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存在同一性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艳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5,共7页
人既是社会的存在,也是自然的存在。在以关注现实斗争为首要任务的现代文学中,人与自然表现出一种持续的互动状态。生存主体面对社会动荡和理想飘摇,心灵视野不断拓展,既渴望逃离困境,又眷念家园故土;既向往现代文明,又留恋未被现代文... 人既是社会的存在,也是自然的存在。在以关注现实斗争为首要任务的现代文学中,人与自然表现出一种持续的互动状态。生存主体面对社会动荡和理想飘摇,心灵视野不断拓展,既渴望逃离困境,又眷念家园故土;既向往现代文明,又留恋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原生态的自然存在。这种复杂现象曲折地表达了现代作家在探索人生和社会理想时的彷徨和清醒,其中既有现代性的追求,又蕴含现代性的反省与超越,显示出现代作家对外在世界独特的理解及接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作家 自然 同一性
下载PDF
老舍与满族文学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春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5-119,共5页
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必然地存在于他自觉与不自觉的意识活动之中,并在其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本文从满族作家的角度对老舍的创作作一些探索。老舍是具有丰富深厚的满民族情感的满族伟大作家,他出身满族,自幼深受满族... 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必然地存在于他自觉与不自觉的意识活动之中,并在其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本文从满族作家的角度对老舍的创作作一些探索。老舍是具有丰富深厚的满民族情感的满族伟大作家,他出身满族,自幼深受满族文化的滋养,逐渐养成满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在老舍的创作过程中始终或隐或显地体现着满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及审美特征,文学语言具有满语性特征,表现在吸纳了满文词儿的"京腔"的幽默上,含有满族审美心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满族文学 作冢 创作 语言
下载PDF
不同文本 不同声音——20世纪40年代男、女作家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左怀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3-58,72,共7页
20世纪 40年代 ,男、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是两种文本、两种声音。同是女性对个人的坚执 ,男作家看来是自私、残忍 ,女作家看来则为对自我的尊重 ,对自由的尊重 ;同是女性对欲望的狂炽 ,男作家看来是淫荡 ,女作家看来... 20世纪 40年代 ,男、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是两种文本、两种声音。同是女性对个人的坚执 ,男作家看来是自私、残忍 ,女作家看来则为对自我的尊重 ,对自由的尊重 ;同是女性对欲望的狂炽 ,男作家看来是淫荡 ,女作家看来则是自我生命成熟的标志 ,自我生命意识的张扬。男作家看来 ,如此 ,女性解放走上了反面 ,女作家看来 ,如此仍不够 ,仍不足以撼动男性中心世界的根基 ;男作家的创作有一股郁结之气 ,女作家创作则让人感到世界荒凉。对于人们进一步思考男权社会里女性处境、地位和命运不无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比较研究 20世纪40年代 男性作家 女性作家 女性解放
下载PDF
满族作家李辉英的抗战文学担当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庆超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抗战时期的李辉英始终带着一种强烈的家国、社会与民族担当进行写作,体现了一个满族作家可贵的中华情怀与积极入世的现实主义精神。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和精神,李辉英能够深刻演绎抗战主题,真实诉说民生疾苦、透彻诠释人生至理、深情回... 抗战时期的李辉英始终带着一种强烈的家国、社会与民族担当进行写作,体现了一个满族作家可贵的中华情怀与积极入世的现实主义精神。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和精神,李辉英能够深刻演绎抗战主题,真实诉说民生疾苦、透彻诠释人生至理、深情回望东北家园。这些积极的文学担当,拓宽并延伸了抗战文学的社会历史内涵与地域民族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满族作家 李辉英 文学担当
下载PDF
殖民时代的写照——石黑一雄《上海孤儿》的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俞晓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6-88,共3页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入手,重点分析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上海孤儿》。文章从人物的身份设定、隐喻的运用及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解构三个方面,展示了石黑一雄开阔的历史胸怀和独特的艺术技巧,反映了殖民时代的孤独与痛苦及欧洲中心主...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入手,重点分析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上海孤儿》。文章从人物的身份设定、隐喻的运用及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解构三个方面,展示了石黑一雄开阔的历史胸怀和独特的艺术技巧,反映了殖民时代的孤独与痛苦及欧洲中心主义逐渐瓦解的真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文学 移民作家 边缘人 欧洲中心主义
下载PDF
在历史语境中体会经典论著——重读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6
作者 马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4-169,共6页
