flowers (EF) of E. ulmoides in lipopolysaccharide (LPS)-stimulated RAW 264.7 cells and LPS-administered mice.Methods:Cytotoxicity of EF for RAW 264.7 cell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Cell Counting Kit-8. The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nitric oxide (NO),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interleukin (IL)-1β, and IL-6 was determin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IL-17, IL-23, and IL-10 mRNA levels were determined using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ctivation of the nuclear factor (NF)-κB pathway in RAW 264.7 cells was investigated via Western blotting. In vivo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F were studied in an LPS-induced acute inflammation mouse model by analyzing lung tissue histopathology, serum TNF-α and IL-6 levels, and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in lung tissue.Results:EF showed no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at concentrations from 10 to 60 μg/mL (cell viability > 80%) in the CCK-8 cell viability assay. EF inhibited the RAW 264.7 cell proliferation (EF 60 μg/mL, 120 μg/mL, and 250 μg/mL vs. negative control: 87.31±2.39% vs. 100.00±2.50%, P=0.001;79.01±2.56 vs. 100.00±2.50%, P<0.001;and 64.83±2.50 vs. 100.00±2.50%, P<0.001), suppressed NO (EF 20 μg/mL and 30 μg/mL vs. LPS only, 288.81±38.01 vs. 447.68±19.07 μmol/L, P=0.004;and 158.80±45.14 vs. 447.68±19.07 μmol/L, P<0.001), TNF-α (LPS+EF vs. LPS only, 210.20±13.85 vs. 577.70±5.35 pg/mL, P<0.001), IL-1β (LPS+EF vs. LPS only, 193.30±10.80 vs. 411.03±42.28 pg/mL, P<0.001), and IL-6 (LPS+EF vs. LPS only, 149.67±11.60 vs. 524.80±6.24 pg/mL, P<0.001) secretion, and downregulate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IL-17 (LPS+EF vs. LPS only, 0.23±0.02 vs. 0.43±0.12, P<0.001), IL-23 (LPS+EF vs. LPS only, 0.29±0.01 vs. 0.42±0.06, P=0.002), and IL-10 (LPS+EF vs. LPS only, 0.30±0.01 vs. 0.47±0.01, P=0.008) in LPS-stimulated RAW 264.7 cells. EF inhibited the LPS-induced NF-κB p65 (LPS+EF 20 μg/mL and 30 μg/mL vs. LPS only: 0.78±0.06 vs. 1.17±0.08, P<0.001;and 0.90±0.06 vs. 1.17±0.08, P=0.002) and inhibitor of kappa B (IκBα) phosphorylation (LPS+EF 20 μg/mL and 30 μg/mL vs. LPS only: 0.25±0.01 vs. 0.63±0.03, P<0.001;and 0.31±0.01 vs. 0.63±0.03, P<0.001), LPS+EF 30 μg/mL inhibited IκB kinase (IKKα/β) phosphorylation (LPS+EF 30 μg/mL vs. LPS only, 1.12±0.14 vs. 1.71±0.25, P=0.002) in RAW 264.7 cells. Furthermore, EF 10 mg/kg and EF 20 mg/kg inhibited lung tissue inflammation in vivo and suppressed the serum TNF-α (LPS+EF 10 mg/kg and 20 mg/kg vs. LPS only, 199.99±186.49 vs. 527.90±263.93 pg/mL, P=0.001;and 260.56±175.83 vs. 527.90±263.93 pg/mL, P=0.005), and IL-6 (LPS+EF 10 mg/kg and 20 mg/kg vs. LPS only, 41.26±30.42 vs. 79.45±14.16 pg/ml, P=0.011;and 42.01±26.26 vs. 79.45±14.16 pg/mL, P=0.012) levels and MPO (LPS+EF 10 mg/kg and 20 mg/kg vs. LPS only, 3.19±1.78 vs. 5.39±1.51 U/g, P=0.004;and 3.32±1.57 vs. 5.39±1.51 U/g, P=0.006) activity in lung tissue.Conclusions:EF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overactivation of neutrophil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needed to evaluate its potential for anti-inflammation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commia ulmoides oliv. male FLOWER LIPOPOLYSACCHARIDE INFLAMMATION CYTOKINE Nuclear factor-κB
原文传递
杜仲雄花活性成分的提取、活性机制及质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沛慷 艾连中 +1 位作者 夏永军 赖凤羲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文章旨在综述杜仲雄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而归纳出可行的质量指标,为工业生产杜仲雄花保健产品的质量评估提供参考,并明确产地和提取加工条件对相关茶饮的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可能影响。希望该论述能够为杜仲雄花... 文章旨在综述杜仲雄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而归纳出可行的质量指标,为工业生产杜仲雄花保健产品的质量评估提供参考,并明确产地和提取加工条件对相关茶饮的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可能影响。希望该论述能够为杜仲雄花保健食品的研发、工业化生产与创新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雄花 提取工艺 活性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杜仲雄花黄酮工艺优化及抗疲劳作用研究
3
作者 徐华琳 秦令祥 +2 位作者 丁昱婵 曹源 高愿军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100,共8页
为研究杜仲雄花黄酮的提取工艺和抗疲劳作用,采用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DES)法对杜仲雄花中的黄酮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0 W,提取温度59℃,提取... 为研究杜仲雄花黄酮的提取工艺和抗疲劳作用,采用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DES)法对杜仲雄花中的黄酮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0 W,提取温度59℃,提取时间11 min,在此条件下,杜仲雄花黄酮得率平均值为3.09%,该方法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单一提取方法。抗疲劳实验结果表明,杜仲雄花黄酮能够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降低小鼠体内血乳酸(BLA)和血尿素氮(BUN)含量,增加肝糖原(HG)和肌糖原(MG)含量,表明杜仲雄花黄酮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该研究为杜仲雄花黄酮的提取及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雄花 黄酮 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法 提取工艺 抗疲劳作用
