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先秦两汉时期感生神话书写的演变 |
田艺景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23 |
1
|
|
2
|
艺术通感:一种统觉性创造性的审美能力——艺术通感的审美阐释 |
杨波
|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3
|
《管子》天论浅析 |
朱玉周
高良荃
|
《管子学刊》
CSSCI
|
2007 |
4
|
|
4
|
火、危险、交感:电子游戏中的情感 |
姜宇辉
|
《文化艺术研究》
|
2021 |
12
|
|
5
|
试论六朝隋唐的应验类小说 |
夏广兴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6
|
鬼神以祭祀而言——关于朱子鬼神观的若干问题 |
吴震
|
《哲学分析》
|
2012 |
9
|
|
7
|
音乐理解现象中的“音心对映”关系 |
范晓峰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8 |
6
|
|
8
|
基于自感应蚁群算法的VRPSDP问题研究 |
陆琳
谭清美
|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
2007 |
4
|
|
9
|
感物美学关于文学艺术创作动机的理论自觉 |
李健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0
|
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二题 |
陈良运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1
|
楚帛书的宇宙观与古代思想 |
王勇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2
|
法国早期象征派诗歌的生命意识 |
柳东林
|
《外国问题研究》
|
2009 |
2
|
|
13
|
西汉前期的策问与对策再探 |
胡凡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4
|
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形上基础及其现代诠释 |
成中英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5 |
3
|
|
15
|
张载《正蒙》中“感”的意义阐释 |
朱慧芸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6
|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现代确立--论钱学森院士对中国古代“天人感应论”的证明 |
胡义成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6 |
5
|
|
17
|
董仲舒社会救助思想探微 |
王文涛
|
《衡水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8
|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新论 |
藏明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6 |
2
|
|
19
|
从日语特性看日本“内”“外”文化 |
吴芳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6
|
|
20
|
天人感应的发生机理与运行过程——以《春秋繁露》、“天人三策”为文本依据 |
余治平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8 |
8
|
|