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posarcoma of the breast arising in a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Malgorzata Banys-Paluchowski Eike Burandt +6 位作者 Alexander Quaas Waldemar Wilczak Stefan Geist Guido Sauter Natalia Krawczyk Klaus Pietzner Peter Paluchowsk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5年第5期174-178,共5页
Liposarcoma of the breast is a very rare malignant tumor. It can clinically manifest as a palpable breast mass and mimic primary breast cancer. 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a 51-year-old female who presented with an a... Liposarcoma of the breast is a very rare malignant tumor. It can clinically manifest as a palpable breast mass and mimic primary breast cancer. 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a 51-year-old female who presented with an asymptomatic right breast mass, which was histologically diagnosed as well 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arisen within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 The patient underwent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received no adjuvant treatment and is disease-free after 2 years. Radiolog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are presented and described in detail.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are presented and therapy recommendation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OSARCOMA Soft tissue SARCOMA BREAST cancer phyllodes tumor RARE MALIGNANCIES
下载PDF
Malignant phyllode tumor metastatic to the duodenum
2
作者 Oktar Asoglu Hasan Karanlik +4 位作者 Umut Barbaras Hakan Yanar Yersu Kapran Mustafa Kecer Mesut Parla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649-1651,共3页
Phyllode tumor (PT) is extremely rare tumor of the breast. Distant metastasis occurs in 10-20%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hyllode tumor. The most common sites of metastases are the lungs and bones. Although theoret... Phyllode tumor (PT) is extremely rare tumor of the breast. Distant metastasis occurs in 10-20%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hyllode tumor. The most common sites of metastases are the lungs and bones. Although theoretically any organ may have metastasis, an isolated duodenum metastasis has not been documented as yet in the English-language literature. We report herein a case with a isolated duodenal metastasis from PT of breast in a 31 year-old-woman who underwent right mastectomy 4 years before because of the recurrent malignant PT. She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massiv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linical evaluation revealed a huge mass originated from duodenum. Urgent laparotomy an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remove the bleeding duodenal mass. The pathologic examination of the resected specimen showed a malignant spindle cell tumor consistent with metastatic malignant PT. Our case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ue to an isolated duodenal metastasis as a result of hematogenous spread from malignant phyllode tumor of breast is unique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an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is a cur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isolated duodenal invol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phyllode tumor Duodenal metastasis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下载PDF
乳腺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高然 方仪 高纪东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BPT)及恶性叶状肿瘤(MP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11例乳腺BPT及MP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情况及无复发生... 目的探讨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BPT)及恶性叶状肿瘤(MP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11例乳腺BPT及MP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情况及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11例患者中,20例出现局部复发,4例发生远处转移。接受非全切手术的88例患者中,行肿物区段切除术(无切缘检查)和肿物扩大切除术(有切缘检查)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1.0%和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BPT及MPT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04),与初治肿瘤最大径(P=0.080)、平均核分裂象计数(P=0.153)及手术方式(P=0.204)无明显相关性。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PT患者的复发风险是BPT患者的4.894倍(95%CI 1.857~12.901,P=0.001)。