下载PDF
杜仲雄花中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3
4
作者 董娟娥 梁宗锁 +1 位作者 张康健 孙尚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7-10,共4页
对杜仲(Eucomm ia ulm oidesO liv.)雄株不同花期雄花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杜仲雄花次生代谢的生理基础及不同花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雄花在不同花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有差异。总黄酮含量... 对杜仲(Eucomm ia ulm oidesO liv.)雄株不同花期雄花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杜仲雄花次生代谢的生理基础及不同花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雄花在不同花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有差异。总黄酮含量在花蕾期最高(4.010%),始花期最低(2.422%),从盛花期到末花期逐渐上升;桃叶珊瑚苷和绿原酸含量均在花蕾期最高(分别为2.351%和1.075%),盛花期最低(分别为1.463%和0.503%),至末花期含量上升;京尼平苷酸含量在始花期最低(0.217%),从盛花期开始逐渐升高,至末花期高达1.403%;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也以花蕾期为最高(7.420%)。杜仲雄花的花蕾期和盛花期是兼顾质量和产量的最佳采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总黄酮 桃叶珊瑚苷 绿原酸 京尼平苷酸
下载PDF
杜仲皮、杜仲雄花醇提取物对模型小鼠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健英 陈晓俊 +5 位作者 张磊 王凯 侯剑伟 符胜光 潘颖宜 袁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杜仲皮、杜仲雄花醇提物对鸡卵清蛋白(OVA)所致小鼠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第0、7日,OVA腹腔注射致敏,继而滴鼻激发21 d,建立小鼠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杜仲皮醇提物组... 目的观察杜仲皮、杜仲雄花醇提物对鸡卵清蛋白(OVA)所致小鼠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第0、7日,OVA腹腔注射致敏,继而滴鼻激发21 d,建立小鼠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杜仲皮醇提物组(杜仲皮组)、杜仲雄花醇提物组(杜仲雄花组)和地塞米松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肺组织行HE、PAS染色,观察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小鼠血清OVA-Ig E、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γ(IFN-γ)、IL-13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 m 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浸润,支气管痉挛,黏液分泌增加,杜仲皮组和杜仲雄花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OVA-Ig E、IL-4、IL-13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5,P<0.01),肺组织ICAM-1、VEGF、MMP9表达增强,TIMP1表达降低(P<0.01),外周血IL-17^+细胞增加,肺组织TNF-α、IL-6 m RNA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杜仲皮组和杜仲雄花组小鼠血清OVA-Ig E、IL-4、IL-13水平明显下调(P<0.01),ICAM-1、VEGF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TIMP1表达升高,外周血IL-17+细胞降低,肺组织IL-6 m RNA表达降低(P<0.05,P<0.01),杜仲皮组还可诱导IFN-γ分泌(P<0.01),下调TNF-αmRNA表达(P<0.05),杜仲雄花组MMP9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杜仲皮、杜仲雄花醇提物可能通过降低模型小鼠OVA-Ig E产生,抑制Th2类细胞因子分泌,下调Th17细胞,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对气道变应性炎症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皮 杜仲雄花 气道变应性炎症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小鼠
下载PDF
杜仲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钟淑娟 杨欣 +2 位作者 李静 李咏梅 黎行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87-1790,共4页
目的:比较杜仲皮、叶、雄花及籽中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半数清除/还原浓度(IC_(50))值为评价指标,对各部位样品进行清除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 目的:比较杜仲皮、叶、雄花及籽中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半数清除/还原浓度(IC_(50))值为评价指标,对各部位样品进行清除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试验以及对铜离子(Cu^(2+))的还原能力试验,并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结果:杜仲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为叶>雄花>皮>籽,其中除杜仲皮与籽总黄酮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部位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样品对ATBS^+、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由强到弱为叶>雄花>籽>皮,其中除杜仲叶与雄花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部位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样品对Cu^(2+)还原能力由强到弱为叶>雄花>皮>籽,其中叶、雄花与皮、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杜仲叶与雄花部位总黄酮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较强,可进行相应的开发利用以弥补传统药用部位杜仲皮资源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1 位作者 刘攀峰 杜红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3,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比较并评价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为雄花用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以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为材料,采用AlCl_3比色法测定杜...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比较并评价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为雄花用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以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为材料,采用AlCl_3比色法测定杜仲雄花中总黄酮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HPLC法测定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6种活性成分含量,并对8种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杜仲雄花8种活性成分含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氨基酸最高,分别为206.23 mg·g^(-1)和2.05;变异系数以京尼平苷最高,达112.00%,氨基酸最低,仅为12.