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igion and “Zero-Dose” Vaccination Status in Children Aged 12 to 23 Months in Benin and Togo: “Evidence of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 and Multiple Indicator Cluster Surveys”
1
作者 Nyulelen Toyi Mangbassim Alphonse Kpozehouen +6 位作者 Jacques Zinsou Saizonou Nicolas Gaffan Aissata Ba Sidibe Marie Therese Guigui Yaovi Temfan Toke Dadja Essoya Landoh Assima-Essodom Kalao 《Ope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3年第4期306-327,共22页
Introdu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health has been a topic of interest in the past, and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visible in the social, behavioural, and health sciences. This work ai... Introdu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health has been a topic of interest in the past, and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visible in the social, behavioural, and health sciences. This work aim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the “zero-dose” vaccination status of children aged 12 - 23 months in Benin and Togo. Methods: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hich consisted in carrying out secondary analyzes using the databases of the most recent editions of the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 in Benin and the Multiple Indicator Cluster Surveys (MICS) in Togo. We extracted data concerning the vaccination status (“1 = zero-dose”, “0 = vaccinated”) of the children, the religious affiliation of the head of the household or the mother and other variables related to the child, the mother, the household and the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a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adjusted effect of the religious affiliation of the head of the household or of the mother on the vaccination status at “zero-dose” was determined. Results: A total of 2430 and 933 children were respectively included in the study on behalf of Benin and Togo. The prevalence of “zero-dose” vaccination status in children aged 12 - 23 months was 33.91% (95% CI = 31.67 - 36.23) in Benin and this prevalence was 26.88% (95% CI = 23.50 - 30.55) in Togo. In Benin, there is no evidence in favour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igious affiliation of the mother on the “zero-dose” vaccination status of children. In Togo, children living in households whose head was Muslim (ORa = 3.44;95% CI = 1.29 - 9.13) were more likely to be “zero-dose” than those coming from households run by individuals with no religious beliefs. Conclusion: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basis for the excess risk of “zero-dose” vaccination status in children that appea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Muslim reli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CINATION “Zero-Dose” Children religion Evidence DHS MICS BENIN Togo
下载PDF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ulture of Zhuang’s Mo Religion Scriptures
2
作者 LU Xime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3期147-153,共7页
Like all the religions in the world,Mo religion is a classic one believed by all Zhuang people.It believes in and worships the gods,having truth in a thing that life and death are manipulated by the gods,that life and... Like all the religions in the world,Mo religion is a classic one believed by all Zhuang people.It believes in and worships the gods,having truth in a thing that life and death are manipulated by the gods,that life and death can be reincarnated,and that human beings can be recreated.It has a set of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s of the universe,celestial bodies,life and death,misfortune,fate,soul,salvation,etc.It has the omnipotent,omniscient and the infinitely wise.The first Patriarch Bulotuo appeared as the supreme god and master.His professionals are called“pumo”and religious scripture of Mo religion is called“sɯ³⁵mo³⁵”!Mo religion’s activities are known as“hok⁵⁵mo³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religion SCRIPTURE Buluotuo