结论乳腺MPT较BPT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手术治疗应在保证完整切除肿瘤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切除范围,并至少保证切缘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交界性叶状肿瘤 恶性叶状肿瘤 无复发生存 预后分析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MRI形态及功能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谢东 李强 +6 位作者 康巍 唐琪 刘丽东 朱旭娜 赵欣 陈军 张卫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BPTs)MRI形态和功能表现,及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以提高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BPTs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前MRI诊断为BPTs8例,纤维腺瘤4例...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BPTs)MRI形态和功能表现,及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以提高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BPTs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前MRI诊断为BPTs8例,纤维腺瘤4例,脂肪肉瘤1例,准确率为61.5%(8/13)。BPTs的T1加权成像(T1WI)表现为较低信号,2例良性、4例交界性及2例恶性BPTs瘤体内有不规则小片状、裂隙状更低信号区,其余均表现为均匀信号;T2加权成像(T2WI)表现为较高信号,除2例良性BPTs信号均匀外,其余BPTs瘤体内可见线样分隔呈稍低信号,瘤体内T1WI所见不规则小片状、裂隙状更低信号区在T2WI表现为更高信号区。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均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良性BPTs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1.33~2.59)×10^-3mm^2/s,交界性BPTsADC值为(1.21~2.83)×10^-3mm^2/s,恶性BPTsADC值为(0.81~2.41)×10^-3mm^2/s。2例良性、1例交界性BPTs的时间-信号曲线为Ⅰ型曲线,5例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BPTs为Ⅱ型曲线,1例交界性、1例恶性BPTs部分为Ⅱ型、部分为Ⅲ型曲线。6例良性、2例交界性BPTs为边缘光滑型,其余为局部边缘不规则型。结论 MRI检查显示BPTs肿瘤边缘大部分光滑,仅交界性及恶性BPTs部分边缘不规则,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其内见分隔,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以平台型及上升型为主,DWI序列大多未见扩散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良性 交界性 恶性 鉴别诊断 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形态 病理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乳腺叶状肿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田野 姜珏 +1 位作者 王娟 周琦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3-837,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PTB的患者,总结并分析乳腺叶状肿瘤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比较良恶性的组间差异。结... 目的: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PTB的患者,总结并分析乳腺叶状肿瘤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比较良恶性的组间差异。结果:42例叶状肿瘤中良性21例,交界性5例,恶性16例,造影的图像特征:恶性及交界性叶状肿瘤结节呈高增强,造影剂分布不均匀、可见部分充盈缺损、边缘呈放射状或蟹足样增强、增强后范围较二维增大,与良性叶状肿瘤的图像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造影图像多样,对其性质的判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超声造影 良性 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伴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样分化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许秀丽 李静 +2 位作者 王璐 张志文 杨守京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伴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样分化(MPTER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前列腺MPTERD,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患者男性,40岁。排尿困难2月余。前列腺肿瘤组织由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上... 目的探讨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伴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样分化(MPTER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前列腺MPTERD,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患者男性,40岁。排尿困难2月余。前列腺肿瘤组织由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上皮细胞增生,无异型性,由上皮细胞形成的囊腔被增多的间质成分挤压形成类似叶状的裂隙。间质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21个/10 HPF,有坏死。另外,局部还伴有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样分化。免疫组化:上皮细胞AE1/AE3(+),PSA局部(+);间质细胞vimentin(+),局部间质细胞desmin、myogenin(+),SMA、H-caldesmon、CD34和PR均(-)。结论前列腺MPTERD罕见,该肿瘤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样分化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罗蓉 李麟 吴嘉瑜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6期90-9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09~2013年东莞市人民医院及东莞市莞城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确诊恶性前有多次手术治疗史及复...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09~2013年东莞市人民医院及东莞市莞城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确诊恶性前有多次手术治疗史及复发史,2例为首诊。末次手术乳腺区段切除1例,单纯乳腺全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探查2例,改良根治术3例;术后化疗2例,术后双肺转移及死亡1例,其余5例术后随访5个月~4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和鉴别诊断作用。大部分由良性或交界性反复复发后恶变,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手术切除范围和复发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恶性叶状肿瘤 病理 临床特点
下载PDF