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及异槲皮苷5种活性成分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氨基酸除与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活性成分相关性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040%,可以用于杜仲雄花资源前期的评价选择。基于8种活性成分,将193份杜仲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8种活性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第Ⅰ类群种质8种活性成分含量均较低;第Ⅱ类群种质氨基酸含量最高;第Ⅲ类群种质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组分含量最高;第Ⅳ类群种质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组分含量最高;第Ⅴ类群种质绿原酸和京尼平苷酸含量最高。初步明确杜仲种质雄花的不同类型。【结论】杜仲种质雄花8种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开发利用价值大,而且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很有选择潜力和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种质 活性成分 多样性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雄花和叶中的总黄酮 被引量:19
8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1 位作者 刘攀峰 杜红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0,共5页
采用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和AlCl_3比色法分别测定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研究杜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并对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干扰严重,测定结果偏... 采用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和AlCl_3比色法分别测定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研究杜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并对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干扰严重,测定结果偏高,AlCl_3比色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合理,在5.0~30μg·m L^(-1)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达99.27%,RSD为1.21%,适合杜仲中总黄酮含量的大量测定;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材料间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且雄花中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叶,为杜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董娟娥 付卓锐 +2 位作者 马希汉 莫开林 夏广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1-137,共7页
以感官评价和功能性成分含量检测相结合,研究了微波工艺与传统炒制、热风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方法效率高,可最大程度地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的感官品质佳,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 以感官评价和功能性成分含量检测相结合,研究了微波工艺与传统炒制、热风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方法效率高,可最大程度地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的感官品质佳,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的首选方法;热风干燥方法也可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感官品质较佳,但效率较低,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的可选方法;传统制茶工艺中的炒制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中的功能性成分破坏较大、感官品质差、操作不易控制,不适宜于杜仲雄花茶的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茶 干燥 微波 炒制 热风
下载PDF
杜仲雄花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邱高翔 董娟娥 +3 位作者 马希汉 行冰玉 张靖一 雷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9,共7页
以杜仲雄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相(萃余相)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各相总酚含量的基础上,选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4项指标评价杜仲雄花各萃取(余)相的抗氧... 以杜仲雄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相(萃余相)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各相总酚含量的基础上,选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4项指标评价杜仲雄花各萃取(余)相的抗氧化活性,并与抗氧化剂BHT和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杜仲雄花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相(393.47mg·g-1)和正丁醇相(287.33mg·g-1)中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石油醚相(105.42mg·g-1)和水相(114.74mg·g-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55%和80.32%,接近于BHT和VC;正丁醇相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较高(80.47%);乙酸乙酯相的还原力高于BHT和VC;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显著高于VC。杜仲雄花提取物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与萃取(余)相的质量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这说明杜仲雄花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进一步生产保健品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杜仲雄花 总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杜仲种质资源雄花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杜庆鑫 刘攀峰 +2 位作者 庆军 魏艳秀 杜红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49,共8页
