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RADITIONAL HUMAN RIGHTS CONCEPTS OF CHINA AND WEST
1
作者 MENG PEIYU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As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athers momentum, dialogu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has become extremely important. There should be dialogu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e... As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athers momentum, dialogu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has become extremely important. There should be dialogu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and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to increase consensus for mutu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t man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RADITIONAL HUman RIGHTS CONCEPTS OF CHINA AND WEST of for in
下载PDF
Protecting Our Common Homestead:A Comparative Study on Attitudes Towards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2
作者 陈莹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1X期395-397,共3页
In light of increasingly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is paper,through comparing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points out rebuilding a ha... In light of increasingly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is paper,through comparing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points out rebuild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common object of human being,and appeals to people to shake off man-centered thinking pattern,and to treat nature as our fri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onship man and nature protecting HARMONY
下载PDF
The Thought of the One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3
作者 田烨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期162-163,共2页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in Wal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登 中国 传统哲学 发展现状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Nature Reflected by the Conflict be tween Captain Ahab and Moby Dick
4
作者 李梦雨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2X期216-217,共2页
"Moby Dick"is an in-depth spiritual exploration about beliefs,religion,fate and nature with multi-layered meanings.This novel is based on a whale-hunting adventure,which turns out to be actually a vengeance-... "Moby Dick"is an in-depth spiritual exploration about beliefs,religion,fate and nature with multi-layered meanings.This novel is based on a whale-hunting adventure,which turns out to be actually a vengeance-seeking voyage.The plot is very simple,yet the meaning behind it is far from simple.Applying symbolism,Melville depicts a hostil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nature,which is spotlighted by the conflict between Captain Ahab and Moby Dick.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nature as presented in the novel,the symbolic meaning that Melville intends to convey and his attitude towards the ide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TAIN Ahab Moby DICK SYMBOLISM CONFLICT man and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一项基于多维度的历时性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元喜 方盛举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历经传统、统筹与创新三个阶段,构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图景。其中,关于自然价值观的更迭,从生产质料转变为保障条件,再到新型财富,其价值得以不断扩容与彰显。同时,随着自然价值观...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历经传统、统筹与创新三个阶段,构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图景。其中,关于自然价值观的更迭,从生产质料转变为保障条件,再到新型财富,其价值得以不断扩容与彰显。同时,随着自然价值观的变化,人与自然关系也从传统阶段的相对分离,转变为统筹阶段的共在共存,再向创新阶段的共生共荣关系抵近。在这一关系变迁中,从发展优先为起点,到发展与保护统筹兼顾,最终演变为生态优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纵观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历程,绿色型发展作为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路径保障,实现了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创造性解构,进而为通往人类现代化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自然价值观 人与自然 发展与保护 绿色型发展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寓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古舟子咏》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秀兰 吴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133,共3页
追溯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原始和谐、分离对立到反思后的重新和解三个阶段,被誉为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生态寓言"的《古舟子咏》就是这一发展历程的写照。这部微缩的人与自然关系史既是历史的总结... 追溯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原始和谐、分离对立到反思后的重新和解三个阶段,被誉为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生态寓言"的《古舟子咏》就是这一发展历程的写照。这部微缩的人与自然关系史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人类违逆自然的一个教训。通过发掘诗中承载的历史,探寻《古舟子咏》中的生态意识,可以了解诗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努力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原始和谐 分离对立 重新和解 生态伦理