Piwil2、Bcl-2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伟 李宏伟 +2 位作者 黄勇 牛晓东 李凤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2364-236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干细胞蛋白Piwil样蛋白2(Piwil2)、B淋巴细胞瘤-2(Bcl-2)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二者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1集团... 目的通过检测干细胞蛋白Piwil样蛋白2(Piwil2)、B淋巴细胞瘤-2(Bcl-2)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二者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确诊的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30例作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另选取同期3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中Piwil2、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Piwil2、Bcl-2表达的相关性及两者与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Piwil2、Bcl-2表达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使用COX回归分析影响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Piwil2、Bcl-2在恶性叶状肿瘤组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织中Piwil2、Bcl-2的表达具有一定关系(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织中Piwil2、Bcl-2阳性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组织(P<0.05)。Piwil2、Bcl-2阳性表达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对应的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Piwil2阳性表达和Bcl-2阳性表达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iwil2、Bcl-2阳性率明显升高,二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 干细胞蛋白Piwil样蛋白2 B淋巴细胞瘤-2
下载PDF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平滑肌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南楠 李志义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4期142-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及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发平滑肌瘤病例进行临床、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恶性叶状肿瘤主要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上皮成分及丰富的异...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及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发平滑肌瘤病例进行临床、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恶性叶状肿瘤主要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上皮成分及丰富的异型的纤维性间质细胞,部分形成叶状结构突入囊腔,挤压上皮形成裂隙状,免疫组化:Vimentin+。平滑肌瘤主要组织学表现为大量平滑肌束交错排列,细胞梭形,呈栅栏状、席纹样排列;免疫组化:SMA+、Desmin+、Vimentin+。结论恶性叶状肿瘤及乳腺平滑肌瘤均为乳腺少见肿瘤,同时伴发更为罕见。它们均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表现,且需要与乳腺的交界性及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恶性叶状肿瘤 平滑肌瘤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青少年女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病理诊断陷阱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艳 陈莹 周东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女性恶性叶状肿瘤内癌的诊断陷阱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1例青少年女性恶性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特点、HE染色和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18岁,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十分明显,肿瘤增长速度快,易出现肿... 目的分析青少年女性恶性叶状肿瘤内癌的诊断陷阱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1例青少年女性恶性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特点、HE染色和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18岁,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十分明显,肿瘤增长速度快,易出现肿瘤坏死,在空芯针穿刺、冷冻及常规病理时,需排除纤维腺瘤和其他类型肉瘤、化生性癌等诊断,全面广泛取材及免疫组化才能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结论青少年女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十分少见,恶性叶状肿瘤内癌更是十分罕见,提高该病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可尽量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叶状肿瘤 导管原位癌 病理学
下载PDF
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红杰 季育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2307-230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方法:对6例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随访10-84个月。结果: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史上均有较长时间或数年前相...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方法:对6例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随访10-84个月。结果: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史上均有较长时间或数年前相对静止的无痛性肿块。大体结构呈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镜下肿瘤组织由间叶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大,主要呈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形态,部分肿瘤组织向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横纹肌肉瘤方向分化。肿瘤组织可以经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Vim:6/6、AE1/AE3:0/6、EMA:0/6、CD117:3/6、CD34:1/6、S-100:2/6、SMA:2/6、CD99:4/6、bcl-2:3/6、p53:5/6、Ki67:>10%、ER:0/6、PR:2/6、MyoD1:1/6。结论: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预后主要由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恶性分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超声BI-RADS在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会敏 潘云祥 +4 位作者 肖祎炜 万舰 刘向娇 尚宁 王丽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4期3781-378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57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女性,年龄(39.3±10.7)...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57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女性,年龄(39.3±10.7)岁,对超声图像进行BI-RADS分类。采用Kappa系数分析不同级别医生分类结果的一致性。比较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的肿块最大径线、超声表现、超声BI-RADS。