下载PDF
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若干理论思考
3
作者 晏可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6,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认识和处理我国宗教问题上的光辉典范和具体运用。我国宗教中国化必将给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认识和处理我国宗教问题上的光辉典范和具体运用。我国宗教中国化必将给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宗教带来重大变革,必将对我国宗教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种重大变革和深远影响,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宗教界肃清帝国主义势力、废除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民主管理带来的大变革。本文通过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程,论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宗教的群众性观点,更好地让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理念和实践为广大信教群众所接受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宗教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宗教的群众性
下载PDF
精神审美学论纲——兼论“审美即道德”与“审美即宗教”问题
4
作者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2,179,共22页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人类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之产生,就来源于对这两种精神质料的精神审美。优美以及壮美的精神审美机制在于反思判断力之运用。这种反思判断力是以精神审美的游戏方式展开的,其中体现了人的精神自由。人类的精神审美是天道原理与天择原理的统一。人通过精神审美知道人成为精神审美的艺术品之后可以实现“永生”。这种精神审美观对于生活于苦难中的人类来说具有宗教性的“救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质料 壮美 优美 道德 宗教
下载PDF
论中国宗教考古学
5
作者 卓新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阐述了宗教考古的历史及其对宗教学发展的意义,探究了宗教考古学的基本蕴涵、历史与现状以及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关联。重点对中国宗教考古学学科发展及其价值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述其学科体系的基本构设、研究特色和主... 本文阐述了宗教考古的历史及其对宗教学发展的意义,探究了宗教考古学的基本蕴涵、历史与现状以及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关联。重点对中国宗教考古学学科发展及其价值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述其学科体系的基本构设、研究特色和主要侧重,说明其在文明探源、文明识别上的地位与意义,并指出佛教考古学研究上的成就及其对当代中国宗教考古学发展的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学 宗教考古 佛教考古
下载PDF
滇南彝族民间信仰的基本形态和特点及影响
6
作者 龙倮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民间信仰文化是滇南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种保存比较完整、系统的民俗信仰活动的文化体系,是彝族历代先民传承和发展下来的一种古老文明的传统文化体系,也是彝族毕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信仰观念是“万物有灵”“灵魂... 民间信仰文化是滇南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种保存比较完整、系统的民俗信仰活动的文化体系,是彝族历代先民传承和发展下来的一种古老文明的传统文化体系,也是彝族毕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信仰观念是“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奉行“灵魂信仰”且“多神信仰”,以祖先信仰为核心,以鬼神信仰为辅,并对其传统农业经济行为、自然生态保护和人生礼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族 民间信仰 形态和特点 影响和作用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英语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吕翠玲 《科教导刊》 2024年第5期63-65,共3页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共享资源的办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路径。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提升高职英语学科教学水平,有助于学生对外交流与涉外就业,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在明确高职院校产教...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共享资源的办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路径。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提升高职英语学科教学水平,有助于学生对外交流与涉外就业,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在明确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从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策略,旨在全面、深入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使高职英语教学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三教改革 要求 问题
下载PDF
爱资哈尔在当代埃及的政治参与及其特征和影响
8
作者 马黛瑞 丁俊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82,158,159,共24页
爱资哈尔在历史上长期居于埃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构建起伊斯兰最高权威和阿拉伯民族象征的双重身份。现代以来,爱资哈尔不断增强的国家认同决定了其以配合政治权威、服务国家利益为己任,日益趋向依附国家政权,经历了从支持阿拉... 爱资哈尔在历史上长期居于埃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构建起伊斯兰最高权威和阿拉伯民族象征的双重身份。现代以来,爱资哈尔不断增强的国家认同决定了其以配合政治权威、服务国家利益为己任,日益趋向依附国家政权,经历了从支持阿拉伯社会主义到倾向政治伊斯兰主义,再到倡导伊斯兰中间主义的思想演变,逐渐形成了以爱资哈尔长老为核心的宗教学者参政主体,以伊斯兰教义原则为参政依据,以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参政基础,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参政目的的独特政治参与方式。爱资哈尔积极参政辅政,致力于社会变革与文化建设,在协调政教关系、推动埃及社会发展、凝聚国家认同、促进社会公平、引领社会舆论、塑造社会主流价值、参与国家治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资哈尔 埃及 政治参与 政教关系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野中的中国民间信仰