下载PDF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空间智慧探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龚天平 胡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道德空间是指个体以道德规范来调节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来的价值空间。它体现为个体在道德关系场域中的得居其位和与外界的共生、共处状态。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道德空间并非显性范畴,但这... 道德空间是指个体以道德规范来调节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来的价值空间。它体现为个体在道德关系场域中的得居其位和与外界的共生、共处状态。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道德空间并非显性范畴,但这并不能表明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中就没有这方面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就隐藏着丰富的个体道德空间智慧:一是“养浩然之气”和“慎独”学说蕴含的个体身心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养浩然之气意味着个体恰当安置身心于身心关系场域,慎独意味着个体自我内求道德并以合德方式谨慎把握身心关系,因此它们都是个体身心维度的道德空间建构;二是“仁”“礼”统一学说蕴含的个体与他人、社会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仁指爱人利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形成相互仁爱的人际关系,礼乃仁之具体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以及人们循礼而为所形成的礼和秩序,仁爱关系、礼和秩序都是个体人际维度的道德空间架构;三是“天人合一”学说蕴含的个体与自然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其中天即自然界,人是作为主体的存在,天人合一意味着天人合德,而天人合德即意味着人以道德规范来协调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共生、共处,从而展现出人与自然维度的道德空间意蕴。这些道德空间思想智慧对于人们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平衡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调节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和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 道德空间 身心关系 人际关系 天人关系
下载PDF
广义道德论:当代科技道德的重塑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万球 付圣莹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198,共12页
当代科技既超现实又反现实,在建构世界的同时又对真实世界实现了“降维打击”。探讨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基因编辑、量子科技等,需要明确其中蕴含的当代性。所谓当代科技发展之“发展”有双关深意:既生成了新兴技术... 当代科技既超现实又反现实,在建构世界的同时又对真实世界实现了“降维打击”。探讨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基因编辑、量子科技等,需要明确其中蕴含的当代性。所谓当代科技发展之“发展”有双关深意:既生成了新兴技术的道德问题本身,又生成了可解方案——广义道德论。新技术的溢出突破道德解释的理论极限,需要创设一种能够将“包容性”和“适应性”统合起来的新伦理解释框架。新的伦理解释框架是递归的科技道德问题与道德设计创造性的变量函数值,亦是当代科技发展中新的人与技术关系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的当代性 道德解释池 技术溢出 广义道德论 人与技术关系的方程式
下载PDF
从冲突走向融合: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四种形态
9
作者 张志云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由冲突对抗逐步走向协调和解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出现了四种对应的形态,即远古时期听命于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农业时期依存于自然的“天地与我并生”,工业化时期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信息化时期尊重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天人合一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分工理论视域下生态圈的异化与重识
10
作者 韩鹏 韩珺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6,共9页
生态视角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具体表现为当下仍然存在的生态圈异化危机。面对这一危机,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以及这一关系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理论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分工思想为我们解构生态圈的异化提... 生态视角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具体表现为当下仍然存在的生态圈异化危机。面对这一危机,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以及这一关系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理论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分工思想为我们解构生态圈的异化提供了批判路向指引,具体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分工主体“工人”不自由处境和资本主义分工整体“机构”非理性生产两方面的批判中。进而,我们能够在本体论层面重识马克思分工理论中的生态圈的科学内涵。认识论方面,在“物质变换”与“生态圈”的关系中,马克思分工理论深刻阐释了“现实的个人”与人与自然关系本体论的统一;实践论方面,在“物质变换的裂缝”与“生态圈的异化”的关系中,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能够为人与自然关系本体论提供切实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劳动分工 生态圈 现代性危机 人与自然关系本体论
下载PDF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范式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解读——以“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线索
11
作者 刘晓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显性问题,其中作为主体的人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解读人与...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显性问题,其中作为主体的人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彰显人与自然的本真样态;资本主义制度悖谬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人类中心主义特质指证人与自然的最终走向。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难以有效应对当前的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回应了时代问题,超越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缺陷,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理论基础
12
作者 韩东旭 杨凡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乃至人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思想来源。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由此可见,研究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乃至人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思想来源。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由此可见,研究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形成过程,厘清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尤为重要。总体上看,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理论基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超越意识内在性“圆圈”以确立现实的人的本质基础;二是超越抽象的精神劳动和感性直观以确立感性活动即实践基础;三是超越唯心辩证法以确立唯物辩证法基础。以“三个超越”来阐释和说明马克思对西方近代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重建,为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提供了理论借鉴,奠定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人的本质 感性活动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金岳霖境界论思想研究
13
作者 赵庆灿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其英文论作Tao Nature and Man(《道、自然与人》)中提出了自己的境界论思想,用的是“Vista”。在金岳霖境界论中,境界是由人所理解的事物对于自己的意味(significance)构成的,分为朴素(naive)、英雄(heroic...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其英文论作Tao Nature and Man(《道、自然与人》)中提出了自己的境界论思想,用的是“Vista”。在金岳霖境界论中,境界是由人所理解的事物对于自己的意味(significance)构成的,分为朴素(naive)、英雄(heroic)、圣人(sage)三种境界。朴素境界是“自我和他人的二分以及实在的二分(实在的二分即人和自然的二分)都被降到了最低限度”的境界;英雄境界是“实在的二分化几乎达到最大限度”的境界,有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英雄境界两种形式;圣人境界是人经过“高度的沉思和冥想”达到的人与自然合一或天人合一境界。金岳霖旨在通过对境界问题的探讨,引导人超越英雄境界,确立圣人境界的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境界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思想的价值意蕴及其启示
14
作者 成军青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39-50,109,110,共14页