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交界性和恶性肿块为恶性组,良性肿块为良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超声表现及BI-RADS对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级别医生应用BI-RADS对肿块分类的一致性好(Kappa=0.778,P<0.001)。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发病年龄、乳腺肿块最大径线、形态、边缘、内部回声、BI-RADS分类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流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诊断恶性肿块的界值为BI-RADS 4B类。肿块的最大径线、形态、边缘、内部回声、BI-RADS诊断恶性肿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0.755、0.672、0.764、0.829,灵敏度分别为96.0%、75.0%、31.3%、68.7%、65.6%,特异度分别为53.1%、76.0%、96.0%、84.0%、88.0%。结论超声BI-RADS可减少不同级别医生间的主观差异性,利于临床推广与规范应用,其对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较单一的超声表现也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乳腺叶状肿瘤 良恶性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惠虹 李慧 +2 位作者 柯华玲 黄德权 王敏贞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以超声技术检验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声像图特点差异。方法:此次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乳腺叶状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肿瘤良恶性的病理学表现差异,对比良恶性叶状肿瘤二维灰阶超声图像,比较彩色多普... 目的:分析以超声技术检验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声像图特点差异。方法:此次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乳腺叶状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肿瘤良恶性的病理学表现差异,对比良恶性叶状肿瘤二维灰阶超声图像,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结果:80例患者均为单侧单发病灶,其中35例为良性肿瘤,26例为交界性肿瘤,19例为恶性肿瘤。经检验分析发现,三种肿瘤情况在肿瘤形状、大小、边缘、后方回声、钙化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性肿瘤边界清晰度、内部均匀回声占比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P<0.05)。同时交界性肿瘤边界清晰度、内部均匀回声占比又较恶性肿瘤占比更高(P<0.0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血流情况发现,三者血流信号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超声技术检验准确度较高,能够根据肿瘤边界清晰程度、内部回声情况等判定良恶性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叶状肿瘤 良恶性 超声图像 特点分析
下载PDF
乳腺叶状囊肉瘤40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周韬 莫军扬 +2 位作者 黄平 庄亚强 朱其一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1期224-225,22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本院40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强调外科手术对其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全部患者给予手术+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中,有16例(40%)曾误诊为乳腺纤维瘤或巨纤... 目的通过对本院40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强调外科手术对其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全部患者给予手术+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中,有16例(40%)曾误诊为乳腺纤维瘤或巨纤维瘤,局部扩大切除术12例,全乳切除术22例,全乳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6例(术后病理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局部复发3例,死亡1例。随访2~10年,5年生存率为97.5%。结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对可疑患者应行术前穿刺活检,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手术是治疗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叶状囊肉瘤预后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伴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叶状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力方 张继新 +4 位作者 昌红 赵宏禹 李曌 曲从玲 钟定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叶状肿瘤(PTs)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5例伴有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PTs,采用SMA、vimentin、CD34、bcl-2、Ki-67、ER、PR、CK5、p63、E-cadherin和p12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 目的探讨伴有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叶状肿瘤(PTs)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5例伴有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PTs,采用SMA、vimentin、CD34、bcl-2、Ki-67、ER、PR、CK5、p63、E-cadherin和p12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伴上皮成分恶变的PTs均为女性,年龄26~58岁(中位年龄53岁),均以原有肿物短期内迅速增大而手术治疗。镜下表现为纤维上皮性肿瘤,上皮成分恶变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DCIS)3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及小叶原位癌(DCIS和LCIS)1例,小叶原位癌及浸润性小叶癌(LCIS和ILC)1例;间质成分为良性PTs 2例,交界性PTs 3例。免疫组化示恶变的上皮成分弥漫ER、PR(+),DCIS显示Ecadherin、p120膜(+),CK5(-);LCIS显示p120浆(+),E-cadherin(-)。PTs间质成分SMA和CD34均(+),2例bcl-2(+)。随访4~7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伴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PTs罕见,癌的免疫组化表达与普通型乳腺癌一样,但PTs内癌的预后稍好,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叶状肿瘤 恶变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乳腺恶性叶状肿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天棋 宗红 +2 位作者 王正洋 刘敏 赵瑞华 《中国医药》 2023年第4期593-595,共3页