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发表于十月革命前的1905年,如今对该文的评价可谓毁誉不一。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准确把握这篇文章的基本内涵,如何准确把握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语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者应该重视的大问题。
关键词 文学出版物 文学事业 写作事业 文学家 写作者
下载PDF
作者与译者的对话:曾朴的《鲁男子》与法国小说《肉与死》
7
作者 马晓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作了小说《鲁男子·恋》,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肉与死》。在《鲁男子》的作品主题、言语方式和艺术手法上,曾朴既受到《肉与死》的启发,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从中可以看出曾朴创作与翻译活动的自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译者 曾朴 《鲁男子》 《肉与死》
下载PDF
“发现人身上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批评镜像中的同时代俄国作家
8
作者 季明举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2年第4期29-38,共10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批评是在根基派民族文化审美意识主导下,建立在自己丰富文学创作之上的经验之谈,具有非系统性、非逻辑性、未完成性等“作家批评”特点,但这并不妨碍其对同时代俄国作家批评话语上的真知灼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批评是在根基派民族文化审美意识主导下,建立在自己丰富文学创作之上的经验之谈,具有非系统性、非逻辑性、未完成性等“作家批评”特点,但这并不妨碍其对同时代俄国作家批评话语上的真知灼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评把作家能否实现“最高意义的现实主义”即“发现人身上的人”作为艺术创作成功的最显著标志。从这一评判尺度出发,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同时代俄国文学中或许仅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托尔斯泰等为数不多的天才作家在创作上接近“发现人身上的人”这一崇高的审美要求。陀思安耶夫斯基批评镜像中的同时代俄国作家是追求艺术俄罗斯性(“全人类性”)意义的审美人道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批评话语 “发现人身上的人” 同时代俄国作家
下载PDF
现代性人格的建构与展示——中国现代作家日记散论
9
作者 张高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4-58,共5页
作家日记写作和出版实绩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景观。现代作家日记出现,源于"五四"对人的重新发现。现代作家日记是创作主体对自我形象的书写和生命意志的表达,其中体现着理性批判、个性自由、忏悔、孤独等现代人格意识。
关键词 现代作家日记 人的发现 人格精神
下载PDF
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探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10
作者 常樵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3期68-71,共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题,并形成了一个庞...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人的现代化 社会王义
下载PDF
山东滕州闵氏族谱“传记”的书写原则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靖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8,共9页
山东滕州闵氏宗族自明嘉靖二十六年开始至1993年共进行了五次修谱,其中收录了50篇传记。其中涉及男性传记28篇,女性传记22篇。这些传记体现了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传记作者全为乡村社会中的低阶士绅或掌握文字的儒生,并非普通乡村农人,族... 山东滕州闵氏宗族自明嘉靖二十六年开始至1993年共进行了五次修谱,其中收录了50篇传记。其中涉及男性传记28篇,女性传记22篇。这些传记体现了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传记作者全为乡村社会中的低阶士绅或掌握文字的儒生,并非普通乡村农人,族谱传记往往是他们这类人群的"自传";二是部分传主与传记作者之间的关系要么是父系亲属,要么是姻亲,要么存在乡土或乡亲关系;三是女性传主大致具有统一的人生模式,或为夫殉节而死,或为存续夫族而做出贡献。此三项特征分别对应着三个基本原则:书写者自我投射原则、书写者自我扩展原则、男性书写霸权原则。由此可以看出,族谱是特定人群表达自我意志的一个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者自我投射 书写者自我扩展 男性书写霸权 作为表达工具的族谱
下载PDF
对“文如其人”的批判性思考
12
作者 李剑锋 《唐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0-76,共7页
在对中国传统文人的品评体系中,“文如其人”长期占据着正统地位,然而,文人为人与为文背离现象广泛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文人的伪饰意愿、中国特有的文艺土壤、审美活动必需的距离感、文艺自身的超越性等都会产生为人与为文的背离... 在对中国传统文人的品评体系中,“文如其人”长期占据着正统地位,然而,文人为人与为文背离现象广泛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文人的伪饰意愿、中国特有的文艺土壤、审美活动必需的距离感、文艺自身的超越性等都会产生为人与为文的背离。因此,对于“文如其人”以及为人与为文的背离现象需要进行批判性思考,辩证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如其人 为人 为文 批判思考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艳萍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6-20,共5页
因为特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背景,贵州少数民族作家们的笔下呈现出独特的文学景观。他们或探索人与自然之间既依存又较量的神秘关系,或书写现代文明冲击下故土家园的迷失,或追忆人在山水中的诗意栖居状态。总之,其作品在有意无意间透露出... 因为特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背景,贵州少数民族作家们的笔下呈现出独特的文学景观。他们或探索人与自然之间既依存又较量的神秘关系,或书写现代文明冲击下故土家园的迷失,或追忆人在山水中的诗意栖居状态。总之,其作品在有意无意间透露出浓厚的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作家 生态文学 人与自然 故土家园 诗意栖居