9
作者 卢云峰 黄星尧 陈朗 《中国发展》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田野调查是民间信仰研究的主流方法。受到田野地点的空间束缚,田野调查往往只能对小空间范围内的个别信仰展开研究。这导致在传统路径下,我们很难获得对民间信仰的全局性或整体性认识。随着数字人文技术的勃兴,该文尝试运用这一新的技... 田野调查是民间信仰研究的主流方法。受到田野地点的空间束缚,田野调查往往只能对小空间范围内的个别信仰展开研究。这导致在传统路径下,我们很难获得对民间信仰的全局性或整体性认识。随着数字人文技术的勃兴,该文尝试运用这一新的技术工具,探索民间信仰调查研究的两种新路径:一是定性文献的数据库化,二是GIS技术的运用,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调查研究路径的不足,有利于对民间信仰形成全国性的整体认识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调查研究 数字人文 数据库 GIS
下载PDF
无神论思想底色是中国各宗教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基础
10
作者 戎川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无神论思想是中华文化本有的思想底色,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华文化相融通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我国各宗教均为中华文化的无神论思想底色所影响、所涵养、所引领,表现为核心理念与心性修养相融通,外在层面与忠孝伦理相融通。因此可... 无神论思想是中华文化本有的思想底色,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华文化相融通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我国各宗教均为中华文化的无神论思想底色所影响、所涵养、所引领,表现为核心理念与心性修养相融通,外在层面与忠孝伦理相融通。因此可以说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各宗教能够和谐共生的重要思想基础,成为当前我国宗教中国化健康传承的重要思想理论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 中华文化 宗教中国化
下载PDF
论《欢乐的葬礼》中的移民身份认同构建
11
作者 张慧玉 徐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中篇小说《欢乐的葬礼》(The Funeral Party)叙写了以阿利克、尼娜和伊琳娜为主的俄罗斯犹太人社群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的移民生活。本文从移民身份认同构建的视角切入,剖析了影响小说人物构建移民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语言既是移民身... 中篇小说《欢乐的葬礼》(The Funeral Party)叙写了以阿利克、尼娜和伊琳娜为主的俄罗斯犹太人社群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的移民生活。本文从移民身份认同构建的视角切入,剖析了影响小说人物构建移民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语言既是移民身份认同构建的重要途径,亦是衡量建构程度的重要尺度,而身份认同也反作用于移民的语言选择与习得;服饰、饮食等日常生活习惯中包含的诸多俄罗斯元素不仅体现了母国文化给移民群体留下的深刻烙印,而且折射出他们在身份转换、定位与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文化冲突;个人经历方面,构成情感纽带的原生家庭经历往往在移民身份认同构建过程中形成较强的牵绊,而丰富的移居经历则有助于他们摆脱这种牵绊,从而推动新型身份认同的构建;宗教对移民身份认同构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小说中基督教信仰者总体上比犹太教信仰者更为适应在美移民生活;而价值观是影响移民身份认同构建的深层因素,只有在内在价值观上主动做出改变,在新文化中形成制度认同与价值认同,个体才能最终形成新型身份认同。这些错综交织的因素共同塑造了人物的移民身份认同构建过程,也生动体现了他们在移民身份认同续谱上的冲突、挣扎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身份认同 语言 生活习惯 经历 宗教 价值观
下载PDF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艺术宗教观--从电影《安德烈·鲁布廖夫》的圣像元素说起
12
作者 杨琪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2期67-75,88,91,92,共12页
电影《安德烈·鲁布廖夫》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转折性的作品。本文以圣像为切入点,从《安德烈·鲁布廖夫》说起,结合东正教圣像的历史与文化探究圣乔治屠龙像、《圣三位一体》等圣像元素在塔可夫斯基的多部电影中的重复出... 电影《安德烈·鲁布廖夫》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转折性的作品。本文以圣像为切入点,从《安德烈·鲁布廖夫》说起,结合东正教圣像的历史与文化探究圣乔治屠龙像、《圣三位一体》等圣像元素在塔可夫斯基的多部电影中的重复出现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塔可夫斯基的艺术思想。受到俄罗斯宗教文化,以及安德烈·鲁布廖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的影响,基于对二十世纪末俄罗斯社会问题的观察,塔可夫斯基认为艺术家应当作为见证者发现当代社会弊病,他通过作品引导人民思考对抗精神匮乏和灵魂虚无问题的途径,帮助人们在经历失去家园和寻找家园的过程后,仍能以朝圣者的信念与殉道者的勇气找到精神的根基,即爱与牺牲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鲁布廖夫 圣像 宗教 艺术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解放批判及其对人的解放逻辑进路的开解——基于《论犹太人问题》的文本考察
13
作者 刘海霞 秦毓婉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基本观点的过程中阐释了政治解放批判思想。在肯定鲍威尔宗教批判合理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将犹太人解放问题转化为世俗问题,展开政治解放批判。马克思认为,宗教在完成了的政治国家仍是富有生命力的存在,... 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基本观点的过程中阐释了政治解放批判思想。在肯定鲍威尔宗教批判合理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将犹太人解放问题转化为世俗问题,展开政治解放批判。马克思认为,宗教在完成了的政治国家仍是富有生命力的存在,这恰恰蕴含着政治解放的必然限度。政治解放必然导致个体异化和国家异化,必然要经由市民社会批判,使得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达到人的解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政治解放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人的解放
下载PDF
基于“三教”改革下的中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4