乳腺叶状肿瘤(PT)是一种罕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在组织学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种。恶性PT发病率低,预后差。目前临床上对晚期恶性PT的治疗暂无统一标准可供参考。本文报道1例恶性程度高、术后多次复发并远处转移的恶性PT患者,患... 乳腺叶状肿瘤(PT)是一种罕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在组织学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种。恶性PT发病率低,预后差。目前临床上对晚期恶性PT的治疗暂无统一标准可供参考。本文报道1例恶性程度高、术后多次复发并远处转移的恶性PT患者,患者经一线治疗后病情迅速进展,而接受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后却获得长时间的病情缓解,疗效显著,提示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可能成为恶性PT治疗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 安罗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钼靶X线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建房 孔丹青 肖杨 《中国数字医学》 2019年第12期65-6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 of the breast,PTs)初次钼靶X线检查特征以及超声检测结果,总结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PTs患者的初次X线特征及超声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了...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 of the breast,PTs)初次钼靶X线检查特征以及超声检测结果,总结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PTs患者的初次X线特征及超声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了解两种检查手段对于恶性PTs的特异性。结果:15例患者中,钼靶X线检查只发现6例乳腺组织出现损害,其余9例患者钼靶X线均表现为圆形中等组织密度且边界清楚的良性病变,均无法确定其病理性质,而超声检查均有效诊断为PTs,也无法明确区分肿瘤良性及恶性性质。结论:钼靶X线检查对于PTs以及恶性PTs影像学诊断价值有限,而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对于恶性PTs诊断更为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肿瘤 乳房X光检查 超声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超声多参数在小体积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丽珍 柴文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多参数在小体积(直径<5cm)乳腺叶状肿瘤(PTB)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直径<5cm的PTB的超声表现。结果 18例PTB中,10例为良性,4例为交界性,4例为恶性。二维超声显示,肿瘤包膜是否完... 目的探讨超声多参数在小体积(直径<5cm)乳腺叶状肿瘤(PTB)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直径<5cm的PTB的超声表现。结果 18例PTB中,10例为良性,4例为交界性,4例为恶性。二维超声显示,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局部边缘有无浸润性回声、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囊性变、后方回声是否衰减在乳腺叶状肿瘤良性与交界性、恶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在小体积乳腺叶状肿瘤良性与交界性、恶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体积良性叶状肿瘤的血流分级多为0级、I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血流分级多为II级、III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峰值流速(Vmax)在乳腺叶状肿瘤良性与交界性、恶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体积乳腺恶性叶状肿瘤超声声像图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对包膜不完整,局部边缘有浸润性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囊性变、肿物后方回声衰减及肿物内血流丰富、动脉阻力指数(RI)增高及峰值流速(Vmax)增快者应考虑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可能,但高频超声多参数对小体积叶状肿瘤恶性与交界性的鉴别诊断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叶状肿瘤 良性 恶性 交界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发生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商晓青 张立英 祁晓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左侧乳腺...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左侧乳腺可见扩张的导管内肿瘤细胞呈实性、筛状增生,瘤细胞大小比较一致,低核级,未见明确坏死,局灶纤维性间质内可见呈梁状、条索状分布的异型细胞,最大径约2 mm;右侧乳腺可见双层上皮细胞排列呈裂隙状,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形成明显的叶状结构,肿物边缘界限不清,间质细胞具有中~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约12个/10HPF。免疫组化示左侧乳腺肿瘤细胞巢周围肌上皮p63和calponin(+),纤维性间质内肿瘤细胞p63和calponin(-);右侧乳腺肿物间质细胞SMA和CD34(+),Ki-67增殖指数50%。结果提示,左侧乳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伴局部非特殊性浸润性癌(最大径2 mm);右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十分少见,而目前对其相关遗传学改变的研究很少,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恶性叶状肿瘤 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癌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艺敏 周少萍 +1 位作者 胡田 李静 《医学综述》 2018年第24期4970-497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表现特点,探讨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107例乳腺叶状肿瘤(单乳单发病灶)患... 目的回顾性分析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表现特点,探讨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107例乳腺叶状肿瘤(单乳单发病灶)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差异。结果 107个病灶中,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分别为45个、33个和29个。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肿瘤大小、肿瘤形状、肿瘤生长、肿瘤边缘、后方回声、是否钙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良性肿瘤肿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比例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P <0. 05),交界性肿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比例显著高于恶性肿瘤(P <0. 05)。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显示,107个乳腺叶状肿瘤,29个(27. 10%)为0~Ⅰ级血流信号,78个(72. 90%)为Ⅱ~Ⅲ级血流信号,且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在肿瘤边界是否清晰、内部回声是否均匀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肿瘤边界清晰度和内部回声均匀性可能为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鉴别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良性 恶性 交界性 二维灰阶超声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