马克思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批判性考察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自然”和黑格尔“无人身的理性自然”,揭示人与自然本质上是互为对象的辩证发展关系,拒斥一切把客体或主体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迷雾,揭露人与自然遭受资本霸权支配的真实图景... 马克思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批判性考察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自然”和黑格尔“无人身的理性自然”,揭示人与自然本质上是互为对象的辩证发展关系,拒斥一切把客体或主体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迷雾,揭露人与自然遭受资本霸权支配的真实图景,开辟出重建人与自然同生共进关系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思想破解了西方生态中心论和现代人类中心论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迷雾,打破资本逻辑下的生态幻想。新时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秉持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思想的本真精神,增强“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意识,警惕割裂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陷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立场,超越资本逐利的价值诉求;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真正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对象性关系 主客二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冯德显 张莉 +1 位作者 杨瑞霞 赵永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为目标,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进行了研究,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构思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目前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主体功能区 河南省
下载PDF
山东北部全新世的人地关系演变:以海岸变迁和海盐生产为例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青 朱继平 史本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9-596,共8页
根据先秦考古遗址地理分布的分析和郭井子贝壳堤的发掘和调查,复原了6.5—5.0kaB.P.,4.5—4.0kaB.P.和3.4—2.1kaB.P.的3条海岸线,它们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分布,年代自南向北逐渐年轻,揭示了山东北部地区全新世海侵... 根据先秦考古遗址地理分布的分析和郭井子贝壳堤的发掘和调查,复原了6.5—5.0kaB.P.,4.5—4.0kaB.P.和3.4—2.1kaB.P.的3条海岸线,它们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分布,年代自南向北逐渐年轻,揭示了山东北部地区全新世海侵和海退过程的主要环节,恢复了全新世海岸变迁的具体历程。对寿光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盔形器内壁凝结物的XRF和XRD分析证明,本区沿海商周时期遗址出土的盔形器应是制盐器具,而沿海盔形器密集分布区与6.5—5.0kaB.P.的海岸线基本重合,表明商周时期海盐生产地域应在6.5—5.0kaB.P.和3.4—2.1kaB.P.的两条海岸线之间。本区的海盐生产与海岸变迁密切相关,人类适应环境和开发资源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事海盐生产。在6.5—4.0kaB.P.,人类在滨海地带有了初步的海盐生产,开始了适应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最早尝试,在3.4—2.1kaB.P.,人类又开始开采地下卤水生产海盐,使现今海拔9-10m以下的广阔地区成为产盐区。本区内陆的山前平原地带则是海盐的主要消费区,也是产盐区所需粮食和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供应区。这一分析对研究本区先秦时期的聚落功能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本区全新世人地关系演变的关键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山东北部 海岸变迁 海盐生产 人地关系演变
下载PDF
资源科学研究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封志明 王勤学 陈远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3年第3期262-269,共8页
资源科学研究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方重要基石。人类-资源关系的演进经历了自然崇拜时期、人本位与技术革命时期和现代协调发展时期三个阶段。真正的资源科学研究缘起于20世纪初期,作为资源科学研究三大支柱的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和资... 资源科学研究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方重要基石。人类-资源关系的演进经历了自然崇拜时期、人本位与技术革命时期和现代协调发展时期三个阶段。真正的资源科学研究缘起于20世纪初期,作为资源科学研究三大支柱的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和资源经济学发展较快。近二、三十年来的资源科学研究表明,战略化、管理化和数量化是现代资源科学研究的三大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人类 自然资源
下载PDF
从土地环境解读我国的土地问题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全景 欧名豪 +1 位作者 王万茂 庞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9,共5页
土地环境是指存在于土地外部的物质、空间和人类社会体系 ,包括土地自然环境、土地工程环境、土地社会环境三大板块 ,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等基本特性。土地环境决定着土地的价值、利用方式、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益。从... 土地环境是指存在于土地外部的物质、空间和人类社会体系 ,包括土地自然环境、土地工程环境、土地社会环境三大板块 ,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等基本特性。土地环境决定着土地的价值、利用方式、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益。从土地环境的诱因 ,把土地问题区分为原生土地问题、次生土地问题和社会土地问题三大类。我国此三类问题都非常严峻 ,致使人地关系失调 ,土地关系失衡。土地环境研究应围绕土地利用整体效益最大化、保护耕地、消除土地利用中不利的外部性影响三个目标 ,既要开展基础研究 ,揭示土地与土地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时空演变规律 ,又要进行应用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环境 土地自然环境 土地工程环境 土地社会环境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理论评述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爱民 缪磊磊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15-420,共6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在分析了人地关系论思想渊源的基础上 ,对环境决定论、或然论、生态论、景观论、行为论、空间论、文化论和可持续发展论进行了综合评述和重新审视 ,提出了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在分析了人地关系论思想渊源的基础上 ,对环境决定论、或然论、生态论、景观论、行为论、空间论、文化论和可持续发展论进行了综合评述和重新审视 ,提出了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因果原则、整合性原则和人地相关原则 ,并对上述原则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理论 环境 理论构建 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初探 被引量:47
20
作者 张雷 刘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6,共6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表现出明显脆弱的特征。更严重的问题是 ,未来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已十分脆弱的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基础产生着巨大的压力。若在此问题上出现认识和发展政策上的失误 ,便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表现出明显脆弱的特征。更严重的问题是 ,未来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已十分脆弱的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基础产生着巨大的压力。若在此问题上出现认识和发展政策上的失误 ,便会产生巨大负面效应 ,严重影响中国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为此 ,建议 2 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应是确保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资源环境安全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