作者 陆艳茹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三教”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以及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教”改革为中职化工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本研究旨在... “三教”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以及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教”改革为中职化工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教”改革对中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提出相应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通过分析改革概述、对中职化工专业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旨在为中职化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培养质量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中职化工专业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下载PDF
论江西堪舆文化对明遗民治生抉择的影响--以清初文学家徐芳为例
15
作者 潘浩正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明清易代,受传统儒家名节意识的影响,明遗民拒绝清廷招揽,但他们又不得不面对生计抉择的问题。明遗民为风水先生者不在少数。徐芳以地师身份行脚大江南北,以堪舆相地自谋生计,这一人生选择受到江西民间信仰与文化传统等大历史环境的影... 明清易代,受传统儒家名节意识的影响,明遗民拒绝清廷招揽,但他们又不得不面对生计抉择的问题。明遗民为风水先生者不在少数。徐芳以地师身份行脚大江南北,以堪舆相地自谋生计,这一人生选择受到江西民间信仰与文化传统等大历史环境的影响。细查徐芳一生行迹,他奔走四方,流连明朝陪都南京,屡屡与众遗民同道交游,或有借“看风水”之名从事抗清活动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堪舆文化 明遗民 治生抉择 徐芳
下载PDF
“Religion”和宗教——中国与犹太-基督教有关宗教概念理解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新中 赵艳霞 《学海》 CSSCI 2004年第1期87-95,共9页
关键词 宗教 中国 religion 犹太-基督教 词源 比较研究 概念
下载PDF
何谓真正的理性宗教?——斯宾诺莎与康德的宗教批判理论辨析
17
作者 双修海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斯宾诺莎和康德是近代哲学家中主张宗教理性化的两位激进代表,但二人在何谓理性宗教的问题上却相去甚远,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宗教批判理论,分别称为泛神论和道德神论。泛神论把矛头直指天启神论,属于某种形式的自然神论;道德神论则攻击... 斯宾诺莎和康德是近代哲学家中主张宗教理性化的两位激进代表,但二人在何谓理性宗教的问题上却相去甚远,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宗教批判理论,分别称为泛神论和道德神论。泛神论把矛头直指天启神论,属于某种形式的自然神论;道德神论则攻击一切形式的自然神论,尤其是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康德的道德神论并不能独立自存,本质上隶属于自然神论;而斯宾诺莎的自然神论也不完备,仍需康德自然目的论作为补充;一种真正健全的理性宗教,其核心要义介于斯宾诺莎和康德之间,能够与主张幸福至上的功利主义和倡导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理论保持内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诺莎 康德 理性宗教 自然神论 道德神论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阅下中华民国时期汉藏因明学交流及其意义--以吕激先生为中心
18
作者 来忠措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宗教中国化是新时代我国宗教研究的重大学术议题,汉藏因明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汉藏因明交流滥筋于13世纪时期,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局面,但是,目前为止学界尚未深入梳理和探讨相关史实及其意义... 宗教中国化是新时代我国宗教研究的重大学术议题,汉藏因明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汉藏因明交流滥筋于13世纪时期,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局面,但是,目前为止学界尚未深入梳理和探讨相关史实及其意义。因此,以吕徽先生的因明著作和学术活动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中华民国时期汉藏因明交流的动因,详细梳理发展脉络及交流路径有着较大的学术价值。从传播学的视阈厘定汉藏因明交流的相关理论问题,力求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因明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从而为宗教中国化研究提供学理依据、历史脉络和本土特色,挖掘当下汉藏因明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因明 交流 传播学 宗教中国化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璧山县国民教育的政教关系研究(1940—1945)
19
作者 于诗琦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抗战大后方的璧山县在“新县制”推行的背景下,开始实施“政教合一”的国民教育体制。研究表明,“裁局设科”后的璧山县域国民教育行政体系,虽秉持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制度设计,使得县域国民教育管理呈现垂直化的趋势,导致基层教育主... 抗战大后方的璧山县在“新县制”推行的背景下,开始实施“政教合一”的国民教育体制。研究表明,“裁局设科”后的璧山县域国民教育行政体系,虽秉持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制度设计,使得县域国民教育管理呈现垂直化的趋势,导致基层教育主管机构的权力缩小;地方社会行政与教育两方围绕国民教育人事的冲突与矛盾,更反映了大后方基础教育政教关系的不稳定性。如何找到政教双方分工合作与相互联系的具体路径,是战时大后方国民教育实施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璧山县 国民教育 政教关系
下载PDF
闽台“送王船”仪式中民间航海知识的传承
20
作者 陈辰立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闽台地区的“送王船”仪式蕴含着濒海社群海上生产与生活的智慧,是一种能够整合沿海社区人群、凝聚社区认同的重要海洋民俗活动,承载了人类由陆地走向海洋的历史,突出表现为它所包纳的民间航海知识体系。具体而言,闽台“送王船”仪式中... 闽台地区的“送王船”仪式蕴含着濒海社群海上生产与生活的智慧,是一种能够整合沿海社区人群、凝聚社区认同的重要海洋民俗活动,承载了人类由陆地走向海洋的历史,突出表现为它所包纳的民间航海知识体系。具体而言,闽台“送王船”仪式中的民间航海知识,体现在造船仪式、海上航路以及航运制度三个方面,分别显示了沿海民众在航海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海洋技术知识、海洋自然知识和海洋人文知识,并通过独特宗教仪式的构建和演绎得以保留并传承,反映的是沿海民众开拓海洋的历史记忆和智慧,丰富了中国海洋文明的内涵,是中国海洋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地区 “送王船”仪式 航海知识 中国海洋文明 民间宗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