下载PDF
曼·布克奖中印度裔获奖作家的他者身份书写问题
14
作者 谢嘉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02-104,共3页
传统观点认为,西方世界的人们是具有主体性的"自我",殖民地的人们则是被参照的"他者"。对于获曼·布克奖的印度裔作家来说,作为移民的后代,他们在西方人们的眼中是"他者"形象;但在母国人民的眼中却... 传统观点认为,西方世界的人们是具有主体性的"自我",殖民地的人们则是被参照的"他者"。对于获曼·布克奖的印度裔作家来说,作为移民的后代,他们在西方人们的眼中是"他者"形象;但在母国人民的眼中却是来自宗主国的具有主体性的"自我"。这种身份的不确定导致了他们对于自身身份的追寻,作品中也表现出了对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思考。作家们通过描写殖民地人物在异国他乡对新身份的追寻或在殖民地生活的种种遭遇,显现了作家对建构新型文化身份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布克奖 他者 身份书写 印度裔作家
下载PDF
文人英雄:布拉格汉学派对中国现代左翼作家的接受
15
作者 刘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1,共9页
以普实克为代表的布拉格汉学派关注中国现代左翼作家作品,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但是也因此被国际汉学界认为是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的缺乏学术价值之作。其实深入研读相关著作,可以发现布拉格汉学派对中国左翼作家作品的接受和分析并非被动... 以普实克为代表的布拉格汉学派关注中国现代左翼作家作品,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但是也因此被国际汉学界认为是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的缺乏学术价值之作。其实深入研读相关著作,可以发现布拉格汉学派对中国左翼作家作品的接受和分析并非被动受官方意识形态左右,相反,他们是在与欧洲社会历史文化的对照中,从中国社会现实需要出发,认识左翼作家作品对促进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左翼作家以一种“文人英雄”的形象出现在布拉格汉学派的研究中,并呈现出浪漫主义个人英雄、马克思主义革命英雄以及儒家传统道德英雄三重复杂面相。这既体现出左翼作家的丰富性和动态性,对重新认识左翼作家及其文学作品的价值有重要意义,也反映出布拉格汉学派中国文学研究的独特性,即在学术研究中传达社会理想与道德关怀,力图以中国文化精神挽救欧洲文化在20世纪遭遇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汉学派 普实克 文人英雄 左翼作家
下载PDF
心的飞翔——弹词中的女扮男装故事与女作家写作心态
16
作者 文迎霞 《南昌高专学报》 2004年第4期36-39,共4页
明清女作家弹词创作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她们的创作往往表现一种自娱自乐的态度。而弹词的女扮男装故事中表现出来的对女性才华的肯定和对女性情感世界的流露进一步揭示了女作家的写作心态,反映出她们飞升的白日梦。
关键词 女作家 弹词 女扮男装 故事 女性情感 词创作 中国文学史 写作心态 明清 反映
下载PDF
从“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看工农兵文学生产的路径与困境
17
作者 高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是进入工农兵文学生产“历史现场”的绝佳通道。“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充斥着不少对业余作家创作道路鸣鼓而呼的文章,这类文章通过祛除文学神秘性的方式,激发了业余作家放胆创作的自信,并从阶级政党的角度... “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是进入工农兵文学生产“历史现场”的绝佳通道。“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充斥着不少对业余作家创作道路鸣鼓而呼的文章,这类文章通过祛除文学神秘性的方式,激发了业余作家放胆创作的自信,并从阶级政党的角度赋予了文学更强盛的魅惑力。鼓舞起工农兵业余作家的创作热情后,真人真事写作的提倡又应运而生。真人真事写作实际上被赋予了现实革命工作动员的深意,但亦步亦趋的真人真事写作妨碍了文学典型的塑造,于是工农兵作家便会被要求竭力摆脱真人真事的局限,以便创造出具备永恒性价值的阶级榜样。真人真事写作存在的现实工作动员与永恒阶级榜样塑形的双重作用,可类比为“有经有权”的关系。作为工人作家最为熟悉的内容,技术生产描写的涌现则是真人真事写作逻辑的自然演化。在此过程中,粘滞于技术生产描写,使得作品不能深入展现人物的精神思想世界,被视为“见物(事)不见人”现象遭致批评。可回避技术生产的描写,既会弱化工人形象,还无法有效反映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业化“乌托邦盛景”。如此一来,技术生产描写便深陷于左右为难的困境。“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表征出来的工农兵文学生产的路径及其困境,最终有助于激活人们深入认识“新时期文学”和“当下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文艺学习小丛书 工农兵文学 业余作家 真人真事写作
下载PDF
“人非草木”总关情——陈慧明长篇纪实文学《人非草木》读后(一)
18
作者 李金娥 李昀熹 《河套学院论坛》 2016年第4期37-39,共3页
陈慧明是河套地区的一位本土作家,是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与"索龙嘎"奖的获得者,也是巴彦淖尔地区文学界的一面旗帜,在自治区也有较大的影响。《人非草木》是陈慧明的代表作,是一部自传体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记... 陈慧明是河套地区的一位本土作家,是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与"索龙嘎"奖的获得者,也是巴彦淖尔地区文学界的一面旗帜,在自治区也有较大的影响。《人非草木》是陈慧明的代表作,是一部自传体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记叙了作者60年所经历的沧桑岁月与多舛的命运,以及对文学执著追求与挚爱之情,凸显了作者人性的善良与人间的大爱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区 本土作家 陈慧明 代表作 人非草木 评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