为更好地对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进行评价和利用,对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杜仲雄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4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上,京尼平苷含量(112.00%)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 为更好地对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进行评价和利用,对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杜仲雄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4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上,京尼平苷含量(112.00%)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紫云英苷含量(89.56%)、京尼平苷酸含量(88.60%),氨基酸含量(12.52%)变异系数最小。经K-S检验,花高、雄蕊长度、雄蕊数、桃叶珊瑚苷含量、绿原酸含量、异槲皮苷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等8个数量性状Sig值大于0.05,均符合正态分布;花径、鲜质量、干质量均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京尼平苷酸含量、京尼平苷含量、紫云英苷含量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 8S)、(X-0.524 6S)、(X+0.524 6S)、(X+1.281 8S)4个点分为5级,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按实际分布情况分级,使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数量性状 变异 概率分级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杜仲应用及产品现状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梁雪娟 刘浩 +3 位作者 黄小龙 何丹 万丹 张水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4期587-592,共6页
杜仲作为我国特有物种,其全株皮、叶、籽、雄花等资源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均有较广泛的应用。以杜仲皮、叶及其提取物、杜仲雄花为原料,开发成中成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中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日化用品等多种产品。系统总结杜仲... 杜仲作为我国特有物种,其全株皮、叶、籽、雄花等资源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均有较广泛的应用。以杜仲皮、叶及其提取物、杜仲雄花为原料,开发成中成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中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日化用品等多种产品。系统总结杜仲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在传统应用记载基础上,梳理杜仲原料法规、产品现状并对其进行组方及配伍分析,以期为杜仲资源的深度开发、挖掘及扩大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杜仲皮 杜仲叶 杜仲雄花 杜仲籽油 药食同源 应用现状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杜仲雄花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杜庆鑫 刘攀峰 +2 位作者 魏艳秀 庆军 杜红岩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6-852,859,共8页
为有效利用杜仲雄花资源,以193份杜仲种质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开展了品质评价指标筛选和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和氨基酸含量在不同种质间变异系数较小,其它性状变异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反映杜仲... 为有效利用杜仲雄花资源,以193份杜仲种质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开展了品质评价指标筛选和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和氨基酸含量在不同种质间变异系数较小,其它性状变异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反映杜仲雄花品质的17个性状可用8个主成分来表示(累积贡献率达85.777%),筛选出雄蕊长度、单株产量、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异槲皮苷、总黄酮、氨基酸含量以及含水率这8个性状用于杜仲雄花品质综合评价。经综合评价,编号为10469x、11042x、11034x、10036x、10464x、10559x、10024x、10060x、10497x的杜仲雄花品质相对较好。对193份杜仲种质进行Q型聚类,在遗传距离7.0处可划分为四类,第Ⅲ类群杜仲种质雄花综合性状较好,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第Ⅱ类群杜仲雄花8种活性成分含量均较高,第Ⅳ类群杜仲雄花形态性状表现也较好。可为杜仲良种选育及雄花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杜仲雄花茶加工中护绿工艺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付卓锐 董娟娥 马希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50,共6页
针对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易变色的问题,通过利用盐离子、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杀青等处理抑制杜仲雄花的褐变以实现护绿的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SAS数据统计软件对影响杜仲雄花茶汤色的因素进行了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护绿效应... 针对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易变色的问题,通过利用盐离子、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杀青等处理抑制杜仲雄花的褐变以实现护绿的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SAS数据统计软件对影响杜仲雄花茶汤色的因素进行了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护绿效应的3个因素,即Zn^(2+)、柠檬酸和蒸汽法杀青。利用Design-Expert数据分析软件中响应面分析法的中心组合设计建立了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护绿工艺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适宜的护绿工艺为:先用料液比为10 g/mL、质量分数0.04%的Zn^(2+)水溶液和0.4%的柠檬酸水溶液喷洒杜仲雄花蕾,然后在蒸汽中蒸40 s,经过处理后的材料制成杜仲雄花茶,可避免加工过程中变色和品质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茶 护绿 响应面 工艺
下载PDF
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庆鑫 刘攀峰 +2 位作者 魏艳秀 庆军 杜红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897,共9页
为深入探究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与营养价值,对193份不同种质雄花的氨基酸含量与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杜仲雄花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0.62 g/100 g,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主要的2种氨基酸。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 为深入探究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与营养价值,对193份不同种质雄花的氨基酸含量与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杜仲雄花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0.62 g/100 g,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主要的2种氨基酸。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以蛋氨酸变异系数最大(43.13%),总氨基酸变异系数最小(12.56%)。杜仲雄花蛋白贴近度为0.887。杜仲雄花人体必需氨基酸中仅(Met+Cys)低于FAO/WHO推荐模式的比例,RAA和RC值大都接近于1,SRC值为81.42。杜仲雄花中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味觉氨基酸含量与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不同来源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贵州种质总氨基酸含量(21.32 g/100 g)和必需氨基酸含量(7.50 g/100 g)最高,而不同来源杜仲雄花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将193份种质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Ⅱ类群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平均含量最高,分别达22.46、7.92、4.10 g/100 g和1.64 g/100 g。杜仲雄花氨基酸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表现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雄花用杜仲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氨基酸 多样性 营养价值
下载PDF
杜仲雄花HPLC指纹图谱及成分积累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叶东旭 杜红岩 +2 位作者 李钦 杜兰英 付建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6-709,共4页
目的建立杜仲雄花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杜仲雄花中成分的积累规律。方法采用Ameritech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8 nm。结果对不同日期采集的杜仲雄花的... 目的建立杜仲雄花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杜仲雄花中成分的积累规律。方法采用Ameritech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8 nm。结果对不同日期采集的杜仲雄花的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生成对照指纹图谱,确定了22个共有峰。杜仲雄花的成分积累规律为京尼平苷酸含有量花蕾期最低,至盛花期最高。绿原酸含有量花蕾期最高,始花期最低,末花期上升。京尼平苷含有量始花期最低,盛花期最高。结论杜仲雄花的盛花期是兼顾质量和产量的最佳采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雄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成分积累规律
下载PDF
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欣 王卉 +3 位作者 朱文学 樊金铃 肖海芳 刘少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0-36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镇静催眠作用,确定杜仲雄花镇静催眠活性部位并分析其有效作用剂量。方法:观察不同剂量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以及直接镇静催眠作用、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和抗惊厥作用。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镇静催眠作用,确定杜仲雄花镇静催眠活性部位并分析其有效作用剂量。方法:观察不同剂量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以及直接镇静催眠作用、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和抗惊厥作用。结果: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睡眠率,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率,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惊厥小鼠数,延长惊厥潜伏期。结论: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是杜仲雄花镇静催眠活性的有效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雄花 乙酸乙酯提取物 镇静 催眠
下载PDF
杜仲雄花茶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杜红岩 李钦 +1 位作者 傅建敏 杜兰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4,共4页
为了科学评价杜仲雄花茶的食品安全性,选择昆明种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鼠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实验、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采用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对杜仲雄花茶的食品安全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鼠... 为了科学评价杜仲雄花茶的食品安全性,选择昆明种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鼠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实验、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采用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对杜仲雄花茶的食品安全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鼠经口LD50>20 g/kg(试剂量/体质量)属无毒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鼠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实验表明,无致突变作用;小鼠精子畸变实验表明,对雄性动物生殖细胞无遗传毒性.实验结论:杜仲雄花茶对实验动物未见有毒副作用,作为食品(固体饮料)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杜仲雄花茶 毒理学 食品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杜仲雄花茶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金晓玲 杜红岩 李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2-434,共3页
目的:研究杜仲雄花茶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30、260、520mg/kg的杜仲雄花茶提取液30d,对照组给蒸馏水。测定小鼠游泳时间及血乳酸、尿素氮、肝糖原等指... 目的:研究杜仲雄花茶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30、260、520mg/kg的杜仲雄花茶提取液30d,对照组给蒸馏水。测定小鼠游泳时间及血乳酸、尿素氮、肝糖原等指标。结果:杜仲雄花茶提取物能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降低了运动后血清BUN浓度,提高肝糖元的储备量,增强清除乳酸能力。结论:杜仲雄花茶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雄花茶 抗疲劳 尿素氮 血乳酸 肝糖原
下载PDF
秦巴杜仲雄花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史娟 李江 葛红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52-256,共5页
以秦巴杜仲雄花为原料,采用微波预处理-乙醇回流法,在不同的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下,探讨秦巴杜仲雄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法测定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研究不同条件下总黄酮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 以秦巴杜仲雄花为原料,采用微波预处理-乙醇回流法,在不同的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下,探讨秦巴杜仲雄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法测定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研究不同条件下总黄酮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60%,温度为80℃,时间为2.5 h,料液比为1∶60时,杜仲雄花总黄酮得率最高,达到2.983%。温度和金属离子Na+、K+、Ca2+、Mg2+对杜仲雄花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影响不大;金属离子Cu2+、Zn2+以及p H、光照对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雄花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